当前位置:首页>
在肿瘤科的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例。其中一些病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教会了我们宝贵的经验。以下是几个这样的例子。
首先,左肺舌叶病变需要高度警惕。我们曾经收治过一名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左肺舌叶环形不规则阴影。虽然有专家认为可能是结核或炎症,但最终证实为肿瘤。这个病例告诉我们,左肺舌叶病变很可能是肿瘤,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其次,经验主义是不可取的。我们曾经收治过一名被诊断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出现了呕血症状。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是扁桃体癌引起的。这个病例告诉我们,不能仅凭经验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必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再次,白细胞升高不一定都是由感染引起的。我们曾经接管过一名肺部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一直在11000-13000/uL之间徘徊。最终发现是长期服用激素导致的。这个病例告诉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白细胞升高归因于感染,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原因。
此外,术后咯血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我们曾经遇到过一名食管癌术后患者,出现了咯血症状。经过多次检查和会诊,最终发现是后鼻道出血引起的。这个病例告诉我们,不能仅凭表面症状来判断病因,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分析。
最后,休克抢救时要注意患者的酸碱失衡。我们曾经遇到过一名血压持续下降的患者,多巴胺和间羟胺等升压药无效。最终通过大量使用碳酸氢钠纠正代酸,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个病例告诉我们,酸碱失衡可能是休克抢救失败的重要原因,需要及时纠正。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宣布启动“精准医学计划”,引起了广泛关注。精准医学是一个科学概念,源于临床医学与相关实验室技术的结合,特别是在1953年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某些基因的改变可以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机制,当人们改变这些基因时,可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或对其进行治疗。
在精准医学概念提出之前,医学模式主要有“4P医学模式”和“TIDEST模式”。而精准医学则是对这两种模式的兼收并蓄。早在2011年11月1日,美国医学研究院就对精准医学进行了全面、详细的阐述。其核心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一个全新的诊疗体系,通过对疾病进行重新“分类”和“对症用药”,以创建生物医学的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分型为基础。
精准医学的实现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整合人类基因组学及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计算机生物学分析、医学信息学、临床信息学、疾病特异性动态标志物网络、精准药物研发、毒性敏感监测、疗效依赖性治疗预测预后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例如,在肺癌的精准医学中,需要掌握肺癌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代谢组学以及肺癌患者临床表型等方面的信息,并验证药物治疗的机制、效果,制定出标准而有效的治疗方案,最后推广应用。
精准医学的成功与否与创新能力、成果密切相关。它不仅仅是为攻克当前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而提出的医学方向,还有面对21世纪的医学发展,要整合各种高精尖技术,去解决人类需要面对的医学问题。然而,精准医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科研与临床应用的区别使得推广一项新技术或新方法变得非常复杂。其次,转化医学与精准医学的关联也需要更深入的探讨。
肺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良性肿瘤中,错构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其他还包括炎性假瘤、硬化性血管瘤等少见类型。恶性肿瘤则更为复杂,除了肺癌,还有恶性淋巴瘤、肺癌肉瘤、肺母细胞瘤等多种类型。
肺部良性肿瘤的特点是细胞增殖缓慢,不会扩散到全身或转移。常见的良性肿瘤有错构瘤,这种肿瘤的组织结构与正常组织不同,由不同比例的软骨、腺体、平滑肌、血管、脂肪以及纤维组织等构成。有时需要通过组织检查来与其他良性肿瘤进行区分。另外,还有一些少见的良性间皮细胞瘤,如炎性假瘤、硬化性血管瘤、结核瘤等,以及其他肉芽肿病。
相比之下,肺部恶性肿瘤的危害性更高。除了肺癌外,还有恶性淋巴瘤、肺癌肉瘤、肺母细胞瘤等多种类型。恶性肿瘤的特点是细胞增殖快速,容易扩散到全身或转移,治疗难度也更大。
肺癌的诊断常常伴随着对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的担忧。对于早期或中期肺癌患者,手术治疗通常是首选,且大多数人都能承受手术带来的不适。然而,对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痛苦疑虑。近年来,肺癌免疫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人都在问:肺癌化疗和单独免疫治疗,哪种更难以忍受?
最近,一位肺癌患者接受了单独免疫治疗,之前他也曾经历过化疗。通过与他的交流,我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在接受单独免疫治疗时,副作用要比肺癌化疗轻得多。这种趋势预示着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肺癌患者可以避免化疗,减少治疗带来的痛苦。
肺部结节的出现常常让人担忧,尤其是在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肺癌发病率上升的背景下。传统的CT扫描可以发现肺部小结节,但难以确定其良恶性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出现为此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
这项技术通过高分辨CT扫描生成的肺部导航“地图”,精准定位病灶,避免了传统支气管镜仅能到达段支气管的局限性。医生可以在患者体内放置电磁定位板,通过导航系统引导探头到达病变位置,进行活检和病理诊断。整个过程无需开刀,仅需30-40分钟,且对患者的影响极小。
相比于PET/CT等影像学检查,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具有更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且无辐射风险。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肺部小结节的性质,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和放射治疗,减轻了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随着大气污染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肺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的应用为早期肺癌筛查提供了新的手段。未来,多学科合作的早期肺癌筛查平台将进一步推动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工作的开展。
癌症(Cancer)是指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亦称恶性肿瘤(Malignant neoplasm)。作为全球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癌症极大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并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由于癌症的发生部位、病理形态,以及发展阶段各有不同,因而各种癌症患者的症状会有差异。为了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根据癌症在中国的发病特点,汇总了11种癌的常见症状及高危人群,供患者参考。
胃肠肿瘤——胃癌:早期胃癌70%以上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会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症状,而且比较顽固、进展快;突出的表现为食欲迅速下降、食后腹部饱胀感及不适感,会伴有体重显著降低,或过去没出现胃痛(“心窝痛”)的人,突然出现反复的胃痛;以前虽有胃痛,但近来疼痛的强度、性质、发作的时间突然改变,且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变得无效或欠佳,均需注意观察。
结直肠肿瘤——大肠癌:30岁以上,出现腹部不适、隐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 出现便秘、腹泻或交替出现,有下坠感,且大便带血,继而出现贫血, 疲乏无力,腹部摸到肿块,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早期症状为以无痛便血为主,血液呈红色或鲜红色,与早期内痔的症状非常相似,后期便血多为暗红色,混有粪便之粘液血便或脓血便。
肝胆胰肿瘤——肝癌:肝癌的起病比较隐匿, 早期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当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时,病情往往已属于中晚期。但是如果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右上腹或肝区出现刺痛或疼痛加剧,身体不适,食欲减退,进行性消化不良,伴有顽固性腹泻及体重明显下降时,应高度警惕。
肺部肿瘤——肺癌:咳嗽是肺癌最常见的初发症状,主要为阵发性刺激性的干咳,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泡沫痰,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痰。 如经抗炎治疗2周后无改善,应警惕肺癌的可能。或在原有慢性咳嗽基础上出现咳嗽性质改变, 甚至伴有“气管鸣”、“气短”应予注意。肺癌的另一警号是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或痰中带血丝。
头颈肿瘤——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早期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但95%以上的病人均有颈前结节(或肿物),当儿童和40岁以上的女性出现颈前孤立的、不规则的、境界不清楚的、活动性欠佳的硬性肿物时,应特别予以警惕。
乳腺肿瘤——乳腺癌:乳房发生异常性变化,如摸到乳腺肿块,胀感,出现微凹(“酒窝征”)皮肤变粗发红, 乳头变形、回缩或有鳞屑,疼痛或压痛,腋窝淋巴结肿大等,非哺乳期妇女突然出现单侧乳头流水(乳样、血样、水样液体)。
妇科肿瘤——宫颈癌:宫颈癌常见症状包括:阴道接触性出血、阴道排液出大量米汤样、脓性或脓血性液体,伴恶臭,晚期尿频、尿急、肛门坠胀、便秘、下腹痛、坐骨神经痛、下肢肿痛等。重点是不规则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和白带过多。
泌尿系统肿瘤——前列腺癌:早期多数没有症状,中晚期可表现下尿道梗阻症状如尿频、尿急、尿不尽等压迫症状,及骨痛、脊神经压迫通,伴有贫血、下肢浮肿等转移症状。
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急性白血病多起病急骤。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
淋巴瘤: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
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术后随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定期随访还能让患者了解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及时接受新技术和新药物的治疗。
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频率和内容如下:在治疗后的前2年内,每3-6个月需要进行一次随访;2-5年内,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5年后,每年进行一次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肺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2年内每3-6个月,2年后每半年一次)、胸部CT(2年内每3-6个月,2年后每半年一次)、头颅CT或MRI(一般每半年一次)、骨扫描(一般每半年一次)以及腹部B超或CT(2年内每3-6个月,2年后每半年一次)。
特别提示:在进行随访时,最好选择同一位医生,并在同一家医院进行检查,以便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免疫力下降,导致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群中尤为普遍。那么,老年人易患肺癌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长期吸烟是老年人肺癌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以直接损害肺部细胞,引起细胞变异并最终形成肿瘤。即使老年人在年轻时戒烟,烟草对肺部的损害也可能在多年后才显现出来。
其次,环境污染也是老年人肺癌高发的重要因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重金属等不断增加,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损害肺部健康并增加肺癌的风险。
此外,老年人的营养不良和缺乏运动也可能是肺癌高发的原因。营养不良会削弱身体的免疫力,使得肺部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侵害;而缺乏运动则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影响肺部的正常代谢和排毒功能。
最后,遗传因素也可能在老年人肺癌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研究表明,某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增加个体患肺癌的风险,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
综上所述,老年人肺癌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长期吸烟、环境污染、营养不良、缺乏运动和遗传因素等。因此,老年人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戒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降低肺癌的发生风险。
肺部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是一种病理类型,属于癌前病变。根据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原位腺癌也被归类为癌前病变,称为浸润前的病变。在影像学上,AAH和其他类型的磨玻璃结节难以区分,因为它们通常不伴随明显的血管侵入、毛刺、分叶或胸膜牵引等特征。因此,单凭影像学检查无法确定是否存在AAH。
作为癌前病变,AAH最终是否会转化为癌症?答案是肯定的。然而,预测这种转化的时间点却相当困难。可能只需两三年,或者经过五年、八年,甚至十多年后,磨玻璃结节才会出现明显变化。即使在十多年后快速生长之前,磨玻璃结节也可能是AAH的表现形式。目前的治疗原则认为,手术可以完全根治AAH。但是,如果不进行手术,选择动态观察,实际上我们无法确定是否存在AAH,只能说这是一个有风险的磨玻璃结节。
从理论上讲,AAH最终会发展成肺癌,尽管具体时间是不确定的。例如,不吸烟的60岁患者可能需要20年才能发展成肺癌,这时他已经80岁了,而肺癌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基本不会威胁到他的生命。因此,对于AAH,病理上不必过于担心。然而,如果影像学上怀疑存在AAH,我们需要定期复查。最终是否存在AAH,只有通过手术才能确定,否则无法判断。
肺癌晚期可能会出现多个器官的转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威胁。以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及相应的症状:
1. 脑转移
小细胞肺癌和腺癌类型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无明原因的头痛、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等症状,这可能是肺癌转移到脑部引起的颅内高压或脑神经受损所致。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呕吐多出现在头痛激烈时,特点为喷射性呕吐;视力障碍则说明肿瘤已经影响压迫或侵犯到视神经。除上述常见症状之外,肺癌脑转移还可能出现复发、阵发性黑蒙、猝倒、意识障碍、血压增高、脉搏减慢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因肿瘤压迫产生脑疝导致呼吸停止,危及生命。
2. 骨转移
大约有50%的肺癌患者最终会出现多个部位的骨转移。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但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骨转移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有关,如肺癌肋骨转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现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确压痛点的疼痛。脊髓转移引起后背部正中或病变部位疼痛,而四肢或躯干的骨转移引起该部位的局限性疼痛。虽然骨转移并非直接威胁肺癌患者生命的原因,但如肿瘤转移到机体承重骨如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则可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
3. 肝转移
肝脏也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约有28-33%的肺癌出现肝转移。肝转移是原发性肺癌的癌细胞脱落后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肝脏并在肝脏种植生长,肝转移可以是单发或多个结节转移灶。最常见的症状为肝区疼痛,为持续性涨痛,同时可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4. 肾及肾上腺转移
肾及肾上腺均是肺癌晚期出现血道转移的结果,约有17%-20%的肺癌患者出现肾及肾上腺转移,患者常无症状,有部分患者可出现肾区涨痛,但很少出现影响肾功能的情况。
5. 其它部位转移
肺癌除上述几种常见转移部位外,较少见的转移部位有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腹腔内、心脏等部位的转移,症状常与转移部位相关。如转移到心脏可出现胸闷、心悸甚至气急、晕厥、心律紊乱等症状。
6. 转移临床表现
晚期肺癌压迫邻近器官组织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可以产生多种症状,包括但不限于: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上肢静脉压升高;侵犯胸膜引起胸腔积液,多为血性;癌肿侵入纵隔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上叶顶部肺癌可以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产生胸痛颈静脉或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
关于豆制品对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存在许多流言和误解。其中最常见的说法是,豆制品含有植物雌激素,会使男性出现女性化特征,并且可能会杀精,降低精子数量和活力。然而,这些说法并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支持。
首先,植物雌激素的生物活性远低于药物雌激素,正常食用豆制品的剂量不可能逆转激素平衡,影响男性性征或男童正常发育。其次,虽然一些动物实验表明大豆食物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但人群研究并未得出豆制品对男性生殖有害的结论。实际上,适量食用大豆异黄酮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风险,并可能预防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胃癌、肺癌等多种疾病。
总的来说,豆制品并不会杀精或影响男性生殖能力,适量食用反而可能带来健康益处。因此,男性完全可以放心享用豆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