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性格特征是否可以改变?

性格特征是否可以改变?
发表人:健康管理专家

性格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特征。它包括了个体的思维方式、情绪表达、行为模式等方面。因此,改变性格并非易事,但也并非不可能。以下是一些关于性格改变的探讨。

首先,性格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性格形成中起到约50%的作用,而环境因素则占据了剩余的50%。这意味着,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基因,但是可以通过改变周围的环境来间接影响性格的发展。

其次,性格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时间、耐心和恒心。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我们可以逐渐调整自己的性格特征。例如,如果你想变得更外向,可以尝试参加社交活动、与陌生人交流等方式来锻炼自己。

最后,性格的改变也需要自我认知和接受。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更好地去改变和成长。同时,也要注意到,改变性格并不是为了迎合他人或社会的期望,而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快乐。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遗传咨询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遗传咨询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我太瘦了,这句话已经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当我站在镜子前,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叹息。我的身材像一根竹竿,毫无曲线可言。即使我每天都吃得很多,但体重却始终停留在一个数字上。这种情况让我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

    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种增肌粉,声称可以帮助瘦人增重。我心动了,决定去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一下医生。

    我登录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平台,很快就被分配到了一位医生。我们开始了视频咨询。医生问我是否有食物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是孕期或哺乳期。我回答说都没有问题。医生告诉我,瘦人可以在运动后喝增肌粉,这样可以补充能量,起到增重效果。同时,饮食上也要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

    我问医生,喝增肌粉能增多少重。医生说这个不好说,每个人都不一样,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看。我又问医生,我饭量大但不长肉是什么情况。医生说可能是基础代谢率高,或者骨架也小。听到这里,我有些失望。医生安慰我说,21岁了骨骼还会长吗?这个跟遗传,自身体质也有一定关系。

    我感谢医生的建议,决定试一试增肌粉。同时,我也开始注意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每天早上,我会去公园跑步,晚上则会做一些力量训练。几个月后,我发现自己的体重有所增加,虽然不是很明显,但我已经很满意了。

    通过这次经历,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健康的知识。首先,增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其次,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及时就医和咨询专业人士也是非常必要的。幸好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过,病情才没有加重。大家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又没时间去医院挂号看病的话,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增重指南:如何健康增重 常见症状 长期食欲不振、消化吸收功能差、基础代谢率高、骨架小等都可能导致体重过轻。易感人群包括青少年、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者、压力大的人群等。 推荐科室 内分泌科、营养科、运动医学科 调理要点 1. 合理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 运动后适当补充增肌粉,帮助增加肌肉质量; 3. 多吃高热量食物,如坚果、牛肉、鸡蛋等; 4. 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身的基础代谢率和身体状况; 5. 如果有肾虚等问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肾药物,如六味地黄丸等。

  • 血型是否会影响乳腺癌的发生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一些医学家认为,血型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而乳腺癌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血型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然而,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在一项2011年的美国大型研究中,结果显示血型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然而,其他一些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中“B”型血的人较多,而“AB”型血的人较少。冰岛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一级亲属有乳腺癌史的人血型更多是“B”型,且这些女性没有患癌的亲属较少是“B”型。

    在Rh型血研究中,希腊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Rh阳性血型的人群中,那些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血型“A”型要多于“AB”型或“B”型。并且乳腺导管癌在“AB”型中比较罕见。乌拉圭一项研究发现Rh 阴性人乳腺癌发生率升高,且Rh 阴性的人其一级亲属患乳腺癌的概率也增大。

    美国的一项研究还发现,血型与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有关。在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中,如果相对年轻时乳腺癌就发病(20-44岁),其血型是“O”型的居多,反之,如果发病年龄较大(45-84岁),其血型是“A”型的居多。

    总的来说,虽然有一些研究显示血型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但目前的数据显示其影响微乎其微。乳腺癌的发生与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自身的特点、其生物学行为以及对治疗的反应性。

  •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影响着许多人的日常生活。虽然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未被完全理解,但“血管源学说”是目前较为公认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偏头痛是由于颅内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所致,导致血管壁过度扩张,刺激血管壁神经末梢上的伤害性感受器,从而引起头痛。

    除了血管源学说外,偏头痛的发生也与遗传、饮食、内分泌和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50%-80%的偏头痛患者有阳性家族史,说明遗传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天气变化、工作压力、焦虑抑郁、失眠、饥饿、过度劳累、噪音大、强光线刺激和某些饮食等都可能成为偏头痛的诱因。

    针对偏头痛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轻度偏头痛患者,药物治疗是首选,通过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但需要注意的是,频繁、过量使用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因此,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至关重要。对于中重度偏头痛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偏头痛的首选手术方法,安全性高且能让患者完全康复。

    总之,偏头痛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了解其发病机制和诱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都是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步骤。

  • 我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世界都在向我微笑。可当我接到医生的电话,告诉我肺部有异常时,我的世界瞬间崩塌了。从那一刻起,我的生活被“肺癌”这两个字所笼罩。

    我匆忙赶到京东互联网医院,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疑问。医生耐心地听完我的描述后,建议我做进一步检查,包括锁骨上淋巴结的彩超和骨扫描。这些检查结果都显示正常,但医生仍然建议我做基因检测,以便后续如果需要靶向治疗时有依据。

    我开始感到一丝希望,毕竟医生说我的病理分期是ⅠA期,可以不用化放疗。但同时,我也感到一丝恐惧,担心自己是否真的安全。医生看出了我的不安,安慰我说:“你这个增值指数也不高,所以不是很严重的那种。”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去肿瘤医院线下找医生看一下。拿着拍的片子、病理结果和相关检查报告,我忐忑不安地走进了医院。医生仔细查看了我的资料后,告诉我:“你这个病理拍的不是太清楚,我大概看应该是属于病理分期的ⅠA期,该分期是可以不用化放疗的。”

    听到这句话,我如释重负,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医生还建议我带上手术记录,强调了病人关键性的治疗需要全面考虑的重要性。

    最后,医生问我:“基因检测哪家好?华大,世和?”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医生笑着说:“都差不多,关键是要找一个信得过的机构。”

    离开医院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阳光的温暖。虽然前路仍然漫长,但我知道,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我们都能早日康复。肺癌早期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肺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或者仅有轻微咳嗽、胸闷等不易察觉的症状。高风险人群包括长期吸烟者、接触二手烟者、空气污染严重地区居民等。 推荐科室 肿瘤科、胸外科 调理要点 1. 根据病理分期和基因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2.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化疗或靶向治疗,以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3. 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包括CT、MRI等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标志物检测,及时发现可能的复发或转移。 4. 注意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减少肺癌复发的风险。 5. 如果有需要,可以考虑参加肺癌康复计划,进行心理支持和身体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破坏。全球约0.5%-1%的人口患有此病,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高发年龄为30~60岁。许多女性患者在育龄期就被诊断出患有RA,引发了她们的担忧:是否能怀孕,如何科学备孕,妊娠期要注意什么。

    首先,RA并不会导致女性不育。虽然一些研究表明RA可能会降低女性的受孕能力,但大多数RA女性可以正常怀孕生子。其次,RA并非遗传病,尽管与基因有关。正常人群的RA患病率为0.3%,而RA患者的后代患病几率比正常人高2~10倍,但即使携带了遗传基因,后代也不一定发病。RA的发病是先天遗传基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

    准备生育前,RA女性患者应提前至少半年告诉风湿专科医生,评估怀孕的风险并确保服用的药物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不可擅自减停药物,以免导致病情复发。通常认为,在RA病情的活动期,最好不要怀孕,建议患者在妊娠前期先控制病情至稳定时,才可以考虑妊娠。

    孕期的用药也要严格遵医嘱,选择对怀孕和胎儿而言安全性更高的药物。需要注意定期复诊,复查相关指标,及时跟医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产后不宜哺乳,因为大多数药物均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婴儿健康成长。产后应当立即正规治疗,因为大概有30%的RA患者反映在妊娠时间病情可以缓解,但产后病情通常会加重。

  • 原发性震颤,也被称为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双上肢的动作性震颤,活动时出现,静止时消失。这种疾病可能会伴随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约30%~70%的患者有家族史,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会上升,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约为4.6%。

    原发性震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遗传因素、老化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与其发病相关。诊断原发性震颤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双上肢动作性震颤,可能伴随其他部位的震颤;(2)没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3)病程超过3年。医生通常会进行一系列检查来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震颤的因素,如代谢、药物或毒物等,并在必要时进行头颅核磁检查。

    治疗原发性震颤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轻度的、不影响日常生活或引起心理困扰的震颤无需治疗,但需要进行宣教和安慰。对于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中重度震颤患者,需要药物治疗。药物难治性重症震颤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头部或声音震颤患者也可以选择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治疗药物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用药,包括普萘洛尔、阿罗洛尔、扑米酮等。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注意可能的副作用。

    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外,原发性震颤患者还可以通过规律作息和减轻焦虑情绪来一定程度上减轻震颤症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对于管理原发性震颤非常重要。

  •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病程短、进展快,且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治疗,导致死亡率极高。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早期筛查至关重要。以下是胰腺癌早期筛查的关键信息。

    首先,遗传因素在胰腺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约10%的胰腺癌患者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如果直系亲属中有聚集性胰腺癌的病例,个人一生中患胰腺癌的风险可达到50%以上。因此,对于这类人群的筛查是非常必要的。另外,40%的遗传性胰腺炎的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胰腺癌;携带有CDKN2A、BRCA2或PALB2基因突变的人群也容易患胰腺癌。虽然广泛的基因检测不太现实,但如果患者患有由这些基因突变导致的其他疾病(如P-J综合征、遗传性乳腺卵巢癌综合征、2型林奇综合症、家族性非典型多发性痣性黑色素瘤和Li-Fraumeni综合征),也应该常规地进行胰腺癌的筛查。

    其次,囊性占位也是胰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胰腺囊性肿瘤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70%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可以达到8%以上。其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IPMN)和胰腺粘液性囊腺瘤(MCN)可以进展为胰腺癌,这两种类型占所有囊性肿瘤的60%以上。虽然并不是所有的MCN和IPMN都会恶变,但目前的指南推荐通过影像学观察有无相关的危险因素(如囊腔直径大于3cm、胰管扩张、有壁结节等)来判断风险。然而,危险因素的判断并不准确,需要更加精确的手段来进一步筛选容易恶变的高危IPMN和MCN病人。

    此外,新发糖尿病也可以作为胰腺癌的一个报警症状。如果长时间患有糖尿病(>5年),患胰腺癌的概率增加1—1.5倍。而患糖尿病少于一年的病人患胰腺癌的概率可以增加5.4倍。约80%的胰腺癌病人有血糖或者糖耐量的异常,同时,在大于50岁的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0.8%-1%是继发于胰腺癌。这部分病人的糖尿病症状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来改善。因此,新发糖尿病可以认为是胰腺癌的一个报警症状,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最后,其他高危因素也需要被注意。胰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生活方式的高危因素包括饮酒、吸烟、肥胖等。伴发疾病包括慢性胰腺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非特异性症状包括黄疸、体重减轻、腹痛、呕吐、腹泻、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这些症状和高危因素并非胰腺癌特有,但可以作为临床决策的参考。

    在筛查手段方面,对于胰腺癌高危人群,建议进行血CA19-9等肿瘤标志物检测、腹部超声检查,并结合上腹部增强CT或MRI进行筛查。尤其是有胰腺癌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必须每年进行一次上腹增强CT或MR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引起。幼儿百日咳、麻疹、支气管肺炎是最常见的原因。除此之外,先天性发育障碍、遗传因素、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导致支气管扩张的发生。

    在病理生理方面,早期病变轻微时,肺功能测定可能在正常范围内;而当病变范围较大时,会表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

    临床上,支气管扩张的典型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X线检查和CT扫描是常用的诊断方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也可以帮助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治疗上,内科治疗主要是控制感染和促进痰液引流,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切除。

  • 我总是生气、哭、自虐,可能是情绪问题?

    那天,我坐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虚拟候诊室里,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屏幕前的医生,面容温和,眼神中透露着关切。我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我的故事。

    “我总是生气、哭、自虐,可能是情绪问题?”我小心翼翼地问道,声音颤抖着。医生点了点头,示意我继续说下去。

    我告诉他,最近我总是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和家人、朋友吵架后就哭,甚至会自虐。有时候,我会用力砸自己的头,直到疼痛让我清醒过来。这种行为让我感到羞耻和恐惧,但我似乎无法控制自己。

    医生听完我的描述,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建议我去心理门诊就诊,明确诊断并对症治疗。我有些犹豫,毕竟我从来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但医生的专业态度和耐心解释让我放下了顾虑。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治疗之路。每周一次的咨询,让我逐渐了解到自己的情绪问题源于家庭因素和个人性格。我的脾气急躁,总是觉得没人疼、没人在乎,这些都是我自虐行为的根源。

    治疗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很多应对情绪的方法。比如,当我感到愤怒或焦虑时,可以通过深呼吸、散步或者写日记来缓解情绪。同时,我也开始尝试与家人和朋友进行更有效的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真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时期。但是,正是因为有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我才能够走出阴影,重新找回生活的色彩。所以,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不要犹豫,及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吧。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你们也能像我一样,勇敢面对并寻求帮助。毕竟,生命中总会有风雨,但只要我们坚持,总会有彩虹。情绪障碍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情绪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情绪波动大、易怒、哭泣、自虐等,可能与家庭因素、个人性格等有关,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推荐科室 心理门诊 调理要点 1.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2.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3. 学会放松和应对压力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瑜伽等。 4. 如果需要,可以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或其他相关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 加强社交支持,和家人、朋友或支持小组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父母带着听力受损的孩子前来就诊时常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听力都正常,孩子却有听力问题呢?

    实际上,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5万名新生儿患有听力障碍,其中80%来自听力正常的家庭。这表明,这种情况是相当普遍的(发生率为1-3‰)。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呢?研究表明,60%的耳聋患者的病因可以追溯到遗传因素。也就是说,宝宝的听力受损是由于从父母双方继承的遗传物质异常所致。这些病例大多属于单基因遗传病,发病机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中,70%的病例只表现为单纯的听力障碍,不伴随其他症状。

    在我国,常见的致病基因包括GJB2和SLC26A4,两者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就是说,致病基因不在性染色体上,只有当这对等位基因同时发生问题时才会引起耳聋。因此,如果父母双方都携带同一种问题基因,宝宝就有25%的概率患上耳聋。GJB2和SLC26A4的携带率在人群中分别约为3%左右。

    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听力障碍是由某些药物引起的。例如,表演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就是在接受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后出现了“一针致聋”的情况。这种类型的耳聋也属于遗传病,但它是通过母系遗传传递的,即母亲的卵细胞将其线粒体中的异常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而引起的听力受损。因此,如果母亲对致聋药物敏感,那么她的孩子也同样面临着风险。

    幸运的是,现在已经可以进行此类基因的筛查,包括线粒体基因1555G、1494T,从而进行针对性的预防,避免悲剧的发生。当然,基因筛查也包括GJB2和SLC26A4,并且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这些努力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防聋治聋事业,造福更多的人群。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