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自从爱博新(哌柏西利)在中国上市以来,转移性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然而,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耐药性。最近,阿贝西利在国内上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对于这部分爱博新耐药的患者,是否可以通过换用阿贝西利来获得有效的治疗呢?
2021年3月24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杂志》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探讨了阿贝西利对哌柏西利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哌柏西利耐药患者对阿贝西利的耐受性良好,仅有少数患者(9.2%)因毒性反应而停止使用阿贝西利,而非疾病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哌柏西利耐药患者(71.3%)在接受阿贝西利治疗前至少间隔了一个非CDK4/6抑制剂方案。绝大多数患者接受了阿贝西利加抗雌激素药物的治疗,其中氟维司群占47.1%,芳香酶抑制剂占27.6%,其余接受了阿贝西利单药治疗(19.5%)。阿贝西利治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2个月,36.8%的患者接受阿贝西利治疗至少6个月。哌柏西利治疗期间临床获益持续时间对随后阿贝西利治疗持续时间的影响不大。
对于在阿贝西利治疗期间疾病快速进展的患者,RB1、ERBB2、CCNE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显著较高。因此,医生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对CDK4/6抑制剂治疗交叉耐药的分子学预测标志物。如果检测到RB1、ERBB2、CCNE1等基因突变,换用阿贝西利的疗效可能不佳。精准的基因检测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手术是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关于手术的最佳时机,存在一些争议。有些人认为越早进行手术越好,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手术时间。那么,乳腺癌手术是越快越好吗?
在本次直播中,齐立强副主任医师将为我们详细解答这个问题。齐主任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的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入的学术研究。
齐主任首先指出,乳腺癌手术的时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例如,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可能是首选治疗方法;而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可能需要先进行化疗或放疗等治疗手段,然后再进行手术。
此外,齐主任还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独特的,需要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肿瘤类型和大小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越早进行手术越好,而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决策。
总之,乳腺癌手术的最佳时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本次直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并且学习到如何在医生的帮助下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新的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可能会增加50%。研究人员指出,含有较高剂量雌激素的避孕药可能使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从未服用过此类药物的女性高出两倍,而含有较少激素的药物则不会增加患病风险。
西雅图弗雷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伊丽莎白·碧柏博士领导了这项研究。她解释说,研究结果显示,去年一年中,现代口服避孕药的使用与乳腺癌的发病率之间存在关联。碧柏博士强调,研究结果是基于特定条件的,因此在应用时需要谨慎。
这项研究以2.3万名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为对象,她们所服用的药物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20年内最新的避孕药。研究结果表明,含有高剂量雌激素的药物使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70%,含有中等剂量雌激素的药物则使风险增加60%,而含有少量雌激素的药物不会增加患病风险。相比之下,服用避孕药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从不服用或已停药的女性高出50%。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虽然其确切病因仍未完全明了,但研究表明,生活方式、饮食、营养、热量摄入和肥胖等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乳腺癌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乳腺癌的食物:
对于已经患有乳腺癌的患者,饮食调理也非常重要。他们应该多样化、平衡饮食,避免食用某些特定的食物,例如母猪肉、酒精和辛辣、油腻的食物。相反,他们应该多吃一些具有化痰软坚散结功能的食物,例如海带、海藻、紫菜、牡蛎、芦笋和猕猴桃。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乳腺癌患者还需要采取不同的饮食策略。例如,在放疗期间,患者应该多食用甘凉滋润的食品;在化疗期间,患者可以食用和胃降逆、益气养血的食物。
除了饮食调理外,预防乳腺癌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乳腺癌的治疗经历了从肿瘤分期到免疫组化表型再到分子病理诊断的发展过程。目前,乳腺癌的治疗是基于分子分型的。脑转移(BM)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美国每年新发脑转移20万例,其中乳腺癌占10%~15%。与历史数据比较,乳腺癌BM发病率在增加,原因可能是系统治疗有效率提高和MRI普遍开展。
按照分子分型,三阴性(TNBC)、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HR+)的晚期乳腺BM发生率分别为25~46%、30~55%和10%,中位OS分别为6个月、20个月和10个月。预后因素主要包括PS评分和分子分型。乳腺癌脑转移预后评分(BrGPA)被认为是目前最佳的预后工具。年龄对预后也有影响,但作用小,病灶个数与预后无关。脑转移大小和部位的预后价值还不明确,尽管脑转移灶体积大,放疗控制率下降,但对生存影响还未见报道。
分子分型不同,脑转移发生率和预后也不同。可分为TNBC、HER2阳性和HR+三个亚型。TNBC倾向于发生脑转移,初诊时脑转移发生率较其他亚型高,放疗后脑转移易复发。HER2阳性亚型易出现脑转移,后线抗HER2治疗对脑转移有效。HR+亚型是预后较好亚型,常在多线治疗后出现脑转移。
脑转移的治疗手段包括全脑放疗(WB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和手术。WBRT是重要的姑息治疗手段,多数患者能从治疗中获益。SRS几乎可用于所有部位脑转移,毒性与肿瘤部位和放疗剂量有关。手术对于占位效应明显、中线偏移、病灶超过3cm、PS评分高且颅外病灶控制患者外科手术可获益。系统治疗对脑转移有效的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有多种选择。
治疗建议包括:无症状者不推荐行脑MRI筛查;对于PS评分好的患者,脑转移诊断和治疗后建议每3个月行1次脑影像学检查;皮质醇激素是缓解颅内压增高相关症状的主要药物;不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癫痫药物;多学科队伍对于新发孤立脑转移和治疗进展脑转移适合多学科讨论。治疗结果要反馈回来。
根据分子分型治疗乳腺癌脑转移的临床证据和指南有限,但基本可按照以下框架处理:首先考虑患者特点,包括PS评分、预期生存期、手术可能性等;其次考虑疾病特点,包括分子亚型、颅外疾病存在情况、系统治疗有效性等;最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包括WBRT、SRS、手术和系统治疗等。对于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脑转移,应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为脑转移患者确立合理治疗选择和治疗顺序,以便延长生存期。
我还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照亮了我哺乳期结束后的第一个早晨。然而,我的心情却如同阴霾笼罩的天空。乳头松弛下垂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仿佛在提醒我,母乳喂养的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决定向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求助。通过视频通话,我见到了那位医生,他的面容温和,声音平静,给了我莫大的安慰。我们开始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深入交流。
“哺乳期后乳头松弛下垂严重,需要检查吗?”我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紧张。医生耐心地解释说,这种情况在哺乳期结束后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是某些病理问题的表现。他的话让我既放心又担忧。
“会有病理上的问题吗?”我追问道,心中充满了疑虑。医生建议我做一次乳腺B超检查,以排除任何潜在的健康风险。他的专业建议让我感到安心,但同时也加深了我的焦虑。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我的乳腺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听到这个消息,我如释重负,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回顾这段经历,我深深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人性化服务让我在面对健康问题时不再孤单。现在,我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重新找回了自信和美丽。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不要犹豫,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癌症的“三早”策略,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上海市抗癌协会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了《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覆盖了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瘤、食管癌、皮肤癌、胰腺癌、胆囊癌和脑部肿瘤等14个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早期筛查信息。
对于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相应的筛查。例如,大肠癌高危人群需要进行肛门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和肠镜检查;乳腺癌高危人群需要进行乳腺自查、临床体检、X线检查和超声检查;宫颈癌高危人群需要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等。同时,预防措施也很重要,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结构、戒烟限酒、避免长期暴露在有害物质中等。
此外,了解肿瘤的早期信号也非常重要。例如,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精神异常等可能是脑部肿瘤的早期信号;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可能增加胰腺癌的风险。因此,需要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及时就医,进行早期筛查和治疗。
乳腺癌曾经被认为是40岁以上女性的专属疾病,但近年来,三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的女性也开始出现。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在中国女性中低于欧美国家,但患者的高发年龄却比欧美国家小10-15岁。乳腺癌的治疗不仅仅是手术,还需要接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多种方式。术后还需要定期检查,以监测复发情况和另一侧乳房的健康状况。
乳腺癌的治疗模式已经进入分类治疗阶段,需要根据不同的分子亚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同时,乳腺癌的治疗也具有全程管理治疗理念。首先,需要通过患者病史、临床体检、B超或钼靶、核磁共振,术前空芯针穿刺等方式明确诊断。然后,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的讨论,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提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治疗反馈,必要时进行多次MDT讨论。
乳腺癌的易患因素包括年龄、遗传因素、行经时间长、生育因素、乳腺良性疾病、激素替代疗法、饮食与饮酒、运动与体重、放射线作用和精神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是最重要的,家族中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包括乳腺肿块、局部不适感、乳房外形改变、乳头近中央伴有乳头回缩、乳头溢液和腋窝区域发现肿块等。乳腺癌是一种可以通过患者自我检测发现的癌症,因此平时就需要注意经常用双手对胸部进行检查。即使发现硬块,也不必慌张,因为80%~90%的硬块都是良性的。重要的是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去接受检查,不要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
乳房的自我检测最好在月经结束后的7~10天进行,每月检查一次。90%以上的硬块都是良性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乳房有哪些良性疾病需要注意,如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和急性乳腺炎等。这些疾病虽然是良性的,但也需要正确对待和及时治疗。
女性乳房是非常脆弱的器官,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可能会对其造成伤害,甚至埋下疾病的隐患。以下是七个常见的不良习惯,它们可能会对乳房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 饮食不当
高热量的美食,如巧克力和冰激凌,可能会导致乳房脂肪瘤或乳腺癌等疾病。这些疾病通常在30-50岁的女性中较为常见。乳房脂肪瘤的主要症状是单侧生长、增大较慢的肿块,形状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分叶状,边缘清楚而柔软,很少发生恶变。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需要彻底检查以防复发。
2. 束胸
过多的蕾丝或尼龙材质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脱落的细小线头甚至可能进入乳头突起,导致泌乳障碍或形成乳腺炎。束身内衣也可能会阻碍乳房的血液循环,引起压迫性疼痛,甚至导致乳腺增生性疾病。乳痛症通常在月经前一周开始出现,表现为乳房胀疼,活动后会加剧、加重,而当月经来潮后就会逐渐消失,到下一月经周期又卷土重来!如果乳房检查并无肿块,只要放松身体、放松心情,多数情况下2~3年这种情况就能自行消失了。
3. 吸烟和酗酒
尼古丁和酒精对女性身体的伤害极大。如果女性经常在香烟和酒精中寻找快感,就需要警惕乳腺癌的发生。乳腺癌肿块通常生长较快,质地坚硬,边界清楚,皮肤表面呈橘皮样改变;早期疼痛较轻,晚期加剧。但乳腺癌也是最有希望治愈的癌症,只要早期发现,可以完全治愈,所以每月的自检和每一年半的体检非常重要。
4. 激素失衡
在性功能旺盛期、妊娠期、哺乳期和绝经前期,由于雌激素大量分泌,很容易引发乳腺纤维瘤。这种疾病好发于20-25岁青年女性,多为单侧单发,生长缓慢,常在无意中发现乳房内有球形肿块。纤维瘤好发于乳房的外上部,通常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也没有影响。虽然乳房纤维腺瘤属于良性,但有恶变可能,所以最好及时手术治疗。
5. 不良睡姿
长期偏于一侧的睡眠姿势会增加女性乳房不对称现象,此外,肢体的不对称性活动也会影响乳房的血液循环。这种现象不必过分担忧,随着不良习惯的纠正,或经过反复有效的良性刺激,乳房会逐渐对称。
6. 瘦身不当
在乳房发育的阶段,如果进行药物减肥,就会造成内分泌的紊乱,从而引起性激素分泌的失调,影响到乳房的发育!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以促进乳腺的发育,增加乳房组织的脂肪堆积。所以,切忌只顾瘦身,不计健康,最后弄得想瘦的地方固然瘦了,但是不该瘦的地方也变成飞机场!
7. 人工流产和避孕药的滥用
乳腺疾病由人工流产诱发的占40%左右。人工流产是强行中断妊娠的生理变化过程,这时,女性体内激素水平骤然下降,乳腺刚开始发育,就被急促中断,导致乳房复原不完全,容易诱发乳腺小叶增生。而个别避孕药的激素成分也会导致这个问题。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肿块常为多发,可见于一侧或双侧;可局限于一部分,也可见于整个乳房;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很清晰,但并不粘连。避免人工流产,拒绝滥用避孕药物,就能防患于未然。同时心理因素、饮食习惯、和谐的性、适量运动、也是避险高招。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140万妇女被诊断出此病,40万妇女因此失去生命。近年来,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每年新增20万患者。在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虽然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但死亡率并未相应上升,这主要归功于早期诊断和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的合理应用。其中,辅助化疗作为传统的治疗手段,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澄清。
首先,所有乳腺癌患者术后并不都需要辅助化疗。尽管手术治疗可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但许多患者最终死于远处转移。研究表明,乳腺癌早期即有隐性转移,可能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此,现代全身辅助化疗应运而生。对于大多数乳腺癌,特别是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而言,术后辅助化疗能够提高生存率。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化疗,特别是对淋巴结阴性、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21个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只有高危复发风险的患者才能从化疗中受益;而对低危患者,给予内分泌治疗即可。
其次,剂量和疗程不足也是一个常见误区。例如,阿霉素的标准剂量应为50mg/m2左右,最低不应低于40mg/m2;表阿霉素的剂量一般为75~100mg/m2。减少剂量可能降低疗效。另外,化疗周期和内分泌治疗时间不够也是一个问题。有时仅给患者化疗2~3个周期就停止化疗,也有的患者仅接受2~3年的内分泌治疗就停用。
第三,过度治疗同样有害。意大利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12周期的CMF并不优于6周期CMF,但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近年来,基因微阵列的研究结果既可用于指导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也有助于避免过度治疗。
第四,选择药物不当也是一个错误。术后辅助治疗不同于晚期患者的治疗,短期看不到疗效,而只能通过随诊观察长期效果。因此,方案的选择只能依据大规模随机分组的临床试验结果,而不能凭主观臆断,不能将未经临床试验证实的药物和方案应用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
最后,随意更改方案也是不妥的。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某些毒副反应或者其他原因就随意更改方案,这可能适得其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先用表阿霉素,再用CMF方案显著优于先用CMF方案。如果随意更改方案,有时会适得其反。
总之,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的目标应该是争取治愈,所以选择方案更要强调遵循指南,规范治疗行为。
每位女性都希望拥有健康、美丽的乳房。然而,乳腺癌的高发率使得这个愿望对许多人来说成为了遥不可及的梦想。全球每26秒就有一位妇女因乳腺癌而失去乳房,这不仅给女性带来了生理上的创伤和生活质量的下降,还会留下深刻的心理阴影。许多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全乳房切除手术后,会产生自卑、沮丧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手术治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常见的乳腺癌手术包括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全乳房切除和部分乳房切除术等。其中,保乳手术因其良好的长期随访疗效和美容效果,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为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青睐。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理念使得发达国家的乳腺癌患者有更高的机会从保乳手术中受益。然而,在我国,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不足10%。
为什么我国的乳腺癌治疗倾向于“一刀切”?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多数女性没有定期体检的习惯,导致病变发现较晚;二是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只有全切手术方式才是最安全的;三是一些医生的治疗观念落后,习惯于一“切”了事,剥夺了患者原本可以享有的保乳机会。
实际上,保乳手术同样是乳腺癌的根治术,只不过保留了乳房。保乳手术有其先决条件,并非所有乳腺癌患者都适合进行此类手术。通常只有早期的乳腺癌患者(一般为Ⅱ期左右)可以进行保乳手术。医学界正在努力扩大保乳手术的适用范围,力争让更多的乳腺癌患者有机会进行保乳手术。例如,通过术前辅助治疗将肿块缩小以降低乳腺癌分期,从而满足保乳手术的要求。这样既可以根除疾病,又可以保持女性的美丽。
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是乳腺癌患者成功保乳的关键。只有在诊断上做到早期发现,才能实现保乳手术的目标。当然,乳腺外科的新技术还有很多。对于不适合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可以在切除乳房的同时进行乳房再造手术,或者在术后一段时间进行延期再造手术,以重塑美丽的乳房。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单纯的手术切除无法取得最佳疗效。无论是保乳手术还是根治术,对于患者来说都是局部治疗。只有在局部治疗达到肿物切除干净的效果后,通过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对于适宜的患者来说,保乳手术与根治术相比,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而前者不仅可以留住患者的身体特征,且损伤较少,并发症少,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随着乳腺癌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保乳手术将逐步成为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