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基因工程将使传统中药进入新时代

基因工程将使传统中药进入新时代
发表人:健康驿站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基因工程为传统中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中药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其中基因工程的应用尤为引人注目。

首先,转基因药用植物的研究为中药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将具有特定药用价值的基因导入到植物中,从而培育出产量高、品质优的药用植物品种。例如,我国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高产丹参,不仅产量大幅提高,而且丹参酮含量也显著增加,为中药生产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次,基因工程在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可以深入了解其合成机理,为仿生合成和生物转化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合成进行调控,从而定向合成所需的活性成分,提高中药的药效。

此外,药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也在中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量繁殖药用植物细胞,从而获得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细胞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研究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遗传变异等,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基因工程在动物药研究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特定药用价值的动物品种,为动物药的研究和生产提供新的思路。

总之,基因工程为传统中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基因工程将在中药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中药走向现代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科研用药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科研用药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何确保新药、医疗器械等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摆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面前的重要课题。近日,FDA发布了《监管科学战略规划》,旨在从8个方面推动监管科学的发展,以应对未来挑战。

    这份规划强调了以下8个重要领域:

    1. 毒理学现代化:利用新技术和方法,提高毒理学研究的准确性和效率。

    2. 临床评价和个体化医疗:推动临床试验的现代化,并探索个体化医疗在监管中的应用。

    3. 产品生产工艺和质量: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

    4. 创新技术评估:为新兴创新技术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5. 信息科学和数据利用:利用信息科学和大数据技术,提高监管效率。

    6. 食品安全: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食品安全体系。

    7. 应对公共卫生威胁:加快制定医疗对策,应对各种公共卫生威胁。

    8. 社会和行为科学:利用社会和行为科学,帮助消费者做出明智的选择。

    FDA表示,将通过与政府、学术界和私营企业的合作,推动监管科学的发展,为公众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医疗产品。

  • 中医中药的神奇作用,自古以来就备受世人推崇,尤其在癌症等疑难杂症的治疗上,更是展现出其独特的疗效。其中,灵芝作为一种名贵中药材,被广泛认为是治疗癌症的灵丹妙药。

    然而,灵芝保健品和灵芝药品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虽然灵芝本身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且副作用极小,但并非所有的灵芝都具备药用价值。目前,人类已知的灵芝种类超过一二百种,但只有少数几种被证明具有药用价值,其中含有三萜类抗癌成分。

    灵芝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在于,经过加工后,灵芝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会发生改变。例如,灵芝孢子粉外有一层硬壁,可以保护孢子在自然条件下几千年不萌发也不死亡。目前市场上含有灵芝孢子粉的产品,有破壁和不破壁两种。不破壁的孢子粉不易于吸收,而破壁后孢子粉如果工艺条件有缺陷,则很容易氧化,也会损失一部分有效成分。

    中国卫生部门批准的部分灵芝类保健食品,最多只有辅助抑制肿瘤的作用,即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肿瘤发生几率。而癌症患者必须服用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同时辅以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方法。两者作用程度不同,差异很大。

    目前,中国卫生部门批准的部分灵芝类药品,只有癌症辅助治疗作用,尚没有能够治疗癌症的灵芝类药物。例如,双灵固本散就是癌症辅助治疗药品,属于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而一些灵芝药品如东方灵芝宝,虽有药号但国家未批准用于肿瘤治疗,不能借此宣传抗癌功效。

  •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最新公布的《2013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显示,百亿规模以上的医药工业企业数量再创新高,达到11家。

    榜单显示,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居前两位,主营收入均超过400亿元。此外,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也进入百亿俱乐部。

    在50亿至100亿元规模的企业中,数量从上届的19家增长到25家。而主营收入50亿元以下的企业数量则有所下降,从上届的72家减少到64家。

    这份榜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发布,旨在全面反映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

    从榜单中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工业在规模和竞争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未来,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不断发展,百亿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有望继续增长。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药品质量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的理念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制药界的共识。QbD强调,药品的质量并非检验出来的,也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设计时所赋予的。这一理念在我国新版药品GMP中也得到了体现,旨在提高我国药品制造的质量,并为企业带来更多商机。

    QbD的实施,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对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控制策略,确保药品质量的可控性。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药品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和追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QbD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工程的方法:将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应用于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各个环节,实现药品质量的系统提升。

    2. 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及在制药工程中的实施:将QbD理念贯穿于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全过程,确保药品质量。

    3. QbD - 仿制药案例研讨:通过案例研讨,深入探讨QbD理念在仿制药研发、生产中的应用。

    4. QbD理念在药品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应用:详细介绍QbD理念在各个环节的具体应用,帮助企业和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实施QbD。

    5. FDA有关‘质量源于设计’的初步实施情况介绍:介绍FDA在QbD领域的实施情况,为我国企业提供参考。

    6. 实施‘质量源于设计’的五个关键因素:分析实施QbD的五个关键因素,为企业提供指导。

    7. 质量源于设计,营销始于研发:强调QbD理念在药品研发、营销中的重要性。

    8. 质量源于设计--将创新的过程分析技术应用于生产工艺:介绍如何将创新的过程分析技术应用于生产工艺,提高药品质量。

    9. 从CGMP的视角看QbD:从CGMP的角度分析QbD的实施,为企业提供参考。

    10. 从PAT的视角看QbD:从PAT的角度分析QbD的实施,为企业提供参考。

    11. 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介绍如何进行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药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浪潮。为了推动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在12月24日至26日成功举办了首届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本次论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药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共同探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论坛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促进工作委员会承办。在成立大会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黄正明会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促进工作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委员会未来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以创新驱动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论坛上,来自国家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原国家药监总局药化监管司、中国食品药品教育培训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大数据、互联网+医疗健康、药品流通监管、医药园区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还就如何加强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医药产业政策等。

    首届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也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   全国药品交易会是我国医药制剂及相关技术、服务领域的重要盛会。每年举办一届,旨在为医药行业搭建交流、合作、展示的平台,推动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本次第71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将于4月26日至4月28日在苏州举行,展会以“医药科技创造健康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医药企业和专业观众。

      【大会亮点】

      1. 展会规模宏大,展览面积超过70000平米,展位数量达到3400余个,是国内最大的医药制剂交易会之一。

      2. 参展企业众多,超过2000家医药企业参展,其中70%为国内医药工业百强企业,产业参与度高。

      3. 专业观众云集,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和地区的10万人次专业观众将莅临参观。

      4. 产品种类丰富,涵盖化学药、中成药、中药材、OTC药物、生物制药、保健品等10大类、300多个小类的十几万个品种。

      5. 论坛活动精彩纷呈,举办10多场高峰论坛和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演讲。

      【大会日程】

    日程 日期 时间 地点 备注
    展览 开幕式 4月26日 9:30    
    展览 4月26-27日 9:00-16:30 展览中心 16:30后人员只出不进
    展览 4月28日 9:00-14:00 展览中心 请按规定时间撤展

  •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医药作为一种独特的医学体系,正逐步走向世界。美国作为全球医药市场的重要一环,中医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然而,中医药在美国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涉及诸多挑战与机遇。

    首先,中医药在美国属于补充替代医学(CAM)范畴,其合法地位已经确立。但相较于西医,中医药在美国市场仍以食品和保健品形式为主,难以进入主流医药市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的认知度不足,另一方面是国内中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美国政府对中医药的认可度逐渐提高,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日益被重视。此外,美国中医药教育体系逐渐完善,为中医药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针对中医药在美国市场的发展,以下策略可供参考:

    1. 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提高公众认知度。

    2. 提升中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

    3. 建立完善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确保产品质量。

    4. 加强与西医的结合,推广整合医学。

    5. 加大中医药专利保护力度。

  •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药品注册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韩炜先生在最新文章中指出,药品注册工作应紧密结合我国国情,注重实效性,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新药开发与注册管理应注重实效性。这意味着,在审批新药时,要充分考虑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其能够为患者带来实质性的获益。

    其次,知识产权保护在药品注册中具有重要地位。保护知识产权,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药品注册流程的简化也值得肯定。取消行政审批和保护的一些程序,有利于提高药品注册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新药的时间。

    对药品注册申请单位提出更高要求,也是为了确保药品质量。只有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企业,才能获得药品注册资格。

    鼓励已上市销售药品提高工艺水平,有助于提升药品质量和安全性,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中药注射剂可以仿制,体现了国家对中药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药品审评工作要与时俱进,紧跟国际步伐,确保我国药品注册工作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日益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外制药企业开始关注并仿制我国的中药产品。然而,由于中医药的独特性和保密性,许多国外企业难以获取其核心技术和配方,从而导致了大量仿制现象的发生。本文将探讨如何走出中医药保密困境,以保护我国中医药的知识产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医药的特点。中医药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其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特点。

    然而,中医药的保密性却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中药多为复方,其配方和工艺往往难以公开,这就为国外企业提供了仿制的空间。为了保护中医药的知识产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中医药的专利保护。对于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中药配方和工艺,可以申请专利保护,以防止他人侵权。

    2. 建立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对于一些尚未公开的中药配方和工艺,可以采取保密措施,防止泄露。

    3. 加强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通过制定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制备等标准,可以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降低仿制风险。

    4. 提高中医药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知识产权培训,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防止核心技术和配方泄露。

    5.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中医药仿制行为。通过与国际组织、其他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合作,共同打击中医药仿制行为,保护中医药的知识产权。

  • 近年来,我国医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23年将达到7556亿元。然而,创新药市场份额却不足30%,与发达国家专利药占比50%以上形成鲜明对比。我国医药产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发布的《制药企业质量体系调研项目》报告显示,国内市场,美国药企所占份额达到64%;国内位列前十的药企加起来,占整个市场份额不足5%。专家指出,我国医药产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是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药物匮乏、难以引领医药市场。

    我国药品主要分为三类:专利药、原研药和仿制药。其中,我国医药产业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药市场份额不足30%。据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统计,97%以上的国产药为仿制药,外资及合资医药企业基本占据了专利药、原研药市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是我国制药企业的一大软肋。

    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且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药企而言,生存压力较大,因此许多药企不愿在新药研发创新上进行投入。此外,我国对医药产业的创新激励力度也不够。国际经验表明,政府的激励政策对引导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医药产业缺乏统一完整的产业政策,医药产品招标制度尚存隐患。目前,已有相当部分医药产品产能过剩,医药市场出现结构性供大于求的情况。专家指出,‘破局之路在于‘科研服务化’。”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指出,我们应把分散的研发链连接起来,打造研发服务网络,优化‘研发生态’。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