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发表人:医疗数据守护者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以及一些相关知识点。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方法

1. 典型的心电图动态演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T波倒置和病理性Q波。这些变化通常在发病后数小时内出现,并随着病情的发展而演变。

2. 明确的心肌酶学序列变化:心肌酶学检查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cTnI或cTnT)等心肌酶在心肌梗死后升高,并呈现特定的序列变化。

3. 病史: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包括胸痛、胸闷、出汗等。但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牙痛、肩背痛等。

4. 其他检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1. 心绞痛:心绞痛的胸痛性质与急性心肌梗死相似,但持续时间短,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无心电图动态演变和心肌酶学变化。

2. 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发热、心包摩擦音等。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病理性Q波。

3. 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肺动脉栓塞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等。心电图表现为肺性P波、电轴右偏、S1QIIITIII型,胸部X光片可见肺梗塞阴影。

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表现为剧烈撕裂样胸痛,可放射至背部、腹部、腰部等。心电图无典型心肌梗死演变过程。

5. 急腹症: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等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易与急性心肌梗死混淆。但急腹症有局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无心电图动态演变和心肌酶学变化。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

1.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2.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 抗凝治疗:肝素、华法林等。

4. 抗心绞痛治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

5. 血管重建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急性心肌梗死一直是心血管疾病中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比急性心肌梗死更为危险和可怕。

    王宁夫主任,杭州市一医院心内科主任,从事心内科诊疗二十余年,曾经成功抢救了一名25岁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这种疾病凶险,死亡率高达30%,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当。

    春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常常出现在20多岁的年轻人身上。这种疾病通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时导致,病毒侵蚀心肌,出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并发心源性休克,严重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在50%以上。

    王宁夫主任提醒,如果在感冒早期出现胸闷、气急、心悸、乏力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除了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率失常、冠心病等在春季也容易高发。因此,春季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 戒烟限酒。
    • 定期进行体检。

    如果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 近年来,心肌梗塞这一原本被认为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疾病,逐渐向年轻人靠拢。那么,年轻人为何会患上心肌梗塞呢?这与其遗传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首先,遗传因素是导致年轻人心肌梗塞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家族中存在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或冠心病史等遗传病史,会增加年轻人患心肌梗塞的风险。

    其次,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年轻人心肌梗塞的重要因素。长期摄入高脂、高糖、油腻食物,会导致血脂浓度升高,血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从而诱发心肌梗塞。此外,熬夜劳累、抽烟喝酒、爱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刺激冠状动脉,导致冠脉痉挛,进而引发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以及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治疗手段包括心电监护、吸氧、镇静止痛、急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急诊静脉溶栓等。药物治疗方面,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β受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是常用的治疗药物。所有患者均应给予他汀类药物。

    为了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年轻人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劳累、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血脂、血压等指标,也是预防心肌梗塞的重要措施。

    总之,年轻人要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的冠心病,发病时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心肌坏死。及时的治疗和科学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

    1. 紧急救治:发病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2. 抗凝治疗:通过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心肌血供。

    3. 抗血小板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4. 稳定斑块治疗:通过使用降脂药物,稳定斑块,预防病情进展。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 卧床休息:发病后应立即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

    2. 合理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3. 保持大便通畅: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

    4. 心理护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5.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适当运动。

    2. 控制慢性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并治疗冠心病。

  •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急性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存活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是决定存活时间的关键因素。病情越严重,存活时间可能越短。其次,是否及时有效的给予治疗也是影响存活时间的重要因素。如果患者能够在发病后及时就医,并且接受规范的治疗,存活时间将大大延长。

    在治疗方面,心肌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梗治疗的关键。这种治疗可以迅速恢复心肌血供,减少心肌坏死面积。此外,强化抗凝、抗血小板、调血脂治疗,以及改善心室重构治疗,也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手段。

    除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外,患者的日常保养也对存活时间有着重要影响。患者应该限制食盐摄入,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保持低糖低盐低脂的饮食习惯。此外,坚持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急性心梗的治疗通常在心内科进行。心内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急性心梗的预防也非常重要。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也是预防急性心梗的重要措施。

  •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度过危险期后,除了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合理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关于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饮食的建议:

    首先,患者需要控制饮食总热量,避免体重过重或肥胖。在休息状态下,每天的供能热量控制在25-30千卡/千克体重为宜。

    其次,患者需要补充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维生素C具有增强血管弹性、防止出血的作用,还能促进创面愈合。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包括蔬菜和水果,如猕猴桃、草莓、大枣、西红柿等。微量元素中的碘、镁对降低血清胆固醇有重要作用,可以减少胆固醇和钙盐在血管壁内的沉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富含碘的食物包括海产食物,如鱼、虾、海带、海蜇、紫菜等;富含镁的食物包括绿叶蔬菜。

    第三,患者需要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在日常饮食中,应以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植物油作为烹调用油。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内脏,同时多吃豆制品。每日胆固醇的总摄入量应控制在300毫克以下。

    第四,患者需要限制食盐摄入。过多的钠摄入会增加血管对各种升高血压物质的敏感性,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钠还会吸收水分,增加血容量,从而增加心脏负担。因此,心肌梗死患者每日食盐量应少于4克。

    第五,患者需要少食多餐、食物细软。由于心肌梗死患者泵血功能低下,导致胃肠粘膜瘀血、功能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不良。因此,平时要吃半流食和易消化的软食,每餐进食量不宜过多,一日进餐4-5次。此外,患者还应适当吃些粗杂粮、薯类及瓜果,以增加食物纤维素的摄入,增加粪便体积,松软大便,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一切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均应禁忌。

  •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清晨是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峰时段,此时患者容易出现突发性胸痛,需要及时采取自救措施。

    李自成主任指出,冠心病患者在清晨出现胸痛时,首先要保持冷静,立即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加强监护,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患者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1. 吸氧: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快吸入氧气,有助于缓解心肌缺氧。

    2. 含服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5片,每片间隔3-5分钟),有助于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肌缺血。

    3. 拨打120急救电话: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请求专业救援。

    4.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肌缺血。

    5.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除了自救措施,冠心病患者还应加强日常保养,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适量运动: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增强心肺功能。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饮酒对心脏的危害。

    4. 控制血压和血糖: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冠心病。

  • 在我国的社交场合,亲朋好友聚会时,常常会看到有些人一喝酒就脸红。这种现象其实与酒精本身无关,而是因为体内乙醛代谢异常引起的。

    乙醛是酒精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乙醛会在乙醛脱氢酶2的催化下进一步分解为无害的物质。然而,对于部分人群来说,由于乙醛脱氢酶2活性不足,导致乙醛无法被及时代谢,大量堆积在体内,从而引起脸红、头晕等症状。

    除了脸红,乙醛的积累还可能对心、脑、肝、肾等器官造成损害,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对于喝酒容易脸红的人群,在用药时需要格外小心,以下三类药物需要特别注意:

    1. 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常用药物,但研究发现,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有25%的人对硝酸甘油无效,其中不乏喝酒容易脸红的人群。这是因为乙醛脱氢酶2活性不足,导致硝酸甘油无法产生足够的血管扩张效果。

    建议喝酒容易脸红的人群在服用硝酸甘油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其他替代药物。

    2. 抗生素

    多种抗生素与乙醛脱氢酶2结合后,会抑制酶的活性,导致乙醛无法及时代谢,从而引起双硫仑反应。常见的双硫仑反应症状包括面部发热、头痛、心跳加快等。

    建议喝酒容易脸红的人群在服用抗生素时,应提前告知医生,并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3. 利尿剂

    利尿剂可以增强血管扩张剂的疗效,但对于喝酒容易脸红的人群来说,如果同时服用利尿剂和饮酒,容易加重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引起危险。

    建议喝酒容易脸红的人群在服用利尿剂时,应避免饮酒,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总之,喝酒容易脸红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饮酒,尤其是与药物同时服用时。

    2. 在用药前告知医生自己的饮酒史和过敏史。

    3.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增减药量。

    4. 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 胸痛,一个看似简单却可能隐藏着严重疾病的症状,常常困扰着人们。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援疆医生高勇,为了提高南疆地区胸痛病人的诊治水平,积极推动南疆首个胸痛中心的建设,为当地百姓带来了福音。

    胸痛中心,一个专注于胸痛病人诊治的综合性医疗平台,通过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和高效的救治措施,为胸痛病人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救治。高勇医生入疆后,针对南疆地区胸痛诊治水平较低的现状,积极开展培训、指导,提升当地医生的诊疗水平。同时,他还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为胸痛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胸痛,不仅仅是胸部疼痛那么简单,它可能是由心脏疾病、肺部疾病、肌肉骨骼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因此,对于胸痛病人,及时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高勇医生通过培训、指导,帮助当地医生提高对胸痛的识别能力,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救治。

    除了提升诊疗水平,高勇医生还非常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按照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他推动建设了胸痛门诊、抢救室、留观室等设施,并配备了先进的检测设备,为胸痛病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顺利通过了预检,标志着南疆地区胸痛诊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高勇医生的付出和努力,为南疆地区胸痛病人带来了希望和福音。

  •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尤为多见。那么,老人一旦患上心肌梗死,他们的寿命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心肌梗死,即心肌缺血性坏死,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的血流突然中断导致的。这种情况下,心脏的供血受到影响,导致心肌细胞发生坏死。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下降,血管硬化,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老人心肌梗死的预后与病情轻重、治疗方案以及日常保养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影响老人心肌梗死预后的因素:

    1. 病情轻重: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2. 治疗方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的面积,改善心肌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常见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3. 日常保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应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并定期进行体检。

    4. 医院和科室: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科室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5. 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患者度过难关。

    总之,老人心肌梗死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通过积极的治疗、良好的日常保养和乐观的心态,患者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诊断与鉴别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以及一些相关知识点。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方法

    1. 典型的心电图动态演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T波倒置和病理性Q波。这些变化通常在发病后数小时内出现,并随着病情的发展而演变。

    2. 明确的心肌酶学序列变化:心肌酶学检查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肌酸激酶(CK-MB)、肌钙蛋白(cTnI或cTnT)等心肌酶在心肌梗死后升高,并呈现特定的序列变化。

    3. 病史: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包括胸痛、胸闷、出汗等。但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不典型症状,如牙痛、肩背痛等。

    4. 其他检查: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1. 心绞痛:心绞痛的胸痛性质与急性心肌梗死相似,但持续时间短,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无心电图动态演变和心肌酶学变化。

    2. 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发热、心包摩擦音等。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下型抬高,T波倒置,无病理性Q波。

    3. 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肺动脉栓塞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咯血、休克等。心电图表现为肺性P波、电轴右偏、S1QIIITIII型,胸部X光片可见肺梗塞阴影。

    4.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表现为剧烈撕裂样胸痛,可放射至背部、腹部、腰部等。心电图无典型心肌梗死演变过程。

    5. 急腹症: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消化性溃疡穿孔等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易与急性心肌梗死混淆。但急腹症有局部压痛或腹膜刺激征,无心电图动态演变和心肌酶学变化。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

    1. 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

    2. 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 抗凝治疗:肝素、华法林等。

    4. 抗心绞痛治疗: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

    5. 血管重建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