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冷空气来袭 中老年人要警惕急性心梗

冷空气来袭 中老年人要警惕急性心梗
发表人:宗雪梅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冷空气来袭,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心血管健康。特别是急性心梗这种突发性疾病,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我们要了解急性心梗的成因。冷空气来袭时,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从而引发急性心梗。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急性心梗呢?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闷、胸痛、气急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尽早确诊。

  除了及时就医,预防急性心梗也很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

  3. 饮食清淡,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

  4.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此外,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风险。

  总之,冷空气来袭,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心血管健康,预防急性心梗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cTnI增高疾病介绍:
急性心肌梗死大多是指患者原有冠状动脉(简称为冠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病变,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发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将详细介绍房颤的常见原因,帮助读者了解这一疾病的成因。

    一、器质性心脏病

    器质性心脏病是导致房颤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包括:

    • 心脏瓣膜疾病:如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等。
    • 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 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扩张,心脏收缩力下降。
    • 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

    二、急性或暂时性基础疾病

    以下疾病也可能导致房颤:

    • 饮酒过量:过量饮酒可导致心脏损伤。
    • 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心肌或心包炎症导致心脏功能紊乱。
    • 手术:部分手术过程可能导致房颤。
    • 电击或动脉栓塞:可导致心脏电活动紊乱。
    • 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心脏功能异常。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容易出现房颤,这也是胸外科手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病因,称为孤立性房颤。

    四、治疗与预防

    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预防房颤的关键是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控制高血压、治疗心脏病等。此外,避免饮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预防房颤的发生。

  • 丹参滴丸作为一款常见的心血管药物,其功效和适用范围一直备受关注。虽然丹参滴丸在影视作品中常被描绘为“救命药”,但实际上,它在急性心梗等紧急情况下的作用有限。本文将深入探讨丹参滴丸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以及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帮助读者正确认识这款药物。

    丹参滴丸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和冰片,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丹参滴丸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脏功能,并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它常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慢性稳定性疾病。

    然而,对于急性心梗等紧急情况,丹参滴丸并不能起到救命的作用。在急性心梗发生时,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或支架手术是挽救生命的关键。丹参滴丸虽然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但并不能阻止心梗的发展。

    长期服用丹参滴丸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例如,冰片成分可能刺激肠胃,导致消化不良或腹泻。此外,对丹参或三七过敏的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以及严重肝病患者应避免服用丹参滴丸。

    总之,丹参滴丸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并非万能。正确认识丹参滴丸的适用范围和潜在风险,对于保障患者健康至关重要。

    除了丹参滴丸,还有其他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例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饮酒,并定期进行体检。

    总之,正确认识丹参滴丸的作用和适用范围,以及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对于维护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 心房颤动(AF)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病因复杂多样。以下是一些导致持续性心房颤动最常见的病因:

    1. 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的炎症性疾病,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患者通常在发病前1到3周有病毒感染的先兆症状。轻度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重度患者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程通常是自限性的,但也可能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最终需要心脏移植。

    2. 急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是指心包脏层和壁层的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可能来自心包疾病或部分系统性疾病。临床特征包括胸痛、心包摩擦音和一系列异常心电图改变。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

    3.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主要发生在左心室,右心室少见。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突然持续剧烈疼痛、心悸、呼吸困难、发烧等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4. 心脏瓣膜病: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脏血流受阻。瓣膜病变可能导致心房扩大,从而引发心房颤动。

    5. 高血压:高血压是心房颤动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增加心房颤动的风险。

    针对心房颤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形成和减少心房颤动复发。电生理治疗包括电生理消融和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伴有严重瓣膜病变的患者。

    心房颤动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此外,患者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心房颤动的风险。

  •   当胸痛突然袭来,很多人会感到恐慌和无助。然而,这种疼痛可能并非仅仅源于普通的肌肉劳损,它可能是急性心梗的信号。急性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受阻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

      在急性心梗发作前,许多患者可能会经历“梗前现象”,这是一种身体不稳定状态的预兆。常见的梗前现象包括胸闷、咽喉部紧缩感、胸痛、喘不过气、全身大汗淋漓、脸色苍白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在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但若持续不缓解,则可能是心梗发作的征兆。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心梗患者都会出现胸痛这一典型症状。有些人可能会出现牙痛、胃痛、肩膀痛、关节痛等非典型症状,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在出现这些疼痛的同时,若伴有全身性不适,如大汗淋漓等虚脱感,应立即就医。

      此外,约有20%的急性心梗患者表现为无痛性心梗,即心脏疼痛警报系统失灵,没有疼痛症状。这类患者通常为中老年人,尤其是“三高人群”。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身出冷汗、面色苍白、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征象,应及时就医。

      急性心梗的救治时间至关重要。一旦出现胸痛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患者可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如有条件,可进行心肺复苏。

      为了预防急性心梗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
    •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   3. 注意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蔬菜水果。
    •   4.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   5. 了解急性心梗的症状,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 在医疗行业中,病例报告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然而,近期发生的一起事件却引发了人们对医院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关注。一位患者因腹痛入院,却意外地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接受了相应的治疗。经过调查,发现患者的病例中竟然出现了一张与其他患者姓名不符的化验报告单。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和患者权益保护的担忧。

    在医疗过程中,病例报告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如果出现误诊,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还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是医疗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医院应加强病例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病例报告的准确性。医生在接诊过程中,应认真询问病史、仔细检查患者,避免误诊和漏诊。同时,医院应建立完善的病例审核制度,对病例报告进行严格审核,确保病例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次,医院应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的知情权。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向患者详细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风险,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同时,医院应建立患者投诉渠道,及时解决患者的问题,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医院还应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务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同时,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对医疗纠纷进行及时、公正的处理,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总之,医院放错化验报告单的事件,提醒我们医疗行业仍需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只有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才能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常常让患者承受突如其来的痛苦。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心前区胸骨后的压榨样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即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也无法缓解。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并非所有急性心梗患者都会出现这种典型症状。

    据统计,约1/6至1/3的急性心梗患者没有典型的胸痛症状,而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牙痛、咽喉痛、关节痛等,这很容易导致误诊。此外,还有20%至25%的急性心梗患者没有任何疼痛症状,被称为无痛性心梗。这类患者中,有的在发病初期就出现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有的在整个病程中都无胸痛发作,事后体检作心电图时才发现曾经得过心肌梗死。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发生了心肌梗死,却不出现疼痛信号呢?专家认为,这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心脏病变部位不同:如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则对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后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现疼痛;还有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损害时,常无疼痛感觉。

    2. 个体差异:老年人由于器官组织老化,感觉迟钝,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加上脑萎缩或痴呆,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说不出明确的不适,掩盖了病情。

    3.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感觉神经受累,这样便会使痛觉变得迟钝甚至没有痛觉。

    4. 情绪改变:过度紧张、疲劳等,可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变得迟钝。

    为了及早发现无痛性心梗,我们应关注以下症状: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咯粉红色泡沫痰、出冷汗、血压降低、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困倦乏力、胃部不适、胀满恶心、脉搏细弱不规则等。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作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以便早确诊、早治疗。

  • 严重的心肌缺血,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多种严重后果。

    首先,严重的心肌缺血可能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这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如果斑块破损,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就会造成心肌缺血性坏死,严重时可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其次,心肌缺血还会影响心脏功能。长期的缺血会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扩大,最终可能引发心力衰竭。

    此外,心肌缺血还可能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心房纤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心肌缺血患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至关重要。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豆类、全谷物、绿色蔬菜和新鲜水果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也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

    若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如胸痛、胸闷、气短等,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患者常常感到胸部疼痛或不适,严重时甚至放射至颈部、肩膀或手臂。当心绞痛持续一天时,这通常是一个警示信号,提示患者的病情可能不稳定,甚至可能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立即就医。

    心绞痛的发生与心肌缺血有关,即心肌组织缺氧。这可能是由于心脏对氧的需求增加,超过了心脏血管的供应能力,或者心脏血管本身出现了问题。因此,对于心绞痛患者,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等,以确定诊断。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医生可能会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 静脉输注硝酸甘油以缓解症状
    • 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里尔
    • 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
    • 使用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
    •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且不能缓解,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以了解冠状动脉的状况
    •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或旁路手术

    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绞痛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调整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调整饮食、减轻精神负担、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等
    • 规范药物治疗,包括改善缺血和缓解症状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硝酸盐、钙通道阻滞剂;预防心肌梗死和改善预后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ACEI或ARB等
    • 定期进行心脏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心绞痛患者应重视病情,及时就医,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通过合理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近日,著名导演吴天明因心梗离世的消息令人惋惜。据了解,吴导演在发病初期因交通拥堵,延误了最佳抢救时间。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危重,需及时救治。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其发病症状包括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出汗、恶心、呕吐等。由于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一旦发生心肌梗死,若不能及时开通阻塞的血管,就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尽快开通阻塞的血管,恢复心肌血供。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研究表明,发病后90分钟内进行PCI治疗,死亡率可降低40%。

    预防心肌梗死,首先要关注心血管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以下是一些预防心肌梗死的方法:

    1.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

    2. 坚持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3.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5. 学会识别心梗症状,一旦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及时就医。

  • 随着气温的骤降,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提高警惕。近日,台湾门诊出现心肌梗塞求诊案例大幅增多,甚至有患者因轻忽症状,造成2次心脏麻痺,面临死亡威胁。本文将介绍心肌梗塞的常见症状、风险因素、预防措施以及如何应对。

    一、认识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引起心肌坏死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胸闷、心悸、胸痛、恶心、呕吐等。若未能及时救治,死亡率高达30%至60%。

    二、心肌梗塞的风险因素

    1.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

    2. 吸烟、肥胖、缺乏运动

    3. 年龄: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

    4. 家族史: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三、如何预防心肌梗塞

    1.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2. 戒烟限酒

    3. 增加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4.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

    5. 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四、如何应对心肌梗塞

    1. 保持冷静,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2. 不要自行服用药物,如硝酸甘油等

    3. 平躺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4. 到达医院后,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五、结语

    心肌梗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了解其症状、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至关重要。如有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