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白血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小儿的生命和健康。急性白血病在小儿时期较为常见,其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然而,近年来我国在骨髓移植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治疗儿童白血病提供了新的希望。
专家提醒,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并治疗儿童白血病,往往能够取得满意疗效。在早期阶段,以下七大症状需要引起家长们的警惕:
1. 发热:由于正常白细胞尤其是成熟的粒细胞缺乏,导致机体防御机能障碍,容易引发感染,从而引起发热。
2. 出血:半数以上的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为鼻黏膜、口腔、齿龈及皮肤出血,严重者可导致内脏、颅内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3. 贫血:贫血是儿童白血病的常见早期症状,表现为面色、皮肤黏膜苍白,软弱无力,食欲低下,进行性加重。
4. 肝、脾、淋巴结肿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肝、脾、淋巴结肿大较为显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脾肿大更为明显。
5. 骨头关节疼痛及骨骼病变:骨头关节疼痛及骨骼病变是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可为首发症状。
6. 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可导致脑膜白血病,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惊厥、昏迷。
7. 血化验检查数据的异常改变:大多数患儿有白细胞增多,骨髓白细胞呈显著增生。
对于儿童白血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等。化疗是治疗儿童白血病的主要手段,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杀灭癌细胞。放疗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变,如脑膜白血病。骨髓移植是治疗儿童白血病的有效方法,通过移植正常骨髓,恢复造血功能。
除了积极治疗外,家长还需要注意儿童的日常保养,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以提高儿童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等3家医院被确定为农村白血病定点救治医院,为患有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农村儿童提供便捷的治疗服务。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多见。小刘亚昊,一个年仅两岁的孩子,不幸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小刘亚昊的父母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小刘亚昊的父母来自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倾家荡产,借遍了亲戚朋友。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孩子的病情有所好转,但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孩子父亲绝望之下,他想要放弃治疗,将孩子带回家。然而,母亲却坚决反对,她不愿放弃孩子,希望继续为孩子争取生的希望。在医院门口,夫妻二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围观者无不动容。
经过多方劝说,最终小刘亚昊的父亲放弃了放弃治疗的念头,将孩子送回了病房。孩子的主治医生魏主任表示,只要坚持治疗,小刘亚昊有很大希望康复。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等。化疗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主要手段,通过使用化疗药物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然而,化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等。此外,化疗的效果也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多次化疗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对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患者和家属应该保持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
挑食,曾经被认为是小孩的专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陷入了挑食的困扰。挑食不仅仅是饮食上的偏好,更是一种心理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
选择性饮食障碍(Selective Eating Disorder)是一种心理疾病,患者对某些食物产生恐惧或排斥,只吃有限的几种食物。这种疾病不仅存在于儿童,成年人也可能患病。挑食不仅影响营养摄入,还可能导致社交障碍、焦虑等问题。
选择性饮食障碍的成因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针对选择性饮食障碍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治疗和饮食治疗等方法。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等,旨在帮助患者改变对食物的认知和情绪反应。饮食治疗则通过逐步引入新食物,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对于挑食的儿童,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他们改善饮食:
挑食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引起重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克服挑食,拥有健康的身心。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解剖、生理结构与成人存在显著差异。许多脏器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也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在为小儿选择药物时,需要格外小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小儿用药过程中,以下药物应避免或慎用:
1. 四环素类药物:这类药物可能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着色变黄和骨生长抑制。8岁以下儿童禁用,如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
2. 喹诺酮类药物:这类药物可能对幼年动物骨关节造成损伤,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如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3. 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物可能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长期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如可的松、泼尼松等。
4. 解热镇痛药:含吡唑酮的复方制剂如氨非咖片、安乃近等,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阿司匹林对婴幼儿的听神经也有损害。
5. 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能造成小儿听神经和肾功能损害,6岁以下儿童禁用。
6. 止泻药:复方地芬诺酯、洛哌丁胺等,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2岁以下婴幼儿禁用。
除了以上药物,家长还应关注以下事项: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给孩子用药。
2.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避免购买假冒伪劣药品。
3. 了解药物说明书,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4. 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其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较为常见。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更容易患上慢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晚期症状明显,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晚期慢性白血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贫血、发热、出血等。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活动后感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由于粒细胞缺乏,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上呼吸道、肺部、泌尿道和肛周。出血症状也较为明显,如皮肤黏膜出血点、牙龈出血、口腔血泡、鼻腔出血等。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
慢性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药物治疗主要针对CML,如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化疗主要用于CLL,通过化疗药物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分子靶向治疗则是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如伊布替尼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较为彻底的治疗方法,可以治愈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积极调整生活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和瑜伽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此外,患者应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保持健康的工作和休息习惯,有助于延缓疾病的发生,防止复发。
针对慢性白血病,我国有许多知名的医院和科室,如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等。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
白血病,也被称为血癌,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儿童患者占据了较大比例。
目前,治疗白血病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放疗、化疗、骨髓移植、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然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如果不加以避免,不仅会耽误病情,还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首先,许多人认为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最佳方案,但实际上,骨髓移植的费用高达20万元以上,而且5年生存率并没有明显提高。
其次,化疗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它的副作用也较为明显。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往往会对患者的各个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免疫抑制等。
此外,很多人对中医药治疗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中医药治疗无法治愈白血病,从而放弃了这种可能带来希望的治疗方法。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白血病治疗,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2. 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万全之策”,要根据自身病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3. 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4. 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
5.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
近年来,儿童白血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400万白血病患者,每年以3万至4万的增速增加,其中50%为儿童,尤其以2至7岁儿童居多。尽管医学技术不断进步,80%以上的患儿可以得到根治,但人们对儿童白血病的认识仍存在误区,需要加以纠正。
误区一:儿童白血病防不胜防
事实上,白血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
预防白血病应从日常生活做起,如孕妇和儿童应远离有害环境,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选择无害的装修材料,并在充分通风后入住等。
以下情况应及时带孩子检查:
误区二:白血病最好做骨髓移植
事实上,只有少数高危型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反复发作或不能缓解的患儿需要进行骨髓移植。
误区三:化疗治不好白血病
90%以上的儿童白血病为急性白血病,其中70%至85%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化疗药物敏感,联合化疗是治疗的最佳方法。
经过多年实践,我国已形成一套有效的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方法。经过正规治疗,90%以上的患儿可以获得完全缓解,80%的患儿可以获得根治,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儿童白血病确诊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的血液科治疗。随意化疗可能导致复发和耐药现象,影响后续治疗。
误区四:儿童白血病日益多见
实际上,儿童白血病的总发病率基本稳定,在0至14岁儿童中,发病率为2至3/10万,低于成人。但由于其他儿童恶性肿瘤较少,白血病发病率占所有儿童恶性肿瘤的一半以上,因此给人一种发病率上升的错觉。
总之,了解儿童白血病的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白血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小启茂,一个不满8岁的农家男孩,不幸被确诊患有白血病。为了救治儿子,他的母亲决定冒险再次怀孕,通过脐带血移植手术,将挽救儿子生命的希望寄托在腹中胎儿的身上。本文将详细介绍白血病、脐带血移植等医学知识,帮助大家了解这一治疗方法。
一、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可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大类。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治疗难度大;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病情发展相对较慢,但若不及时治疗,也会危及生命。
二、脐带血移植
脐带血是胎儿出生后残留的血液,其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近年来,脐带血移植已成为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骨髓移植相比,脐带血移植具有以下优势:
三、母亲怀孕尝试脐带血移植
小启茂的母亲为了救治儿子,决定冒险再次怀孕,通过脐带血移植手术,将挽救儿子生命的希望寄托在腹中胎儿的身上。这一决定虽然充满风险,但展现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四、脐带血移植的意义
脐带血移植不仅为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随着脐带血库的建立和脐带血移植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会有更多患者受益。
五、关注白血病儿童
白血病儿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虚假信息和谣言层出不穷。近年来,朋友圈中流传的各类健康类谣言更是让人防不胜防。据微信团队发布的2015年朋友圈年度谣言数据显示,致癌类谣言位居健康类谣言之首。
数据显示,2015年朋友圈谣言举报处理总量超过2100万次,其中1月份谣言最多。健康类谣言在春节达到全年高峰,其次是暑期。这些谣言中,很多都包含了“致癌”“致命”“致死”等危言耸听的词汇。
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从选题、语言、信源、立场等四个维度对健康类谣言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2.2%的谣言涉及食品安全,30.8%提到癌症。
微信团队分析,谣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些陈年旧帖隔一段时间就会被稍加修改再次传播;标题内容多以耸人听闻和刻意夸大的字眼来博取关注和唤起恐惧,怂恿人们分享转发;正文内容则有经过处理的配图夹杂其中以制造深刻印象。
以下为2015年朋友圈年度十大健康类谣言:
1. 儿童牛奶饮品含肉毒杆菌可致白血病
2. 小龙虾是一种处理过尸体的虫子,外国人从不吃
3. Wifi辐射损害健康
4. 植物油做饭可致癌
5. 吃猪血鸭血能除霾
6. 猪肉里长钩虫
7. 地暖有辐射会致病
8. 蒸锅水易致癌
9. 用含氯的自来水蒸煮东西会致癌
10. 喝麦苗汁能治癌
白血病,这一听起来就让人心生恐惧的疾病,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那么,白血病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白血病。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它会导致正常细胞的减少和其他白细胞的异常,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症状。
那么,白血病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呢?事实上,白血病既有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后天的。
先天性的白血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有白血病患者,那么其后代患白血病的概率会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因为遗传基因的变异,使得人体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识别和清除癌细胞。
后天性的白血病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辐射因素是引发白血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暴露在电离辐射下,如放射性物质、X射线等,会破坏人体DNA,导致细胞突变,从而引发白血病。其次,化学因素也可能引发白血病。例如,甲醛、苯等化学物质,长期接触会增加患白血病的风险。此外,病毒因素也是引发白血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病毒,如EB病毒、HIV病毒等,可以引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从而导致白血病。
了解了白血病的成因,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首先,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其次,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的疾病。最后,如果不幸患上白血病,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白血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成因和治疗方法都有很多需要我们了解和关注的方面。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白血病,预防和治疗白血病。
白血病,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及其家庭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白血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展开,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一、饮食教育:合理膳食,增强体质
1. 均衡饮食:白血病患者在饮食上应注重营养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2. 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加重病情,患者应尽量避免。
3. 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预防便秘。
二、预防感染:加强防护,减少并发症
1. 保持环境清洁:患者居住环境应保持清洁、通风,定期进行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2. 勤洗手:患者及家属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预防感染。
3. 避免接触病原体:患者应避免接触感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患者,减少感染风险。
三、注意清洁卫生:呵护身体,预防并发症
1. 勤洗澡:患者要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疖痈等皮肤感染。
2. 勤换内衣:内衣要勤换洗,保持清洁,预防感染。
3. 口腔清洁:患者要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四、定期复查: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1. 患者应按照医嘱定期复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 关注身体症状:患者要关注自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出血等,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五、心理疏导:保持积极心态,战胜病魔
1. 患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2. 家属要给予患者关爱和支持,共同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