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医院接诊的心肌梗塞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专家指出,秋季是心肌梗塞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更为明显。因此,老年人应特别注意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信号,做好预防工作。
心肌梗塞是冠心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表现,通常由冠状动脉的阻塞引起。冠心病患者出现的心绞痛,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且可通过休息或舌下含服速效硝酸甘油片来缓解。然而,如果近期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疼痛时间延长,且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仍无法缓解,这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先兆。
除了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还可能表现为以下症状:突然出现的体力下降、难以描述的胸痛、咽部异物感、原因不明的牙痛、突发上腹部剧痛、严重胃烧灼感、骤然反酸、脉搏细弱、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呼吸困难和神志恍惚等。即使没有心绞痛症状,这些症状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先兆。
专家建议,有心脏病史的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在秋冬季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体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特别是重要脏器功能。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平时服用的药物。
2. 适量进行户外活动,增强心肺功能,保证心肌血供。外出时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手部和脚部的保暖,以防感冒。在室内也可以做一些休闲运动,如养花、练习书法、绘画等。
3. 注意预防便秘,饮食清淡,多吃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畅通。多喝水,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最好喝一杯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戒烟。
4. 保持平和的心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尽量减少参加具有刺激性的活动,如炒股、打麻将等。
5. 如有心脏病症状,及时就医。医院的心内科是专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科室,可以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秋季是心肌梗塞的高发季节,老年人应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远离心肌梗塞的威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近年来,中年男子外遇现象呈现出上升趋势。据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发布的「九○年代全国婚姻外遇现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四分之一已婚者担心另一半外遇,外遇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与中年男子特有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
成熟的中年男子,已摆脱了青少年的幼稚和青年人的狂热,拥有才干与学识,处世老练。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展现出男子汉的风采。然而,若夫妻关系一成不变,中年男子可能会陷入感情困惑。
中年男子外遇的原因主要与其心态有关。过早结婚的男性,在经历了初恋的梦幻和蜜月生活的甜蜜后,可能会对爱情产生怀疑,将注意力转向外界。遇到理解自己的女性后,可能会产生新的感情纠葛。
中年男子外遇的原因还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有关。事业成功或财富积累,可能导致他们在感情上产生转移,甚至发生权力性或经济性的外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感情上的外遇则更为复杂。已婚男子在遇到心仪的女性后,可能会产生感情转移,但又无法摆脱原有家庭的束缚,陷入两难境地。
为了减少外遇发生,维护家庭完整,夫妻双方需要在婚后努力经营婚姻。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经常沟通:沟通是夫妻关系的重要基石,要保持良好的沟通,避免感情淡漠。
2. 多赞美,少批评:理解丈夫的烦恼,关心体贴,避免挑剔和敏感。
3. 培养共同兴趣:增加相处时间,增进感情。
4. 亲密的肢体接触:用小动作表达关心和爱意。
5. 经营自己:培养独立能力,相互协调。
外遇问题复杂而隐蔽,需要夫妻共同努力,并借助法律和社会力量来解决。聪明的妻子应将婚姻视为一本教科书,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维护爱情之花。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堵塞,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植入支架可以恢复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从而降低心肌坏死范围。
支架术后危险期通常持续一周左右。在这一时期,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脏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为了降低支架术后风险,患者应遵循以下建议:
1. 规律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2. 坚持适度锻炼,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体育活动。
3. 合理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
4. 戒烟限酒,避免二手烟。
5. 保持心态平衡,学会释放压力。
6. 定期检测血压、血脂、血糖和体重,如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7. 尽量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和高热量的食物。
8. 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
9. 适量食用具有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洋葱、海带、芹菜、木耳和大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其中,急性胸痛的救治尤为重要。为了提高急性胸痛的救治效率,我国于2018年11月20日正式发布了“中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急救服务。
“中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669家胸痛中心,实现了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救治。该地图以信息化为支撑,将具备胸痛救治能力的医院纳入其中,并通过自动定位、搜索周边医院等功能,帮助患者快速找到最近的胸痛中心。
此外,地图还提供了一键拨打120的功能,以及胸痛急救知识和心梗术后康复要点等信息,让患者和家属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提高自救能力。
急性胸痛是一种常见的危急重症,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需要及时救治。而“中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的发布,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急救通道,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的作用,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中国胸痛中心急救地图”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急性胸痛救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将不断提高,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近年来,心梗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许多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一些先兆症状,如胸痛、胸闷、气促等,因此,了解心梗的先兆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梗的常见先兆症状
1. 胸痛:是心梗最典型的症状,常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压迫感、紧缩感或烧灼感,可向左肩、左臂、颈部、下颌等部位放射。
2. 胸闷:患者常感到胸部不适,有压迫感或窒息感。
3. 气促: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
4. 出汗:患者常出现冷汗、大汗淋漓等症状。
5.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心梗的急救措施
1. 保持冷静:一旦出现心梗先兆症状,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2. 休息: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 吸氧: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给予患者吸氧。
4. 服用药物:可以给予患者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缓解症状。
5. 紧急拨打120:立即拨打120,等待救护车到来。
三、预防心梗的措施
1. 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
2. 适量运动:坚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熬夜。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5.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攀升,特别是35-44岁人群,发病风险增加明显。根据北京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监测信息平台数据显示,自2007年至2009年,2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35-44岁人群发病率增长幅度最大,3年间增长了31.8%。
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特点表现为年轻化、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龄患者增多以及高社会负担。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心血管内科陈韵岱教授指出,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始终位居居民死因首位,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高达300万人,其中约1/3死于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是时间,再灌注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研究表明,1小时内再灌注死亡率仅为1.6%,而6小时后死亡率则上升至6.8%。因此,及时就医、开通闭塞血管至关重要。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心血管内科金琴花副主任医师指出,患者就诊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院前、急诊、导管室。缩短患者获救时间的关键在于患者及时就诊、就诊流程通畅、绿色通道建设以及患者个人因素的改善。例如,老年患者心梗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因此,提高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缩短救治时间,需要加强冠心病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完善急救体系,改进急救设备,提高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的医疗知识。同时,心电图的远程会诊和绿色通道的提前激活也将有助于缩短救治时间。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包括早期溶栓、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等。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评估介入术后疗效,尽早发现和处理新症状和疾病,调整药物剂量,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梗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然而,由于心梗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仍然较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心梗患者发病后没有及时就医,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
研究表明,心梗发病后3小时内是救治的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然而,我国心梗患者中,仅有10%会主动拨打120急救电话,并乘坐救护车前往医院。超过60%的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在入院前死亡,其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患者,未到医院就死亡的比例超过80%。
与我国相比,发达国家的心梗救治率较高。例如,欧洲一些国家应用救护车就诊的病人比例能达到90%;在美国、加拿大和意大利,这一数字超过60%。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人们更加重视心梗的严重性,知道及时呼叫救护车可以获得更有效的救治。
那么,为什么我国心梗患者的救治率较低呢?一方面,许多患者对心梗的认识不足,不知道胸痛可能是心梗的信号;另一方面,一些患者即使知道心梗的危害,也因担心救护车费用而犹豫不决。
为了提高心梗患者的救治率,我们需要加强心梗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心梗的认识。同时,也要完善急救体系,降低救护车费用,让更多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救治。
对于心梗患者来说,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2.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慢性病。
3. 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4. 如果身边有人出现心梗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近年来,关于心脏支架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一项名为“一半心脏支架不靠谱”的报道引发了热议。报道中引用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的观点,指出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支架植入并非总是必要的。这引发了对心脏支架治疗方式的思考。
心脏支架是一种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可以改善心肌血供,缓解心绞痛症状。然而,支架并非万能,对于部分患者来说,过度依赖支架治疗反而可能带来风险。胡大一教授指出,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支架植入的指征需要严格掌握。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约50%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支架植入指征不强,其中11.6%不合理,38%指证不确定。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及时开通血管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支架植入可以迅速恢复心肌血供,降低死亡率。但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来说,支架植入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而非根治疾病。因此,在考虑支架植入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血管狭窄程度以及预期获益等因素。
胡大一教授还指出,我国存在部分患者支架植入过度的情况。部分患者由于对支架治疗的过度信任,认为支架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而忽视了生活方式的改变。事实上,心血管疾病大多数是生活方式病,只有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疾病复发。
那么,如何科学地使用心脏支架呢?首先,患者应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规范的诊疗。其次,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等。最后,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心脏支架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在考虑支架植入时,患者应充分了解支架治疗的利弊,并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心脏血管疾病中的一种严重类型。它主要由于心脏血管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早期的心梗如果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是可以治愈的。
心梗的常见症状包括剧烈胸痛、胸闷、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可能与日常生活中的不适感相似,但心梗的疼痛往往更为剧烈且持续时间更长。因此,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心梗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缓解疼痛、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等。其中,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手术治疗则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心梗患者的日常护理也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梗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以及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梗的发病风险。
总之,心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患者应提高对心梗的认识,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
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这对老年人来说尤其需要注意。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李自成教授指出,春季老年人血管老化,气温的波动容易导致血压变化,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李教授强调,血管就像水管一样,存在‘热胀冷缩’现象。在寒冷的冬季,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生。因此,春季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保暖,并定期检测血压,预防中风和心脏病的发生。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家庭,了解心梗和脑中风的先兆症状非常重要。心梗的主要症状是剧烈心绞痛,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胸部不适、心悸、气急、烦躁等症状。脑中风则可能表现为突发头痛、头晕、视力模糊、肢体麻木无力等。对于这些症状,患者和家属要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家庭常备急救药物非常重要。常见的急救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为及时就医争取时间。
李教授建议,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家庭应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此外,李教授还强调,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的急性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在临床上,心梗的主要症状包括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由于心梗病情危急,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心梗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出现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心梗的治疗和康复期,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针对心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建议:
1. 创建一个温馨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医护人员应态度和蔼,举止得体,让患者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2. 尽量避免在患者面前讨论病情,减少对患者心理的刺激。同时,医护人员和家属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3. 对于进入监护室的患者,应向其详细介绍监护室的环境和各种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缓解紧张情绪。
4. 针对情绪低落的患者,可以采取放松疗法,如气功、冥想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同时,医护人员应耐心讲解心梗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 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饮食等,以降低心梗复发的风险。
6. 向患者讲解病情的演变过程,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心功能的恢复。同时,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