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相约自杀是冲动or本能?

孩子相约自杀是冲动or本能?
发表人:医疗新知速递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事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心理因素。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青少年自杀行为背后的冲动与本能,并分析其成因和预防措施。

一、冲动与本能: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驱动力

青少年自杀行为并非单纯的冲动,而是冲动与本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面临压力和困境时,会本能地寻求生存和归属,而当这种本能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绝望和自杀的念头。

二、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成因

1. 家庭因素:家庭关系紧张、缺乏关爱、过度溺爱或严厉惩罚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创伤,进而引发自杀行为。

2. 学校因素: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校园欺凌等,都可能成为青少年自杀的导火索。

3. 社会因素:社会竞争激烈、价值观扭曲、网络暴力等,也可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预防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措施

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 改善学校教育: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加强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持。

4. 提高心理素质:青少年自身应学会调节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总之,青少年自杀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自杀观念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自杀观念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本案例讲述了一名女高中生默默因失恋、父母离异及学业压力等原因,陷入抑郁情绪,并出现了自残和自杀的念头。心理医生通过认知治疗和药物治疗,帮助默默消除了抑郁症状,恢复了心理健康。

    默默自初三开始因失恋、父母离异和家庭压力,内心压抑,长时间处于痛苦之中。她表示已经很久没有真正开心地笑过了,睡眠质量也受到影响,甚至多次产生自杀的念头。在割伤自己的过程中,她感受到了一种放松感,因此逐渐沉迷于自残行为。

    心理医生通过与默默的深入交流,了解到她的心理状况,并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首先,医生对她进行了认知治疗,帮助她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病因,增强治愈的信心。同时,医生为她开了小剂量的多虑平。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默默的心情逐渐好转,两个月后成功消除了抑郁症状,恢复了心理的平静。

  • 我曾经是一个快乐的大学生,直到那一天,我的世界被打破了。我的父亲在一场可怕的车祸中受伤,虽然他幸存下来,但这件事对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我开始感到焦虑和心慌,甚至有时会想偷东西或自杀。这些念头让我非常害怕和困惑。

    我试图向家人和朋友寻求帮助,但他们似乎不理解我正在经历什么。他们总是告诉我要坚强,然而这只让我感到更加孤独和无助。我的大学生活也变得越来越难以忍受,我的同班同学似乎都在避开我,好像我有什么可怕的疾病一样。

    我知道我需要专业的帮助,于是决定尝试在线问诊。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我找到了余医生。起初,我对这个过程持怀疑态度,但余医生非常耐心和理解。她给我发送了一些心理测试,并根据我的回答提供了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余医生建议我增加社交圈子和运动量,这两点都对我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和每天坚持运动,我开始感觉更好。我的焦虑和心慌减轻了很多,我也没有再想过偷东西或自杀。余医生还教我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例如深呼吸和正念冥想,这些都非常有效。

    我很感激余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如果你也正在经历类似的问题,不要犹豫,寻求专业的帮助吧。在线问诊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它可以让你在舒适的环境中得到支持和指导。

    抑郁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焦虑和心慌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患者可能会有自杀或伤害他人的念头。其他症状包括失眠、食欲不振、体重变化、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 推荐科室 精神科或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增加社交圈子,多结交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2. 增加运动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瑜伽、游泳等。 3. 学习自我调节技巧,例如深呼吸、正念冥想等。 4. 如果需要,可以考虑药物治疗,例如抗抑郁药物。 5. 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 2024年9月5日,下午5点07分43秒,来自烟台市的患者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向一位专业的医疗行业知识丰富的医生求助。患者主诉每个月有一两天想自杀,平时还好,但有自杀的想法,怕哪天自己控制不住。医生通过对话内容分析,判断患者可能存在抑郁情绪,并建议患者做宗氏抑郁测试,养成良好的生活和睡眠习惯,适当运动,找人倾诉,转移注意力,正念冥想。同时,医生也提到了一些中成药和西药的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并强调药物可以快速缓解情绪,但思维认知方面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完善,必要时可以做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最后,医生建议患者寻求更有效的帮助,拨打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热线电话:12320,或者去公立医院的心身、精神(心理)科或神经内科等科室面诊咨询一下,必要时试试药物辅助,或者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等。

  • 我曾经是一个快乐的孩子,直到父母离异。从那以后,我的生活就像一场噩梦。爸爸和妈妈都很偏激,经常因为我不听话而打骂我,甚至威胁要卖掉我。这种环境下,我开始出现自残和自杀的想法。最近,我还出现了吐血的症状,但所有的检查指标都没有问题。医生说可能是情绪问题,需要去精神专科医院看心理科。

    我感到非常无助和绝望,不知道该怎么办。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个24小时的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通过电话,我向医生描述了我的情况。医生非常耐心地听我倾诉,并提醒我要先保证自己的安全。他们建议我去精神专科医院进行一些心理状态的评估,并可能需要接受心理、药物或者其他方面的治疗。

    我很感激医生们的帮助和关心。虽然我知道治疗过程可能会很漫长和艰难,但我决定要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寻求专业的帮助。我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帮助其他人,也许他们正在经历类似的情况。请记住,你并不孤单,有人愿意倾听和帮助你。

    青少年心理问题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情绪波动、自残、自杀想法、失眠等都可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更为常见。 推荐科室 精神专科医院的心理科是最适合的就诊科室。 调理要点 1.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2. 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情绪的方法;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4. 加强社交支持,和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5. 如果需要,可以考虑药物治疗,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英国医学杂志》在圣诞节刊登了一篇报告,指出关于节假日注意事项的6条医学谬误。这些谬误包括糖分与孩子多动无关、假期自杀率上升无证据、圣诞红无毒、热量主要通过头部流失、晚上吃东西会长胖以及醒酒方法无效等。报告揭示这些说法并非科学依据,提醒公众和医生应关注真实情况。

  • 重度强迫症患者常常会经历无法控制的思维和行为,这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可能导致抑郁症或焦虑症,进而增加自杀的风险。为了减轻症状,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并在必要时使用抗抑郁药物。如果不及时干预,强迫症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关注心理卫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避免因社交恐惧而加剧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重度强迫症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引发其他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症。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会干扰大脑的正常神经活动,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治疗强迫症需要综合考虑心理和药物治疗,同时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 治疗强迫症时,心理治疗是首选方法,但在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抗抑郁药。强迫症的核心症状包括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行为,以及对这些想法和行为的强烈控制欲望。该疾病与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尤其是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抗抑郁药通过调节这些神经递质来缓解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用药。对于有严重自杀倾向或冲动行为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自杀风险。针对强迫症的治疗需综合考虑心理干预和药物管理,并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据外媒消息,日本政府的数据显示,2021年10月份,日本的自杀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其中,女性自杀人数显著增加,10月份的自杀率同比去年增长了近83%。尽管日本没有实施封锁措施,但自杀人数的大幅增加仍然令人担忧。全年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为2087人,而10月份自杀人数达到2153人。专家指出,疫情导致的失业、社交隔离等因素加剧了心理健康危机。东京早稻田大学的自杀问题专家上田美子副教授指出,尽管日本受疫情影响较小,但自杀人数仍然大幅增加。2019年,日本自杀死亡人数为20169人,其中20岁以下自杀者人数有所增长,成为15岁至39岁人群的首要死因。日本自杀率高,与传统文化、经济变化、家庭模式、媒体导向等因素有关。上世纪末的泡沫经济崩溃和日本家庭关系的淡漠也是导致年轻人自杀的重要因素。

  • 在评估抑郁症患者时,需要考虑其发病过程、诱发因素、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惊恐发作、强迫症状、社交恐怖症等。同时,需关注患者是否有不典型症状,如食欲增强、体重增加、睡眠增加、极度无力等,以及精神病性症状和自杀念头。此外,还需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抑郁症发作史、用药疗效、轻度躁狂史、家族史,以及是否存在青光眼、前列腺增生、心脏病、癫痫等内科疾病。同时,要考虑患者是否使用可引起抑郁症的药物或与抗抑郁药有交互作用的药物,以及酗酒或药物滥用史。

    以下是对患者症状的详细询问要点:
    1. 发病过程和诱发因素
    2. 严重程度
    3. 惊恐发作、强迫症状或社交恐怖症
    4. 不典型症状
    5. 精神病性症状
    6. 自杀念头或计划
    7. 既往抑郁症发作史和用药疗效
    8. 既往轻度躁狂史
    9. 抑郁症家族史和用药疗效
    10. 合并内科疾病
    11. 使用可引起抑郁症的药物或交互作用药物
    12. 酗酒或药物滥用史

  • 抑郁症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和心理咨询,不建议24小时不间断地通过电话寻求治疗,因为这样可能无法有效缓解病情,甚至可能引发自杀风险。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营养均衡,适量运动,保持乐观心态,以辅助治疗。以下是对抑郁症患者的一些建议:

    1. 饮食:保持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如胡萝卜、西红柿、苹果等。
    2. 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3. 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放松心情。
    4. 心态:保持积极乐观,避免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5. 治疗:遵医嘱,长期服药,定期咨询心理医生。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