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

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张海京

骨质疏松的预防及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中要均衡膳食,多摄入富含钙质、适量蛋白质的食物,低盐饮食,多晒太阳,有充足的日照;适当的运动,可规律的进行一些负重及肌肉的力量练习,以减少跌倒和骨折风险;日常生活中要戒烟限酒,因吸烟和过量饮酒不仅可以降低骨密度,许多心脏病及癌症都跟吸烟和过度饮酒有关。

2.补充钙剂:

钙很重要,成人推荐摄入量为每日800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推荐摄入量为每日男性1000-1200mg,女性1200-1500mg。食物中最好的钙的来源:主要有奶制品,包括牛奶,奶酪,酸奶,布丁;绿色蔬菜,比如西兰花,菠菜及一些海产品和豆类食物。

3.补充维生素D:

钙虽然重要,但是需要维生素D,才能促进钙更好的吸收。儿童和老人对维生素D的需要量相对较高,因为其生长过快、食物摄入或日光照射不足和肠道吸收不良等而易导致维生素D缺乏,缺乏维生素D可致小儿佝偻病、手足抽搐、成人骨软化症和老年骨质疏松症。

当体内维生素D不足时,直接摄取维生素D制剂就可用于预防各类相关疾病,但是对于肝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其体内维生素D转化为活性产物1,25.二羟维生素D的过程受到了阻碍,最终活性产物形成减少,此时直接服用维生素D是不能取得很好效果的,需要服用其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如维生素D2胶囊或者骨化三醇等。

除药物治疗外食物中的牛奶、鸡蛋、鱼类等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晒太阳等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

4.适时选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包括抑制骨吸收药物:如双磷酸盐、降钙素、雌激素及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SERMs、RANKL抑制剂、硬骨抑素单抗;

促骨形成药物:活性维生素K2、甲状旁腺激素及其类似物(如特立帕肽);

既抑制骨吸收药物又促骨形成药物:锶盐(雷奈酸锶干混悬剂)。

骨质疏松是很普遍的疾病,不仅影响形象,还可以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亚洲女性是高危人群。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年轻时就开始,平衡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健康的生活习惯。必要时看医生,药物治疗。

愿您有坚强的内心的同时也有坚强的骨骼!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骨质疏松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一旦发生骨折,危害极大!

     

    在发生骨折以前,往往也没有特殊临床表现,所以容易被老百姓所忽视!

     

    骨质疏松诊断:

    是否骨质疏松其实我们就看骨密度是否达标。

    测骨密度最准确的办法:双能X射线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因为双能X射线测量骨密度费用并不高,而且比较精准,所以其他的方法一概不推荐,除非做快速大量筛查时可以用更简单的办法。

     

    诊断了骨质疏松,我们怎么治疗呢?

    推荐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是病,必须治疗,虽然有的人没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就麻烦了,特别是如果引起髋部骨折,说不定就成了“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后果严重,危及生命。

     

     

     

    那骨质疏松怎么预防?

     

    在双能X射线测量骨密度时,我们往往没有达到骨质疏松标准,但是已经提示我们骨量减少(黄色区域)。

    这时医生也往往也建议患者开始服药,主要是钙片及活性VitD的摄入。

     

    讲通俗一点:钙片可以进行补钙,Vit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是药三分毒,当我们还没有骨质疏松,而仅仅只是骨量减少的时候,我们只是在一个亚健康的状态,当然可以通过自己来调整,让自己更健康。

     

    怎么食补?能不吃药我们就尽量不吃药!

     

    我国卫计委发文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指出:全国城乡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钙391mg,仅为推荐量的40%左右,因此我们饮食摄入不够,就应该提高钙的饮食摄入,尽量通过“吃”来补充。

     

     

     

    讲的通俗点就是多吃含钙多的食物: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豆类及豆制品、面筋、大米、花生等;

    2、肉蛋奶的选择:牛奶、鱼类、虾蟹、乳制品、鸡蛋、红肉、牡蛎、虾米等;

    3、蔬菜的选择:油菜、胡萝卜、青椒、西红柿、西兰花、茄子、莴苣、黄瓜、西芹等;

    4、水果的选择:苹果、香蕉、猕猴桃、橘子等;

    5、其它:芝麻、核桃、松子、蘑菇。饮食要低磷、低盐、低糖饮食,戒烟、限酒、少喝咖啡。

     

    除了食补,我们还要做什么呢?

    1、多锻炼:锻炼的好处不言而喻,可以增强骨质。

    专家建议:肌肉力量练习包括重量训练,其他抗阻运动及行走、慢跑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始新的运动训练前应咨询临床医生,进行相关评估。

     

    2、多晒太阳: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但也不能曝晒,如何晒太阳呢?

     

    专家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min(取决于日照时间、纬度、季节等因素),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尽量不涂抹防晒霜,以免影响日照效果。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3、防止跌倒:跌倒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直接因素。

    80岁以上人群近50%每年至少跌倒一次。室内滑倒、运动跌倒和登高摔倒均是跌倒的重要因素。

     

     

    最后在这里建议大家,50岁左右的人群,特别是围绝经期妇女,定期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做好预防并不可怕!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骨质疏松是很常见的疾病,人一旦上了年纪之后都会有疼痛的症状的,治疗骨质疏松可以用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骨矿化药品,这些药物治疗效果是很不错的,患者还是要补充钙剂和维生素的。

     

     

    一般来说上了年纪的时候就很容易患上骨质疏松这种疾病,骨质疏松虽然并不算什么大的疾病,但是却会给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小的影响,你知道吗,其实药物治疗也是可以有效的控制疾病的病情的呢,那么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了解一下?

     

    骨质疏松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一般来说原发性骨质疏松大多都是因为年龄因素而引起的,相比之下女性比男性朋友更容易患,而继发性骨质疏松则是由于疾病而引起,像一些代谢疾病,甲状腺疾病,肾脏病等,都会引起骨质疏松的症状。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骨质疏松基本上都是由于缺钙引起的,所以一定要注意补钙。

     

    一般来说可以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种是骨吸收抑制剂,第二种是骨形成促进剂,第三种是骨矿化药品,一般来说,如果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话,医生就会给开出这三类的药品,想要更好的治疗骨质增生症这种疾病,不单需要用骨吸收抑制剂来防止骨量继续降低,也需要使用一些刺激骨形成的药物来增加骨量,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治疗疾病的作用。

     

    骨质疏松的患者一定要注意补钙,在平常生活当中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钙质比较丰富的食物,同时还要注意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这样才能促进钙的吸收,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上文已经为我们介绍了一些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相信大家应该也都明白了哪些药物可以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这种疾病了,骨质疏松,并不是一个小问题,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起来,如果患有疾病的话,就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早日恢复健康。

     

     

  • 临床上常常会遇到一些患有骨质增生的中老年患者,女性多见,当你告诉她们需要适当补钙时,她们会疑惑不解:都骨质增生长骨刺了,明明就是钙太多了嘛,怎么还让补钙呢?

     

     

    人体内的钙分为血钙和骨钙两种,正常情况下二者相互转化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年老、疾病、饮食不当等)导致钙摄入不足或过多丢失,此时首先表现为血钙的降低,人的机体内部就会自主进行调整,通过血液运输,从我们的骨骼及牙齿中调动并借用出一些钙到血液中,维持血钙的平衡,这样骨质中就缺钙了,导致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70岁后发生的骨质疏松。骨质增生一般指增生性骨关节病。增生性骨关节病是指由于关节退行性变,以致关节软骨被破坏而引起的慢性关节病。

     

     

    骨质疏松后,机体如果再有钙质的摄入就会将血液中的钙质沉积到骨质,但它不是均匀地沉积到整个骨质表面,而是首先沉积到受力比较大、活动比较多的关节部位,这样就形成了关节部位的骨质增生。因此,骨质增生与骨质疏松是同时发生的,都是由于缺钙引起的,是一对孪生骨病。预防骨质疏松和骨质增生都要从防止缺钙开始,从年轻时就应该抓起。

     

    如何来做呢?阳光、运动、饮食、药物四辆马车。

     

     阳光:充足的光照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饮食:每天喝一袋牛奶,吃一个鸡蛋,有意识多吃一些虾类、豆类等含钙高的食物。

     

     运动:加强关节周围肌肉锻炼,例如腰背肌肉、股四头肌等,这样做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此外,运动锻炼还可以使骨刺周围的软组织尽快地适应骨刺的局部刺激,从而减少身体的不适和疼痛。

     

    药物:骨质增生患者,每天至少药物补钙500-600毫克,这是基础治疗,年轻人如果发生骨质增生,大多是因为不正确的姿势导致的,与钙含量多少无关,这种情况不需要补钙。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骨质疏松症已然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我国低骨量人群庞大,超过50岁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近2成,其中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问题尤为严重,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32.1%,65岁以上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超过半数。

     

    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更是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人总是要老的呀,面对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害性和高患病率,有什么办法可以预防吗?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又真的有用吗?

     

    骨质疏松症可以预防

     

    其实在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案中,最有效的方案还是以预防为主,即防止骨质疏松的形成,而且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因为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1],所以临床上特别强调要落实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儿童、青少年、青壮年时期

     

    1、均衡膳食。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 8-1. 0g /kg体重,并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2、科学生活方式。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哺乳期不宜过长。

     

    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二、二级预防---中年时期

     

    人到中年后,尤其是绝经以后的妇女,骨丢失量将加速。此时期除了均衡饮食和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外,还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并预防性的服用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

     

     

    三、三级预防---老年时期

     

    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如为床增加护栏、浴室放置防滑垫。而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给予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预防二次骨折。

     

    骨质疏松症可以治疗

     

    那如果已经患上了骨质疏松症,还能治疗吗?其实相对不治疗而言,骨质疏松症任何阶段开始治疗都不晚[1]

     

    一、基础治疗

     

    包括钙、维生素D的应用,但成人期补充钙剂是骨质疏松治疗的基本措施,仅作为基本的辅助药物,不能单独作为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降低骨折风险,治疗方法应该个体化,根据患者的性别、骨折风险程度、额外风险因素等来综合考虑[2]。有效的药物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头的强度,从而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

     

    药物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首选也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是双磷酸盐;二是促进骨形成的药物。这些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一般至少用一年,应用后可以使骨质疏松症状减轻,并对预防骨折具有良好的疗效。

     

     

    需要药物治疗的患者主要包括:

     

    1、 经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2、 已经发生过椎体或髋部等部位脆性骨折者;

    3、 骨量减、少且具高骨折风险的患者。

     

    随着骨质疏松症状的越来越年轻化,我们不得不对此加以重视,除了要注意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还要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水平,积极进行科学干预,做到这些,相信大家都能有一副强健的骨骼,越活越年轻!

     

    参考文献
    [1]骨质疏松的防治要点提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02):156.
    [2]姜涛,邵敏,黄永青,徐绍俊,陈庆真.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进展[J].当代医学,2018,24(30):182-186.
  • 1、饮食治疗

     

     

    营养不良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之一,骨骼由钙、磷和蛋白质组成,各种元素必须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无论何种元素的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骨骼产生影响。因此,合理的膳食结构,保证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的合理供给,是预治骨质疏松的主要环节之一。

     

    合理的膳食结构:指膳食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等必须做到品种齐全、数量适量、比例合理等是人体内各类营养素达到平衡状态。

     

    2、运动治疗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要的,适当的健身运动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身体的健康水平,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说,运动是件必须而且又害怕的事,害怕运动导致骨折,女性运动导致闭经等使骨质的流失,但是骨质疏松需要靠运动来增加骨量,所以选择运动对骨质疏松患者很重要。

     

    运动选择:跳舞、散步、慢跑、爬山、爬楼梯、踢球或打球,这些运动都是在身体的纵轴给骨骼压力,不易造成骨折。

     

    3、药物治疗

     

    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种类繁多,可分为防止骨质丢失的骨吸收抑制剂,促进骨形成的骨形成刺激剂,所以药物治疗是一个综合的治疗,再补充钙的同时还要补充其他制剂。以达到骨总量的上升。

     

    补钙: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首先应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钙补充剂,保证胃肠道的功能,为维持血钙的水平稳定,建议在晚上补钙,效果更好。补钙的同时还应补充其他营养素:维生素D、磷、酸性介质以及蛋白质等。

     

    4、物理疗法

     

    对骨质疏松的病人,腰背疼痛除了进行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外,还可以进行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热水袋热毛巾敷疼痛部位、红外线照射、超声波、短波、磁疗、按摩等疗法。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骨质疏松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希望大家在发现症状能及时治疗,氨糖软骨素加钙,澳天力牌金枪鱼油软胶囊,B族维生素片等。都可以用来治疗股骨质疏松,希望对患者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 骨质疏松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分为两种,一些常见于绝经后的女性或者老年人,还有一些患者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或者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主要危害是增加了骨的脆性,使人骨折的几率增加,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发生骨质疏松,有的是因为钙元素缺乏导致的,有的是因为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引起的,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应该如何治疗呢?

     

     

    我们都知道,激素药的长期应用是很多疾病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等风湿免疫科疾病;肾小球肾炎、肾脏综合征等肾脏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低等血液学疾病都会使用激素治疗,它的长期应用也确实给很多患者带来了副作用,比如库欣综合症、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等等。

     

    骨质疏松是激素使用中比较常见的副作用,所以,现在临床上常常在应用激素的同时使用维生素D、钙剂等药物辅助,这样可以促进钙元素的吸收。另外患者可以使用降钙素、双磷酸盐,这两个药物可以改善骨密度和质量,以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的概率。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接触阳光和大自然,因为吸收紫外线也是补钙的方法之一。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鱼虾、猪骨头、海带、木耳之类的。

     

     

    除了使用激素有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还有其他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首先,也是最常见的就是性激素的分泌下降,比如更年期之后,女性雌激素的分泌直线下降,导致破骨细胞功能增强,从而出现骨流失加快,导致骨质疏松。另外,活性维生素D缺乏及PTH增高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这和高龄之后胃肠道及肾功能减退导致维生素D及钙元素的吸收不良有关。

     

    总的来说,激素确实可以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而针对激素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的药物,或减轻药物的剂量等方法,只要患者经过治疗是可以治好的。但激素药物导致骨质疏松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其他因素还有很多,临床治疗时要加以鉴别。

     

    最后,祝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拥有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

  •   哈佛医学院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放射学副教授Miriam Bredella(MD)认为,应该认识到,对于男性而言,腹部脂肪过多不仅是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而且是骨量丢失的危险因素。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数据,美国20岁以上肥胖男性超过3700万人。肥胖与许多健康问题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以及关节疾病。而且,除这些健康问题之外,男性患者体重增加会降低骨量丢失的风险,这一观点被普遍接受。    Bredella医生说,目前大多数有关骨质疏松的研究关注在女性。男性被认为相对不会发生骨量丢失,特别是肥胖的男性。

      但机体躯体不同部位的脂肪不同的,皮下脂肪仅位于皮下,内脏或腹腔内脂肪脂肪位于腹腔内肌肉组织下深部。基因、饮食和锻炼均会影响贮存在体内的内脏脂肪水平。早期研究已发现,过量的内脏脂肪会引起心脏疾病风险增加。

        这项多中心观察性研究表明了男性肥胖与骨折风险升高有关,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人员试图通过该研究来量化腹部脂肪含量,并研究它对骨强度的影响。

      Bredella博士及其团队评估了35名肥胖男性,平均年龄34岁,平均BMI为36.5。对腹部和大腿进行了CT检查以评估脂肪和肌肉质量,对前臂进行了高分辨率CT检查,并且采用了有限元分析(FEA)技术来评估骨强度和预测骨折风险。

      “有限元分析技术常用于机械工程领域,如桥梁或飞机制造以及其它领域用于确定物质的强度。”Bredella博士说,“有限元分析能够确定一块材料中将弯曲或者断裂的部位,以及使物质发生断裂所需要的力度。目前我们可以使用有限元分析来确定使骨发生断裂所需的强度或力度。”

      该研究中有限元分析显示,与内脏和总腹部脂肪较少男性相比,内脏和总腹部脂肪较多男性的失败负荷和失败刚度均较低(失败负荷和失败刚度是两种骨强度测量方法)。年龄或者总BMI与骨力学属性无关。

      “对研究结果我们并不感到意外----腹部或内脏脂肪不利于肥胖男性的骨强度。”Bredella说,“ 与内脏脂肪低但BMI相似的肥胖男性相比,内脏脂肪高的男性骨强度明显降低。”

      研究结果还显示,肌肉质量与骨强度呈正相关。

  •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人的身高会变矮?为什么有人还没上年纪就驼背了?其实,这些都是「骨质疏松」的信号。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骨质疏松是个“无声杀手”。

     

    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没有任何不适,感觉不到骨质的慢慢流失;较重者经常会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疼痛没有固定的部位,并且在劳累后加重。

     

     

    今天,熊小知就告诉你,怎么才能发现骨质疏松的蛛丝马迹,并教你及时挽救骨骼。

     

    变矮、驼背,可能是骨质疏松了


    骨质疏松是一种系统性、全身性的骨骼疾病。目前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约2亿,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2.21亿。我国5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2.1亿人低骨量,老年骨折患者超过1/3与骨质疏松相关。

     

    虽然骨质疏松总是悄无声息地找上门,但如果能及时发现以下症状,采取积极的预治措施,可以避免骨质疏松恶化。

     

    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

     

    身高变矮

     

    每人有24节椎体,正常人每一椎体高度约2厘米左右,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驼背

     

    椎体前部多为松质骨组成,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形成驼背。

     

     

    轻微外伤易骨折

     

    咳嗽、打喷嚏、弯腰负重等。骨量丢失大于20%可导致骨折。脊椎压缩性骨折约有20%~50%的病人无明显症状。

     

    呼吸受限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 。

     

    此外,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还有胸腔变小、关节老化等。

     

    当心这几个危险因素

     

    老年人、更年期女性、嗜烟酒者、长期卧床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者、患肝肾疾病者、甲亢患者、糖尿病患者等是患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以下5个因素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定时炸弹”:

     

    1.长期低钙饮食,营养缺乏

     

    如每天钙摄入小于600毫克,缺乏维生素D,蛋白质过高,产酸过多,尿钙排泄增加,就会导致骨质疏松。

     

     

    2.年龄因素

     

    其实,骨质的“流失”从35岁就开始了。

     

    35岁后,骨溶解速度逐渐超过骨合成速度,骨质开始减少,流失过速就形成了骨质疏松症。

     

    35岁后,每年骨质平均减少1%。女性50~60岁后、男性60~70岁后发病率升高,80岁以上达高峰,且女性比男性患病率高2~8倍。

     

    3.激素原因

     

    绝经或卵巢切除导致雌激素下降,骨吸收增加,肠钙吸收下降可加速骨质疏松。

     

    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巴比妥等可影响钙的吸收,尿钙排泄增加,使骨量丢失。因此,绝经后的女性,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

     

    4.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与骨峰值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比如运动量的多少、体重大小、肌肉发达与否、机械性应力、日光照射等。

     

    缺乏运动、缺乏光照对年轻人来讲,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5.其他因素

     

    长期卧床、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类风湿等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患骨质疏松。

     

    过度饮酒,大量吸烟、饮咖啡、浓茶等,会使尿钙增加,骨吸收增加,也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你是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吗

     

    “骨质疏松”看不见也摸不着,进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需要到医院测定骨密度值。

     

    去医院之前,以下问题可以帮助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进行自我检测。

     

     

    任何一项回答为“是”者,则为高危人群,提示存在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建议到骨质疏松症专科门诊进行骨密度检查,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1.您是否曾经因为轻微的碰撞或者跌倒就会伤到自己的骨骼?

    2.您连续3个月以上服用激素类药品吗?

    3.您的身高是否比年轻时降低了3厘米?

    4.您经常过度饮酒吗?(每天饮酒2次,或一周内只有1~2天不饮酒)

    5.您每天吸烟超过20支吗?

    6.您经常腹泻吗?(由腹腔疾病或肠炎引起)

    7.父母有没有轻微碰撞或跌倒就会发生髋部骨折的情况?

    8.女士回答:您是否在45岁之前就绝经了?

    9.您是否曾经有过连续12个月以上没有月经(除了怀孕期间)?

    10.男士回答:您是否患有阳痿或者性欲缺失这些疾病?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龄、低体重女性尤其需要注意骨质疏松症。

     

    日本鸟取大学医学部基础看护学教授萩野浩给出了一套计算公式,可利用自身的体重和年龄估算出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程度。

     

    具体算法:(体重kg-年龄)×0.2

     

    如果结果小于-4,风险高;结果在-4~-1之间,属于中度风险;结果大于-1,风险小。如果自测风险程度高于中等风险,建议去医院做个骨密度检查。

     

    学几招挽救你的骨骼

     

    骨质疏松虽然可怕,但它可防可治,每个人都该做到“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

     

    学会运动

     

    适度的力学刺激,能有效维持骨量,减缓骨质流失。40岁前就要多运动,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无法改善骨密度的运动:骑脚踏车、游泳等。
    • 有助增强骨密度的运动:荷重的有氧运动。

     

    年轻人可以做些强度高的运动,如跳绳,每周3到6天,每天跳跃约50次,离地约8公分;慢跑,每周至少2~3次,每次20分钟,不必追求速度。

     

    老人可以快走,每周3天,每天45~60分钟,可以快走慢走交替循环。

     

    对于已有骨折风险的人,则应避免跳跃、脊椎前弯、搬运重物。

     

    补足钙和维生素D

     

    预防骨质疏松,一定要注重从饮食入手。

     

    补足钙:骨骼“支撑者”

     

    当钙摄入不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释放到血液里,以维持血钙浓度,导致骨密度越来越低,骨质越来越疏松。

     

    牛奶是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非常高的补钙食物,建议每天喝液态奶300克。除此之外,绿叶蔬菜、三文鱼、沙丁鱼、奶酪、豆腐也含有钙。

     

    补足维生素D:骨骼“加油站”

     

    它能促进肠道钙吸收,减少肾脏钙排泄,就像加油站一样,源源不断地把钙补充到骨骼中去。

     

    人体中10%的维生素D是通过食物获得的,推荐蛋黄、蘑菇、瘦肉、海产品、动物肝脏、坚果等。

     

     

    另外90%的维生素D是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通过自身皮肤合成的。晒太阳最好选择早上10点前、下午4点后的阳台或空旷场所。

     

    春秋季每天坚持晒太阳20~30分钟,夏季每天晒太阳5~10分钟,冬季每天晒太阳30~60分钟。

     

    定期检测骨密度

     

    40岁以上的人群应进行骨密度检测,高危人群更应该重视此项检查。

     

    中老年人在做骨密度检查时,若骨量减少9%以下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9%~19%为骨量减少,骨量减少29%~39%则为骨质疏松、骨折危象。

     

    必要时需要听从医生建议,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与维生素D。

     

    最后,熊小知想说的是,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当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成年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除了以上几点,生活中还要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良好的生活方式会帮你最大程度地防住骨质疏松。▲

     

    本期编辑:王晓晴  美术设计:靳丰华

  • 急性特发性水肿是一种找不到明确原因的水肿,治疗时主要从饮食调理、生活调理、药物调理等方面入手。

    1.饮食调理:特发性水肿患者应注意饮食调整,多吃约伯泪、茯苓等利尿食物,以促进排尿,从而减轻水肿症状。同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盐量高的食物,以减轻肾脏负担。

    2.生活调理: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过度劳累,这有助于减轻水肿症状。当水肿严重时,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双下肢有助于促进回流,从而减轻水肿症状。

    3.药物调理: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服用一些药物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和缓解症状。例如谷维素、安宫孕酮等。但需要注意,药物治疗需谨慎,要遵医嘱,不要随意使用。需要注意的是,特发性水肿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因此,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同时,如果水肿症状持续严重或出现其他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如果把心梗比作身体的“大地震”,那么心绞痛就是震前预警之一。你可能以为心绞痛就是心脏绞痛,但有些人并不会出现明显痛感。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告诉你心绞痛的发作特征,教你区分它和相似痛感疾病的方法。

     

    受访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沈成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张澍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 胡桃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丁荣晶

     

    4种痛容易伪装成心绞痛

     

    心绞痛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暂时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胸痛、胸部不适,或伴有肩背部放射痛。

     

    硝酸甘油作为缓解心绞痛的特效药物之一,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通过舒张小动脉、小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使得心肌耗氧量降低,缓解心绞痛。

     

    临床上,一些与心绞痛表现相似的疾病引发的疼痛也能被硝酸甘油缓解,如果对这些疾病缺乏足够了解,很容易将这些病误判为心绞痛。

     

    1.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发病凶险,预后不良的疾病。由于主动脉内膜和中膜突发撕裂,血液从血管内进入主动脉壁的夹层中,进而形成动脉瘤。

     

    该病发病突然、迅速,胸部可呈刀割样或持续性撕裂样疼痛,严重者常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大汗淋漓等一系列休克症状。

     

    患者一般有高血压病史,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后,外周血管压力下降,部分患者的胸痛症状可以缓解。

     

    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出现的剧烈胸痛,或疑为冠心病而治疗无效者,应结合病情综合分析,通过CT、超声心电图或磁共振显像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2.食管源性疾病

     

    食管的解剖位置与心脏毗邻,反流性食管炎或胃部不适产生的疼痛,有时与心绞痛极为相似。

     

    这两者需要根据患者病史、查体和血液标志物检查进行鉴别,并进行针对性处理。

     

    硝酸甘油具有一定的松弛食管平滑肌作用,临床上许多食管源性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贲门痉挛等,部分患者或可因含服硝酸甘油起到缓解疼痛作用,但疗效不确定,需要进一步鉴别与治疗。

     

    3.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循环压力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当连累心脏功能时,就会出现右心衰竭。

     

    患者一般合并二尖瓣狭窄、肺动脉栓塞、慢性肺心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等,当引起胸痛时,使用硝酸甘油可扩张外周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右心负荷和耗氧,从而改善缺血、缓解疼痛。

     

    4.胆绞痛

     

    胆绞痛是由于胆囊或胆管内结石移动,造成胆囊管或胆总管暂时性梗阻而引起的绞痛。

     

    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难以缓解的右上腹痛,可出现阵发性加重,严重时会放射到胸部,伴有恶心、呕吐。临床上,部分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平滑肌痉挛而发挥镇痛作用,与心绞痛难以区分,应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和检查进一步明确。

     

    需要注意的是,硝酸甘油虽可缓解心绞痛,但有时还可部分缓解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甚至能起到安慰剂效应,即患者心理作用。

     

    因此,当患者出现类似疼痛症状时,切勿盲目服用硝酸甘油或加大药物用量,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4点快速识别心绞痛

     

    导致心绞痛的原因很多,所有减少心肌血液供应和增加氧消耗的因素都可能诱发,比如体力活动、劳累、情绪激动、惊吓、吹冷风、饱餐、排大便等。

     

    心绞痛病名中带有“痛”字,所以非常容易误导患者。其实,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并不会产生明显痛感,他们往往用“火辣辣的烧灼感”“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或“胸口捆了绷带”等语句描述胸部不适。

     

    疼痛性质

     

    心绞痛发作时,胸痛范围往往较大,不是患者用手指可明确指出的一个点或一条线,而是拳头或手掌大小的“一片”有紧缩感、压迫感、沉重感、憋闷感,并非针扎或刀割样锐利疼痛。

     

    不适感具有持续性,而不是一下一下地跳痛。

     

    疼痛位置

     

    不同患者发病时,疼痛部位也可能不同。

     

    痛感可以出现在前胸正中部位的胸骨后、左侧胸部心前区,可向左肩、左上肢小拇指所在一侧放射,也可无放射;还可出现在咽部、左下颌或上腹部。

     

    但同一患者发作部位是固定的,反复在同一部位发生。部位不固定的游走性胸部不适不是心绞痛。

     

    尽管不典型心绞痛引发的疼痛部位多样,但一般不会放射到下肢。这些疼痛可很快消失或仅剩左前胸不适、发闷,常见于老年患者或糖尿病患者。

     

    持续时间

     

    心绞痛持续时间大多为3~5分钟。如果痛感为一过性,几秒钟就缓解了,则不是心绞痛。

     

    该病发作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如果症状持续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数天,肯定不是心绞痛,提示可能是心梗。

     

    发作频率

     

    心绞痛发作频率也因病情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有人一天发作数次,有人数月发作一次。疾病发作时,经过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常能缓解。

     

    真正的心绞痛会伴随一系列典型症状,可以根据以下4个特征快速辨别:

     

    • 白,发病时脸色发白;
    • 冷,四肢冰凉,尤其是手脚;
    • 弱,脉搏比较细弱;
    • 降,伴有血压下降。

     

    心绞痛最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或绝经期女性,特别是长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吸烟者,父母年轻时患有冠心病、心梗者也是高危人群。

     

    若这部分人出现严重胸痛、胸闷、心前区压迫感,以及“白冷弱降”等特点,要充分重视,可尝试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尽快去医院。若自己无法判断,一定要尽快去医院求助医生,以免延误治疗。

     

    变速运动法改善心绞痛

     

    很多人知道吃药、做手术搭桥和放支架能治疗心绞痛。其实,有效的心脏康复治疗,尤其是运动康复,可比拟药物治疗的效果,甚至能帮患者“搭桥”。

     

    变速运动法

     

    心绞痛患者只要病情稳定,运动康复一般不受限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只要连续2天不发作,也可在评估后开始运动康复。建议运动时至少达到中等强度,情况允许时可以进行大强度的锻炼。

     

    心率是衡量心绞痛患者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不同个体可以达到的最大运动强度不同,对健康个体,原则上高强度运动定义为心率达到(220-年龄)×(80%~90%),中等强度运动定义为心率达到(220-年龄)×(60%~75%)。

     

    以40岁男性为例,大强度运动时,心率一般会达到140~160次/分钟左右,中等强度是指心率达到100~130次/分钟。

     

    心绞痛患者运动后心率应该达到多少,需要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的检测结果来精确判断,以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般来说,在诱发心绞痛的心率基础上减去10次/分即可。

     

    开始时可每天运动30分钟,其中快步走(或慢跑)10分钟,遵医嘱逐渐增加运动量,直到每天运动时间能达到60分钟,其中快步走3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心绞痛康复运动的速度应当呈现“慢-快-慢”的变化。例如前后10分钟运动速度较慢,以可耐受为准,中间5~10分钟加快速度,以略感吃力为宜。具体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来确定,并逐渐增加。

     

     

    合理、规律、保证强度的运动康复,能促进自身侧枝循环的建立,即在原有血管血流不畅时,让周围血管形成新的通路,相当于自己“搭桥”。

     

    尤其是不适合做搭桥和支架术、吃药后效果又不明显的心绞痛患者,经过医生评估运动风险给予精确的运动处方,遵医嘱进行3个月的运动康复后,症状多能改善,甚至有的患者发现,心肌缺血的症状消失了。

     

    饮食建议

     

    心绞痛患者还应保证饮食“总量控制、营养均衡”,每天保证500克新鲜蔬菜和1个水果,每天吃7~8粒干果,如杏仁、花生等,不建议吃得太多,否则可能摄入过多油脂。

     

    此外,建议多吃深海鱼,每周至少2次,适当多吃杂粮,胃肠功能不好的老人可以吃玉米、燕麦,少吃红薯。

     

    发作时处理方法

     

    当心绞痛突然发作时,首先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就地休息,无需躺下,以免增加回心血量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取出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一片,嚼碎后含于舌下,通常两分钟左右疼痛即可缓解。

     

    但青光眼患者应慎用,否则可能因眼压升高而引起剧烈眼痛、头痛、视力模糊甚至失明。

     

    如果采用上述方法后,仍然不能缓解,应立即去医院就诊,自行服药缓解后,也建议择期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