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许多老年人由于慢性疾病较多,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但由于对药物知识了解不足,容易陷入用药误区,导致药物中毒等严重后果。
剂量过大引发中毒
许多老年人希望快速治愈疾病,因此会擅自加大药物剂量,误认为这样能够更快见效。然而,药物的疗效并非取决于剂量大小,盲目加大剂量反而会引发药物中毒,甚至加重病情。
误服药物引发中毒
由于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对药物的种类和用法容易混淆,容易误服药物。此外,有些老年人会将不同药物放在同一药瓶中,导致误服。误服药物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引发严重不良反应。
安眠药引发中毒
许多老年人因睡眠问题依赖安眠药,且剂量逐渐增加,容易导致安眠药中毒。安眠药中毒可引发兴奋、狂躁、惊厥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洋地黄引发中毒
洋地黄类药物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但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老年人容易发生中毒。洋地黄中毒可引发头痛、头晕、眼花、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心律失常。
联合用药引发中毒
老年人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但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导致药物中毒。例如,阿司匹林与乙醇同服可增加肠道出血风险,麻黄素与胍乙啶同服可引起高血压。
铁剂引发中毒
老年人贫血时,盲目补充铁剂可能导致铁负荷过重,引发急性铁中毒。铁中毒可引发恶心、呕吐、腹泻、昏迷等严重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我是一个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的患者,最近因为服用劳拉西泮出现了严重的药物中毒情况。在一次医生的问诊中,医生非常细心地询问了我的服药情况和症状,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医生告诉我,劳拉西泮是一种镇静安定药,如果一次服用20颗肯定是超过了医嘱的剂量,容易导致严重的药物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医生建议我立即前往医院急诊科就医,并已经进行了洗胃处理和大量输液,以加快药物的排泄。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果断前往医院就诊,接受了进一步的治疗。医生的耐心和细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我深深感激医生的救治之恩。
那天下午,我感到一阵眩晕,四肢无力,脑袋昏昏沉沉的,还伴有剧烈的头痛。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中毒了,于是立刻拨打了医院的电话。
电话那头,一位温柔的声音询问了我的症状,我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感受。医生听后,告诉我可能是服用了过量的药物,并询问了我具体的情况。
我告诉医生,昨天下午1点30分,我服用了20片复方地西泮片。医生告诉我,医院有氟马西尼这种解药,一般药店买不到。医生建议我尽快去医院。
医生又问我家里是否还有其他人,我回答说没有。当我询问这个药是否可以口服时,医生告诉我,昨天在医院洗胃时已经使用了这种解药,但都是注射的。
医生还询问了我吃完药多久洗的胃,我回答说大概4个多小时。医生告诉我,四个小时,吸收的差不多了,应该到肠里了大部分。医生建议我留院观察,但我昨晚已经从医院回来了,自己感觉没事。
医生告诉我,胃排空时间就四个小时左右,但具体情况还需要看吸收多少。医生还告诉我,现在这种情况不会定下生命危险,但患者精神还行,就是四肢无力、头晕、头疼、恶心,老是想睡觉。
医生最后告诉我,去医院稳妥,于是我又决定去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去了医院,并在那里接受了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这次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在医生的帮助下,我顺利度过了这次危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用药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药品的储存和鉴别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使是在规定效期内使用的药品,也要仔细检查其是否变质。因为变质药品不仅会影响疗效,甚至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以下是一些常见剂型药品的鉴别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变质药品。
首先,我们来看片剂。片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潮,导致松片、变色或出现色斑。例如,维生素C片在正常情况下应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如果存放时间过长或受光氧化,颜色会变为黄棕色,这时说明已经变质。感冒常用的APC片,在正常情况下为白色,无臭、味微酸,一旦受潮会分解发出浓厚的醋酸气味,这时也不能再使用。此外,糖衣片一旦出现糖衣粘连或开裂,也应立即停止使用。
接下来是胶囊剂。胶囊剂主要观察外观是否有粘连、开裂、变形,以及药物是否漏出。变质的胶囊通常会有异味。
合剂和糖浆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发霉、发酵及异常酸败气味,这些都是变质的迹象。
酊剂和浸膏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分离、析水、沉淀现象,以及异常气味。
丸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虫蛀、霉变、粘连等问题。
冲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潮解、结块、发霉、生虫等问题。
软膏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异臭、酸败、干缩、变色、油层析出等问题。
滴剂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出现变色、浑浊、沉淀、结晶析出、絮状物,以及霉点、霉花等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药品的储存和安全使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正确储存药品不仅能够保证其药效,还能避免因储存不当导致的药品变质或失效。以下是一些关于药品储存的科普知识,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首先,我们要了解药品储存的基本原则。保持干燥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潮湿的空气容易导致药品受潮、发霉,从而影响药效。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药品储存小窍门,帮助您让药品远离潮湿:
1. 散装药装进瓶子:将所有药物都应用干净的小瓶子装起来,并塞紧瓶盖。避光的药品应使用避光玻璃瓶或塑料瓶装。中药饮片最好放在带封口的塑料袋中,并挤出袋中的空气封好口。
2. 远离潮湿环境:将药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卫生间、厨房等潮湿的场所。同时,也要避免将药品与花草、鱼缸、加湿器等容易产生潮湿气体的物品放在一起。在药箱中放置一些干燥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及时取走药瓶中的棉花:药瓶未开封前,放棉花主要是为了防止药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和吸附水汽。但药品一旦开封,瓶内的棉花会不断吸附空气中的水汽,导致药品受潮。因此,药品开封后,应及时取走瓶内的棉花。
4. 液体药与片剂分开放:将药分门别类摆放,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液体药与片剂分开。这样可以避免不同药品之间发生相互污染,也能防止片剂药物受潮。
5. 过期药及时处理:过期药表面更容易吸附水分发生霉变,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连累”其他药。当发现药品出现松散、变色、粘连、霉变、结块、有异味等情况时,应及时处理。
除了以上提到的药品储存小窍门,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了解药品的储存条件:不同药品的储存条件不同,有的需要避光、阴凉、干燥,有的需要冷藏。在储存药品时,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其储存条件。
2. 定期检查药品:定期检查药品的储存环境,确保药品始终处于适宜的储存条件。
3. 正确使用药品:按照药品说明书或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品,避免因错误使用导致药品变质或失效。
总之,正确储存和使用药品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疗效的重要环节。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药品储存,为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药品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众多药品中,如何辨别真伪、选择合适的药品成为许多患者关注的焦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国家对药品说明书的内容表述、制作格式等均有明确要求和规定。例如,中药说明书只能使用“功能主治”来介绍药品的应用范围和针对疾病,而化学药则使用“适应症”的方式介绍。
然而,在市场上,一些药品包装存在一些陷阱,需要我们仔细辨别。
1. 陷阱一:宣传“适应症”
一些厂商将“适应症”这一概念“移植”至中药的包装和说明书中,导致“功能主治”和“适应症”并存的现象。这是不符合规定的,患者在使用时应予以警惕。
2. 陷阱二:擅自增加“解释”项
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包装中擅自增加“解释”一项,变相地扩大宣传药品的有效治疗范围。这些解释往往缺乏科学依据,患者在使用时应谨慎对待。
3. 陷阱三:任意扩大功能主治
一些中药品种在其“功能主治”项目中使用非中医关于症候、症群的描述,并擅自增加若干所能治疗疾病的名称,故意扩大其药品的治疗范围。这容易误导患者,患者在使用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实际作用。
4. 陷阱四:附送赠品促销
国家对药品销售方式有明确的规定,严禁厂商利用赠送药品等方式开展促销活动。然而,一些厂商仍违法利用药品包装进行药品促销,附送的赠品往往无批准文号,患者在使用时应注意辨别。
5. 陷阱五:刻意突出外包装
一些药品外包装上大做文章,故意放大药品商品名的字体,缩小通用名的字体;商品名与包装底色之间形成强烈对比,通用名与包装底色相近,让人难以察觉通用名的存在。这容易误导患者,患者在使用时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的实际作用。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地。药物误服作为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之一,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本文将介绍儿童药物误服的危害、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儿童用药安全意识。
一、儿童药物误服的危害
1. 肝肾功能损伤:药物误服或过量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 脑病、心肌炎等:药物误服还可能导致脑病、心肌炎等严重疾病。
3. 多器官损伤:药物误服还可能导致多器官损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二、儿童药物误服的原因
1. 药物放置不当:家长将药物随意放置,如放在孩子能触及的地方,导致孩子误服。
2. 缺乏安全意识:家长缺乏儿童用药安全意识,未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
3. 儿童好奇心强:儿童好奇心强,容易将药物误认为是糖果或玩具,导致误服。
三、预防儿童药物误服的措施
1. 合理放置药物:将药物放置在孩子无法触及的地方,如上锁的柜子或高处。
2. 树立安全意识:家长要树立儿童用药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
3. 教育孩子:教育孩子不要随意接触药物,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
4.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孩子误服药物,要立即就医,切勿延误病情。
四、总结
儿童药物误服是家庭常见的意外伤害,家长要提高警惕,加强儿童用药安全意识,预防药物误服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在国内外备受关注。然而,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制假售假,严重扰乱了中药市场秩序。本文将为您揭示一起发生在北京华仁医院的假同仁堂中药事件,以及中药市场监管的严峻形势。
2017年5月27日,药商马小非将一批标有“同仁堂”字样的中药送至北京华仁医院中药房。经北京同仁堂(亳州)饮片有限责任公司调查,证实马小非提供的营业执照、公章、中药材质检报告等资质均为伪造。这一事件暴露出中药市场监管的漏洞,以及部分医疗机构对药品质量监管不严的问题。
据悉,马小非通过在安徽亳州收集中药材,再以“同仁堂”名义进行包装,然后将假药销往北京等地的医保定点医院。这种制假售假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利益,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中药饮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我国国家药监局201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中药饮片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严禁经营企业从事饮片分包装、改换标签等活动;严禁从中药材市场或不具备饮片生产经营资质的单位、个人采购中药饮片。然而,现实中,中药市场仍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医疗机构应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严格执行采购制度,确保所购药品合法合规。同时,患者也应提高警惕,购买中药时,要选择正规渠道,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此外,加强中药市场监管,打击制假售假行为,也是当务之急。政府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犯罪行为,维护中药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药品作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其安全性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我国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本文将从药品安全现状、风险原因、监管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我国药品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一、我国药品安全现状
我国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药品质量问题:部分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成分不纯、含量不足、杂质超标等,给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2. 药品不良反应:部分药品存在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3. 药品滥用:部分药品存在滥用现象,如抗生素滥用、处方药滥用等,导致药物耐药性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增多。
4. 药品监管问题:部分药品监管不到位,存在监管漏洞,导致药品质量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二、药品安全风险原因分析
我国药品安全风险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品研发和生产环节存在缺陷:部分药品研发和生产环节存在缺陷,导致药品质量难以保证。
2. 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药品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3. 监管队伍素质不高:部分药品监管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胜任监管工作。
4. 社会监督不到位:社会对药品安全的监督力度不足,导致药品安全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三、深化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思路
为提高我国药品安全水平,需要深化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主要措施包括:
1. 完善药品监管制度:建立健全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提高监管力度。
2. 加强药品监管队伍建设:提高药品监管人员素质,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3. 加强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药品安全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药品安全监管格局。
4. 推进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建立药品追溯体系,提高药品可追溯性,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随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发布,医药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将探讨这一变化对医药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应对策略。
一、基本药物目录发布,引发医药企业竞争
2009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发布,旨在规范药品市场,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品质量。这一政策对医药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利润下降: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价格将大幅下降,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
2. 销量增长:基本药物目录的推广将带动基层医疗机构药品消费增长,为医药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二、企业应对策略
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医药企业需要积极调整策略,以应对挑战。
1. 提升药品质量: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药品质量,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2. 优化产品结构: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3. 加强营销推广:企业应加强营销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以吸引更多客户。
4. 降低成本:企业应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总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发布对医药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企业应积极应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脏骤停诱因:
1、心肺疾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肌炎、哮喘、气胸、心包填塞等疾病的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心脏骤停。
2、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高海拔、空气稀薄或氧气浓度低的环境中,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诱发心脏骤停。
3、药物中毒:滥用药物或药物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如过量使用阿片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4、意外情况:触电、溺水、窒息等意外情况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5、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酸中毒等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6、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诱发心脏骤停。
7、心理因素:极度恐慌、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心理因素也可能诱发心脏骤停。
了解心脏骤停的诱因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心脏骤停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