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Horner综合征还是动眼神经麻痹?

Horner综合征还是动眼神经麻痹?
发表人:田立军
      蒋某某,男,64岁。自诉发现右眼睁不开一天就诊(如下图),急性起病,门诊以急性脑梗死收入院。查头颅核磁正常,再查MRA(血管成像),除外脑动脉瘤。   

    患者入院后无其他不适,无晨轻暮重现象,按脑梗死治疗无效,新斯地明试验(同时肌注阿托品,防止消化道症状),结果阴性。胸CT正常。
 
    再次查体,发现患者右侧眼裂小,右侧瞳孔缩小,右侧面部无汗。再次追问病史,其女提供了一张半年前过生日时的照片儿,发现和现在眼裂相同。遂诊断为Horner综合征。患者不是眼睑下垂眼睁不开,而是眼裂变小。Horner综合征以眼裂变小为特征,家属病史提供不祥细,医生追问病史不仔细,结果被误导。
 
   如果一侧眼睁不开,最常见于上睑提肌麻痹,是动眼神经麻痹的一种,也可见于重症肌无力。但是随着病程的推移,一般会出现患侧代偿性的额纹变深。
 
    Horner综合征临床表现: 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同侧面部无汗和温度升高,泪腺分泌增多或减少。 动神经麻痹是各种病变使动眼神经受累,出现以上睑下垂、眼球向外下斜视、眼球向上,向内,向下转动受限、复视以及瞳孔散大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动眼神经麻痹疾病介绍:
动眼神经麻痹是各种病变使动眼神经及其支配组织功能丧失,出现以眼肌瘫痪导致眼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扩大、瞳孔对光反射存在或消失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科综合征。该病主要病因为脑干病变、动脉瘤、糖尿病神经病变、脑干脑炎及炎症环境等,本病无传染性,好发于糖尿病病史患者及存在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者。通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患者通常在几个月后可以恢复正常,但部分病例存在复发的可能。治疗不及时可引起弱视。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有一种疾病,发作时非常隐匿,也非常迅速,它就是“中风”。

     

    中风来袭之前,身体会给一个警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后,4%~20%的患者会在90天内发生卒中,其中有一半的人会在两天内发生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般都很突然,持续约15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个小时,一般患者只会感到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比如运动障碍,失语,视力障碍等。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医生确认后,会开具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抗血小板药物或者其他抗凝药以降低可能的中风风险。

     

    一旦发生,后果实在严重!

     

    中风是一种急症,当大脑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或大大减少时,在几分钟内,缺血的脑细胞就开始死亡。

     

    发生中风后,意味着——致残,身体某一边会麻痹或无力,甚至偏瘫;致郁,中风后焦虑以及抑郁很常见;失语,患者会出现失语症,包括口语,理解,阅读和写作方面的问题。

     

    而相比之下,中国人更容易发生中风。

     

    英国杂志《Neurology》一篇统计研究认为,中国人的中风发生率高于白人。

     

    中风存在多种风险因素,中国人群中风风险更高,有着一些中国特色的原因。

     

    “未发生先防治”,才能远离瘫痪!

     

    首先是要有健康的饮食。

     

    主要是确保吃足够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含有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食物,多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限制饮食中的盐也会帮助降低血压。

     

    还可以计算一下身高体重指数(BMI)也可以使用腰围和臀围测量来估算体内的多余脂肪量。

     

    其次是适当地体力活动。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你保持健康的体重,并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水平。

     

    对于成年人,医生建议每周进行2小时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快步走。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应进行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

     

    此外,尤其要记得戒烟忌酒。

     

    抽烟大大增加了中风的几率,如果你不抽烟,那就不要尝试抽烟。

     

    如果你吸烟,戒烟能够降低中风的风险。同时应该避免喝太多的酒精,这同样会增加血压。

     

    最后,定期进行体检。

     

    检查胆固醇、血压、血糖等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身体状况。

     


     

    作者 | 君洋 北京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所免疫学博士

    责任编辑 | 黑凤梨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随着天气一天天寒冷,空气也变得越来越干燥,人们会出现眼干、口干、皮肤干等干燥症状。

     

    很多朋友认为是天气的原因,不拿它们当回事,但有些时候,却可能是疾病悄悄找上了你。

     

    01 眼干燥综合症的症状是什么?

     

    眼干燥综合症和干眼症是两种不同的病,但它们部分症状相同,都会出现眼干、发痒、眼红、有异物感、频繁眨眼等情况。

     

    推荐医生:朱颖

     

    在出现眼部症状时,这两种病很容易混淆,如果不加注意,草率地认为是干眼症,容易误诊。

     

    干眼症只会出现眼部不适,主要是由于用眼习惯和周围环境引起的。

     

     

    而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外分泌腺,多见于女性,两者的病因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

     

    干燥综合症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影响不同部位的功能。

     

    (1)在口腔 

    干燥综合症会引起唾液分泌减少,造成口干、口臭、牙龈炎、猖獗性龋齿、腮腺肿大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进食固体食物难以下咽。

     

    (2)在眼部 

    在眼部,干燥综合症可引起眼睛痒痛、眼干、视力下降,眼中有沙粒感,甚至出现眼睛溃疡、穿孔、失明。

     

     

    (3)在呼吸道

    干燥综合症可引起鼻腔分泌物减少、干燥;咽喉干燥、疼痛、痰液黏稠;肺部出现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肺不张等。

     

    (4)在消化道 

    干燥综合症可导致萎缩性胃炎、肝脾肿大、胰腺炎等症状。

     

    (5)在泌尿系统 

    干燥综合症可损害肾脏,导致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疾病。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干燥综合症可引起失语、抽搐、偏瘫、精神失常、共济失调等。

     

    (6)在肌肉关节部位 

    干燥综合症可引起疼痛及周期性麻痹。

     

    (7)在皮肤 

    干燥综合症可导致皮肤干燥、紫癜等等。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去医院完善相关检查,眼干燥综合症一般有抗体存在,可通过化验检查出来。

     

    02 什么情况还不算是眼干燥综合症?

     

    出现口干、眼干、皮肤干的症状,一定就是眼干燥综合症了吗?

     

    答案是不一定的,天气越来越冷会引起这些症状,还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也会造成类似症状。

     

    那么又该如何确诊有没有眼干燥综合症呢?

     

    判断眼干燥综合征,除了要结合患者持续3个月以上的症状,还要检查免疫学的一些指标,比如免疫性的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等。

     

     

    还需要一些体征,检查方法有Schirmer I 试验、角膜染色、唾液流率、腮腺造影、唾液腺同位素检查等。

     

    还可在下唇部进行活检,病理可示淋巴细胞灶。

     

    03 自我调节和治疗分别是什么?

     

    令人遗憾的是,本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能缓解症状,减慢疾病的进展,提高生存时间。

     

    要勤漱口,保持口腔卫生,戒烟戒酒,避免服用含有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

     

    眼干可以通过滴人工泪液减轻症状,用毛巾湿敷,避免直接用手揉眼睛。

     

     

    饮食方面要多吃水分多的新鲜水果,饮食规律,少食多餐,保证水分的摄入,不让眼睛“一干到底”。

     

    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避免使用碱性肥皂。肌肉、关节痛者,可用羟氯喹改善症状。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可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严重情况下,需要联合化疗,比如利妥昔单抗,还可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该病的调节和治疗,需要配合风湿免疫科医生的指导,切勿盲目用药,听信“偏方”、“怪方”,科学治疗,才能有健康保障。

  • 家里的长者经常身体这边痛,那边痛,经常不清楚是骨头关节出了问题,还是神经受到了压迫。有的人是活动一段时间后症状减轻了,有的人则是活动时间越长酸、麻、痛反而越厉害。从医学角度上来说:“的确,这两个问题都是以不适、疼痛、酸麻来表现的,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发作’的时间。

    运动后疼痛缓解以炎症、消退为主。

    若局部关节、肌腱、韧带在发炎,通常患者会自我描述“早晨起来很不舒服,走路会好一些”,或“休息后刚站起来就疼,但是再走一步就不那么疼了”。这种情况大多是发炎、退化的结果。

     

     

    不管是在肩部,还是指脚趾,髋关节,还是膝关节,在人体不活动的时候会慢慢的炎症粘在一起。上身动一动,或热敷,暖身筋,将沾着的黏液松掉,身体才不会如此难受。但是要注意的是,病人可能会再次中间休息一段时间,再次开始活动会有一点不舒服,再次活动之后情况会好一点。

     

    大多数慢性炎症都能忍受,甚至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虽不该有痛就吃止痛药,但没有快点‘消炎’,一旦反复疼痛变成慢性发炎,骨刺就会生长。等骨刺形成后,也许就没有办法用药物、强身健体、按摩使其消失了。

    受到重力影响的神经压迫是越动越痛!

    与炎症完全不同,如果是神经压迫引起的疼痛、酸麻,有可能是肌肉紧张、姿势不良等引起的神经卡住、压迫等等,最常见的就是“坐骨神经痛”。

     

    神经系统引起的问题,一般都是属于“物理性”的直接压迫,病人的症状表现和炎症表现明显不同。应思汉院长说:“即使在活动之后,这种病人的症状也可能更加严重。由于脊椎在活动时受到重力的影响,脊椎之间的软骨越突出,神经就越受到压力。走得越久,活动得越不舒服。

    而下肢血管阻塞也会越走越痛!早期的检查是关键。

    这种病人可能在早晨起床出去散步后,症状越重只能感觉到疼痛,但类似的情况并不多,也有一些并非神经问题所致。应思汉院长解释说:“有些‘周边动脉阻塞’的病人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其他如下肢静脉曲张等,一些循环不畅的人,可能走路时必须坐下来休息。

     

    如果出现了愈走愈痛的情况,无论是神经问题,还是循环问题,都要找医生仔细检查,经过一次全面检查,明确诊断后才能进入对症治疗。

     

     

    永远不要认为这些在脊椎、骨科方面的护理,只有中老年人才需要注意。保健应该从青年时期就开始!二十岁以后,人们开始走下坡路,保持正确的姿势、运动和照顾是非常重要的。等到六、七十岁时,有些人就会冻龄了,即使偶尔能看见九、十岁的伯伯依然坚硬,但与此同时,在医院里也能看见六、十、十几岁坐轮椅来看医生的人。小疼痛虽然可以忍,但千万不要忽视身体疼痛的警讯。

  • 从王清任的一剂“补阳还五汤”说起


    王清任这个人在中医历史上,争议很大。为什么争议大呢,因为他弄了一部《医林改错》,用解剖学,还原论的方法来理解中医。他通过解剖,认为一些疾病比如半身不遂、瘫痿、痹症等等是瘀血导致的,于是创造了许多活血化瘀方剂。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方剂有一定效果,但有局限性。

     

    因为他用还原论的方法来研究中医的脏腑理论,并不能正确理解中医的脏腑,缺乏整体观。他的方子喜欢堆砌一批活血药,补气药,堪称“拼凑方子”的鼻祖。这样的方子虽有作用,往往效果不持久。

     

    以他的名方“补阳还五汤”为例。

     

    方子由几位药物组成: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这是一个补血,活血,通络的方子。此方重用黄芪来补气,以期使气旺以促血行。再配归尾,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等一堆活血祛瘀药。佐以地龙通经活络。

     

    黄芪这个药,虽有一定的补气,特别是补肺气的作用。但它也有一定的宣散作用,若大剂量使用,就会源源不断地将人体的脾胃之气耗散到肺部,皮部,体表各处。这也是黄芪能够治疗体虚所致的痈疽,能排脓止痛的原因。

     

    这个方子中还有一大堆活血通络药,这些药行散走窜,久服就耗血动血,口干舌燥。

     

    这也是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证,半身不遂效果不好的原因。本来患者就可能是血虚生风,你一方面用耗气的黄芪,一方面用一堆耗血的活血通络药,却不注意巩固气血生化之源,久而久之,患者气血更加亏损,虚风内动更甚。所以这个方子,“中风后遗症”初期用用可以,长期使用,不仅效果差,而且弊端大。

     

     

    一个神似“补阳还五汤”的经方

     

    在《金匮要略》中,有一个方子组成和“补阳还五汤”很像,立意却有“霄壤之别”。它叫:黄芪桂枝五物汤。

     

    这个方子组成和用法如下: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将五味药,放入1200毫升的水中,煎煮得只剩400毫升,分三次服用。也可以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人参。

     

    这个方子是治疗什么的呢?是治疗血痹的专用方之一。所谓痹,即阻塞不通,表现则为“肌肤不仁”,身体上下感觉麻痹,活动不灵。

     

    这个方子加减后,特别适合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神经麻痹,对颈椎病导致的手指麻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炎效果不错,也可以用于颜面部的神经麻痹。日本人擅用这个方子来治疗雷诺病。神经麻痹,初期,可以原方原剂量用这个方子,到了后期,则可以减量使用。

     

    慢性期的常用剂量为:黄芪4克、 芍药4克、 桂枝4克、 生姜8克、 大枣4克。这个方子的适应症和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相近,都可用于正气亏虚而至血脉不利者。

     

    但是,两个方子的组成和比例却大相径庭。“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然后拼凑了一堆活血药物;而“黄芪桂枝五物汤”,大枣的用量与黄芪相等,生姜的用量比黄芪还大!这是为什么呢?

     

     

    从鼓舞胃气开始

     

    要弄懂“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用途,应从“黄芪桂枝五物汤证”说起,所谓“证”即能够反映疾病本质的临床表现。首先是脉象,脉轻按与重按,均极细而软,似有似无。四肢麻木,活动不灵。体型多为肥胖,肌肉松弛,身体困重,或酸痛,汗多。舌质不一,有暗淡者,有舌胖大有齿痕者。


    这些症候,提示了一件事情:患者气血、阴阳皆有不足,气血不能荣养肢体,便致肌肤麻木,甚至肢体萎废不遂,这也就是后世所认为的“气虚血瘀证”。

     

    同样是治疗“气虚血瘀证”,王清任的选择是重用黄芪及活血药物。而“黄芪桂枝五物汤”则揭示了另外一种治法。

     

    这个方子重用生姜以鼓舞胃气,大枣以守护胃气,守护胃津。胃气得固后,取芍药的肃降之力,将胃气、津液等供应到肾,以补肾。

     

    再配伍桂枝和黄芪——“桂枝”使胃气达于肌部,使患者体表之虚得到供养,气血循环得以改善;黄芪有宣散胃气到身体各部位的作用,能使脉中之血,脉外之气得到补充和推动。

     

    总的来说,此方一方面补胃、肾之虚;一方面供体表气血之不足——是一个标本兼治的方子。血瘀甚者,可以与桂枝茯苓丸等活血药物并用。

     

    当然,这个方子也不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万能方,对于舌红少苔,脉弦,阴虚甚者,我喜欢取麦门冬汤与活血药物并用的方法,总之要不断根据患者外证的变化来辩证求因,审机论治,以期实现方证对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面神经麻痹类型不同,其原因也不同。中枢性面瘫的常见原因包括脑血管病、颅内肿瘤、炎症等。周围性面瘫病变发生于面神经核和面神经,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病变,多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病毒被激活引起,其次还与面神经血管受压、神经源性损伤以及耳源性疾病等有关。

     

     

    一、引发面神经麻痹的原因有哪些?

     

    1.脑血管疾病:中枢性面神经瘫痪通常由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上至大脑皮层之间的皮质延髓束,面神经核上行通路任何部位受损都可以引起中枢性面瘫,最常见的受损处是内囊。通常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
    2.感染性病变:非特异性炎症可导致面神经水肿和脱髓鞘,严重可出现轴索变性。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病毒被激活可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常见的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等。在膝状神经节内的单纯疱疹病毒的再活化是面神经炎的主要病因。
    3.面神经血管受压: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缺血、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进而导致面神经麻痹。
    4.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或耳部损伤。
    5.神经源性损伤:外伤或手术史导致面神经损伤,如腮腺切除术等。
    6.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等,导致神经水肿及脱髓鞘改变。


    二、面神经麻痹好发于哪些人群?

     

    1.疲劳、焦虑、工作强度大的人群:疲劳、焦虑和压力等精神心理因素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有着重要的联系,多因素的联合作用最终诱发周围性面瘫。
    2.中老年人:中老年人抵抗力下降,易受病毒感染,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病几率增加。如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危险因素,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容易患脑血管病,易出现中枢性面瘫。
    3.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史的人群:有前驱病毒感染容易出现面瘫,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周围性面瘫最密切。

     


    三、哪些原因容易诱发面神经麻痹

     

    1.风寒感染:风寒急性病毒感染及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炎性水肿在骨性面神经管中必然导致受压和脱髓鞘病变,从而导致面膜神经麻痹。
    2.物理因素:某些物理因素引起局部血管痉挛,产生面神经局部组织缺血、水肿、压迫面神经致病。
    3.外伤、肿瘤、畸形:外伤包括产钳损伤、颞骨骨折手术等;肿瘤包括中耳瘤、听神经瘤等;畸形包括先天性耳畸形可伴面神经发育不全。
    4.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 当患者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等典型面神经麻痹的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多通过肌电图检查、脑部CT等检查可以确诊。面神经麻痹尽早就医对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的意义。

     

     

    1. 肌电图检查:


    面神经传导测定有助于判断面神经暂时性传导障碍或永久性失神经支配。如早期发病7天内完全性面瘫者受累侧诱发的肌电动作电位M波波幅为正常侧的30%或以上,则在两个月以内有可能完全恢复,如病后10天出现失神经电位,则恢复缓慢。

     

    2. 头部CT检查:

     

    CT不仅在测量面神经管方面有独特优势,同时还可以清晰显示包括脑血管病、肿瘤、感染、炎症和先天性疾病等累及面神经的病变。

     

    3. 头部磁共振成像(MRI):

     

    可清晰显示面神经管道内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和鼓室段,增强MR扫描可发现原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神经存在的异常强化。

     

    4. 实验室检查:

     

    如生化、血常规、血脂、血糖及糖耐量测定,无特异性,可作为与其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等鉴别依据。

     

    5. 听觉检查:

     

    主要是检查镫骨肌的功能状态,以听音叉,手表音等方法,分别对患侧与健侧进行由远至近的比较,以了解患侧听觉有无改变,听觉的改变是由于镫骨肌神经麻痹后,失去了与鼓膜张肌神经的协调平衡,因此,使镫骨对前庭窗的振幅减少,造成低音性过敏或听觉增强。

     

     

    6. 泪液检查:

     

    亦称Schirmer试验,目的在于观察膝状神经节是否受损。用滤纸两条(每条为0.5cm×5cm),一端在2mm处弯折,将两纸条分别安置在两侧下睑结膜囊内做泪量测定,正常时,在5分钟末的滤纸沾泪水长度(湿长度)约2cm,由于个体差异湿长度可以变动,但左右眼基本相等。如膝状神经节以上岩浅大神经受损害﹐则患侧泪量显著减少。但是,由于患侧的泪运动障碍,故积滞于结膜囊内的泪液增加,为防止出现可能湿长度增加的偏差,故必须在放置滤纸条的同时,迅速将两眼的积滞的泪液吸干。

     

    如果患者有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感染性病变、肿瘤、中毒等病史。突发病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根据肌电图、CT检查等可以进一步确诊面神经麻痹。

  •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之外,还应该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以避免出现精神疾病。神经衰弱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病,它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并且还有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它的发病率非常的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症状有着低龄化的趋势。患者在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之后,通常会伴有情绪焦虑,睡眠障碍,头疼脑胀等症状的发生,这就会严重的影响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对于这种疾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那么神经衰弱会使脑部发生什么变化呢?

     

    神经衰弱会使脑部的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如果我们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甚至还会导致脑部神经出现器质性的病变,这就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所以我们对于这种疾病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在出现这种症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脑电图检查,以尽快的明确病因,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治疗,缓解患者的症状,使患者的身体尽快的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以避免意外的发生。

     


    那么神经衰弱应该怎么办呢?

     

    对于神经衰弱这种症状,如果患者没有出现器质性的病变,那么我们主要是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平时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焦虑紧张的情绪,不要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之中,否则他们会对疾病的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的话,还可以通过服用抗焦虑以及抗抑郁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症状,而且还可以放松肌肉,对于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神经衰弱会使脑部的神经处于长期紧张的状态,如果我们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甚至有可能导致器质性的病变,所以我们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自己的心情,不要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情绪之中。如果病情比较严重的话,还可以服用精神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 面神经麻痹通常急性起病,约半数病例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等。少数患者出现三叉神经1~2个分支感觉减退,多为单侧性。

     

     

    一、主要症状

     

    1.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贝尔征。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在微笑或露齿动作时,口角下坠及面部歪斜更为明显。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泪液外溢。

    2.面部迟钝或麻木:通常无感觉缺失,味觉完整。

    3.舌前2/3味觉缺失:病变位于面神经管内膝状神经节以下,鼓索支加入部位以上,除上述症状体征,可伴同侧舌前2/3味觉缺失。

    4.唾液分泌障碍: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一侧会呈现唾液分泌量很少的病症,很多人都不太在意,理论上这是面神经病症,如果没有引起你的注意,那么就有可能使面神经的病情加深,对以后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

    5.泪腺分泌障碍:在面神经麻痹发病期间,患者在平常常有不自主流泪的情况发作,同时还有眼睛干涩不能正常分泌眼泪的病症,这带给患者的危害是很严重的。面神经患者会呈现泪腺分泌障碍,主要是指面部神经麻木的那一只眼睛的泪腺会分泌量过少,以致有干涩的病症,但是另外的一侧却可以正常的分泌眼泪的面神经病症。因此,当出现这种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被诊断出面神经之后一定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治疗。

     

    二、其他症状

     

    1.耳鸣、耳聋或眩晕:膝状神经节病变可出现泪液及唾液分泌减少,可累及邻近耳蜗及前庭神经,导致耳鸣、耳聋或眩晕等。膝状神经节病变除有面瘫、味觉障碍及听觉过敏,还可有患侧乳突部疼痛、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疼痛及疱疹。

    2.肢体瘫痪:若病变位于脑桥,可累及展神经核、皮质脊髓束等,导致患侧面神经、展神经瘫痪,对侧肢体瘫痪。

     

     

    三、并发症

     

    1.角膜感染:由于眼裂闭合不全或不能完全闭合,瞬目无力或动作缓慢,导致异物容易进入眼部,泪液分泌减少,造成眼睛干涩,使得角膜损伤和感染机会增加。

    2.面肌挛缩:变性的面神经再生重新支配肌肉后,患侧表情肌常有程度不同的挛缩,主要受累部位为眼轮匝肌、靠近口角处提上唇肌及下唇方肌挛缩。

    3,瘫痪肌的联带运动:闭眼时口角向患侧运动,或口角运动时患侧闭眼,表现为眼轮匝肌与颧肌的联带运动。其发生率因评测标准和检查手段不同而各异。

    4.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恢复后少数患者出现病侧面肌痉挛,主要部位位于上唇方肌、颧肌、提口角肌,常合并挛缩及联带运动。

  • 回顾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一个治疗痰饮引起的眩晕非常有力量的方子。在这个方子中,茯苓可以化人体皮部,胸部,肺部,之湿,有祛除痰湿,安神的作用。桂枝则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上补心阳,平悸动,下温肾阳,逐湿邪。

     

    两个药配伍在一起,有祛除雾霾之力,雾霾一散,患者就能神清目明。而白术可燥湿健脾,炙甘草可补胃气,守胃气。这个方子牢牢针对脾、肾略虚而生饮的病因,标本兼治,温化痰饮,健脾利湿。

     

    而把“苓桂术甘汤”加减后,可以治疗具有水气病特点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脏病,高血压,慢性肠炎等疾病,用途极广。

     

     

    那么既头晕,又面黄肌瘦,该怎么办呢?

     

    现在我们开始谈谈苓桂术甘汤的活用之法。苓桂术甘汤证的本质是脾肾两虚(侧重于脾虚),导致心下生饮,伴有气上冲,结果就出现了心悸,头晕,目眩等一系列上焦症状。

     

    如果拖得日久,不进行治疗和干预,脾肾虚的程度加深,那么就不仅仅会有水气上冲导致的头晕目眩,还会出现面色萎黄,舌淡,唇,舌,指甲苍白无血色,舌质淡红,脉细等血虚症状。也就是说,患者既会头晕,又会面黄肌瘦。

     

    这时有一个方子非常适合,这就是日本的名方:连珠饮。

     

     

    所谓连珠饮就是苓桂术甘汤+四物汤,其药物组成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当归,芍药,川芎,地黄。


    此方可见于头晕目眩,与面色萎黄并见者。在日本被广泛运用于贫血所致的动悸,呼吸困难,颜面浮肿,头晕目眩!

     

    在这个方子中,当归味甘温,可活血,补血,养血;川芎,性辛温,补血之力弱于当归,但活血之力强于当归,可辛温行血;对于血虚,地黄是一味非常有用的药物,它一方面能够滋阴,一方面能补血中的津液,从达到通络,血行改善的效果;这儿的芍药,如果选用赤芍,则活血化瘀的力量强一些,如果选用白芍,则补血,养血的功能强一些。

     

    辩证时,要细细鉴别患者体内是否有水湿,如果四肢稍肿,舌淡苔滑,伴有胃部振水音,就非常适合用这个方子。

     

    若患者舌质光红少津,脉细数无力,盗汗口干,纵使有头晕目眩,面色萎黄,也不可用这个方子,恐苓桂术甘燥湿太过而伤津。

     

  • 最近一篇关于马兜铃酸致癌的论文,引发热议,直接“躺枪”的就是马兜铃了。那么,马兜铃就真的不能使用吗?这可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毕竟中医和西医的套路是不一样的,思维模式也大不相同。那么,马兜铃在古代名医的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宋代著名的儿科学家钱乙的临床经验。钱乙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方子,名唤补肺阿胶散,这个方子由阿胶﹑杏仁﹑马兜铃﹑甘草﹑粳米﹑牛蒡子等药物组成,具有补肺清火的作用,适用于肺虚有火,嗽无津液而气哽者。

     

     

    补肺阿胶散的药物组成比较简单,方中用马兜铃清热降火;牛蒡子利膈滑痰;杏仁润燥散风,降气止咳;阿胶清肺滋肾,益血补阴。中医认为,气顺则不哽,液补则津生,火退而嗽宁,这个方子的前四味药基本能够完成使命,但为了效果更好,遵循“土为金母”的五行生克原理,加上甘草、粳米以益脾胃,这样有助于更好的补肺清火。

     

    对于钱乙这样医术高明的医学家,能够巧妙的运用马兜铃,那么,马兜铃的作用又有哪些呢?历代名医对马兜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明代医学家倪朱谟在《本草汇言》中如是说:“马兜铃,清肺热定喘嗽之药也。究其味苦而兼辛气寒,性速而且轻扬,苦善下泄,辛善横散,寒善去热,轻扬而速颇能开达。故《开宝》方主肺热痰嗽不清,甚致喘胀而气促者,屡获奇功。此药寒平和缓,不滑不燥,不烈不泄,厥状类肺,故能入肺除热,气降热除,痰嗽喘促自是平矣。”

     

    那么,马兜铃这个中药,在明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的眼中又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马兜铃的描述是这样的——“马兜铃体轻而虚,熟则悬而四开,有肺之象,故能入肺。气寒,味苦,微辛,寒能清肺热,苦辛能降肺气。”

     

    对于马兜铃的作用,《开宝本草》认为马兜铃可以治疗“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瘘疮”等症;而甄权认为马兜铃可以治疗“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止”等症,张元素则认为,马兜铃具有“清肺气,补肺,去肺中湿热”等作用;孙思邈认为马兜铃还可以用来治疗“水肿”。

     

     

    而近代医家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指出:“宣肺之药,紫菀微温,兜铃微清,皆能疏通壅滞,止嗽化痰。似此二者,有一温一清之分,宜辨寒嗽热嗽,寒喘热喘主治。究竟紫菀本非大温,兜铃亦非大寒,而能抉壅疏通,皆有捷效,洵乎同为肺金窒塞之良药矣。”

     

    纵观中医历代名家,对于马兜铃的运用也是至臻纯熟的。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中医对中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念上,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仅仅从药物的化学成分来讲,那中医就无药可用了。毕竟,中医与西医的方法论是不一样的!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