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餐后1小时上床可降低中风

餐后1小时上床可降低中风
发表人:生物医疗创新站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就上床,一定活不长。”这句俗语道出了饮食与睡眠之间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晚餐后的生活习惯与中风风险密切相关。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大会上宣布的一项希腊新研究发现,晚餐后至少等待1个小时再上床睡觉,可以有效降低中风风险。

该研究由艾奥尼纳大学医学院营养学专家克里斯蒂娜-玛利亚卡·斯托里尼博士完成,涉及1000名参试者,包括500名健康者、250名曾得过中风的患者以及250名急性冠心病患者。研究人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并分析了参试者的睡眠习惯、晚餐时间和食物等情况。结果显示,晚餐后每推迟20分钟上床,中风风险就会降低10%。与晚餐后1小时内上床睡觉的人相比,晚餐后60—70分钟后睡觉的人中风风险降低67%;晚餐后等待70分钟—2小时后睡觉的人中风风险降低76%。而晚餐后等待2个小时以上才入睡,降低中风风险的效果并不明显。

研究人员认为,晚餐后至少等待1个小时再睡觉,可以降低胃酸返流几率,进而减少呼吸睡眠暂停的发病率。呼吸睡眠暂停是中风的一大危险因素。美国心脏病学会主席,梅奥诊所心脏病专家大卫·霍尔姆斯博士表示:“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血糖会发生变化、胆固醇水平会发生变化、血流也会发生变化。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到中风发作危险。”

专家建议,晚餐后不要立即躺下,可以适当散步或休息,等待食物消化后再上床睡觉。此外,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都有助于降低中风风险。

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了解中风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中风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预防中风的生活建议:

  •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
  •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 戒烟限酒。
  •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
  •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中风病疾病介绍:
脑卒中,是指脑血管发生破裂或意外阻塞而导致的急性脑损伤,并引起损伤或坏死脑组织所支配的躯体功能异常表现的疾病。该病的发作与年龄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药物因素、原发疾病因素等有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头晕、面瘫偏盲、麻木、意识障碍等。临床上有药物和手术疗法,及早治疗非常关键。预后情况总体而言不容乐观,若不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则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导致卒中面积的增大,继发脑疝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及时接受医学干预后部分轻症患者可治愈且无后遗症。重症患者不能完全治愈,且可能会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该病有复发的可能,因此完全康复有一定的难度。影响正常生活质量。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脑卒中,卫生部部长陈竺在4月19日召开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工作进展汇报会上透露,未来3至5年内,我国将建立200家至300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构建全国脑卒中防治网络体系。

    目前,我国脑卒中呈现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医疗费用的“五高”特点。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脑梗塞住院患者的直接医疗费用年平均增长117%。陈竺强调,科学筛查和合理治疗至关重要,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个人和国家承受能力的脑卒中防治模式和诊疗路径。

    然而,陈竺也指出,目前脑卒中防控存在诸多问题,如科学宣教不足、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未得到有效控制、地区和城乡差异大、基层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介绍了工程未来一个阶段的其他任务:培训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相关学科医师对脑卒中危害的认识等。

    据了解,全国范围内60家三甲医院被推荐为省级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候选医院。

  • 脑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血管堵塞导致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功能障碍、言语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可能包括偏瘫和肢体麻木等症状;言语障碍可能表现为失语、言语含糊不清或舌肌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则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眩晕和头痛。为了明确诊断,建议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并及时就医接受治疗。

  • 纳豆,作为一种传统的发酵豆制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对人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

    首先,纳豆中的微生物可以有效地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对于维护肠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纳豆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合物,如维生素B2、B6、B12、K2、铁、钙、镁等,这些营养素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纳豆中的植物化合物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从而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此外,纳豆中的纳豆激酶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对于预防脑卒中和心肌梗塞具有显著效果。

    除了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纳豆还对其他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例如,纳豆中的植物化合物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性疾病;纳豆中的钙和镁可以调节血压,预防高血压;纳豆中的铁可以预防贫血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纳豆并非适合所有人食用。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等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食用。此外,纳豆的食用量也应适度,过量食用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不良反应。

    总之,纳豆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功效显著的食品,适量食用对健康有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纳豆作为一种健康食品纳入饮食,以预防疾病、维护健康。

  • 在医学领域,视频量表作为一种评估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本文将为您介绍视频量表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如何利用视频量表进行疾病评估。

    一、视频量表的基本原理

    视频量表是一种基于视频图像的量化评估方法,通过对视频图像中的特定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实现对疾病程度的评估。视频量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视频采集:通过摄像头或其他视频设备采集患者的运动视频。

    2. 图像处理: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增强等。

    3. 特征提取:从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与疾病相关的特征,如关节活动范围、肌肉力量等。

    4. 模型训练: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训练,建立疾病评估模型。

    5. 评估预测:将待评估的视频输入模型,得到疾病程度的预测结果。

    二、视频量表的应用场景

    1. 骨折康复评估:通过视频量表可以实时监测骨折患者的康复进程,评估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力量。

    2. 脑卒中超早期评估:利用视频量表可以快速评估脑卒患者的手眼协调能力、肢体运动能力等。

    3. 儿童发育评估:通过视频量表可以评估儿童的精细运动能力、大运动能力等,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4. 骨关节炎评估:通过视频量表可以评估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和疼痛程度。

    三、如何利用视频量表进行疾病评估

    1. 选择合适的视频量表:根据评估目的和疾病类型选择合适的视频量表。

    2. 视频采集:按照要求采集患者的运动视频,确保视频质量。

    3. 图像处理: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处理,提高图像质量。

    4. 特征提取:提取与疾病相关的特征,为模型训练提供数据。

    5. 模型训练: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训练,建立疾病评估模型。

    6. 评估预测:将待评估的视频输入模型,得到疾病程度的预测结果。

  • 全球十大致死疾病与线上问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问诊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医疗信息和进行初步诊断的重要途径。然而,对于那些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我们仍需了解其相关知识。本文将介绍全球十大致死疾病,并探讨线上问诊在这些疾病中的应用。

    全球十大致死疾病

    1. 心血管疾病
    2. 脑卒中
    3. 慢性阻塞性肺病
    4. 肺癌
    5. 糖尿病
    6. 阿尔茨海默病
    7. 肝硬化
    8. 结核病
    9. 艾滋病
    10. 疟疾

    线上问诊的应用

    线上问诊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尤其在疫情期间,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于某些严重疾病,如上述十大致死疾病,线上问诊仅能作为初步筛查手段,还需结合线下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

    线上问诊为大众提供了更多医疗资源,但同时也提醒我们,对于某些重大疾病,仍需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健康。

  • 学习与记忆是人类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它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的记忆力会出现下降,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将探讨影响记忆力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提高记忆力。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影响记忆力的因素。研究表明,以下因素可能会影响记忆力:

    1. 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会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记忆力。

    2. 缺乏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供血,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3. 睡眠不足:睡眠对于大脑的恢复和记忆的巩固至关重要。

    4. 压力: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影响记忆力。

    5. 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等疾病会直接损害大脑,导致记忆力下降。

    那么,如何提高记忆力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2. 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保证充足睡眠: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4. 减轻压力:通过运动、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5. 积极治疗疾病:患有相关疾病的朋友应积极配合治疗。

    总之,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提高记忆力,保持大脑的活力。

  • 小腿抽筋并非单一疾病,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缺钙、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脑卒中等。治疗小腿抽筋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如补钙、牵引、抗凝治疗、手术等。以下是对这些病因和治疗的详细描述:

    1. 缺钙:严重偏食或挑食可能导致钙元素缺乏,引起肌肉痉挛和小腿抽筋。建议补钙并增加日晒时间,必要时使用药物缓解症状。

    2.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可能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神经,引起小腿抽筋。可采取牵引或手术等方式治疗。

    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肢体远端血液循环障碍可能导致患肢发凉、麻木、抽筋等症状。可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通过血管支架植入恢复供血。

    4. 脑卒中:脑部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身体活动障碍和感觉障碍,包括小腿抽筋。可使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并配合针灸等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除上述疾病外,癫痫、电解质紊乱等也可能导致小腿抽筋,需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

  •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甚至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陆正齐教授指出,四种不良的饮食习惯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首先,高盐饮食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血管负担,从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其次,粗粮摄入不足也会导致脑卒中的发病率上升。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有助于降低血脂、稳定血糖,预防脑卒中。第三,水果摄入量不足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水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降低血脂、抗炎抗氧化,保护血管健康。最后,红肉摄入过多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红肉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容易导致血脂升高,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为了避免脑卒中的发生,陆正齐教授建议,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盐分摄入,多吃粗粮、水果和蔬菜,适量摄入红肉。同时,还要注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除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外,我们还应该了解脑卒中的早期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并就医。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包括:突然出现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说话困难或理解困难;突然出现视力模糊或重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或失去平衡;突然出现恶心、呕吐或头痛。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前往最近的医院就诊。

    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和降血压药物等。手术治疗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等。脑卒中的预后与患者的年龄、病情、治疗及时性等因素密切相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胡学强教授表示,脑卒中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 随着春季的到来,老年人纷纷走出家门,享受户外清新的空气。散步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运动,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有着诸多益处。特别是快速散步,还能有效预防关节炎的发生。

    对于老年人来说,散步速度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来说,散步可以分为慢速(每分钟60—70步)、中速(每分钟70—90步)、快速(每分钟90步以上)。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散步速度,才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建议采用慢速散步。每分钟60—70步的速度,有助于降低血压,避免运动过激导致血压骤升,引发危险。同时,患有下肢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也不宜快速行走,以免加重血管负担。这类老年人可以选择慢速散步,每次30分钟左右,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对于脑卒中康复期的老年人,中速散步是比较合适的选择。每周坚持散步3次以上,可以有效改善运动功能,促进康复。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也可以选择中速散步,锻炼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快速散步则适合没有常见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每分钟90—120步的速度,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预防关节疾病。但已经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则应避免快速散步,以免加重病情。

    除了散步速度的选择,散步姿势和方式也至关重要。对于胃病患者,可以尝试在散步时旋转按摩腹部,有助于改善胃肠道功能。对于腰腿痛的老年人,可以尝试倒退散步,有助于缓解疼痛。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可以尝试大幅度摆动双臂,增强胸腔功能。

  •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类型与线上问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问诊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医疗信息和进行初步诊断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其类型,并探讨线上问诊在这些疾病管理中的作用。

    常见心脑血管疾病

    •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供血不足。
    • 高血压:血压持续升高,长期不加控制会损害心脏、肾脏等器官。
    •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
    • 心律失常:心脏节律异常,如房颤、室颤等。

    线上问诊的优势

    1. 节省时间:无需排队等候,随时随地咨询医生。
    2. 隐私保护:避免了面对面就诊时的尴尬和不适。
    3. 专业指导:通过线上平台,患者可以得到专业的医学建议。

    总结

    线上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同时也需要谨慎对待,确保其作为辅助手段而非替代传统医疗方式。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