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有些父母会出现这样的困惑:
“我的孩子都 3 岁了,还是不会说话。”
“孩子偶尔会叫爸爸妈妈,但是不愿意说其它东西。”
“孩子和我们缺乏语言交流,几乎都是用肢体语言。”
……
孩子一系列的表现会让家长们怀疑孩子是不是得了自闭症,甚至有的父母病急乱投医,殊不知这样反而对孩子不利。
其实,孩子几岁了还不太会说话大部分是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
那么,语言发育迟缓和自闭症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说一说,为父母们排除烦恼。
说话是每一个人自然习得的技能。然而,我们总能看到一些孩子,从小就比同龄人说话费劲,有的孩子 3、4 岁了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全,情况严重的孩子直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言不发,这些绝不是“贵人语迟”,而是“语言发育迟缓”。
事实上,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在儿童中非常高,在 2-5 岁的幼儿中平均发生率约为 6%,有的地区甚至高达 12%,平均每 8-16 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孩子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正常发育水平的情况。
自闭症(孤独症)
典型的自闭症一般是比较容易确诊的,但很多轻微的或是不典型的自闭症,确诊难度会大一些。虽然自闭症的患儿有社会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刻板性、兴趣狭窄等特点,但因为每一个“星星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很容易被误诊。对于这种疾病的诊断,现在主要是靠行为观察。
大多数自闭症患儿的语言都很少,严重的甚至终生不语,有的即使会说话,也不愿开口,只是用手势来代替,或者小声、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他自己。
语言发育迟缓最常见的表现是:口吃严重、发音不清。这些患儿记不住普通的词,词汇十分贫乏,不能用完整的句子去描述他所需要的东西,因此语句十分生涩难懂。
即便困难重重地说了话,也是语法错误漏洞百出。且大多数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与同龄孩子的平均水平也会有一定差距。
自闭症更多是表现出自身能力的巨大差异,比如自闭症群体会有交流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差。但是仍然有自闭症孩子在记忆力方面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相比于自闭症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和别人的眼神交流会多一些,虽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会影响他们和社会的交流,但并不妨碍他们主动去沟通,或者会长时间观看其他小朋友玩耍。
语言发育迟缓的孩子往往因语言障碍很难找到同龄的玩伴,更多的只是来自长辈的关心和开导。
这样的相处模式,会让他们陷入沟通困难,会越来越不愿主动和外人沟通。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很容易陷入自闭的状态,可以说语言发育迟缓的终端就是自闭症!因此,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十分重要。
总结起来,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只是在语言功能方面落后于同龄儿童,智商和社交性是没有问题的;自闭症患儿可能在多方面都存在着障碍,能力和意识各方面均有别于同龄儿童。
所以,孩子在正常语言发育时期,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可以到正规医院进行专业评估,以免错过孩子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期,从而影响孩子一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
睿睿今年4岁半了,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有语言,认知理解能力也较好,但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比如:在集体游戏中参与性不高,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不会分享自己的物品给其他人(尤其是零食),典型的一枚小“吃货”。
根据睿睿妈妈描述,睿睿在家里对吃的也是很执着的,爸爸妈妈向他要吃的,睿睿也不会给,更别说其他人了。
在上个训课的时候,当睿睿正在吃苹果的时候,我说:“睿睿,给老师吃一块,可以吗?”睿睿听到后会非常迅速地把剩余的苹果都吃掉,嘴巴里塞得满满的,像个贪吃的小松鼠。
妈妈对于 睿睿不会分享的情况很是苦恼,所以在个训课上我要来出招喽。
其实分享和合作就像是一对孪生姐妹,没有分享就没有可能与人合作,而合作的成果也往往是在分享中得到认可的。
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注意培养这种意识。
比如我们在晚饭后吃水果,故意创设只有一根香蕉的情境,然后询问爱吃香蕉的孩子:“你想吃香蕉么?”“还有谁想吃香蕉?”“只有一根香蕉,应该给谁吃?”他不想给也没关系,主要是让孩子了解,除了他之外,还有别人想要,进一步培养分享意识。
在课程开始前,我让睿睿妈妈准备了一些睿睿常吃的零食,如:“好多鱼”饼干、薯片、“呀土豆”薯条、青豆、海苔、山楂片。
在这里,睿睿的喜好程度是“好多鱼”>“呀土豆”>薯片>海苔>青豆>山楂片。看看,睿睿是不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吃货”。
好啦,我们要开始学习啦!首先我和睿睿玩了一个之前学习过的小游戏,“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拉个圆圈走走,走,走,走,看谁最先( )。” 「 注:括号里是常见的大动作指令 」
游戏规则是:谁先做出括号里的动作,谁就可以得到一小包零食。睿睿参与游戏的能力还不错,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我需要做的事情是帮助睿睿学会分享。所以在玩游戏的时候我“耍诈”,故意把“好多鱼”留给了我自己。
“睿睿,你想吃哪个?”
“我想吃‘好多鱼’。”
“可是刚刚老师赢得了游戏,‘好多鱼’奖励给老师了,如果你想吃的话,我可以分享给你,但你也要把你的青豆 分享给我,好么?”这个时候睿睿并没有发脾气,他更想要我手里的“好多鱼”,所以睿睿还是很配合地向我提出了要求,我也满足了他,并强调了“分享”两字。
下一轮游戏结束后,睿睿得到了薯片,我得到了海苔。
到了分享环节,我故意用一种很不开心的语气告诉睿睿我不喜欢海苔,我也想要吃薯片,问他可以分享给我一点点么,结果睿睿出乎意料地答应了,虽然只是给了我一小块,但是我明白这是睿睿在一点点学会分享。
经过一周的练习,睿睿已经逐渐摸索出这个游戏的“门道”了。在接下来的游戏过程中睿睿会有意识地去赢,然后把他不是太喜欢的零食“奖励”给我,爱吃的东西留给自己。嘿嘿,这招我也会。
游戏进行了3个回合,结束后清点各自的“战果”:睿睿得到了“好多鱼”、青豆和薯片,我得到了“呀土豆”、海苔和山楂片。
“睿睿,现在我们可以分享了,只能交换一次,好好想想你要换什么。”
“老师,我想要‘呀土豆’。”
“嗯,想要‘呀土豆’, 需要用5个‘好多鱼’换。”
“可以。”
就这样我们都吃到了自己想要的零食,同时睿睿也慢慢地学会了和老师分享,接下来就需要泛化了。
首先,我让睿睿邀请萌萌一起参加游戏“拉个圆圈走走”。我向萌萌说明了这个游戏的规则并且给萌萌做了示范,让萌萌充分地理解这个游戏的具体玩法。
其次,我作为引导者,从旁给予必要的协助或提示,帮助他们玩得成功,玩得开心。
最后,在游戏结束之后,我要作为裁判,来帮助两个小朋友进行后续分享,当然零食和之前相同。
“睿睿,萌萌,看看你们得到了什么奖励?”
“我得到了海苔,萌萌得到了‘好多鱼’,我想吃‘好多鱼’。”
“嗯,那你要和萌萌分享,把你的海苔给萌萌吃,萌萌也会给你吃‘好多鱼’。”
睿睿欣然同意,吃到了喜欢的“好多鱼”,高兴地跳来跳去,和萌萌继续游戏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在和萌萌的良好互动的基础上,我再接再厉,找到第二个小朋友,方法同上,效果也挺好的。
在此基础上,我增加了参与游戏和分享的人数,变成了3个小朋友。游戏环节没什么问题,孩子们一如既往地热情高涨。
但是在分享的时候,睿睿发了脾气,他只愿意和萌萌分享,坚决不给豆豆,又哭又闹的。这时候我把睿睿带到了隔壁教室,问他怎么了,为什么不给豆豆分享,睿睿说:“如果分享给豆豆,自己就不够吃了。”唉,真是个贪吃的小家伙。
我告诉睿睿:“会分享的孩子是最棒的,分享之后会有超级大奖。”睿睿连忙追问超级大奖是什么,我从身后拿出一包薯片递给他,这就是超级大奖。后来睿睿和豆豆也做了分享,并且得到了超级大奖,心情那叫一个爽!
在未来的两周,分享作为个训课的维持项目,每天都在进行,而睿睿也在一天一天地进步。
慢慢地,睿睿可以和参与游戏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零食。从3个小朋友到4个、5个小朋友,睿睿都可以逐个和他们分享零食,同时从他人那里得到其他的好吃的,啊呜啊呜,把它们都吃完。看着睿睿吃得一脸满足的样子,我也很开心。
只做到和参与游戏互动的小朋友分享就是完成教学了么?不,这不是终点,是另一个新的起点。我还要教睿睿随机地和他人进行分享,当睿睿看到别人手里有零食的时候,让他学会表达想要的意愿,然后告诉他“想要得到,先要分享”的道理。
睿睿的可喜变化告诉我们,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团结家长和老师一起坚持做下去,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通过此篇文章,我感受到老师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在教学过程中充满了乐趣,使儿童很快、 很好地接受了分享的意义,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
老师能充分地掌握和利用睿睿的零食偏好, 循序渐进地引导睿睿从遵守规则到分享物品,能从儿童最感兴趣的点出发进行教学,也是我们在教学上必须掌握的技能。
同时老师也注重分享和合作在同龄人之间、师生之间的泛化,也注意从分享食物泛化到分享玩具,最后到随机分享。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和生活中,睿睿有更大的进步!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无忧无虑乐陶陶……”孩子们稚嫩的歌声从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一间教室传出来,在这里,一群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正在接受康复训练。
孤独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以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技能、言语沟通技能受损,同时伴有一定的行为障碍和智能障碍。
他们内心丰富却回避与人交流,他们往往专注于某些特定的物品,或者出现重复、单调的行为。他们和正常孩子一样美丽可爱却行为特殊。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与人沟通,就像天空中闪烁着却遥远的星星。
目前中国孤独症患病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似,约为1%,孤独症患者已超1000万,0到14岁的儿童患病者达300余万。虽然孤独症的原因至今是个谜,但通过及时、正确的康复教育,许多孤独症儿童能够具备参与社交生活的能力。而帮助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使他们逐渐进入社会步入正轨的康复师们,也在守护着这群星星的孩子。
在孩子们听到自己的名字并一一答到之后,90后康复师张晓玉与他们挨个击掌,夸奖那些顺利完成“任务”的孩子们。
今年25岁的张晓玉已经工作两年半,从特教专业毕业后,她成为了一名康复师。在她眼中,这些孩子们并不特殊。他们是天使,是遗落在地球上的星星,更是众多可爱的小朋友中普通的一员。这群孩子与普通孩子唯一的区别就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来关爱他们。
美术手工课上,给孩子们播放完关于足球的动画后,张晓玉发给孩子们一张足球的简笔画,然后引导他们把白色的轻黏土贴进白色的方格内。
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儿童康复训练方面,张晓玉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她看来,工作中最大的难题来自于家长的焦虑:如果一个技能教授了很长时间,孩子还是没有学会,家长便会担心孩子是否能够掌握这项技能,未来孩子是否能将学会的技能进行应用。而这也需要康复师有着专业的素养和足够的耐心。
“把白色轻黏土揉成圆球,放到格子里面推开,把空白的地方填充上”。张晓玉耐心地指导着孩子们。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有所进步、成长。
张晓玉引导一个孩子把球踢进用彩旗和桌子搭成的“球门”。孤独症孩子们的课程,有的看起来跟普通孩子的课程差不多,但老师的行为大都带着干预目标,例如通过下一些指令,来训练孩子的听者反应。
让张晓玉难忘的,是一个叫小瑞(化名)的孩子。刚来的时候,小瑞很难安静坐在座位上,上课也会不停跑动。慢慢地,依照制定的个别教育计划(IEP),随着康复干预的进行,他的进步越来越大,可以安静坐在课堂上40分钟,甚至可以与老师进行简单的沟通。
一次张晓玉不在课堂,小瑞就哭喊着要找晓玉老师。即使到后来,小瑞已经结束康复训练回到家中,也时常喊着要去学校找晓玉老师。“能感受到孩子对你的需要,这真的是一件很暖心的事情”。张晓玉说。
张晓玉觉得,比起同情心,孩子们更需要同理心,需要公众的理解和包容。与张晓玉同龄的康复师于莹,也有着同样的想法。机缘巧合之下,于莹接触到了这群“星星的孩子”。
随着康复干预的推进,于莹开始走入孩子们的世界。让于莹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叫皮皮(化名)的小男孩。
初次见面,当于莹要去接近他时,对陌生人的抗拒使他本能地跑开了,皮皮的妈妈生气地打了他一巴掌,但他也并未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而只是轻轻抹去眼泪,继续玩手中的玩具小汽车。看着皮皮倔强的眼神,于莹开始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皮皮接纳自己。
结合针对皮皮的教学计划,于莹也开始试着去和皮皮进行互动,比如一起做游戏、玩玩具。起初皮皮也不愿配合,但突然有一天,皮皮把他的小汽车放到了于莹手中,当于莹从惊讶中缓过神,皮皮已经抱住了于莹。从那一刻起,于莹跟皮皮成为了好朋友。
通过深入的了解,于莹渐渐意识到,他们也只是一个个普通的孩子,有着孩童的纯真和顽皮。“其实他们跟普通孩子一样有着爱玩的特性,但他们却只将所有的欢乐和不开心藏在自己心中。”于莹说。
除了跟孩子们朝夕相处,与孤独症儿童的家长们交流也是康复师的重要工作内容。
今年已经64岁的曹芳是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专家顾问。目前曹芳主要担任专业咨询工作,也少不了与家长打交道。曹芳介绍,孩子完成康复训练回归社会之后,更艰辛的工作是由家长完成的。家长也要通过培训学会一些技能,来帮助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在儿童发展早期,很多家长容易将孤独症误认为普通的发育迟缓,可能会错过最佳的干预时机。在工作中,曹芳见到过很多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之后无法接受而痛哭流涕的家长。用一些成功的实例给予家长安慰和信心也成为了曹芳工作重要的一部分。
曹芳曾在北医六院儿童病房从事20多年的护理工作,退休之后来到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从护理工作转入孤独症康复一线工作,对曹芳来说还有很多要学习,但多年的儿童护理工作经验也让她有更多的心得和体会。
除了安慰家长,由于孤独症儿童通常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曹芳也会用一些小玩具来安抚孩子们,或者先冷处理,等孩子的情绪发作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劝说和安慰,慢慢过渡到正常的交谈中。
在曹芳看来,孤独症康复师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这不仅是来自外界的压力,如果在某个阶段孩子处于进步并不明显的平稳期,有的康复师也会产生自我怀疑。因此曹芳认为,康复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也必须要有着强大的抗压能力。
午休间隙,在康复师的办公室里正在进行一场简短的培训。康复师孙红播放孩子们上课的录像,然后通过具体的行为分析孩子们的意图。专业偏医学方向的孙红为了提升自己,参加了很多专业的培训和课程,还报考了行为分析师证书资格认证。
目前在我国,从事孤独症教育和康复职业的人员以女性为主,一半以上年龄小于30岁,从事特教工作的时间大部分都少于3年。截止到2016年,全国孤独症康复老师约6000名;孤独症康复老师只能覆盖1.3%的人群,剩下98.7%的人群暂无法得到有效康复训练。
在一间教室的墙上,贴有“毕业快乐”的字样。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毕业意味着完成了康复课程,但他们的未来如何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两会期间,来自内蒙古,有着15年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经验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欣会在“代表通道”发言时表示,目前国家的特殊教育还未辐射到孤独症儿童的相关领域。儿童的入学和教育问题无法解决,成人之后所面临的问题可能就会更多。现在来看可能是一个家庭的负担,但是未来就有可能是整个社会的负担。
孩子们未来的路如何走下去,这也是北大医疗脑健康副总经理何春梅一直关注的问题。何春梅介绍,一方面,孤独症的孩子们难以融入社会;另一方面,有的孤独症孩子康复完成后进入了幼儿园普通的班级,结果遭到了其他孩子家长的反对,这也需要对大众有进一步的知识普及。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以提高人们对孤独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孤独症患者的关注。
2019年“世界孤独症日”的主题是消除误区、倡导全纳,而这也是康复师们共同的梦想。他们希望通过努力,能让更多的孩子融入到正常的环境中,顺利进入幼儿园、小学,甚至回归到正常社会,帮助孩子建立自食其力的能力,实现他们人生的价值。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颜值和外形很重要。生长迟缓和身高不足,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据统计,90%的矮小儿童有自卑、抑郁等心理障碍这些孩子成年后,在求学、求职、婚恋方面也会遭遇一些挫折。家长们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身高问题。
一、家长对孩子的生长迟缓存在一定的误区
1、认为父母高,孩子就一定高
虽然身高和遗传有紧密关系,但是遗传的只是一个身高范围,有8CM的偏差。如果孩子的身高向遗传的上线靠近,孩子的身高就较为理想,如果往下线靠近,孩子的身高就可能会矮小。
2、蛋白质可以让孩子长得更高,孩子吃得越好,长得更高?
这个问题不一定。一味强调吃得好,强调食物里蛋白质含量要高,有可能会长胖,不一定会长高。
3、矮小的孩子补充钙剂和微量元素后,就会长高?
矮小孩子补充钙剂和微量元素是有用,但如果他的矮小是某些疾病引起的,补了钙剂也不一定能长高。建议去专业医生那里做精细的检查来排除病因,不要一味地补。
4、出生时矮小的孩子,只要营养足够就会长高?
出生时生长落后的孩子,如果2岁的时候没能实现追赶生长,后期很难实现追赶是生长的理想值。
5、我的孩子是不是晚长。
(1)晚长也是有可能的——体质性青春期延迟。
(2)但是一定要及时检查,排除疾病。
(3)如果骨龄落后于年龄两岁以上,且生长激素激发实验正常,则可能晚长。
(4)但如果骨龄和孩子年龄相匹配,则排除晚长的可能。
其实,身高是个自然现象。从医学专业角度讲,成年人身高预计达到最低水平即女孩150cm以上,男孩160cm以上,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能达到遗传身高范围更加是正常的。这里有个遗传身高的简易计算公式:男孩成年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女孩成年身高(cm)=(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由此得出的遗传身高平均水平±5cm都属正常身高。
二、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①计算公式是经过统计学处理后得出,只有约95%的正常人在此范围内,不一定人人能达到;
②计算出的中间值后面的+5.29cm,是统计学上的标准差,正常人可能高于或低于中间值,但并不代表完全正常的人通过平衡的营养、良好的睡眠和锻炼就能在遗传身高基础+5.29cm;
③遗传身高只是完全正常人应该达到的成年身高范围,不代表所有孩子都能达到。千万不要因计算出的遗传身高尚可而不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时常会有父母身高都高但孩子矮小,因为父母身高高,并不能代表孩子绝对不会有生长素缺乏等疾病;
④家族性矮小,目前可归为特发性矮小类,多数情况下,只要骨骺未闭合,可以通过适当治疗,在一定程度是可以提高最终身高。同时,由于父母过去都未进行过任何矮小方面的检查与治疗,不代表家族中肯定没有影响身高的疾病,有些疾病及时检查和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如果孩子也有相同疾病,完全可能通过检查、治疗达到比较理想的终身高
⑤由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食品中性激素时常难免,保健品中性激素更为泛滥。加上不良信息过多刺激,性早熟也明显增多。不能因为孩子当时阶段身高尚可或较高而不重视孩子生长情况,长大之后身高反而可能更矮。一旦青春期结束,生长就会停止,再无治疗可能。
⑥预测成年身高。因为计算遗传身高时只考虑父母身高,并不考虑孩子现身高和当时的骨龄。如果骨龄大于年龄,后期生长空间会较小,成年身高会较低;而骨龄小于年龄,则后期生长空间会较大,成年身高可能较高。由于骨龄是人的生理年龄,应该与实际年龄相符,如果相差过大,常常是因疾病造成,需要及时检查、治疗。
⑦我国台湾地区、日本和部分西欧国家,对所有生长期儿童、青少年每两年普查一次骨龄片,以便及时发现身高生长方面的异常情况,从而及时治疗,值得家长借鉴。
三、影响身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第一是遗传因素。占决定性因素的70%-80%。
第二是先天因素。
生下来和同胎龄相比出生时身高特别矮的这部分孩子,其实先天发育是不足的,后期追赶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第三是内分泌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生长激素,另有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甲状腺素等。这里我要特别提醒,青春期长得特别快的时候,骨骼的生长需要VD的额外补充。身高矮小或者偏矮,家长们喜欢补充VD或者钙片,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孩子是不缺VD和钙,补充钙片是没有效果的。
第四是营养因素。
营养不良的消瘦型孩子,要先想办法改善营养。而营养过剩肥胖的孩子要注意营养均衡。
第五是环境因素。
现在竞争压力大、电子产品多,加上晚睡等因素都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另外家长的心态很重要,有的妈妈每天给孩子量身高,实际上量身高的动作无形中给孩子传递了焦虑和压力。这里有个专业名词叫“剥夺性的生长激素缺乏”,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也下降。
孩子的生长是一个缓慢而变化的过程,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懂得其中的道理,多学习,多研究,对孩子的身高进行全程科学管理,助力孩子快乐长高。
184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位医生Samuel Gridley Howe(塞缪尔·格里利·豪)在对全州571名智力残障儿童进行普查时偶然发现,这些孩子中有100多位似乎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天赋。豪医生在手稿中这样写道:
Samuel Gridley Howe
“这个小男孩对音律的感知即敏感又精确,他能够完整、正确的演唱200多首歌曲,其中只要有一个音符出错,他都能马上察觉。”
“这个男人能够在几分钟之内把任何一个人年龄换算成分钟数。但在其他方面,他的确是‘不太擅长。” 这大概是我们能见到关于自闭症的最早的文字记录。
Samuel Gridley Howe调查报告中关于自闭症的描述
临床上,关于自闭症的记录最早可追溯至1943年,美国医生Leo Kanner首次报道了11例自闭症障碍儿童确诊案例[3],并将其病名为“先天性情感接触障碍”这些患者有以下共同症状:缺乏情感接触,刻板行为,语言发展落后。
现代社会关于自闭症的众多影视题材也同样都刻画的类似的形象——“具有某种特殊才能,但生活不能自理”,但这是真的吗?
让我们来看一看现实生活中的一位天才自闭症患者:天宝·葛兰汀。
1947年,葛兰汀生于美国波士顿,两岁时被诊断出自闭症,直到四岁才开始说话。在十几岁的时候,她被带到了外婆家的农场,没想到她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乐园,在此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葛兰汀将自己的兴趣发挥得淋漓尽致,并先后修得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动物学硕士、和伊利诺伊大学动物学博士。并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牲畜处理设施,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肉食牛有半数是用葛兰汀设计的设施处理。
葛兰汀本人就是一位典型的“视觉学习者”,医学仪器显示她大脑中掌管视觉的区域要明显大于常人!这种发达的视觉思维能力,使她能够洞察动物的心理。2010年,美国HBO电视台发行的剧情片《自闭历程》便是以葛兰汀为原型而改编的。
《自闭历程》剧照
但并不是所有自闭症患者都能够幸运的像葛兰汀一样拥有某一项特殊能力,受主流影视作品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往往会列举某些名人(如比尔盖茨、爱因斯坦、牛顿)是自闭症患者,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具有与自闭症谱系中某种综合征相似的特质,从未被正式确诊自闭症。千万不能把自闭症与天才符号挂钩,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在社会交往和沟通方面仍存在严重缺陷,甚至无法实现生活自理和独立生活。
2021年,全球最大的自闭症科学组织自闭症发表的报告显示[1]:在美国,自闭症发病率为2.53%,中国自闭症发病率达1%,并且还在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增[2]。由于其因不明且缺乏有效的药物、致残率高、发病率不断增高,已经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按照最新的美国精神协会的最新标准,只要同时满足社会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两个条件,就可以诊断为自闭症了。但这并代表自闭症只有这两大类问题。
举例来说,自闭症的核心症状就好像一台电脑的CPU出了问题,但电脑本身不止只有CPU,还有电源、主板、显卡、声卡、显示器、鼠标、键盘、音箱、散热装置、连接线等等,这些零配件的故障率也比其他正常电脑要高得多。自闭症也有各种各样的亚型和轻重不等的程度。下面几个确诊案例显示了自闭症临床表现的多样性。
案例1:
2岁的乐乐语言发展严重滞后,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会说话,总是通过拉成人的手来表达基本请求,他的时间都花在了玩弄绳子和任何能旋转的东西,并伴有严重的睡眠障碍。
案例2:
3岁的萱萱是个非常活泼的男孩,他的语言发展落后于其他同龄的孩子,尽管他能够背诵电视广告词和动画片中的对白。他最喜欢的玩具是小火车和积木,当别人突然打断他正在进行的活动,他会大发脾气。
案例3:
4岁的凡凡语言发育基本正常,但他是个焦虑的孩子,他出行的路线非常固定,只吃土豆和面粉等少数几项食物。他会观察其他小朋友玩耍,但不会与他们互动,闲暇时会用转圈和晃手来打发时间。
与帕金森氏症、抑郁症等许多其它大脑疾病不同,自闭症没有明显的医学预防相关指征。
通常认为,女性怀孕早期,即胚胎神经管形成和发育期,应避免滥用药,特别是抗癫痫类药物;避免病毒性感染;避开冷热温差变化较大的环境;以及避免受重大精神刺激和创伤等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自闭症的发生。
儿童早期自闭症的诊断,医生只能通过了解儿童发育历史和具体的行为量表来做出诊断。目前国内常用的诊断量表有ABC自闭症行为量表(诊断标准>53分)、CAR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诊断标准>30分)。
作为家长或看护人,应熟悉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里程碑”型关键点,并按时参加社区医院组织的儿童健康筛查。
早期的轻度自闭症隐藏性极高,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以下任何一种症状,立即向专业的儿科医生要求评估:
如果您的孩子不幸被确诊为自闭症,请不必过度忧虑或绝望。自闭症是“绝症”是二十年前专家、医生基于当时的情况所得出的结论。随着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和学术界对自闭症的研究不断深入,自闭症群体的普遍预后情况正在不断提升。只要教育引导得当,无论是阿斯伯格综合征、高功能自闭症,还是典型的中重度自闭症孩子,都有机会恢复得比较好。
1. 家长要保护好自己
医学界已经证明,自闭症的发生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没有绝对的关系。很多高知家庭的孩子,在悉心照料下仍然会发生大脑发育障碍。或许父母携带有一些导致自闭症的潜在基因,但这是不可控的,不必自责。家长如果持续在巨大的压力下生存,整个家庭生活都面临着巨大的痛苦,甚至酿成悲剧。
2. 康复之路不能过度急切
有些家长很怕错过所谓的关键期,把孩子的训练课程排得满满的。甚至自己辞职,卖房,全天候紧盯孩子的训练,完全没有了生活本来的样子。这样是不可持续的。要知道,自闭症孩子也是孩子,其发展规律和需求与正常儿童大致相同,良好的亲子关系和轻松家庭氛围是任何干预方法的首要前提。
3. 选择科学的自闭症康复机构和干预方法
中国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相对匮乏,自闭症康复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家长在选择机构时应注意甄别。关键性技能训练法、自然教育法、注意力训练、分段回合教法等11项自闭症干预方法已被列为经过科学和实践验证的循证干预方法,应优先选择。
4. 注意自闭症的共病问题
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出现便秘、腹泻、食物过敏和不耐受、肌张力、内分泌、多动症、感统失调、睡眠障碍、抽动、癫痫等问题比例远高于其他普通儿童,这些共病问题和自闭症本身相互作用,更加加重自闭症的临床表现。家长在具体康复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些共病,必要时向对应专科医生求助。
参考文献:
[1] Jing Yuan, PhD; Minghui Li, PhD; Z. Kevin Lu, Racial Ethnic Disparities in the Prevalence and Trend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in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AMA Network Open. 2021;4(3).
[2] 《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III》. 2019.
[3] Leo Kanner, Autistic 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 Pathology Page 217-250, 1943
婴儿从胚胎开始就存在着发育,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就造成社会中的人身高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婴儿出生后会进入生长期,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后危害很大,患者要了解疾病的病因和症状,从而有效的预防疾病,那么生长发育迟缓的病因和表现症状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儿童生长迟缓的病因
儿童身高发育迟缓,要寻找病因,对病因进行干预治疗。正常情况下,人的生长终身高受遗传因素、宫内发育、出生时体重和身高、营养和内分泌等因素综合作用。每个个体生长速度,沿着一定百分位和曲线发展,经过青春期,最终达到不同成人高度。
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包括遗传性、家族性矮小,以及体质性生长延缓、营养不良、慢性系统性疾病、宫内发育迟缓、内分泌疾病、染色体异常、骨和软骨发育不良、精神因素。特发性矮小,其中多项回馈性研究显示,内分泌疾病、家族性矮小、体质性生长延缓,特发性矮小是矮小症最常见的原因。除此之外,当孩子体内缺乏维生素D时,可能会出现骨骼发育迟缓、肌肉松弛、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可以给孩子适当补充VD,VD在机体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强大,它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来源于类固醇,能够对骨骼的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孩子生长发育迟缓可以让孩子服用VD,促进孩子骨骼的发育,可以帮助孩子长高。建议儿童吃VD期间适当到户外晒太阳,可以帮助孩子吸收VD。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不断有研究发现环境污染物质也是造成儿童身高发育迟缓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和机制影响儿童身高发育并可能引起身高发育迟缓。
二、表现症状及危害
孩子在成长发育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烦恼,同时家长也经常替孩子感到担心,尤其是肉眼可见的身高问题令许多家长整日忧心忡忡。“为何我家的孩子要比隔壁同岁的孩子要矮那么多?怎么才能让他长高点?”这或许是很多妈妈们的担心,害怕自家孩子的身高比不过其他的孩子。如果当自家孩子的身高比其他孩子要低很多,妈妈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生长发育迟缓了。
1、其症状如下:
儿童身高体重发育缓慢的主要症状是孩子的身高要低于同龄儿童的身高,体重要比同龄儿童的体重要轻。临床上引起儿童出现身高体重发育缓慢的因素是比较多的,有可能是由于营养因素导致的,也有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由于体内激素分泌水平不足所引起的,当孩子出现身高体重落后于同龄儿童时,父母就需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并确诊。
2、儿童身高发育迟缓危害:
孩子生长高发育迟缓就是指儿童在生长过程中,他的生长速度放慢或者生长次序出现改变的一个现象。由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是受内外环境所影响的,孩子生长发育迟缓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不仅影响孩子身高,严重的甚至还影响孩子的学业,甚至还会导致孩子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当家长发现孩子有生长发育迟缓的时候,最好先带孩子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看看是何种原因导致的,确定原因后便于对症治疗。
三、患病人群
1.家族身高都偏低
要说这个身高基因遗传,其实是种不确定性的遗传,身材正常的父母也有可能生出身材偏矮小的宝宝,身材偏矮小的父母也是有可能生出身材正常的宝宝的。但是如果家族成员普遍都身材偏矮小的话,宝宝的身高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哦。
2.服用助长高药物
有些家人一旦发现自家孩子不长或者比同龄孩子偏矮小,就该心急了,盲信助长高药物,买来一堆,期望孩子吃了之后身高能猛蹿一截。其实这只是想象。帮助长高的药大都属于激素类药物,吃了反而让骨关节提前闭合,彻底断了骨关节再次生长的希望。
3.喜欢吃反季节蔬菜水果
喜欢吃反季节蔬菜水果,觉得比较新鲜,这属于正常心理,成人吃一点也就算了,偏偏宝宝也特别喜欢吃,家长也不制止,觉得只要是蔬菜水果,宝宝吃了不都蛮好的嘛。单从营养价值方面来讲,确实好,但是反季节的蔬菜水果总容易有激素残留问题,很多菜农为了让蔬果长势好,快快成熟,往往会喷洒一些激素类的药物催熟。
4.严重挑食、偏食
严重挑食、偏食的宝宝最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营养素不均衡以及缺乏症状,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并及时补充的话,很容易影响到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宝宝身高发育也受影响。
5.过度肥胖
通常情况下,过度肥胖的幼儿不爱运动,其骨骼对钙的吸收也会受到影响。如果宝宝在小小年纪就过度肥胖的话,骨关节还比较脆弱,过重的体重会压迫腿关节,往往会先向宽处发育,在身高发育上就会缓慢很多。
6.经常夜间吵闹不睡觉
夜间22点钟至凌晨两点钟是体内生长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段,如果宝宝夜间爱闹腾,不肯睡觉,时间久了只会让宝宝的生物钟紊乱,这个时间段更难入睡,影响宝宝体内生长素的分泌,自然就会影响宝宝的身高发育。
如果家里的宝宝出现以上的情况,那家长就应该带宝宝到专业机构咨询。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通过运动学习促进宝宝的大运动发育,很大机会能让宝宝赶上同龄正常的小朋友。
一提到补钙的问题,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到喝牛奶和吃钙片。其实,并不是你吃了很多钙片就一定能补钙,关键是看身体能吸收的钙量。因为钙的吸收还需要其他物质的辅助,并不是我们吃进去多少钙片身体就能如数吸收。所以,对钙的吸收有协同作用的物质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处在第一位的应该就是维生素D了。
这样晒一会儿 胜过吃钙片
我们从日常饮食中摄取的维生素D是很少的,而我们吃的传统中餐中含量更少。我们身体内的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阳光的照射,其中阳光照射的维D占比在90%左右,因此经常晒太阳很有必要。晒太阳不单单是走到阳光下随便晒一下就行了,晒太阳的时间、方式、和强度都有很大的讲究。
时机
当紫外线指数达到3时才能在我们体内合成维生素D,而且维D合成的最佳时间在上午十点和下午的两点钟。因为此时正是紫外线直射,同样也是日光浴的最佳时刻。
强度和时间
晒太阳虽好,还要注意晒太阳的时间和强度。因为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不仅会把皮肤晒黑,还会造成皮肤的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上皮肤癌的概率。而且晒太阳也有很大的讲究,不同个体之间年龄、肤色都有差异,所以需要晒太阳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肤色较深和体形偏胖的人需要晒太阳的时间会比普通人长一些。
穿着
晒太阳时尽量穿得轻薄一些,因为皮肤暴露出来越多,身体内合成的维D含量也就相应地越多。所以,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穿得少一点。即使周围的温度很低,只要有阳光照射也不会感到很冷。
防护
我们在晒太阳时不能什么防护措施都不做,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能会引发白内障。所以在晒太阳时最好戴上帽子和墨镜,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遮住眼部的光线,避免阳光直射眼睛。
地点
可能有的时候室外的温度会比室内低,而且常常伴有一些大风,很多人不愿意到室外去感受太阳。于是,就选择拉开窗帘隔着窗户晒太阳。即使我们隔着玻璃也能感受到阳光的照射,但是玻璃会阻断紫外线,这种物质是合成维生素D的主要物质。如果呆在室内,就很难达到合成维D补钙的目的了。
看了上面的注意事项,你应该对晒太阳有了初步的了解。另外,我们在晒太阳时会出汗,可能会出现缺水的现象。所以,晒太阳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及时补水。
有的家长认为,既然流感疫苗能有效预防流感,那打了流感针,孩子就不会得流感了?这里要注意,我们用的词是“预防”,并不是完全阻断,虽然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疫苗的保护力可以达到100%,因此无法保证孩子接种后就肯定不得流感。
而且,即使打了流感疫苗,接种后抗体增加到足以预防流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大概需要14-30天才能发挥保护效应,所以接种流感疫苗后的2-4周内还是会有得流感的可能。
流感的潜伏期通常为 1~4 天,如果在疫苗产生抗体之前就已经感染了病毒,也会出现得流感的情况。由于普通感冒和轻症流感有相似症状,家长应学会识别孩子是否得了流感,以便早做处理。
一般流感出现高烧的频率较高,部分可高达39℃-40℃,而且高烧往往会持续3-5天,吃退烧药也不容易降下来。常伴有呼吸道和全身症状如: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食欲也比较差,可能还会有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还可能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此外,流感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而流感病毒的流行毒株可能每年都在变,不同地方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也不同,因此疫苗都是针对当年的流行毒株进行研制的。还有监测数据表明,流感病毒抗体大概只能维持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即使新一季将流行的流毒株没有变化,也需要每年接种才能持续获得免疫力,获得有效保护。
并且我们不能一味的单靠流感疫苗来保护自己,坚持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1.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嘱咐孩子勤洗手,避免触摸眼睛、口鼻等,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2.居家隔离: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家人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注意居家隔离,为避免交叉感染,应戴口罩、勤洗手、分开就餐、不共用毛巾,更不应带病上学、上班等;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不去人多的地方凑热闹。
3.注意均衡营养,适当运动,规律作息:营养均衡,饮食有节,注重顾护脾胃;多做运动,坚持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
因为我和老公工作比较忙,所以儿子昊昊从小是婆婆带的,直到孩子到了3岁要上幼儿园才接回来的。据我婆婆说,昊昊不挑食,平时给昊昊吃饭,注意各方面营养均衡就好,但是昊昊接回来这几个月以来,单单是哄昊昊吃饭就头痛不已,
甚至比工作中的任何事情都消耗头脑。
每天忙完工作,抽空给孩子精心准备一顿饭,孩子就是哭闹着不吃,总是需要端着碗追着儿子满屋子跑,孩子要么一点都不吃,要么吃饭就像打仗一样,耗尽一身的力气,不仅如此,昊昊还经常嚷嚷说饭后肚子胀痛,真的让我和老公吃了不少苦头。
后面带孩子去医院做详细检查。不为别的,就是单纯地想知道昊昊到底怎么了,
婆婆带着孩子吃饭很香,圆嘟嘟的很可爱,可是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孩子还变瘦了不少。医生看看了孩子的舌苔,摸了摸孩子的肚子,诊断孩子是脾虚积食。
我这才明白,不怪任何人,这都是我的责任。孩子回来了,不适应。为了讨儿子的喜欢,经常给他买各种零食吃,现在才到三月份,孩子就喜欢吃冰淇凌,是我的过度纵容摧毁孩子的脾胃,导致积食的产生。
一、这3种食物,吃一口等于1包辣条,医生坦言:从不让自家孩子吃
1、膨化零食
膨化零食,比如薯片,薯片,吃起来真的很好吃。每次给孩子一包,都能换来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父母可能只看到给孩子带来开心,却忽略了这些膨化零食虽然口感好,但是含有太多的添加剂和调味剂。久而久之会给孩子的脾胃带来巨大的负担,阻碍孩子的身体发育。
2、QQ果冻
超市里有很多种果冻,虽然包装和颜色看起来好看,孩子也非常爱吃,殊不知,果冻还比不上辣条呢。
它们的颜色五彩缤纷,QQ弹,是因为里面含有很多的人工色素和果胶,这真的纵容孩子吃果冻,让果胶进入孩子的肠胃。事实上,它们正在一点一点地破坏儿童的脾胃,使儿童难以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3、雪糕冷饮
虽然现在还不是夏天,但是很多孩子已经开始吃冰淇凌,喝冷饮,父母也只是看着,没有阻止,众所周知,脾胃喜温怕凉。另外,孩子还在发育,身体的各个器官发育还不太成熟,雪糕冷饮带着寒气进入孩子的肠胃,引起胃肠紊乱,同时也造成儿童脾胃虚寒。
二、孩子脾胃好不好,眼鼻嘴舌4个部位可看出
1、脸
面黄肌瘦完全可以用来形容孩子脾胃虚弱。
2、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可以出反映孩子的精神状态,孩子眼底青黑,甚至有眼袋,整个人看上去没大有精神,很可能是脾胃出现了问题。
3、鼻
是很多家长观察孩子身体状况时,最容易忽视的部位。如果,孩子鼻子发青、有青筋,说明脾虚很严重,要及时治疗。
4、舌
孩子舌苔厚、发白甚至发黄,嘴里有口臭,多半是积食脾虚了。
春季带娃,养护孩子脾胃攻略做好3点
1、保持规律的作息:
晚上11—2点,是生长激素分泌的峰值,在这个时间段保证孩子能进入深度睡眠,是能促进孩子长个的。
2、适当运动:
日常可以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晒晒太阳,增强脾胃的运化,促进孩子的消化。
3、合理饮食:
保证充足优质的蛋白质摄入,荤素搭配,不偏食挑食,多吃牛奶、鸡蛋,西红柿、胡萝卜、海带、虾皮、黑大豆、苹果、五谷杂粮等。
我还记得那天,我的心情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一样,无法呼吸。我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孤独症,这个消息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我平静的生活。从那一刻起,我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求医之路。
我带着孩子四处奔波,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法。每次去医院都是一场战斗,排队、挂号、等待医生看诊……这些过程让我感到疲惫不堪。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偶然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存在。
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注册了账号并预约了一个在线问诊。医生非常专业,详细询问了孩子的病情和用药情况,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处方。整个过程简便快捷,完全不需要我离开家门口就能完成所有的就医流程。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为孩子的就医问题而烦恼。每次需要开药或者咨询医生,我都会选择京东互联网医院。它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也让我在这个艰难的时期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宝宝自闭症,又称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兴趣狭窄、行为刻板等。一岁多的宝宝若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自闭症的可能:
1. 语言发展迟缓:不会咿呀学语、不会模仿发音、不会使用简单的手势进行交流。
2. 社交互动障碍:对周围人缺乏兴趣,不会主动寻求拥抱、亲吻等亲密接触,不会与同龄宝宝进行互动游戏。
3. 兴趣狭窄:对某些事物特别感兴趣,而对其他事物缺乏兴趣。如:只玩某一类玩具、只关注某一类声音。
4. 行为刻板:反复进行某些动作,如:转圈、拍手等。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
5. 智力发育异常:部分自闭症宝宝智力发育正常,但部分宝宝存在智力低下。
若怀疑宝宝患有自闭症,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观察宝宝的行为、语言、社交等方面进行评估。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早期干预、康复训练等方法。父母应给予宝宝更多关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此外,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宝宝自闭症:
1. 早期发现:家长应关注宝宝的语言、社交、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2. 早期干预: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帮助宝宝改善社交、语言、行为等方面的能力。
3. 家庭支持:为宝宝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4. 心理咨询: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帮助宝宝缓解心理压力。
5. 社会支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让宝宝融入集体,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儿童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障碍。这种疾病不仅影响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还会对其语言、行为和认知等方面产生严重影响。在儿童孤独症的康复治疗过程中,家长的配合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了解孤独症的基本知识和康复治疗方法。这包括学习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技能训练,以及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时刻运用所学的康复技术,例如在吃饭、穿衣、游戏、活动、玩耍等环节中,引导孩子进行适当的互动和交流。此外,家长还需根据孩子的特点,创造一个有利于康复的家居环境。
除了家居环境,家长还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治疗过程。这包括定期带孩子进行专业机构的康复训练,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进行康复训练。家长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此外,家长还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孤独症儿童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困难。
总之,儿童孤独症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家长在其中的配合至关重要。通过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康复治疗,以及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孤独症,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那天,我带着8岁的儿子小杰来到了互联网医院,他从小就表现出一些自闭症谱系的症状,让我十分担忧。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小杰的情况,从他的语言交流、行为表现到生活习惯,我一一详细地描述。医生不仅认真倾听,还不断地提出问题,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小杰的情况。
小杰6岁的时候,我们曾去医院进行过一次全面的检查,当时医生怀疑他可能患有自闭症谱系。这次,我特别询问了医生关于自闭症谱系的治疗方法。医生告诉我,针对小杰的情况,可以考虑使用择思达这种药物,但需要先进行注意力和社交、发育方面的评估。
在等待医生的回复时,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尽管医生很忙,但还是及时地回复了我的问题,并提醒我注意小杰的行为变化。医生说,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需要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我十分感激医生的专业和负责。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决定带小杰去医院做进一步的评估。虽然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小杰的治疗方法。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里,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这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以社交障碍、沟通障碍、兴趣范围局限及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那么,自闭症能否治愈呢?目前,尚无彻底治愈自闭症的方法,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治疗自闭症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自闭症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等。中医认为,自闭症是由于肝肾阴虚、心脾两虚等原因导致的。通过针灸、中药等方法,可以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改善其症状。
2.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自闭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康复训练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等来改善患者的症状。行为治疗和康复训练则旨在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3. 仪器治疗:近年来,一些新型仪器治疗自闭症的方法逐渐兴起,如经颅磁刺激、经皮电刺激等。这些方法通过刺激大脑,改善患者的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自闭症的治疗需要因人而异,患者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自闭症患者的日常护理也至关重要。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睡眠、情绪等方面,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孩子来到了一家名为“健康在线”的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咨询。
孩子从小就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玩耍,这让我有些担心。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在咨询过程中,医生耐心地询问了我孩子的情况,并告诉我这可能是选择性缄默,一种社交上的焦虑。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
我对医生的建议感到有些迷茫,担心药物会对孩子产生副作用。医生告诉我,他们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确保用药安全。
孩子现在需要用药吗?还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吗?医生建议我们先进行面诊,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病情。
挂什么科室呢?医生告诉我,儿童精神科是合适的选择。我还咨询了关于孩子白蛋白低的问题,医生建议我可以咨询儿保科的医生。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深感安心。我非常感谢医生为我孩子提供的专业建议,也让我对互联网医院有了更深的了解。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带着12岁的女儿,从遥远的家乡来到北京,只为了寻求一位专家的帮助。女儿自从上了六年级,脾气变得暴躁,人际交往能力差,边缘智力,孤独症特征,让我们一家人忧心忡忡。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们遇到了一位非常耐心、负责的医生。
医生在了解女儿的情况后,详细询问了她的日常表现,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尽管我们已经约了医生的号,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在深夜,我再次向医生表达了我们的困境,医生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耐心地解释了挂号的情况,并同意给我们加号。
第二天,我带着女儿早早地来到诊室,医生在忙碌中抽出时间仔细检查了女儿,并根据她的症状给出了治疗方案。医生告诉我,女儿的认知发育稍晚,建议使用小儿智力糖浆来辅助治疗。同时,医生也强调了家长在管理孩子情绪方面的重要性。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感温暖,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对女儿的治疗充满了信心。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陪伴女儿一起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近年来,自闭症儿童的数量逐年攀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12岁以下的自闭症儿童已超过200万。那么,如何早期发现和干预自闭症呢?本文将从自闭症的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自闭症。
一、自闭症的症状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二、自闭症的早期诊断
自闭症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有助于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以下是一些早期诊断的方法:
三、自闭症的治疗
目前,自闭症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用教育和训练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四、自闭症的预防
自闭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以下因素可能与自闭症的发生有关:
因此,预防自闭症的关键在于:
总之,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早期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希望本文能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自闭症,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关爱和支持。
那天,我带着一颗忐忑的心,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小儿保健科的主治医师。孩子刚满一岁半,我一直怀疑他可能有自闭症,但是医院的说法总是让我半信半疑。
在线上,我详细描述了孩子的症状,从身高体重到过敏史,从既往病史到慢性疾病,我都不曾隐瞒。医生非常耐心地听我讲述,并就每一个细节进行询问,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关心。
医生告诉我,孩子的身高接近中等,从检查结果看,不符合自闭症评分,智力测验略低。她详细解释了孤独症的主要表现,如交流障碍、不看不听不理不指等,并告诉我这些症状我家孩子都没有。
医生建议我继续给孩子口服维生素AD,补钙,饮食合理全面,多和孩子交流,多教多多说,多一起做游戏。她还建议我上上早教,帮助孩子的语言和社交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着改变我的育儿方式。我减少了孩子的电子产品时间,多陪他玩耍,多与他交流。渐渐地,我发现孩子的眼神开始变得有神,他开始对我说话,虽然还不完整,但我能感受到他的进步。
现在,我已经不再那么焦虑,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的孩子会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