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准妈妈学车坐姿很重要

准妈妈学车坐姿很重要
发表人:秒懂健康

  不要用靠垫

  如今,很多驾校训练车的座位都是教练提前调节好的,座位的角度并不适合每位学员,通常教练会给学员身后放上厚厚的靠垫,以此来弥补座椅的不适。这种做法对于准妈妈学员来说,非常危险。

  准妈妈在学车、开车或者乘车时,都要有一个良好舒适的坐姿,尤其是在学车期间,更要注意座椅的舒适度调节,如果座椅太靠后,准妈妈的脚踩不实离合,挂挡很困难;座椅太靠后,而用靠垫,会让准妈妈的身体前倾,将整个身体重心放到方向盘上,容易使腹部受力,子宫受到压迫,孕早期压迫会更加危险,容易引起流产。

  建议准妈妈在练车之前,提前跟教练协调将座椅调节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尽量不要用靠垫。

  陕西省妇幼保健医院妇保科主任李芳提醒准妈妈,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学开车,也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尽量在开车前将座位调好,将身体落在实处,不要嫌麻烦而给身体和肚中的宝宝带来伤害。

  一定要系安全带

  准妈妈学车,要不要安全带?不少准妈妈认为,在驾校学车,一般情况下车速都很慢,系安全带的作用不大,还会紧勒肚子,伤害宝宝。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专家表示,准妈妈在学车期间更应该系上安全带,这是保护妈妈和宝宝的最好方法。对于还不会开车的准妈妈,在学习中难免会有颠簸或紧急刹车,如果不小心撞到仪表盘,会比普通人更危险。

  但是,准妈妈应该注意安全带的系法。王钊军告诉记者,交通法规目前还没有出台系安全带的标准,准妈妈因为身体不便,在系安全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舒适度来调节。一般情况下,汽车里面用的是三点式安全带,安全带的肩带应该放在胸部靠上的部位,穿过胸部中央,而腰带最好置于腹部下方,最好放在骨盆以下位置,压住大腿,不要压住腹部,这样就不会对肚子里的宝宝造成压迫,同时也给学车的途中添加了一份安全。但值得提醒的是,准妈妈学车时不要来回移动身体,以免造成安全带滑落,压迫腹部,伤害宝宝。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医院推荐专家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一、你所不知到的聪慧大脑四个秘密

      1、反应迅速。

      反应迅速,通俗地讲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这孩子很机灵”,对事物的反应很敏锐,思维速度快!近年来,世界医学界研究发现,大脑细胞膜中结合的n-3脂肪酸越多,感觉思维越机敏,记忆速度越快,反应越迅速。

      2、注意力品质好,能高度集中。

      注意力品质好,指的是注意力能高度集中,这是一个人学业优异的必要条件之一。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都不容易集中,而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都能认真听课和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原来,这些注意力容易集中的孩子的大脑的细胞同步性功能相对更好,也就是说,当他们的大脑细胞处于思维活动中时,能调动更多的细胞同时参与,所以思维的效率更高。

      3、记忆容量大,能储存丰富的信息。

      记忆力容量大,指的是能记住更多的东西,或记得更牢。研究发现,大脑的网络越丰富,即脑细胞数量、脑细胞之间的树突和突触的数量越多,大脑的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就越多,记忆容量就越大。所谓树突,是指大脑细胞上面伸展出来的枝杈;突触则是这种枝杈与枝杈之间的联系。孩子患多动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脑细胞膜中的脂肪的成分不好。

      4、丰富的环境塑造聪慧的大脑

      一项研究表明:脑力活动在刺激智力发展的同时,能使大脑结构发生变化,也就是促进大脑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连接,甚至刺激大脑生出新的脑细胞群!通过刺激,大脑会多长出20%的脑细胞,而这些脑细胞多位于主管学习和记忆的海马区。那么,什么是“适宜的刺激性环境”呢?比如:胎教中的音乐、光照、抚摸、语言、运动等形式,对胎儿来说,就是在提供“适宜的刺激性环境”。

      二、胎儿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

      胎儿期是大脑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人类脑细胞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是妊娠最后3个月至出生后1年左右。从动物实验的结果来看,在脑细胞发育的最快时期,不仅脑组织的重量增长最快,而且大脑的髓鞘形成的速度也最快,髓鞘脂质急剧增加。髓鞘在大脑中扮演什么角色?原来,髓鞘的完整性直接影响注意力的发展,仿佛一根电线的外皮,保证了我们信息传递的定向性,使我们可以有良好的注意力,学习工作的时候不会开小差。胎儿医学研究发现,从妊娠12周开始,大脑细胞开始分裂增殖,细胞数量也开始急剧增加,直到第6个月末,这段时间是细胞数量剧烈增加的过程。妊娠6个月到分娩时,细胞数量虽然还在增加,但更多的是细胞膜的生长和髓鞘的发育,也就是细胞体积的增加。

      无论是细胞数量的增加,还是细胞体积的增大,都是我们大脑发育的关键。大脑细胞数量不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大脑容量,影响着我们对外界作出反应的时间和速度;即使有了足够的大脑细胞数量,但是没有完整的细胞膜或者细胞膜质量差,我们依然不能让大脑高速地合成信息并对外界作出反应,同时还会使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大脑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多少与营养和大脑本身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

      三、胎儿有能力学习。

      一些人质问到:胎儿真的能听到声音吗?他们认为,胎教是无用的。其实,这是因为他们对胎教知之甚少。近20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如美、日、法、俄等国家的产科医师在研究胎儿医学的基础上,使用B超、胎儿镜、脑电图等先进科学仪器进行检查,证实了孕24周后的胎儿有了听觉功能,并通过实验发现出生后的婴儿对宫内曾经听惯的音乐有记忆的表现。据国外神经学专家研究,胎儿从第5周之后形成神经细胞,因此父母亲希望宝宝有什么样的智力,希望能够在有利的条件下增进遗传中大脑潜力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先设计的,其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胎教。

      四、运动胎教注意事项多

      运动训练可于妊娠3~4个月开始。训练时孕妇应仰卧,全身尽量放松,先用手在腹部来回抚摸,然后用手轻戳腹部的不同部位,并观察胎儿的反应。开始时动作宜轻,时间宜短,几周后,胎儿就逐渐地适应了这种训练方法,能积极做出一些相应的反应。这时,可稍延长训练时间,每次以5分钟为宜。到了妊娠6个月以后,可以轻轻拍打腹部。到妊娠7~8个月训练高峰时,每次也不宜超过10分钟。

      运动训练时手法一定要轻柔,一定要坚持每日进行。另外在妊娠早期和分娩前期都不宜进行。

      胎儿需要的是母亲的爱。怎样给胎儿以爱呢?这不但需要语言上的和煦春风、优美的乐曲,而且还需要有肢体的接触,柔情的生命的亲呢这也许是母亲的本能吧!摸一摸你创造出来的小生命,也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不要小看它的作用,腹内小宝宝可是有感觉的。

      经常抚摸胎儿,可以激发胎儿运动的积极性,你也许不会明显感到胎儿发回的信号,这种信号缓慢而有节奏,只有实践,才可能有明晰的感觉。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孕妇子宫内胎儿活动的差异,能预示胎儿出生后活动能力的强弱。在正常情况下,胎儿时期活动能力强的婴儿,出生6个月后,要比胎儿时期活动能力差的婴儿动作发展更快些。

      这时,孕妇不仅是通过抚摸胎儿和他沟通信息、交流感情,还应当帮助胎儿作“体操”。在母腹中就进行过体操锻炼的胎儿,出生后动作的发展,如翻身、抓、握、爬、坐等,要比一般婴儿早些。特别是小肌肉的发育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手巧与心灵有密切关系,动作的发育间接表明大脑的发育状况。

      给胎儿“做操”时间,应选择在胎儿精神良好的时候进行。至于什么时间婴儿精神状态良好,一般认为是早晚,而且每次时间不要太长,以5~10分钟为宜。

  • 孕17周胎盘1级正常吗?相信很多宝妈对于胎盘是不太了解,更不知道胎盘的等级,所以听到别人说胎盘等级的时候非常的迷茫,不知道什么是胎盘1级,那么,孕17周胎盘1级正常吗?

     


    不正常的。胎盘1级为趋向成熟,多见于29--36周;2级为成熟期,多见于36周后;3级为胎盘已经成熟并趋向老化,多见于38周后。


    胎盘会随着孕期的进行而逐渐成熟,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功能就会减退,就象老化一样,无法正常给胎儿提供营养和氧气,而胎盘成熟度分级就是用来衡量胎盘成熟程度的一项标准,通常分为4个级别,分别如下:


    胎盘成熟度共分四级:0级,1级,2级和3级。

     

    0级标志胎盘还没成熟:一般在妊娠中期,大约在孕12-28周。


    1级标志胎盘成熟的早期阶段:孕30-32周,胎盘成熟的早期阶段,还可以为胎儿传输营养。


    2级标志胎盘已经成熟:一般在孕36周以后,胎盘已接近常熟。


    3级标志胎盘已衰老,由于钙化和纤维素沉着,使胎盘输送氧气及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胎儿随时有危险。

     


    胎盘是如何形成的


    1、羊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是胎盘的最内层。羊膜光滑医学教育网,无血管、神经及淋巴,具有一定的弹性。


    2、叶状绒毛膜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是胎盘的主要部分。


    与底蜕膜相接触的绒毛,因营养丰富发育良好,称为叶状绒毛膜。绒毛末端悬浮于充满母血的绒毛间隙中的称游离绒毛,长入底蜕膜中的称固定绒毛。蜕膜板长出的胎盘隔,将胎儿叶不完全地分隔为母体叶,每个母体叶包含数个胎儿叶,每个母体叶有其独自的螺旋动脉供应血液。


    孕妇子宫螺旋动脉(也称子宫胎盘动脉)穿过蜕膜板进入母体叶,母儿间的物质交换均在胎儿小叶的绒毛处进行,说明胎儿血液是经脐动脉直至绒毛毛细血管,经与绒毛间隙中的母血进行物质交换,两者并不直接相通。绒毛组织结构:妊娠足月胎盘的绒毛滋养层主要由合体滋养细胞组成,细胞滋养细胞仅散在可见,滋养层的内层为基底膜,有胎盘屏障作用。


    3、底蜕膜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底蜕膜表面覆盖一层来自固定绒毛的滋养层细胞与底蜕膜共同形成绒毛间隙的底,称为蜕膜板,从此板向绒毛膜方向伸出一些蜕膜间隔,将胎盘母体面分成肉眼可见的20个左右母体叶。

  • 共享单车的普及,让许多人重拾骑车这项运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卫组织就曾鼓励人们多骑自行车。

     

     

    骑自行车,不仅是省时省力的交通方式,还是一项高性价比运动。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一套适合普通人的科学骑行法。

     

    受访专家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潘钰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 吴琼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技师 谢树

    国家自行车队教练员、博士 李卫

     

    骑行,身体4大系统都受益

     

    骑行被称为“黄金代步运动”,它是一种有氧、无氧运动相结合的运动方式,对全身4大系统都有好处。

     

    +血管系统

     

    骑行能够加快心跳,促进血流,当血液快速流动摩擦血管壁,会产生放松平滑肌、扩张血管、清除自由基的一氧化氮,进而改善血管功能。

     

    +肌肉骨骼系统

     

    单车运动时,骨骼适当接受来自地面的压力,会促进钙质吸收,强化骨骼。此外,身体骨骼除了能支撑姿势,起到肢体动作杠杆的功能,还有造血和储存钙的作用。

     

    长期骑行能激活下肢股四头肌、臀肌、腓肠肌,强有力的肌肉不仅能避免运动损伤,还对骨关节起到支持保护作用,延缓关节退变、老化。

     

     

    +心肺系统

     

    骑行时心率会依据蹬踏动作的速度、地势的起伏而变化,进行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及混合运动的交替,心率会比平时增加2~3倍。如此反复练习骑行,可促使心肌收缩有力,提高心肺功能。

     

    +代谢系统

     

    骑行时身体的代谢率,包括燃烧热量和脂肪的效率都会增加。代谢效率提升不仅体现在骑车过程中,骑车后还会维持数小时。

     

    此外,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时,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分部发布了一份技术指导文件,鼓励居民在疫情期间多骑自行车,认为无论是把它作为交通工具还是通勤工具都十分有益。

     

    不同人群各有最佳“骑行配速”

     

    不同骑行时间、速度、耗能效率达到的运动效果有差别:

     

    当以低于16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骑一个小时约燃烧235~370千卡热量;

     

    当骑行速度达到19公里/小时,会消耗350~550千卡。

     

    数据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充分利用不同速度和骑行方式的组合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以下为不同人群推荐4种“骑行配速”:

     

    肥胖者:慢速骑行

     

    心率一般不超过最大心率的65%。持续20分钟以上,会燃烧更多脂肪来供给能量,比较适合以减脂为目标的肥胖人群。

     

    年纪较大者:中速骑行

     

    这是锻炼心肺功能及加强身体有氧运动能力的好方法,比较适合年龄较大的骑行者。

     

    身体素质好的人:快速骑行

     

    此时机体主要通过糖原无氧酵解的方式来供能,可以提高全身尤其是大腿肌肉的无氧运动能力,对心肺功能颇有益。但运动者需要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或长时间的训练。

     

    有专业需求的人:快慢结合

     

    这种方式需要运动专业人员给予具体科学指导,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情况量身定制速度配比。在科学指导下,会取得更理想的健身效果。

     

     

    姿势不对,这些部位跟着遭罪

     

    错误的姿势不仅骑起来人不舒服,久而久之还容易造成损伤。无论骑自行车还是健身房里的动感单车,都要注意不能过度。

     

    !  损伤颈椎和胸椎

     

    过于“前趴”、车座高度过高,骑行时“探着脚”或“窝着腿”,低头含胸或者仰头撅臀等,会增加颈椎、胸椎的负荷,造成这两个部位持续受力而产生慢性损伤。

     

    !  损伤下背和膝盖

     

    有挪威研究学者研究了专业自行车运动员的过度运动伤害,其中 45% 的是下背,23% 是膝盖。

     

    !  引发泌尿生殖系统问题

     

    骑车会让人体会阴部处于长时间受压状态,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男性前列腺区域疼痛不适。

     

    对女性来说,会造成阴部的血管和神经受压,从而导致会阴部麻木、疼痛。长时间骑行的情况下,如果不能保证及时充足的饮水,甚至容易引起尿道和膀胱感染。

     

     

    对于普通人来说,正确姿势为:身体稍前倾,两臂伸直,腹部收紧,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膝、髋关节保持协调,注意把握骑行节奏。

     

    5个技巧,让骑行更安全

     

    骑行过程中,为了避免身体损伤,还要注意自行车本身的影响和骑行方式。

     

    1  选择合适的车座

     

    很多骑车人通常都会选择较大较重的车座,认为宽大的车座更舒服,其实决定车座舒适与否是车座的形状设计。

     

    车座的安装高度与位置同样重要,过高的车座安装位置会使骑行不能保持稳定姿势,增大摩擦面积,而过低的安装位置则会增大接触部位的压力。

     

    2  调车有讲究

     

    端坐在车座上,把曲柄与车架斜梁放在一条线上,脚跟放到脚踏上,以腿刚好能伸直为宜,这样可保证骑车时不会过分屈膝或踮脚,且有利于发力。

     

    骑行时前脚掌拇指球处正好能踩到脚踏轴上。

     

    静止时,曲柄放在水平位置,脚踩在脚蹬上,膝关节应与脚踏轴在一条垂线上。

     

     

    3  骑行中注意休息和转换姿势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并且不能报复性骑车锻炼,应规律锻炼,多种运动方式结合,避免短时间突击骑行,还应避免长时间在崎岖不平的道路骑行。

     

    4  长时间骑行要热身

     

    一般情况下,保持每周2~3次或周末进行一次长时间的骑行都可以,骑行时间可参照心率强度,也可以参考骑行结束后,第二天清晨的身体反应来判断,原则上是以第二天不感到非常疲劳为标准。

     

    如需长时间骑行,要做好热身和结束后的放松活动。

     

    如果平时就有慢性疼痛或骑行后出现四肢关节或颈腰背部不适等问题,要及时到专业康复机构进行诊治和评估。

     

    5  不用追求高档车

     

    从健身的角度说,山地车、公路自行车都是理想选择,且各有优势。

     

    山地车不容易扎胎,车子较重、骑着稳当,还可减震,面对山路等复杂路面效果会好一些。

     

    公路自行车骑着轻便,适合日常锻炼。

     

    有些人买车动辄好几万,认为贵的就是好的,这是一个误区。对于普通骑行爱好者,一般的车包括共享单车等完全可以达到健身效果。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建议老年人或12岁以下儿童独自骑行,尤其是在交通道路上。

     

    • 儿童不宜使用成人自行车。因为儿童身材娇小,难以很好控制车辆,且骑行姿势必定异常,容易造成损伤。
    • 老年人不宜进行骑行运动。老年人视力、听力及平衡协调功能退化,容易摔倒造成骨折、脑外伤、软组织损伤等情况。
    • 妊娠期最好不要骑行。尤其是在早孕期,或胎儿状态不稳定或孕晚期,最好不要骑车,避免颠簸,摔伤。
  •   每个家庭都希望有一个健康、活泼、漂亮、聪颖的小宝宝。但若准妈妈在妊娠期用药不当,往往会引起流产或使胎儿患有功能性疾患,甚至造成先天性畸形,从而导致家庭的不幸。严格来讲,在妇女的整个妊娠期间,使用中西药都应慎重。 

    禁止使用药物
      由药物引起的胎儿损害或畸形,一般发生在妊娠的头3个月内,特别是前8周内最为突出。因为着床后的受精卵,每个细胞都有各自的特殊功能,并开始进行分化,逐渐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的雏形。在这个重要阶段,如果孕妇用了某些药物,一些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就会停止生长发育,造成残缺不全出现畸形。
    所以下面列举的药物对于孕妇来说应当禁止使用:
      抗肿瘤药物:如马利兰(白消安)、乐疾宁(巯嘌呤)、癌得星(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及苯乙酸氮芥等。
      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强的松龙、安宫黄体酮、睾丸酮、已烯雌酚(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口服避孕药等。
      抗癞痫药与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大仑丁)、卡马西平(痛惊宁、酰胺咪嗪)、扑痫酮及三甲双酮等。
      镇静药:如安宁、利眠宁、氟哌丁苯(氟哌啶醇)及反应停等。
      抗抑郁药:如丙咪嗪、苯丙胺等。
      抗过敏药:如扑尔敏、安其敏、敏克静、晕海宁(乘晕宁)和苯海拉明(苯那君、可他敏)等。
      放射性药物:如放射性碘等。

    避免使用药物
      在整个妊娠期间,即使对母体不致造成危害的药物,对胎儿却可能产生损害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胎儿的器官功能尚不完善的缘故。例如,当胎儿肝脏中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时,不能将药物的代谢产物与之结合,从尿中排出;又如胎儿脑屏障的渗透性较高,药物容易透过屏障在脑中积聚;再如胎儿肾脏的功能较低,对药物的排泄缓慢,也容易发生蓄积中毒。因此,对于孕妇而言以下药物应避免使用:
      催眠药:鲁米那、速可眠、阿米妥和安宁、水合氯醛等。
      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
      抗疟药:喹宁、氯喹、乙胺嘧啶等。
      缩瞳药: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毒扁豆碱等。
      导泻药:硫酸镁、蓖麻油等。
      安定药:氯丙嗪等。
      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华法林等。
      口服降糖药:氯磺丙脲、甲糖宁等。
      抗甲状腺药:他巴唑、碘化钾、丙硫氧啶等。
      妇科用药:麦角制剂,脑垂体后叶素等。

    慎重使用药物
      对孕妇于分娩前2周内的用药,同样不能忽视。因为有的药物能使胎儿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进而出现惊厥、发绀、呼吸抑制等现象;也有的会抑制新生儿的造血功能,或引起严重的黄疸与溶血性贫血;另有的能使新生儿产生低血糖;还有的会导致胎儿死亡。所以孕妇在服用下列药物要特别慎重。
      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新生霉素等。
      维生素:维生素K3与维生素K4等。
      抗菌药:磺胺类与呋喃妥因等。
      麻醉药:乙醚、氯仿、氟烷等。
      镇痛药:吗啡、度冷丁、美散痛、安侬痛等。
      解痉药:颠茄制剂、东莨菪碱等。
      散瞳药:硫酸阿托品、后马托品等。
      利尿药:双氢氯噻嗪等。
      兴奋药:苯甲酸钠咖啡因等。
      降血压药:利血平、六甲胺等。
      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等。
      口服降糖药:降糖灵(苯乙双胍)等。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剂量、疗程长短与毒性的强弱,以及胎盘的通透性和胎儿遗传素质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因素。例如,一般在口服避孕药中所含的激素量很少,不会造成畸形,但剂量增长2~3倍,则会潜伏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目前倾向于以停药半年后,怀孕为好。又如维生素A、D,在孕期服用适量,将有助于胎儿的生长,但如果大量服用,则会引起胎儿的骨骼发育异常,先天性白内障,新生儿血钙过高,以及智力障碍等不良后果。再如青霉素,在全孕期,使用常规剂量是比较安全的,但在近分娩期使用,就会破坏胎儿的红细胞而引起黄疸,甚至导致死亡。
      总的说来,孕妇用药一定要权衡利弊得失,慎重对待。尤其在妊娠的头3个月内,对胎儿有损害或致畸的药物要尽量地避免使用。必须应用时,一定要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与服用时间,以及避免联合用药。而那些对于胎儿的作用不甚明确的新药更要禁用。未经医生同意,孕妇千万不要随便用药。

  •   虽然我们前面提到一定要像对待正餐一样对待加餐,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而把加餐和正餐混为一谈。另外,还要注意加餐和正餐的时间间隔,如果时间间隔得太近,看到再好吃的饭菜,宝宝也会没有胃口;或者聪明的宝宝可能会在幼儿园不好好用餐,等着回家吃。

      加餐是可有可无吗?什么时间给孩子加餐比较合适?哪些是加餐首选的食物?入园后的宝宝如何加餐?

      1岁以后的宝宝已经慢慢告别了辅食,这时候的他们是不是已经像成人一样进入了“一日三餐”的阶段呢?当然不是!宝宝一般还需要每天加两到三餐。而且在加餐时,还有很多讲究!

      宝宝加餐的5堂必修课

      课程1:加餐有理

      生活小片段:妈妈正在给1岁的琦琦吃饼干。这时,琦琦爸爸回来了。看到琦琦又在吃零食,一脸的不高兴!“你总是给她吃零食!到吃晚饭时,她又不好好吃饭了。”“现在离吃晚饭还有2个小时,只是吃几块饼干,她一会儿就消化了!”“总之,你给她吃零食就不对!”……

      营养学家如是说:几块小小的饼干引发了夫妻之间的“战争”,而且双方好像说得都有道理。仔细听起来,他们根本的分歧就是应不应该给宝宝加餐。爸爸认为,女儿已经2岁了,就应该像大人一样,正正经经地吃好一日三餐,除此之外,不应该吃任何“零食”,觉得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实际上,爸爸的要求对于宝宝来说是不太合适的。因为1岁以上的宝宝陆续长出了十几颗牙齿,主要食物也逐渐从奶类转向混合食物。而此时孩子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胃容量有限,新陈代谢旺盛,每餐进食很快就会被消化,所以宝宝宜少食多餐。

      给宝宝加餐有3个理由:1.适应宝宝消化系统生长发育的特点。2.是补充能量的重要来源,满足宝宝快速生长的需要。各餐占全天热量的比例一般为:早餐占30%,午餐占35%~40%,晚餐占25%,加餐占10%。3.加餐除了满足宝宝营养方面的需求,还具有温柔的亲情!所以,我们需要像对待正餐一样对待宝宝的加餐。此外,琦琦爸爸对零食还有些误解。家长没有必要一看到宝宝吃零食就大加指责。适时、适量、合理地让宝宝吃一些零食,对宝宝的生理和情感发育是很有好处的。

      课程2:何时加餐最适宜

      生活小片段:乐乐现在2岁多了。在爷爷奶奶的呵护下,小家伙已经是“超重量级”的胖宝宝了。看着孙子如此“茁壮”,奶奶逢人便介绍经验:“小孩子消化得快,我们每隔1小时就让他吃点儿,这样才不会亏着孩子!”

      营养学家如是说:很多胖宝宝都是过量喂养或喂养过于频繁造成的。那么,怎样合理安排加餐比较合适呢?一般来说,可以在三次正餐之外加两次点心,时间可以安排在两餐之间或晚上,具体可视情况而定。2岁以上的宝宝晚饭后除水果和牛奶外,最好逐渐养成不再进食的好习惯,尤其是在睡前应忌吃糖果、糕点等甜食,以保证良好的睡眠,预防蛀牙。

      课程3:加餐食品红黑榜

      生活小片段:依依2岁了,是个标准的“甜蜜”宝宝!每次加餐,她都喜欢吃糖果或奶油蛋糕。妈妈觉得这些食物对补充热量很有帮助,于是就答应她“只吃一点点”!可她却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直吃到吃不动为止。

      营养学家如是说:在宝宝2岁以后,运动量明显增加。一运动就消耗能量,为了补充能量,宝宝提出要吃糖果是很自然的需求。作为父母,没必要一听到宝宝要吃糖就觉得如临大敌。但是,一定要遵循适量的原则。吃糖果过多不仅会损害宝宝的牙齿,而且还会影响宝宝的食欲,时间长了,还会造成营养不良。因为传统的糖果、糕点主要是由糖、油、面粉制成的,其主要营养成分是糖类,热量较高,而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素却很少。所以,要尽量把宝宝的加餐变得更为合理和丰富。每次选择一两种食品即可,且要经常变换花样。

      课程4:入园宝宝加餐方案

      生活小片段:亮亮已经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了。每次亮亮从幼儿园回来,奶奶都会直接把孙子接回家,给小家伙再补充一顿“营养餐”。丰富程度绝不亚于幼儿园的晚餐。

      营养学家如是说:虽然我们前面提到一定要像对待正餐一样对待加餐,但是,千万不要因此而把加餐和正餐混为一谈。另外,还要注意加餐和正餐的时间间隔,如果时间间隔得太近,看到再好吃的饭菜,宝宝也会没有胃口;或者聪明的宝宝可能会在幼儿园不好好用餐,等着回家吃。实际上,这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宝宝的饮食规律,而且也没有起到加餐的作用。所以,若要给孩子加餐,可选择面包、饼干等一些便于消化的食物。这样既能补充孩子的营养需求,又不至于让宝宝吃得太多。

      课程5:加餐要像正餐一样吃

      生活小片段:雯雯妈妈一直很重视宝宝饮食习惯的培养。一日三餐,雯雯都会和家人一起坐到桌前进餐。但是,在给雯雯加餐的时候,不但开着电视机,而且有时候小家伙连手都没洗就抓饼干吃。雯雯妈妈的观点是:加餐就是应该像零食一样,随便吃。

      营养学家如是说:也许对成人来说,加餐只是一种消遣,而对于宝宝来说,这可是他“一日五餐”或“一日六餐”中的一餐,加餐应该像吃正餐一样,要养成先洗手,坐下来专心吃的习惯,不要让宝宝边玩边吃,这样既不卫生,又分散注意力,影响消化液的分泌。如果是在幼儿园,很多孩子一起吃,还能产生一种愉快的氛围,有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同时让孩子学会分享。

  • 对于处于婴幼儿阶段的宝宝,令很多家长无所适从的事情就是不知道怎么去抱宝宝,生怕抱得稍不合适,让宝宝身心受伤。

     

    所以呢,婴幼儿的抱姿也是需要学习的一件事情。

     

    【婴幼儿三个月以前】

     

    最好横抱,不能竖抱。

     

    因为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1-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这种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宝宝脊椎的损伤。建议以下2种抱法:

     

    1. 摇篮抱

     

     

    摇篮抱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将孩子的脑袋放在肘弯处,使孩子的脑袋略高出身体其他部位,双手叠在一处,交叉至腕部,另一只手起扶住作用,负责脚和臀部。这种姿势比较好,你对孩子说话与微笑都比较方便。

     

    第二种方法,把孩子靠在你的胸部的上方,用一只胳膊斜放在孩子的后背,让孩子的脑袋靠在你的肩上,并用手扶好。这种抱孩子的方法,可以腾一只手,做些事情,例如拣起什么东西,或者用于支撑婴儿的臀部。

     

     

    2. 飞机抱

     

     

    对于肠胀气的宝宝可以采用飞机抱,飞机抱有利于宝宝排除胃里面的空气,有效缓解婴儿肠绞痛。一般来说,飞机抱持续时间不能太久,等宝宝把嗝打出来就可以了,大概是3-5分钟左右。


     
    A、一手托好宝宝头颈,另一只手从宝宝胸前穿过,托住宝宝的胸腹,让宝宝的身体趴在这只手的前臂上。
     
    B、托头颈的那只手确保宝宝头部侧过去,枕在你的肘弯里。前臂收拢,让宝宝身体侧面靠在你身上,防止宝宝翻出去。
     
    C、原本护住宝宝头颈的那只手就可以轻拍宝宝背部进行安抚了。

     

    【婴幼儿三个月至六个月】

     

    此阶段,婴儿颈部肌肉加强,可以竖抱,但头部仍不能稳定,故要注意用手托住头颈部。

     

    一种竖抱姿势是让婴儿面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托住婴儿的头颈、背部,让婴儿的胸部紧贴在成人的前胸和肩部;另一种竖抱姿势是婴儿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只前臂上,成人的另一只手拦住婴儿的胸部,让婴儿的头和背贴靠在成人的前胸。

     

     

     

     

     

    【婴幼儿六个月以后】


     
    六个月以后,头部能够稳定直立,可采用脸朝前的抱法。

     

     

    【注意事项】

     
    1. 抱宝宝重要的在于给予宝宝头、颈、背部和屁股足够的支撑,尤其是颈部,一定要保持其水平状态。

    2. 抱3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让宝宝的脸朝着自己,这样能够观察到宝宝的反应。喂奶以后半个小时到1小时内,宝宝睡在床上或是抱在身上时,最好头能侧往一 边,这样不容易因溢奶而引起窒息。

    3. 不要摇晃宝宝。宝宝哭闹、睡觉的时候,妈妈都会习惯性地抱着宝宝摇摇,以为这样是宝宝最想要的。但摇晃的力度若掌握不好,摇晃力度过大,很可能给宝宝头部、眼球等部位带来伤害。

    4. 时常观察宝宝。抱宝宝时,要经常留意他的手、脚以及背部姿势是否自然、舒适,避免宝宝的手、脚被压到、背部脊椎过度向后翻等。

    5. 注意距离。抱宝宝时,妈妈不要与宝宝靠得太紧密,因为你的脸上、头发中及口腔内的病菌很容易给宝宝娇嫩的皮肤构成威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不少产后妈妈为尽快恢复到产前的完美身材,而过早的节食,这样即不利于自己的健康,也会让哺乳期的宝宝受到影响。对此,怎么样做才是一个科学、健康的月子呢?

     

    三大“忌”律

     

    一忌产后喝高脂肪浓汤

     

    产后妈妈和新生宝宝都是全家的保护对象,大鱼大肉、老火浓汤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但是这样的饮食科学吗?

     

    高脂肪的浓汤,既容易影响食欲,还会影响体型——发胖。

     

     

    同时,高脂肪也会使乳汁的脂肪含量增高,有不少的新生儿、婴儿喝了高脂肪的乳汁后,会引起腹泻。

     

    因此,产妇喝些蛋花汤、鲜鱼汤、豆腐汤、蔬菜汤、面汤、米汤等有营养的荤汤和素汤,比喝高脂肪浓汤要健康得多,还能满足母婴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二忌过早节食

     

    三口之家的其乐融融,可面对臃肿的身材当然不会满意,于是开始通过节食来恢复,可是过早节食不仅会对你的身体健康遗留隐患,同时对乳儿也无益。

     

    婴儿哺乳期的营养很重要,产妇一定要多吃钙质丰富的食物,每天最少要吸收11760千焦(2800千卡)的热量,才能保证婴儿的哺乳需要。

     

    产妇为了恢复生育前的苗条体型,在产后急于节食,从而造成哺乳所需的成分不足,使新生儿营养受损。健康的做法是,在哺乳期后开始适量节食。

     

    三忌常坐“月子”

     

    分娩时产妇体力消耗极大,因此,在产后最初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之后可以起床在室内稍微活动,这样可促进恶露的排出,有利于子宫的尽快复原,也有利于产后大、小便通畅;若整日躺在床上,反倒产利于身体复原。

     

    整个产褥期产妇都不可从事重体力劳动,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八项注意

     

    1、产后勿忘检查,才能保证你和宝宝的身体健康。

     

    2、产后应慎用药物调养。食用一些龙眼肉、枸杞、红枣等补血食物。同时,应注意适当通风,但应避免对流冷风直接吹到身上。

     

    3、产后恶露一般持续3周,初期是咖啡色,进而颜色逐渐变淡、流量减少。

     

    如果恶露中出现血块、出血量增多或有不好的气味、排出时间过短或超过3周等情况,表明子宫收缩不良或有感染,应该及时看医生。

     

     

    4、产后一旦开始恢复性生活,就应及时避孕。产后哺乳期间不来月经,不能认为就不会怀孕。

     

    5、红糖、鸡蛋和小米都是坐月子的养身食品。注意:饮用红糖水不可超过10天,以防增加血性恶露;鸡蛋每天吃4~6个为宜;为避免身体缺乏其他营养,产后可以小米为主食,小米粥不宜太稀薄。

     

    6、宝宝在出生30分钟内,就应该吃母乳,这样有利于母乳的分泌。

     

    7、不要丢弃“初乳”。初乳是产妇产后一周内分泌的颜色清淡、稀薄的乳汁,它含有婴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和抗病物质。有些妈妈认为这种奶脏而将它弃之,这是不科学的。

     

    8、新手妈妈夜间喂奶时,应避免因为光线不足而造成的溢奶、乳房堵住孩子鼻孔而导致孩子呼吸道堵塞等危险。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对于整日坐在办公室的人来说,要说不会坐简直有点令人不可相信,但是“久坐”的人却经常抱怨:颈椎疼痛、肩膀酸软、后背发麻、小腹越来越突出、眼睛越来越近视等,而这些病症大都是因为坐姿不正确而造成的,由此可见挑一个健康的办公坐姿是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

     

    坐着办公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同时这种方式带给人们的隐患也在一天天增加,长期坐着,就意味着身体的大部分肌肉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从而引发身体内部的各种疾病,而坐姿的选择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坐着的身体“质量”。

     

     

    你也许会漫不经心地挑一个自己觉得舒适的坐姿,对于这个坐姿的正确与否,从来没有仔细考证过,像这样的情况是最糟糕的,由于坐姿安排的不合理,从而导致身体各个机能的“病变”,尤其是颈部、肩部和背部,受到的损伤最大。

     

    研究表明,人的脊柱略呈S形,即腰椎向前弯,胸椎向后弯。正确的坐姿就应该符合这个生理弧度,使身体处于松弛而不紧张的状态。

     

    但是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只要坐直了就行了,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如果你长时间笔直地坐着,那么就会改变人的“生理弧度”,使背部肌肉、韧带长时间过度牵拉,加重竖脊肌及腰骶部肌肉的负担,从而导致腰部疼痛。所以,看起来简单的一个姿势,做起来就并不那么容易了。

     

    一分钟好习惯养成

     

    一个正确的坐姿,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所以、保持正确的坐姿,除了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之外,还能获得一份优雅和美丽。下面是“电脑族”正确坐姿参考,你不妨试着做做:

     

    1.上半身应保持颈部直立,两肩自然下垂,上臂贴近身体,手肘弯曲呈90度,操作键盘或鼠标时,尽量使手腕保持水平姿势,手掌中线与前臂中保持一致。

     

    2.下半身要挺直,膝盖自然弯曲呈90度,并维持双脚着地的坐姿。

     

    3.眼睛要与电脑显示器形成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的角度,这样可以使颈部肌内得到放松。

     

    一分钟之外

     

    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坐姿,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健康指数,还可以“坐”出一份与众不同的魅力,让你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下面是几招适合经常坐着办公的人的限量运动。你在工作之余,不妨一试,和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一起享受运动的快乐。

     

    放风筝。当人们在放风等时,会抬头挺胸,左顾右盼,从而可以保持颈推、脊柱的肌张力,保持韧带的弹性和脊椎关节的灵活性,有利于增强骨质代谢,增强颈椎、脊柱的代偿功能,既不损伤椎体,又可预防椎骨和韧带的退化,着实是老祖亲留给我们防治颈椎病的一个好方法。

     

    游泳。游泳时,由于头总是向上,颈部肌肉和腰肌都能得到适宜的锻炼,而且人在水中没有任何负担,也不会对椎间盘造成任何的损伤,算得上是比较惬意的锻炼颈椎的方式了。

     

    此外,也许还有很多种适合坐班族锻炼身体的方法,只要你坚持并习惯了,那些烦人的毛病就会远离你。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