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要过年了,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许多人已经或正准备进入“在路上”模式。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朝难”,无论是赶回千里迢迢的老家,还是准备长途旅行,在疫情高发的现在,出行前、旅途中总会有一些担心,返乡路上如何做好防护才能避免感染?怎么才能抵御不同毒株的交叉感染安全到家?返乡路上出现身体不适该如何处理?
京东健康联合新京报合作推出主题为《春运来了,返乡路上如何做好个人防护》的「名医科普直播」,特别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林英翔 主任医师」来到直播间,林主任也是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委员,我们一起来看看林主任为您带来的专业解答——
Q1:XBB毒株致病力更强吗 ? 二次感染风险会增加吗?
A:XBB的致病力与奥密克戎其它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XBB的国家也没有增加。
目前XBB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和我国流行的BA.5有所差异。感染BA.5后经过一段时间,免疫系统保护力水平下降,人体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
但是,再次感染主要会发生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
Q2:XBB毒株,会攻击人体的消化道吗?
A:不管是奥密克戎,还是德尔塔或阿尔法、贝塔等早期毒株,都会有人感染后出现肠道症状。原因在于新冠病毒的受体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作为新冠病毒结合细胞的主要受体,它除了在肺部表达外,也在肠道和呼吸道黏膜表达,因此后两者处也可能发生感染。由于个体差异,患者临床反应不同。
对于最近受到关注的XBB.1.5,没有证据提示它比其它毒株更易导致胃肠道症状出现。大家没必要大量囤药,适当储存一些必要的药品即可。
Q3:二次感染新冠会更严重吗?
A:二次感染后的情况要根据个人当时的免疫力和病毒的强弱程度来考量。一般而言,二次感染要看第一次阳过后抗体的产生情况,以及第二次感染的是否和第一次同属于一个亚型的毒株。
针对同一亚型毒株,“阳”过后产生的抗体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也不易出现二次感染的情况。
Q4:春运返乡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怎么做好个人防护?
A:
1. 有条件尽量错峰出行;
2. 避免在公共区域长时间停留;
3. 进入火车站、机场及乘车、乘机时规范佩戴口罩;
4. 在火车站、机场候车候机时要注意与他人保持距离,减少在人员密集处停留和走动;
5. 注意个人卫生,在公共场所咳嗽或打喷嚏时不能摘下口罩,如果飞沫导致口罩内潮湿应及时更换;
6. 也可以携带药物和体温计以备不时之需。
Q5:南北方毒株是否有差异,感染后症状会有不同么?
A:不管是BA.5.2还是BF.7,它仍然是一个传染性强、毒力弱的病毒变异株。
它的临床特征,无论是南方北方,整体的情况是以无症状和轻型为主,包括普通型的临床症状,其实都是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低烧、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喉咙疼,还有就是肌肉有点酸痛或者乏力的症状。
至于说北方更冷,会不会症状更重,其实更多取决于个体的反应。
Q6:到家后“阳了”,多久可以和家人密切接触?
A:无症状及轻症患者需要居家隔离5天,“阳康”以后至少10-14天才能和家里人密切接触。中度及重度症状患者,时间需要更久。
对于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建议至少隔离20天,并通过化验检查(抗原、核酸)来确定何时解除隔离。
Q7:哪些情况会引起白肺?什么时候需要CT排查是否有肺炎?
A:白肺由肺部感染引起,感染可以是细菌或者病毒等导致,新冠病毒性肺炎就是其中之一,感染严重时可出现白肺现象。
如果出现以下几个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CT排查:
1. 高热不退,比如持续 5 天,还在 39℃ 以上;
2. 呼吸急促,一分钟到 30 次(正常成人一分钟呼吸在 20 次以下);
3. 体温恢复正常 1~2 天,突然又出现了 39℃ 以上的高热,伴有呼吸急促;
4. 精神状态很差,一天不如一天,或不见好转;
5. 血氧饱和度仪检测,血氧饱和度低于 93%。
Q8:家里有慢病老人、儿童,如何降低同住人被感染风险?
A:
1. 感染者有条件最好单独找房子居住,没有其它房子也需要在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
2. 感染者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访,尽量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
3. 不共用生活用品,家庭应当配备体温计、纸巾、n95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
4. 每天开窗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居家环境卫生清洁,采取分餐制;
5. 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春季疾病频发,流行病毒肆虐。冬春交替时节,新冠疫情尚未退场,多地报道甲型流感病毒、诺如病毒感染病例高发。
银发族身体机能退化,多数有基础病,面对猖獗的疾病,如何提高抗病能力?
勤洗手
即使居家也要保持勤洗手的习惯,这是减少疾病传播最好的方法之一。但洗手这件简单的小事你真的做好了吗?
洗手场景:
准备食物和进食前、照顾卧床的虚弱老人前、接触幼儿前、取快递或外卖后、外出进入公共场所后、接触宠物或处理其粪便后、处理垃圾或如厕后、打喷嚏擦鼻涕后。
● 如何洗手?
先用流水打湿双手,充分涂抹肥皂;再用力搓洗包括手背手腕、指尖、指甲缝隙等处至少20秒;最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使用干净毛巾擦干或风干。
洗手小知识
1. 冷水、温水和热水洗手后,手上残留的细菌数量并无显著差异;
2. 与普通肥皂相比,抗菌洗手液的主要杀菌成分三氯生,并不会让手上残留的细菌更少,反而可能提高细菌抗药性;
3. 洗手后未擦干的湿手更易沾染细菌,洗手后尽量让手变干燥,减少手上细菌残留;
4. 如果没有肥皂和水,含酒精60%以上的免洗洗手液是可选择的替代方法。
常通风
在阳光明媚,温度上升,外部空气质量良好的白天,建议老人们多开窗透气,加强室内外空气流动。
打开窗户通风的标准时长和频率为5~10分钟/小时,最好打开两个相互对角的窗户,更利于形成有效对流通风的空气通道。
空气倾向于从小间隙进入房间,从大间隙离开房间。因此,开窗的面积并不一定越大越好,正确的做法是给予空气流入较小的入口和较大的出口。
如果房间只有一扇窗户,可以打开房门的同时在窗口放置风扇,风扇面对打开的窗户运转,则形成新鲜空气从房门进入房间,并从窗口排出房间的流动通道。
厨房的抽风扇的作用不仅仅可以抽出厨房的空气,打开离厨房最远的窗户,可以使整个房间有效通风。
家中常备药品
居家的老年人,平时慢病所需要的药物尽量备足备齐。
● 患心血管疾病
对于身患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降压药、降脂药、抗凝药都是常用药;血压计学会在家规律使用,高血压的老人坚持每天至少早晚两次,测量血压并记录。
● 患糖尿病
对于身患糖尿病的老人,口服的降糖药和家用的长效、短效胰岛素都需要备齐,遵医嘱并结合自身进食习惯进行服药或者注射。
血糖仪学会在家规律使用,尤其是血糖控制不良,或者近期饮食习惯发生改变的老人,坚持测量空腹,饭后或睡前的血糖。
糖尿病的老年人需警惕低血糖事件,常备糖果或者糖水以能够及时恢复血糖。
● 呼吸系统疾病
对于存在老慢支、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止咳化痰的药物是常备药,居家避免受凉感冒,是避免疾病发生恶化的重要环节。
家中可常备指脉氧夹以能迅速判断病情进展,家用制氧仪适合于慢阻肺患者,呼吸功能差的老人出院后继续在家氧疗。
保持愉悦放轻松
情绪和身体健康状态具有密切联系,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通过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影响着生理状态。
研究显示:
1. 保持心情愉悦与长寿事件的发生有关;
2. 情绪不良的老人,更倾向于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甚至痴呆;
3. 存在正面情绪的人群具有更强的免疫能力;
4. 暴躁易怒、焦虑烦躁的性格人群更容易罹患高血压、胃溃疡和一些包括湿疹、脱发等在内的皮肤病,多种肿瘤的发生被证实与早期长期不良情绪相关。
戴口罩
即使在新冠疫情缓解,发病率已经大幅下降的时候,老年人外出依旧需要保持戴口罩的习惯。佩戴口罩是预防由飞沫传播的各种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1. 需要选择合适尺码的外科口罩;
2. 对于有呼吸困难的老人不建议戴口罩;
3. 佩戴口罩前需洗手,摘除口罩后避免触摸口罩向外部分,丢弃在有盖垃圾桶内,并及时洗手;
4. 口罩应紧贴面部,金属条沿鼻梁压紧,并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5. 及时更换口罩,不可重复使用,如使用中有破损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宜保暖
春暖乍寒时,老人外出一定要注意保暖,根据活动地点,阳光照射程度和自身活动量等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但也不必像寒冬一样穿得过多,以免出汗后受凉。
防跌倒
由于视力下降,身体活动度、敏捷度下降,老人跌倒的发生率很高。外加骨质疏松的问题,跌倒后易骨折,并进一步导致长期卧床、继发褥疮、肺部感染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防止老人跌倒是保证老年人群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由于阴雨天光线差,地面湿滑,避免老人在阴雨天出门。
尤其春天到来,花朵盛开,有的老人为了赏花拍照留念,会前往地面凹凸不平、土壤松软的区域活动,这些都是容易发生跌倒的危险区域。
建议外出时,选择鞋底摩擦力强的鞋子,必要时由家属陪同活动。
不聚集
人多的场所往往拥挤不堪,老人行动不便,并且聚集的场所空气质量差,容易感染飞沫传播的呼吸道疾病。
因此不建议老人前往人群密集的区域活动,如:密闭的麻将馆、茶馆;高峰期搭乘公交、地铁;有特殊活动或者节日时,前往商圈步行街等。
有医有靠
对于子女来说,家有老人需要明确老人家中所处的社区医院的位置、基本职能,以及对口的大型医院及转诊机制。
社区医院对于老人的慢病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对于高血压疾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骨质疏松及阿尔兹海默症等,社区医院能够:
营养跟上
老人营养不良十分常见,这和老人消化和代谢能力变差,营养摄取不足,牙齿退化导致进食食物单一,味觉减退食欲变差等都有关系。
老人营养不良是肌少、衰弱、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会导致免疫力下降,使老人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更易感,或者在其它疾病的病程中打击更大,痊愈缓慢。
根据营养调查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群容易缺乏的营养素主要为钙、镁、锌、维生素E、维生素D,建议在膳食或者营养补充剂中重点补充。
保证优质蛋白摄取,高血压老人减少钠盐摄入,包括减少腌制品和复杂调味料使用;糖尿病老人严格遵循医嘱,减少碳水摄入比例。
文章首发于 | 复旦儿科医院-黄剑峰医生
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
上图来自于儿童流感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
如何预防流感?不是难题,答案是现成的。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人体对感染流感病毒或接种流感疫苗后获得的免疫力会随时间衰减,抗体滴度会下降,另外流感疫苗组份也会更新,因此不管前一季节是否接种流感疫苗,仍建议在当年流感季节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推荐6个月及以上的人接种每年流感疫苗。奥司他韦虽然是治疗和预防流感的重要药物,但不是流感疫苗的替代品。
勤洗手,医院回来别忘洗鼻孔。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冬天了。空调房也要早晚通风。没有科学依据说室内熏醋能防流感,相反空气中醋的味道会刺激呼吸道,所以就免了吧。
咳嗽、打喷嚏要用手纸、手帕或者上臂掩住口鼻;出门戴口罩。
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黄医森就遇到小病人因为打疫苗后发热就医,结果染上了轮状病毒腹泻,看完腹泻,又得了流感。非必要,医院少去。
一旦家中有流感病人,需要及时就医,最好单独一室隔离。切勿滥用抗生素治疗,挂水也不能缩短病程。流感发高热了,去挂水仅仅是寻求心理安慰,没必要的。
提及流感,会让大家不自觉的出现恐惧感。流感是指发热(腋下体温超过38度),并伴有咳嗽或咽痛症状,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为何种疾病,临床表现是急性起病,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并伴有乏力、头痛等症状。专家共识提出一旦发病即要进行抗病毒感染,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关键。
需要预防流感的人群
1、儿童作为易感人群,患病的几率在30%左右,家长必须重视。
2、60岁以上的老年人。
3、有基础疾病的人,比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肝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4、孕妇。
5、肥胖者。
如何预防流感?
1、大家都知道流感预防的首要措施就是要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可以显著降低患病的风险及并发症,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高危人群应每年优先接种,要于流行前2、3个月进行接种。
2、流感主要是流感患者通过咳嗽、喷嚏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将病毒传染给周围的人,所以在流感好发时期,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好的封闭场所。如果必须出去,一定要带口罩,避免与流感患者的接触被感染。
3、在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便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遮住口鼻;要注意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尽量用流动的水洗,时间最好30秒以上,家里要保持常通风,以保证室内空气清新。
4、要注意饮食平衡,不要偏食,营养要均衡,瓜果蔬菜要多吃,要按时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
5、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平时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来改善我们的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不受外来病菌的威胁。但在运动后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6、避免加班熬夜、吸烟、喝酒,睡前可以喝牛奶帮助睡眠,防止降低个人免疫功能。.
7、我们还要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还要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要知道很多疾病与情绪是息息相关的。
最重要的是,当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随着日历一页页往后翻篇,激动人心的时刻越来越近: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
回家本来是一件喜气洋洋的事情,但由于新冠感染的阴霾还未散去,返乡人心里还是有着小小忧虑:
春运途中人挤人,如何避免感染病毒?
附近有人在咳嗽怎么办?
行李箱里要预备哪些东西?
守护健康,远离感染。我们准备了这份《春运健康指南》,文末也会有总结清单,大家可以保存下来打印备用~
说到坐车/飞机回家,大家首先想到带上身份证、手机之类的必需品,除此之外,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帮助大家呵护自己的健康。
旅途疲劳,难免会有一些「小毛病」趁虚而入,别忘了随身携带常用药,以防万一。
以下是《行李箱里要带什么》的总结清单,大家可以保存图片、打印备用。
祝愿大家平平安安回家乡,健健康康过大年!
中风是一种急症,当大脑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或大大减少时,在几分钟内,缺血的脑细胞就开始死亡。
发生中风后,意味着——致残,身体某一边会麻痹或无力,甚至偏瘫;致郁,中风后焦虑以及抑郁很常见;失语,患者会出现失语症,包括口语,理解,阅读和写作方面的问题。
而相比之下,中国人更容易发生中风。
英国杂志《Neurology》一篇统计研究认为,中国人的中风发生率高于白人。
中风存在多种风险因素,中国人群中风风险更高,有着一些中国特色的原因。
其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这是中国人长期高盐饮食引发的后果之一。
高血压会损伤动脉壁,增加血液凝结的风险,从而诱发中风。
当血压持续高于115/75mmHg时,中风风险开始增加,高血压可以使中风风险增加2至6倍。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随着经济增长而迅速变化,其中非常明显的一项就是吃得更“油”了。
中国人的总脂肪摄入量从1983年的88.1 g /天增加到2002年的97.4 g /天。
从1994年到2002年中国的肥胖症在城市地区增长了13%,在农村地区增长了85%。
过多的胆固醇会聚集在动脉壁上,聚集多了,血管就被堵塞了。
除蒙古外,中国男性的吸烟率高于其他任何国家。
吸烟会伤害血管壁,加速动脉硬化,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长期接触二手烟也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如果立刻停止吸烟,则在两到五年内中风风险将和从未吸烟的人相同。
心血管病人中风的风险也很高。
房颤患者每分钟的心房激动的频率可多达400余次,如果不及时治疗,中风风险会增加四到六倍。
中国房颤患者中风率高还有一个原因,抗凝类药物的使用率比较低。合理使用抗凝类药物,能够降低房颤患者中风的可能性。
面对这些风险,我们该如何避免呢?有些时候,我们的身体会给我们一个警示。
有一种情况是身体在告诉你有中风的风险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后,4%~20%的患者会在90天内发生卒中,其中有一半的人会在两天内发生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般都很突然,持续约15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个小时,一般患者只会感到一些不太明显的症状,比如运动障碍,失语,视力障碍等。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医生确认后,会开具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抗血小板药物或者其他抗凝药以降低可能的中风风险。
首先是要有健康的饮食。
主要是确保吃足够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少吃含有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食物,多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限制饮食中的盐也会帮助降低血压。还可以计算一下身高体重指数(BMI)也可以使用腰围和臀围测量来估算体内的多余脂肪量。
其次是适当地体力活动。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你保持健康的体重,并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水平。
对于成年人,医生建议每周进行2小时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例如快步走。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应进行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
此外,尤其要记得戒烟忌酒。
抽烟大大增加了中风的几率,如果你不抽烟,那就不要尝试抽烟。
如果你吸烟,戒烟能够降低中风的风险。同时应该避免喝太多的酒精,这同样会增加血压。
最后,定期进行体检。
检查胆固醇、血压、血糖等指标可以帮助判断身体状况。
参考文献:
[1] Staff, H. C. O. (2002). Family caregiver alliance.
[2]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卒中学组, & 中国卒中学会急救医学分会. (201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下). 心脑血管病防治(4).
[3] Liping Liu, David Wang, K S Lawrence Wong, & Yongjun Wang. (2011). Stroke and stroke care in china huge burden, significant workload, and a national priority. Stroke, 42(12), 3651-3654.
[4] https://www.cdc.gov/stroke/prevention.htm
[5] Du, X., Patel, A., Anderson, C. S., Dong, J., & Ma, C. (2019).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and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ement: JAC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73(24), 3135-3147.
近日,社交媒体上不断有朋友提问「如何不把病毒带回家」,这也是我们共同关心的的问题。守护好自己的健康、关心家人的健康,请存好这份健康攻略。
疫情蔓延,很多人都担心居住环境和物资消杀不彻底,市面上那么多消毒用品怎么使用才是安全正确呢?
不管疫情防控的路怎么走,我们日常都应该做好防护措施,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怎么做一起来看看吧!
一人感染,全家人心惶惶,如果家人/室友患病,该如何有效防护呢?
众所周知春季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若此时不注重皮肤病的预防及治疗,皮肤问题很可能会纠缠你数日之久。例如像湿疹、皮炎、荨麻疹、牛皮癣、过敏性皮肤疾病等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皮肤疾病预防是关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常见皮肤疾病的预防方法。
春天是天气转换的季节,百花齐放,空气中散布了大量的细菌孢子和花粉等致敏物质,一些有过敏性皮肤的人在接触了花粉、某些食品用品、污染的空气等物质后,皮肤慢慢会出现红肿、发痒、脱皮及出现过敏性皮炎等异常现象。
支招:天气逐渐变暖,春季气候多风,皮肤敏感的人,户外活动要特别留意,避免接触易感染源,免得面部皮肤沾到花粉等物质。
湿疹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认为湿疹是由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常常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等食物,导致湿热内生,浸淫肌肤而成。因此湿疹以祛风、清热、利湿为治则,养血祛风、养血润燥或生津润燥尤宜。
支招:湿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休息,需及时治疗。
荨麻疹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红斑、风团、瘙痒等,红斑、风团发无定处,通常可在24小时之内消退或长出。而慢性荨麻疹更是反复迁延不愈,甚至持续终身。
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临床上认为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物理刺激等。
牛皮癣又叫做银屑病,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联合作用引起的,以及感染、精神紧张、外伤、妊娠、肥胖和某些药物因素等都可以诱发牛皮癣,牛皮癣病程长,缠绵难愈,如果不能及时治疗还会合并关节病变、代谢综合征。
牛皮癣主要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用手挠后会出现出血点,可以分为脓疱型、红皮病型、关节病型、寻常型银屑病,其中临床中最常见的是寻常型银屑病,需要分期分型治疗。
皮肤病常常影响患者的心情、生活等,建议在高发季节积极预防治疗,还要注意生活上的调理,饮食上忌辛辣刺激、油炸烧烤等;饮品上忌酒、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穿衣上宜选纯棉无刺激的衣物;还要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保护皮肤。
2022年12月以来,各地经历了新冠感染高峰,近日,多地发布最新研判,已度过第一波感染高峰。随着春节临近,回乡探亲、走亲访友的人员流动性增大,是否容易发生「二次感染」?在出行路上又该如何做好防护?以下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泽英的解答。
问题一:「阳康们」最怕听到哪些词?
专家观点1:「复阳」≠「二次感染」
目前接诊的病人,致病因素仍是奥密克戎病毒及其变异株,我在临床上,尚未见到二次感染的病例。而病人陈述的「复阳」,可能是因为首次感染的病毒,未完全排出体外。个体不同,对抗病毒的能力也存在差异,有的3天转阴,有的能持续10天阳性。当前,病毒检测手段主要为「居家抗原检测」,假阴性的现象存在,未捕捉到病毒样本的情况也存在。所以,大家所提及的「复阳」,大部分还是属于首次感染的阶段。
专家观点2:「二次感染」是因为抗体的消失
能造成「二次感染」,一定要具备2个条件:1)患者在康复后,机体的抗体消失;2)再次接触了新型冠状病毒。北京、上海地区BA.5、BF.7感染后的「阳康们」,在转阴后3个月内抗体会维持较高水平。理论上,「阳康」后3个月左右,「二次感染」的机会不会太大。
且首次感染与「二次感染」症状差异不大,仍采取对症治疗就可以;若体感症状有明显的加重,排除新冠与流感叠加的情况,建议要及时寻医问药。恐慌真没必要,实在怀疑,去医院做个核酸!我在出诊时,经常劝病人,焦虑情绪会引起抵抗力的下降,更不利于对抗病毒侵犯。
专家观点3: 「新冠重症」:老年朋友要高度警惕
现在「重症」这个词,制造的焦虑仅次于「癌」了,大众获取信息时,往往习惯对号入座。看见「心肌炎」了,觉得自己心慌;看见「白肺」这个词了,就觉得自己气短。有的年轻人「阳康」半个月了,看了一个新闻,就非要来医院做个CT才安心,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大众对医学知识的判定良莠不齐,症状加重来医院看没问题,但是出现「疑病」就没必要了。
大部分「新冠重症」是发生在脆弱人群中,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常年卧床、高龄、患慢性基础病,免疫力也差,身体损害几率很大,一旦出现精神差、饮食差、摔跟头、嗜睡等,还是要重点关注、及时就医的。门诊接诊的老年人,超80%检查提示出现肺部损伤。而年轻人肺部问题,仅筛查出10%左右,几乎历史都诊断过甲减、糖尿病或者体格肥胖、长期吸烟等。
问题二:春节放假,能串亲戚吗?能一起吃饭吗?
专家观点1:彼此确定「阳康」,可保持正常交际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很多朋友3年没回家了,亲人们想见见,同学们想聚聚。但人口流动,的确会存在危险因素。
归家路上,在密闭空间(比如:飞机、高铁)建议佩戴N95口罩,切勿乱摸乱碰,未洗手的情况不要摸揉粘膜(眼、口、鼻)。到了家中,明确彼此是「阳康」,正常交流、一起就餐也没问题。如果对方还「阳」,或者您首次感染,视频拜年、视频「云吃饭」也是不错的选择呀!
问题三:过年期间,南方比较温暖,能去旅旅游吗?
专家观点1:旅途中就餐,要错峰
旅途中除了佩戴N95外,也可随身带些消毒物品,飞机上不能带酒精的话,酒精湿巾也是不错的选择。交通工具上吃东西也尽量错峰,大家一起摘下口罩就餐,也会通过呼吸道传播病毒。
专家观点2:人多的景点,勿扎堆
基础的防护必不可少的。戴口罩、少聚集,1-2米的社交距离,可有效减少二次感染的可能性。特别火爆的场所,我们可以少靠近,比如人群拥挤的景点、通风较差的室内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等室内外场所。
专家观点3:南北方温差大,常备旅行药箱
冬季南北方的温差比较大,且南方经常会出现阴雨天气,出行一定要携带感冒药、止泻药、止疼药等应急类药品。根据环境增减衣物,减少感冒的发生。
马上就要迎来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春分”。正所谓“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和寒暑的界限,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我们邀请到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任蒙强老师,为您讲解春分前后的养生和滋补小技巧。
春分节气前后,天气变化大、日夜温差大,雨水逐渐增多,使得湿气加重,人体很容易产生疲惫、倦怠感。
《黄帝内经》里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这个时候养生,最重要的是顺应“阳气升发”这个整体态势,就像植物发芽、冬眠的动物苏醒,而不能与之相逆。
中医认为,每个季节都有对应的脏器,春天对应的就是肝,所以春分节气调理的重点是养肝、柔肝,疏通经络,补益气血,使得阴阳达到平衡。
首先,千万不要想到“春补”就想到大鱼大肉。在冬天,特别是正月过年期间,我们已经吃了很多的“硬菜”了,在肝脏里攒起来的“肝火”极为旺盛,这时候再多吃肉,对身体没有好处,反倒是吃一些温补、清淡的菜肴,更有利于健康。
中医认为,所有的食物都有不同的颜色,可以分为绿、红、黄、白、黑这5种。其中绿色是入肝的,所以春天多吃菠菜、香椿、油菜等绿叶菜和青瓜等绿色的瓜果,对养肝有好处。
在清淡的基础上,还可以适当加一些辛散的食品,比如韭菜、蒜,它们都有刺激的辛味,有利于阳气升发,但是不宜过多。
乍暖还寒时候,有氧运动的强度不宜太大,可以选择快走、慢跑,每次30分钟左右,一周3次。
除此之外,再结合瑜伽、普拉提、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活动关节、放松肌肉、缓解身心疲劳,还能加快大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促进血液循环和呼吸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都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春困”。
除了温补膳食、多做运动,在这里向大家推荐几款适合春分前后饮用的代茶饮,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体质,酌情选择。
山楂玫瑰茶
山楂、玫瑰有疏肝健脾的作用,适用于脾气比较急躁、不思饮食的人,可以在山楂玫瑰里加上一些红糖,一起泡服。
但是,由于山楂和红糖都比较甜,同时山楂和玫瑰都有一定活血化瘀的作用,所以不建议孕妇和糖尿病患者服用。
枣仁茯苓茶
枣仁、茯苓有安神解压的功效,适用于那些工作压力大、晚上失眠多梦的人群,想要效果更好,还可以在里面加百合、桑葚,放在水里一起泡煮。
藏红花大枣茶
藏红花丝和大枣一起泡服,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适合平时嘴唇发白、感觉没有力气的气血虚弱的人。像是有痛经问题的女性,也可以喝一些。
但是,由于藏红花活血化瘀的力度比较强,孕妇、正在来例假的女性和刚做完手术的病人不适合喝。
除了上述这些养生要点,各位读者应注意,肝喜疏泄、厌抑郁,生气发怒易让肝脏气血淤滞不畅,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剧烈。所以,春分时节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在这里祝大家都能拥有轻松、愉快、乐观的好心情!
权威审核: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科 副主任医师 任蒙强
责任编辑:黑凤梨
不信芳春厌老人,桑榆尚能送几春,
惜春互访莫辞频。
巧笑高谈俱我意,相望相见解相思,
防护礼赠皆是情。
2023的春节已经逐渐临近,美好的春日也是老人们互拜互访的时节。尤其在传统春节里,走亲访友,看顾老人,互赠佳礼,是新年佳节中中国人民祈盼已久的社会活动。
但在这喜乐融洽的时刻里,上至一线城市,下至县城农村,仍在处在新冠感染的感染浪潮中,各地阳峰有先有后,有早有晚,且随着大城市的年轻人返乡,感染的浪潮必然进一步涌向各老家农村。
但不管是在阳潮前、阳潮中、还是阳潮后,老年人群始终是需要高度注意保护的对象,避免阳或重阳,避免阳进重症,阳至死亡等,是这一轮终可一解思乡思亲情里的重要原则。
佳节渐近,老人们处于社会中生理和心理上的弱势群体。在终于可以团圆相见的时刻,他们期盼着儿孙们回家。
带年货,选健康,不知道带什么看望老人,不妨看看以下选品:
祝愿老人们相思得偿,长寿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