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哪些行为是孩子表达的「求救信号」?

哪些行为是孩子表达的「求救信号」?
发表人:王晓萍

现在各地在陆陆续续的开学,很多孩子表现出了压力很大,甚至是厌学的行为。那么,疫情是不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导火索呢?今天,听听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精神科主任医师王晓萍怎么说:

 

问题一:户外活动减少、集体生活缺失,直接导致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吗?

 

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复杂,疫情仅是1个因素

 

过去的3年疫情,在校生的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从「课堂听课」变成了「上网课」;集体生活也变成了「居家学习」;户外活动减少;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生活习惯的改变,不仅影响了孩子,也影响着成年人。从我门诊接诊和病房管理的经验来看,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发病率的确比19年前有增加,但心理问题的成因非常复杂,仅仅是因为疫情导致的发病率增加,这种说法非常片面。

 

问题二:如何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如何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全民均需了解,儿童心理问题的特点

 

全面了解青少年心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亲人、师长或同学,都是直接影响孩子心情的「因素」,即使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等等,社会上宣传科普的文章、视频或者课程,都宣传着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学校也会为学生开设心理辅导的门诊,这些都能及时发现问题,减少悲剧的发生。

 

开学不适应,家长要做到「充分理解」

 

从2月6号开始,各地的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开学了,作息时间要逐渐调整,作为家长要理解孩子,不要催促也不要过于心急。而班级的老师,也应该尽量减少排名、竞赛等活动,等孩子们逐渐适应了学习节奏后,再逐渐加码,压力一下子上来,很多孩子会适应不了的。家长药尽量和孩子做朋友,保证孩子能及时的把心里话说出来,不要把自己放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上,孩子怕你,自然有心事儿就憋在心里了。

 

优良的家庭氛围,会保证孩子心理健康

 

疫情期间,很多成年人情绪也表现得比较焦灼,两口子吵架、对孩子发无名火的情况时有发生。自身的压力不应该转嫁给家人,更不应该影响孩子。良好的家庭氛围,会给青少年提供安全感和抗压能力,家庭是充满爱的「港湾」,切勿变成「压力转移场所」!常年处在紧张的家庭氛围中的孩子,发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的概率会比较高。

 

问题三:孩子的哪些行为,是「求救信号」呢?

 

检查一圈没问题的「问题」,可能是心理问题

 

很多孩子在开学前1-2天反应头痛、肚子疼,去医院查了一圈,什么毛病没有,可能出现反复多次的情况,经常被大家叫做「开学综合征」。可能发生在自己学习要求高、学习有压力、而实际成绩无法达到预期的学生身上。当然,也难免会有一些不愿读书或作业未完成的孩子,以身体不适的症状来隐藏不想上学的情绪。 

 

情绪和行为出现异常,值得家长特别关注

 

平时比较正常的孩子,现在出现了异常的改变,一定要特别关注!比如:爱学习的孩子,突然不学习了;睡眠正常的,一晚上开始不睡觉了;原来不玩游戏,现在每天沉迷于网络;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不愿搭理人了,话变得很少了……更重的孩子,甚至出现了「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像是用小刀子滑手臂、或者是用烟头烫自己等等,他们其实不是为了自杀,而是想通过疼痛来缓解自己的情绪问题。这些都需要做家长的高度警觉,有问题及时到医院进行诊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抑郁是心灵的感冒,每人都有抑郁情绪,不及时调节就会患抑郁症。抑郁症会成为病人沉重的负担,并带来严重的精神、情感和身体煎熬,对家庭、工作和社会都会带来损害。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尤其令人感到忧虑的是,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对此,家长、学校、社会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儿童行为突变应警惕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行为的异常突变就成为儿童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那么,儿童抑郁症有那些表现呢?

     

     

    性格突变。当一个外向乐观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自卑、内向、退缩时,或当一个文静、有礼貌的孩子突然变得急躁、容易激动、没礼貌,以及经常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时,就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

    学习突变。当一个一贯成绩优良,勤奋好学的学生突然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困难,成绩急剧下降,以及自暴自弃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失眠。儿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个孩子失眠、夜惊、多恶梦、睡眠中经常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日间精神萎靡不振,这就应警惕患抑郁症的可能。

     

     

    二、及时治疗是关键

     

    儿童抑郁症和成年人有较大的不同,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因此,重视儿童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防治,就显得非常重要。导致儿童抑郁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我们仍可从儿童的生活经历中找出某些原因。根据患儿发病的有关因素和症状特征,可以采取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暗示疗法等。同时要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患儿克服情绪上的障碍,逐步培养其坚强健全的性格。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改善情绪,增进与同学的交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家长要学会正确地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对孩子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必要的时候,须在医生指导下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家长切勿随便给孩子乱用药物。同时,家庭治疗必须贯穿治疗全过程。孩子的进步,离不开父母的配合,父母对孩子不要总是抱怨、打骂,对患儿的进步要满怀期待,并充满信心。坚持不断给患儿加油,而且要能够耐心地看待患儿的“过错”,给予宽容与引导。虽然治疗的过程中难免有反复,但只要坚持“给孩子尊重,多鼓励孩子”这条原则,就能还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      

  • 孩子活泼好动,是让父母开心的事,活泼好动原本不是错,但是如果得了多动症,那家长就需要留神了。

     

    什么是多动症?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英文缩写为ADHD。

     

    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注意广度缩小,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多动症于学前起病,呈慢性过程.它不仅影响儿童的学校家庭和校外生活,而且容易导致儿童持久的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低的自尊心。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儿童会持续终生。

     

     

    多动症有哪些表现?

     

    活动过度 

     

    部分在婴儿早期就开始,格外活泼,会从摇篮或小车里向外爬。开始学步时,往往以跑代走。

     

    患儿稍大,看小人书看不了几页,就换一本,或干脆把书撕了。有时翻箱倒柜,搞得乱七八糟。

     

    注意力集中困难 

     

    注意很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散,因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

     

    玩游戏时往往也不专心。专心听课的时间短暂,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听不清,以致做作业时常出现遗漏,倒置和解释错误。

     

    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 

     

    由于缺乏克制能力,常做出过分反应,以致在冲动之下伤人或破坏东西。要求非得立刻满足,情绪不稳,会无故叫喊或哭闹,又无耐心。

     

    学习困难 

     

    多动症的儿童的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在做作业,从事重复性或需巨大努力的活动及做不新奇的事情时,其注意力的维持最困难。有吸引力,新的情况下或不熟悉的环境中多动的症状可减轻。

     

    家长该如何做?

     

    家长要求要合理

     

    家长对于多动症的了解一定要充分,对于这些小孩不能跟正常孩子一样的要求,要适当的降低你的标准。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不过分的情况下,就是很不错的进步了,不要有太多的要求。

     

    要把孩子的精力引导出来

     

    对于有多动症的小孩,要给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都通过运动来发挥出来,这个方法是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起配合来完成的,在日常可以让小孩多去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可以经常跑步打球等,这些运动都可以帮助孩子释放精力。

     

     

    加强注意力的培养

     

    对于这类患儿来说,应该要在生活中逐渐去培养他们注意力几种的习惯。可以选择他们喜欢的事情,如看书、听故事,逐渐的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变长。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把他们的座位调到第一排,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

     

    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

     

    家长一定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教会他们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饮食和睡眠的习惯也要从小培养,让小孩子的睡眠时间充足。不要太过迁就儿童的兴趣爱好,让他们长时间看电影看动画片到深夜,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到睡眠。

     

    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消除孩子存在的紧张心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可以自己去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在有进步的时候及时给予表扬,让孩子更加有信心。

     

    孩子有多动症,家长要及时发现,不要过分苛责孩子,慢慢把孩子引导、培养他们正确的习惯。

     

  • 孩子性早熟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过多的摄入了营养物质,因此导致身体出现异常。

     

    那么对于性早熟儿童,我们究竟要采取哪些治疗方法呢?现将治疗药物简介如下。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


    为目前治疗真性性早熟,特别是特发性性早熟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它可以使垂体对内源性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失去敏感性,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随之减少,从而使性激素总体水平下降,患儿性征得到消退。

     

    并能有效地延缓骨骼的成熟,防止骨骺过早地融合,有助于提高患儿的最终身高,使患儿的成年期身高达到正常水平,是治疗特发性性早熟的首选药物。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的抑制作用具有高度可逆性,如果停药2~3月,这种抑制作用会慢慢地自行消失,性腺功能即行恢复。所以,对患儿今后的青春期发育并无不良影响。治疗宜早,疗程宜尽可能延长,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早期的制剂往往需要采用每日皮下注射或鼻腔吸入的方式给药,患儿难于接受。

     

     

    目前常用的几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多为长效的控释制剂,肌肉注射后被缓慢地吸收,每月仅需注射一次,较为便捷。

     

    疗程长短则需根据患儿的病情、病程及初始治疗时的年龄加以确定,一般需要连续治疗数月至数年,直至接近正常青春期发育时仍需用药,本类药物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2安宫黄体酮


    是一种高效的孕激素类药物。对于性早熟女孩虽然可以中止月经的来潮,但是对于骨骼成熟、骨骺生长加速等方面的疗效却较差,故而,经过治疗后患儿的身材仍旧矮小。

     

    肌注的作用较口服给药要强4倍左右。长期使用安宫黄体酮可以使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正常分泌受到抑制。


    3炔诺酮

     


    是一种高效的孕激素。具有潜在的雄性化作用,相当于睾酮的1/16。对于月经过多的患儿具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应当根据病情来决定剂量的大小。一般采用每天6~8毫克,分次服用。严重的月经过多者(止血),则用药总量可至每次25毫克,每隔6小时服用一次,待血止后逐渐减量,以防止不良反应产生。


    4酮康唑


    大剂量可以抑制睾丸酮的合成,可用于假性性早熟的治疗。但要注意,在病情控制以后,假性性早熟可能会呈现出真性性早熟的一系列体征,此时可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治疗。


    上述是针对孩子性早熟常见的治疗方法,家长们一定要对这方面的疾病重视起来,毕竟该疾病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相当大的,因此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性早熟现象,那么建议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

  •  

    我国白血病新发患者每年都会有超过10万人,其中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高于慢性白血病。

     

    这里面最常见的就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其次就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尤其是儿童的急性淋巴白血病!

     

    近年来,儿童白血病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很多家长的不重视。

     

    作为家长,这几种白血病前期,会发生的信号,一定得注意了!

     

     

    血病早期症状

     

    一,发热和感染。

     

    半数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低热,也可高达39~40°以上。高热常提示有继发感染,感染可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如牙龈、肛周、肺部等,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血症。

     

    二,贫血。

     

    在白血病比较早期的时候就可以出现贫血的症状,一般随着病情的加重,贫血的情况也会相应的加重,其表现一般为面色苍白、嗜睡、指甲眼膜等部位苍白等。

     

    三,出血。

     

    早期出血者近40%,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以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常见。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虽少见,但后果严重。

     

    在出现以上疑似白血病症状的时候,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和血常规化验,医生就可以做出初步的判断,再经过骨髓穿刺取样后,就能确诊是否是白血病,并分辨白血病细胞的特征和分型。

     

     

    想要预防白血病,首先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些因素。

     

    一,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白血病的患病风险,如吸烟、酗酒、不规律作息等,日常生活中应当保持生活规律,作息生常,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

     

    二,避免谋学化学品

     

    装修导致的室内污染一直被认为和白血病的患病有一定的关系,装修导致的污染中,甲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甲醛是一类致癌物,却广泛的存在于装修材料和纺织品中,所以,在新房装修好后,至少要空房通风半年以上,入住后也要多多开窗通风。

     

    三,定期检查

     

    针对具有白血病家族史,以及血液疾病病史的人群,应该进行一个定期检查,看有没有会复发的可能性。而且定期的检查,还能够检查其他部位有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如果有的话,就能够及时进行一个治疗。

     

    四,辐射

     

    避免接触过多的X射线及其他有害的放射线。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孕妇及婴幼儿尤其应注意避免接触放射线。防治各种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如C型RNA病毒。

     

    五,慎重使用某些药物。

     

    如氯霉素、保泰松、某些抗病毒药物、某些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应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避免接触某些致癌物质,做好职业防护及监测工作。如在生产酚、氯苯、硝基苯、香料、药品、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染料等的过程中,注意避免接触有害、有毒物质。

     

    孩子不仅是祖国的未来,还是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结晶,每一代人传承的希望。为了孩子的健康,还请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 于晓云
    文章首发于 | 中医美容产后调养于大夫微博

     

    很多孕妇产检时被告知胎儿缺氧,那么胎儿缺氧是怎么回事?胎儿缺氧早期又有什么表现呢?

     

    胎儿缺氧的信号——发脾气

     

    临床研究证实,胎儿缺氧是导致胎死母腹、新生儿染疾或夭折及儿童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尽管现代有许多仪器设备能监测出胎儿的缺氧情况,但孕妇难以时时刻刻受到医疗监护,因而有些胎儿缺氧不能及时发现并得到纠正。

     

    不过,胎儿在缺氧早期也会发出求救的信号,他们的表现就是“发脾气”,应引起孕妇的注意。

     

     

    胎动改变

     

    胎动是胎儿正常的生理活动,妊娠18—20周的孕妇便可以感知。胎动情况因不同胎儿而有别,一般安静型胎儿胎动比较柔和、次数较少;兴奋型胎儿胎动动作大、次数多。

     

    如果一个原本活泼的胎儿突然安静,或一个原本安静的胎儿突然躁动不安,胎动低于10次/12小时或超过40次/12小时,则提示有可能胎儿宫内缺氧。此乃胎儿为了降低氧的消耗或缺氧影响中枢神经所致。孕妇计算胎动可取坐位或卧位,每日早、中、晚在固定的时间内各数1小时,3次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次数。

     

    胎心异常

     

    正常的胎心是规律有力的,为每分钟120—160次,如胎位正常,在孕妇下腹的左侧或右侧即胎背所在的一侧,丈夫可借助简单的器械听取。胎动减少前,出现胎心过频,若超过160次/分,为胎儿早期缺氧的信号;

     

    胎动减少或停止,胎心少于120次/分,则为胎儿缺氧晚期。听取胎心的位置应在医生指定处,但需注意,若胎心正常,则应间隔20分钟再听;如胎心快,还应在没有胎动时复听。

     

     

    生长停止

     

    缺氧后胎儿的生长也会迟缓。胎儿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子宫底高度(耻骨联合上方到子宫底最高处距离)得知。正常情况下,妊娠28周以后应每周增加1厘米左右。孕妇可定时在家里或到医院测量。如果持续2周不增长,则应做进一步检查。

     

    孕妇一旦有以上信号,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便明确诊断胎儿在宫内是否缺氧,从而针对病因给予纠正,防止胎儿死亡或影响未来宝宝健康,保证胎儿顺利健康地生长。​​​​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珍惜自己的身体,父母经常挂在耳边的一句话就是注意身体。 自残意识日(SIAD)是每年3月1日举行的全球性活动,其目的是消除自我伤害带来的耻辱感,鼓励父母、家庭成员、教育工作者和医护人员认识自残的迹象。

     

    在我们的成长中,都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大大小小的磕磕碰碰,这些身体损伤往往会让我们经历十分痛苦的体验。

     

    疼,是我们身体本能的保护反应

     

    但身体上的痛苦,对于某些人来说,却反而会带来一种别样的心理安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自杀状况》来看,每年自杀人数几乎都会超过70万人,占据每年死亡人数的百分之一,也就是说有大约1%的人群在一些困境中会选择自残的方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每年因为自杀而去世的人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已经超过艾滋、疟疾或乳腺癌等疾病引起的死亡任务,甚至超过了因为战争而去世的人数。

     

    青少年,是其中一个特别的人群

     

    有关研究表明,在青少年中,11岁到15岁之间是自残行为发生的高峰。那些有过自残行为的孩子,在遇到困境时往往会选择继续通过自残来缓解压力。青少年选择的自残方式,通常会选择割伤皮肤,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自残形式。割伤的部位可以是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手、手腕、腹部和大腿。

     

    那些无法承受的悲伤,心中的焦虑、压抑,情感的麻木缺失,是导致自残发生的最主要触发因素,在许多青少年阐述自己为何想要自杀时,往往会提到——自残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管理情绪的方法,能够用来应对心中的焦虑,缓解压力以及其它消极情绪。

     

    因此,有些孩子进行自残行为,只是想让自己感觉更舒服一些。这种行为也能够得到一些科学理论的支持。

     

    我们的大脑会在感受到机体上的疼痛刺激时,释放有一种类似吗啡的镇痛剂——内啡肽。内啡肽不仅会有着镇静、镇痛作用,也会让人身心进行一种短暂的愉悦状态。在一些研究中,自残行为会激发身体内啡肽的释放,从而让进行自残的孩子们感受到缺失的快乐,从而减轻心中的焦虑,缓解压力。

     

    我们该如何预防孩子再次发生自残?

     

    首先,家长与孩子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亲子关系,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是扭转自残行为的基石。

     

    父母需要对青少年自残行为有一个及早识别与科学认识,从而及时沟通,并根据孩子情况去安排心理治疗。

     

    辩证行为疗法(DBT)、认知行为疗法(CBT),诸如此类的心理治疗能够帮助孩子逐渐走出阴影,优秀的心理治疗师会与孩子一起设定一个治疗目标,并让父母或朋友参与进来,从而一起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Suicide worldwide in 2019.
    2.   Whitlock, J.L., Muehlenkamp, J., Eckenrode, J. (2008). Variation in non-suicidal self-injury: Identification of latent classes in a community population of young adults.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37(4). 725-735
    3.   Whitlock, J., Eells, G., Cummings, N., & Purington, A. (2009). Nonsuicidal self-injury in college populations: Mental health provider assessment of prevalence and need.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sychotherapy, 23(3), 172-183.
  • 作者 | 张银玲
    文章首发于 | 心理咨询师张银玲微博

     

     

    咨询者来信

     

    我儿子今年23岁,去年大学毕业。他一直很内向,不喜欢和别人沟通,甚至多讲话,和家人亲戚朋友都一样。自己很不自信,没有什么让他很想做的事,对我们说他什么都非常反感,更是无法沟通。

     

    而且他的想法不靠谱,比如:在网上看到一个人买个面包车自驾去草原,他自己都沒怎么开过车就想也一个人岀去,什么都不考虑,感觉像个小孩子。

     

    每天就是泡在电脑上,偶尔看看电视,完全把自己孤立起来了,对他我们是毫无办法。

     

     

    特喜欢钻牛角尖,感觉别人说什么就是针对他,而且谁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更不给别人和他说话的机会。

     

    他就感觉都是别人不理解他,所以一个人活在他的世界里。我也和他谈过找个医生开导一下,他也不反感,他偶尔自己感觉有点意识到错了,但是他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我感觉他真是心里出了问题,这个怎么办医生?

     

    医生答复

     

    我看到了一个为儿子担忧和焦心的父亲,你觉得他跟人沟通存在问题:内向、反感说教、钻牛角尖,他的想法也不靠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你不知道该怎么改变他?

     

    你发现了吗?其实你们的问题主要沟通上,你觉得他内向不多讲话,想法不靠谱,喜欢钻牛角尖,他觉得你们不理解他,针对他,对你们说的话反感,这是由于想法、性格等的不同,沟通存在障碍。

     

    你们之间关系出现问题了,其实亲子关系是别的一切关系的基础,只要你们之间和谐了,沟通顺畅了,孩子的别的人际关系才会逐步好起来,性格自然不那么内向了。

     

    想要有效沟通,建立一个健康融洽的家庭氛围和关系,需要父母和孩子双方的努力。

     

    对于父母来讲,你需要:

     

    1.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的想法和感受。

     

    以孩子为中心不是说要满足他的所有需求,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他要开始独立过他的生活了,在物理空间和心灵空间上都需要有更多的自由,父母不能再一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觉得他应该怎么去做才是对的。

     

     

    以孩子为中心是你要把他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学着放手,耐心的去倾听他的真实需要和感受,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你可能觉得他的想法不靠谱,他什么都不想做,他自己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他23岁,去年刚大学毕业,很多学生都会在这个阶段 遭受迷茫和困惑,你要理解这种阶段性的感受,然后试着去引导和鼓励他。

     

    2.耐心沟通,多互动,避免指导和说教

     

    亲子之间沟通不畅,很多都来自于这一点——说教,没有人喜欢听别人说教,更何况,你的孩子现在大了,有他自己的想法,

     

    一味地说教只会让他越来越反感,因为他可能也不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跟父母沟通,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就只会觉得说教很烦,更不愿意说话。

     

    这需要父母心态上的转变,你跟孩子是平等的,而不是你是对的,你指导他,他听你的话去做,这样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以他想自驾去草原为例,你听到他这么说可能直接就说,“你这想法太不靠谱了,你就不能想点正经事儿做嘛”“你都没开过几次车,你咋自驾?”“你像个小孩子一样,啥也不考虑,就乱想”。

     

    我们现在换一种方法试试,

     

    父亲:“你怎么会想到要自己自驾去草原呢?”

     

    孩子:“我在网上看到有个人这么做了,我觉得他很酷,我喜欢草原,我也想要这么做。”

     

    父亲:“那你需要一辆面包车,这个咋解决呢?”

     

    孩子:“我可以租一辆车,或者自己去工作买一辆”

     

    父亲:“自驾去草原需要做哪些准备,有可能发生哪些危险,这些你都了解过了嘛?你想一个人去呢还是约小伙伴?”

     

    孩子:“我暂时还不知道,你提醒我了,我这就去了解下”

     

    父亲:“你现在已经长大了,我不过多干涉你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但你也要自己去承担你的责任,比如自驾的费用你自己想办法。

     

    我不太理解你自驾的这个想法,我也有点担心你的安全,但我仍然支持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如果你要出发,在你出发之前我们要商量一下具体的行程,你每天要跟家里打电话好嘛?”

     

     

    你看,这么说了之后,你充分尊重他的想法,顺着他的话说,但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果自驾需要他去赚取费用。那就会有两个结果,一是他放弃自驾,二是他努力工作赚钱实现自己的想法。

     

    在这个过程中,你们良好地沟通了,彼此都很愉快和谐;你尊重他想法,给了他建议,他之后如果有什么问题也会愿意来找你;他开始独立地思考和去做一些事情,再者,如果能完成自驾,这也是一件很厉害的事情。

     

    最后,如果你还是觉得是你的孩子心理的问题,而他也愿意接受心理咨询,那你可以给他找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相信会对他有一定帮助的。

     

    其实,跟子女沟通,没有父母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孩子是很容易改变的,只要你改变你的态度和做法,他们会很愿意和你们说心里话,

     

    有这么几点小建议:

     

    1、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他,夸奖也是一门学问

     

    2、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去说教

     

    3、耐心倾听和沟通

     

    4、引导孩子成长,自己承担责任

  • 作者 | 李瑛
    文章首发于 | 李瑛主任微博

     

     

    对于初为人母的妈妈们来说,有时候,宝宝的一些“不合理”的行为,让妈妈们很困惑,不能理解,就想要去矫正宝宝的行为。殊不知,这都是宝宝正常发育的表现,如果自作主张去抑制宝宝的行为,反而会害了宝宝,比如,下面这几点,妈妈们就应该注意。

     

    1、啃手啃得太起劲

     

    相信妈妈们应该都见过这个画面,宝宝经常会咬自己的手指头,甚至是只要自己能够得着的东西都会塞进嘴里去啃。这时候,大多数妈妈肯定就要出手制止了,认为这个习惯太不卫生了,万一把病菌吃进肚子里怎么办。

     

    其实,大可不必,宝宝的这种行为其实是口欲期的正常表现,是宝宝开始用嘴巴来感知世界,感受身边事物的途径。如果,妈妈强行制止,就会破坏宝宝的探索思维,还会让宝宝变得焦虑。

     

    正确的做法是,妈妈做好宝宝的手部清洁,不要刻意去阻止,让宝宝可以尽情的去探索、认识世界。

     

     

    2、乱扔东西

     

    有的妈妈会抱怨,宝宝的脾气是越来越大了,经常会乱扔东西,把自己的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自己也是很苦恼。

     

    妈妈们不用担心,这其实是一种好事,为什么这么说呢,随着宝宝的长大,他身体的各个器官也在迅速的发育,而宝宝乱扔东西正好是宝宝抓握能力的一种训练,同时,这种扔东西的行为还能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呢,是宝宝正常发育的一种表现。

     

    不过,为了宝宝的安全,妈妈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些不易碎的玩具,来满足宝宝喜欢扔东西的需求。

     

     

    3、怕见生人

     

    很多宝宝一看到生人的脸,就开始哭闹,这其实是宝宝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并不是一件坏事情。所以妈妈们不要在这个时候怪罪自己的宝宝哭闹了,也不要认为他们性格不好,就开始开导、教育宝宝不要认生。

     

    对于这种情况的正确处理方法,就是不要刻意的去强求宝宝接近陌生人,只需创造人多的环境,让宝宝慢慢适应即可。

     

    当然,宝宝虽然还有一些我们不能理解的行为,但是我们要相信存在即合理,只要妈妈们掌握正确的育儿知识,就能及时解读宝宝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啦!

  • 网络时代,好的方面就是我们从来不缺少知识,只要你想学,在网上都能找到,但是网络时代也有不好的方面,尤其是碰到身体有哪一点点的不适,一搜度娘,就会马上把你跟某些严重疾病挂上号。

     

    现在临床上,恐慌自己得了癌症的人真的不少,很多患者在没查清楚病因之前,自己早已经被网络搜索吓到了。实际上,身体患癌跟信号根本没有绝对的因果逻辑关系。

     

     

    没错,随着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侵犯临近组织器官等,时间久了,我们的身体肯定会发出信号的,而且不同的癌症,信号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出现信号时间,早晚是各不相同的。但是,这不能就拿这些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反推我们的身体一定患癌了!举个例子,同样是右上腹疼痛,有的是确实肝癌,但也有的是胆囊炎胆囊结石引起的,你不能看到邻居腹痛后进了医院诊断为癌症,你就把腹痛跟癌症划上等号,这绝对是假命题!

     

    但是,同样不代表我们出现某一些症状就可以粗心大意,不用理会,不用在意自己身体,因为癌症发现早晚可以说是目前治疗癌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早可能意味着没转移,治愈率高,而一旦癌症进入晚期,生存率是大大降低的!

     

     

    尤其是当我们身体出现以下异常信号,要特别警惕!

     

    1.短时间内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尤其是你平时也没有刻意运动减肥,饮食又正常,甚至有时候吃的比平时还多,可就是体重不升反降,这时候你就要多注意了,癌症风险系数高,以乳腺癌和肺癌患者最为常见,当然像一些肝癌、肠癌等患者也有出现;

     

    2.不明原因的经常发烧低热或感染。发烧病因总是不明,一直出现持续性发烧就要注意是否可能是淋巴癌等癌症病症了;

     

    3.颈部、乳腺、腹部、腹股沟、腋下以及其他部位出现异常包块,尤其是这种包块还逐渐增大,应及时就诊,因为这往往有可能是癌症发生淋巴结或者皮肤转移导致的;

     

    4.黄疸。像我们的皮肤或者眼白突然发黄,当然大部分可能是肝脏或者胆囊疾病,但是临床上在一些胰腺癌、胆管癌和肝癌患者身上也有黄疸症状;

     

    5.舌、颊、皮肤等部位溃疡长期不愈,甚至反而容易出现,需要警惕。因为像我们平时身体的体表、粘膜等发生溃疡,是可自行愈合或者治愈的,像比如口腔舌头溃疡,一个月反复无法愈合就要注意是否发生口腔癌了;

     

    6.女性盆腔或下腹疼痛。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孕女性或者家里有卵巢癌、乳腺癌或结肠癌家族史的女性,其出现这些症状要特别注意,罹患相关癌风险都要更大;

     

    7.皮肤出现新斑点,黑痣发生变化。尤其是久治不愈,结痂而且容易出血,应当心皮肤癌;

     

    8.长期慢性咳嗽和胸痛,延伸到肩部、臀部。时间超过6周,又久治不愈,应当心喉癌、甲状腺癌、食管癌或肺癌;

     

    9.大便异常或发白、特别臭,老感觉上完厕所还想上,没拉干净,就要注意肠癌或胰腺癌了;

     

    10.当然还有排除胃酸分泌过多的胃灼热、久治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或痰中带血、无痛性血尿等等,这些症状都应该引起我们大家注意,可能不一定是癌,也应及时就诊,尽早查出病因。因为有很多癌症都是由长期慢性炎症反应癌变的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儿童弱视一般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应做到早消除抑制,提高视力,矫正眼位,训练黄斑固视和融合功能,以达到恢复两眼视功能。主要包括病因治疗、遮盖疗法、压抑疗法、视觉刺激疗法、红胶片法等。儿童弱视一般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一、药物治疗

     

    左旋多巴:多巴胺是重要的神经递质,对视觉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有重要作用,而左旋多巴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颅内代谢为多巴胺,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口服该药来进行辅助治疗,促进视力的恢复。
    阿托品:1%阿托品眼膏或眼液主要是用于压抑疗法中,健眼用1%阿托品使其视物模糊,迫使患者利用弱视眼,以利于训练提高弱视眼的视力。


    二、其他治疗

     

    1.遮盖疗法:分为完全以及部分遮盖。目的在于遮盖健跟,强迫弱视眼注视并且进行精细工作。遮盖的时间和方法要根据患儿的年龄、视力、注视性质进行选择。
    2.压抑疗法:用过矫或欠矫镜片以及每日点阿托品的方法压抑健眼功能,弱视眼戴正常矫正镜片。压抑疗法有压抑看远、压抑看近、完全压抑及交替压抑,适用于中度弱视、年龄稍大又不愿意做遮盖治疗的患儿。
    3.视觉刺激疗法:视刺激仪用于中心注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后像疗法治疗的目的在于将旁中心注视性弱视,转为中心性注视,以利弱视眼视力提高平时遮盖弱视眼;红色滤光片法:平时遮盖健眼,在弱视的矫正镜片上加一片规则的红滤光胶片,使旁中心注视性弱视转为中心性注视。

     


    4.红胶片法:适于旁中心注视,用620~700nm波长的红胶片贴在旁中心注视眼的镜片上,每日贴2~3小时。
    5:后像疗法:后像疗法的目的是用弱视镜的强光刺激弱视眼的黄斑周围,产生后像使旁中心视网膜区受到抑制,并以十字物像刺激中心窝进行训练,以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
    6:戴机治疗:对于那些已经确诊为弱视的孩子,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配戴眼镜,通过光学镜片使目标物像重新回到视网膜上,使孩子视觉系统得到刺激而正常发育。然而多数家长对孩子戴眼镜存在误区,总觉得孩子小戴眼镜会影响发育。其实对于弱视儿童而言则恰恰相反,配好的眼镜要一直戴着,戴眼镜能帮助孩子形成正常的视觉习惯,是治疗的关键环节,摘摘戴戴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有时甚至会加重病情。
    7:弱视治疗仪治疗:视力发育障碍(即视力萎缩),或视细胞处在“睡觉”抑制状态,需要弱视仪中的精细图标训练萎缩的视力,或特殊色光唤醒睡觉的视细胞才能尽快治好。如果不用弱视仪尽快治好而让弱视长期存在,可以加重近视,如错过治疗弱视的敏感期,可导致终身低视力。
    8.多媒体视觉训练治疗:多媒体网络视觉训练系统,是基于知觉学习理论应用富媒体Flex技术开发的用于弱视治疗的专业网络医疗软件,系统能够通过不同的算法生成多种有效生物刺激模式和视知觉训练任务的结合生成有效的弱视治疗模式。患者通过使用系统生成的训练方案训练“眼力”“脑力”“手一脑一眼协调力”,最终达到各项视觉功能与视觉技巧提升的目的。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