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成年人的自残行为

成年人的自残行为
发表人:京东健康

成年,意味着要开始在社会担负起照顾自己的责任。

因此,大家往往说,成年人的世界并不容易。

小孩子遇到困难可以优先寻求父母,但成年人遇到困难有时候只能优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在遇到难坎儿时,有些人会选择迎难而上,有些人会选择借酒消愁,也有人会选择——自残。

究竟什么因素,会导致成年人自残呢?

根据国际上多家心理研究机构的研究,患有抑郁或者焦虑的成年人会更容易出现自伤行为。

药物滥用、药物上瘾,贪食、厌食、进食障碍等问题也会增加成年人进行自残的风险。

此外,成年人如果遭受虐待,无论是身体虐待、情感虐待还是性虐待,都会增加自残的风险。

这些虐待无论是发生在现在,还是发生在童年,都会造成严重影响,越早和越严重的虐待就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自残。

但无论是何种因素,成年自残者,通常都会或多或少地拥有抑郁或者焦虑的情绪。这些抑郁、焦虑情绪来源于方方面面。

很多人会误以为,自残是可怕、病态的一种行为,是还未实施的自杀,会认为自残的人是精神病,但实际上,做出自残行为的人正是因为心中充满苦闷,想要去解决苦闷,才会做出自残的举动。

自我意识是成年人的“双刃剑”

为了更容易理解为何成年人会发生自残,在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心理学的概念——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通俗来讲是对自己身心状态的一个自我认识,认识到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和联系。自我意识,不仅包括对自己状态的认识,也包括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还有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在成年后完善并达到顶峰。

简单来讲,就是成年后意识到——自己是谁,自己现在是什么身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想要做什么,如何处理好与外界的关系。自我意识过强、薄弱或者扭曲,都会导致自我调节控制出现问题。

忙忙碌碌地为生活奔波,来源于各方面的压力,有时候是会让人产生一些伤害自己的想法,但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保护我们,不让我们去做这些自我伤害的行为。当自我意识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能将自残付诸于实践。

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社会生活实践中的自我体验以及来自他人的评价,都会影响自我意识,导致自我意识发生改变。

那如果我有自伤行为,可以怎么做呢?

著名的国际心理专家,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的教授,Kim Maertz提出过一些减少自伤行为的方法。

第一、避免任何负面的自我对话,停止思考。

当内心有不好的想法时,就尽量停止思考,让自己走出死循环,避免担忧和消极的想法,去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第二、运用一些放松技巧,尽量放松自己的身体。

可以慢慢的深呼吸,可以通过“我感觉很平静,我感觉很放松”等短句来对自己进行按时,并想象自己在放松的环境中。

第三、如果已经发生自残行为,慢慢地去停止,并在结束后去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没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去替代这种方法。

第四、在想要开展自残行为时,尽量确保自己不是孤身一身,如果想这么做时,给自己的家人或者好朋友打一个电话,告诉对方你想要怎么做,这个过程可以分散你的注意力,并让你不再孤单。

第五、照顾好自己的基本需要,把对自己的关心放在第一位。

每周规律运动,养成健康而规律的饮食习惯,确保睡眠时间充足,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这些行为会减少你自残再次出现的几率,并让你更加健康快乐。

 

参考文献:
1、Matsumoto T, Azekawa T, Itami A, Takeshima T. [Risk factors of near-fatal deliberate self-harm behavior in self-cutting patients: a three-year follow-up study at a psychiatric clinic]. Seishin Shinkeigaku Zasshi. 2008;110(6):475-87. Japanese. PMID: 18717158.
2、Levine, M. & Smolak, L. (2005). The prevention of eating problems and eating disorders: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New Jersey: Erlbau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即便是在好不容易等来的周末,我们也越来越不能够放松地享受生活。

     

    经常感到疲惫,再也没有小朋友那种没心没肺的开心,好像压力和忙碌给我们带上了焦虑、失眠和疲惫等沉重的枷锁,一点点加重着我们身上的重担,步步紧逼、寸步难行。

     

    其中,这些重担的重要来源之一,可能来自于大脑中存满的负性记忆和消极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正逐步危害着我们越来越多人的身心健康。

     

    年轻人「压力山大」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的压力不局限于基本层次的衣食住行,对生活的品质和精神世界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更多的关注。

     

    同样,伴随巨大欲望而来的是更多的压力和挑战。

     

     

    例如,来自家庭的不和谐、人际交往的焦虑、学业压力以及就业难题等。这些问题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常见且需要解决的问题。

     

    • 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和消极情绪,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情绪稳定,缓解消极情绪冲击,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情绪「病了」不是小事

     

    情绪,是我们作为正常个体在与周围客观环境互动中产生的短暂性情感体验,具有情境性、即时性和不稳定性。

     

    一般来讲,基本的情绪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部分。

     

    • 积极的情绪:有助于我们直面压力和挑战,并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 消极的情绪:虽然存在有益的一面,比如,有助于我们反省深思和吸取经验教训,但是强烈和持久的消极情绪刺激,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巨大危害。

     

    消极情绪的伤害

     

    ● 对身体

     

    长时间持续的消极情绪会产生伴随一系列的躯体反应,如心慌胸闷、失眠健忘、无穷无尽的疲惫感和日益稀疏的头发等。

     

     

    身体的不适让我们减少了社交和运动,产生了很多继发的情绪病,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同时,生活节律紊乱、植物神经过敏和内分泌失调长期的影响着个体的身体健康。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和甲状腺等相关疾病都和消极情绪密切相关。

     

    ● 对心理

     

    长期且剧烈的消极情绪,会破坏我们的心理健康,是多种常见精神心理疾病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的消极情绪的产生,一方面,使我们丧失对自我客观的评价,更倾向于用消极悲观的视角看待问题,时常敏感和习惯性自我贬低,不利于自我发展。

     

    另一方面,容易灾难化思维、缺乏动力和勇气,为了避免结束,你拒绝了所有开始。

     

    消极情绪萦绕下的心情就像南方的梅雨季,我们并不能做到祈求上天不要下雨,但是,我们可以学会及时排遣掉这些消极情绪,给心理的罐子做清扫,撑开守护心理健康的「雨伞」。

     

    情绪「治疗」需及时

     

    觉察与宣泄

     

    原发的情绪都很直白,让我们做出本能的战逃反应,就算僵住也没有关系,不要为自己表现出攻击性或怂了而评判自己。

     

    因为自我评判而产生的继发情绪可能更复杂,难以自行消化,比如羞耻感、抑郁、焦虑等。

     

     

    所以情绪来了我们就要及时宣泄,给自己排毒,找朋友吐槽,出去嗨一下,痛快哭一场,还是打枕头、盘手串的都可以。

     

    安全的宣泄,不要让负面情绪陪自己过夜。

     

    接纳与寻求支持

     

    逃避和过分关注都会让我们更加深陷情绪泥潭,学着接纳情绪产生的合理性,在不能自我处理的时候及时向外界寻求支持。

     

    接纳情绪的较好的方式有正念练习、改变认知模式等。

     

    这些可以通过网上已有资源的利用,或者线上、线下通过跟心理咨询师沟通学习,来帮助纠正我们习惯性的负性认知模式,从而减少和缓解部分消极情绪的产生。

     

     

    向外界寻求社会支持也是处理消极情绪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

     

    来自家人、朋友以及周围人的善意和支持最能帮助我们走出消极情绪,可以尝试「麻烦一下别人」,也允许别人在不打乱你生活的情况下麻烦一下你。

     

    自我关怀

     

    主要包括规律作息、保持运动量、发掘和培养自己的爱好。

     

    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提升,而且本身能够促进分泌快乐物质,是消极情绪有效地排解手段。

     

     

    睡眠节律的紊乱是多种精神心理疾病发生的前期表现,由此,保持睡眠节律是极为重要的。

     

    不一定要早睡早起,但绝不可以昼夜颠倒,尽量保持规律作息习惯和充足时长的睡眠。

     

    学习新东西、培养新爱好也是刺激多巴胺产生的过程,尤其是在得到一定的正反馈之后,有利于我们树立正向的自我形象,提升自信心。

     

    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当消极情绪占据了你的大部分生活,严重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而无法排解时,可以尝试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高压的生活下,消极情绪就如同感冒,要及时进行线上或线下就诊,从而做出准确的心理评估和对症处理。

     

    这样如同是在教练的指导下,科学安全地锻炼我们的心理肌肉,提升心理灵活性和复原力。

     

     

  • 作者 | 健康知识局

    文章首发于 |健康知识局公众号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平时用的最多的姿势是什么?

     

    观音坐莲式?老树盘根式?还是猴子捞月式?

     

    其实正确答案是:垂帘听政式。也就是:坐着。

     

     

    对于很多人来说,坐着几乎是件无法避免的事儿。

     

     

    工作学习时要坐着,放松休息时也坐着,四舍五入算下来,一天中除了睡觉时是躺着的,其他时间几乎都是坐着的......

     

    根据研究统计,我国43%的人,每天至少坐8个小时。很多人都知道久坐伤身,但不知道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把久坐列为了“十大致死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因为久坐死亡。

     

    久坐就是在“慢性自杀”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久坐没啥大不了的,无非就是腰酸背痛。

     

    但其实,久坐的危害远比我们认为的要大得多的多,外在的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都算小事,还有很多其他病都是久坐导致的。

     

    •     糖尿病

     

    长期久坐后,很多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运动量少了,食量没减,脂肪容易在腹部堆积出现腹型肥胖,这也是2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的典型特征。

     

    腰围大小主要反映的就是腹部内脏脂肪堆积,过多的内脏脂肪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引发糖尿病等病症。

     

    •     冠心病

     

    美国多家研究机构的研究团队发现,每天久坐数小时会增加冠状动脉钙化风险,标志着心脏病发作风险会增加,如冠心病。

     

    •     结肠癌

     

    长期久坐着会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如果肠道长时间处于淤血状态,肠道蠕动就会变慢,粪便中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的同时刺激肠黏膜,诱发结肠癌。

     

    根据统计,久坐不动的人患结肠癌的概率比经常运动的人要高出50%。

     

    •     血栓

     

    刚才说了,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随着血液在体内流动,说不定就把哪的血管堵住了。堵住肺部血管就是肺拴塞;堵住脑血管就是脑血栓;堵住心血管就是心肌梗塞......

     

    最终带来的后果很可能就是:猝死。

     

    因此,久坐还被称为“最温柔的慢性自杀”,甚至被称为“离死亡最近的方式”。

     

    坐多久才算“久坐”

     

    既然久坐危害这么大,那么问题来了,坐多久才算久呢?

     

    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世界公认的标准答案。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的一项研究指南给出的答案是:每天有8~12小时以上坐着不动。

     

    美国糖尿病学会发布的2016版指南中指出:所有人都应该减少久坐时间,特别是避免连续久坐超过90分钟。

     

    所以各位老板在开会时,饼不要画的太大,注意控制时长;老师们上课不要连堂。

     

    如何消除久坐危害?

     

    既然久坐危害这么多,那就得赶紧想办法避免久坐危害,于是很多人这时候会想到,用运动来抵消久坐的危害!

     

    然而,久坐的危害是无法完全消除的。

     

    即使你热爱运动,每天的运动时间都达标了,也弥补不了久坐已经造成的健康损害,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从现在起及时止损。

     

    最好的方法就是——站!起!来!

     

    每过一个小时,就站起来活动5-10分钟,给自己接杯水喝。

     

    然后你就不得不每过1个小时就从座位上起来开闸放水。这样来来回回,无形之中便达到了运动的目的。

     

    而且站立时,人体每分钟会比坐着多燃烧0.7千卡的热量。

     

    英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如果能长期坚持每周5天、每天累计3小时的站立,效果堪比跑了10趟马拉松。

     

    如果你的工作不允许你动不动就起来活动一下的话,坐着也可以做些运动,防止血栓。

     

    别总坐着,没事儿走两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家中的长辈、父母如果出现记忆力差、表达障碍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怀疑,这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在医学上叫做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格来说,65岁以前发病,成为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的发病称为老年性痴呆。

     

    随着这几年老龄化加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有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达到5.56%。

     

     

    千万不要觉得老年痴呆不过是忘事儿这么简单,对老人和家人的危害可大可小!

     

    (1)生活质量下降

     

    老年痴呆最初的征兆就是失忆,比如经常忘事,有些事刚叮嘱过转头就忘了,事后怎么都想不起来,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

     

    如果继续发展,患老年痴呆的老人会忘记自己的配偶、子女,不会穿衣、不会吃饭、连大小便也不能自理;有一些情况还会出现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2)照料者的缺乏和情绪问题

     

    得了老年痴呆症,最痛苦的不是患者本身,而是照料他们的家属。

     

    在众多照料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中,八成以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有的人甚至患上了抑郁和焦虑症。特别是那种无法沟通和看不到希望的感觉,还不仅仅是累的问题,让很多家属深感绝望。

     

    (3)沉重的经济负担

     

    有人粗略的统计过,假使以老年痴呆症一般的存活期来计算,一个老年痴呆患者10年需要的花费不少于40万,这里还不算起居、饮食等日常的花费。对患者本人和家属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

     

    那么,为了摆脱老年痴呆所带来的烦恼和痛苦,家中如果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和长辈,一定要配合其一起尽早开始预防老年痴呆症。

     

    这里,教给大家一些日常就能做的小方法。

     

    1、多做益智类游戏

     

    中老年人可以多做一些益智游戏,比如我们熟知的打麻将、成语接龙或猜字谜等等,这样可以帮助活跃大脑,延缓大脑衰老速度,但不能一味地做同样的游戏。

     

    此外,可以用新鲜事物来向大脑发起挑战,比如学习新语言或培养一个新爱好。

     

     

    2、保持适量运动

     

    建议中老年人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每周不要少于4-5天。保持规律性运动可以有效降血压,避免胆固醇水平升高,还能促进新脑细胞的生成,这是预防老年痴呆最有效的方法。

     

    3、调整饮食

     

    地中海式饮食烹调方式简单且有营养,而且能降低患上老年痴呆症风险。

     

    平时多吃豆类和坚果,其中含有丰富植物蛋白质、抗氧化物质以及人体所必需的脂肪酸,利于体内健康脂肪生成。

     

    尽量不要用动物油,因为动物油吸收和消化率低。不妨选择植物油含有人体所必须的脂肪酸且营养价值高,比如橄榄油,能更好地保护心血管系统,避免发生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并不是一个人的“病”,需要全家一起去配合,才能有效预防。家中有老人的一定要多上心啦~

  •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个近500人的付费学习群里,只有40名爸爸的加入,比例不足10%。
    包括送孩子来机构干预时,近八成的陪读家长都是妈妈/奶奶姥姥,很少见到爸爸的身影。

    “丧偶式育儿”、“隐形爸爸”等这类名词,我们早已见怪不怪。我们不得不承认,自打孩子出现在娘胎里时,妈妈就不自觉地承担起来照顾孩子的主要责任。

    不止一位妈妈表示:“一说到孩子,孩子他爸总是以工作忙、累、没时间为理由推脱。可是你会发现,他就算有了时间,通常都是在玩手机,要么就敷衍了事,很少会跟我一起给孩子做训练。”

    不过,爸爸,真的那么“不堪”吗?

    妇女节那天,我们在《父母共读营》的学习群里发起了一场情感辩论赛:“养娃路上,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一起看听听大家怎么说吧~

    (文中观点,皆为化名)

     

     

    No.01

    妈妈有多辛苦,有目共睹 

     

    @毅毅爸爸

     

    我去外地做干预,见到的都是妈妈,偶尔也会见到几个爸爸,但也只是坐在旁边当陪衬。

     

    但很多的星宝妈妈跟我聊天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宝宝的爸爸没来,只是觉得佩服我(我竟然能够独自一个人带着孩子),因为在他们心中,认为爸爸根本就不应该或者是不会带孩子吧。

     

    我记得有一次住宾馆的时候,宾馆的前台服务员对我说:“ 现在真是变天了,你一个男人就敢一个人带着娃出来。”从她的回答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是谁在带得多。

     

    我相信我们群里的人都不陌生,有一个词叫“冰箱妈妈”。在美国三四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都把这一类的问题归咎于妈妈的冰冷。 为什么会只归咎于妈妈呢?大概是所有人理所当然认为:带娃就是妈妈的事情

     

    我们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精力旺盛、上下乱窜,有的不愿意走路、得天天抱着。在干预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妈妈那瘦小的身躯,背着一个30斤、40斤,甚至50斤的孩子,有时候为了赶时间匆匆地跑起来, 我真的由衷的佩服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瘦弱的身躯能够抱起这样的孩子。

     

    说心里话,我们夫妻俩都有工作,都在挣一样的钱,但是在家里面,尤其是带孩子去小区或者是哪里玩的时候,我是不敢去的,我更多的是在家里面带孩子。

     

    因为我家的孩子与众不同,我害怕别人的眼光,但是孩子的妈妈不一样,他为了孩子能够走进正常人的生活,我想他应该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把孩子带到众人的面前,带到其他孩子的包围圈里面。

     

    @小豪妈妈

     

    大家都说为母则刚,她们从一个女孩子的角色转变为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新手妈妈,最后到全能妈妈,她们能撑得住各种各样的压力。

     

    妈妈在养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即便是吃喝拉撒的这种小事的压力,也并不会比爸爸在外面工作的精神压力要小。

     

     

    No.02

    关于“爸爸”这个角色,

    她们有10086+条吐槽…… 

     

    @辰逸妈妈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从我的孩子去医院检查确诊到现在的干预,一直都是我在做,爸爸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每次我去机构里面带孩子上课,老师的要求和课后作都是我先完成好了,然后爸爸才想跟着做。

     

    我和爸爸都要上班,他可以全心全意的上班,但我在上班的时候却总是会想着“我的孩子现在怎么样啦?我的孩子今天是不是有进步呢?”

     

    我在机构也能看到,大部分事情都是妈妈在做,而且偶尔有个别爸爸出现,大家都会觉得:“哇,真是很稀奇。” 

     

    @濛濛

     

    我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们家老大已经13岁了,正好处于青春期,然后老二现在又是这种情况,我们家是我跟孩子爸爸都在上班。

     

    我下班后还要负责两个孩子,简直是轮轴转;但是爸爸呢,一回家就刷手机,偶尔叫他带一下孩子,结果还没两分钟他就呼呼大睡。

     

    我倒是不是想吐槽什么,我只是觉得爸爸其实还是有很多时间可以挤出来跟妈妈一起带孩子的。因为妈妈真的是从早忙到晚,只有在孩子睡觉后(往往要到11点后)才有自己的时间。我的工资根本不比爸爸少,但是我觉得我整天都忙个没完没了。

     

    可能是因为爸爸带的比较少,老二相对来说更粘我,所以我几乎已经没有自己的时间了。老大现在已经是青春期的初中生了,我几乎已经不怎么管他了,精力都在老二身上。

     

    我不止一次的跟爸爸说:“再这样下去,我两个娃都搞不定了。”我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才能负起这个责任。

     

    我觉得妈妈的压力真的非常大,如果没教育好孩子,我们总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但是爸爸好像没有这个感觉。每天他反正都忙着他自己的事情,觉得只要把钱交给机构,孩子就能干预好。

     

    而我作为妈妈,不仅要学习干预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大孩儿的青春期相关等很多家庭教育的知识,我真的是学了好多,时间真的很紧,我很希望爸爸能够快点负担起来。

     

     

    No.03

    可是,爸爸们真的这么不堪吗?

     

    @小涵妈妈

     

    妈妈很难,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咱们的爸爸真的都不管用吗?

     

    其实,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爸爸的付出实际上一点也不比妈妈少。

     

    父母的不同角色与不同投入是性别差异所导致的,母亲负责给予孩子注入更多的灵魂的力量,但是父亲则负责给孩子注入生存的力量,使孩子能够有能力去和勇气去面对外部的世界。

     

    另外,父亲和母亲给予孩子的东西各不相同。 母爱,给予的是情感和关爱;都说父爱如山,那山他是巍峨的,也是沉默的,但是他的力量绝对是任何东西所不能替代的。

     

    都说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那身为男人,爸爸肩负着他不可推卸的家庭重任,他们需要面对的社会压力、需要迎接的生活挑战是非常大的。

     

    特别是在为人父、为人夫之后,其实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他会感觉肩上的担子会更加的重起来,包括前文的毅毅爸爸。

     

    父亲追求卓越,总想出人头地,是为了对妻子、对孩子、对一家老小进行负责,为了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这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所以他们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压力都非常大。

     

    爸爸们会风里来雨里去,穿梭于在这个工作之中,甚至忘了时间,忘了自己的辛苦,有的还忘记了疲劳。比如说我家爸爸,他可能为了这个家,有时候可能很晚才能回家,但是他一定是为了这个家庭付出的,他的确很累。

     

    爸爸妈妈两个人为了维护这个家,总会有一个人牺牲但牺牲的更多的人,并不一定都是妈妈。也有什么都不管的妈妈,都是爸爸在管的家庭,所以这个事情还是要多方面地去看待。

     

    再比如,当妈妈在月子里的时候,孩子哭闹睡不好的时候就会影响爸爸工作,然后妈妈会说,“你到隔壁小房间睡觉去”;当爸爸好不容易想要给孩子换个尿不湿的时候,一旦给孩子穿的不对,妈妈就会说,“你什么都不会干,快到一边歇着去吧。”这种时候,我们很少去思考爸爸是怎么想的。

     

    大多数人也懒得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都会天真的觉得:“哎呀,有些活谁做都一样。”剩下的时间,爸爸只能相当于又过着单身的生活,这就导致爸爸不仅仅要忍受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还要忍受夫妻之间的不认同。

     

    有人说,当孩子确诊之后,是妈妈一直在忙碌和干预,爸爸却好像还觉得孩子不是那么的差劲。其实我想说的是,爸爸也是从孩子长大过来的,他肯定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有哪些落后的地方。

     

    父亲,他就像一座山一样,很多东西他不愿意表现出来,只会默默放在自己心里。如果他也像咱们妈妈一样表现的很激烈,或者说把看到的东西都抛出来的话,那么夫妻双方就会更觉得没有靠山或精神支撑了。

     

    相反,我觉得 父亲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给妈妈心理安慰,以及对孩子的信任和支持,让妈妈觉得孩子不是那么差,让她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因为他不想把谱系家庭中孩子的结果全部让妈妈去承担。

     

    他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妈妈能够在心理上轻松、缓和一些。

     

     小编后记 

     

    我们今天讨论的命题是“爸爸妈妈,谁更辛苦?”

    “辛苦”,其实难以用一个具体的标准去衡量。

    事实上,在一个家庭里,尤其是自闭症家庭,孩子的进步一定是依赖父母双方的共同合作。不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有着各自的分工,家庭里的每个角色都在努力完成好自己所擅长的那一部分。

    例如,按照最常见的家庭分工形式来说,爸爸承受的更多的是经济压力,而妈妈则承受着照看孩子成长的压力。而不管是经济负担还是精神压力,都不容小觑~

    想要养育好一名自闭症孩子,意味着夫妻双方需要更多的包容,更多的谅解,也需要各自平衡好家庭的分工和协作。

    无论是哪种分工方式,都需要夫妻双方足够理解和支持对方,能够看见彼此的辛苦和付出。

    只有双方互相扶持,才能带着孩子和小家庭走的更远。

    今天,请爸爸妈妈们,给对方互点一个赞,互说一声:辛苦了~

  • 有天诊室来了一位老人说他感觉身体哪里都不舒服。据子女描述,老人之前很爱干净,出门穿衣打扮也很讲究,可是今年子女过年回家发现老人好像变了一个人,头发乱糟糟,家里也不收拾,去了几家医院都查不出什么病。

     

    此时,我怀疑这位老人可能是精神方面出了问题。于是我问:“他老伴呢?”果然,子女说母亲一年前去世了。不用说,儿女肯定也不经常回家,我建议他去心理门诊看看。

     

    最终结果出来了,原来老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的出现和大脑神经退行性变速度加快有关,年龄增长是让老年痴呆症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当然,平时很多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也会让老年痴呆症更容易出现,要做好预防措施。

     

     

    其实临床上像这样的病人很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心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心理问题严重时就会诱发一些疾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被确诊老年痴呆。

     

    患有老年痴呆的人,不仅自己的身心会受到伤害,而且会给整个家庭都带来严重的打击,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要了解导致人们患上老年痴呆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老年人患上这种疾病。

     

    那么,对于患老年痴呆的原因,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是由于年龄原因和一些疾病原因造成的,但我今天想说的是,日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也是诱发老年痴呆非常重要的原因,希望子女们别再忽视了。

     

     

    专家强调:老年人长期一个人生活,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很多老人由于长期自己一人生活,没人陪伴,没人说话,孤独情绪便油然而生。这种生活状态一旦持续太久,老人就会不自觉回忆过去的人和事,常常出现一些幻想。

     

    长时间一个人独处,而且有不良的心态,负面的情绪出现,都容易导致老年痴呆症患病率高。因为负面情绪的产生会增加心理压力,不只是加速身体衰老,诱发心理疾病,还会让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增高。

     

    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焦虑、忧郁情绪,睡眠障碍以及其他脑部器质性病变,严重时还会造成老年痴呆。

     

    因此,建议大家不管工作再忙,都要抽时间关注老人心理健康状况。

     

     

    那日常生活中,子女做哪些事情对老年人的心里状况有帮助呢?

     

    1、多给家里的老人打电话,询问近期生活状况。


    2、教会老人使用手机,定时让孩子和老人通视频,带给老人喜悦和欢乐。


    3、过节时尽量抽出时间回家看望老人。

     

    4、和老人一起去户外活动。


    5、带老人去你们以前经常去的地方,和老人一起回忆往事的美好。


    6、耐心听老人的唠叨,不要表现出不耐烦。


    关爱老人心理健康,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

  • 人到了老年,因为行动不便,身体素质的下降,会经常闲在家中,常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情绪。

     

     

    比如觉得自己没有用的抑郁的情绪,没有人陪的孤独情绪,如果不及时的解决这些心理情绪,让整个人处于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中,长久以往会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严重的影响晚年生活的质量。

     

    那么,你都知道哪些因素能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又该如何化解它们?

     

    1.退休

     

    在许多的老年人退休后,心理会产生孤单寂寞,觉得自己没有用的情绪,因为从繁忙的工作状态一下子转变到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这种落差是很大的。

     

    不少人由于无法适应这种转变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因此,对于处于刚刚退休的老人,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关照,帮助他们找到喜欢的事情,拥有一个心理寄托,对他们的心理会产生很好的帮助。

     

     

    2.饮食

     

    因为衰老,会导致老年人消化能力变差,会常出现肠胃功能失调的情况,出现食欲不振,低沉的情绪问题。

     

    这时要注意多多关心老人,可以多做些他们爱吃的菜,唤起他们的食欲,平时饮食上也可以适当吃些开胃的菜,也能帮助老年人多吃些,帮助缓解因为饮食而导致的心理问题。


    3.家庭关系

     

    一些老年人会经常生病,心情低落,烦躁,经常在家发脾气,也容易造成跟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而如果家庭关系紧张,不其乐融融会导致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地加深,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出现,所以保持和睦的家庭关系是很重要的。

     

    作为子女要体恤老人,要多多关注老年人的心理,让老人常常保持一种愉快,健康的心理状态。老年人会因为退休,饮食,家庭关系,生病等等各种原因,导致心情低落抑郁,常常感到孤单寂寞,这种心理很不利于身体健康。

     

    年纪大了容易孤独抑郁,养成3种习惯,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想要摆脱这种心理,就要通过改变,养成下面3种心理,更有利于身心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

      
    1.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

     

    人以什么样的态度感觉、对待生活,生活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如果你拥有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在遇到苦难时也不轻易言败,会想办法去解决它,相信我,你的生活也会变得越老越好。

     

    在人的一生中,什么都将会逝去,不要紧紧地抓住一些东西不放,不如看开些,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去热爱生活,你将会生活的更幸福。

      
    2.一直学习

     

    不要觉得自己退休了,就没有事情可干,天天闲在家,这样长久以往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退休后也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对感兴趣的事物可以积极的进行了解学习,此外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即丰富了生活,也舒缓了心情,有了感情寄托后,你会越发的热爱生活。

     

    3.少生气

     

    少生气,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老了,但却要拥有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

     

    要少生气,保持和睦的家庭氛围,也要体谅子女工作的不易,多体谅他们些,也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少发火,保持心理的宁静,也对提高生活质量很有帮助。


    对于保持心理的平静,多喝水也有这方面的帮助,多喝水能舒缓紧张的情绪,在水中加入酸枣仁,百合,莲子会有更好的安神静心的作用。

  • 人过50知天命。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努力工作了一辈子,子女们也大了,看尽了人间冷暖,是到了回归自己,享受生活的时候了。于是,很多人会开始格外关注养生,追求长寿。

     

    凡是看到延长寿命的养生建议,大家都会甘之如饴,奉若瑰宝。这些养生文章,多半会建议要多喝水,多运动,科学饮食。

     

    但我要说的是,这些虽然有一些健康收益,但并不是最主要的!若缺了这“1事”,再多努力也会徒劳。

     

     

    究竟是什么事情这么有效?本文为您揭秘。


    长寿的最大秘密:1个良好的心态,这便是需坚持的1事


    哈佛大学曾经对238位百岁老人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超过89%的受访老人都非常乐观。

     

    即便他们一生都历尽坎坷,但都凭借自己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度过难关,到晚年依然如此。上天似乎特别眷恋这帮努力生活的“寿星”,才让他们长寿如此。

     

    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真正长寿的人,并非都是生活优渥的富家老者,而是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我们老家就有一位祖奶奶,她今年已96岁高龄,是附近村里最长寿的老人。每次我们回家,老奶奶都会以善意的微笑迎接我们这些后生。孩子们都喜欢在她身边玩儿,吃东西时也并不将究!


    心态决定着健康状态,这其中的关联数不胜数。

     


    心态存于人的大脑中,看似与健康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很多现实案例、科学数据都发现,好心态=好身体。下面,我将从正反两面,为您剖析心态与健康之间的紧密关联。

     

    (1)心态不好,疾病来找


    你是否知道,当人们情绪紧张、心情烦躁的时候,胃极容易出现溃疡疼痛的症状?

     

    你是否清楚,当人们情绪激动、怒火中烧的时候,血压极易飙升引发脑梗的危险?

     

    你是否了解,当人们情绪低落、抑郁悲观的时候,免疫力下降癌症易高发的事实?

     

    你是否明白,当人们情绪波动、难以控制的时候,甲状腺容易病变引发甲减甲亢?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若心态不好,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体内的压力应激激素升高,以便做好“战斗或逃跑”的准备。长时间如此,体内的细胞会过度“损耗”,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从中医的角度上看,心态不好也同样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中医早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精妙总结。

     

     

    2)心态若好,健康不跑

     

    相反,心态若好,我们能够从容应对生活压力,身体自然就会更好。

     

    研究发现,好的心态下,人们的睡眠质量更高,不容易得病,出现中风心梗等危机病变的几率会更小,慢性疾病的程度会更轻,疾病的康复速度会更快。

  •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人们议论早产儿,可是为什么会出现早产儿,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

     

    医学界对于早产的定义是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此时娩出的新生儿也被称为早产儿,一般早产儿的体重在1000-2499g,因为出生早,导致很多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够健全,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其预后越差,出生1岁以内死亡的婴儿约2/3都是早产儿。

     

    所以早产儿的出生,对于母婴双方都极为不幸。

     

    医生说,早产的原因分为三类,自发性早产,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和治疗性早产,其中最常见的是自发性早产,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孕酮撤退,缩宫素作用,蜕膜活化。

     

    她叫王颖,今年26岁,按说做妈妈理应是件开心的事,但从孩子诞生那一刻开始,整个家庭便蒙上了阴影,原来,王颖出现了早产,更糟糕的是,生下来的一个女婴出现了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医生说,早产儿呼吸中枢、呕吐反射、咳嗽反射均比较微弱,容易发生吸入性肺炎。肺泡发育不全,缺乏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肺泡塌陷,引起肺透明膜病。胸廓及呼吸肌无力,也容易发生呼吸困难、不规则的呼吸暂停及发绀。

     

    最终,王颖的孩子因为呼吸衰竭夭折,刚做妈妈,却又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痛苦可想而知。

     

    至于王颖早产的病因到底是什么,通过她的描述,我们发现,孕期的时候王颖一直在进行各种劳动,王颖哭诉,自从嫁给丈夫后,日子并没有好过,自己全心全意付出,婆婆却总是瞧不上她,自己曾向丈夫哭诉,但没想到,丈夫却认为她胡搅蛮缠,即便自己怀孕了,整个家庭的关系也并不和睦,更要命的是,王颖怀孕期间就听人说丈夫在外面出了轨,她虽然想闹,也想离,但想想肚子里的孩子,真是一步棋走错,满盘皆输。

     

    医生说,孕期高强度劳动,再加上精神抑郁,很容易出现流产甚至早产。

     

    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王颖万念俱灰,但丈夫和婆婆却并不关心她,反而责骂她怀孕的时候不注意,结果导致了早产,试图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王颖身上。

     

    王颖无奈,只能一个人回了乡下,想着自己的悲惨遭遇,心结难解,人在绝望的情况下很容易做出极端行为,最终她拿起放在家中的一瓶除草用的百草枯,一口喝下很多。

     

    等到家人发现的时候,慌忙拨打120求助,等到医生赶到的时候,发现王颖瞳孔散大,自主呼吸消失,心脏停止跳动,很明显,她已经死去多时了。

    医生说,百草枯对人体有剧毒作用,会影响呼吸,循环,肝肾,中枢,血液,消化系统,导致多器官衰竭,像王颖这样一口喝了这么多,致死率是百分之百,就算她还有生命气息,送到医院也会极度痛苦地死去,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特效药能治疗百草枯中毒。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有些人年龄到了70岁头脑仍然很清晰,身体仍然很灵活,而有些人刚刚过了50岁就开始变得爱忘事,脑袋变得糊涂。

     

    年纪大了之后出现脑袋不清楚的几率越来越高,一方面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神经细胞的数量都减少了,小脑体积也变得比以前小,这会导致我们的思考能力变慢,甚至出现痴呆的表现。

     

     

    除了细胞的自然退化之外,不好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我们痴呆的风险。年纪的增加是难以避免的,但是生活中不好的习惯我们是可以进行改变的。


    不良习惯一,喜欢吃高糖高脂食物

     

    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吃甜味的东西,因为甜味的东西吃了之后能够改善我们的心情,让人变得开心。糖类食物吃的太多会影响我们血液中糖的水平,严重的血糖升高会使我们患上糖尿病这种疾病。

     

    糖尿病发生之后,过量的糖会破坏血管内正常的环境,还会使神经受到损伤。神经细胞受到过量糖类物质的损害之后,大大增加了神经细胞退化的速度,也会导致我们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的下降。


    同样的,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是损害我们血管的一大杀手。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吃的太多以后,油腻腻的脂滴会随着血流漂到全身的血管中,并且在管壁上形成沉积物。

     

     

    血管的内壁受到损害以后会形成斑块样物质,还会使管径细小的血管被填塞。

     

    血管被堵塞以后神经的营养来源就被切断了,神经细胞长时间得不到营养就会死亡。所以很多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系统都会出现损害。


    不良习惯二,吸烟和饮酒

     

    烟草中损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太多,吸食烟草不但会损害肺部细胞还会损伤脑内的细胞。烟草中的尼古丁能够使大脑神经的兴奋性得到提高,并且使神经容易享受这种感觉,于是吸烟的次数也会变得越来越多。

     

    吸烟能够使我们的脑细胞和脑神经退化速度变得更快,从而加快了我们智力和反应力的减退速度。吸食烟草的人比不吸食烟草的人更容易发生记忆力减退的症状。


    酒精能够麻痹我们的神经,过多的酒精在肝脏内堆积会使肝脏的解毒系统瘫痪。夹杂着酒精的血液被运送到身体其他微小血管时就会对远端的部位造成损伤,其中就包括神经的末梢。

     

    经常喝酒的人脑神经和细胞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容易患上痴呆的风险也比普通人要高出很多。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少喝一点酒,能不喝酒尽量不要喝。


    不良习惯三,喜欢睡觉,不愿动脑

     

    大多数朋友在60岁以后就不再继续工作了,因为体力和脑力都达到了一定的限度。很多朋友退休之后没有什么事情做就会经常闲着,睡觉的时间会比较多。

     

    经常不动脑筋会使我们的脑细胞运行速度变得越来越慢。没事的时候找其他伙伴适当进行一些锻炼,下一下象棋,打一打牌,读一读书或者看一看报都能够避免我们的脑细胞工作效率降低。


    可能有些朋友认为脑细胞的数目是一定的,用了一部分之后就会变少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虽然很多细胞是永久性的,不能够重新生成,但是大部分的功能细胞都是在不断更新、不断更替的。

     

    疲惫衰老的细胞淘汰下去,新的健康细胞替换上来。脑细胞用的越多,替换的速度也就会加快。新的细胞会比之前细胞更加强大,所以我们会感觉脑袋越用越灵活一些。


    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会使老年的朋友出现脑袋迷糊的表现,一些不良的情绪也会抑制神经细胞的活动。长时间的不高兴或者长时间的紧张高压状态也会使我们的神经细胞受到损害。为了防止出现痴呆的症状我们除了要保持良好的习惯外还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

  • 随近抑郁患病人群不断增加,对于抑郁的治疗和预防已经成为日常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专家介绍:抑郁症,老年人抑郁症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会出现疲劳、食欲下降、失眠、多梦等症状,这些症状会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很多的困扰。积极预防抑郁症的发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日常一定要照顾好老人生活起居,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天都应安排一段时间的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积极预防躯体并发症。

     

    一、老年抑郁症多发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脑内参与精神活动的一些生化物质及大脑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身体的生物节律也产生了变化,老年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明显下降。本病的病因可以归结为遗传因素;病前人格特征,老化过程也常伴有人格特征的改变,如孤僻、被动、依赖和固执等;生化代谢异常。近期研究提示DA功能不足也是老年人易患本病的原因之一;神经内分泌改变。如离休后心理不平衡、经济拮据、就医困难、丧偶、离婚、再婚、子女就业、下岗等,这些矛盾发展是老年抑郁症的主要诱因。

     

    二、老年抑郁患者的护理方法

     

    (1)注意精神心理卫生。要善于观察,从老人微小的情绪变化上发现其心理的矛盾、冲突等,有针对性的做心理说服、解释、劝慰、鼓励工作。选看一些电视风光片、音乐片和喜剧片。有条件的可参加一些老年社会活动,经常与朋友分享烦恼,容易宣泄压力,并且如果朋友恰好风趣、幽默、健谈,对避免和医治孤独和离异感,减轻抑郁症状更有效果。

     

     

    (2)老年抑郁症患者应有专人护理,最好是亲属。如果亲属工作忙,也可请人护理,总之,24小时不应该离人。护理人员还应学习有关的卫生知识,了解病人的情况,掌握相应的护理技能。

     

    (3)要照顾好老人生活起居,尽量按时吃饭,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天都应安排一段时间的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积极预防躯体并发症。

     

    (4)坚持服药,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既要耐心,又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不可随意增减?物,有情况可向医生反映,更不可因?物不良反应而中途停服,以免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

     

    (5)防止发生意外。因这种病人往往有轻生企图,故不可疏忽大意。事故多半发生在一刹那,凡能成为病人自伤的工具都应管理起来。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