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孩子出现这些异常的行为,家长要引起重视

孩子出现这些异常的行为,家长要引起重视
发表人:寻医问药网

孩子出现这些异常的行为或者动作,家长要引起重视!#抽动症 #医学科普 #中医 #儿科医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孤独患者可以就业吗

     

    作者: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儿科综合 主任医师 邵智

     

    主要内容:一个孩子被诊断孤独症以后,就要及时的进行干预,康复治疗是长期的过程。

     

    如果进行系统的长期的科学康复以后,不少的孩子病情能得到显著的改善,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去读书,去上小学,上中学,有些孩子还可以上大学。

     

    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可以从事正常工作。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积水潭医院 副主任医师 张亚妹

    确诊孤独症,通常要进行以下检查:

    第一、体格检查,如测量身高、体重等,采集全面详细的生长发育史;

    第二、精神检查: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充分了解患儿的病史,需由医生充分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互动交流时的反应,包括是否具有刻板行为、特别执拗的反应、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等标志性症状;

    第三、专用量表检查,如克氏行为量表、ABC量表等,可辅助诊断孤独症。

    主要注意的是孤独症发现得越早,越有利于治疗。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异常,应尽早找医生诊断,切勿自己给孩子下结论,以免错过孤独症的最佳治疗时机,一般认为6岁前是治疗孤独症的最佳时机,特别是3岁前。部分孤独症儿童通过早期治疗和干预,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所以家长们平时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孤独症的表现,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本期话题:儿童抑郁症和自闭症如何区分?

     

    出镜嘉宾:广安门医院副院长  心理科教授  汪卫东

     

    擅长领域:失眠、梦游症等睡眠行为障碍、头痛、以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神志病。

  • 视频简介:孤独症的孩子该去哪里上学

     

    作者: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儿科综合 主任医师 邵智

     

    主要内容:孤独症孩子去哪里上学要根据孩子的状况而定。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但是经过长期科学的临床康复,能够明显改善预后,因为这些孩子是发育性障碍,所以这些孩子的入学年龄一般在七岁左右,这个年龄就要对孩子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临床症状、程度、发展水平、治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后,根据孩子的状况建议家长把孩子送到不同的教育机构教育学校去读书。

    部分孩子可以去正常的小学学习,如果不行,把孩子退而求次,就进入特殊学校去读书,所以至于去读正常小学,还是读特殊小学,就要根据孩子的状况而定。

  • 视频简介

     

    作者:武警总医院 儿科综合 副主任医师 孙岩峰

     

    小孩子需要接种的疫苗:

    1、孩子刚出生就会接种卡介苗,是防结核、乙肝;

     

    2、百白破脊灰;

     

    3、自费项目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也要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的调查,是由家长自己决定的。

  • 小孩还有一个快速生长期,就是青春早期那段时间。青春早期就是第二性征刚刚发生的那段时间,前后那段时间长得是最快的。具体的时间是女孩子要来月经的那段时间,一般情况下10-11岁,小男孩10-12岁,这就是长得最快的时间。这段时间如果抓住了,小孩长得更高、更快。所以孩子长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时机抓住,一个是0-3岁之间,一个是青春期早期,这两段时间是长得最快的。

  • 视频简介

     

    作者: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儿童保健科 主任医师 邵智

     

    目前我们国家,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很多双职工家庭是父母全职,在这种状态下,很多孩子都是有祖父祖母带养。

     

    祖父祖母带养,对于孩子的早期发展,有一些不利的影响。原因是遗传易感的孩子,遭遇了危险的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以后相互作用,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隔代的带养,不管带养的好与不好,都与孤独症的发生没有关系。

  •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儿科综合 副主任医师 何凡

     

    自闭症的儿童其实长大以后这个儿童的自闭症也会慢慢恶化,其实很多自闭症的儿童长大以后,可能因为他会有其他的一些行为问题甚至是会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的症状,有可能就会住到成人的一个精神科去,就有可能把他诊断为其他的一个精神问题。儿童自闭症就是需要去精神科治疗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他这个功能受损越来越重,他会出现一些精神病性的症状,有可能是被误诊为重性精神疾病,比如说精神分裂症。所以说这是根据他的一个严重程度不同,他最后的预后也是不一样,有的可能就是常年地需要看护、护理,有的可能比较理想就是回归到一个正常的一个社会环境当中,能够有一份他能够胜任的工作。然后有一个比较好的这种状态,这就是他的一个预后或者说长大以后的一个走向。

  • 视频简介

     

    作者: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儿童保健科 主任医师 邵智

     

    儿童孤独症,这几年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患者的也越来越多。

     

    目前在国内,儿童孤独症的康复机构,主要是有医院,特殊学校,残联和社会机构。

  • 视频简介:儿童孤独症可以预防吗

     

    作者: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儿科综合 主任医师 邵智

     

    主要内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它的发生原因和机制,目前认为是多因素,所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与遗传有关。在产前所做的一些疾病的筛查,以及一些特殊的仪器检测,其实都不能够有效的,在产前去发现胎儿是否会罹患儿童孤独症,按照现代的医学产科检测技术,还不能够在产前有效的去检测和筛查出胎儿,是否有罹患自闭症的风险。

  • 五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四肢协调能力和大脑功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这个阶段,家长应该避免过度溺爱孩子,而是要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个性,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以下列举了七种五岁宝宝应该学会的生活技能:

    1. 吃东西

    五岁的孩子应该学会使用筷子吃饭,并培养不浪费的意识,做到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菜。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会端碗端水,并确保饭菜和茶水不随意倾倒。

    2. 个人卫生

    五岁的孩子应该能够独立完成漱口、刷牙、洗脸等个人卫生工作,并养成早晚刷牙洗脸的习惯。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会饭前便后洗手,并能够自己换衣服。女孩子还需要养成小便后使用卫生纸的习惯。

    3. 穿衣服

    五岁的孩子应该能够独立穿衣服,并能够辨别鞋子和手套的左右、衣服正反、裤子前后。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会将换下来的衣服叠整齐,并放在指定的地方。

    4. 问候他人

    五岁的孩子应该养成礼貌的习惯,见到人能够主动打招呼,并说出“您好”、“谢谢”等礼貌用语。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会出门时向家人打招呼,回家时告诉家人自己回来了,并在吃饭前后进行适当的交流。

    5. 做家务

    五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如洗盘子、收拾玩具等。家长需要教会孩子如何操作,并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家务中需要承担的责任。

    6. 认路问路

    五岁的孩子应该熟悉自己家和常去的地方之间的路程,并能够大致记住一些好记的道路。此外,他们还需要学会基本的问路常识,并能够向他人询问父母的姓名和住址。

    7. 协调能力

    五岁的孩子应该学会交朋友,并能够与玩伴友好地协商和解决问题。在出现人际问题和矛盾时,他们应该能够尝试着与他人讨论、协商,并尝试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不仅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还能帮助他们建立内在的价值体系。家长需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开朗自信。

  • 宝宝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科学的饮食护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在宝宝饮食方面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将针对宝宝饮食的七个重要阶段,详细解析这些误区,并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呵护宝宝的健康。

    一、宝宝第一次添加辅食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6个月大时就应该开始添加辅食。但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宝宝在6个月大之前应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要营养来源。过早添加辅食可能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过敏等问题。

    二、宝宝第一次接触零食

    零食对宝宝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但过量食用零食会导致宝宝偏食、挑食,甚至引发肥胖、龋齿等健康问题。家长应该控制宝宝零食的摄入量,并选择健康的零食,如新鲜水果、坚果等。

    三、宝宝第一次接触甜食

    甜食虽然美味,但过量食用会导致宝宝肥胖、龋齿等问题。家长应该限制宝宝甜食的摄入量,并选择健康的甜食,如酸奶、水果等。

    四、宝宝第一次接触饮料

    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和添加剂,对宝宝的健康不利。家长应该为宝宝提供白开水,并鼓励宝宝多喝水。

    五、宝宝第一次接触油炸食品

    油炸食品中含有大量的油脂和热量,过量食用会导致宝宝肥胖、心血管疾病等问题。家长应该限制宝宝油炸食品的摄入量,并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

    六、宝宝第一次接触冷饮

    冷饮虽然可以解暑,但过量食用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家长应该控制宝宝冷饮的摄入量,并选择健康的冷饮,如冰棍、冰淇淋等。

    七、宝宝第一次接触果冻

    果冻中含有大量的添加剂,对宝宝的健康不利。家长应该避免给宝宝食用果冻,以防止宝宝噎食等意外发生。

    总之,宝宝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们的科学护理。在宝宝的饮食方面,家长应该避免误区,选择健康的食品,并控制宝宝的摄入量,以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

  • 在为0-3岁儿童选择玩具时,家长和监护者需要格外小心,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好奇心强,但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容易发生意外。其中,与玩具中小零件相关的窒息和噎塞风险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适合0-3岁儿童玩具的特征:

    玩具娃娃:手持或搂抱的柔软娃娃,四肢关节活动范围有限,面部简单。

    婴儿玩具:易于抓握,可以晃动、摇动发声或抱住的玩具。

    玩具车:简单结实,以简单色调装饰,没有微细刻画,操作简单。

    动作玩具:简单动作玩具和惊奇动作玩具。

    早期学习玩具:基础学习训练玩具,如字母、数字、拼图等。

    不适宜0-3岁儿童使用的玩具:

    需要复杂手指动作的玩具;超出基础知识的游戏玩具;模拟成人或特征的玩具;收藏系列玩具;弹射类玩具;化妆套具玩具;含有长绳或带的玩具。

    此外,8岁也是一个重要的发育分界线。在这个年龄段,儿童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可以阅读说明和警告,因此需要为8岁以上儿童使用的产品贴上相应的年龄标识。

  • 婴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选择合适的玩具对宝宝大脑的发育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适合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启智玩具,帮助宝宝在玩耍中学习。

    1. 响环:3个月的婴儿可以尝试握着响环玩耍,通过触摸、听觉、视觉和味觉的刺激,促进宝宝的感知能力发展。

    2. 球:6个月大的婴儿对能动的事物充满好奇,色彩鲜艳的球类玩具可以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3. 积木:8个月大的婴儿可以尝试拼搭积木,通过不同的组合,锻炼宝宝的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4. 复合形状盒:18个月大的宝宝可以尝试将不同形状的物品放入对应的开口中,认识各种形状,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5. 玩沙:18个月以后的宝宝可以尝试玩沙,通过挖掘、塑造等动作,锻炼宝宝的手部精细动作和创造力。

    6. 娃娃:1岁大的宝宝可以通过扮演妈妈照顾娃娃,培养宝宝的同理心和社交能力。

    7. 叠杯:2岁大的宝宝可以尝试叠杯,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8. 图画书:2岁大的宝宝可以翻阅图画书,通过认识各种物品,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9. 玩具车:2岁末的宝宝可以尝试驾驶玩具车,锻炼宝宝的身体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

    10. 拉着会走的动物玩具:这类玩具可以激发宝宝的探索欲望,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孩子缺乏自律性,表现为不听指令、行为散漫、缺乏责任感等问题。这让许多家长头疼不已,不禁发出疑问:为什么孩子会如此缺乏规矩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自律性差的原因。一方面,这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关。例如,孩子可能因为大脑发育不完善,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表现出缺乏自律性的行为。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和环境因素也是重要原因。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自律。

      2. 制定合理的规则:家长要为孩子制定一些基本的规则,如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等,让孩子在规则中学会自律。

      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从而提高自律性。

      4.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从而提高自律性。

      5.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参与各种兴趣爱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自律性。

      6. 耐心引导:家长要耐心引导孩子,避免严厉的批评和惩罚,让孩子在关爱中学会自律。

      总之,培养孩子的自律性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有规矩、有责任感的人。

  •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身体锻炼成为了许多人的难题。然而,即使在家中,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一些简易的健身操来保持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适合在家做的健身操,帮助您缓解疲劳、增强体质:

    一、颈部运动

    1. 前后点头:将头部向前倾斜,直到下巴接近胸部,然后向后仰头,使头部向后上方伸展。

    2. 侧倾运动:将头部向一侧倾斜,直到耳朵接近肩膀,然后向另一侧倾斜。

    3. 旋转运动:将头部向一侧旋转,直到眼睛看向地面,然后向另一侧旋转。

    二、肩部运动

    1. 肩部耸动:将肩膀向上耸动,然后向下放松。

    2. 肩部环绕:将双臂伸直,手掌向上,然后进行肩部环绕运动。

    3. 肩部伸展:将双臂伸直,手掌向下,然后向上伸展,尽量让手臂与地面平行。

    三、腰部运动

    1. 腰部伸展:站立,双手叉腰,然后向前弯曲身体,尽量让胸部贴近大腿。

    2. 腰部扭转:站立,双手叉腰,然后向一侧扭转身体,尽量让腰部与地面平行。

    3. 腰部环绕:站立,双手叉腰,然后进行腰部环绕运动。

    四、腿部运动

    1. 腿部伸展:站立,双手扶墙,然后向前伸展腿部,尽量让腿部与地面平行。

    2. 腿部扭转:站立,双手扶墙,然后向一侧扭转腿部,尽量让腿部与地面平行。

    3. 腿部环绕:站立,双手扶墙,然后进行腿部环绕运动。

    五、脚踝运动

    1. 脚踝屈伸:将脚踝向上弯曲,然后向下放松。

    2. 脚踝旋转:将脚踝向一侧旋转,然后向另一侧旋转。

    通过以上运动,可以有效地缓解身体疲劳,增强身体素质。

  • 幼儿智力启蒙与医疗保健息息相关,良好的医疗保健环境可以为幼儿的智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首先,良好的医疗保健环境可以保证幼儿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健康的身体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基础,只有身体健康,幼儿才能精力充沛地参与各种活动,从而促进智力发展。

    其次,医疗保健机构可以为幼儿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医生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营养、运动和睡眠计划,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此外,医疗保健机构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幼儿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例如,面对入园焦虑、学习压力等,医生可以提供心理疏导,帮助幼儿调整心态,更好地适应环境。

    在幼儿智力启蒙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关注以下方面:

    1. 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抓住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例如,当幼儿对某种玩具产生兴趣时,家长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结构、功能,激发其好奇心。

    2. 注重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通过看、听、摸等方式让幼儿多接触自然和社会环境,促进智力发育。

    3. 鼓励幼儿提问,培养其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家长和教师应耐心解答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激发求知欲。

    4.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多与同伴互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5. 关注幼儿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进行探索和创新。

  • 近年来,随着全球女性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死亡率也在不断降低。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提高女性教育水平不仅有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还能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人数从1970年的1600万降至2009年的780万,其中约51%的下降幅度与妇女教育水平提高有关。这意味着,由于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全球儿童死亡人数减少了420万人。

    研究人员分析了全球175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数据,发现1990年至2009年期间,全球育龄妇女接受教育的时间平均提高了3年多。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育龄妇女接受教育的平均时间从1990年的2.2年提高至2009年的7.2年。在全球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育龄妇女在2009年以前接受的教育时间平均为6年多,相当于完成了初级教育。

    提高女性教育水平能够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受过良好教育的妇女更注重孕期和产后的个人卫生,减少婴儿感染疾病的风险。
    • 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妇女的营养水平,从而改善母婴健康状况。
    • 受过教育的妇女更懂得如何科学育儿,提高儿童生存率。
    • 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妇女利用医疗资源的能力,及时就医,降低儿童死亡风险。
    • 受过教育的妇女更注重自身权益,减少家庭暴力等不良因素对儿童的伤害。

    总之,提高女性教育水平对于降低儿童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各国应加大对女性教育的投入,提高女性教育水平,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以下是一些有助于降低儿童死亡率的措施:

    • 加强孕期和产前保健,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 普及儿童疫苗接种,预防传染病。
    • 加强儿童营养干预,改善儿童健康状况。
    • 提高妇女教育水平,提高妇女健康素养。
    • 加强儿童健康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 标题:5种水果孩子别多吃,究竟哪种水果会伤害宝宝呢?作为妈妈不可不知。

    导语:

    水果营养丰富,是孩子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并非所有水果都适合孩子食用,有些水果过量食用甚至会对孩子健康造成伤害。本文将介绍5种不适合孩子多吃的食物,并解释其原因。

    一、菠萝

    菠萝营养丰富,口感香甜,深受孩子喜爱。然而,菠萝中含有多种生物甙、5-羟色胺和菠萝蛋白酶等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孩子的皮肤、口腔黏膜和消化系统造成刺激,引发过敏反应,如腹痛、恶心、呕吐、荨麻疹等。因此,给孩子食用菠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将菠萝去皮去丁,切成片或块,放入开水中煮一下再食用。

    2.将菠萝浸泡在淡盐水中30分钟,再用凉开水洗净。

    3.初次给孩子食用菠萝时,只喂食一小块,观察孩子是否有过敏反应。

    二、荔枝

    荔枝含有丰富的果糖,过量食用会导致果糖摄入过多,引起低血糖,出现头晕、乏力、出虚汗等症状。因此,给孩子食用荔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荔枝摄入量,不要过量食用。

    2.食用荔枝最好在饭后,不要用荔枝代替正餐。

    3.荔枝食用后,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补充葡萄糖水或就医。

    三、杏

    杏含有较多的酸性物质,过量食用会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痛、胃酸过多等症状。此外,杏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毒素,过量食用会对孩子健康造成伤害。因此,给孩子食用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杏摄入量,每天食用2-3个即可。

    2.给孩子食用杏时,最好在饭后。

    四、芒果

    芒果中含有果酸、氨基酸、蛋白质等刺激性物质,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此外,芒果还可能诱发哮喘、过敏等疾病。因此,给孩子食用芒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过敏体质的孩子不宜食用芒果。

    2.食用芒果时,将果肉切成小块,避免接触面部皮肤。

    3.食用芒果后,应及时漱口、洗脸。

    五、桑葚

    桑葚中含有大量的胰蛋白酶抑制物,会抑制肠道消化酶的活性,导致孩子消化不良,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给孩子食用桑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控制桑葚摄入量,桑葚只能作为正餐外的补充。

    2.食用桑葚后,如果出现剧烈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总结:

    水果是孩子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水果都适合孩子食用。家长在给孩子选择水果时应注意水果的性质、成分和孩子的身体状况,避免孩子因食用不适宜的水果而影响健康。

  • 宝宝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其中之一就是被其他小朋友打伤。作为家长,面对这种情况,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担忧。本文将探讨宝宝被打后,家长容易犯的四个错误,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有些家长会教宝宝“以暴易暴”,认为打回去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然而,这种做法容易让孩子变得骄纵、暴躁甚至变得暴力,不利于孩子建立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有些家长会指责幼儿园老师,认为老师没有尽到责任。然而,老师作为孩子在幼儿园中最亲近的人,家长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危机,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

    第三,有些家长会逼问打人的宝宝原委,试图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然而,宝宝打人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年龄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因此用不适当的方式赢得自己的利益。家长没有必要将其归类到道德的高度,对小小孩子大动干戈。

    第四,有些家长会因为宝宝被打而产生隔阂,不再与其他家长交流。然而,宝宝是最不记仇的,家长们何必太认真了呢?家长之间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那么,当宝宝被打后,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冷静,不要情绪化。

    2. 帮助孩子分析情况,引导孩子正确处理。

    3. 与幼儿园老师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4.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5. 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