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胃息肉是不是早期胃癌?

胃息肉是不是早期胃癌?
发表人:医联媒体

胃疼3个月,胃镜检查是反流性食管炎,有0.5cm息肉,关于息肉是不是早期的胃癌的问题,回答如下:息肉不是早期胃癌,息肉离早期胃癌还远,不要太紧张。息肉就是息肉,腺瘤才算是良性的肿瘤,所以不用太紧张,把它内镜下摘除就好。当然,反流性食管炎也得治一治,吃点质子泵抑制剂,比如奥美拉唑之类的药物,再用点胃黏膜保护剂,比如达喜之类的药物。同时也要再看一看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有,规范化的治疗,即抗幽门螺杆菌,把它治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胃镜下手术息肉,一般做全麻会好一点,因为会没有任何感觉。如果息肉不是很大,胃镜下做也可以,不做全麻估计问题也不大,但是做全麻会舒服一些。如果是息肉很大或者腺瘤很大,抬举征阴性,可能要住院做治疗观察一天,这样风险会小一些。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白杨

    胃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需要病理学的检查明确,是鉴别胃息肉良恶性的金标准。

    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是良性息肉,建议在内镜下给予手术切除治疗术,术后半年至1年复查胃镜.病理学检查结果是恶性,就需要结合临床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指导治疗。除了病理学检查外,还可通过息肉的大小、形态做一个初步的怀疑。

    1、息肉的大小。息肉的直径越大,恶性的程度越高,息肉小于1厘米,恶性程度约1%,息肉直径1-2厘米,恶性程度约10%,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恶性程度约50%。

    2、息肉的数量。经常有患者不重视身体出现了便血等症状,等实在受不了才到院检查,做胃肠镜后发现十几颗息肉,而这些息肉往往恶性程度就比较高,相比单发的息肉、多发性息肉,恶性的比例有可能更高。

    3、息肉的外形。息肉的外形也可以作为参考依据。比如不规则,表面呈紫色,像一颗很硬的石头,一碰就容易发生出血,这种息肉就要引起注意了,其可能是恶性的。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白杨

    如果是炎性息肉,可以口服抗反流药物及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比如奥美拉唑、吗丁啉和达喜。如果是增生性息肉,则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可口服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铋剂等,多数息肉可消除。但对于腺瘤性息肉,口服任何药物都不能够进行消除,需做胃镜下切除术。

    但对于大多数胃息肉患者来讲,经内镜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切除法、激光及微波灼除法、尼龙丝结扎法、亚离子凝固等,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内镜治疗息肉的方法简便、损伤小、费用低,多数为一次性治疗,少数需分次切除。而且通过内镜定期随访,还可发现息肉复发并给予及时治疗,防止癌变。

    总之胃息肉具体如何治疗,需要结合检查结果、疾病情况、患者意愿等综合因素考虑。因此当出现胃息肉等不适表现后,应第一时间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接受治疗。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白杨

    胃息肉的出现原因较复杂,其中主要且较明确的因素有: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胃粘膜产生水肿、炎症,炎症的反复刺激易使上皮细胞发生反应性增生,继而产生息肉。

    二、胆汁反流,经由十二指肠大乳头分泌出胆汁,反流到胃内,改变胃内的酸性环境,破坏胃粘膜屏障,胃粘膜因反复刺激易产生息肉。

    三、不良饮食,生冷、硬、辛辣的食物会刺激胃粘膜,长期食用可导致胃粘膜受损继而出现炎症。通常炎症的反复刺激易使上皮细胞发生反应性增生,继而产生息肉。

    四、吸烟、饮酒,香烟的危害众所周知,产生的多种致癌物可导致细胞死亡,影响细胞的生长及修复,长期以往易发生粘膜增生,导致息肉的产生。饮酒也导致胃部炎症的发生,同上也易增息肉。

    五、遗传因素,如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史的人,患病率会明显增加。

  • 手术切除胃息肉,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在内镜下处理。手术是很广义的范围,比如传统的剖腹 开刀也是手术,现代的微创治疗,比如腹腔镜的手术也是手术,还有经过内镜处理也是属于手术,比如通过胃镜、肠镜看到息肉,然后去把它切掉。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通过内镜,进行胃息肉的切除或者摘除。除非这个息肉医生判断很可能是已经发生恶变,或者在内境下切除是有困难的,这种情况下才会变成传统意义的手术。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白杨

    胃息肉手术后恢复饮食的时间,需要根据手术的具体情况而定,包括息肉个数、切口大小及术后是否存在并发症等。

    一般情况下,较小的息肉且术后创伤较小,6小时后可饮水,12小时可流质饮食,术后7天可以恢复正常饮食。较大的息肉及术后创伤较大,12小时或1天后才可试饮水,2天后流质饮食,14天左右时间可以恢复正常饮食。如果在观察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还需要注意适时调整饮食的结构。

    正常饮食是指健康的饮食,建议易消化、营养充足的食物为主,如新鲜蔬菜、水果。同时要戒烟、戒酒,少食过硬、过辣、过咸过热、过分粗糙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腌辣食品、辣椒、大蒜等。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白杨

    一般情况下切除胃息肉后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胃镜,如果没有复发可每两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也可根据某些特殊情况,如患者的体质、年龄、身体状况等对复查时间进行适当调整。除了已确诊的患者之外,对于胃息肉高危人群应建议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筛查胃息肉。

    一般来讲胃息肉的高危人群主要有:

    1、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40岁以上的息肉的发生率大大增加。

    2、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的患者。

    3、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

    4、有息肉家族史或者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5、长期服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美贝拉唑等。因为长期使用这类药物会导致胃黏膜功能及结构改变,容易形成息肉。

    6、有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的人,如抽烟、饮酒、进食较快,喜食热食以及喜欢刺激性食物的人群。

    7、长期情绪不良的人群,焦虑、焦躁、抑郁等情绪可以刺激迷走和交感神经,导致胃酸分泌异常,从而为胃息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 胃息肉长痘了,首先,长痘是指胃里面长痘,还是指得胃息肉的人面部长痘。如果是指面部长痘,属于皮肤科问题,跟息肉应该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息肉按息肉治疗,长痘属于皮肤科,按皮肤的治疗就可以,两者是没有直接的关系。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白杨

    胃息肉和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超过60%的胃息肉患者,同时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人群,胃息肉发生的概率比幽门螺杆菌阴性的人群高出5.3倍,幽门螺杆菌可以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等炎症表现,炎症反复刺激胃黏膜,从而导致上皮样增生,引发胃息肉。

    而且幽门螺杆菌是一级致癌物,胃息肉癌变的几率也增高,故息肉患者也应做幽门螺杆菌的检测,若检测结果为阳性,在治疗息肉的同时,也应做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目前国内推荐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是质子泵抑制剂加铋剂加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但是也不能盲目自行用药,具体方案和抗生素选择因人因地而异,必须找专科医师就诊,要相信医师的专业建议,在最佳时机和最佳状态下进行规范治疗,提高首次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白杨

    胃息肉有复发的风险,故术后定期复查是有必要的。建议患者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胃镜,同时患者在术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术后胃息肉复发的几率。

    大多数胃息肉在早期,没有什么症状,因此很多人是在体检做胃镜时发现,对于较大的息肉,目前临床是推荐内镜手术切除,是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是切除后仍不能掉以轻心,需定期随访,因为胃息肉的发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辛辣、刺激食物,烟酒、抑酸药物等有关。如果术后未改善这些因素,去除相关诱因,仍有一定的几率导致胃息肉的复发。

    所以术后建议患者定期复查胃镜,并且合理膳食,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避免疾病复发。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