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耳心痛是怎么回事?

耳心痛是怎么回事?
发表人:医联媒体

耳心一般指的是耳根。耳根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耵聍栓塞、外耳道真菌病、急性中耳炎、大疱性鼓膜炎等引起的。

1.耵聍栓塞:由于耵聍分泌比较多,未及时清理,导致耵聍栓塞堵住外耳道,如果耵聍的位置靠耳根部位,会引起耳根部位疼痛,并伴随听力下降。

2.外耳道真菌病:由于真菌侵入到外耳道皮肤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可导致外耳道充血肿胀,引起明显刺痛感,并且会出现外耳道臭味。

3.急性中耳炎:大多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导致中耳黏膜发生急性炎症疾病,可引起突然的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4.大疱性鼓膜炎:因为病毒感染导致骨膜和临近鼓膜的外耳道皮肤发生急性炎症,可引起剧烈耳痛。

此外,也有可能和其他因素有关,例如鼓膜穿孔、耳带状疱疹。如果症状持续不能缓解,建议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诊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中耳炎是由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等结构的炎性病变所致,中耳炎术后一般不能坐飞机。

    飞行、潜水的急速升降可引起大气压力变化,中耳炎患者术后咽鼓管功能尚未恢复,不能及时调节鼓室内压力,继而导致鼓室内外压力不平衡造成中耳气压伤,严重者还会造成中耳出血,所以中耳炎术后一般不能坐飞机。

    中耳炎患者术后应卧床休息,防止产生眩晕和颅内压升高,保证休息环境的舒适安静,保持外耳清洁干燥,避免洗脸、洗头、洗澡时内耳进水,三个月内不能坐飞机、游泳和潜水。中耳炎患者平时要学会正确擦鼻涕,预防呼吸道感染,多参加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 中耳炎可能会引起头疼,这包括中耳炎本身导致头疼,也包括中耳炎并发脑炎等引起的头疼。

    1.中耳炎:会引起明显的中耳疼痛,而中耳疼痛有时候和头疼很难进行鉴别,因为中耳本身就是头部的一部分,可以表现为头疼,疼痛程度可以较为剧烈,并且伴有耳闷堵感。

    2.中耳炎并发脑炎:中耳炎如果不进行控制,会加重,感染扩散导致脑炎。脑炎会引起剧烈的头疼,出现高热、呕吐、嗜睡甚至抽搐等症状。所以中耳炎患者如果出现头疼,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积极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 中耳炎患者可根据具体的病情以及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镇痛药、血管收缩剂等。

    1.抗生素:如果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并且症状较为严重,可采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抗感染的治疗,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

    2.镇痛药物:如果中耳炎导致耳痛等不适,可以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进行镇痛、抗炎治疗,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3.血管收缩剂:用含有血管收缩剂的滴鼻液滴鼻,可帮助改善咽鼓管通畅度,减轻局部炎症。

    具体药物的使用,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选择。

  • 急性中耳炎听不见通常是由于流脓和鼓膜穿孔影响声波向内耳的传播导致的,患者可以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对因治疗。

    • 药物治疗:急性中耳炎患者需要及时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防止鼓膜穿孔,例如青霉素类药物阿莫西林等。鼓膜穿孔后再提取脓液进行药敏试验,然后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患者应使用抗生素水溶液滴耳,避免使用粉剂,防止粉剂与脓液结块影响引流。
    • 手术治疗:全身症状比较严重,鼓膜明显膨出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时,可以进行鼓膜穿刺术,方便通畅引流,减轻耳痛症状。
    • 对因治疗:急性中耳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需要积极治疗鼻窦、鼻腔、咽部和鼻咽部的慢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肥厚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等,有助于防止中耳炎复发。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平时禁止用力擤鼻涕,避免游泳或跳水。

  • 中耳炎初期症状主要包括耳朵疼痛、鼓膜充血、耳闷等。

    1.耳朵疼痛:中耳炎主要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致病菌感染而引起,炎症因子可大量滋生,刺激中耳黏膜神经末梢,进而导致疼痛的症状。

    2.鼓膜充血:炎症介质刺激到中耳黏膜,可导致血液回流受阻,血管反射性扩张,进而导致鼓膜充血的出现。

    3.耳闷:鼓膜充血以后,可导致耳道狭窄以及炎性因子的继续滋生,可引起分泌物增多,进而堵塞耳道,而出现耳闷感。

    一旦出现以上异常表现,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 擤鼻涕时耳朵疼痛能否自愈要看疼痛的程度。如果症状不严重,有自愈的可能。但如果疼痛比较严重,或者持续时间比较长,自愈的可能性就相对比较小。擤鼻涕时耳朵疼痛,常见的原因包括鼻窦炎、耳咽管堵塞等。

    如果只是因为擤鼻涕方式不正确,或者是用力过大引起的疼痛,一般休息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缓解。但如果是因为急性中耳炎、急性外耳道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以及针对性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如果擤鼻涕时耳朵疼痛,建议适当休息,避免用力擤鼻涕。如果疼痛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 急性中耳炎反复发热可能是没有注意局部卫生、没有规范治疗,或者治疗时间较短等原因导致。可以通过日常护理、物理降温、使用药物、手术的方法改善。

    1.日常护理:需要注意耳道的卫生,短时间内不要用挖耳勺或者棉签掏耳朵,以免加重局部不适。饮食多吃清淡食物,避免吃辣椒、辣条、大葱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物理降温:如身体体温没有超过38.5℃,可以通过贴退热贴、喝温开水以及用温水擦拭身体等物理方法,加快体表散热,促进身体体温恢复。

    3.使用药物:如果局部有严重的疼痛,且体温超过38.5℃,则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以及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例如罗红霉素胶囊、头孢呋辛酯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以免病情持续加重。必要时也要静脉注射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治疗。

    4.手术:如果通过上述方法,治疗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可通过乳突切开术、乳突根治术治疗。如果发生鼓膜穿孔,则需要进行鼓膜成形术治疗。治疗时,也要多观察身体的状况,如果病情持续加重或还出现其他不适,建议及时到医院就医处理。

  • 耳朵疼痛伴有同侧头疼考虑是外耳道疖肿、急性外耳道炎、急性中耳炎等引起的。

    1.外耳道疖肿: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局部化脓性炎症,可导致外耳道肿胀并伴随着明显的耳痛,当脓肿破溃时还会出现流脓症状。

    2.急性外耳道炎:由于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外耳道,导致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会出现明显的耳痛,并且会导致耳道内分泌物增多。

    3.急性中耳炎: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一种化脓性炎症,常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可引起急性耳痛、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

    除上述常见原因外,还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例如鼓膜穿孔。如果症状持续不能缓解,需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诊治。

  • 中耳炎耳朵痒,多是由于中耳炎导致分泌物增多,刺激周围皮肤,导致发痒。可以选择口服用药、局部用药、必要时手术治疗。

    1.口服用药:选择阿奇霉素,红霉素,头孢克唑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口服用药效果不好,可以选择静脉滴注。

    2.局部用药:可以局部外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或者是使用碳酸氢钠洗耳,在鼓膜穿孔之前可以用苯酚甘油治疗。

    3.手术治疗:经过保守治疗无效,可以进行鼓膜穿刺、鼓膜切开术等,排脓控制病情。

    中耳炎耳朵痒可能还有其他治疗方法,比如中医治疗,建议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积极治疗,以上用药遵医嘱。

  • 急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腔黏膜的急性炎性疾病,按疾病类型分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同类型有不同症状。

    一、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

    • 耳痛: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有耳朵隐隐作痛的症状,可表现为持续性,也可以表现为抽痛。
    • 耳鸣: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可能有低调耳鸣,一般是间歇性的,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捏鼻鼓气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 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可有变位性听力改善,如果一只耳朵患病,另一只耳朵听力正常,可能会长期察觉不出来。

    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 耳痛:多数患者鼓膜穿孔前疼痛剧烈,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或牙齿放射,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减轻。
    • 听力减退及耳鸣:病程初期常有明显耳闷、低调耳鸣和听力减退。鼓膜穿孔排脓后耳聋反而减轻,跟影响鼓膜及听骨链活动的脓液排出有关。耳痛剧烈者,听觉障碍常被忽略,有时可伴眩晕。
    • 流脓:鼓膜穿孔后耳内有液体流出,初为脓血样,以后变为黏脓性分泌物。
    • 全身症状:可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类似消化道中毒症状。一旦鼓膜穿孔,体温很快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急性中耳炎的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及时就医及时治疗。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