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脸部肌肉酸痛腮帮子疼怎么回事?

脸部肌肉酸痛腮帮子疼怎么回事?
发表人:医联媒体

脸部肌肉酸痛腮帮子疼可能是饮食因素、外伤、腮腺炎、智齿冠周炎、面神经炎等原因导致。1.饮食因素:可能长期咀嚼口香糖、槟榔、开心果等食物,导致面部咀嚼肌过度疲劳引起。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通过减少咀嚼次数即可缓解。2.外伤:可能局部遭到暴力撞击,导致皮肤毛细血管破裂,出现水肿、出血引起。如症状较轻,24小时内可冰敷,促进毛细血管收缩。24小时后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如症状较严重,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改善。3.腮腺炎:可能自身免疫力比较差或腮腺发育不良等原因,导致病原微生物侵入腮腺引发炎症性反应导致。还会伴有发热、头痛等不适。可使用头孢拉定胶囊、利巴韦林颗粒、醋酸地塞米松片等治疗。4.智齿冠周炎:可能智齿在生长过程中,由于智齿萌出不全,导致牙龈组织在牙冠之间形成牙周袋,增加细菌滋生引起。可以使用头孢拉定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治疗。必要时需要将智齿拔除。5.面神经炎:可能面部长期受到空气刺激、精神过度紧张等原因导致面部微血管痉挛引发。可使用甲钴胺片、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由于引起的原因较多,建议到医院就诊,明确具体病因,针对性处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没有五类人易患上面神经炎的说法,通常有感染、糖尿病、脑卒中、肿瘤等患者容易得面神经炎。

    1.感染:常见的感染包括真菌性脑炎、细菌性脑炎、病毒性脑炎、中耳炎、腮腺炎、莱姆病等,这类人群感染可能扩散到面神经,比较患面神经炎。

    2.糖尿病:糖尿病可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引起面神经炎。

    3.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患者,如果梗死部位位于面神经中枢,也容易出现面神经麻痹,从而引起面神经炎。

    4.肿瘤:听神经瘤、脑膜瘤、脑干肿瘤等压迫面神经中枢,都可以引起面神经炎。此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外伤等也会出现面神经炎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查找原因,积极治疗。

  • 45岁的郝女士,3天前突然之间口眼歪斜了,也没有什么明显的诱发因素,到当地的医院进行治疗,医生给予治疗后,效果一般。现在主要的症状是左侧眉毛不能抬起,左眼闭合不全,左侧额纹唇沟变浅,左侧口角下垂,鼓腮不能,说话时脸部时有抽动,耳后酸困疼痛。

     

     

    口眼歪斜了怎么办?有哪些常见的原因呢?

     

    口眼歪斜最常见的疾病是面神经炎(即面神经麻痹)。中医上把它称为“口僻”、“吊线风”。口僻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体正气亏虚,风邪中络。风邪包括风寒和风热。与中风不一样的是,口僻常常伴随耳后疼痛、口角流涎症状,但是没有手脚麻木症状,也没有神志障碍的临床表现。口僻最常见的证型是风痰入络。主要表现是口眼歪斜、刷牙时漏水,耳朵后面疼痛。治疗上可以针灸与药物相配合。

     

    怎样才能预防口僻呢?

     

    一方面要锻炼自己的身体,跑跑步、打打球,增强增强自己的免疫力。

     

    另一方面要避免“虚邪贼风”。特别是北方的冬天,天气寒冷,风又大。出门最好佩戴围巾、帽子,不要受寒、受风。还有,洗头以后不要立马出去,睡觉和开车的时候也不要开着窗户。

     

     

    口眼歪斜还见于脑梗塞,中医上把它称为“中风”。除了口眼歪斜以外,它还表现为对侧肢体的麻木、无力。如果左侧发生梗塞,常常表现为右侧的口眼歪斜和肢体麻木。一部分患者还有不省人事等神志方面的改变。中风的发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不过近年来也有年轻化的趋向。

     

    中风发病之前,大多数人都有一些表现,如头晕、说话不利索、偏瘫等,但是这些表现往往维持1个小时左右,最长24小时,很多人就不以为意。当这些症状出现的时候,如果规范治疗,可以大大的减少中风的发病率。

     

    如果发现自己有脑梗塞的症状,首先需要急查头颅MRI,然后住院治疗。对于脑梗塞的病人来说,时间非常重要。小于6小时的病人可以做溶栓,当然,还有很多有效的办法,比如针灸。治疗及时,可以抢救医学上常说的“半暗带”,就是那些濒临死亡的神经细胞。

     

    对于脑梗的预防:

     

    首先要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然后尽量戒烟、戒酒。这些都是脑梗的危险因素。平时尽量吃些清淡易消化东西,少吃辛辣的。心情要舒畅,少生气。

     

  • 面部神经炎,临床上常吃抗病毒药物、神经营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药物恢复的快些。1.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减少面神经的肿胀程度,加快康复进程,临床常用的药物有阿昔洛韦片、伐昔洛韦片、利巴韦林片等药物。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对药物过敏者禁用;2.神经营养药:主要起到营养神经、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临床常用的药物有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腺苷钴胺片等药物。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食欲不振、恶心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对本类药物过敏者禁用;3.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起到抗炎作用,可快速缓解症状。临床常用的药物有醋酸泼尼松龙片、甲泼尼松龙片、醋酸地塞米松片等药物。这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满月脸、多毛、水肿等,一般对药物或辅料成分过敏者禁用。面神经炎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面部受冷风刺激,如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 大人的腮腺炎类型主要包括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复发性腮腺炎、自身免疫性腮腺炎,症状也会略有差异,如皮肤热痛、肿胀、发热等。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经常是单侧发病,患者会有耳前剧烈疼痛,并在几小时后出现肿胀,伴随着局部皮肤发热、潮红、触痛明显等。严重状态下,还会伴有高热及全身中毒现象。

    2.复发性腮腺炎:一般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青春期即可痊愈,也有少部分患者迁延到成年,起病时体温可达到 39℃,还会有腮腺部位的反复肿胀。

    3.自身免疫性腮腺炎:一般多见于女性中老年人身上,除了腺体肿大之外,多数无明显的自觉症状,病期长短不一,也有部分患者会伴有下颌淋巴结肿大。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腮腺炎,症状方面也可能会有所差异。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腮腺炎,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可尽快前往医院传染科就诊,由专业医师来诊断治疗。

  • 腮腺炎痒一般不建议用手去抓,以免导致感染。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胀痛等,在儿童和青少年当中比较多见,尤其是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飞沫传播。由于炎症的刺激,受影响的腺体周围组织可出现肿胀现象,会对神经末梢产生压力,因此可存在瘙痒症状。但患者出现瘙痒症状,要避免用手去抓挠,因为容易导致感染加重,还可能会损伤皮肤,遗留瘢痕。

    患有腮腺炎要积极到医院就医,遵医嘱给予规范的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治疗期间要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并且注意隔离,饮食也要清淡,同时注意补充营养。

  • 老人突然嘴歪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因为脑梗死、面部神经炎、贝尔麻痹等原因导致。

    1.脑梗死:是因为脑部血管发生意外或动脉硬化等问题,导致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进而影响到大脑控制下的身体功能。可导致患者出现面部肌肉神经控制异常,出现嘴歪、眼斜等现象。

    2.面部神经炎:是因为病毒感染、免疫反应、面部神经病变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可导致面部神经受损或炎症的出现,进而导致患者出现面部肌肉无力、变形等,所以也可出现嘴歪。

    3.贝尔麻痹:是一种突发性的面神经麻痹,通常只影响一侧的面部肌肉。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或神经炎症有关。贝尔麻痹导致面部肌肉无力或麻痹,包括口角下垂、嘴部歪斜、不能闭眼等症状。一旦老人突然出现嘴歪的现象,且伴随着其他的不适,需尽快到医院就诊。

  • 晚餐少吃主食、减肥少吃主食、糖尿病少吃主食……虽然碳水化合物对健康很重要,但如今含丰富碳水的主食却越来越不受欢迎。

     

    当你以“健康”或减肥为理由戒掉主食时,碳水缺失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副作用”……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列出碳水摄入不足的负面影响,并教你挑选优质主食。

     

    受访专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张双庆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刘菊英

     

    不吃主食的8个“副作用”

     

    在你决定少吃或戒掉主食前,需要知道它会带来的这些“副作用”:

     

    口臭

     

    口气的产生与低碳水环境下脂肪的不完全代谢物丙酮有关。

     

    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身体会燃烧脂肪和蛋白质,释放刺鼻气体,诱发口臭,有时被描述为发酵水果或者卸甲油的味道,一段时间后汗液和尿液中甚至也会出现同样的味道。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刊文指出,一般每天持续摄入少于50克的碳水化合物会造成口气不佳。

     

     

    营养不良

     

    减少主食供应之后,很大一部分的蛋白质食物会作为热量消耗掉,真正能够供身体使用的蛋白质会大幅度减少,进而导致蛋白质营养不良,皮肤变差、脱发严重、体力下降、抵抗力降低,甚至出现月经紊乱、闭经等情况。

     

    肌肉流失

     

    主食摄入过少,人体内的碳水化合物不够用,就会动用身体中储存的蛋白质和脂肪。而蛋白质对肌肉的生长、修复非常重要。当身体肌肉被消耗,老年人骨质疏松风险会增加,容易引发跌倒。

     

     

    情绪抑郁

     

    碳水化合物促进血清素分泌,它是一种令大脑愉悦的化学物质。另外,如果没有摄入足够葡萄糖,大脑基本功能会受影响,导致烦躁沮丧。

     

    易疲劳、嗜睡

     

    主食吃得少,可导致人体细胞和各组织缺乏“燃料”、能量代谢异常,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疲劳、嗜睡、昏昏沉沉。

     

     

    低血糖

     

    主食一大特征就是富含淀粉。淀粉进入消化道以后,会被分解成葡萄糖,进而被机体吸收利用。葡萄糖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对大脑尤其如此。如果主食吃得不够,很容易造成机体缺乏葡萄糖,严重的则导致低血糖。

     

    变笨

     

    美国塔弗茲大学研究发现,坚持不吃碳水化合物一周,人们的记忆和认知能力可能会受损。这是因为大脑活动需要葡萄糖作为能量,但脑细胞无法储存葡萄糖,需要通过血液持续供应。

     

    长期不吃碳水,尤其是早餐不吃碳水,更加会使脑细胞缺少能量供应,从而降低人们的学习和思考能力,可能还会影响人们的记忆力。

     

     

    降低男性生育力

     

    英国伍斯特大学的研究发现,低碳水、高蛋白饮食可能会降低男性的睾酮水平,从而导致勃起功能障碍和精子数量减少。

     

    营养专家给主食评级

     

    不管从健康角度还是从减肥控体重的角度来说,主食一定要吃,但可以选择有减重效果的一些主食。

     

    A级减肥主食

     

    红小豆、芸豆、干豌豆、干蚕豆、绿豆、鹰嘴豆等富含淀粉的杂豆。

     

    优点:饱腹感很强,消化速度非常慢,血糖升高特别平缓。

     

     

    豆子可以煮粥煮汤吃,如果不加糖的话,想吃过量都很困难。它们的蛋白质含量高,减肥期间用来替代精米白面很理想,能帮助预防蛋白质不足带来的种种麻烦。

     

    B级减肥主食

     

    燕麦、荞麦、莜麦面、小麦粒、大麦粒、黑米、小米等全谷物。

     

    优点:饱腹感大大超越白米白面,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是精白米的几倍之多。

     

    提醒:市售的全麦面包、全麦馒头大部分精白面粉多,全麦粉很少,甚至只有几片麸皮点缀,起不了减肥作用。

     

     

    C级减肥主食

     

    土豆、红薯、山药、芋头、莲藕、嫩蚕豆、嫩豌豆等各种含淀粉的薯类或蔬菜。

     

    优点:饱腹感强,在同样淀粉量的情况下,比白米白面含有更多的维生素,钾含量高,而且能供应粮食当中根本没有的维生素C。

     

    提醒:烹调时不能加油加盐,用蒸煮替代白米白面来吃,才能起到减肥效果。如果当成菜肴或零食吃,只能增肥。

     

    需要减少的主食

     

    白馒头、白米饭、白米粥、白面饺子、白面包子、年糕、糯米团、米粉等。

     

    缺点:饱腹感较低,维生素含量比较少,餐后血糖上升速度也太快,不利于控制食欲。

     

    需要避免的主食

     

    各种甜面包、甜饼干、甜点心、派、膨化食品、蛋卷等,以及加了油的烧饼、油条、油饼、麻团、炸糕等。

     

    缺点:不仅含有较高的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低,不利于减肥。

     

    在日常生活中,用ABC类食材,加上少量大米、面粉等,就能组合成种类多样、营养丰富又不容易发胖的主食搭配了。

     

    不同人群的主食摄入原则

     

    身体一半以上的能量都来自碳水化合物,健康饮食应包含合理数量的碳水,太多太少都不好。

     

    以轻体力活动成年女性为例,一天需要1800千卡热量,50%的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相当于225克淀粉或糖。

     

    生重约250克的谷物(包括一半的全谷物和杂豆),250克水果,500克蔬菜和一小把坚果,正好可供应这么多碳水化合物。

     

     

    特殊人群在摄入主食时应有所讲究:

     

    老年人

    最好粗粮细做,将粗粮粉碎成颗粒或粉状,做成各种各样的杂粮糊、杂粮馒头等,口感好、易嚼碎,便于消化吸收。

     

    糖尿病患者

    注意“粗细搭配”,即精白米面、白面包、米粉等高升糖指数食物与燕麦、荞麦、糙米等低升糖指数食物搭配,比如在精白米面中加入杂粮豆类做成豆饭、荞麦饭、杂粮面点等,还要尽量避免吃加糖的主食,以保证血糖稳定。

     

    减肥人群

    可以适当减少主食摄入,但不能一口不吃,可以把主食食材换成豆类、粗粮和薯类,既能增加饱腹感,又利于营养素的补充。

  • 人们通常把人体对外来侵袭、识别和排除异物的抵抗力称为“免疫力”。人体的免疫力大多取决于遗传基因,但是环境的影响也很大,如饮食、睡眠、运动、压力等。尽快提升自身免疫力,把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才是防病的根本途径。

     

    日常饮食营养均衡

     

    要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最重要的就是营养充足及均衡。尤其对上班族来说,蔬菜及水果明显摄取不足,因此要提醒自己每餐―定要吃蔬菜水果,并且尽量吃多种类的食物,不要总是吃某些特定的食物,这样容易造成营养的偏废。

     

    餐桌常见香菇木耳

     

    研究显示,食用真菌、植物多糖等多糖类食品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尤其是香菇中已证实含有一种干扰素诱导剂,能干扰病毒蛋白质的合成,提高抗病毒免疫力。建议大家多吃菌类,如香菇、木耳、灵芝,以及银耳、竹荪等,此外还有植物多糖类如魔芋、苑菜、萝卜等,但并不是短时间内大量吃就能提高免疫力,而是要长期有规律地摄入。

     

    牛奶大蒜捍卫健康

     

    此外,不要忽视大蒜这个“健康卫士”,每天吃两个蒜瓣。大蒜不仅抗氧化,还能提升免疫力和抗病毒,对于巨细胞病毒有抑制作用,可促进T淋巴细胞转化,增加白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活性。

     

     

    综合补充微量元素

     

    在注意了日常饮食,并摄取了多糖类食物和优质蛋白质之后,不能忽视的还有体内的各种维生素是否充足和平衡。

     

    尤其要注意补充的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C、维生素E和维生素B群。其中维生素C能增加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提升血液中干扰素的含量,是有效的抗氧化物和增强免疫力的维生素。

    而维生素E为自由基的克星,也可促进抗体产生,增强免疫细胞的作用。

     

    维生素B群则与体内的抗体、白细胞的产生有关,缺乏维生素B群会影响淋巴细胞的数量及抗体的产生。

     

    此外,矿物质也是影响人体免疫力的重要角色之一。普通人平时并不知道自己到底缺乏什么维生素,不妨补充专门添加了微量矿物质元素的综合维生素补充剂,不仅能让人精力充沛,也能提升抵抗力。

     

    充足睡眠对抗病毒

     

    睡眠与人体免疫力也是密切相关的。每日的睡眠最好保持至少8小时,因为长期睡眠不足会给机体造成损害,包括思考能力减退、警觉力和判断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

     

    少油少盐少糖少酒

     

    很多人喜欢吃甜食,但甜食会影响白细胞的制造与活动,降低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每天坚持有氧运动

     

    在饮食、睡眠之外,运动也是构筑良好抵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有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如果人每天运动30~45分钟,每周5天,持续12周后,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相对增加。

     

     

    调节情绪保持乐观

     

    增强免疫力的最后一剂良方,就是保持心情的愉快与内心的平衡,这与我们的免疫系统息息相关。免疫力与人的情绪关系密切,已经有研究发现,敌视、悲痛、失落、忧愁等消极情绪都能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开朗活泼的性格、愉快的情绪则会提高人体免疫力。因此人只有在内心平衡愉悦的状态下,免疫力才是最强的。

  • 现代人生活压力比以前大多了,如果再加上房贷压力、车贷压力、工作业绩压力等,简直喘不过来气。有些人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吃一顿饭了,平时可能都是随便应付了事,完全顾不了营养均不均衡、全不全面。

      
    很多上班族一天三顿吃的可能都是快餐、外卖,这种生活方式不仅让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肠胃早晚也会出问题。因为很多快餐和外卖都是高脂肪、高油、高盐的食物,长期吃会让肠胃囤积很多垃圾和毒素。

     

     

    肠道“不干净”,有3大危害

     

    营养吸收不了

     

    有些人平时虽然每天都吃东西,但是总感觉吸收不了,身体也日渐消瘦,这可能跟你的肠道“不干净”有关。肠道里堆积了太多垃圾,就会影响健康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就无法运输到人体的各个器官,从而危害健康。

      

     

    容易便秘

     

    经常吃外卖、快餐的朋友可能发现了,每当连续吃了一段时间的外卖以后,总是容易出现便秘的症状,大便干燥、发硬,难以排出。这其实跟你的肠道中毒素太多有关,导致肠道干燥,缺少水分滋润,导致排便困难。

     

    容易长胖

     

    有些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不规律饮食之后,会发现自己的体重有上涨的趋势,其实每天吃的并不算多,但还是长胖了。这可能是因为饮食不规律让你的肠道囤积了太多垃圾,消化系统紊乱,脂肪更容易堆积在体内。

      
    这4种食物,是肠道的“清洁工”。没事经常吃,肠道干净,人健康

     

    魔芋

     

    相信减肥人士对它应该不陌生了,作为热量极低的食物,魔芋也被称为“胃肠清道夫”。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热量,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既满足了减肥人群的口腹之欲,又能预防减肥期间的便秘症状。平时适量食用,可以吸附肠壁上的宿便,达到清肠通便的效果。

      
    黑木耳

     

    大家在超市经常会采购的食材可能就是黑木耳了,但大部分人可能还不知道它的功效,只把它当作配菜食用实在有点“大材小用”了。其实,黑木耳是“清理”肠道的能手,因为它含有植物胶质,食用以后,能够吸附我们肠道中的垃圾,并及时将它们排出体外。

     

    蕨菜

     

    经常做饭的朋友,可能对蕨菜并不陌生,但不太出入厨房的人可能对它就不太眼熟了。但不了解不要紧,看完文章记住它才是关键。蕨菜和大部分蔬菜一样,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在通便清肠方面有着出色的效果。同时,蕨菜还有降血压的功能,血压不稳定的朋友可以适量食用。

      
    苹果

     

    这是大家很熟悉的水果了,不必赘述,其实很多人可能都知道,平时经常吃苹果,排便也会通畅很多,这其实是因为苹果中含有果胶、纤维素和半乳糖醛酸,可以清肠道、排肠毒,容易便秘的朋友别忘了吃。

     

    肠道干净,可以解决生活中很多烦恼,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而肠道中垃圾太多的话,不仅会影响我们进食的心情,进食后还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所以,希望大家平时可以及时“清理”肠道。

  • 有人说,“补钙”是一生的必修课:生长发育时、怀孕生子时、上了年纪后……不同时间节点都少不了补钙。

     

    但你有没有想过,明明一直都注重补钙,为什么还会缺钙,甚至骨质疏松?

     

     

    其实,答案可能在你的饮食习惯里。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饮食是如何影响体内钙流失的,并教你科学补足它。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流行病学教授 陈裕明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名誉主委 徐苓

    解放军第309医院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口重的人骨质疏松风险高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促进钙的流失,过量钙流失会增加机体缺钙的风险,比如口重的人缺钙风险比一般人高。

     

    钙是骨骼“支撑者”,当钙摄入不足时,骨密度会越来越低,骨质越来越疏松。

     

    为什么口重会导致钙流失?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和钙在机体中会随血液来到肾脏,肾脏将其贴上“有用”的标签后,这两种矿物质会被重新吸收回循环系统供机体利用,这个过程叫肾的重吸收。

     

    在重吸收过程中,钙和钠是竞争关系,大量钠会制约钙的重吸收,而无法回到循环系统中的钙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研究表明,每摄入500毫克钠,尿钙排泄会增加10毫克。

     

    因此,“少吃盐≈多补钙”绝非虚言。

     

     

    据统计,2011~2015年间,中国成年人膳食钠的每日摄入量为5404毫克,相当于盐摄入量13.5克,依次计算,尿钙排泄量可增加108毫克,占成年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800~1000毫克)的11%~14%,这对于钙摄入不足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好吃咸的人不仅要改变饮食模式,尽量做到“盐不过6克”,还要注意膳食钙的补充。

     

    不同人群的缺钙信号

     

    不同年龄段的人,缺钙的表现也不同,对号入座,看你是不是缺钙人群。

     

    儿童

     

    1. 不易入睡、不易进入深睡状态;

    2. 入睡后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

    3. “X”型腿、“O”型腿,鸡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

    4. 厌食、偏食;

    5. 白天烦躁、坐立不安;

    6. 智力发育迟、说话晚;

    7. 学步晚,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

    8. 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不紧密,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等。

     

    青少年

     

    1. 缺钙时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疼,腿软、易抽筋;

    2. 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

    3. 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

    4. 易过敏、易感冒。

     

    中年人

     

    1. 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

    2. 易过敏、易感冒、牙齿松动;

    3. 中年女性尤其要当心。

     

    老年人

     

    1. 患有老年性皮肤病痒;

    2. 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

    3. 牙齿松动、脱落;

    4. 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

    5. 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

    6. 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以上自测只是参考,要确诊应该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项目包括钙平衡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如血清钙浓度(正常值2.25~2.75mmol/L)、骨矿物质含量测定和骨矿物质密度测定。

     

    需要提醒的是,缺钙可能导致很多问题:

     

    •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缺钙容易发生佝偻病、软骨病、生长受阻等。
    • 成年人长期低钙膳食,会造成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
    •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缺钙的话,骨质丢失加快,骨密度降低,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随之增加。

     

    做好5个细节防止钙流失

     

    除了饮食清淡外,以下几个细节对于防止钙流失也非常重要。

     

    1.在食物中补充钙

     

    一般来说,成人应每天饮用250~500毫升牛奶,以保证对基本钙量的补充。

     

    牛奶是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非常高的补钙食物,鱼、虾、虾皮、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豆制品等也富含钙。

     

    2.学会晒太阳

     

    人体90%的维生素D是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通过自身皮肤合成的,它们可以促进钙在人体中的吸收,从而起到强壮骨骼的效果。

     

    • 最佳时间:最好避开正午,选择早上10点前、下午4点后的阳台或空旷场所最佳。
    • 最佳时长:春秋季每天20~30分钟、夏季每天5~10分钟、冬季每天30~60分钟。

     

    此外,人体中10%的维生素D是通过食物获得的,推荐蛋黄、蘑菇、瘦肉、海产品、动物肝脏、坚果等。

     

    3.坚持足量运动

     

    适度的力学刺激,能有效维持骨量,减缓骨质流失。40岁前就要多运动,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无法改善骨密度的运动:骑脚踏车、游泳等。
    • 有助增强骨密度的运动:荷重的有氧运动。

     

    年轻人可以做些强度高的运动,如跳绳,每周3到6天,每天跳跃约50次,离地约8公分;慢跑,每周至少2~3次,每次20分钟,不必追求速度。

     

    老人可以快走,每周3天,每天45~60分钟,可以快走慢走交替循环。

     

    已有骨折风险的人,则应避免跳跃、脊椎前弯、搬运重物。

     

    4.定期检测骨密度

     

    40岁以上的人群应进行骨密度检测,绝经后的妇女更应该重视此项检查。

     

    中老年人在做骨密度检查时,若骨量减少9%以下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9%~19%为骨量减少,骨量减少29%~39%则为骨质疏松、骨折危象。

     

    5.适当补充钙剂

     

    需要补钙者,可适当服用钙剂。需要提醒的是,短时间大量补钙可能无法全部吸收,还会造成便秘、胀气。

     

    如果一天吃一次钙片,建议在睡前服用。如果一天补两次钙,另一次可在早饭后1~2小时,以防食物中的某些物质影响钙的吸收,引起结石。

     

    4类人选钙剂要当心

     

    如果确实需要补充钙剂,以下几类人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

     

     

    胃酸过多——选无机钙

    胃酸过多的人最好选择无机钙剂,因为该类制剂可中和胃酸,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最好在餐后1小时或睡前服用。

     

    肠胃较弱——选氨基酸螯合钙

    正服用含铝抑酸药的人群,以及胃肠道吸收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可选择氨基酸螯合钙,因为氨基酸螯合钙如同氨基酸一样能够在整个小肠内被吸收。

     

    胃酸缺乏——选氨基酸螯合钙

    胃酸缺乏患者,也可以选择氨基酸螯合钙,但钙剂和胃药最好间隔两小时以上服用。

     

    糖尿病——勿选葡萄糖酸钙

    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需要补充更多钙,一般主张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糖尿病患者不宜选择葡萄糖酸钙等补剂。

     

    在购买补钙制剂时,最好选择颗粒较小、易吞咽的产品。推荐消费者选择含有磷、维生素D3、维生素K2、维生素B2、镁、软骨素、胶原蛋白等的补钙产品,这些元素能够更全面地帮助人体吸收钙。

     

    老年人最好饭后服用补钙制剂,以免血钙浓度过高影响心脏健康;

     

    服用噻嗪类利尿剂(降压药),以及某些治疗心律失常的药,容易和钙离子发生不良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钙;

     

    选择钙补充剂切忌盲目听宣传、看广告,而是要咨询医师或药师。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