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腹抽搐怎么回事?

小腹抽搐怎么回事?
发表人:医联媒体

小腹抽搐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因为肌肉痉挛、消化不良、痉挛性腹痛综合征等因素导致。

1.肌肉痉挛:肌肉痉挛是指局部的肌肉出现无意识的突然收缩和放松的现象,在过度收缩的过程中,在过度收缩的过程中,容易导致小腹出现抽搐和疼痛的症状。这种情况常见于过度疲劳、过度孕的以及电解质失衡的因素;

2.消化不良:当孩子存在胃食管反流病、肠胃炎症等肠道疾病,可导致消化不良的现象,进而引发小腹抽搐和疼痛等不适;

3.痉挛性腹痛综合征:是因为胃肠道平滑肌痉挛而引起的疼痛症状,属于功能性疾病,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小腹抽搐和疼痛,但是在检查的时候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导致小腹抽搐的原因比较多,建议患者尽快到医院就诊,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有的小孩就会出现抽搐的现象,我们的家长就会出现焦虑的情绪,那你知道会出现哪些症状吗?还怎么去急救自己的孩子吗?一起来看看吧。

     

    症状

    1.全身强直性惊厥:全身肌肉僵硬,呈波浪状抽动,角弓倒转(头后仰,全身呈弓状后弯),眼睛向上翻或瞪着,神志不清。

     

    2.局限性出现抽搐:局部的肌肉也会出现抽搐,比如我们的一侧肢体发生抽搐,或面部的肌肉也会出现抽搐,手指、脚趾抽搐,或眼球旋转、眼球震颤、眨眼动作、凝视等。大部分的患者都是无意识的。上述抽搐的方式可以是几秒钟或几分钟,严重的还会可以重复几次,持续30分钟以上的抽搐称为持续抽搐状态。

     

    3.高热惊厥:主要见于6个月至4岁的高热儿童。热性惊厥是短暂的,吸烟后意识恢复较快,多发生在发热早期。在一次发热中,往往只出现一次惊厥,可消除脑部疾病等严重疾病,发热一周后脑电图正常。

     

    衰竭,又称癫痫,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对儿童有害,常影响其发育和智力水平。当惊厥发生时,儿童经常出现全身强直性惊厥,当他们的眼睛出现时,他们是无意识的,有时咬他们的舌头。

    婴儿急救知识。

    (1)当孩子出现惊厥时,家长要冷静,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摇晃孩子,让孩子平躺在床上,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2)及时清除儿童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向一侧倾斜,防止分泌物和呕吐物吸入气管造成窒息。

     

    (3)为防止儿童受伤,用纱布包裹筷子或牙刷柄,置于上下门牙之间,避免咬舌。

     

    (4)如果孩子发高烧,可以把冷湿毛巾放在额头上,勤换,或者用白酒和白开水擦身。

     

    (5)可以用针灸或捏指甲来戒烟。建议不要给孩子乱使用药物,因为治疗不当也会对病情不利。

     

    (6)尽快送孩子去医院就医。

     

     

    通关开窍:为了及时解除孩子的意识丧失、下颚紧闭、抽搐严重等症状,通常采用提醒的方法,即反复捏任重、合谷、唐寅、涌泉等穴位,如果有的话,可以吹进鼻子里吸几口,经常用开关粉或乌梅擦牙齿,使牙齿松动。然后可以吃苏合香丸或者智宝丹帮你入门,往往立竿见影。

  • 下巴抽搐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精神过度紧张、肌肉过度疲劳、面肌痉挛等因素导致。需根据不同的病因,通过调节情绪、注意休息、针对原发疾病等进行治疗。1.精神过度紧张:当患者情绪处于过度激动、过度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下,可影响到神经功能,导致下巴不受控制的抽搐,同时还可伴随着手部抖动等症状。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当情绪逐渐平衡后,以上症状即可自行消失。2.肌肉过度疲劳:如果长时间的咀嚼过硬的食物,或者长时间的说话,都可导致下巴的肌肉过度疲劳,进而导致下巴不受控制的抽搐。要注意多休息,放松下巴部位的肌肉,也可以适当通过按摩局部肌肉,而促进症状的缓解。3.面肌痉挛:是一种导致面部肌肉不自主收缩或痉挛的神经性疾病,其中包括下巴的抽搐。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加重,药物治疗无效,必要时,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微血管减压术等。导致下巴抽搐的原因比较多,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新生儿抽搐可能和生理性抽搐、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癫痫等原因有关。

    1.生理性抽搐:如果新生儿处于较为寒冷的环境中,新生儿抽搐可能是婴儿体内调节温度引起的颤抖。通常给新生儿添加衣物保暖后症状能够改善。

    2.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在围生期出现明显的窒息缺氧史,可能导致脑部受损,引发抽搐。

    3.颅内出血:新生儿容易出现维生素K1缺乏,导致颅内出血,进而引发抽搐。

    4.颅内感染:新生儿的血脑屏障还未发育成熟,导致致病菌容易入侵颅内,引发抽搐。

    5.电解质紊乱:若新生儿体内钠、钙、镁等电解质异常,也可能导致新生儿抽搐。

    6.癫痫:癫痫也可导致新生儿抽搐。

    新生儿抽搐在排除生理性抽搐后,建议及时就医诊治,完善脑部CT、核磁共振、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 我有个患者,女,55岁,当时她的症状是每天下午和晚上腿都会不由自主地抽搐,以腓肠肌处最为严重,抽搐时期下肢深部有蠕动感、刺痛感,这种情况已经连续几个月,非常难受,其舌淡,苔薄白,尺脉弱。体检下来,头颅,肝肾功能等未见异常。有骨质疏松。她服用过钙片,或许是因为服用时间不够的原因,上症未见缓解。

     

    遂拟方:白芍30克 、炙甘草27克、 桂枝12克 、生姜12克、大枣10克、 川牛膝12克、 当归10克、 山药10克、杜仲10克 、陈皮12克。中药配方颗粒5付 水冲服 日一剂 分二次,饭前温服。

     

    这个方子很简单,就是桂枝汤的加减,但是加大了芍药和甘草的剂量,同时加了甘,温,补肝肾,强筋骨的杜仲;同样有补肝肾之功,又能引血下行,逐瘀通经的川牛膝;以及甘,平,补脾养胃,补肾涩精的山药,为防止补药滋腻,再加陈皮以理气健脾。

     

    患者拿了5付药后,也没有反馈,就消失了,一直到了4个月后又出现在我的诊室,自从那次服药之后,双腿抽搐的情况已不再出现,因为路过医院,加上这几天胃稍有烧灼感,大便略溏,所以,再来反馈和复诊,想再调理一下。

     

    其脉稍弱,舌淡苔薄黄,遂又处方:白芍10克 、炙甘草6克、 大枣10克 、川牛膝10克、当归10克、 山药10克 、杜仲10克、 陈皮6克、蒲公英15克、 乌贼骨10克 、木香6克、 茯苓10克、白术10克。中药配方颗粒7付 水冲服 日一剂 分二次,饭前温服。

     

    这是化裁使用芍药甘草汤治疗下肢轻度抽搐的一则小医案,下面要说的,是使用芍药甘草汤治疗重度下肢剧烈抽搐的病例。

     

    下肢抽搐

     

    患者有10+年类风湿关节炎病史,伴有尿酸增高,有多年糖皮质激素使用史,因长年服用地塞米松环境疼痛,出现了骨质疏松,同时还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就诊前,两个月前曾因胸膜炎住过院。前来求诊前已卧床一周,胸部剧烈疼痛,稍一翻身,胸口即如将裂开一般,所以不敢翻身,腿抽筋较为频繁,一抽身体疼痛即加剧。舌苔黄腻尤以舌中舌根为重,舌淡而青紫。

     

    金匮中云,病人胸满,唇痿,舌青,此为有瘀血。王叔和亦云,舌青口燥,为瘀血。而青紫并见呢?肝属木,青色应肝,青紫色应肾。青紫色的出现与热邪深重,津枯血燥,血性壅滞不通有关,同时患者舌中,舌根苔黄腻,湿热蕴结于中焦,下焦。

     

    劝其去医院急诊科就诊,不愿意去,因为,开销太大,动辄万元,而且因为长期的激素用药史,对医院已生恐惧感。

     

    不得已,处方:柴胡12克、 黄芩12克、 瓜蒌壳20克、 薤白15克、白芍24克、 炙甘草24克、 当归12克、 川芎12克、川牛膝12克 、杜仲12克 、桂枝9克。2000毫升,熬到600毫升,分三次,饭前温服。并叮嘱其若不改善,立即送医院急诊科。

     

    5日后,反馈,患者可以家人搀扶行走少许,腿部抽筋好转很多。再嘱咐患者服药十剂,再10日后,反馈已能下床了。

     

    白芍

     

    这也是一个重用芍药甘草汤的病例,当然,在使用芍药甘草汤以养血荣筋的同时,配合使用瓜蒌、薤白以清热化痰,宽胸散结降浊;当归、川芎补血活血;柴胡、黄芩、桂枝、开膈之腠理,除膈之热邪,同时温阳通络;牛膝,杜仲补肝肾。

     

    这位患者热痰与膈邪得除后,后期可以秉承补肾壮骨、调肝养血强筋的原则,随症加服如独活寄生丸,六味地丸,壮腰健肾丸等等选用与汤剂相得益彰,保持药力,一急一缓,缓急交接,再辅以外治的针灸,贴膏,病情或得稳固,当然前提是患者家属要有持久战之决心。

     

    芍药甘草汤为何能够缓解患者的剧烈下肢抽搐?

     

    其道理在于,人体脉外气津和肌部气津均来自于胃,当为胃中津液减少后,脉外和肌津液随之减少,筋、肉不得正常津液濡养,遂出现下肢僵硬和活动不利。日久,其脉外气津,脉中营血运行也逾艰涩,筋、肉中的正常津液也越来越干涸,最后出现“脚挛急”。

     

    一方面“好水”(正常津液减少),一方面“坏水”(停滞的、异常的津液)存留在肌部,所以患者在下肢僵硬,脚挛急的同时,甚至会出现“四肢水肿”,若出现这种情况,可重用生白术,茯苓,以祛坏水,存好水。

     

    在芍药、甘草汤原方中,剂量都很大,芍药、甘草各为四两,按照汉代剂量换算为今日剂量即各为60克,当然,实际使用时,量可依患者病情略减。大剂量甘草,可以增加胃中津液,而大剂量芍药可畅达脉络中津液的流动,使得肌部气津与内在脏腑之间的循环更为通畅,循环一复,筋肉得荣,“脚挛急”之证则可得愈。

     

    患者伴有严重恶寒者,可在芍药甘草汤中,加炮附子一枚(15克),以鼓舞阳气。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深夜,当身边的TA鼾声如雷,你会选择伸手推醒TA,还是直接换个房间接着睡?

     

    或许你已经对睡觉打呼噜这件事习以为常,有时还会羡慕他们可以“睡得这么香”。但长此以往,鼾声不仅会给枕边人造成困扰,严重者甚至会威胁到打鼾者的自身健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刊登在《中国循环杂志》上的联合研究发现,随着打鼾频次和鼾声强度的增加,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的风险也会提高。

     

    《生命时报》采访权威专家,告诉你什么样的鼾声最危险,并告诉你如何缓解打鼾症状、安心睡眠。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 魏永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 郭树彬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 尹国平

     

    鼾声越大,体内甘油三酯越高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联合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开展的这项大规模横断面研究发现,对于我国中年人群来说,夜晚熟睡时打鼾的频率越频繁、鼾声越大,体内的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风险就越高。

     

     

    研究共纳入分析了14175个年龄在35~59 岁的人群,结果发现(表1~2):随着打鼾频次/打鼾声音强度的增加,研究对象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男性、吸烟和饮酒者所占比列增加,体重指数水平(BMI)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

     

     

    在该年龄段中,每周打鼾≤2次、3~5次、6~7次的人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比例分别为28.4%、35.4%、37.1%,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校正年龄、性别、饮酒、体重指数等因素后,这种关系仍然存在。

     

     

    研究还发现,随着打鼾声音强度的增加,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1)。校正多因素影响后(模型3),与不打鼾者相比,重度打鼾者(隔着关闭的门也可以听到)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风险增加34%(OR=1.34,95%CI:1.12~1.59)。

     

    此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年人群打鼾频次越高,打鼾声音越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风险就越高。

     

    研究者指出,打鼾可能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经常打鼾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的甘油三酯水平,以实现对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早期预防。

     

    一分钟自查,你的鼾声是否需要就医

     

    睡觉打鼾往往被认为是睡得香、睡得好的表现,但事实并非如此。

     

    专家表示,打鼾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单纯的打呼噜。大多与劳累、饮酒后软组织放松得比较彻底,枕头高度、软硬不合适等因素有关。这些人的鼾声比较轻微,一般在调整睡姿、好好休息,或换个合适的枕头后,就能消失。

     

     

    第二种是在打鼾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即医学上所说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鼾声主要因夜间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从而造成上气道塌陷,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所引起。点击收听这种危险的鼾声↓↓

     

    它主要有以下4个特征:

     

    打鼾程度:比如打鼾声音特别大,关上门都能听得到。

    疲倦:晚上睡很香,可白天时常会感觉头晕乏力,很是疲倦,白天嗜睡,记忆力下降。

    出现短暂呼吸暂停:睡觉时鼾声突然停止,要过好半天才会听到“噗”一声吐出一口气,有时甚至会因为喘不过气来,突然被憋醒,严重时甚至出现窒息危险。

    暴躁易怒,睡醒时血压升高。

     

    如果以上情况,你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说明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风险很高,需要尽快到医院进行睡眠呼吸监测。

     

    经常打鼾,全身受伤

     

    睡觉打鼾这个看似平常的“小毛病”,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身体内的定时炸弹,随时威胁我们的健康。

     

    No.1白天萎靡不振

     

    由睡眠呼吸暂停引发的打鼾会造成频繁的微觉醒,干扰正常睡眠结构,降低睡眠质量,进而引起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No.2提高心梗风险

     

    与安静睡觉的人相比,每晚都鼾声大作的人,心梗可能性会增加77%;每周睡觉时打鼾多于3次的人,心肌梗死发生风险是睡觉安静者的2.7倍。

     

    严重打呼噜时,呼吸反复停止,造成血液中氧气含量显著减少,会引起全身组织细胞缺氧。频繁缺氧也会导致血管壁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引发心肌梗死。

     

    No.3诱发中风

     

    打鼾严重,易引起血压升高,损害脑血管内膜,影响脑血流供应,诱发和加重中风。长期如此,还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出现高血压、冠心病,增大猝死风险。

     

    No.4增加肥胖风险

     

    长期打鼾的人一般容易过量饮食,更爱吃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导致身体代谢紊乱,体内脂肪含量升高,增加肥胖风险,形成恶性循环。

     

    No.5影响儿童正常发育

     

    孩子长期打鼾会增加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的发生率,还可能引起脑部缺氧,导致神经认知缺陷。

     

    No.6不利于母体和胎儿健康

     

    打鼾孕妇与健康孕妇相比,妊娠高血压和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分别高出8%和6%,还可能增加巨大胎儿、畸胎、死胎的几率。

     

    7个改变帮你缓解打鼾

     

    解决打鼾难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做起。

     

    选择合适的枕头

     

    枕头与打鼾密切相关,过软或过硬都不好。建议选择软硬适度的枕头,如荞麦皮的枕头、茶叶枕头;厚度以让颈椎有支撑为宜,不必太高。

     

    控制体重

     

    肥胖时,脖子会变粗,咽部脂肪增多,容易导致气道变窄,更易出现打鼾。一般认为体重指数(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在18.5~24的人较为正常,超过25的人就应及时控制体重了。

     

    建议打鼾患者每周5天,每天进行30分钟的运动,比如健步走、游泳、骑车等,以“心率=170-年龄”的运动强度为宜。同时要保持清淡饮食,不要过油、过量。

     

    及早发现鼻部问题

     

    鼻部的某些疾病会增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如果总觉得鼻子不通,要及时看医生以排除隐患。

     

    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烟酒会刺激上气道,引发炎症,加重打鼾;而经常熬夜也容易让咽喉部的肌肉更松弛、气道变窄。

     

    所以改掉抽烟、喝酒、熬夜这些不良习惯,也有助减轻打鼾症状。

     

    改变睡姿

     

    仰卧会令舌头和下巴压迫喉咙后部,使呼吸道变窄,引发打鼾。打呼噜的人可尝试改变睡姿,睡觉时选择侧卧。

     

    锻炼上呼吸道肌肉

     

    锻炼上呼吸道肌肉、扩张气道,可以减少打鼾的几率。比如每天吹口琴,练习唱歌,演奏大号、小号等都有一定的效果。

     

    睡前禁服镇静药物

     

    打鼾患者睡前应禁止服用镇静、安眠药物。此类药物会降低上呼吸道周围肌肉的运动,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抑制,增加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生。

  • 便秘可以引起肠梗阻。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的流动受阻,导致肠道积聚、膨胀和压力增加。便秘时,粪便在肠道内积聚过久,变得干燥和硬结,使得肠道通畅性下降,容易形成肠梗阻。除了便秘,引发肠梗阻的其他原因包括肠道瘢痕组织、肠道肿瘤、扭转、疝气等。

    1.肠道瘢痕组织:

    手术、创伤或炎症等原因可能导致肠道内形成瘢痕组织。这些瘢痕组织可能会引起肠道狭窄或堵塞,导致肠梗阻;

    2.肠道肿瘤:

    良性或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肠道内,阻碍肠道内容物的正常通过,引发肠梗阻;

    3.扭转:

    肠道的扭转是指肠道的一部分突然旋转或扭曲,导致肠道内容物无法顺利通过,造成肠梗阻;

    4.疝气:

    疝气是指内脏穿过腹壁的缺陷,可能导致肠曲固定或压迫,引发肠梗阻。此外,肠道炎症、肠道狭窄、异物堵塞、肠道充血或水肿等也可能引起肠梗阻。如果出现肠梗阻症状,如腹痛、呕吐、便秘、腹胀等,应尽快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 心前区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心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胸腔疾病等因素引起的。

    1.心脏疾病:心前区痛可能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心脏部位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前区疼痛。

    2.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心前区痛,如急性单纯性胃炎、胃溃疡等。这些疾病会影响正常的消化系统,导致胃黏膜损伤和心前区疼痛。

    3.胸腔疾病:胸腔疾病如胸膜炎、肺炎等也可能导致心前区痛。这些疾病会导致胸腔黏膜和胸腔部位神经受到病毒感染,出现炎症反应和心前区疼痛。心前区痛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症状,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

    在出现心前区疼痛时,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以期早日缓解疼痛并恢复健康。

  •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TPN)与输血等。

     

     

    静脉输液的危害特别多,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大家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行门诊输液进行“保养”的人群越来越多,殊不知,门诊静脉输液的危害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门诊静脉输液到底有哪些危害!

     

    1.静脉炎

     

    反复的静脉穿刺,和液体的静脉输注,会刺激静脉内皮,或者由于药物的刺激从而引起静脉炎,久而久之,导致更为严重的事件发生,所以,静脉输液最大的危害就是损害了静脉血管内皮。

     

    2.输液反应

     

    输液反应发生比率非常之高,就算是普通的盐水或者糖水,因为直接输注到血液当中,发生静脉反应的几率也随着静脉输液率的增加而增加,而输液反应的增多,也增加了输液的危害性。

     

    3.增加感染的几率

     

    输液需要的用品较多,需要的消毒灭菌条件也高,任何一个环节的操作不当,都会导致感染的发生,比如消毒环节、液体制造生产运输环节、药物的加注环节、穿刺环节、输液过程中的一些环节等等,都会导致输液感染的几率增加。

     

    4.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危害更大,药物过敏发生后,如不能及时处理,严重者还会危及生命。所以,某些药物的使用前,需要皮试的原因也在于此。而输液导致的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远远大于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的发生概率。

     

    5.微栓塞

     

    输液使用的药物和液体,或者液体中的微粒,都会造成血管的微栓塞,长期输液导致的微栓塞,可能会出现大问题。

     

    其实输液还有其他危害性,所以总体的用药原则是能口服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输液应该是用于紧急,抢救或者必须使用的情况。

     

     

    请记得:

     

    输液有风险,用前要谨慎。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慢性咽炎是咽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最常见的症状表现有咽干、咽痒、红肿疼痛、干咳多痰、恶心干呕、胸闷、异物感等。慢性咽炎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是每天嗓子都不舒服,其实挺痛苦。

     

     

    急性咽炎的反复发作是导致慢性咽炎的主要原因。


    1.咽部邻近的上呼吸道病变 如鼻腔、鼻窦、鼻咽部的慢性炎症,可因炎性分泌物经后鼻孔倒流至咽部刺激咽部黏膜;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鼾症或鼻腔鼻窦及鼻咽部占位性病变等疾病由于影响鼻腔通气,造成长期张口呼吸,引起咽部黏膜长期过度干燥而导致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的慢性炎症可直接蔓延至咽后壁,引起慢性咽炎;口腔炎症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随着炎症扩散也可导致慢性咽炎。


    2.气候及地域环境变化 温度、湿度的变化、空气质量差、烟酒刺激、辛辣刺激性食物、粉尘、有害气体及放射性照射也是导致慢性咽炎的原因。


    3.职业因素 长期大量用声者如教师、歌唱者及易感体质因素亦可引起本病。


    4.全身因素 如贫血,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心脏病(因血液循环障碍影响咽部静脉回流造成咽部局部淤血),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肝、肾疾病等,也可引发慢性咽炎。内分泌紊乱,自主神经失调,臭鼻杆菌及类白喉杆菌的感染,维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紊乱等均与萎缩性及干燥性咽炎相关。


    5.过敏因素 吸入性过敏原(包括季节性与常年性过敏原),药物、工作环境中的化学刺激物及食物过敏原都可以引起变应性咽炎。

     

     

    慢性咽炎很容易随着人体的免疫能力而出现反复发作,与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慢性咽炎这种慢性疾病,最适合通过喝茶的方式进行缓解,当然只是缓解,而不是治疗。

     

    主要针对三大症状,选择合适的茶:


    1、咽干、咽痒:首先推荐的是罗汉果茶,罗汉果用开水泡服即可。罗汉果具有清肺利咽、润肠通便的作用,对咽喉肿痛、嗓子干痒等均能很好的缓解。其次,如果您有时间和精力,可以找中医师给您抓配以下两个方子,对于慢性咽炎引起的咽喉干痒效果也不错。(1)、清咽饮,主要由胖大海、天门冬、麦门冬、乌梅、丹参等组成。(2)、橄榄茶,主要由绿茶、榄榄、胖大海、蜂蜜等组成。

     

     

    2、发炎、红肿:主要以消炎为主,所以小编为您推荐的是以下几款利咽消肿的茶。(1)金银花茶,加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既可。祛火降燥、清咽利喉,适用于各类慢性咽炎。(2)胖大海茶:清热润肺,利咽解毒,对于咽喉干痛,头痛目赤等效果不错。(2)菊花茶,特别是黄菊,也是公认的清热解毒的好花茶。

     

    3、胸闷,干咳、恶心:陈皮茶:用陈皮泡茶,也止咳化痰,去除恶心呕吐症状。对于干咳,罗汉果茶效果也不错。

     

    患有慢性咽炎的朋友们,如果上述哪个症状更强烈,就先尝试饮用相应的茶进行缓解。

     

    不药博士祝您早日摆脱慢性咽炎的困扰!

  • 脂溢性脱发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的毛发进行性减少性疾病。在男性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也称为男性型脱发(male pattern alopecia)。在女性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少部分表现为弥漫性头发变稀、发际线不后移,称为女性型脱发。

     

     

    一、脂溢性脱发分为哪几类?


    1.干性脂溢性脱发: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先从两额角、前额和头顶中间开始,继而弥漫于整头部。同时头油量较少,但伴有较多头皮屑。干性溢脂性脱发的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且一般是由于血热引起,如不加以治疗,严重者将造成永久性脱发。

     

    2.湿性脂溢性脱发:前额和头顶头发会渐渐脱落,头发会变得细软且越来越短,同时头油较多,但头皮屑较少。整个头顶头发会全部脱落,但头部四周头发不会过多脱落,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脱发区会变得油光发亮,剩余的头发变得细软而枯黄。

     

    3.混合性脂溢性脱发:头顶的头发和前额的头发逐渐脱落,同时头发出油比较多,而且头屑也会比较多。部分患有混合性脂溢性脱发的患者会伴随有多梦、乏力、失眠等症状。


    二、脂溢性脱发都有哪些病因呢?

     

    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疾病,与雄激素的代谢密切相关,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多基因隐性遗传疾病,目前的研究也已经发现了一些易感基因。同时,雄激素在发病中占有重要因素,其他病因还包括毛囊周围炎症、生活压力大、紧张和焦虑、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均可加重脱发症状。

     

     

    遗传因素:脂溢性脱发与遗传密切相关,目前认为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主要来源于父系遗传,也可以来源于母系遗传,但是父系遗传因素比母系遗传因素更容易导致脱发。在诸多相关基因中,雄激素受体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的q12)的多态性可能与脂溢性脱发的进展和程度密切相关。已经有证据表明,雄激素受体基因是其主要易感基因。

     

    雄激素代谢:由于脱发区毛囊内雄激素受体基因表达升高和(或)Ⅱ型5α-还原酶基因表达升高,从而导致雄激素对易感毛囊的作用增大,毛囊中特异的还原酶可以将血液中循环至该区域的雄激素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通过与细胞内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反应,进而使毛囊出现进展性的微型化和脱发,直至秃发。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