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有何不同?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有何不同?
发表人:张华清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有何不同?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于低龄儿童的传染性疾病。以发烧和疱疹为主要症状。大多数患病宝宝症状轻微,皮疹以手足口臀为主,1-2周可自愈。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等,甚至导致死亡。

二、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

三、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有何不同?

通俗的讲,手足口病必须是口腔里、手上和脚上都有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巴里起疱疹。除此之外没有本质区别。

四、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如何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均为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积极应对高热,体温38.5℃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可遵照医嘱给予退热药物降温。常用退热药物有: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用药的间隔时间为4h-6h,一般24h用药不超过4次。

疱疹性咽峡炎可口腔局部喷涂抗病毒药物(干扰素α喷雾或雾化有一定疗效,)抗病毒治疗。早期使用有一定疗效。

(二)疫苗

主要是EV71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用于预防EV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适龄儿童应尽早接种。

(三)预防

主要是避免去人多密闭的环境也避免接触相关疾病的患者,同时注意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等。

提示:本内容仅作参考,不能代替面诊(文中所提及药品,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疱疹性咽峡炎疾病介绍: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偶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具有起病急骤的发病特点。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咽喉疼痛、口痛、四肢酸痛、拒食,小婴儿因口痛影响进食,少数可并发高热惊厥(也称抽搐)、脑炎等,口腔后部可以看到成簇小水疱。本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可口腔局部喷涂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以缓解口痛症状。重症可以住院输液等综合治疗。通常轻度患儿4~6天可痊愈,但病情较重者可至2周,且同一患儿可因感染不同型病毒而重复发病,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防护,避免再次感染[1][2]。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舌尖起泡可能是由于疱疹性口腔炎,也可能是因为疱疹性咽峡炎,或者是机械磨损等引起,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一般治疗,更昔洛韦等药物治疗。

    1.疱疹性口腔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导致,可出现局部疼痛,伴有起泡,部分患者会有全身发热等症状,可以使用更昔洛韦抑制病毒复制,同时出现发热可以使用布洛芬对症处理。

    2.疱疹性咽峡炎:部分患者也可能在舌头尖起泡,并且在咽喉周围出现疱疹,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多发于儿童,主要是对症处理。用对氨基酚退热,同时可以结合蓝芩口服液、蒲地蓝等中成药清热解毒。

    3.机械磨损:当大量食用瓜子、坚果等食物,由于舌头和食物之间产生摩擦,导致起泡,这种情况不需要治疗,只需要暂时停止吃这类坚硬粗糙的食物即可。

    舌头尖起泡,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上用药遵医嘱。

  •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那天真的笑是父母的振奋剂,他能让一个家庭重获新生;孩子的痛苦在父母身上是要加倍,这也许是对父母爱的良好的诠释。

     

    但有重病严重的威胁到了他们安全感,手足口病会给他们的孩子带来痛苦也会给他们自己带来更严重的苦楚。


    手足口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在38℃左右,有些患儿可伴有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膝盖、臀部和肛周等处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

     

     

    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极少数儿童患手足口病后会伴有较为严重的合并症,可引起死亡。

     

    少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大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一)临床诊断病例


    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重症病例:1.有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同时伴有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2.手足口病流行地区的婴幼儿虽无手足口病典型表现,但有发热伴肌阵挛,或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

     

     

    (二)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病毒分离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2.血清学检验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3.核酸检验


    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要想为了孩子和自己家庭的幸福,平时就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先有良好的免疫力,其次在远离会染病的病因,孩子的健康和一个家庭的幸福就有了良好的保障,我们的世界也会因此美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临床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

     

     

    一、手足口病病因

     

    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为多见,发病以4-9月为主。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本病传染性强,易引起流行,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亦可感染。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症状以手足肌肤、口咽部发生疱疹为特征。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将手足口病分为五期。

     

    第1期(出疹期)


    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不典型皮疹通常小、厚、硬、少,有时可见瘀点、瘀斑。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


    少数病例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病程1~5天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


    多发生在病程5天内,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识别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


    可在第3期的基础上迅速进入该期,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但个别患儿可有心动过缓,还可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可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此期属于手足口病重症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5期(恢复期)


    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三、手足口病的并发症

     

    脑炎、脑膜炎:出现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症状。循环衰竭:表现为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早期血压升高,晚期出现血压降低或休克。神经源性肺水肿:出现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心肌炎:常由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常常可以出现胸痛、心悸等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表现,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休克或者昏迷等症状。

  • 家里有孩子的估计都深有体会,说到手足口病,每个家长都谈之色变。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这一病症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一到早春,手足口病就开始高发,在孩子之间的传染性非常高,令许多家长为此烦恼。而得了手足口病的孩子,一般会出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等部位会出现小疱疹或是小溃疡,让孩子痛苦难耐。通常来说,患儿一周左右可以自愈,但是少数患儿会引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如果情况更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死亡。

     

    所以,当宝宝得了手足口病,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高度注意。这种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口),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以及密切的接触等途径传播。也就是说,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接触过的食物、玩具、或是患有手足口病的其他孩子等等。

     

     

    除此之外,父母还可以通过一些家庭护理方式来减轻孩子的不适感。

     

    (1)饮食调整

     

    患上手足口病的宝宝,会因为发热、口腔长疱疹导致胃口差,不愿进食。家长应给孩子吃点清淡、温性、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而生姜、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进食,同时还要少吃鱼虾蟹和鹅肉。

     

    一般来说,在手足口病初期,应该让孩子少吃多餐,可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

     

    如果宝宝有发烧的症状,可以给孩子喂一些红萝卜马蹄水。红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而马蹄有利尿的功效,可以减少宝宝发热期间聚集在膀胱的毒素,同时还能补充发烧时的体力消耗。

     

     

    (2)清洁口腔

     

    在患病期间,孩子会因为口腔疼痛而哭闹不止,这时候需要注意保持孩子的口腔清洁。在饭前饭后都要用生理盐水漱口。如果宝宝太小不会漱口,那么可以用棉棒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此外,也可以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孩子口腔糜烂部位,或是涂鱼肝油,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2 、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宝宝的疼痛感,促使口腔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3)注意卫生

     

    除了给孩子做好口腔卫生清洁之外,还要帮助和引导孩子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玩耍后。孩子使用的餐具和玩具也要经常消毒。

     

    室内要保持痛风,尽量不要让孩子在传染高峰期出去玩,接触太多人。

     

    最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远离手足口病,健康地长大~

  • 出现舌根有泡泡的现象可能是正常生理结构,也有可能是舌乳头炎或疱疹性咽峡炎等因素所致。

    1.正常生理结构:舌根部的舌侧缘会发现叶状乳头,属于口腔黏膜的正常结构,可能误认为舌根有泡泡的现象,一般不需要处理。

    2.舌乳头炎:因局部刺激或维生素B2缺乏等因素所致,可出现局部的充血、红肿及疼痛等症状,舌根也可出现泡泡的现象。

    3.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A等肠胃病毒感染引起,会在咽颊部出现密集成片的小水疱,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

    同时,也可表现出舌根有泡泡的现象。除此之外,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因素也可导致上述症状。建议排除正常生理结构后,查明病因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  一般的幼儿园在手足口病高发期的时候,都会给家长们讲解一些关于手足口病的一些知识,而且学校的老师每天也会对小儿的身体和体温进行检查,和探测。那么手足口病到底要怎么来治疗才好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6)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7)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重症处理:如出现DIC、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应给予相应处理。


    3.抗病毒药物


    因为抗病毒药一般在发病24小时到48小时前使用才是最佳的。而往往我们确诊手足口病的时候,都已经过了最有效的治疗阶段,现在也不提倡用抗病毒的药物。

     

    上面的这些就是对于手足口病的一些治疗的方式和方法了,手足口病的起因最根本的就是,小儿对于自己懂得卫生情况还没有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而且小孩是免疫力相对比较低落的人群,所以说这样引起手足口病的几率就会比较大。

  •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儿科疾病。它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会导致孩子的手掌、口腔和脚心出现红色疱疹,并且还有可能引起发高烧和腹泻的症状发生。得了这种疾病之后,我们要积极的进行对症治疗,以尽快的控制病情,这样才能够让患者的身体尽快恢复。

    那么得了手足口病后拉肚子应该怎么办呢?

    手足口病的患儿拉肚子主要是由于肠道被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这种情况虽然会给孩子造成比较大的痛苦,但病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7~10天之后症状就会自行缓解,所以家长不用过于恐慌,只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即可。对于这种现象,一般我们可以给孩子服用妈咪爱、思密达等止泻药物治疗,以尽快缓解患者的症状。同时我们还要及时的给患者补充水分以及相关的营养物质,以避免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的情况发生。

    对于手足口病拉肚子这种情况,我们除了使用止泻药物进行治疗之外,还应该注意调理孩子的饮食,平时应该尽量孩给子吃流质和半流质的食物,以减轻孩子消化系统的负担。我们最好不要给孩子吃油腻生冷难以消化的食物,否则那样很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如果孩子还有发烧的现象,那我们应该尽早使用退烧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孩子的体温,避免中枢神经受到影响。对于手足口出现疱疹的患者来说,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在患处进行擦洗,以尽量防止继发感染的发生。

    手足口病患者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之后,可以使用相关的止泻药物治疗,这样能够有效的减轻病情。对于有发烧症状的患者,我们还要继续使用退烧药物。除此之外,患者还应该多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患处滋生细菌,否则那样有可能造成继发感染,这就会严重影响身体的恢复。

  • EV71及其所致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三岁以下婴幼儿普遍易感。其中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之一 。除EV71外,柯萨奇A组16型(CA16)、埃可病毒等均可引起手足口病。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但有些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致死亡,其中以EV71感染引起的病例尤为严重 。近年来,EV71引起手足口病,特别是其所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社会和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 。由于该病在儿童中普遍易感,且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接种安全、有效的针对性疫苗成为防控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

     

    手足口疫苗可以完全预防手足口病么?

     

    EV71 型手足口病疫苗是我国领先研发的创新型疫苗,根据Ⅰ、Ⅱ、Ⅲ期共计 3 万余名婴幼儿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 。两剂次EV71疫苗接种后28天,血清抗体阳转率为88.1%-91.7%,对于EV71感染相关HFMD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打上疫苗之后就不会再长手足口了,因为导致手足口病的病毒有二十多种,现在注射的疫苗是EV71疫苗,EV71病毒是近年导致重症手足口病和手足口患儿死亡的主要病毒之一,注射EV71疫苗之后,可以有效地预防EV71所导致的手足口病,和减轻该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症状,但是不能够预防其他的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因此,注射完手足口病疫苗之后,还是要注意给小孩洗手,并且注意与其他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隔离。

     

     

    手足口病疫苗会引发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而手足口病疫苗是一种灭活病毒,不具有传染性和感染性,不会引起手足口病。所以手足口病疫苗并不会引发手足口病,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能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不止不会引起手足口病,对于儿童感染手足口病疫苗还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接种手足口病疫苗,一定要到正规的防疫机构进行接种。但是一定要去正规的防疫机构给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的时候,应当提前做好准备,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存在感冒,发烧,腹泻的症状,以免疫苗注射后发生不良反应。

  • 疱疹性咽峡炎后期出现咳嗽可能是由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引起的,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雾化治疗等方式改善病情。

    1.急性咽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后期由于炎症刺激可引起急性咽喉炎症,从而引起咽喉痛、咳嗽等现象,患者注意不发音或少发音,保持声带休息,可遵医嘱使用银黄含片、阿莫西林、右美沙芬等药物进行治疗。

    2.急性支气管炎:疱疹性咽峡炎后期出现咳嗽可能是由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下呼吸道引发急性支气管炎所致,应适当注意休息,多喝水,饮食清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遵医嘱使用喷托维林、溴己新、沙丁胺醇、罗红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3.肺炎:若疱疹性咽峡炎引起肺部炎症也可能在后期出现咳嗽的症状,应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头孢克肟、磷酸可待因等进行系统治疗,对于咳嗽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通过雾化治疗,常用药物有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等。

    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患处恢复情况,定期复查。

  • 疱疹性咽峡炎和咽扁桃体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差异。1.病因不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的,咽扁桃体炎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2.症状不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咽痛、发热,查体可发现咽部充血、软腭、悬雍垂和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的疱疹和浅表溃疡,周围伴有红晕。咽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咽痛比较明显,伴有高热,畏寒,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查体可发现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脓性分泌物,严重者会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和压痛。3.治疗方法不同: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是自限性疾病,一般在1~2周内能够痊愈。咽扁桃体炎治疗主要是进行抗生素治疗,遵医嘱选择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和头孢克肟胶囊等。疱疹性咽峡炎和咽扁桃体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不可盲目用药,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确诊后遵医嘱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利于病情恢复。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