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巩膜炎多久才能好?

巩膜炎多久才能好?
发表人:医联媒体

巩膜炎治愈的时间根据个体差异存在区别,一般来说,巩膜炎可以在大约5~7天内治愈,但具体治愈时间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患者是否采取专业治疗、病变的严重程度、生活习惯等。巩膜炎治愈的前提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治疗,谨遵医嘱,及时服用针对性治疗的药物。病变的程度也会影响治愈的时间。在病变的早期,如果坚持服药,大约5~7天就可以治愈。但是,如果病变较为严重,或者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治愈时间可能会延长。

在个人生活习惯上,患者还需要注意眼睛和眼睛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卫生,避免揉搓双眼。另外,在饮食上,需避免吃辣椒、大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引发感染,加重病情。

综上所述,巩膜炎患者需要在谨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注意个人用眼卫生和饮食习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巩膜炎疾病介绍:
巩膜是眼球壁的主要组成部分,不透明又没有血管,所以呈瓷白色,对眼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巩膜充血是指球结膜和巩膜组织的血管在某种情况下出现扩张充血,呈现眼白发红。巩膜充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炎症,最醒目的症状就是眼红。如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青光眼等疾病均会引起眼睛发红,此时往往会伴随眼干涩、疲劳、流泪、畏光、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头晕等症状,一经发现,建议立即到医院就诊。在长时间熬夜、睡眠不足的情况下可能眼球也会出现较多红血丝,这个时候不必过于担心,注意休息,调整好作息后症状就会有所缓解。然而,多数情况下,出现巩膜充血还是应当对之加以重视,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明确病因。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后巩膜炎是一种发生于赤道后方巩膜和视神经周围的炎症性疾病,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对症治疗。

    1.药物治疗: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局部滴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结节性或弥漫性前巩膜炎的炎性反应。若炎症不能控制,可根据病情选用非甾体激素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减轻炎症与疼痛。严重者可局部或全身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但慎用结膜下注射,禁用球周或球后注射,避免造成巩膜穿孔。若糖皮质激素效果较差,还可考虑选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如甲氨蝶呤、硫唑瞟呤、环磷酰胺、环孢素等。若巩膜存在坏死表现,可考虑联合用药。

    2.手术治疗:对坏死穿孔的巩膜部位,可考虑行巩膜加固术或异体巩膜移植术。

    3.对症治疗:单纯性表层巩膜炎患者,可通过冷敷或滴用预冷人工泪液,减轻炎性反应。若有感染存在,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药物。巩膜变薄者可佩戴护目镜,合并青光眼者需及时降低眼压,并发虹膜睫状体炎者应进行散瞳治疗。

    后巩膜炎患者要及时治疗,日常注意用眼卫生,不要用手揉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 很多人认为,骨折后多喝骨头汤,骨骼的愈合会快一些,岂不知,骨头汤对骨折恢复来说根本不管用,还有可能帮倒忙。

     

    骨质康复最需要的是蛋白质、钙等营养素,而骨头汤里所含的这些营养物质特别少,而脂肪和盐的含量普遍偏高,甚至严重影响骨骼愈合。骨骼康复期间高蛋白、高钙饮食是关键,高蛋白饮食意味着膳食蛋白质摄入量大约是平时的1.5倍,由每天1克/公斤体重增加到1.5克/公斤体重;钙也由每天1000毫克增加到1500毫克。

     

    刚骨折的那几天属于急性期,病人正常饮食即可,急性期之后病人的食谱就要适当调整,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食物,对骨骼康复特别有利。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鱼、虾、肉、奶、蛋、大豆制品等,首选鱼虾类,这类食物高蛋白、低脂肪,而且比较容易消化,特别适合骨折愈合期的病人。

     

    肉类选脂肪含量少的瘦肉,可做成肉糜、肉馅、肉丸、肉酱,然后包饺子、包子、下面条、蒸蛋羹、拌饭、煮粥、炒菜,汆丸子等,既有利于消化又避免了煎烤、油炸等高温加油的烹调方式,减少脂肪(能量)的摄入。

     

    每天一到两杯奶,大约300~500毫升,增加钙和蛋白质的摄入,最好选择低脂/脱脂奶及奶制品,如奶粉、酸奶等,毕竟活动量少了能量也要相应有所控制。

     

     

    每天一个鸡蛋,鸡蛋的营养价值堪称完美,最好是用煮鸡、蒸等方法。

     

    每天豆制品不能少,如豆腐、豆干、豆皮、豆腐丝、素鸡等,这些豆制品不仅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同时也是膳食钙的良好来源。

     

    除了奶类、豆制品提供丰富的钙以外,绿叶蔬菜也是膳食钙的良好来源之一,每天一斤新鲜蔬菜,多选择一些绿叶蔬菜,如小油菜、西兰花、卷心菜、茼蒿等不仅含有丰富的钙,而且还含有骨骼健康不可或缺的镁、维生素K等,这些营养物质对骨骼康复都非常有利。

     

    除此之外,骨折病人还需要补充维生素D,每天1000IU(国际单位),最好的来源是鱼肝油。鱼肝油一般不是日常食品,多用来制造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A的补充剂。

    另外,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猕猴桃、草莓等,促进钙的吸收,有助于骨骼康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视神经损伤是指视神经因各种原因受到损伤,导致视觉信号传递受阻,从而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患者应该注意病因治疗、营养神经补充、定期检查、日常护理等。

    1.病因治疗:首先需要明确视神经损伤的病因,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如果是由于骨折、颅内出血等引起的视神经损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果是由于眼部炎症、缺血等原因引起的视神经损伤,应积极控制炎症,改善眼部供血等;

    2.营养神经补充:为了促进视神经的恢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B6、B12等;

    3.定期检查:视神经损伤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

    4.日常护理:视神经损伤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避免过度用眼、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以免加重视神经损伤。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少吃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番茄等。视神经损伤的患者,如视力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 缓解高原反应并没有所谓的4个小妙招,缓解高原反应的方法有休息、吸氧、药物治疗等方法。

    1.休息:立刻停止活动,坐下或躺下休息。如无恶心、呕吐的症状,可适量饮水、饮食补充水分和营养。注意保暖。

    2.吸氧:通过面罩吸氧。轻微的高原反应,不用严格要求吸氧浓度,氧气含量达到21%即可。对于高原反应引起的肺水肿,氧气浓度应为40%~70%,流量为6~8升/分。

    3.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缓解头痛等症状。

    4.如果以上方法不能缓解,应尽快转移至海拔较低的地区。转移时尽量由他人搬运或乘车转移,病人应避免活动。

    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胡言乱语、昏迷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最近的医院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在高原地区进行活动时,应注意活动适度,保证营养充足、睡眠充足,避免过度活动、熬夜、避免受凉感冒、避免吸烟与喝酒等行为。

  • 根据病程,分阶段服用补充剂才有效。医生认为,在找到身体虚弱的原因后,还应该根据癌症的病程决定如何弥补。

     

     

    术前放化疗:不吃高丽参。这期间身体大部分是“热的”、“有毒的”,不要吃热的食物或肉桂、高丽参等补充品,以免火上浇油;至于牛樟芝和灵芝的凉性,可以咨询医生后服用。

     

    放疗期间:暂不补充,以免增加身体负担。在接受放化疗期间,患者身体虚弱,放化疗也可能损伤胃肠黏膜,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差。自制滋补品可能会增加身体负担,但吃起来更不舒服。另外,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身体状况不稳定,同时在服用西药。

     

    不确定因素太多,建议暂时不吃不补。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是完成疗程,而不是调整。放化疗易“伤阴”,阴虚火旺的症状是口干、津液减少。可以吃甘蔗莲藕梨解渴,也可以吃绿豆清热解毒。医生指出,由于辐射热较高,治疗后每次饮用300cc椰子汁以凉身为宜。虽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应该进食和自我补充。

     

    恢复期:癌症患者经过手术、放疗、化疗后,根据个人体质,吃日本人参、西洋参,一般都比较虚弱。此时不宜食用灵芝、樟芝、姬松茸等感冒补剂。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吃人参。医生说人参的种类很多,其中长白参和高丽参药性强,比较辣。

     

    有些癌症患者睡不着觉,吃饭时脾气浮躁;比较适合的食物是竹节参、西洋参、刺五加、西洋参,对癌症患者有补气安神的作用。人参是补气的良药,但有很多禁忌。比如癌症治疗期间最好不要吃人参;血小板不足、有出血倾向或服用抗凝剂的人也应避免服用人参。

     

    鸡精和燕窝随时可以吃。相比人参和灵芝,鸡精和燕窝的禁忌更少。鸡精与燕窝相比,可以在癌症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作为零食食用,但蛋白质含量不高,不能代替正餐。医生提醒,如果要喝鸡精,只需购买成分最简单的原味鸡精,不要添加其他中草药,以免与正在服用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如果是肾不好的人,要注意鸡精钠含量高。当你没有食欲,口干舌燥,嘴破的时候,吃点燕窝当零食是可以的,但是不需要吃太多,但是吃饭需要留点胃口,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热量和优质的蛋白质来维持体重和免疫功能。要预防癌症复发,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比吃和补更重要。

    探望病人地最佳伴侣礼物:苹果。

     

     

    说了,相对于各种中药补品,最好是访病时送水果,但请选择需要去皮的水果。否则免疫系统弱的患者如果一起吃可能会有感染地风险。

     

    苹果尤其是个不错的选择。医生指出,放化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白细胞和血红素缺乏。苹果富含铁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造血。

  • 很多人的嗓子随着天气变冷开始蠢蠢欲动,干、痒、咳、鼻塞、流涕、打喷嚏……呼吸道疾病就像「大型宫斗连续剧」一样接连上演。

     

    为什么冬季的呼吸道会如此脆弱?

     

    冬季气温低

     

    天气变冷,气温不断下降,尤其是早晨和下午之间的温差逐渐增加,人体抵抗力也随之下降。

     

    忽冷忽热的天气会对我们的神经系统及代谢系统出现影响,造成功能紊乱失调。因此容易患感冒、咳嗽、鼻塞和其它呼吸道疾病。

     

    空气干燥

     

    当我们呼吸时,空气由鼻腔进入呼吸道,呼吸道上分布着黏膜,上面覆盖着黏液与纤毛,适度的黏液分泌和纤毛运动能防止空气中的颗粒物入侵,起到保护呼吸道的作用。

     

    冬季空气比较干燥,身体内水分易流失,干燥的空气会导致气管、喉部、肺部和呼吸道的弹性降低,甚至还会产生一些微小的裂口。

     

    如果不注意呼吸道的护理,就特别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

     

    空气污染

     

    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严重,加重了污染颗粒物对我们人体呼吸系统与健康的伤害。

     

    尤其是冬季的室内,门窗经常紧闭,空气不够流通,细菌、病毒、污染物等反而更易积聚,因此增加了呼吸道传染病的机会。

     

    呼吸道不适,可能是这些原因

     

    病毒感染

     

    入冬时节,最多见的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它们一般通过飞沫或污染的用具传播而感染。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潜伏期较短、起病急,常以咽部不适、干燥或咽痛为早期症状,继之有喷嚏、鼻塞、流涕等情况。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表现形式为普通感冒型和咽炎型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时主要是针对上呼吸道症状,进行对症的处理。

     

     

    呼吸道过敏

     

    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过敏症状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炎、过敏性哮喘等。

     

    一般来说导致过敏的一些外来的物质,称为过敏源。如花粉、辣椒、粉尘、化学物理刺激性物质,当吸入过敏源时,机体免疫系统会释放炎性化学物质引起过敏反应。

     

    此外,空气中的尘螨、宠物毛发、病毒真菌,也能够引起呼吸道过敏。

     

     

    患者出现呼吸道过敏之后,首先要做到远离过敏原,过敏症状较轻者,可以不通过药物就能得到缓解;若症状比较严重,建议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服用适合自己的药物。

     

     

    变应性哮喘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哮喘按照病因大致可以分为内源性哮喘和外源性哮喘,找不到外界原因的哮喘称为内源性哮喘,即变应性哮喘。

     

    变应性哮喘往往是与过敏或接触了有毒、有害气体的刺激有一定关系。

     

    变应性哮喘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可以伴随终身。它的治疗首先要脱离过敏源,如果过敏源脱离不了或不知道明确的过敏源,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面对冬季挑战,如何守护呼吸?

     

    日常习惯

     

     

    • 多喝水:补充体内所需要的水分,能够起到补水润喉的效果。
    • 调整饮食:改变不正确的饮食习惯,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日常多吃鸡蛋、瘦肉、豆制品和奶制品等,还可以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
    • 补充营养:多吃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莲藕排骨汤、蜂蜜蒸百合、山药薏米粥也都是很适合冬季煲的汤粥。
    • 服用保健品: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包括蛋白粉、冬虫夏草、灵芝孢子粉、鱼油等。

     

    增强抗病力

     

    ● 调整生活作息

    在日常生活中,应调整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不可长时间熬夜。保持作息规律,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

     

    ● 坚持体育锻炼

    平时可以经常到户外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跑步、打羽毛球、打篮球等,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但是需要长期坚持,不可懈怠。

     

    ● 多晒太阳

     

     

    晒太阳可以促进钙离子吸收,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 保持心情舒畅

    在平时生活中患者一定要积极、乐观向上,多与他人交流,不要总是怨天尤人,要时刻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适当听一些轻音乐来放松心情。

     

    ● 个人卫生

    改善室内环境,居家室内要时常清洁和打扫,减少病菌积聚和感染的机会。此外也需要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以免影响正常的呼吸。

  • 肝脏可称得上是全身最“劳累”的器官,所负责的功能多而杂。

     

    肝脏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代谢、调节血糖、合成脂质、解除毒素、分泌消化液、分泌凝血因子、合成蛋白质等等等等。

     

    但肝脏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器官。抽烟、喝酒、饮食不当、熬夜,都会使肝脏健康受损。更让人担心的是,肝脏又是个默默忍受的器官,只有受损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因此,医家称“肝为哑巴”。

     

     

    养肝护肝,食疗为先。本文为您介绍4种能够养肝护肝的食物,都是家常食材。

     

    肝不好的人,不妨多吃些。

     

    肝不好,身体会有这些表现,占的越多,肝越受损


    肝是哑巴,肝不好并不会引发明显的症状,但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只不过很多人都忽视。出现以下表现,提示你肝脏亟待养护。

     

    1、总是放屁,肚子胀,肝气郁结;

     

    2、失眠多梦,精神萎靡,肝火扰神;

     

    3、不到40岁,两鬓长白发白,胆经不通;

     

    4、脾气暴躁,易生闷气,气郁化火;

     

    5、焦虑抑郁,经常唉声叹气,肝气不舒;

     

    6、头出油,掉发多,解毒作用减弱;

     

    7、口干舌燥,口臭,胆汁上逆;

     

    8、皮肤瘙痒,长痘痘,肝风轻动;

     

     

    9、小便颜色黄,大便干,木火刑金;

     

    10、眼睛干涩,眼睛发红,肝开窍目;

     

    11、指甲没月牙,有竖条纹;

     

    以上11种表现,若占3个以上,请务必引起重视,说明您现在的生活习惯已经让肝脏负荷过重,若不及时养肝护肝,肝恐遇大病。

     

     
    肝最爱的4种食物,你若常吃,肝脏慢慢养好


    第一种食物:韭菜

     

    李时珍曾把韭菜誉为“肝之菜”,韭菜是属于温性食物,有助于肝的升发。

     

     

    韭菜含有挥发性精油、及硫化物等物质,能散发出一种特别的辛香气味,有助于增进食欲、疏调肝气、提高消化功能。

     

    第二种食物:枸杞

     

    枸杞性平味甘,功能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是滋补性食物,为我们日常煲汤的常用药材,书籍《食疗本草》说枸杞具有“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坚筋耐老”等功效。所以在春季可以多吃枸杞养肝。

     

    第三种食物:鹅蛋

     

    硒元素是人体免疫力的“稀土”,缺了它,身体整体健康状态就不佳,清除毒素的能力就会下降。想养肝护肝,可多吃富硒的鹅蛋。

      
    第四种食物:酸味食材乌梅和山楂

     

     

    酸味具有补肝敛肝的功效。在所有酸味食物中,乌梅最具有养肝补肝的功效,我国中医指出乌梅具有很好的“和肝气,养肝血”等功效。

     

    除了以上4种食物,养肝护肝还可多喝1种茶


    常喝养肝茶,除了能补充水分能帮助冲淡毒素,减轻肝脏负担外,还能帮助补充一些降火的成分,缓解失眠的烦躁情绪。

     

    事实上,中医先贤们很早就提出了养肝护肝的配方:菊花决明子茶。它包含金银花、菊花、决明子、牛蒡根、桂花、枸杞等6种药材,被称为“养肝六君子”:

     

    1、决明子:入肝经,清肝降火,养护肝

     

    2、枸杞子:温补肝肾,清肝明目。

     

    3、牛蒡根:排毒素,通便。

     

    4、菊花:清肝明目、去肝火、润肠排毒

     

    5、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6、桂花:通便润肠,止咳化痰。

     

     

    养肝护肝,生活上,还需尽早远离这3多


    第一种:过多熬夜

     

    熬夜伤肝,这是很多养生人士铭记的要点。睡眠是肝脏自我修养的关键时期,若经常熬夜,强迫肝脏继续工作,对肝脏损伤很大。

     

    第二种:过多酗酒

     

    酒精是伤肝的一把好手。生活中很多肝硬化、肝癌患者都是被酒精璀璨的。若实在想喝,每天不超过2两白酒,1瓶啤酒。

     

     

    第三种:过多饮食

     

    饮食过多,肝脏需要参与更多的能量代谢、脂质代谢、血糖代谢工作,负荷太重。很多人还会因此得脂肪肝,这是肝脏损伤的第一步。

  • 近年来,脑梗已经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血管疾病。

     

    它是因为脑部血管,或者为大脑供血的颈动脉被堵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的急性脑功能失常。若耽误时间太久,还可导致脑组织永久性坏死。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脑梗塞的患者近200万人,及时幸存下来的患者,75%已经丧失劳动能力,40%成为重残,已经严重危害患者和其家属的身心健康。

     

    身体若出现以下5种信号,提示脑梗正在路上,请及早干预。

     
    身体若出现5种异常,多半是脑梗要来!占的越多,情况越紧急


    变化1:眼前发黑

     

    脑部血管出现梗塞后,会压迫到我们视神经,视网膜出现严重供血不足,就会出现急性的视力下降,严重时还有失明的危险。

     

    通常,当眼前出现一蒙黑,持续几秒到几分钟,要当心脑梗来袭。

     

    变化2:哈欠连篇

     

     

    正常情况下,经过一夜休息,我们应该精神满满。

     

    但如果你醒来后,总感觉疲乏无力,哈欠连连,就要当心了。这表明脑部供血不足,脑梗就在路上!

     

    这一现象容易被大家忽视,别大意。

     

    变化3:嘴歪眼斜

     

    嘴歪眼斜是面部瘫痪的症状,是一种以面部肌肉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常见疾病。若清早起床发现面部失调,很可能是脑梗了。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导致的面部肌肉异常,常伴着不自觉流口水。

     

    变化4:肢体一侧异常

     

    大脑是对侧控制的,左半球出现问题,则右侧身体功能会出现异常。

     

    一旦脑血管某个半球堵塞,这个半球所控制的身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就会出现障碍,导致身体运动障碍,肢体麻木、虚弱,常容易摔跤。

     

    变化5:头晕

     

     

    在脑梗前期常会出现头晕的症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会引起我们脑部组织的供氧以及供血出现异常。

     

    头晕的症状出现时,常伴有头重、眼前发黑、眩晕感。最好及时做脑CT检查。

     

    预防脑梗并不难!日常做到3少2戒,脑梗不来找


    3少

     

    少熬夜

     

    现代人很喜欢熬夜,总觉得睡前的这段时间,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但熬夜是拿健康在开玩笑。熬夜时,我们的身体会分泌更多应激激素,让我们的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这都会对血管造成损害,诱发脑梗出现。

     

    少酗酒

     

    酒精是大脑的劲敌。

     

     

    经常酗酒,大脑经常被麻痹、毒害,相应神经连接会被破坏,出现酒瘾。但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酒精会损伤血管,造成脑部供血不足。

     

    要知道,喝酒后血压会升高,血脂代谢异常,血管堵塞的情况更为常见。

     

    少久坐

     

    久坐不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导致相应部位的血管受到压迫,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循环不畅通,加之,饮水量少,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增加血栓的发生。

     

    2戒

     

    戒情绪激动

     

    与别人争吵、看激烈的体育比赛、看彩票时,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情绪激动起来。

     

    这时,我们总能够感觉到全身血脉喷张,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其实,这对心脑血管是极其不利的,很容易出现脑梗。

     

    戒烟

     

     

    吸烟有害健康,特别是血管的健康。

     

    燃烧后的烟雾里面,有很多氧化自由基,具有极高的破坏性。它们进入血管后,会损伤血管内皮,加剧动脉粥样硬化。此外,烟草中的不充分燃烧气体,还会使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为了血管健康,劝你尽早戒烟。

     

     脑梗多是吃出来的,少吃4高,多喝1水,脑梗不来找


    除了改正以上生活习惯之外,饮食上我们还需要做出以下改变。

     

    少吃4高

     

    1、高胆固醇食物

     

     

    这类食物经常食用,血液中的血脂含量会异常升高,血脂含量一旦升高,就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促进动脉粥样硬化,长此以往,就会诱发脑梗。

     

    高胆固醇食物有:动物内脏、大虾、蟹黄、鱼籽等。

     

    2、高盐食物

     

    人体每天正常摄入6g盐足够。若长期食用高盐食物,会引起钠离子血液中含量异常增高,长此以往,就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日积月累就容易诱发脑梗。

     

     

    3、高脂肪食物

     

    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血液中的脂肪微粒就会随着增多,引起血液粘稠度高,诱发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最后导致脑梗。

     

    常见高脂肪食物:肥肉、汉堡、红烧肉、炸鸡等等。

     

    4、高糖食物

     

     

    糖摄入太多,容易让人长胖,还会对胰岛β细胞带来巨大负担。

     

    生活中,我们要少吃蛋糕、碳酸饮料、甜品等富含糖分的食品,做菜也尽可能少放糖。

     

    多喝一水

     

    多喝水能稀释血液,减轻血液粘度,特别是清晨起来的时候。

     

     

    小知识:脑梗在这个时间最危险


    早晨是脑梗高发期,约占脑梗人群的40%。

     

    这主要是因为,早晨是人体血压自然高峰期。若起床过于迅猛,身体肌肉骤然收缩用力,便可挤压血管,使血压急剧升高,引起脑梗。

     

    应该牢记333原则。即睁眼3分钟,背靠床头3分钟,在床边坐3分钟,再喝杯温水。以便给身体足够的反应时间。

  • 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在饮食上要补充高营养的食物,少吃一些对恢复不利,影响药效发挥的食物,专家认为食物太油腻不仅导致患者的体重增加,也会影响免疫能力,影响身体的血氧供给从而导致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加重,因此患者在平时要少吃油腻的食物,注意减少因烹调用油量、高盐等。


    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年龄增大、不良生活习惯、不合理饮食导致营养丢失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防治股骨头坏死在平时生活当中就一定要注意改正不良习惯。尤其是治疗期间要注意合理安排饮食,避免摄入加速病情发展的食物。那么,股骨头坏死患者不宜吃的食物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1、少吃油脂含量大的食物:

     

    食物太油腻不仅导致患者的体重增加,也会影响免疫能力,导致整体整体抵抗力下降,而油腻食物也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大,影响身体的血氧供给从而导致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加重。所以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在饮食上应该少吃油腻的食物,注意减少因烹调用油量、高盐等。

     


    2、忌喝酒:

     

    酒精会让身体的免疫力减弱,同时也会加重肝脏、胰脏等器官的负担,股骨头坏死患者喝酒不仅影响治疗的效果并且还会导致疼痛加重,尤其是一些患者在平时长期借助酒精止痛,也是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的重要因素。

     

     


    3、忌抽烟:

     

    烟中的尼古丁会造成血管毒性,并且导致血管硬化、收缩异常、甚至形成血栓,出现骨质疏松、增生等各种病变,从而让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加重骨结构破坏,从而让股骨头坏死的情况加重,减慢治疗的进程。

     

    4、不宜吃辛辣食物:

     

    股骨头坏死患者发病之后身体机能减弱,在平时饮食上也要要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同样也会影响药物吸收,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受到影响。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不宜吃的食物了,为了病情可以尽快被控制住,在平时生活当中患者一定要禁忌这些不能吃的食物,多吃一些含有丰富维生素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多吃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同时要多多休息,多进行局部按摩和热敷。

  • 有人说,“补钙”是一生的必修课:生长发育时、怀孕生子时、上了年纪后……不同时间节点都少不了补钙。

     

    但你有没有想过,明明一直都注重补钙,为什么还会缺钙,甚至骨质疏松?

     

     

    其实,答案可能在你的饮食习惯里。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饮食是如何影响体内钙流失的,并教你科学补足它。

     

    受访专家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流行病学教授 陈裕明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名誉主委 徐苓

    解放军第309医院营养科主任 左小霞

     

    口重的人骨质疏松风险高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促进钙的流失,过量钙流失会增加机体缺钙的风险,比如口重的人缺钙风险比一般人高。

     

    钙是骨骼“支撑者”,当钙摄入不足时,骨密度会越来越低,骨质越来越疏松。

     

    为什么口重会导致钙流失?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和钙在机体中会随血液来到肾脏,肾脏将其贴上“有用”的标签后,这两种矿物质会被重新吸收回循环系统供机体利用,这个过程叫肾的重吸收。

     

    在重吸收过程中,钙和钠是竞争关系,大量钠会制约钙的重吸收,而无法回到循环系统中的钙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研究表明,每摄入500毫克钠,尿钙排泄会增加10毫克。

     

    因此,“少吃盐≈多补钙”绝非虚言。

     

     

    据统计,2011~2015年间,中国成年人膳食钠的每日摄入量为5404毫克,相当于盐摄入量13.5克,依次计算,尿钙排泄量可增加108毫克,占成年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800~1000毫克)的11%~14%,这对于钙摄入不足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好吃咸的人不仅要改变饮食模式,尽量做到“盐不过6克”,还要注意膳食钙的补充。

     

    不同人群的缺钙信号

     

    不同年龄段的人,缺钙的表现也不同,对号入座,看你是不是缺钙人群。

     

    儿童

     

    1. 不易入睡、不易进入深睡状态;

    2. 入睡后爱啼哭、易惊醒,入睡后多汗;

    3. “X”型腿、“O”型腿,鸡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

    4. 厌食、偏食;

    5. 白天烦躁、坐立不安;

    6. 智力发育迟、说话晚;

    7. 学步晚,13个月后才开始学步;

    8. 出牙晚,10个月后才出牙,牙齿排列稀疏、不整齐、不紧密,牙齿呈黑尖形或锯齿形等。

     

    青少年

     

    1. 缺钙时会感到明显的生长疼,腿软、易抽筋;

    2. 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

    3. 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

    4. 易过敏、易感冒。

     

    中年人

     

    1. 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

    2. 易过敏、易感冒、牙齿松动;

    3. 中年女性尤其要当心。

     

    老年人

     

    1. 患有老年性皮肤病痒;

    2. 脚后跟疼,腰椎、颈椎疼痛;

    3. 牙齿松动、脱落;

    4. 明显的驼背、身高降低;

    5. 食欲减退、消化道溃疡、便秘;

    6. 多梦、失眠、烦躁、易怒等。

     

    以上自测只是参考,要确诊应该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查,项目包括钙平衡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如血清钙浓度(正常值2.25~2.75mmol/L)、骨矿物质含量测定和骨矿物质密度测定。

     

    需要提醒的是,缺钙可能导致很多问题:

     

    • 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缺钙容易发生佝偻病、软骨病、生长受阻等。
    • 成年人长期低钙膳食,会造成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
    • 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妇女缺钙的话,骨质丢失加快,骨密度降低,容易导致骨质疏松症,骨折风险随之增加。

     

    做好5个细节防止钙流失

     

    除了饮食清淡外,以下几个细节对于防止钙流失也非常重要。

     

    1.在食物中补充钙

     

    一般来说,成人应每天饮用250~500毫升牛奶,以保证对基本钙量的补充。

     

    牛奶是含钙丰富且吸收率非常高的补钙食物,鱼、虾、虾皮、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豆制品等也富含钙。

     

    2.学会晒太阳

     

    人体90%的维生素D是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后,通过自身皮肤合成的,它们可以促进钙在人体中的吸收,从而起到强壮骨骼的效果。

     

    • 最佳时间:最好避开正午,选择早上10点前、下午4点后的阳台或空旷场所最佳。
    • 最佳时长:春秋季每天20~30分钟、夏季每天5~10分钟、冬季每天30~60分钟。

     

    此外,人体中10%的维生素D是通过食物获得的,推荐蛋黄、蘑菇、瘦肉、海产品、动物肝脏、坚果等。

     

    3.坚持足量运动

     

    适度的力学刺激,能有效维持骨量,减缓骨质流失。40岁前就要多运动,但并非所有的运动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 无法改善骨密度的运动:骑脚踏车、游泳等。
    • 有助增强骨密度的运动:荷重的有氧运动。

     

    年轻人可以做些强度高的运动,如跳绳,每周3到6天,每天跳跃约50次,离地约8公分;慢跑,每周至少2~3次,每次20分钟,不必追求速度。

     

    老人可以快走,每周3天,每天45~60分钟,可以快走慢走交替循环。

     

    已有骨折风险的人,则应避免跳跃、脊椎前弯、搬运重物。

     

    4.定期检测骨密度

     

    40岁以上的人群应进行骨密度检测,绝经后的妇女更应该重视此项检查。

     

    中老年人在做骨密度检查时,若骨量减少9%以下为骨量正常,骨量减少9%~19%为骨量减少,骨量减少29%~39%则为骨质疏松、骨折危象。

     

    5.适当补充钙剂

     

    需要补钙者,可适当服用钙剂。需要提醒的是,短时间大量补钙可能无法全部吸收,还会造成便秘、胀气。

     

    如果一天吃一次钙片,建议在睡前服用。如果一天补两次钙,另一次可在早饭后1~2小时,以防食物中的某些物质影响钙的吸收,引起结石。

     

    4类人选钙剂要当心

     

    如果确实需要补充钙剂,以下几类人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

     

     

    胃酸过多——选无机钙

    胃酸过多的人最好选择无机钙剂,因为该类制剂可中和胃酸,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最好在餐后1小时或睡前服用。

     

    肠胃较弱——选氨基酸螯合钙

    正服用含铝抑酸药的人群,以及胃肠道吸收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可选择氨基酸螯合钙,因为氨基酸螯合钙如同氨基酸一样能够在整个小肠内被吸收。

     

    胃酸缺乏——选氨基酸螯合钙

    胃酸缺乏患者,也可以选择氨基酸螯合钙,但钙剂和胃药最好间隔两小时以上服用。

     

    糖尿病——勿选葡萄糖酸钙

    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需要补充更多钙,一般主张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糖尿病患者不宜选择葡萄糖酸钙等补剂。

     

    在购买补钙制剂时,最好选择颗粒较小、易吞咽的产品。推荐消费者选择含有磷、维生素D3、维生素K2、维生素B2、镁、软骨素、胶原蛋白等的补钙产品,这些元素能够更全面地帮助人体吸收钙。

     

    老年人最好饭后服用补钙制剂,以免血钙浓度过高影响心脏健康;

     

    服用噻嗪类利尿剂(降压药),以及某些治疗心律失常的药,容易和钙离子发生不良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钙;

     

    选择钙补充剂切忌盲目听宣传、看广告,而是要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