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红眼病是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俗称,又称为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幼儿红眼病的症状主要包括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等。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进行缓解。
1.症状:幼儿红眼病起病急,发展快,典型症状为眼睛发红、分泌物增多,且分泌物为黏稠时,早上醒来后会感觉睁不开眼睛,严重时结膜表面还会出现一层灰白色或黄色的膜。其次还可出现畏光流泪的症状。
2.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当幼儿眼角有较多的分泌物,可以采用无刺激性的冲洗剂如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结膜囊。冲洗的时候动作轻柔,避免伤及角膜上皮,冲洗液切勿流入健康眼睛,以免造成交叉感染。(2)药物治疗:幼儿可适当采用抗生素药膏进行治疗,可避免哭泣时滴眼液随着眼泪排出,如红霉素眼膏、氧氟沙星眼膏等。
具体的治疗方法,以及药物的使用,都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私自用药而影响到患儿的身体发育。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红眼病患者选择热敷还是冷敷因发病的不同阶段而异。
病情急性期,则建议冷敷,病情恢复期,建议热敷。在红眼病急性期,建议进行冷敷。因为冷敷可以有效减轻眼部充血和炎症反应,缓解眼部肿胀和不适感,促进疾病的恢复。在红眼病好转后,可以适当地进行热敷。因为热敷有助于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不适感,促进病情的康复。注意,患者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抗生素眼药水、抗病毒眼药水等。同时,要注意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用手揉眼睛,以免加重感染。
总之,红眼病患者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当的冷敷或热敷措施,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以促进病情的康复。
病毒性红眼病和细菌性红眼病是两种常见的眼部感染疾病,可以通过病因、感染方式、症状表现、感染传播性、治疗方法等进行区分。
1.病因:病毒性红眼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通常是由腺病毒、流感病毒或结膜炎病毒等引起的。而细菌性红眼病则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2.感染方式:病毒性红眼病通常是通过病毒传播途径感染,如直接接触感染物体、空气飞沫等。而细菌性红眼病主要通过接触被感染的眼部分泌物或使用被感染的物品传播。
3.症状表现:病毒性红眼病通常会出现眼睛发红、眼痒、眼泪增多、眼部分泌物清澈或黏稠等症状。细菌性红眼病则常伴随眼睛发红、眼痒、眼泪增多,但眼部分泌物多为黄绿色脓性分泌物。
4.感染传播性:病毒性红眼病通常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易在人群中传播。而细菌性红眼病的传染性相对较低,通常需要直接接触才容易传播。
5.治疗方法:病毒性红眼病通常没有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可用,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和控制感染的传播。细菌性红眼病一般可以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来治疗感染。如果出现眼部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
上火眼睛红和红眼病在症状、原因、病程上会有区别。
1.上火眼睛红:上火是中医中的概念,指体内的热气过多或不平衡,当人体上火时,眼睛可能会出现红、干、发痒等症状,一般是由于饮食不当、熬夜、过度劳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引起的,上火眼睛红通常不伴随其他症状,比如眼睛分泌物增多、视力模糊等。上火眼睛红一般是短暂的,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可以改善。
2.红眼病:红眼病是一种眼部疾病,可能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过敏反应、干眼症、角膜炎等原因。红眼病主要症状是眼睛充血,可能伴眼睛疼痛、痒、灼热、分泌物增多、视力模糊等。具体症状和治疗方法会根据病因而有所不同。红眼病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医生的治疗和管理。不论是上火眼睛红还是红眼病,出现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尽量缓解眼睛不适。
红眼病患者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的水果,例如猕猴桃、苹果、梨、草莓、蓝莓、香蕉、菠萝等。这些水果对眼睛有好处。红眼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避免食用热性的水果,例如榴莲、桂圆、荔枝等,因为这些水果容易导致红眼病的病情加重。同时,患者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禁忌,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辣椒、葱、姜、蒜等。此外,患者也可以适量补充一些叶黄素,同时使用一些抗红眼病的眼药水,例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等。总之,红眼病患者应该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的水果,同时注意饮食禁忌,积极配合治疗,以缓解症状并尽快康复。
红眼病一般是指急性结膜炎,通常情况下,急性结膜炎是不能自愈的,但可以通过药物等治疗缓解症状。急性结膜炎可能是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表现为结膜血管充血,甚至破裂,眼睛红肿、疼痛、眼内分泌物增多、有异物感、灼烧感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早期可能是一只眼睛发病,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双眼都有。
在患病期间,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来抑制眼内发炎感染,缓解眼部肿胀,同时做好眼部清洁工作。
如果患者症状持续恶化或长时间未见好转,或伴有视力下降、剧烈眼痛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随着夏入七八月、进入三伏节,天气是越来越热了。家有小孩的家长朋友们会发现,孩子身上开始出“疹子”,密密麻麻的一小片。
疹子又红又痒,孩子忍不住抓,一抓就破皮,搞得孩子更加痛苦。这时候家长朋友们可是心急的不得了,但又分不清这是痱子还是湿疹。急的干跳脚……
相信这一幕经常发生在很多家长朋友们的身边,天一热孩子身上就开始冒“疹子”,越痒越抓,越抓越痒,最后弄得孩子身上到处都被挠破了皮,然而分不清这到底是痱子还是湿疹,想要治疗还真是无从下手。
今天,Dr.京就来聊一聊小孩子身上的痱子和湿疹有什么区别。
俗话说,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湿疹和痱子是怎么产生的。
痱子
在炎热、潮湿的环境里,空气湿度大、水汽接近饱和,皮肤表面的汗液难以挥发,更多的汗液也只能留存于汗腺周围无法分泌至体表,导致汗腺堵塞。
长期以往,汗液将会向周围组织中渗透,进入表皮层及真皮层,导致皮肤浸渍在盐性液体中,长期受到刺激后产生丘疹、疱疹和小水疱,并有瘙痒、刺痛感,这就是痱子。
如果挠破表面后,容易合并细菌感染,会加重炎症反应 [1]。
湿疹
湿疹的病因就比较复杂了,湿疹常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结果。
例如: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失调等身体内部原因;以及生活环境、气候剧烈变化、饮食不当、外界刺激(日光、寒冷、炎热、热水烫洗、动物毛发)等外部原因,均可诱发皮肤炎症而出现刺痒、疼痛的丘疹、疱疹,这就是湿疹。
如果说痱子是汗腺堵塞导致皮肤出了问题,那么湿疹就是皮肤的屏障功能在内外原因刺激下受损而出现的皮肤炎症 [2]。
看来痱子和湿疹的发生机制完全不同,我们又应该如何区分痱子和湿疹呢?
区分痱子和湿疹,我们可以遵循“四个看”的原则
➊ 看形态
由于发生机制不同,皮肤炎症的形态表现也不同,因此家长朋友们可以通过看皮疹的形态来区分痱子和湿疹。
前文说到,痱子是由于汗腺堵塞、汗液无法排出而形成的,因此痱子的形态为一个个颗粒分明的水疱,形态较小。
而湿疹的形态,往往都是一片片的粟粒状水疱,形态较大,有时还会出现点状、片状糜烂创口,甚至出现渗液、结痂。
➋ 看部位
家长朋友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皮疹出现的部位来判断到底是痱子还是湿疹。
由于汗腺堵塞、汗液积聚导致痱子“丛生”,因此容易长痱子的地方自然就是闷热环境中容易出汗的地方:头部、脖颈、后背、双侧腋窝、腹股沟等地方。
而湿疹导致的皮疹位置就不固定了,一般来说我们身上所有皮肤部位都可能出现,不过一般也多集中发在脸部、头顶、四肢等部位。
➌ 看过程
家长朋友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皮疹发病的变化和演变过程来判断是痱子还是湿疹。
痱子起疹后,如果及时发现,注意透气、降温、减少出汗,即便不用什么药物,皮疹也很容易在短期内消退。
而湿疹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并且消退后还容易反复再发,因此如果不进行处理,湿疹的皮疹很容易越来越严重。
➍ 看症状
家长朋友们还可以看孩子的症状表现。如果是痱子,一般只会有轻微的瘙痒和疼痛,症状并不严重。而湿疹则非常容易出现剧烈瘙痒、刺痛,导致孩子控制不住地去抓挠,因此容易导致皮肤破皮。
当我们能够区分痱子和湿疹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应对呢?
痱子
一般治疗:保持皮肤干燥、凉爽、通风,尽量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刺激皮肤;
外用药物:可以对起痱子的皮肤局部清洁后,使用痱子粉、爽身粉、炉甘石洗剂或中成药物洗剂来抑制皮疹发生,情况严重者也可以表面涂抹激素类乳膏,减轻瘙痒和炎症 [3]。
湿疹
一般治疗:这里同痱子的一般治疗一样,保持干燥、清爽通风、棉质衣服减轻刺激。
同时,还要尽量找到诱发湿疹出现的内因外患,及时调整精神状态、情绪以及全身免疫、内分泌性疾病,并且避免可疑外界刺激,从根源上解决湿疹。
外用药物:外用药物是治疗湿疹的主要方法。
针对湿疹的皮疹,可选择治疗浓度的硼酸、高锰酸钾溶液、炉甘石、氧化锌溶液进行冲洗、湿敷;
对于严重湿疹的大片急性皮疹,可外用激素类乳膏控制炎症;对于皮疹合并感染、流脓者,可以加用抗生素乳膏,控制感染;
如果出现全身大面积重度湿疹时,则需要口服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控制了。不过,这种情况还是需要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痱子还是湿疹,尽量不要用力去挠,抓挠只会刺激局部皮肤加剧皮疹情况,同时挠破的皮肤也容易合并感染,一定要注意哦。
若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儿童皮肤问题的健康建议,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明确区分痱子和湿疹,正确应对不同情况,让宝宝远离小红包!
小儿疝气是否能自愈,要看是哪种类型的疝气,比如脐疝可能会自愈,腹股沟疝多无法自愈,需要干预治疗才能治愈。1.脐疝:脐疝多见于早产儿,因其过早脱离母体,腹腔结构没有发育完全,当小孩哭闹、咳嗽等动作导致腹腔压力增大时,腹壁缺口可导致肠管脱落、突出而形成柔软的包块,随着小儿年龄的增加,身体不断生长发育,腹壁肌肉不断加强,未发生嵌顿等情况的脐疝一般会自愈。2.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指肠道或腹内其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域的腹壁缺陷而形成的突出,该类患儿一般不能自愈,需要手术干预,以修复腹壁缺陷并将腹腔器官放回腹腔,防止腹腔内组织嵌顿,导致严重并发症。有些小儿疝气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可能会自行缩小或消失,但也可能会复发或发展成更大的疝气,小儿疝气是否需要治疗,建议去医院检查判断。
维生素是什么呢?
维生素(英语:Vitamin)是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它们是生物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而一般又无法由生物体自己生产,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维生素不能像糖类、蛋白质及脂肪那样可以产生能量,组成细胞,但是它们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起调节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
庞大的维生素家族
现阶段发现的有几十种,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维生素是机体代谢和调节正常细胞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成份,机体缺少任何一种维生素,都会发生组织器官的功能紊乱,甚至发生疾病。
如维生素A可维持正常视觉、皮肤代谢、调节免疫,缺少则会引起视觉问题,并增加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发病率;
B族维生素参与维持体内代谢及造血功能,如果缺乏会导致食欲差、皮炎、疲劳、贫血、神经炎、心脏病等;
缺少维生素C容易出血及反复呼吸道感染;
缺少维生素D会直接影响钙的吸收而引起佝偻病,并且容易感染;维生素E能帮助机体代谢、促进红细胞生成,缺乏则会出现贫血、水肿、神经炎、皮疹等。
宝宝维生素是不是越多越好呢?
其实大多数小儿通过正常、营养均衡的饮食是可以得到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的,我们平时吃的水果、蔬菜、肉类等提供的营养物质非常丰富,甚至有些营养成分在复合维生素制剂中都找不到。因此从食物中得到的多种维生素,要比从复合维生素药剂中得到的丰富的多。所以你只需要给孩子准备好营养均衡的饮食,并不需要额外的补充。或者宝宝如果有不舒服,可由医生来决定孩子是否需要补充、补充哪类维生素及补充的量。过多的维生素补充也会对宝宝身体产生危害呢。如维生素A、D、E、K小儿摄取过量就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维生素中毒现象;维生素C如果摄入过量就会引起腹痛、腹泻。
哪些原因会造成宝宝维生素缺乏呢
食物供应严重不足,摄入不足;如:食物单一、储存不当、烹饪破坏等,比如叶酸受热损失;吸收利用降低;如:消化系统疾病或摄入脂肪量过少从而影响脂溶性Vit的吸收;维生素需要量相对增高;长期食用营养素补充剂的人导致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