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子宫脱垂能怀孕吗?

子宫脱垂能怀孕吗?
发表人:医联媒体

如果是轻度的子宫脱垂,一般能怀孕,但如果子宫脱垂比较严重,通常不能怀孕。子宫脱垂是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由于盆腔筋膜、韧带、肌肉等松弛薄弱,对子宫的支撑力量减弱引起。如果是轻度的子宫脱垂,一般可无症状,对怀孕也没有多大的影响,只要身体排卵功能以及输卵管功能和其他各项功能都正常,可以怀孕,但怀孕后期要尽量卧床休息保胎,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对于重度的子宫脱垂,怀孕后会使得盆底脏器的压力加重,使得子宫脱垂程度加重,妊娠早期可能会压迫膀胱,导致尿潴留、尿失禁等,容易导致流产。

而孕晚期有可能会导致早产以及胎死的危险。女性子宫脱垂建议积极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以及病情,遵医嘱进行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子宫脱垂疾病介绍: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的盆腔功能异常性疾病。按子宫下垂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中重三度,子宫脱垂不管程度多重一般不影响月经,轻度子宫脱垂也不影响受孕、怀孕和分娩生产。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如果是轻度子宫下垂,怀孕一般没有明显的危险,但如果子宫下垂程度严重,怀孕就可能会有危险。

    子宫下垂指的是盆腔组织薄弱导致子宫脱出阴道口外,常见的病因有妊娠、分娩以及衰老等。如果只是轻微的子宫下垂,只有盆底肌功能松弛,没有子宫颈脱出于阴道口的情况,怀孕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影响,但随着孕周增加,子宫脱垂现象可能会更严重,需要注意休息,不能从事高强度的运动以及长时间站立,按时到医院产检。

    如果子宫下垂程度比较严重,子宫已经脱出阴道口,怀孕就会有一定的危险,比如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重量增加,可能会导致流产以及先兆流产和胚胎停止发育等问题,还可能会因此引起子宫内膜炎以及宫颈炎等妇科炎症。女性子宫下垂建议积极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果子宫下垂程度严重,建议治疗以后再考虑怀孕。

  • 子宫脱垂的注意事项包括避免重物提拿、加强盆底肌肉训练、避免便秘、控制体重、定期复查和随访等。

    1.避免重物提拿:子宫脱垂患者避免长时间提拿重物,会给子宫和盆腔肌肉带来额外压力。确实需要搬动重物,采取正确的体位和使用适当的力量分配。避免长时间蹲下、跳跃、剧烈运动等,可能给盆腔区域带来额外的压力。

    2.加强盆底肌肉训练:盆底肌肉的加强可帮助支撑子宫,减轻子宫脱垂症状,做盆底肌肉锻炼,比如凯格尔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3.避免便秘:便秘会增加盆腔压力,加重子宫脱垂的症状,平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取足够的纤维和水分,避免久坐不动,减少便秘的发生。

    4.控制体重:过重或肥胖会加重盆腔的负担,增加子宫脱垂的风险,平时要维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通过饮食的控制和运动锻炼去控制体重。

    5.定期复查和随访: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定期检查和随访,以便评估子宫脱垂的进展和调整治疗计划。

    子宫脱垂注意事项比较多,严重者及时就医治疗,尽量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 剖腹产会导致子宫脱垂,子宫脱垂不单是由分娩方式导致的,也可能跟孕期胎儿大小、盆底压迫等因素有关。子宫脱垂指女性子宫沿着阴道向下滑落,甚至完全脱出阴道口的现象。不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可能会导致子宫脱垂。怀孕期间胎儿会逐渐的增大,整个腹腔压力是增加的,对盆底的肌肉、筋膜、韧带都会造成慢性损伤,剖腹产分娩时损伤盆底的这个环节虽然避免了,但怀孕时胎儿对盆底的损伤、压迫是无法避免的,剖腹产后就可能造成子宫脱垂。

    导致子宫脱垂的原因比较多,除了以上因素的影响,剖腹产后由于营养不良、卵巢功能减退也可能导致子宫脱垂。比如女性出现营养不良,会导致肌肉萎缩,盆底筋膜松弛,失去对子宫的支撑作用,可能引发子宫脱垂。

    剖腹产后女性要多注意休息,不能过早从事体力劳动,生活当中要注意保养子宫,尽可能避免子宫脱垂的发生。

  •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的位置异常下降或向下移位,属于常见的盆腔器官脱垂病症。导致子宫脱垂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因为子宫肌肉和韧带松弛,子宫支撑组织的薄弱或松弛,例如分娩、年龄增长、绝经等,会导致子宫向下移位;其次盆腔肌肉的减弱如腹直肌、盆底肌肉、腹腔内压力异常等,可能导致子宫脱垂。子宫脱垂患者可表现为下腹部或骨盆区的沉重感、压力感、不适感;阴道出血或分泌物的增加;尿频、尿急、尿失禁或排空不完全等现象。

    一旦确诊,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和治疗,首先可进行盆底肌肉锻炼,通过加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支撑性,有助于改善子宫脱垂的症状;其次也可通过盆底支撑装置进行缓解,必要时,还需通过子宫固定手术、阴道修补手术、子宫切除手术等进行治疗。

    一旦出现子宫脱垂的症状,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放了子宫托不建议同房。子宫托是用于治疗女性子宫脱垂的一种医疗器械,无毒,对人体组织本身没有刺激。

    但是在放子宫托之后,如果同房,子宫会和子宫托造成碰撞、摩擦,甚至会对生殖器的黏膜、软组织引起损伤,继而造成感染。严重者还会导致盆底肌肉的进一步损伤,比较难恢复。

    所以如果有同房需求,建议先取出子宫托。子宫脱垂的患者同房过程中不宜动作过于剧烈,以免导致子宫脱垂加重。每次使用子宫托前,都需要将子宫托清洗干净,用高锰酸钾浸泡,并且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复诊。

  • 孕晚期子宫脱垂程度轻一般无不适,程度重可出现下腹部或盆腔不适感、排尿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

    1.下腹部或盆腔不适感:孕晚期子宫脱垂可能导致下腹部或盆腔区域的不适感,患者有沉重感、紧迫感。子宫脱垂也可能导致腰背痛,特别是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症状更明显。

    2.排尿异常:孕晚期子宫脱垂可能对膀胱产生压迫,引发尿频或尿急等症状,子宫脱垂使括约肌受压,可能会引发尿失禁或尿滴漏。

    3.阴道出血:孕晚期子宫脱垂可能导致宫颈口扩张,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排液等症状。

    孕晚期子宫脱垂的程度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症状严重者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活性益生菌一般7~12天才开始在肠道内发挥作用,人体细胞新陈代谢周期90~120天,这也是菌株定植在体内菌群逐渐平衡的周期,所以一般建议,服用益生菌需要持续3~4个月,切勿断断续续,吃吃停停。


    有的父母担心“服用益生菌会不会产生依赖”,答案是不会。

     

    曾听到过一种说法:“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肠道消化、分解和发酵可以产生益生菌,如果人体长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产品,会导致肠道功能逐步丧失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久而久之人体肠道便会有依赖性,而人体一旦对益生菌产生依赖,终生都将依靠使用益生菌产品来维持生命的健康状态。”

     

    乍听之下,感觉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这个观点根本站不住脚。

     

    首先,人体内的微生物,本来就是从外界获取而并非人体自己产生的。

     

    胎儿时期肠道是几乎无菌的,出生后随着母乳、辅食等食物的摄入,开始不断有微生物定植,因此说“人体丧失自身繁殖益生菌的能力”的说法就是错误的。

     

    再来看,定植在人肠道内的益生菌,会不会因为不断补充益生菌而丧失自我繁殖的功能?

     

    这也不会,因为自我繁殖是益生菌作为一种生物的本能,与人体是否补充益生菌完全不相干。

     

     

    那为什么我们需要长期补充益生菌?

     

    如果孩子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呼吸道消化道保持健康、肠道菌相有良好的构成,那么是不需要额外持续补充益生菌的,但现实情况中往往没办法做到。

     

    饮食结构有问题,经常出现腹泻、腹胀、嗳气、肠道中坏菌多好菌少,那么就只能通过“外援”益生菌来调整菌相。

     

    在“健康”这件事是非常公平的,平时不愿多花心思注意,生病时就得多花钱买单。

     

     

    家长们在选择益生菌时除了要注意菌种、菌种含量,还要看菌株编号,菌株编号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有编号的益生菌,意味着做过大量的筛选和研究,经过测序的微生物基因序列信息和固定的遗传性状,相反,没有编号的菌株,功能和作用就不明确,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有这个作用。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益生菌的数量和活性,不过比起数量,益生菌的活性和有多少活菌能够定植在肠道,才是真正决定结果的关键,因为益生菌在到达肠胃之前要经过胃酸,如果益生菌无法成功通过肠胃分泌的胃酸胆盐消化酶,那么孩子吃下去的不过是糖粉/糖水而已。

     

    所以家长们在选择益生菌时们要注意,其菌株需要能耐受恶劣的消化道环境,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多层包埋技术处理,才能够最大限度保护益生菌能够定植肠道中。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孕期是每位准妈妈都非常重视的一段时期,不仅是因为她们自己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胎儿,而且她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都会对孕期和胎儿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益生菌作为一种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健康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那么,孕期服用益生菌是否安全,又会对胎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益生菌的基本作用

    在讨论孕期服用益生菌的影响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益生菌的基本作用。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在宿主体内产生有益效果的活菌,它们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等机制,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常见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孕期服用益生菌的好处

    1. 改善消化吸收:孕期妇女常常会遭遇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服用益生菌可以帮助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缓解便秘。

    2. 增强免疫力:孕期妇女的免疫系统处于特殊状态,服用益生菌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预防妊娠并发症:一些研究表明,孕期服用益生菌可能有助于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并发症的风险。

    对胎儿的影响

    1. 肠道菌群的建立:胎儿在子宫内是处于无菌状态的,但出生后很快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微生物,开始建立自己的肠道菌群。孕期妈妈服用益生菌,可能通过垂直传递影响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建立,有研究表明,这可能有助于减少婴儿期的过敏症、哮喘等疾病的风险。

    2. 免疫系统的发育:胎儿的免疫系统在孕期就开始发育,孕期妈妈服用益生菌可能通过影响胎儿肠道菌群的建立,进而影响胎儿免疫系统的发育。

    注意事项

    虽然孕期服用益生菌带来的好处很多,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安全的产品:孕期妈妈在选择益生菌产品时,应该选择安全性高、质量有保障的产品,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

    2. 适量服用:任何补充剂都应该适量服用,过量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3.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孕期妈妈在服用益生菌时,如果出现不适应症状,应该及时停止服用并咨询医生。

  • 离谱了!离大谱了!都2022年了,还有人听信这些谣言!今天,Dr.京就带大家来一一辟谣!

     

    1 谣言:喝可乐杀精

     

     

    一有男生喝可乐,经常会遭到人劝阻:别喝了别喝了!可乐会杀精!

     

    Dr.京辟谣:可乐表示不背这个锅,不然大家都去喝可乐,谁还用避孕药避孕套?

     

    男人精子的确脆弱,真正杀精还得看它们——

     

    • 频繁泡温泉:睾丸怕热,温度过高会影响生精功能。
    • 抽烟喝酒:吸烟会减少精子的运动,饮酒会伤害睾丸,影响精子的生长。
    • 久坐:坐姿时,睾丸无法散热,且血液循环不畅,影响到精子生长。
    • 紧身裤:和久坐同理,影响散热和血液循环。

     

    2 谣言:宫颈糜烂这是病

     

    一听到“糜烂”这俩字,瞬间紧张,以为是什么严重的病。还会被一些无知人士误认为是私生活不检点才会有的毛病。

     

    Dr.京辟谣:宫颈糜烂不是病,严谨点来说人家叫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宫颈糜烂不是因为性生活引起的,而是雌性激素的锅,是生理性的改变,也不要听信那些治疗宫颈糜烂的小广告啦,那简直就是“谋财害命”啊!

     

    3 谣言:体外射精不会怀孕

     

     

    渣男常用套路,为了自己爽骗对方说体外射精不会怀孕,遇到这种渣男,趁早say byebye~

     

    Dr.京辟谣:在射精之前,男性分泌的前列腺液中就已经含有精子,体外射精最不靠谱了。除了体外射经,安全期同房、中途戴套都是极为不靠谱的避孕方法。可靠、安全的避孕方法有安全套、短效避孕药、皮下植埋避孕等等,但这些方法的避孕率都不是百分百,百分百的避孕方法只有完全远离性生活。

     

    4 谣言:性高潮生男孩机率大

     

    啊……这?这道理要是说的通,难不成,家里都是女孩的父母没有体验过高潮?

     

    Dr.京辟谣:生男生女是由基因决定的,而且是由男性的基因决定的。人类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1对是性染色体,男性的为XY,女性的为YY,当和卵子结合受孕的精子中含有Y染色体时,孩子为男性,当和卵子结合受孕的精子中含有X染色体时,孩子为女性。

     

    记住,民间流传的那些“酸儿辣女”、“尖肚子生男,圆肚子生女”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怀孕后想要知道性别,还是得医学鉴定,但我国已经禁止鉴定性别啦。

     

    生男生女不都是自己的小宝贝嘛,也不必过分纠结。

     

    5 谣言:同房后倒立更容易怀孕

     

     

    Dr.京万万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种说法!!为了怀孕还真是什么都编的出来啊!

     

    Dr.京辟谣:这种说法的理由是,倒立会更有利于精子顺利到达子宫。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精子能否到达子宫,和精子的质量、对方的身体情况等有关,完全不需要用姿势来“助力”。

     

    想要增加怀孕几率,不如利用女性排卵期同房,如果怀孕确实有困难,可能是双方中的某一人出了问题,及时检查解决问题比用什么偏方都好使!

     

    6 谣言:第一次肯定会流血

     

    这又是哪个老古董说的话?

     

    Dr.京辟谣:女性的处女膜形状是多样的,并非是一个密不透风的膜,不然经血是怎么流出来的?只有一部分女性第一次会流血,年纪大了,处女膜还会越来越薄。除了性生活,一些剧烈运动也有可能会让处女膜破裂。

     

    处女膜只是一张没有意义的膜,才不是鉴别忠贞的方法,再说了,以爱情为基础,是不是第一次真的那么重要么?

     

    7 谣言:酒后就会乱性

     

     

    借口!都是借口!这绝对是广大渣男出轨的借口!

     

    Dr.京辟谣:酒精相当于麻醉剂,摄入少量酒精后,的确会“助兴”,但此时脑子还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当摄入的酒精量多到让人的意识模糊、六亲不认时,已经完全不会再想着啪啪,而是只会闷头呼呼大睡。

     

    喝太多酒,也会影响性功能哦。

     

    8 谣言:精液能美容

     

    好家伙,这个要是真的,每个男的都能开个公司了!

     

    Dr.京辟谣:精液这个东西,96%以上都是水,也没有研究证明其中有什么物质可以美容,还真有人当营养品?要是有男的说这句话,不如先让他自己用上一个月试试!如果真的为了情趣,这就不是Dr.京能涉及的范围了。不过,作为一种体液,都有传播疾病的可能,如果其中携带病毒呢?如果携带病菌呢?这些都要提前搞清楚呀。

     

    9 谣言:胸越揉越大

     

    脸越揉越小?胸却会越揉越大?逻辑不通啊!

     

    Dr.京辟谣:首先,胸不会越揉越大,胸的大小和先天基因和后天的营养有关。按摩不会改变胸部的脂肪量,也不会让胸部的组织变大。其次,随意揉捏会揉出毛病的!用力不当、按摩手法不对,会伤害乳腺,引起癌变。所以不要乱按胸啦,无论胸大胸小,都有各自的美丽。

     

    10 谣言:体毛越重,性欲越强

     

    黑猩猩:??????

     

    Dr.京不理解为什么有人见到女孩子体毛重,就不怀好意地说女孩子性欲强。

     

    Dr.京辟谣:体毛和遗传、雄性激素有关,雄性激素越旺盛,体毛也越浓密。而性欲和情绪、疾病、精神、年纪、伴侣关系等等很多因素有关,体毛只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所以体毛和性欲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欲望减退,需要考虑一下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因素等等,对症治疗~体毛重的各位,也不必太过焦虑,如果需要光滑的皮肤,那就乖乖脱毛~

     

    参考文献:
    [1]贺炳麟,范钧泓,高广黔,韦安阳.成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病情进展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1,50(10):894-898.DOI:10.12007/j.issn.0258-4646.2021.10.006.
    [2]徐捷.女性性欲减退的发生和治疗机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41(04):231-234.
  • 钙是人体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素之一,如果没有钙,根本就不会有生命的产生。钙是人体内最丰富的矿物质,参与人体整个生命过程,是人体生命之本。从骨骼形成、肌肉收缩、心脏跳动、神经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直至人体的生长发育、消除疲劳、健脑益智和延缓衰老等等,可以说生命的一切运动都离不开钙。

     

    每天摄入钙量足够,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力。钙能增强人的耐力,使人精力充沛,心理稳定。体内钙充足,才能有效预防脑溢血、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生,有利于健康长寿。

     

    人体的钙可以形成强健的骨骼和牙齿,有效减低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骨质流失,舒缓骨质疏松情况。减少铝质在体内积聚,有助降低胆固醇水平,对老人痴呆症、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毛病有预防作用。有助神经系统动作正常及受伤后血液凝固,有助肌肉收缩与扩张。

     

    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阳离子。人体中的钙99%以上存在于骨骼及牙齿。骨骼是体内最大的储钙库。细胞外液中钙含量虽少,但在维持正常的神经肌肉应激性、腺体分泌以及一些酶系统的活性,特别是在血凝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钙在人体中的作用如下:

     

    (1)维持细胞的生存和功能。

    (2)参与神经肌肉的应激过程。

    (3)钙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维持和调节体内许多生化过程是必需的,它能促进体内多种酶的活动,是多种酶激活剂,如脂肪酶、淀粉酶等等均受钙离子调节。

    (4)钙为一种凝血因子,在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时起到催化作用,然后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聚合为纤维蛋白使血液凝固。

     

    血液中的钙绝大部分存在于血浆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为弥散性钙,以离子状态存在,为生理活性部分;另一种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毛细血管壁,称为非弥散性钙,无生理功能。血清钙的水平受甲状旁腺素、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及降钙素等调节。肾脏是钙的调节器官。

     

     

    正常时,血清钙水平相当稳定。

     

    血钙增高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维生素D过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广泛骨转移、结节病等。

    血钙降低常见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尿毒症、佝偻病与软骨病、钙吸收不良等。

     

    因此,检测血中钙的浓度对很多疾病的诊断是相当有价值的。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