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登革出血热的表现

登革出血热的表现
发表人:医联媒体

登革出血热的患者在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不同时期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

1.发热期:此期的患者会出现体温的迅速上升,一般可达39度以上,后突然降至正常,热型不规则,此外还会出现皮疹、出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2.极期:此期的患者体温会逐渐下降,但在临床上可能会出现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出血以及多脏器功能受损的表现,这个时期患者因病情发展迅速,可能会出现死亡。

3.恢复期:此期的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好转,患者的食欲开始恢复,胃肠道症状也有所改善,尿液会出现增多的表现。

登革出血热在临床上属于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患病后需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情的恶化。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登革出血热疾病介绍: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 | 鱼小南 

    文章首发于 |儿科医生鱼小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 | 暗子

    文章首发于 | 健康界 

     

    当新冠病毒正搅得全世界不得安宁,更多关于其它传染病的坏消息也从各地传来。

     

    每年的5~9月为登革热高发期,其中7~9月是高峰。感染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可导致死亡。

     

    去年全年,新加坡总计出现20例登革热死亡病例,但截至上周,新加坡今年的登革热死亡病例已经达到19例。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滑,进入技术性衰退阶段。现在,当地又迎来了史上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截至目前,新加坡感染登革热的病例已经超过20600例,给经济复苏进一步添加阻碍。

     

    据新加坡环境局官网数据,新加坡已经连续七周报告登革热感染病例超过1000例,且有不断上升态势。截至7月25日的一周内,新加坡报告登革热感染病例1793例,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单周数据,相当于2014年创下的原单周最高纪录数据的两倍还要多。

     

    对于新加坡来说,最棘手的还不是人数的直线上升,而是感染病毒种类的转换。

     

    过去三个月以来,新加坡“第三型登革热(DenV-3)”病例显著增加,1月确诊的病例中有接近一半都是“第三型”,而这个状况已经至少30年来都很少见了。

     

    这意味着从前从另外类型登革热病毒中康复并获得抗体的民众,将不再对此类型登革热具有抗体,甚至会因为此前患病而加重染病后症状。新加坡国家环境局(NEA)表示,“这种转变和攀升迹象,往往是大爆发前的预兆。”

     

    而在我国,从婴儿到老人均有登革热发热者,其中青壮年和老年较为多见。

     

    7月,江苏省镇江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2020年由于暖冬等原因,蚊子密度比往年多40%左右,尤其正值梅雨季,蚊子繁殖更快,其中的白蚊、伊蚊能传播登革病毒,一旦输入性蚊媒登革热出现在本地,疫情可能会传播。

     

    目前镇江句容市已经出现一名登革热患者:一名29岁小伙在柬埔寨务工时感染,回国后已得到有效治疗。

     

    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埃及伊蚊,在我国常见于海南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省、云南省和台湾南部地区。白纹伊蚊的分布区域为:北起辽宁,西北到山西,南至海南省。

     

     

    “登革热,那是一个瘟神,你没有因为它而死掉,但是还不如死掉。”美国登革热研究专家杜阿乃·古博勒如此描述这个疾病。

     

    今年1月,一位名叫Jodie Dicks的女孩和好朋友一起抵达了牙买加,在她落地牙买加到她出席婚礼的这段时间里,一只携带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了她,婚礼后不久,她就感到身体不舒服,并且全身开始爆发疹子,但是对登革热没有多少了解的Jodie并没有引起重视,认为这只是天气湿热造成的热疹。

     

    直到3天后,可怜的Jodie已经神智不清,被朋友紧急送往当地医院——

     

    “她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得知噩耗的Jodie家人紧急从加拿大飞来,然而Jodie已经完全不认识面前的家人了,甚至包括已经和她订婚,一起买了房准备组建新家庭的男友,她也完全没有记忆。

     

    在医生的建议下,Jodie被一家医用直升机紧急送往美国加州,紧接着接受了一系列包括多次换血的治疗……

     

    然而这一系列的补救措施都已经晚了,治疗期间Jodie突发了两次心脏病,最后因为多个器官衰竭被宣布死亡。

     

    登革热,这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疾病,就这样一次次夺走了鲜活的生命。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经过蚊媒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扮演传播的关键性角色——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花蚊子”。

     

     

    登革热被喻为“传播最快的蚊媒疾病”,伊蚊从感染了登革热病毒的病人身上获得病毒,病毒在伊蚊体内生长繁殖,伊蚊再在叮咬健康人的过程中成功传播病毒,就完成了一轮病毒的传播流程。 

     

     

    库蚊:库蚊传播乙型脑炎(发烧、剧烈头疼、恶心、呕吐)等疾病。

    伊蚊: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登革热(发烧、头痛、骨骼肌肉疼痛、皮疹)等疾病。

    按蚊:按蚊传播疟疾(间歇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疾病。

     

    而伊蚊体内病毒的来源,正是叮咬了携带病毒的患者。这些患者中有60%的人都是隐形携带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无症状携带者。

     

    对于伊蚊来说,它们体内的病毒不会受到影响,还会携带终身,甚至雌性伊蚊还可以通过卵子将登革热病毒传播给下一代。

     

    伊蚊自身体内的病毒,加上不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到带病毒的人体,这两个渠道都增加了病毒在伊蚊种群里存在的范围,最终也导致登革热病毒难以消灭,人群感染风险不断上升。

     

     

    在3至14天的潜伏期后,部分敏感人群便会发病,有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热病毒后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但他们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发热是登革热患者出现的最典型症状,一般为39度以上的高热,持续5~6天,伴有头疼、肌肉关节疼痛、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和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可能出现皮疹、出血等体征,脸部、颈部和上胸部潮红,呈现出“醉酒”的样子。

     

    如果不及时就医,多达21%的登革热患者会遭受长期性的神经系统影响,比如格林-巴利综合征,有时会导致患者瘫痪。

     

    少数患者也有可能出现致命的并发症,中枢性呼吸衰竭、出血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有时从病发到死亡最快只需24小时。

     

     

    根据中国古代秦朝(公元前420年至前265年)出版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的记载,最早的登革热症状出现于公元前992年。当时被称为“水毒”,并被认为同飞蝇有关。

     

    “登革”的名称是从英语Dengue音译而来,至于Dengue之由来也众说纷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源自斯瓦希里语(Swahili)中的“Ki-dinga pepo”,意思是“突然抽筋,犹如被恶魔缠身”。中国称为登革热,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被称为骨痛热症或蚊症,而越南则通称为热出血症。

     

    而早期的登革热爆发流行则先后出现于1635年的西印度群岛和1699年的中美洲。

     

    之后,登革热于1779年在开罗和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发生过流行。1780年,在菲律宾美国费城、印度的马德拉斯也发生流行。当时的美国人把它描述为“断骨热”(break-bone fever)。

     

    1873年,在台湾的澎湖县发生流行。1897年,在澳洲出现流行。1910年,在贝鲁特出现流行。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登革热症在东南亚地区造成日本军队和盟军的伤亡人数增加后,日本和美国科学家便积极投入研究,其病因学直至1944年才被了解。

     

    最终于1952年,登革热病毒首次被分离了出来,也依血清学方法定出一型登革热病毒及二型登革热病毒;1956年在马尼拉从患有出血性疾病的病人身上分别分离出三型登革热病毒及四型登革热病毒。


    除了人类以及斑蚊外,登革热病毒的自然宿主尚有低等灵长类(黑猩猩、长臂猿、猕猴),1931年Simmons等学者首先证实登革热病毒可经由猴子传播猴子或经由猴子传播给人,1978年Rudnick学者于马来西亚森林区捕获之Aedes (Finlaya) niveus complex分离到四型登革热病毒,1984年Yuwono等学者于马来西亚、越南、高棉、印尼及菲律宾森林区猕猴身上发现四型登革热病毒抗体。

     

    因为登革热病毒的大范围存在,和不及时就医引起的严重后果,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就成了严重的全球公众卫生议题。非洲、中东,拉丁美洲和东南亚这些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国家,都是登革热的流行地,如今登革热病毒遍及全球110个国家。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指出,全球目前有四成人口生活在登革热流行地区。

     

    世卫组织则通过统计得出,每年全球约有3亿9千万人口感染登革热,约50万人因此住院,最终有约2万人死亡。

     

    世卫组织同时表示,因为大部分感染病例是无症状的,所有实际感染人数会更高。

     

    2019年以来,世卫组织已经将登革热列为全球十大公众健康威胁疾病之一。 

     

    印尼在去年1月就有100人死亡,全年至少11万人染病。

     

    在我国,2014年还经历了一场登革热大流行。

    2014年6月至9月,广州市本地感染登革热的病例数爆发式增长,全市每个区(县市)都已出现登革热病例。且城镇地区一旦出现疫情,随后病例数增长势头很猛。截至9月21日,广州已报告超过6000病例。

     

    截至10月12日,2014年广东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0325例。排在确诊病例数前三位的城市分别为:广州25732例、佛山2602例、中山417例。广州省登革热疫情仍没有明显缓解的迹象,依然保持着每天逾千例的速度在增长。

     

    经历了几个月的高强度消杀、防控后,广州2014年登革热疫情已经进入到末尾阶段,虽暂未完全消除新发病例。进入11月后,广州市登革热新增病例数已呈零散发生的状态。

     

     

    目前还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预防的关键就在于防蚊灭蚊,以避免蚊子叮咬。可采用以下方法来保护自己和家人:

     

    1、到登革热流行区或伊蚊活跃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2、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出游时要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4、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尽量避免养殖水培植物。爱花的朋友们要常清洗花瓶等水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要加盖。

     

    人类和病毒的抗争,从来都没有结束。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中秋、国庆双节长假将至,又将迎来一波出境旅游高峰,在尽情游玩的同时,一定要警惕这种疾病——

     

    近期,登革热在东南亚地区快速流行,在全球范围内,今年的病例较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多地疾控中心发布提醒,我国部分省份出现了本土登革热疫情,多数有登革热流行区的旅居史。

     

    越南一周新增确诊5180例,我使馆提醒防范登革热疫情

     

    当地时间9月19日晚,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发布通告,提醒在越中国公民注意防范登革热。近期,越南境内登革热确诊病例快速增长。9月4日至10日一周内,全越确诊病例5180例,其中,死亡病例1例(在和平省),河内市确诊人数达2010例,比8月最后一周增长近一倍。年初以来,全越累计确诊病例达81808例,其中,死亡病例23例。

     

    另据央视新闻报道,泰国卫生部官员9月20日表示,卫生部疾病控制厅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初至9月13日,泰国共发现91979例登革热感染病例,累计死亡病例84例。

     

    孟加拉国卫生服务总局9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当日,该国今年以来已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164562例,死亡病例804例,其中9月死亡病例211例。世界卫生组织称,这是该国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

     

    多地疾控紧急提醒,我国部分省份发现登革热病例

     

    记者注意到,近一个多月来,多地检出登革热输入病例,多地疾控发布预防登革热提醒。

     

    9月15日,成都疾控发布提示,今年以来,泰国、越南、巴西、秘鲁等国家陆续暴发登革热疫情,我国登革热疫情也明显上升,云南、广东、浙江等多省份出现本地病例,特别是云南报告的病例较多。

     

    9月7日,海南疾控中心发布提醒,每年5月到10月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今年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登革热高发,我国个别省份已发生多例登革热病例,多数有登革热流行区的旅居史,疾控中心发布预防登革热提醒。

     

    8月,湖南疾控发文称,今年以来,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阿根廷等国家出现严重的登革热疫情,目前国内多省已有输入性病例报告,部分陆路边境地区甚至出现局部暴发疫情,提醒市民务必加强防范。

     

    近期,北京疾控也发文提醒市民警惕:近日多地暴发登革热疫情。既往北京市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多因前往疫源地感染,病例感染地点以东南亚国家为主。

     

    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如何传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疾病,主要通过蚊虫传播,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期,患者一般会在感染后1至14天发作,症状包括高热、剧烈疼痛、皮肤潮红、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少数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能危及生命。

     

    据北京疾控介绍,目前,登革热疫区主要分布在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台湾及浙江等南方地区。登革热的流行季节主要在5-11月。

     

    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登革热如何预防?如何治疗?

     

    北京疾控介绍,目前登革热尚无经审批注册的疫苗上市,也就是说现在还没法通过注射疫苗预防登革热。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如果去登革热流行区如何预防登革热?

     

    前往疫区前

    准备防蚊灭蚊用品,如:防蚊液、花露水、蚊香、电蚊拍、灭蚊灯、蚊帐、高效低毒灭蚊药等。

     

    在疫区期间

    • 尽量选择浅色的长袖长裤衣物,外出使用蚊虫驱避剂等驱蚊产品,避免被蚊虫叮咬;
    • 出门前可以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哪怕是在酒店,也要注意室内灭蚊;
    • 当出现疑似登革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入境或回京后

    回国人员应主动配合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做好入境检疫工作,如实填写健康申报卡。

     

    入境时,有发热、皮疹等症状的人员应主动将患病情况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报,并配合卫生检疫部门开展调查及相应医学检查。

     

    从疫区回国或返京后14天内,如果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时,主动向医护人员告知近期旅行史以及在当地的蚊虫叮咬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注意防范,守护健康!

  • 夏天到了,一类生物特别招人烦,它们就是「嗡嗡嗡」的蚊子大军。

     

    无论你使出何种招数,它们总是会萦绕在你身边,伺机吸食你的鲜血。蚊子叮咬不仅能导致皮肤瘙痒、让你整夜辗转难眠,还可能传播疾病。

     

    别担心,这里有一份超全抗蚊攻略,包括防蚊和止痒妙招,让你告别蚊子困扰,畅享夏日的快乐,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蚊子,凭实力成为最讨厌的昆虫

     

    几乎每个人都有被蚊子叮的痛苦经历。

     

    蚊子叮人的武器是「六针」口器,其外侧两根针用来扎破皮肤,内侧的两根在吸血时充当支架作用,中间的针则用来寻找血管和吸血、以及分泌含有蚁酸等抗凝血剂的唾液。

     

     

    对于人体而言,蚁酸等异物成分会吸引血管里的炎症细胞到达被叮咬的位置,产生组胺、白三烯、以及炎症因子,让局部产生水肿及瘙痒,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痒痒的肿包」了。

     

    蚊子传播的疾病

     

    蚊子的危害不仅仅是导致皮肤瘙痒那么简单,它还可能传播疾病:

     

    按蚊可以传播疟疾,三带喙库蚊传播乙型脑炎,埃及伊蚊传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尖音库蚊则能传播西尼罗病毒。

     

     

    但我们也不必为此过分担心,因为这些疾病的流行通常有区域性。比如疟疾疫源地主要是非洲,登革热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区。

     

    了解当地虫媒疾病的流行情况,便于我们更好地科学防蚊。

     

    居家旅行,防蚊少不了

     

    蚊子喜欢什么样的人?

     

    有说法认为「蚊子不咬吸烟者」、「皮肤白嫩的人更招蚊子」、「蚊子喜欢A型血的人」等等。

     

    其实蚊子叮咬倾向与这些并无必然联系,蚊子侦测和定位目标主要是靠三种东西:二氧化碳、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

     

    • 喜欢运动:由于运动过后常常会出大量汗,呼吸加快,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加,皮肤表面的温度也开始升高,所以比较容易招惹蚊子。
    • 不爱洗澡:因为身上汗液的堆积,其中挥发的化学物质也更容易招惹蚊子。

     

    防蚊三部曲

     

    夏季如何才能做到有效防蚊呢?可以从「避、驱、灭」三方面着手。

     

    ● 避

     

    在家里安装纱窗、纱门、蚊帐,实现简单的物理隔离,是最安全、环保的方法。

     

    此外,夜晚外出时应尽量选择质地轻薄、浅色的长袖长裤,避免去草丛、水边、阴暗处等蚊子密集的位置。

     

    ● 驱

     

    使用蚊香、电蚊香、花露水、驱蚊液等驱蚊产品。

     

    驱蚊效果最佳的常见物质包括避蚊胺、驱蚊酯,是公认的安全有效的驱蚊成分,挑选花露水和驱蚊液时建议选择含有这些成分的产品。

     

     

    但是,市面上还经常宣传具有驱蚊作用的驱蚊草、驱蚊手环以及手机声波驱蚊软件,是否有效呢?

     

    答案是否定的——仅靠驱蚊草叶片散发出来的气味是远远达不到驱蚊效果的,驱蚊手环也只能在局部起作用,全身防护性较差,手机应用因无法发出超声波,也不能驱蚊。

     

    ● 灭

     

    电蚊拍、灭蚊虫喷雾也都是不错的灭蚊神器。

     

    灭虫喷雾相对而言比较危险,在房间里施药后不要长时间逗留,喷药后应立即离开。

     

     

    蚊香相对而言更加廉价以及安全,效果也是较好的,但是使用时一定要与可燃物分开,防止发生火灾。

     

    紫光灯杀蚊也是有一定效果的,这是利用蚊子的趋光性,紫光灭蚊灯发出的紫外线会将蚊子引诱过来,然后导致其触电身亡。但这种方法作用有限,很难保证完全不被叮咬。

     

    蚊虫叮出的包,怎么止痒?

     

    被蚊子咬后,通常会起一个很痒的包,一旦把皮肤抓破,就可能造成细菌感染,甚至留下深深的色素沉着痕迹。

     

    被咬后可以用肥皂水涂抹患处,中和蚊虫释放的酸性物质,防止肿胀起包。如果已经起包,可以冰敷进行消肿止痒。

     

     

    如果觉得太痒了受不了,可以使用止痒型花露水或炉甘石洗剂,两岁以上的儿童和成人也可以选用薄荷膏止疼止痒。

     

    特别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防感染传染病后错过最佳诊疗时间。

     

    参考资料:
    [1]李耐萍.蚊子传播的其它疾病[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1,No.668(09):16-17.
    [2]周宁.如何预防蚊子叮咬[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1,No.668(09):18-19.
    [3]蚊子爱咬什么人[N].北京日报,2003-07-16
    [4]安利.八种由蚊子传播的人类疾病[J].百科知识,2016,No.632(06):10-11.

     

     

  • 据央视报道,近日菲律宾登革热已经进入灾难状态,且感染人数持续增加、感染范围逐步扩大,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登革热的传染性比较强,据统计,2023年全球报告感染登革热的人数超过650万例,相关死亡病例超过7300例[1],世界上约一半的人口都面临着登革热的感染风险[2]。

    同时,我国沿海地区(海南[3]、福建[4]等)、境外输入感染登革热的人数逐年增加。登革热到底是什么病?跟感冒怎么区分?我们又应该如何预防?

    登革热究竟是什么病?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叮咬传染给人类,还可能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方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传播速度较快。登革热在热带、亚热带比较常见[2],高峰期为夏秋雨季,在地方流行区隔年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治疗登革热。对于此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以及支持治疗。

    患上登革热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感染登革病毒后,可能会经历一段潜伏期,身体一般在4-10天会有所表现,容易出现高烧(40℃以上)、剧烈头痛、肌肉和关节痛、眼球后疼痛、恶心、呕吐、皮疹、腺体肿胀等症状。并且在退烧后,感染者还可能出现持续呕吐、呼吸急促、烦躁乏力、口渴等不适。对于轻微症状或无症状者,一般会在1-2周好转;部分严重病例会发展成登革热出血热,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并且感染登革病毒后,发生第二次感染的几率比较大[2]。

    登革热与普通感冒有哪些区别?

    患上登革热初期,可能有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但登革热相对于普通感冒,无论是感染的病毒种类还是传染性、症状,都有所区别。

    登革热一般由登革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较强,甚至没有相互接触,都可能发生传染。感染登革病毒后,部分患者的症状相对轻微,与普通感冒类似。但严重感染者可能出现高热、持续呕吐等症状,比普通感冒患者的症状更加严重。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传染性相对较弱,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常表现为流涕、发烧、咳嗽等。

    患上登革热,该如何治疗?

    目前对于登革热,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感染后的重点是退烧与止痛。发烧后,可先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帮助退烧,如果高烧不退,可以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药,并给予镇静止痛药减轻身体疼痛感。此外,对于重症感染者,还需进行补液、抗休克治疗。如果有胃肠道出血的情况,可以给予制酸药。治疗期间,需要时刻监测身体各个器官的健康情况[5]。

    如何预防登革热?外出游玩需要注意什么?

    登革热的预防,目前以防止蚊子叮咬为主,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大家可以做好这些预防措施:

    1、在家安装纱窗,可以有效防止蚊子进入室内。

    2、蚊子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如污水沟、茂密的草丛等,外出游玩时,尽量远离这些地方。

    3、可以使用驱蚊产品,要选择含有DEET或伊默宁的驱蚊液,能够驱赶蚊子,避免蚊子叮咬。

    4、如果室内环境不干净,容易滋生蚊子,建议定期打扫室内环境,减少蚊子滋生。

    5、艾草、薄荷等有特殊气味的植物可以驱赶蚊子,平时可以放一些在室内,帮助驱赶蚊子。

    6、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体容易流汗,可能吸引蚊子,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澡、勤换衣物。

     

    参考文献

    [1]李卓威, 黄晓霞, 田婷婷, 等. 我国2019—2023年登革热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J]. 中国热带医学, 2024, 24(08): 925-930.

    [2]Dengue fever and severe dengue feve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April 23.

    [3]陈菁菁, 孟纬纬, 贾鹏本, 等. 海南省2008—202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J]. 中国热带医学, 2024, 24(08): 936-941.

    [4]谢忠杭, 吴生根, 祝寒松, 等. 福建省2009—202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J]. 中国热带医学, 2024, 24(08): 942-947.

    [5]李兰娟,任红. 传染病学[M].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112

  • 宝宝全身发烫但不发烧可能有以下原因:

    1.环境温度:如果宝宝身处温暖的环境中,例如在夏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房间或被过多的衣物包裹,可能会导致宝宝感觉全身发热。

    2.运动或活动:当宝宝进行剧烈运动或活动时,身体会产生热量,导致全身感觉发热。这种情况通常在运动或活动后会自行消退。

    3.食物摄入:某些食物,特别是辛辣食物、热饮或高糖食物,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身体感觉发热。这种情况通常是暂时的,并在一段时间后自行消退。

    4.激动或情绪变化:当宝宝处于激动、紧张或情绪变化较大的状态时,体内的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加,导致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引起全身发热的感觉。

    5.代谢率增加:宝宝的新陈代谢率较高,特别是在成长发育阶段,身体会持续产生热量,导致全身感觉发热。如果宝宝出现其他症状,如异常疲倦、食欲减退、呕吐、腹痛等,或者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咨询儿科医生的意见,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不少家长都追问我孩子体温到多少度要退热、多少度要送医院,总想要个“标准答案”。

     

    其实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通常会建议将体温警戒值设定在38.5℃。但人和人的体质是不一样, 就像我们每个人日常的体温是不同的。一切要以孩子的身体状态和行为表现来判断。

     

    发热不是彻彻底底的一件坏事,相反,是好事!是人体免疫的自然反应,是身体在全力以赴地对抗感染的表现。如果孩子处在发热状态,但是没有异常表现,就不需要干预,否则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以下情况需要紧急退热,不可忽视。

     

    • 体温快速上升、体液快速流失,这些症状是热性惊厥发病的前兆,尤其是有癫痫病史的孩子需要特别注意。
    • 发热,皮肤颜色发白、不出汗却手脚冰凉,这意味着体表血管痉挛,散热降低,内脏温度高却没办法散热到四肢,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热性惊厥
    • 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等表现,例如有心脏病、贫血、慢性肺心病等病史,容易产生并发症。
    • 头痛、心悸、四肢无力或出现其他难以忍受的症状,小孩子哭闹不止。

     

    发热虽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出现以上情形表明孩子不是单纯地发热,目前的身体状况很糟,需要立即使用退热药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如果用药1小时内温度还不下降就得及时送医。

     

    如果孩子发生热性惊厥,家长要做紧急处理。

     

    • 不要紧张,不要慌乱,80%以上的热性惊厥会在3~5分钟自行缓解
    • 保持安静,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 不要围观孩子,不利于空气流动,增加孩子的焦虑压抑情绪
    • 保证空气流通,或将孩子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 让孩子侧卧,避免呕吐物和分泌物的吸入
    • 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吸氧,避免缺氧性脑损伤
    • 不要往孩子嘴里放任何东西(布条、毛巾等其他防止咬伤舌头的东西,其实这并不会发生)
    • 把衣服鞋子能解开或松开的东西都解开(襁褓、衣扣、腰带、鞋扣)
    • 收走周围可能弄伤孩子的物品。

     

    退热药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高,适合小月龄的幼儿使用,而布洛芬则一般用于半岁以上的儿童才适用,有过敏体质的或脱水症状的孩子要避免用布洛芬。

     

     

    在使用退热药时还要注意使用剂量。

     

    每家药企生产药剂浓度都不一样,甚至同一家厂商同一款产品,不同剂型间成分浓度也不一样,像滴剂和混悬液的浓度就会不一样, 家长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查看药剂浓度和剂量使用说明。

     

    发热是一件好事,在非紧急情况下都不应该滥用退热药。

     

    一般情况没有上述紧急症状表现的发热,在体温38.5℃以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让孩子舒服一些。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小儿清热解毒去火的药有很多,常用有清开灵颗粒、小儿清热宁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

    1.清开灵颗粒:此药内含珍珠母、水牛角、板蓝根等多味中药,有镇静安神、清热解毒之功效,若小儿因外感风热而引起身体发热、神情焦躁不安、咽喉肿痛等病症,可用此药来清热解毒去火。此药副作用不明,不宜给风寒感冒者用,也不宜和滋补性中药同服。

    2.小儿清热宁颗粒:该药内含金银花、牛黄、柴胡、黄芩等中药,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小儿若因外感温邪、脏腑实热而出现咽喉肿痛、大便干燥、内热高烧、咳嗽痰盛等病症,可用此药来清热解毒去火。此药副作用不明。

    3.双黄连口服液:此药主要成分是连翘、黄芩和金银花,能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因外感风热而出现咳嗽、发热、咽痛等病症的小儿,可用此药来清热解毒去火。

    此药偶见腹痛、呕吐、腹泻等副作用,风寒感冒者以及对此药成分过敏者需禁用。小儿清热解毒去火的药还有 蓝芩口服液等多款药物,具体用药,必须谨遵中医医师指导,个人不要盲目乱服。

  • 小孩发烧了,这个时候,不少父母都会焦急万分,手忙脚乱,恨不得马上让孩子吃药或者去医院,迫切寻求降温措施,以至于不合理的应用激素类药物退热,反而引起一些不良后果。

     

    正确认识小儿发烧,这些误解你有么?

     

    1、发烧一定要吃药

      

    发烧可以帮助孩子的机体对抗感染,所以除非发烧让孩子特别不舒服,不然没有必要吃退热药。因为吃退热药并不能让高温降至正常,只是让孩子感觉舒服一点。比如孩子发烧38.5℃以上并且感觉烦躁不安、睡不好、吃不好,退烧药的确会让孩子舒服很多(体温稍降就开始玩了有没有),还可以降低脱水的风险。如果你决定带孩子去儿科诊所,去之前就可以服用退烧药,不必等到医生看完后再给,因为孩子在舒服的时候更配合儿医的检查,而只有做好检查医生才能及时发现病因对症处理

     

     

    2、发烧会导致脑损伤

     

    每个正常的大脑都有内在的恒温机制可以防止体温太高而损伤脑组织。一个正常的孩子在一般生病发烧时是不会导致器官受损的

     

    3、温度计上量出高温就需要去急诊

     

    发烧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身,真正的敌人是细菌和病毒。当细菌和病毒入侵时,正常小孩的机体会用发烧来抵抗外来病原体的感染,所以发烧其实说明了你的小孩有坚强的自身免疫防御系统。所以,除非罕见情况,孩子在感染期间出现高烧并不是决定要不要去急诊的指标。

      

    4、小孩体温越高病情越重

      

    其实,发热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想关,比如幼儿急疹的患儿往往是高热,但一般情况较好,预后也好;败血症、脓毒症的患儿,即使体温不是很高,但一般情况差、中毒症状重、预后较差。因此,家长学会观察和判断孩子发热的“内在含义”及“预后好坏”非常重要,可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或避免耽误严重疾病的治疗。

      

    5、退热药只给一半剂量

     

    药物的剂量是根据孩子的体重来算的,而不是年龄。有的家长说:“我真的不希望给孩子吃药,所以我只给一半量”。可是有时候半量不会起任何作用,还不如不给。总之,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需要使用退热药,一定要给足正确的量。

     

    那么什么情况属于家长不必过度担心的“良性发热”呢?

     

    发热时一般情况很好,能吃、能喝、能玩,尤其退热处理后玩耍正常,同时皮肤、口唇、舌头颜色正常;呼吸、心率基本正常;对刺激反应正常,保持清醒,有笑容,无过分哭闹或过分安静;皮肤、眼睑无水肿,黏膜湿润;无包块、皮疹、关节肿痛、惊厥抽风、精神萎靡、皮肤苍白发灰等;外周血象、C反应蛋白不高。

     

  • 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以及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引起白内障。而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就是老年性白内障,它是老年人发生率最高的一种导致视力下降的疾病,无论什么原因发生了混浊,都叫做白内障。所以,最简单的一句话,眼内晶状体的混浊就是白内障。

     

     

    什么是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也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是晶状体老化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退行性改变。多为双侧发病,但发病时间可有先有后。近年来经普查,眼科医生发现老年性白内障是老年眼病中致盲率最高的一种,约占49.77%;,随年龄增长百分率增加。常为双侧发病,可先后或同时发生。60岁以上的人,将近90%可有晶状体混浊,但多数发展非常缓慢,进而影响视力。从发病到成熟可历时数月至数年。


    白内障有哪些分类呢?

     

    白内障可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白内障等。按发病时间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白内障。按晶状体混浊形态分为点状、冠状和绕核性白内障等。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内障等。按晶状体混浊程度分为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

     

    白内障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晶状体处于眼内液体环境中,任何影响眼内环境的因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破坏晶状体的组织结构,干扰其正常代谢而使晶状体混浊。

     

     

    随着年龄的增加,眼睛里面的各个组织器官都发生老化,而且营养代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导致晶状体混浊,就是发病率最高的老年性白内障。另外还有一些外伤性的,或者长期在某些特殊环境下工作,比如红外线或者放射性的线体,对晶状体也有明显的影响,促进晶状体发生混浊,这也是造成白内障的原因之一。另外还有一些儿童可能会有先天性的白内障,也就是在妈妈怀孕的过程当中,有一些疾病导致晶状体形成过程中很快的发生混浊,就出现了先天性白内障。另外先天性白内障也有基因的因素,有一些是遗传性的疾病,家族里有很多人都发生,会有先天性的白内障的存在,这跟他的基因是有关系的。

  • 登革热,又称断骨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病情严重等特点。登革热的症状多样,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严重病例甚至可能出现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危及生命。

    为了有效预防登革热,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 清除积水:登革热病毒能在积水环境中存活,因此要定期清理家中和周围环境的积水,防止蚊虫滋生。

    2. 防蚊措施: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以及在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涂抹驱蚊剂等。

    3. 蚊虫灭杀: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或请专业人员喷洒灭蚊药。

    4.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登革热。

    5. 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有否去过登革热疫情地区。

    登革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我们完全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我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我手中的药瓶。我的心情却像外面的天气一样阴沉。最近我一直在服用治疗肾虚的药物,效果还不错。但是,前几天我突然感冒了,需要同时服用感冒药。问题来了:我能在吃药期间一起吃铁皮枫斗晶和维生素C吗?

    我决定向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寻求帮助。通过视频咨询,我见到了医生**。他温和的笑容和专业的态度让我感到安心。我向他描述了我的情况,他认真听完后,给出了建议:“建议分开服用,间隔时间长再吃。”

    我松了一口气,心中的疑惑终于解开了。然而,我的内心仍然充满了焦虑和不安。每次服药时,我总是担心会不会有不良反应,会不会影响治疗效果。这种恐惧感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抓住了我的心。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逐渐意识到,健康问题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它与我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甚至是心理状态都息息相关。医生**不仅仅是给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更重要的是,他给了我信心和勇气去面对疾病。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尝试改变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说,我开始每天早上喝一杯温水,晚上睡前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这些小改变虽然微不足道,但它们却让我感觉到自己正在积极地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现在回想起来,那次视频咨询不仅解决了我的疑惑,更重要的是,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健康没有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所以,平日里我们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在面对健康问题时,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肾虚与感冒的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肾虚常见症状包括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健忘等,易感人群为中老年人和长期过度劳累者。感冒则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易感人群为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较弱者。 推荐科室 肾虚可就诊于中医科或内科,感冒可就诊于呼吸内科或普通内科。 调理要点 1.肾虚患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等中药进行调理; 2.感冒患者可服用感冒灵颗粒等西药进行治疗; 3.在服用肾虚药物期间,建议分开服用铁皮枫斗晶和维生素C,间隔时间长再吃; 4.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5.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 流行性出血热,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了解这种疾病的诊断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一、诊断方法

    1.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和尿常规。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总数偏低,淋巴细胞增多;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尿、红细胞和膜状物。

    2. 血液生化检查:患病初期尿素氮升高,随后逐渐下降,与病情成正比。发热后电解质血钾降低,少尿期血钾升高。

    3. 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下降,凝血因子消耗,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阳性。

    二、预防措施

    1.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媒。

    2. 避免进入疫区,特别是流行季节。

    3.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4. 接种出血热疫苗,预防感染。

    三、治疗建议

    1. 抗病毒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

    2. 对症治疗:针对发热、出血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3. 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

    四、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了解其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登革出血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登革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具有四个血清型。病毒颗粒呈哑铃状、棒状或球形,直径约40~50nm。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约11kb,编码3个结构蛋白和7个非结构蛋白。

    登革出血热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皮疹等。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出血、休克和死亡。

    预防登革出血热的关键是防止蚊虫叮咬。应采取以下措施:

    1. 清除积水,防止蚊虫滋生。

    2. 使用蚊帐、纱窗等物理防蚊措施。

    3. 使用蚊香、电蚊拍等化学防蚊产品。

    4. 穿着长袖衣物,减少暴露部位。

    5. 如果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国是出血热的高发地区,鼠类是其主要传染源。出血热具有传染性,但传播难度和概率相对较低。了解出血热的传播途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疾病。

    1. 呼吸道传播:带病毒的鼠类粪便、排泄物等污染空气中的尘埃,被人类吸入体内,经过呼吸道传播,形成气溶胶,从而感染出血热。

    2. 消化道传播:在防治老鼠措施不明显的地区,携带病毒的鼠类排泄物污染了人们的食物,人们在食用后,通过口腔、胃肠道感染出血热。

    3. 创口接触传播:鼠类是主要传染源,如果人体受到外伤,创面接触到老鼠的粪便、尿液等,经过血液循环传播,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热。

    4. 直接传播:特殊性的人传人,如孕妇在孕育胎儿过程中感染出血热,病毒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

    出血热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但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为预防出血热,我们应加强防鼠、灭鼠工作,保持环境卫生,避免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同时,注意个人卫生,防止伤口感染。

    此外,一些疫苗和药物可以用于预防或治疗出血热。如汉坦病毒疫苗、利巴韦林等。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出血热的重要措施。

    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了解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出血热的传播,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 登革热,一种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疾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那么,什么是登革热?它有哪些危害?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感染登革病毒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

    二、登革热的危害

    登革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死亡。登革热的主要危害包括:

    1. 严重发热:患者体温可达39-40℃,并伴有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等症状。

    2. 出血倾向: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3. 肝脏和肾脏损伤:登革热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肝脏和肾脏损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4. 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患者可能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症状,病死率较高。

    三、如何预防登革热?

    1. 避免蚊虫叮咬:蚊虫是登革病毒的传播媒介,因此,预防登革热的关键是避免蚊虫叮咬。具体措施包括: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蚊香;穿长袖衣物;涂抹驱蚊剂等。

    2. 清除积水:蚊虫的幼虫在积水环境中繁殖,因此,清除积水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具体包括:清理花盆托盘、积水容器;翻缸倒罐;填平洼地等。

    3. 保持室内卫生:保持室内卫生,减少蚊虫滋生,也是预防登革热的重要措施。具体包括:清理垃圾、杂物;保持地面干燥;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等。

    四、总结

    登革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预防登革热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蚊虫叮咬,清除积水,保持室内卫生。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登革热的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流行性出血热这种曾经较为常见的疾病,现在已经较为罕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流行性出血热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其传播途径广泛,我们需要了解其传播方式,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流行性出血热可以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当患者出现毛细血管渗血,身体局部出血时,唾液中含有病毒的传播风险较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享餐具等可能传播病毒的物品。

    其次,血液传播也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重要传播途径。这种疾病往往是由动物传染给人,如老鼠、蚊虫等。被这些动物叮咬后,伤口部位容易接触病毒,从而引发疾病。因此,我们需要注意防范老鼠、蚊虫等生物,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

    此外,排泄物也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重要传播途径。病毒可以存在于粪便中,因此,接触到携带病毒的粪便也容易引发疾病。同时,病毒还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这也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传播方式。因此,我们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针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他人共享餐具等物品。
    • 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垃圾,避免老鼠、蚊虫等生物滋生。
    •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 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 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

    总之,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做好预防工作,对于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登革热,这一热带病在近年来频繁出现,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据最新报道,台湾南部地区登革热疫情持续蔓延,已累计出现11例登革出血热病例,其中2人死亡。令人惋惜的是,一名68岁的高雄男子在感染登革热后,短短8天便不幸离世,再次敲响了警钟。

    据了解,这名男子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等多种慢性病史。8月12日开始出现发烧、呕吐、肌肉酸痛等症状,14日入院治疗。然而,病情迅速恶化,出现血小板下降、肠胃道出血等症状,最终于19日因严重休克并发多重器官衰竭去世。

    除了这起悲剧,还有2例新增的登革出血热病例,一人为79岁女性,已康复出院;另一人为85岁男性,目前仍在住院治疗中。这充分说明,登革热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弱势群体危害更大。

    面对登革热,我们应如何应对?首先,要了解登革热的传播途径,蚊虫叮咬是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做好防蚊措施至关重要。其次,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此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方法。

    登革热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主要包括退热、止痛、补充液体等。抗病毒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尚无特效疫苗可以预防登革热。

    总之,登革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我们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病毒,感染后症状表现多样,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本文将详细介绍埃博拉出血热的症状,帮助读者了解这种疾病。

    一、早期症状

    埃博拉病毒感染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如突然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头痛、喉咙痛等。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数天,让人误以为是普通感冒。

    二、出血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出血症状,包括皮肤出血、口腔出血、鼻腔出血、消化道出血等。这种出血可能没有明显的伤口,让人感到十分恐惧。

    三、其他症状

    除了出血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皮疹、呕吐、腹泻、肝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四、预防措施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等传播。为了预防感染,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 避免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接触;

    2.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

    3. 避免食用野生动物;

    4. 接种埃博拉疫苗。

    五、治疗措施

    目前,埃博拉病毒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和隔离措施。患者需在严密监控下进行治疗,以防病情恶化。

  • 登革出血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疼痛和皮疹等。本文将从登革出血热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病因

    登革出血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了登革病毒的人或动物体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健康人群。

    二、症状

    登革出血热的症状主要包括:

    1. 发热:体温升高,可达39℃以上,持续2-5天。

    2. 乏力:全身无力,精神萎靡。

    3. 肌肉疼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

    4. 皮疹: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主要集中在四肢,面部和颈部。

    5. 其他症状: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三、治疗

    登革出血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退热、补液、止痛等。对于重症患者,需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支持治疗。

    四、预防

    预防登革出血热的关键是防蚊灭蚊,具体措施包括:

    1. 清除积水: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清除蚊虫孳生地。

    2. 防蚊措施:穿着长袖衣物,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用品。

    3. 灭蚊:定期进行室内外灭蚊,消灭蚊虫。

    五、总结

    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了解登革出血热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