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肥胖的危害

肥胖的危害
发表人:李康雷

肥胖是指体重明显超重和皮下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它不仅仅指单纯性的的体重增加。有人总以为长得腰圆体胖,就意味着营健康。其实,肥胖并不代表拥有健康的身体,反而可能存在着某些营养的缺乏。可以说肥胖和不健康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肥胖对生命的短期影响当然不像心脏病、肿瘤那样严重。但是肥胖带来的长期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

据统计,肥胖发生率与成年人群死亡率的增加呈高度相关。而且严重影响健康的几种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癌症,都与肥胖有着密切联系。

肥胖可能伴有并发症

 1.血脂代谢异常

血脂过高是增加心脏疾病的危险因子。肥胖常伴有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肥胖者的脂肪分布,尤其内脏型肥胖与上述合并症明显相关。脂肪肝就是肝脏当中有很多的脂肪细胞堆积。尤其是饮酒肥胖的人当中发生比例更高。

2.高血压  

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高,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子。

3.心血管疾

病肥胖易导致各种血管疾患。身体肥胖的人内脏和血管内都堆满了脂肪,容易引起多种血管疾患。研究中亦显示,若能维持理想体重,则可减少心血管疾病、脑栓塞的发生率。脂质沉积在动脉壁内,致使管腔狭窄,硬化,易发生冠心病、心绞痛、中风和猝死。

4.呼吸功能低下

肥胖者气喘吁吁。是因为内脏的脂肪多了以后,挤压肺部,影响了肺的呼吸功能。肺功能的作用是向全身供应氧及排出二氧化碳。肥胖者因体重增加需要更多的氧,但肺不能随之而增加功能,故可造成缺氧和呼吸困难。因为肥胖者体重超重,加重了运动器官、骨、关节和肌肉的负担,同时在胸部等处的脂肪限制了呼吸运动的完成,在关节周围的大量脂肪沉积又限制了关节的活动。这样由于超重及脂肪的沉积还加重了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使心血管系统的储血能力下降。这些原因导致肥胖人稍一活动即感疲乏无力、关节酸痛、心跳气短、呼吸困难,所以就只有通过减少活动来适应机体的状态,为此又使肥胖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为脂肪的堆积,影响气管内纤毛的活动,使其无法发挥正常功能。

5.糖尿病

肥胖易诱发糖尿病。虽然不能说肥胖是引起糖尿病的直接原因,但它对糖尿病的诱发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

6.关节疾病

肥胖易引起运动系统疾患。肥胖者过度增加的体重,对骨骼和关节等运动系统,特别是对脊椎和下肢是一种额外的负担。骨骼、关节等组织长期支撑过重的体重,犹如每天扛着多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积劳成疾,发生关节炎、肌肉劳损或脊神经根压迫,引起腰腿肩背酸痛,甚至造成关节变形,严重影响肢体活动,引起关节病变。因为肥胖者骨头关节所需承受的重量较大,所以较易使关节老化、损伤。

7.肝胆疾病

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剩,造成胆固醇合成增加,使胆汁中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有利于胆固醇性结石的形成。易引起肝胆病变。

8.内分泌失调

肥胖女性易内分泌失调而变得更胖,使子宫内外脂肪细胞过多而不易受孕 ,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伴随肥胖所致的代谢、内分泌异常,常可引起多种疾病。糖代谢异常可引起糖尿病,脂肪代谢异常可引起高脂血症等。    

9. 癌症

肥胖女性得子宫内膜、子宫颈、 卵巢及乳房部位的肿瘤之机率较高。肥胖的人由于摄取的脂肪太多,膳食纤维素过少,或体内对脂肪的转化发生障碍,使肠道中的脂肪堆积过多。其结果导致体内胆液分泌过多。结肠中过多的胆酸与中性类固醇在微生物作用下容易转变成致癌物,从而诱发结肠癌。此外,体内的高脂肪还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和代谢,引起与性激素代谢异常有关的癌症增加。

10.皮肤病

肥胖者常患对磨疹,多发于头部、腋窝、阴部及股间等皮肤皱折处,造成红色发痒的湿疹。且常在腰部、大腿等处出现妊娠纹样的线纹,称为肥胖纹,是由于真皮组织迅速生长时断裂所产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如果列一个“伤肝行为排行榜”,吃中药一定榜上有名。

     

     

    关于吃中药,常常见到两种极端:很多人视中药为洪水猛兽,一口都不愿吃;有些人却认为中药是纯天然的,多吃点儿也无妨。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中药是否伤肝,并提醒你如何避免伤害。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薛春苗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中心副主任医师 张涛

     

    中药为什么会伤肝

     

    近年来,以肝损伤为代表的中药安全性问题和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而且给中医药事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其中,尤以何首乌被报道的最多。何首乌长期以来应用广泛,一度被认为是“无毒”的补益类中药,但近年来由其引发的肝损伤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一般来说,药物肝损害主要有两种机制:一是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的直接毒性;二是个体对药的特异反应。第一种主要与种类和剂量有关。第二种主要与体质相关。

     

     

    药物本身固有的毒性以及个人体质问题,是包括中药在内的所有药物性肝损伤主要发病机制,不管是中草药还是西药,都应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然而在我国,中药实际上大都处于非处方药管理状态,容易购买,并且常常缺乏医生指导,随意使用,从而导致肝损伤。

     

    可导致肝损伤的4个原因

     

    中医专家表示,可导致中药相关性肝损伤发生的原因还包括以下几点。

     

    偏方、验方、秘方泛滥而缺少监管

     

    此类方药大多出自无行医资质的乡村郎中、江湖游医之手,常常违背中医理论指导,药物组成鱼龙混杂,有毒药物、超剂量现象常见。

     

    中药材质量问题

     

    如是否为道地药材,炮制工艺是否精当,中药在生长、加工、炮制、储藏、运输等环节上是否受到污染或变质,以及是否有中药农药残留、霉变、重金属超标等。

     

     

    某些中药同名误用、伪品混用

     

    如临床报道导致肝衰竭很多见的土三七,便是误将其当做田三七使用所致。

     

    服用者自身因素

     

    如有慢性肝病基础、肝功能损伤、大量饮酒及特异过敏性体质等。研究发现,23.38%的患者发生肝损伤时合并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基础肝病,这些患者的药物性肝损伤更严重,且发生肝衰竭和导致死亡的风险更大。

     

    5种中药尤其要当心

     

    生活中,使用以下药物需尤其注意伤肝问题。

     

    1.何首乌

     

    早在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就发布不良反应通报,提示何首乌有引起肝损伤风险。

     

    何首乌有生熟之分,熟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乌发的作用,而生首乌可治疟疾、润肠通便等。用其补虚、乌发一定要选炮制后的首乌,即“制首乌”。

     

     

    自己购买或采集的何首乌如果未经炮制,可能会含有一种蒽醌衍生物大黄酚,擅自滥用会对身体产生一定毒性,最主要的体现,便是肝脏损害和刺激肠道充血。

     

    不建议健康人盲目用。出现疾病,也应当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辨证用药。

     

    2.番泻叶

     

    番泻叶确实有不错的泻下作用,但更适合急性便秘,且一般用量5~6克即可。如果长期过量服用,它在肠道内代谢的蒽酮类似活性产物,易伤害肝脏。

     

    常出现畏寒喜暖、大便稀溏等证的平素脾胃虚寒者也不宜用。

     

    另外,许多患者听信偏方,用大黄煮水来治疗便秘。大黄中含大黄素等物质,一般人每次1~5克比较适宜,长期滥用也会导致肝损伤。

     

    3.艾叶

     

    中医认为艾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等作用。有些患者会用艾叶茶或艾附暖宫丸等中成药来治疗痛经,但不能长期、大量使用,甚至服用它来预防疾病。

     

    研究发现,艾叶中含有的一些挥发油或水溶性物质,长期服用可以对肝脏造成损伤,严重时甚至出现肝硬化等疾病。

     

    一般建议的是,宜在经前3~5天开始服药。连服1周,若症状仍未缓解,应马上停药就医。

     

    4.苦参

     

    苦参可以清热燥湿,有些患者会长期自行服用苦参片,来自行治疗湿疹与慢性阴道炎。

     

     

    但要注意的是,苦参片仅适用于湿热蕴蓄下焦所致的阴道炎与湿疹,擅自服用可能耽误病情,甚至过量而伤肝。

     

    遵医嘱长期服用的患者,应定期复查,一旦出现肝脏问题,要马上停药,必要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5.白果

     

    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有润肺、止咳、平喘的功效。但未经炮制的白果核仁中还含有银杏酸、苦杏仁苷等有毒成分。过量服用易导致腹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肝中毒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白果炒熟后可将大部分的苦杏仁苷去除,使毒性减低。可将白果剥壳后泡水一小时左右再加热食用。

     

    但成年人一般一次不要超过10粒,儿童一定不要超过5粒。5岁以下儿童禁吃。易出血和身体虚寒者也不宜用白果。

     

    学4招尽可能减少伤害

     

    1.从正规渠道购买

     

    生产和加工不当,如炮制不充分,或农药、重金属残留等,也可能增大肝损害风险。

     

    大家应从正规渠道购买中药,不要在路面购买所谓“百年何首乌”与“道地老山参”等自行服用。

     

    2.了解成分与风险

     

    对于中成药而言,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充分了解中西药复方制剂及其组分的用药风险。若不能分清哪些是西药成分,可咨询药师。

     

    对已报道有肝损伤或说明书警示有肝损伤风险的中草药及其相关制剂,需警惕选用,严格限制剂量与疗程。

     

    3.不要当成保健品长期用

     

    盲目听信广告,自行长期服中药和不合格的中药保健品,十分危险。如果需要用中药,在病因不明确时,应咨询医生。

     

    要意识到中草药及其相关制剂、保健品等都有肝毒性的风险,需把握适应证,不能滥用,更不能超剂量、超疗程使用。

     

    4.定期检测肝功

     

    对于长期用药的患者,特别是服用易致肝损伤的药物时,最好定期随诊,监测肝功能。

     

    一般来说,用药后5~90天内最容易出现肝损伤,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出现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厌油、尿色深黄等症状时,应该尽早到医院就诊。

     

    另外,患者本身有肝脏疾病,肝功能差,应尽量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若必须使用,要严格遵医嘱。

  • 一大早排队等体检,好不容易轮到了,如果医生说需要空腹,或是尿憋得不够,得继续喝水,你会不会很闹心?

     

    体检前不清楚某些注意事项,可能会白跑一趟,甚至让检查结果失真。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体检前要注意的那些事。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医师  吴齐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  姚海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博士  欧阳碧函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病科护师  王璐璐

     

    5类检查需要空腹

     

    “空腹”一般指8~14小时无热量摄入,比如吃主食、肉蛋、奶、水果等食物。如果上午检查,检查前一日建议18点吃晚餐,之后禁食,第二天早上8点左右做检查比较合适。

     

    至于能否喝水,要分情况看:

     

    • 完全不能喝水:胃肠镜检查需排空胃肠道,除了要做到“空腹”外,检查当日必须禁水。
    • 可以少喝点水:其他项目在检查当天可以喝一小杯水(大概200 毫升),最好在起床后饮用,但应限制含糖饮料。
    • 需要大量喝水:泌尿系超声、腹部妇科超声等检查,需要憋尿,一般需要大量喝水。

     

    临床上,需要空腹做的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腹部超声、CT

     

    腹部的超声、CT、核磁要求空腹,是因为胆囊在充盈的状态下,才能清晰显示,进食后胆囊会出现萎缩、胆囊壁增厚,这会影响检查结果。

     

    腹部超声主要检查部位有胆囊、胆管、胰腺、肝脏、腹腔大血管等。检查前1~2天最好不吃产气较多的肉类、蛋类、豆类等食物。

     

    2.胃肠镜、钡餐等消化道检查

     

    胃肠镜检查是食管、胃、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手段,也是食管、胃、肠道早癌筛查的最佳方法。

     

    胃镜检查需借助一根纤细、柔软的管子(光导纤维+高清摄像头),伸入胃腔、十二指肠腔,观察黏膜、拍摄或治疗。

     

    食物残渣会遮挡溃疡面和黏膜,影响观察,而牛奶、咖啡、果汁等可能造成黏膜颜色发生改变。

     

    X线钡餐造影或CT,需要服用硫酸钡造影剂观察消化道,如果有食物遮挡,将影响医生的判断。

     

    3.某些生化检查

     

    血液检查中,包括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各种感染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激素水平等。

     

     

    部分人进食后,血液呈现乳糜状,会影响检查结果。另外,空腹状态时,机体处于一个基础代谢状态,可以避免食物干扰化验结果。

     

    比如血糖、血脂这类指标,在进食后必然会升高;而胰岛素等一些指标,会因为进食引起波动,干扰检查结果。

     

    4.会刺激消化道的检查

     

    气管镜、喉镜等刺激咽喉部的检查,可能造成患者不适,引起恶心,所以最好空腹。

     

    5.需要强化的CT、核磁

     

    一些影像学检查,如增强 CT、增强磁共振,需要注射造影剂,可能引发呕吐,最好空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检查都需要空腹,以下检查都不需要禁食禁水:

     

    • 各个部位的X光;
    • 无需强化且非腹部的核磁、CT;
    • 甲状腺、乳腺的超声、颈部及脑血管超声、上下肢动静脉超声、心脏超声、心电图等。

     

    体检前,你该做好7件事

     

    每到年末,各单位的体检高峰也如约而至。要想不让体检结果失真,体检前,要做好7件事:

     

    1.体检前3天,避免暴饮暴食

     

    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可能影响肝功能检查的准确性。吃大量高蛋白食物,会使尿素氮、血肌酐升高,造成肾功能异常的假象。动物内脏、血液、菠菜等可能影响大便潜血试验。

     

    建议体检前3天保持饭菜清淡,不喝咖啡、浓茶,不吃冷饮,不吸烟。

     

    2.某些药停3天再体检

     

    如果正在服用抗生素、维生素C、减肥药、避孕药,应停药3天后再体检。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会干扰大多数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项目。

     

    慢性病患者(如甲亢、高血压、糖尿病等)或接受术后抗凝治疗者,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会引起不良事件,应与医生沟通后再体检。

     

     

    3.体检前两天,不剧烈运动

     

    运动会导致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升高,改变某些激素水平,引起血糖、游离脂肪酸、乳酸等升高。血压检测对“平静状态”有严格要求。

     

    建议体检前两天不剧烈运动,采血前1小时不做散步等活动,量血压前不要来回走动。

     

    4.体检前1天,不能饮酒

     

    饮酒可能影响甘油三酯、转氨酶、尿酸等的检查,还可促使血压改变,降低心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管功能检查的准确性。

     

    体检前3天避免大量饮酒,前一天不要沾酒。

     

    5.月经前后,尽量别查肝功

     

    月经、怀孕等生理状况,均可影响血液检测结果,女性体检最好避开生理期,特别是妇科检查、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等。

     

    但性激素检测,应选择月经第3天采血,才能反映卵泡初期各项指标的基础水平。

     

    6.检查当日适度空腹

     

    空腹要有限度,过长过短都不好。超过18小时未进食,机体处于轻度饥饿状态,与代谢、肝肾功能相关的血液成分改变,如血糖、血脂、血清蛋白、肌酐、尿酸等。

     

    7.采血最晚不超过11点

     

    正常人血清物质水平的参考范围,是以早上8点为基线来定义的。一般要求上午7点半至8点半采空腹血,最迟不宜超过11点。

     

    体检时别犯4种错

     

    体检时,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可能会让你错过揪出疾病的机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怕辐射不拍胸片

     

    很多人“谈 X 线色变”,体检不拍胸片,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拍胸片可大致了解胸部情况,发现部分支气管疾患、结核、肺癌等。

     

    拍一次胸片的辐射量很小,仅相当于7~10天自然辐射量,对普通人身体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孕妇或计划3个月内怀孕的女性可不拍胸片。

     

    嫌麻烦不验尿和便

     

    尿检是肾脏、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第一道风向标,且敏感性高。

     

    大便隐血试验可检测到肉眼看不见的胃肠道出血。若放弃大小便检查,极有可能错失早期发现疾病的良机。

     

    只重视心肝肺,忽视耳鼻眼口

     

    若体检时放弃五官科检查,可能错过发现很多疾病或癌前病变的机会。

     

    耳鼻喉科不仅可发现大部分急慢性炎症,还可筛查浅表肿瘤。

     

    眼科对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出血等常见病检出率非常高。

     

    口腔科除了发现牙齿和牙周问题,更能发现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如黏膜白斑、纤维化等。

     

     

    看到检查呈“阳性”就害怕

     

    “肝功能异常”“高血脂”“甲状腺/乳腺/肺结节”……一本厚厚的体检报告可能会罗列几条甚至十几条“阳性发现”,很多人常被吓得寝食难安。

     

    个别结果偶尔一两次不在正常范围内,不见得就是疾病,最好咨询专科医生,必要时定期复查阳性指标。

     

    另外,建议留好近几年的报告,动态观察指标变化。特别是查出包块者,每年要观察其生长速度。

  • 整天头昏沉沉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睡眠障碍、贫血、脑供血不足等因素导致。

    1.睡眠障碍:如果患者存在某些睡眠障碍,如失眠、多梦、早醒等,可导致夜间睡眠质量差,无法获得充足的高质量睡眠,大脑无法得到休息和放松,也会导致头昏沉沉的症状。

    2.贫血:如果患者存在贫血的症状,可导致外周血中红细胞减少,当低于正常范围下限就不能对组织器官充分供氧,进而导致头晕、头痛、乏力、昏沉等不适。

    3.脑供血不足:如果患者存在颈椎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可导致体内的血液循环补充,进而导致脑部供血供氧不足,也可出现头昏沉沉的感觉。

    此外,高血压、脑梗死等,都可引起整天头昏沉沉。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牙周炎,一个毁掉牙齿健康的“慢性杀手”。从最开始的刷牙出血到后来一口好牙被连根拔起,它的存在,远不止毁牙那么简单。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牙周炎是怎么毁掉一口好牙的,并教你一套“护牙攻略”。

     

    受访专家

    中华口腔医学会科普部部长、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预防科副主任  司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预防科副主任医师 刘敏

     

    牙周炎毁掉一口牙

     

    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通俗说法就是牙床发炎了,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

     

    口腔内有大量细菌,它们集聚成团就形成了牙菌斑,会黏附在牙齿表面或口腔内黏膜表面。如果口腔卫生不好,细菌就会滋生形成牙结石,刺激牙龈出血。牙结石不断累积会“跑到”牙龈底下,造成牙龈萎缩,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 轻度牙周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刷牙出血、口腔异味;
    • 中度牙周炎会导致咀嚼无力、牙床肿痛、牙龈退缩、牙根暴露。
    • 重度牙周炎会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疼痛等症状,无法咀嚼食物,最终牙齿脱落。

     

    如果将牙齿比作大树,牙根就是树根,牙齿周围的组织,如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就是树根周围的泥土。如果树根周围的泥土没了,即使大树没有被虫蛀,也会倒下。同样道理,如果牙根周围的牙龈发炎、牙槽骨被吸收,即使牙齿没烂也无法保留。

     

     

    其实,牙周炎是一种可预防的疾病,但其早、中期没有明显症状,绝大部分国人又没有定期看牙医的习惯,因此很难早期发现,直到牙齿松动时,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牙缝变大,小心牙周炎“偷袭”

     

    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群,牙缝变大的主要因素就是牙周病,即由于牙菌斑、牙石、吸烟等引起的牙支持组织(包括牙槽骨、牙龈等)出现长期慢性感染。

     

    牙周病对口腔的损害就犹如“水土流失”一般,使得牙支持组织长期处在炎症环境中慢慢萎缩。

     

    随着年龄增长,牙支持组织本就在不断萎缩,再加上牙周炎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也在增长,牙齿间的“小三角”间隙会越来越显露,牙缝也越变越宽。

     

    • 如果两颗牙齿的位置没有变化,仅仅是“小三角”萎缩,要以治疗牙周疾病为主;
    • 如果随着牙缝变宽,牙齿松动、移位(向外突出、向前移位等)等,就需要及时拍片治疗,轻则需要采取松牙固定,重则需要拔除、再种植,否则久而久之会影响上下牙咬合力,继续损害牙槽骨。

     

    牙周炎是4种病的“病引子”

     

    牙病是一位缓和的“慢性杀手”,多项研究表明,牙周炎可能诱发以下疾病:

     

    1.心血管疾病

     

    口腔是一个细菌储存库,一旦有了牙周病,牙骨吸收,细菌趁机入侵血液循环系统,形成暂时性菌血症。

     

    若细菌随着血液进入心脏,就可能形成心内膜炎;若进入冠状动脉,就可能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2.消化道疾病

     

    上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内科专家首先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它是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罪魁祸首。

     

    后来医学专家在唾液、牙菌斑中也检测到了这种病菌。一旦患了牙周病,幽门螺杆菌浓度就会大增,随着吞咽进入胃部,繁殖壮大,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

     

    3.早产

     

    牙龈发炎时,细菌及其代谢产物会释放出炎性因子,导致孕妇血糖代谢不良,更容易早产。

     

     

    此外,孕妇牙痛影响进食,会导致营养不均衡,间接损害胎儿健康。

     

    4.糖尿病

     

    牙周病和糖尿病互相影响。糖尿病患者更易患牙周病,并且病变损害严重、进展迅速,经常伴发牙龈脓肿等。

     

    反过来,牙周炎会使胰岛素受体迟钝,胰岛功能下降,增加糖尿病患病几率。因此,控制糖尿病必须控制牙周感染。

     

    每个人都该学会的“护牙攻略”

     

    牙齿的“小毛病”通常被很多人忽略,只有等到牙痛或者需要拔牙时才引起重视。预防牙周炎,就要从刷牙控制牙菌斑开始做起。

     

    以下是每个人都该掌握的“护牙方法”:

     

    第一颗牙萌出时,就要养成刷牙习惯

     

    正确刷牙可以有效清除牙菌斑,预防牙龈出血、口腔异味、牙周炎等。当孩子第一颗乳牙萌出时,家长就应给宝宝刷牙。

     

    从6个月左右开始长乳牙,到2岁这段时间,婴幼儿的口腔黏膜和牙齿比较娇嫩,家长可以用纱布缠住手指,沾上清水,轻轻擦洗孩子的牙齿表面。孩子3岁时,就应该学着自己刷牙,家长要在一旁给予指导和监督,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选用适合自己的牙刷

     

    刷牙就像大扫除一样,边边角角都要擦到。牙和牙龈交界处最容易脏,如果牙齿不整齐,也容易存脏东西,这些死角都要彻底清洁。

     

     

    成年人刷牙时不仅要“面面俱到”,还要减少牙刷对牙齿、牙龈的磨损。牙刷应该3个月左右更换一次,否则影响清洁效果。

     

    如果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可以选择刷毛稍微硬一点的牙刷;如果口腔卫生非常好,可以选择毛稍微软一点的,虽然清洁效果不如硬毛刷,但对牙齿、牙龈磨损较轻,保护作用更好。

     

    清洁口腔和保护牙龈在某些情况下是矛盾的,所以要依照每个人的情况而定。

     

    培养使用牙线的习惯

     

    除了认真刷牙,养成使用牙线的好习惯,也能有效清除牙缝中的残留物。切忌把牙齿当开瓶盖的工具。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洗牙)也是预防牙周病的有效方法。

     

    必要时去医院维护治疗

     

    建议如果已经患有牙周病,一定要定期去正规口腔医院维护治疗,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口腔环境,控制牙菌斑等牙周病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牙周病变控制在起始阶段。

     

    很多人认为,年纪大了掉牙很正常,大不了镶牙补救。如果牙周组织不健康,无论是传统的镶活动假牙、正畸治疗,还是种植牙等修复,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牙周病严重者甚至无法种牙。

  • 如今,被胃病困扰的人不在少数,很多朋友可能此时此刻还在经历胃痛的折磨。现代人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身体健康状况却不如人意。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工作时间长,让人们越来越不重视生活质量,在饮食上更是能凑合就凑合。

      


    胃虽然是消化器官,但也是身体的一部分,与其他各个器官相连,既有消化食物的使命,又有加工营养物质的任务。所以保护好胃,才是重中之重,健康才有保障。

     

    胃不好 的人,切记:戒2习,忌2物,吃2果,饮2水,保护胃黏膜

     

    戒2习

     

    狼吞虎咽

     

    有很多人迫于工作压力,经常没时间好好吃顿饭,每次吃饭的时候,都只给自己留最短的时间。正常人吃一顿饭可能要二十五分钟,他们经常十分钟不到就吃完了。这种高效率的方式并不适合用在吃饭上,因为食物没有被充分咀嚼,只会让肠胃受到损伤,增加其负担,诱发胃病。

      
    暴饮暴食

     

    不知道大家平时心情不好、压力大的时候如何缓解?有些人会通过跑步、唱歌、呐喊来疏解压力,但有的人却走向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在刚吃的时候,确实有一种畅快无比的感觉,但随着食物越吃越多,胃被胀满,很容易诱发慢性胃炎,对胃部健康也是一种损耗。

     

    忌2物

     

    腌制食物

     

    还有很多地区一直以来是以腌制的食物为生的,他们自己也常年食用这种含盐量极高的食物,像腊肉、腊肠、咸菜、咸鱼等,虽然都别有一番风味,但从健康方面考虑,确实不适合常吃,很容易腐蚀胃黏膜,对肠胃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辛辣食物

     

    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菜品,有些地区酷爱吃辣,无辣不欢,但这种辛辣食物,舌头能受得了,肠胃可受不了。经常吃这类容易刺激肠胃的食物,也会增加患胃病的风险。

     

    吃2果

     

    苹果

     

    有些人一年到头经常吃苹果都吃腻了,平时也不愁买不到,而且也不见苹果有多大作用,虽然苹果价格不贵又普遍,但其营养价值可不容小觑。胃不好的人,每天可以吃一个苹果,苹果中丰富的营养元素可以滋养我们的肠胃,还能预防便秘,清除肠道垃圾。

      
    木瓜

     

    可能有些女性平时常吃木瓜,作为一种知名的水果,木瓜的价值可能并不像人们听说的那样,其实木瓜是典型的美容养颜水果,平时常吃能滋养皮肤,让脸色看起来更加红润有光泽。同时,木瓜和牛奶搭配,能很好地修复受损的胃粘膜,保护胃部。

     

    饮2水

     

    温水

     

    很多人平时喜欢喝凉水或冰水,也有人谨记“多喝热水”,经常喝冒着热气的水。其实最适合我们饮用的,还是温水,跟我们的体温相近的水,是最利于健康,也是最能保护食道、肠胃和胃部的水。

     

    豆浆

     

    有些人早上喜欢喝牛奶,但其实我国有很多人都对牛奶不耐受,喝完容易拉肚子,营养物质也无法顺利吸收。豆浆中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平时经常喝,对健康十分有益,尤其是女性,坚持喝一段时间,会收获意外之喜。

      
    总结:我们对于美食总有无限的欲望,看到电视上、图片上的各种食物,都忍不住想尝一尝,这无可厚非。但是在真正动筷子之前,也要考虑一下肠胃的感受,毕竟最终这些食物还是要经过消化和吸收这一关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追求好吃、痛快和刺激,受罪的还是自己的胃,希望大家都能理解。

  • 作者:陈新灿

    在生活中提到艾滋病和梅毒,相比大家的反应都是谈之色变。因为这两种病都具有传染性,与不健康的性生活有关系,所以患了这两种病的人,更是经常受到歧视。那么大家真的要知道什么是梅毒?什么是艾滋病吗?今天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艾滋病和梅毒,看看二者有哪些区别!

    患艾滋病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身体受到HIV病毒的感染。而梅毒患者得病的原因,是身体受到梅毒螺旋体感染造成的。这两种病都是由传染源导致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大致分为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感染三种方式,如果只从传染途径来看,梅毒的传播方式和艾滋病是一样的。例如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母乳等。

    艾滋病属于免疫系统疾病,HIV病毒并不会直接对人体造成损伤,而是不断入侵人的免疫系统,使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完全失效,人体在失去免疫系统的保护后,就很容易被其他细菌和病毒感染,从而导致各器官、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淋巴系统等衰竭,最终死亡。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有平均6-8年的潜伏期,在感染初期,身体也不会表现出症状,而且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药物可以治疗艾滋病。

    梅毒是性传播疾病,患者在感染的前1-2年内传染性极强,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呈下降趋势,感染四年以上患者基本无传染性。感染梅毒后,生殖器周围会出现小红斑,接着腹股沟也会出现斑点,淋巴结会肿大,但无痛感。然后皮肤开始瘙痒,皮肤黏膜出现脓疱、溃疡,会扩散全身,严重梅毒会引发神经系统、心脏系统发生病变,也有致死的风险。

    上面着重写了艾滋病和梅毒存在的区别,而在生活中,艾滋病和梅毒大多是通过性传播的,所以做有保护的性行为和去正规机构献血都是可以避免感染艾滋病和梅毒的。一旦发现自己有感染的可能,要尽快就医,及时阻断这类疾病的传播。

  • 焦虑似乎已经成为了都市人的“常见病”, 有时一阵莫名的心烦意乱,就会打乱原有的生活节奏。

     

    焦虑——是一种处于扩散状态的不安。如果你只是一小段时间有这种情绪,可能与这些难以察觉的“焦虑源”有关。

     

     

    《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揪出你身边隐藏的焦虑源,让你重拾往日的好心情。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  陆林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 郭润峰

     


    1.一整天都在看负面新闻

     

    实时报道的新闻有增压作用,尤其是在重大突发事件期间。

     

    大多数突发新闻的内容集中在疫情、暴力、战争和愤怒情绪宣泄等方面,往往让人惊慌。

     

    建议每天查看1~2次正规来源的新闻就够了。

     

    2.血糖水平低

     

    “饿怒”是指饥饿与愤怒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情绪状态,也会让人感觉焦虑。不吃饭会导致血糖下降,加重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进食量过少、吸收合成障碍,长期饥饿或过度控制饮食,小肠吸收不良、长期腹泻等,均可诱发低血糖发生。

     

    平时碳水化合物不能吃太少,可以常备一些糖果,运动时要量力而行。

     

    3.饮食不均衡

     

    未能从饮食中获取足量的营养物质,尤其是B族维生素,会破坏情绪,使人无缘无故地感到焦虑。

     

    研究表明,缺乏肉类、绿叶蔬菜、水果、坚果和鸡蛋的饮食会导致焦虑和烦躁。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总结,均衡营养重点要吃的9类食物:

     

     

    1.粗粮/全谷:应占主食1/3以上;

    2.深色蔬菜:应占所有蔬菜的50%;

    3.新鲜水果:每天吃200~350克;

    4.大豆制品:豆浆、豆腐、豆腐干;

    5.蛋类:鸡蛋特别容易消化吸收,建议每天一个;

    6.鱼虾和瘦肉类:肉类和鱼虾合计平均每天100~150克左右就足够了;

    7.奶类:钙含量多,吸收率高,膳食指南建议,每天喝牛奶300克;

    8.坚果:宜少吃,每天一小把;

    9.橄榄油和亚麻油。

     

    4.缺水

     

    喝水不足不仅会造成口干舌燥,即使是轻微脱水也会引起情绪紊乱,喝够了水能改善情绪。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成年人每天要喝1500~1700毫升水。

     

    每天重点把握三个喝水时段:早起一杯水(200~300毫升);睡前一小时一杯水;餐前一杯水。

     

    喝水的温度不能太凉也不能太热,最适宜的温度是10℃~30℃。

     

    5.睡眠不足

     

    压力和焦虑会导致睡眠问题,而睡眠不足反过来也会加重焦虑和压力,这是一个无休止的循环。长期失眠会增加患上抑郁或焦虑症的风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

     

    国内外首选的是,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简化为:“上、下、不、动、静”五步疗法。

    上:一般建议成年人晚10点到11点上床。

    下:早晨6点定时起床。

    不:不管晚上睡得好或不好,白天不能够补觉。在床上不要做和睡眠无关的事,比如躺着看手机。

    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睡眠的效率和动力。

    静:睡前要平衡躯体和心理的紧张,越怕失眠,身体越紧张,越容易失眠。

     

    6.喝太多咖啡

     

    咖啡因会让人焦躁不安,并引发“战斗或逃跑”的应激反应。拿铁咖啡和浓缩咖啡中过量的咖啡因会造成与焦虑症难以区分的紧张症状。

     

    每个人对咖啡的敏感度不同,一般每天喝咖啡超过6杯(约450毫克咖啡因),可能出现失眠、紧张、胃部不适、心率与呼吸加快等症状。

     

    国内不少专家建议,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杯,通常1~2杯就好。

     

    7.沉迷于手机

     

    把太多时间花在社交网络上会引起焦虑。

     

    加拿大精神病学家发现,孩子们盯着屏幕的时间越长,他们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就越严重。

     

    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会减少人体生成褪黑激素。一旦人体的褪黑激素受到了抑制,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

     

    关闭不必要的提醒功能,或将手机调成静音,就能有效抑制拿起手机的冲动。

     

    8.发愁周一就要上班了

     

    周末即将过完也会影响幸福感。随着工作日的临近,人们通常会因工作进度、人际沟通而感到焦虑。

     

    安排过多的事情会导致压力骤增。合理安排、量力而行,多余的事情,实在做不了就放下。

     

    9.缺乏锻炼

     

    缺乏锻炼影响身体素质,情绪也难以饱满,而当你锻炼时,大脑会释放内啡肽,这种化学物质能减轻焦虑。

     

    疫情期间,公众应该单独活动,避免进行群体性的体育项目,如广场舞、打篮球、踢足球等,也不要去露天浴场、泳池,避免交叉感染。

     

    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打太极、瑜伽等。

     

    健康人群每周应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3~5次,至少达到150分钟,其中75分钟达到中高等强度。 

            

    10.喝醉酒

     

    剧烈的头痛和恶心并不是酗酒的唯一后遗症,也是焦虑的主要诱因,因为酒精会扰乱睡眠,而睡眠不足会增加焦虑。

     

    《中国膳食指南》建议,以酒精量计算,成年男女一天的最大饮酒量分别不超过25克和15克。

     

    这意味着,男性每天最大饮酒量是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75克、52度白酒50克;女性则为啤酒450毫升、葡萄酒150毫升、38度白酒50克、52度白酒30克。

     

    英国剑桥大学一项涉及近60万人的研究显示,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建议滴酒不沾。

            

    11.杂乱

     

    环境杂乱会让人精疲力竭,无法集中注意力和放松,所有这些都会导致焦虑。

     

    打扫房间不但可以享受家庭的温暖,还会刺激大脑内的神经递质,促进多巴胺、五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幸福感,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此外,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一项涉及17个国家13万人的研究发现,每周做5次家务,每次半小时,可达到健身效果,甚至可使死亡率降低28%。

     

    数据来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12. 缺乏社交

     

    焦虑最容易填满孤独者的大脑。享受独处是件好事,但也要确保多和人交流。

     

    即使疫情期间不能出门,也可以与好友语音、视频聊天,还可一起玩成语接龙、你画我猜、K歌,既减压又愉悦心情。

     

    老年人还可以多听听音乐、跟家人聊聊天。

            

    13.拖延

     

    许多任务没有完成,一拖再拖,拖成心理的大山。建议适当减负,制订可行的计划并坚定执行:

     

    1.把工作进行分类:把需要做的事情写在纸上,达到提醒的效果。

    2.把大任务分成小任务:每个小任务设定完成的时间,一切就没有那么难了。

    3.消除所有干扰:关掉社交app,关掉音乐,关掉电视……将一切会影响你工作效率的东西统统关掉,全心全力地去做事情。

    4.多互相监督:找朋友一起克服这个坏习惯,比单打独斗容易得多。

  • 胆囊息肉能吃鱼肉、瘦肉、鸡肉等,都是可以适当的吃点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做这些食物的时候一定要少油,不可以太油腻的,而且患者平时还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的,多喝点水吃点营养比较丰富的食物是很好的,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劳累,注意多休息。

     

     


    得了胆囊息肉的患者,是会有腹胀腹痛等症状出现的,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食欲的,会使患者有恶心想吐等症状出现的,对患者的身体会带来很不好的影响的,患者在患病期间可以吃什么肉呢。


    1、胆囊息肉患者是可以吃点鱼肉的,对患者是会有很多的好处的,鱼肉里面的营养物质是比较多的,只需要注意在做饭的时候要用油就可以了,而且最好是食用植物油,避免食用一些动物油,患者平时的饮食一定要绝对的清淡一些的,是不可以吃一些太过于油腻的食物的,而且一些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也是不可以吃的,其中包括:蛋黄、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心肝肺等内脏等。


    2、胆囊息肉患者还可以吃点瘦肉的,是可以吃点猪瘦肉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是不可以吃肥肉的,平时是可以使用瘦肉包点饺子吃的,而且串点肉丸子也是可以的,只需要注意,在平时做饭的时候,最好是使用蒸煮炖焖的烹饪方式就可以了,是不可以使用油炸的方式做饭的,患者的饮食中,是可以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的,而且多吃一些豆制品也是会有好处的。

     

     


    3、胆囊息肉患者是可以吃点鸡肉的,但是吃鸡肉的时候,是需要避免吃鸡皮的,鸡皮里面是会有很多的油的,对患者是会有不利的影响的,是可以吃点里面的瘦肉的,患者平时需要进食一些无刺激的食物的,比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兔肉等,都是可以的,而且患者平时时需要注意避免吃一些生冷辛辣的食物的,不可以吃一些有刺激性的调味品的。


    最后,患有胆囊息肉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多多的休息,患者平时避免吃一些不容易消化的食物了,是可以适当的吃点肉类的食物的,而且平时喝点牛奶也是很好的,对患者是会有加强免疫力的作用的,患者平时还需要适当的运动一下的。

  • 人之所以会生病,主要还是因为机体免疫力不够强。尤其是在感冒这件事上,体质好、免疫力强的人,流行感冒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不算什么事,但如果免疫力弱的话,感冒一次可能就要了你“半条命”。

     

      
    其实,我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毒和细菌,而它们之所以还没有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是因为身体的免疫系统在保护着我们。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可以阻挡大部分细菌和病毒的,但一旦被攻破,人生病了,身体变得虚弱以后,各种疾病就有了可趁之机。

     

    所以,如果不想生病,提高身体免疫力才是关键!

     

    坚持做好五件事,免疫力会越来越强,疾病不敢轻易打扰

     

    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看起来阴沉、毫无活力,就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当中。一个人的情绪对健康状况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虽然我们平时感受不到,但当负面情绪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身体时,你就会恍然大悟了。

     

      
    积极乐观的人,体内的各个器官才会保持在一个高效运转的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大家可以看看身边的长寿老人,他们基本上都比较乐观,心态也比较好。

     

    坚持锻炼身体

     

    其实锻炼对很多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一是因为他们在尝试初期,就知难而退了,二是因为现在的人工作压力大,根本腾不出时间来运动。但是,不论我们有多忙,挤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锻炼身体总不至于是件难事。

     

      
    而且保持运动的习惯,可以让我们的健康状况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体内的血液循环也会加快,提高各个器官的活力。运动能给各个器官带来更多的营养物质,维持其应有的功能,提高其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

     

    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免疫力也会开始下降,有一部分原因是衰老造成的,另一部分可能就是因为个人卫生没搞好所导致的。上了年纪以后,行动不便,很多人在个人清洁方面都开始懈怠了,经常好几天才洗一次澡,早晚不刷牙。

     

      
    这种生活状态只会让我们的身上滋生更多细菌,成为病毒的“温床”。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才能预防疾病侵扰,提高自身免疫力。

     

    保证优质的睡眠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熬夜,与其说“喜欢”,不如说“习惯”。可能有的人晚上并没有什么事,但因为熬夜的习惯已经养成了,早睡也睡不着。而熬夜只会让我们的各个器官都没有休息好,影响它们的正常运行,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

     


    充足而优质的睡眠既是人体生物钟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方式。如果你觉得自己体质比较虚弱,特别容易生病的话,不妨从早点睡觉开始做出改变。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们每天都需要进食,食物不仅满足我们的食欲,还为身体提供能量和养分,但世界上的美食那么多,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我们食用的。很多食物包括油炸食品、辛辣食品、高热量食品、垃圾食品等,都不是身体真正需要的,也无法提供充足而全面的营养。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固定用餐时间,不暴饮暴食,不狼吞虎咽,相信受益的不仅是肠胃,身体也会收获良多。

     

    总结:免疫力就像是挡在我们面前的“盾”,替我们承受细菌和病毒的攻击,而这层“盾”的威力有多大,都由我们决定。想要“盾”功不可破,就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 尿酸,是嘌呤的代谢终产物,主要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研究发现,80%的尿酸属于内源性,是体内核酸代谢的产物,20%属于外源性,来自于我们摄入的食物。

     

     

    那么,尿酸过高又是怎么回事?

     

    人体内的尿酸,1/3通过肠道排泄,2/3通过肾脏排泄。嘌呤代谢紊乱、能量代谢异常,及肾脏对尿酸的排泄障碍,均可引起血浆尿酸浓度升高或降低。

     

    人体内有一个容纳尿酸的"漏斗",一旦"漏斗"中的尿酸过多,或"漏斗"出现问题,尿酸就会被带到血液中,导致尿酸高。一般血液中,尿酸含量超过420μmol/L,就定义为高尿酸血症。

     

    尿酸高的人,3件事最好别做,易诱发痛风

     

    第一件:经常憋尿

     

    生活中,有些人会有"憋尿"的习惯,但是,尿酸高者,一切要注意,切莫这样做。人体大部分的尿酸,是通过肾脏,经过尿液排出体外。如果憋尿,导致不能及时排尿,一方面,憋尿本身损伤肾脏功能。另一方面,"积累"的尿酸,不能及时排出,就会以尿酸盐的形式析出,容易沉积在肾脏中,诱发肾脏病变,增大慢性肾衰竭的风险。

     

    第二件:不渴不喝水,喝水少

     

    生活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只有感到口渴的时候,才会去喝水。对于尿酸高者,这一点不可取,一定要注意避免。多喝水,可以促进尿酸的排出,如果喝水少,尿酸泡出的少,累积到体内的多,容易诱发肾结石。所以,尿酸高,一定要注意及时喝水,多喝水,促进尿酸排出。

     

    第三件:喝酒贪杯

     

    国人对于喝酒,有着很深的感情,平常日子里,也会小酌几杯。然而,对于尿酸高者,就要少喝酒,甚至不喝酒了。特别是啤酒,其含有大量嘌呤,尿酸高的人,一般禁止饮用。白酒,虽然含嘌呤较低,但会影响尿酸排泄,增加痛风风险。所以,尿酸高者,一定要注意,最好少喝酒,能不喝才是最好。

     

    尿酸高的人,2样东西最好别碰,易诱发痛风

     

    第一样:饮料

     

    很多人,喜欢喝饮料,觉得比水好喝。但是,饮料中,含有大量的果酸,果糖,在人体代谢的时候,会产生尿酸,使得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增加,诱发急性痛风。所以,尿酸高的人,要远离饮料,多喝白开水,草药茶水更佳。

     

    第二样:海鲜

     

    海鲜虽比较美味,但,对于痛风患者来说,一定不能碰。海鲜含有较高的嘌呤,每100g海鲜就有150-1000mg嘌呤含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海鲜都属于高嘌呤食物,海鲜和海蜇皮就属于海鲜中嘌呤食物较低的。

     

    降尿酸,防痛风,谨记"1多、2少":

     

     

    "1多"——多喝水

     

    白开水,绝对是高尿酸者的最佳选择。多喝水,可稀释尿酸,减少结晶,还可增加尿酸,促进尿酸的排泄。

     

    主动喝水,小口慢慢喝,少量多次,是尿酸高者需要注意的。至少要保证每天2000ml的水。此外,也可以用茶来帮助溶解尿酸盐、降尿酸。

     

    念露菊,富含胆碱、菊甙、类黄酮,是降尿酸的"小帮手"。研究表明,常服有助于减少嘌呤合成,抑制尿酸水平提高,减少尿酸结晶在血管、关节沉淀。同时利尿消肿,加速尿酸排出。和类黄酮结合,起到双向降酸作用。

     

    "2少"

     

    1、少熬夜

     

    熬夜,易导致身体的内分泌失调,从而引起体内嘌呤物质的新陈代谢出现紊乱,最终造成体内的尿酸无法及时排出,对尿酸有一定影响的。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导致肾脏功能受损,不利于尿酸的排泄。所以,尿酸高的人,一定要注意休息,不可熬夜。

     

    2、少久坐

     

    长期久坐,对身体危害很大,会导致身体水钠滞留,易引发水肿而导致血流不畅,影响尿酸的代谢和排出。还有研究显示,每天久坐的时间超过8小时者,痛风发作的概率会大大提高。为此,平时一定要养成学会运动的习惯,尽量增加减脂的有氧运动,少做一些无氧运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向心性肥胖,顾名思义,是指脂肪主要沉积在身体中心部位,特别是腹部和心脏周围。这种类型的肥胖在库欣综合征患者中尤为常见。患者常常会出现腰腹部赘肉增多、明显增粗等症状。

    向心性肥胖患者的体型特点为腹部明显突出,腰围大于臀围。尤其是女性,在肥胖时,这种症状更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向心性肥胖并非盲目治疗就能解决问题,更不能轻信小偏方和小广告。错误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导致疾病加重,甚至对身体造成二次伤害。

    因此,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嘱,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降低压力,保持情绪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选择低能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和复合糖的谷类饮食。适当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比例,设定每日膳食总热量。烹饪方法以蒸、煮、炖为主,适当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糖尿病患者应少吃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油炸和油腻食物,暴饮暴食,额外用餐,含糖饮料,戒烟限酒,避免高盐饮食。

    除了饮食调整,加强体育锻炼也是控制体重、改善向心性肥胖的重要手段。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健身操、慢跑、游泳等,以促进脂肪代谢,增强体质。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工作和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向心性肥胖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控制体重,改善向心性肥胖的症状。

  • 肾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排除代谢废物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据统计,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肾病。其中,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基础疾病,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因素。

    一、高血压与肾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

    高血压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功能损害,从而引发蛋白尿、血尿等症状。而肾脏损害又会进一步加重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二、糖尿病与肾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重灾区”

    糖尿病是慢性肾脏病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微血管容易发生硬化,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最终引发糖尿病肾病。

    三、肥胖与肾病:肾脏的“隐形杀手”

    肥胖不仅会导致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还会直接损害肾脏。肥胖会导致肾小球肥大和硬化,从而引发慢性肾脏病。

    四、不良生活习惯:肾脏健康的“隐形杀手”

    除了基础疾病外,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原因。常见的伤肾习惯包括:暴饮暴食、爱吃高糖食品、乱喝凉茶、盲目运动等。

    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及时干预

    慢性肾脏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因此,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对于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至关重要。

  •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脏细胞内脂肪含量过高。为了早期发现和诊断脂肪肝,了解脂肪肝的检查项目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一、脂肪肝的检查项目

    1. 人体学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和腰臀比等,用于评估内脏性肥胖情况。

    2. 血清学检查:包括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检测,用于评估肝脏功能、血脂水平和血糖水平。

    3. 肝脏影像学检查:包括CT、B超和MRI等,用于观察肝脏形态和脂肪沉积情况。

    4. 肝活检:通过肝脏组织样本检查,用于确诊脂肪肝的类型和程度。

    5. 磁共振:主要用于难以与其他疾病鉴别的脂肪肝病例。

    二、脂肪肝检查的注意事项

    1. 检查肝功能时,需空腹8-12小时,并禁酒和少吃油腻食物。

    2. 检查前3天内避免服用影响血脂的药物。

    3. 肥胖型脂肪肝患者血脂可能偏高,但非肥胖型脂肪肝患者血脂也可能正常。

    4. 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 酒精,似乎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欢聚一堂还是独自消愁,人们总能找到饮酒的理由。然而,你是否知道,酒精与肝癌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非只有酗酒者才会患上肝癌,以下这几类人群,也需要提高警惕。

    一、饮酒人群

    长期饮酒是导致肝癌的重要诱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长期日饮酒量超过80克的人群,患肝癌的风险将增加5倍。酒精不仅会直接损害肝脏,还会加重肝炎病毒对肝脏的侵害。

    二、肥胖人群

    肥胖人群更容易患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可能导致肝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越来越多,未来肝癌的发病率也可能随之上升。

    三、慢性肝炎患者

    慢性肝炎患者,尤其是乙肝和丙肝患者,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导致肝癌。据统计,全球肝癌死亡病例中,有2/3是由乙肝或丙肝引起的。

    四、肝癌的早期症状

    肝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常见的症状包括肝区疼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瘦等。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

    五、预防肝癌的措施

    1. 限制饮酒,避免酗酒。

    2.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3. 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

    4. 积极治疗慢性肝炎。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合理膳食等。

  • 春节假期,美食诱惑无处不在,很多人担心春节期间的饮食会导致身材走样。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健康的生活小妙招,就能轻松应对春节饮食,避免发胖。

    首先,要保证规律的饮食,避免饥一顿饱一顿。规律的饮食可以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和循环,预防废物淤堵,保持身体脂肪燃烧率。

    其次,多喝水或茶水。水分可以抑制食欲,防止暴食,减少热量摄入,避免肥胖。水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内循环,提高肠胃活力和消化排泄,有助于减肥瘦身和排毒。

    此外,可以选择低糖水果作为零食。春节期间的零食种类繁多,但高热量零食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多,最终造成脂肪堆积。低糖水果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避免长胖。

    饭后站立十五分钟也是预防肥胖的有效方法。饭后血糖值急剧升高,容易造成脂肪堆积。站立可以帮助提高身体代谢,防止肥胖。

    最后,多吃蔬菜。蔬菜热量低,食物纤维含量高,可以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预防脂肪生成。蔬菜中的食物纤维还能改善肠胃蠕动,加速消化排泄,提高代谢,有助于减肥瘦身和保持身材。

    春节期间,只要遵循以上五个小妙招,就能轻松应对饮食,避免发胖,保持健康。

  •   玉米作为粗粮,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不仅因为它口感独特,更因为它具有许多健康益处。那么,玉米究竟有哪些功效呢?本文将从玉米的营养成分、健康益处以及食用建议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的营养成分

      玉米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其中,玉米中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此外,玉米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硒等抗氧化物质,具有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二、玉米的健康益处

      1. 降血糖:玉米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减缓肠道对糖分的吸收,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2. 降血脂:玉米中的植物固醇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3. 预防癌症:玉米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降低癌症风险。

      4. 延缓衰老:玉米中的维生素E和硒等抗氧化物质可以延缓衰老过程。

      5. 促进消化:玉米中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三、玉米的食用建议

      1. 烹饪方法:玉米可以煮、蒸、烤等多种方式烹饪,建议选择蒸或煮的方式,以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

      2. 食用量:每天食用50-100克玉米即可满足人体所需。

      3. 食用禁忌:玉米性温,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食用,但对于患有胃溃疡、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应适量食用。

      总之,玉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健康食材,适量食用可以带来诸多益处。希望大家能够了解玉米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并将其纳入日常饮食中。

  • 小儿肥胖症已成为当今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观,更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那么,小儿肥胖症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本文将为您揭秘小儿肥胖症的常见原因。

    首先,遗传因素是导致小儿肥胖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双方都较为肥胖,那么孩子出现肥胖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这是因为肥胖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孩子可能携带容易导致肥胖的基因。

    其次,饮食因素也是导致小儿肥胖症的重要因素。如今,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高热量、高油脂的食物,如炸鸡、汉堡、巧克力等。如果孩子长期摄入这些食物,很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多,从而引发肥胖。此外,进食过多、偏爱淀粉类食物也是导致肥胖的常见原因。

    第三,睡眠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体重。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调节激素,使其食欲增加,进而导致热量摄入过多。因此,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对于预防肥胖至关重要。

    第四,活动少也是导致小儿肥胖症的原因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电子产品,户外活动时间大大减少。缺乏运动会导致孩子体内热量无法得到有效消耗,进而导致脂肪堆积。

    针对小儿肥胖症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饮食疗法:推荐孩子摄入低脂肪、低糖类、高蛋白、高微量营养素、适量纤维素的饮食。鼓励孩子多吃体积大、热量低的蔬菜类食品,如萝卜、胡萝卜、青菜、黄瓜、番茄、莴苣、苹果、柑橘、竹笋等。

    2. 运动疗法: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有效、易于坚持的运动,如晨间跑步、散步、做操等。每天坚持至少运动30分钟,注意饭后不要立刻坐下看电视,提倡饭后参加家务劳动和散步。运动要循序渐进,不要求之过急。同时,鼓励孩子坚持控制饮食及加强运动锻炼,增强减肥的信心。

  •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脂肪、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指标的异常。这种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代谢综合征的危害不容忽视,它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多种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以下人群更容易患上代谢综合征:

    1. 腹型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积过多,容易导致代谢紊乱,引发代谢综合征。

    2. BMI指数超标者:BMI指数是衡量体重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BMI指数超标者更容易患上代谢综合征。

    3. 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容易导致代谢紊乱,引发代谢综合征。

    4.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稳定,容易导致代谢紊乱,引发代谢综合征。

    5. 血脂异常者:血脂水平异常,容易导致代谢紊乱,引发代谢综合征。

    预防代谢综合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健康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

    2. 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代谢指标的异常。

  • 子宫脱垂,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女性群体中。该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分娩损伤、产褥期负压增加、过早参加体力劳动以及患者肥胖等因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子宫脱垂的相关知识。

    一、子宫脱垂的病因

    1. 分娩损伤:分娩过程中,尤其是难产、第二产程延长或经阴道手术助产,容易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子宫骶韧带和盆底肌肉的损伤。若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就容易发生子宫脱垂。

    2. 产褥期负压增加:产褥期产妇多喜仰卧,且易并发慢性尿潴留,子宫易成后位,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遇腹压增加时,子宫即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

    3. 过早参加体力劳动:产后过早地参加体力劳动,特别是重体力劳动,将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导致未恢复的子宫有不同程度的下移。

    4. 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也会因为腹压增加而导致子宫脱垂的情况。

    5. 支持结构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绝经后出现的支持结构的萎缩,在盆底松弛的发生和发展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二、子宫脱垂的症状

    1. 阴道下坠感:患者常感到阴道内有下坠感,尤其在劳累、久站或咳嗽时更为明显。

    2. 阴道分泌物增多:由于子宫脱垂导致阴道前后壁膨出,易引起阴道分泌物增多。

    3. 尿失禁:子宫脱垂可导致膀胱尿道膨出,进而引发尿失禁。

    4. 腹部疼痛:子宫脱垂可引起腹部疼痛,尤其在劳累、久站或咳嗽时疼痛加剧。

    三、子宫脱垂的治疗

    1.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子宫脱垂患者,包括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大小便通畅等。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中度至重度子宫脱垂患者,可通过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子宫悬吊术等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四、子宫脱垂的预防

    1. 产前保健:孕期加强盆底肌肉锻炼,预防分娩损伤。

    2. 产时保健:分娩过程中注意保护盆底组织,避免过度用力。

    3. 产后保健:产后及时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促进盆底组织恢复。

    4. 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减少腹压。

    5. 避免长期屏气、站立或下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 中药减肥,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减肥方法,近年来备受关注。相比市面上的减肥药物,中药减肥具有安全、副作用小的优势。然而,中药减肥的效果较为缓慢,需要长期坚持。

    中药减肥的原理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功能,促进脂肪代谢,达到减肥的目的。常见的减肥中药有荷叶、茯苓、山楂、莱菔子、金银花、决明子等。

    荷叶: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以帮助消除体内多余水分,达到减肥的效果。

    茯苓:具有健脾利湿、渗湿利水的功效,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水分和毒素,促进新陈代谢。

    山楂:具有消食化积、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促进脂肪代谢。

    莱菔子:具有消食化积、行气通便的功效,可以帮助治疗便秘,促进脂肪代谢。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可以帮助清热解毒,促进新陈代谢。

    决明子:具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帮助清热解毒,促进脂肪代谢。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中药减肥。以下人群不适合中药减肥:

    1. 非肥胖者:体重未超过标准体重25%的人不适合中药减肥。

    2. 未满18周岁的人:身体还在成长,需要大量营养物质,不适合减肥。

    3. 超过70周岁的人:身体开始退化,药物吸收不良,不适合减肥。

    4. 患有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人:身体承受能力差,不适合减肥。

    5. 哺乳期女性:中药的副作用可能会影响婴儿健康。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