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谈肺结节

谈谈肺结节
发表人:陈国献
肺部结节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是指在肺部的影像学上发现存在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病灶,是一种影像学上的改变。
 
引起肺部结节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是由某种疾病引起,吸烟者是主要好发人群。肺部结节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因,例如感染因素导致的肺结节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癌症因素引起的肺结节会出现声音嘶哑、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消瘦、呼吸困难等症状,当然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如果检查发现肺部出现结节的话,应该立刻引起我们的重视,请及时和医生进行沟通,进行后续的检查,区别良恶性,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
 
为了解你肺部结节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为你开高分辨肺部CT检查,该检查具有一定的放射性,如果已经怀孕或处于备孕期,请及时告知医生。
 
为了解你身体是否可能存在某些肿瘤性疾病,医生可能为你开肿瘤标志物检查,注意检查前一天在晚上12点以后,要禁止食用任何食物包括喝水,尽量空腹8小时以上。
 
为了解你身体炎症感染情况,医生可能为你开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检查,痰涂片检查、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其中血沉检查前3-5天最好饮食清淡,少吃或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最好不要饮酒;检查前一天在晚上12点以后,要禁止食用任何食物包括喝水;检查前一天最好不要做剧烈的体育运动;痰涂片检查前可用清水漱口,取深部痰送检化验;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用手抓挠注射部位。
 
肺部结节可能与以下疾病有关:
 
肺血管瘤、肺结核、肺结节病、过敏性肺炎、肺真菌感染、肺癌、肺部错构瘤、矽肺、寄生虫感染、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部纤维瘤、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等。
 
对于确诊的肺结节病,西医多给予消炎药或糖一文质激素类药。中医多给予袪痰除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中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还须定期复查,通常是每3个月复查一次。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最近,你是否被“夏打盹”所困扰?

     

    一到中午就哈欠连天,身体健康的人不用太在意,而有“三高”病史的人,若出现打盹、乏力需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提示中风的征兆。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更早识别中风的信号,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受访专家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血管神经外科教授  姜卫剑

    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赵静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神经科主任 李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   范志红

     

    中风来临前的6个征兆

     

    在高温天气里,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影响脑部供血。有研究表明,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

     

    中风并不是突然“到访”的,它来临前可能会有这些征兆。

     

    1.老打盹

    根据临床观察,约有70%以上的中风患者发病前5~10天内会出现频繁打盹现象,这是大脑严重缺氧发出的求救信号。

     

     

    所以在炎热夏季,有“三高”病史的中老年人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频繁打盹,且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最好尽快就诊。

     

    2.拿不稳

    手中拿着的东西忽然落地,并不一定是老了没有力气,也可能是中风的预兆。因大脑中支配上肢功能的区域很大,脑部血栓形成后容易影响到手的功能。

     

    3.舌头歪

    脑供血不足时,可能出现被压迫的舌神经功能消失,导致舌尖偏向左侧或右侧,说话、吹口哨漏风。

     

     

    4.说不出

    当血栓阻塞在“语言表达区”时,也会出现语言障碍。可能表现为口齿不清或难以把话说出来,但却“心里明白”,或是很难理解别人所说的话。

     

    5.看不清

    如果血栓堵塞视神经和视皮层供血血管,会突然出现短暂性双目失明或视物模糊等“一过性”视力障碍。一般视力问题通常出现在单侧,也有可能两只眼都无法向左(或右)看。

     

    6.腿发软

    下肢突然无力,可能是中风的先兆。腰椎间盘突出引起下肢无力时常伴有麻木感、疼痛感,而中风前兆引起的是腿发软,无明显疼痛。

     

    识别中风有个“120”原则

     

    “三高”人群、烟民、长期喝酒的人、肥胖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用“120”原则自查一下。

     

    1看

    看看脸的两边是否不对称,出现口角歪斜。

     

    2查

    双手平举,检查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不能抬起。

     

    0(聆)听

    请患者说话,听听他是否口齿不清,说不明白。

     

    如果有以上任何症状突然发生,就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患者应平躺或侧卧,头部歪向一边,避免呕吐物堵住呼吸道,不要随便吃药,更不要运动锻炼,应安静等待救援。

     

    7件事预防九成中风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控制好几个主要的高危因素,九成中风可以预防。尤其是“三高”患者,药物治疗配合生活干预的效果更好。

     

     

    控制好血压——可减少48%的中风

     

    • 限盐:每日摄盐量小于6克,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如味精、酱油。
    • 补钾:钾元素可帮助人体抵抗盐中钠元素所造成的血压升高和血管损伤,建议每日钾摄入量为3.5~4.7克,可多吃苋菜、花生等食物。

     

    控制好血脂——可减少27%的中风

     

    • 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偏高: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含量,最好不吃动物内脏、脑、蛋黄、鱼子酱、虾酱,以及螃蟹、鱿鱼等无鳞鱼类食物。
    • 甘油三酯偏高:植物油优选橄榄油、菜籽油,每天摄入食用油不超过20克;不吃肉眼可见的肥肉或动物油脂、奶油;尽量不吃或少吃甜食以及所有含糖饮料等,过多摄入的糖分会在体内转化成甘油三酯。

     

    控制好血糖——可减少4%的中风

     

    • 多吃杂粮蔬菜:大部分杂粮、杂豆、薯类,都比白米白面的血糖反应低。糖尿病患者将一部分精白米面换成杂粮有利于控制血糖。
    • 先菜后饭,且多菜少饭:进餐顺序对血糖影响很大,建议先吃少油烹调的蔬菜,再吃一点鱼、肉、豆制品,最后再吃主食。并且最好多吃菜,少吃饭,一小口饭配一大口菜肴。

     

    多运动——可减少36%的中风

     

    对我国居民来说,除了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也是重要危险因素,建议每周坚持运动3~5次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

     

    拍类运动如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都是不错的选择。

     

     

    饮食健康——19%的中风可预防

     

    《柳叶刀》发布全球饮食领域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对健康伤害最大饮食方式,是食盐摄入过多、杂粮和水果摄入过少。

     

    • 半斤水果:建议每日摄入水果200克~400克,大概每天一个苹果搭配一个橙子或者香蕉,或者是200克的葡萄加上一个雪梨。
    • 一把杂粮:建议每天吃够125克杂粮。将食物中的精米和白面替换为杂粮,如豆类、全谷物、薯类,就比较容易达到这个目标。

     

    戒烟、限酒——分别减少12%和6%的中风

     

    吸烟和二手烟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最好戒烟。

     

    不少人认为少喝点酒对健康可能无害。但2018年8月,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一项涉及全球2800万人的研究指出,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最好滴酒不沾。

     

    释放压力——可防6%的中风

     

    听音乐、读书、修剪花草、冥想等方式,都有利于清空大脑垃圾,起到放松的作用。

  • 你被“心律不齐”吓到过吗?

     

     

    一些人做心电图后会被告知有“窦性心律不齐”,于是误以为自己心脏出了问题。

     

    其实,单纯的窦性心律不齐不属于心脏病,“窦性心律太齐”反倒是一种不健康的表现。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关于心跳的种种真相。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 孙宁玲

    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 郭艺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公永太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 李学奇

     

      心跳太齐反而不健康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部“电动机器”,正常人心脏中的电流就来源于一个叫“窦房结”的地方。

     

    窦房结像一个微型发电站,每分钟发出60~100次电脉冲,使心脏规律跳动。

     

    另外,心脏中有两种神经,一种是交感神经,它兴奋后心跳会增快;另一种叫迷走神经,它兴奋后心跳会变慢。健康人的这两种神经一直在交互作用,随时调节心跳快慢,其目的是让心跳频率更好地适应身体内部与外界环境变化。

     

     

    例如,我们高兴、急躁、情绪冲动或运动时,身体会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这时交感神经就会更兴奋,心跳增快。当我们安静休息或睡眠时,身体需要血液供应较少,迷走神经变得更兴奋,心跳就会相应减慢。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调节作用,可以受到极细微变化的影响,甚至吸气和呼气时,心跳频率都有差别,所以每两次心跳之间的时间间隔都不完全一样,只是我们察觉不到而已。

     

    所谓“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相邻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相差超过了0.12秒,这种差值的增大并不意味着心脏有病变。

     

    反之,如果心跳频率过于恒定,反而提示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系统出了问题,不能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节心跳快慢,是不健康的表现,同时也意味着这部分人群未来出现心血管事件,甚至猝死的风险较高。

     

    现在很多医院都有一种叫“心率变异性检查”的项目,就是用更精密的方法评估心跳是不是“太整齐”了。一旦确诊,应在生活中格外重视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以防不良事件发生。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心脏跳动是规律匀齐的,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老年人心率较慢,50次/分也可视为正常。

     

    有种心律不齐需要治疗

     

    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心脏跳动是规律匀齐的,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老年人心率较慢,50次/分也可视为正常。

     

    普通青壮年人心率较慢时,常表现为不齐,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不齐,但这种现象并非病理状态,无需过分担心。

     

    引起心律不齐表现的疾病之一是传导阻滞,指心脏传导系统出现了损伤、阻断,主要包括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根据严重程度,传导阻滞可分为一度、二度及三度。

     

    ▶如果患有一度传导阻滞但无症状,可不进行相关治疗。

    ▶二度患者要查明病因,比如是有冠心病还是仅为心律失常,同时进行必要干预。

    ▶三度患者常有晕厥表现,病情一般较重,心率多在40次/分以下,严重者甚至发生心脏骤停,因此要尽早查明病因并及时治疗。

     

     

    有种心律不齐很危险

     

    早搏也是常见的一种心律不齐,一般分为房性和室性早搏,患者常感到心慌或是“偷停”。

     

    当常规心电检查发现早搏时,不要过分紧张,应再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早搏总数。如果总数大于5000要及时就诊,明确是心脏疾病还是其他原因造成。

     

    健康人饮用过量咖啡或茶等,也可表现为大量早搏,减少饮用即可恢复。

     

    房性早搏

     

    病理性的房性早搏后续会发展为房速或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会出现绝对的心律不齐和脉搏紊乱。

     

    这部分患者要尤为注意,如不及时恢复窦性心律,长此以往,可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栓子一旦脱落堵塞脑血管则会引起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常与冠脉疾病相关,因为冠脉血管堵塞会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从而导致早搏形成。

     

    当出现连续几个室性早搏时,要格外警惕,因为这很容易诱发室速或室颤。

     

    室颤是最危险的一类心律失常,此时心脏丧失了正常的射血能力,几分钟内就能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有些室颤可迅速发展为心脏骤停,患者往往来不及到医院就诊就已出现严重后果。

     

    这样的心跳最长寿

     

    人的心跳每分钟60~100次都是正常的,在专家眼里,有个最长寿的心率。

     

    60次/分钟最长寿

     

    台湾卫生研究院名誉研究员、中国医药大学教授温启邦,研究了近200万份体检资料发现:

     

    除去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等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因素,健康人平躺5分钟后的心跳应在60次/分钟左右。

     

    • 超过70次/分钟属于偏快,心跳每多1次,平均寿命就可能减少4个月。
    • 心跳70~89次/分钟的人,平均减寿3年6个月。
    • 90~99次/分钟,减寿8年。
    • 超过100次/分钟,可能会缩短13年寿命。

     

    这项研究首度证实,心率快是造成寿命缩短的重要因素,这一规律在动物界也得到了印证。

     

    哺乳动物一生的心跳总数基本上相同,约为7.3亿次,心跳越快,相对寿命越短。

     

    低于50次/分要就诊

     

    当然,长期心率过慢容易导致心脏“泵”血不足,引发人体缺氧、缺血,严重者可能猝死。

     

    如果心跳小于50次/分钟,就要去医院做详细检查。

     

    5招调整你的心率

     

    心率不超过100次/分钟,一般不需要治疗,可通过运动、调整生活方式等扭转这一长寿劣势。

     

     

    1.规律运动

     

    定期锻炼,运动强度适宜,会使心功能得到锻炼。研究发现,坚持至少3个月以上的运动,就能使心率下降4~5次/分钟。

     

    科学的运动频率是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

     

    推荐的运动项目有健走、游泳、太极拳等。

     

    一般而言,运动时的心率比静息心率快20次左右比较合适。国际上通行的公式:运动心率=170-年龄;体弱且年纪较大的人,运动心率=(170-年龄)×0.9。

     

    2.保持适当体重

     

    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肥胖者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体质指数(BMI)是评定肥胖程度的重要方法。在我国,通常认为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

     

    BMI=体重÷身高^2

    (其中体重以千克为单位,身高以米为单位)

     

     

    3.改正不良的生活方式

     

    熬夜、吸烟、饮酒均可使静息心率加快。少喝浓茶,特别是不要在睡前喝;还应定时大便,保持排便顺畅。

     

    4.避免生气

     

    生活中心态要平和,不要总着急、生气,如果因为紧张、生气的等情况出现心率过快,可以听通过音乐、静心冥想等方式逐渐恢复平静。

     

    5.合理膳食

     

    减盐限盐,戒烟限酒,少点外卖,少吃快餐,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 还记得曾经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吗?那股席卷社交媒体的清凉之风,不仅让人眼前一亮,更是将一种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简称ALS)的罕见疾病推入公众视野,这种疾病如同悄然降临的寒流,将活力四射的生命逐渐冻结,你或许听过它另一个名字——渐冻症。

    谈及此,你可能会想到国内一位渐冻症抗争者——蔡磊,他不仅面对个人的健康挑战,还积极投身于提高公众对ALS的认识和支持之中。今天是第25个世界渐冻人日,希望能够通过今天这篇内容让更多的人了解ALS,为患者和家庭提供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冰封世界的秘密——走进渐冻症患者

    ALS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攻击人体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逐渐无力、萎缩,直至功能丧失。1尽管这一过程如同生命被冰封,但患者的心智和感知往往保持清晰,这使得ALS成为一种既神秘又令人痛心的疾病。

    ALS的具体成因尚未完全明晰,但研究表明,约5%-10%的病例存在家族遗传背景,其余则可能与环境因素如重金属暴露、神经毒素累积、自由基损伤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等相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与死亡。2

    ALS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明显的阶段:

    • 「症状开始期」只是从些微小的不对劲开始,像是手不听使唤,或是走着走着就踉跄一下。
    • 接着到了「工作困难期」,原本轻而易举的事儿,比如打个字、提个东西,都变得难上加难,日常工作也跟着受影响。
    • 再往下,「生活困难期」来临,穿衣、洗澡这些日常小事,都得别人搭把手。说话也不利索了,沟通成了难题。
    • 到了「吞咽困难期」,吃饭喝水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呛到,营养跟不上,身体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 最后是「呼吸困难期」,连呼吸都得靠机器,躺在床上️,生活质量直线下降,这便是ALS的终极考验。

    勇闯冰封之地——ALS的诊断与治疗

    ALS的诊断方式

    ALS的确诊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系列专业测试与评估。‍️医生会首先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患者的肌肉力量、反射和感觉反应。随后,肌电图(EMG)用于检测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血液检测则排查其他潜在疾病。对于有家族史的患者,遗传检测尤为重要,它能揭示特定基因变异是否为致病因素。

    ALS的治疗现状

    虽然目前尚无根治ALS的良方,但综合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营养管理是关键,确保患者获取充足营养,必要时采用特殊饮食或管饲。药物治疗,如利鲁唑和依达拉奉,已被证实可延缓神经元损伤。

    物理治疗和康复理疗旨在维持和恢复肌肉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活动能力。随着病情发展,康复师会指导患者使用辅助器具,如腕部支具、拐杖、行步器和轮椅,以帮助患者保持独立性。到后期,呼吸支持变得至关重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保证氧气供应。

    预防ALS的方法

    预防ALS的重点在于早期识别与干预。定期体检,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有害物质接触,对预防ALS有一定积极作用。心理调适同样重要,积极的心态能增强抵抗力,提高生活质量。‍️

    ALS最新的研究进展

    科学研究正不断探索ALS的新疗法。临床试验中,新型药物展现出延缓疾病进展的潜力,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疗法的前沿探索为未来带来了希望3,还有在中西医融合基础上提出全息结构医学,通过食疗等方式治疗ALS。4尽管这些疗法仍处于研究阶段,但每一次进展都是向治愈ALS迈出的坚实一步。

    用爱解冻——关爱渐冻人

    心理关爱是ALS患者不可或缺的支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兴趣活动,如听广播、音乐,不仅丰富精神世界,还能有效对抗孤独感。对于完全依赖他人的患者,倾听和陪伴显得尤为珍贵。同时,关注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预防其因长期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和抑郁。

    提升公众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认知,消除误解,构建一个包容与支持的社会环境,对于ALS患者而言,意味着更多的理解与接纳。让我们共同努力,用爱与理解,为ALS患者照亮前行的道路,让每一颗被冰封的心,都能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张川.“渐冻症”与“渐冻人”[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3(09):52.
    [2]周昱君,陈秋宇,孙卓,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4,40(02):201-207.
    [3]杨天米,商慧芳.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药物治疗进展[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4,49(05):536-541.DOI:10.13406/j.cnki.cyxb.003504.
    [4]何洁,王凌云.南师大渐冻症研究课题组取得新进展[N].南京日报,2024-04-07(A06)

  • 玉米是一种很好的东西,很多人提到玉米就觉得是一种粮食,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药物。德国著名学者拉赫曼指出,玉米含有7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钙、谷胱甘肽、维生素、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等等。玉米是含钙比较丰富的一种物质,每100克玉米能提供近300毫克的钙,几乎与乳制品中所含的钙差不多,多食用玉米可起到降血压的功效。中美洲印第安人经常食用玉米,人们对那里的人进行研究发现,他们不易患高血压。

     

     

    有学者提出如果每天摄入1克钙,6周后血压能降低9%。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有防癌作用玉米中的黄体素、玉米黄质可以对抗眼睛老化。常常食用玉米,可有效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胃病、肠炎、肠癌等。玉米胚芽所制的油,能够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 

     

    我本人也喜欢吃玉米,主要有两种吃法,一是煮玉米吃,另一种就是喝大楂子粥。我媳妇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读研究生,我去看望她的时候经常和大碴子粥,那里有一个老头熬的,真是难得的美味。煮玉米也是我的最爱,老家种了很多玉米,每次赶上玉米收获的季节,都会弄上好多,然后煮着吃。我们那煮玉米主要吃青玉米,就是不能太老,而大碴子粥就需要老玉米了。我什么都吃,所以我健康。中医理论中提到很多关于杂粮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知识,比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提到: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说的是,人要想健康就要多吃五谷杂粮,玉米是很好的代表。 

     

     

    说了那么多玉米的好,和标题不相符。那么开始说今天的主题。我刚工作时候没钱,一个月就两千多块钱,去掉一千五的房租,那么肯定是不够花。所以我就在颐和园附近卖玉米,卖那种煮的玉米。刚开始很纳闷,说大冬天去哪里弄玉米去?要知道,不熟的玉米很不容易保存,放几天就坏。然后我自己去卖才知道,看似在煮的玉米,其实是从商家批发过来的秋季就煮好的玉米。路边煮的玉米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很好看,黄橙橙的,看着就诱人。而且,这种玉米吃起来很好吃。

     

    经过深入了解,我才知道。路边煮的玉米的猫腻。首先是好吃的问题,是因为在煮玉米的过程中加入了玉米香精。按照规定,煮玉米是原粮为不得添加食用香料、香精的食品。但是加入了,所以不符合规范。关键问题还不在这里,更重要的是玉米的防腐问题。我前面提到,你在冬天或者除外秋季玉米丰收的季节吃到的玉米大多是事先煮好的放在冷藏室储存的。大家都知道不老的玉米很难保存,所以在储存过程中加入了防腐剂,目的是确保反季节销售的煮玉米和刚弄下来一样还有玉米皮等。这些防腐剂的添加,国家没有一个标准。玉米香精加上防腐剂,就成就你吃到的路边的煮玉米。作为一名医生,我建议大家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这样的玉米。 

     

    如果想吃,可以等到玉米丰收的季节,到市场上买点青玉米,然后自己回家煮着吃。自己煮的玉米没有路边好吃,但很健康。本文主题就是建议大家少吃反季节玉米,吃应季的,自己煮的。

  • 骨质增生也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在平时生活当中除了要注意减少身体劳累过度,还可进行一些轻松舒缓的运动来预防骨质增生,可以帮助关节液压入关节腔内,从而起到滋润、润滑关节,预防关节病变的作用。


    骨质增生的发生骨骼机能退化,关节过度摩擦和负重有很大的关系,专家介绍说,得了骨质增生的患者不要因为这个病就可以减少活动量,相反的预防骨质增生发作或者加重,在平时可适度的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并且也是有效防此病的好方法之一。特别是进行关节运动可利于关节液向软骨的渗透,减轻病变几率。那么有哪些预防骨质增生的锻炼方法呢?

     

     

     


    预防腰椎骨质增生患者锻炼的方法:


    首先应该保持仰卧,双手同时上举然后用手掌托抱住头部,双髋膝保持屈曲,双足底同时平踏在床面,准备完成之后尽量把自己的双侧髋膝关节屈曲,使膝关节前方的位置可以尽量贴近胸部,完成后再逐渐恢复到准备姿势。


    预防膝关节长骨刺的锻炼方法:


    1、站桩:此方法是比较简单的,首先应该保持上身直立,全身放松然后把双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同时保持双腿屈膝120-135度,每天站2次,每次3-5分钟。


    2、盘腿静坐:锻炼的时候保持上身直立,盘腿坐在床上,时间大约在5-10分钟。每天间隔进行2次。如在锻炼期间配合气功静坐,效果更好。


    3、双膝跪坐:上身同样保持直立,然后把双膝跪在平整的床上,同时把臀部坐在小腿上,每天间隔进行2次,每次时间为5-10分钟。


    4、双膝外翻静坐:在锻炼时把上身直立,然后把双膝弯屈外翻,保持臀部坐在床上的体位,时间为5-10分钟,每天2次。


    预防骨质增生这种疾病,采取运动疗法的同时应该注意避免长期进行剧烈运动,因为在平时长期剧烈运动同样也是诱发骨质增生的一个因素,而上述这些运动都是比较舒缓的,并且在家里或者在草地上就可以完成,因此坚持锻炼下去配合良好的饮食习惯就可起到明显的预防效果。

     

  • 早期胃癌是指肿瘤仅局限于胃黏膜或黏膜下层,其内镜下的表现主要包括黏膜改变、色素变化、表面粗糙等。

    1.黏膜改变:早期胃癌的黏膜改变通常呈现为黏膜隆起、溃疡、红斑、白斑等。这些改变可能在表面上看起来较小或不明显。

    2.色素变化:早期胃癌的黏膜可能出现颜色异常,如局部明显变浅或变深,或出现不规则的色素沉着。

    3.表面粗糙:胃癌早期,对黏膜的损伤还比较小,可能会导致黏膜表面出现粗糙、不规则或凹凸不平的表面。不过早期胃癌内镜下的表现可能不明显,难以被察觉。所以对于存在高风险人群,最好定期到医院完善胃镜等检查。

    一旦出现胃部不适或疑似胃癌的现象,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和治疗。

  •   我还年青,不用着急?

      紧绷有弹力、白皙的肌肤是年轻女性的特权。但是您知道吗?女性过了20岁以后,肌肤就开始老化了。‘我还年轻’--这种无知的自信等于您准备无任何戒备地全盘接受老化现象。眼周肌肤是脸部肌肤中最薄、最娇嫩的部分,所以很容易干燥,油脂分泌也较少,其老化速度也比其他部位要快得多。那么该如何护理如此敏感脆弱的眼周肌肤呢?

      护理

      护理的主要原理就是迅速补水的同时,防止水分流水。 用专用眼膜或、修护啫哩、眼霜等产品向眼周提供水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您不习惯于眼霜的粘稠感觉,那么可以用渗透力很强的眼部Essence或修护啫哩类产品。

      眼妆用的专用刷应该尽量选择柔软的毛刷,而且上妆时手法也要轻。卸妆时则用眼妆专用的卸妆水。

      此外,因为促进皮肤老化的最大敌人是烟,它能加速皱纹的产生,所以如果您想拥有富有弹性的眼部,最好远离烟。

      正确的洁肤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过于频繁的洗脸反而会破坏皮肤的PH平衡,反之则由脸上残留下来的有害物质导致皱纹的产生。而且,过于深度的洁肤或磨砂膏的使用次数一定要有节制。

      抵抗黑眼圈

      我们常说的黑眼圈是因为眼周的皮下静脉胀开之后使眼周看起来铁青,这样很容易给人忧郁、病恹恹的感觉。25岁以后经常出现的黑眼圈是因为过度的精神压力和疲惫引起血管循环障碍,使得眼周变得又青又黑。

      产生黑眼圈的原因之一,是平时不正确的洗脸方法。一定要养成彻底卸妆的习惯,如果眼线或睫毛膏没洗干净,往往会残留在敏感的眼部肌肤上。所以要用化妆棉沾着眼妆专用卸妆水仔细拭去眼部的彩妆。

      原因之二,眼部血液循环不畅通会导致黑眼圈产生。所以,要经常按摩眼周部位,帮助眼部血液循环。用冷、热毛巾交替敷眼,也能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此外,精神压力大、抽烟、睡眠不足或身体状况欠佳这些都能导致黑眼圈的生成。因此一定要养成有规律、正确的生活习惯。

      正确使用眼霜

      涂抹过多的眼霜,反而会产生副作用。分量如黄豆般就已经足够了。为防止细菌滋生,用专用勺来取出眼霜轻轻涂抹于眼部,方向由眼头向眼尾就可以了。

  •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清晨6~10点,约有40%心肌梗死、29%心脏性猝死在此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是其他时段的4倍……

     

    这一切,可能都与清晨“血压飙升”有关。

     

     

    血压在早上就像一座蓄势待发的火山,《生命时报》邀请权威专家,教你阻止它的喷发。

     

    受访专家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教授  刘梅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  孙宁玲

     

    6~10点,血压的“火山时刻”

     

    血压在一天中是有波动的,呈现“双峰一谷”的昼夜节律。

     

    “双峰”指早上6~10点及下午4~8点,血压水平处于一天中的峰值。

     

    “一谷”指凌晨2~3点血压水平处于低谷。

     

    大多数人的血压,在觉醒前后会出现大幅波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并于6~10点达到一天中最高水平。清晨血压升得较高的人,比升高程度较低者,脑梗等心血管意外死亡率高出近1倍。

     

     

    即使不会引发意外,清晨血压长期过高,也会带来很多危害:

     

    • 造成心脏及造血系统的血凝状态,引起心肌肥厚、心肌氧耗量增加;
    • 导致血管结构病变或功能改变;
    • 诱发无症状的动脉硬化症、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缺血性中风;
    • 使血小板聚集增加;
    • 损害大脑和肾脏,导致蛋白尿产生等。

     

    自查清晨血压,关键做好3点

     

    “清晨血压”是指早上醒后1小时内,服药和进早餐前,家庭自测血压的结果,或者动态血压记录起床后2小时或早晨6~10点间的坐位血压。

     

    清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

    家庭自测血压平均值大于135/85毫米汞柱;诊室测量大于140/90毫米汞柱。

     

    家庭自测血压时,要想得到准确结果,需把握3个“要”。

     

    1.要在清晨服药前测量。

    2.要在起床后1小时内,排空膀胱、排便后测量。因为排便前,张力刺激会使血压不稳定。

    3.要在早餐前测量。进餐会对人体产生影响,这时的血压不能代表人体实际血压。

     

    此外,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为了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除了监测坐位血压外,还要注意测量站立位的血压。

     

    6个细节管好你的血压

     

    养成以下生活习惯,有助控制清晨血压,防止心脑血管意外发生。

     

    1.侧身缓慢起床

    早上不要一骨碌爬起床,避免情绪激动。老人及心脑血管病患者,晨醒后不要立刻起床,先在床上缓慢伸展10分钟左右,再侧着身慢慢起床。

     

    2.锻炼安排在傍晚

    清晨血压升高明显的人,可将锻炼时间调整到下午或晚上。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和睡眠质量,也有助改善清晨血压水平。

     

    3.清淡饮食

    饮食上不要大鱼大肉,每天盐摄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吃油量在25~30克之间。猪肉等红肉、高盐的腌制食品应限量,甜食和糖果尽量不吃。

     

     

    4.适量补点钾

    适当吃些钾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压,还能帮助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建议多吃香蕉、桃子、西瓜、红薯、菠菜、土豆等。

     

    5.提防隐形盐

    酱油、腐乳等调味品含盐量高;腊肉、火腿、榨菜、奶酪也都含盐;话梅、薯片、椒盐花生等零食均是含盐食物。

     

    6.坚持药物治疗

    清晨是降压药效果最薄弱的阶段。很多药物不能提供全天保护,特别在清晨这个关键时段不能有效控制血压。

     

    中国高血压指南推荐,在清晨血压阶段使用长效制剂,1天1次能保证24小时有效控制血压,防止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对于阿司匹林过敏引起的皮疹,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控制病情:

    1. 停用阿司匹林:首先,必须停止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以避免过敏反应的进一步恶化。
    2. 药物治疗:口服或注射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或苯海拉明,可有效减轻皮疹的症状,如瘙痒和红肿。也可使用外用类固醇药膏,如氢化可的松,可以减轻皮疹的炎症和瘙痒感。如果症状严重,可能需要使用口服或局部的糖皮质激素药物来控制皮疹和瘙痒。
    3. 清洁和保湿:建议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并使用温和的清洁剂,避免使用刺激性的香皂或化妆品。同时,以温水洗澡,避免过热的水和摩擦,以减少皮肤刺激。保持皮肤湿润,使用温和的保湿剂有助于缓解皮疹和瘙痒。
    4. 寻求医生建议:如果皮疹持续恶化或出现其他严重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如果发生阿司匹林过敏皮疹,患者应尽快咨询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专业意见和适当的治疗方案。

  • 经常有朋友控诉自己被脂溢性脱发折磨得苦不堪言,头发容易出油,恨不得一天洗一次不说,头皮还经常冒出一些大大小小的红疹,严重的还会冒脓头、成疖疮,每次梳头都会梳下来几十根油乎乎的头发,洗发时盥洗盆里也是飘着数十根“烦恼丝”……呔!好烦人!

     

     

    有脂溢性脱发的患者,可以再观察一下自己身体,是否面部也很容易出油?是否有口腔溃疡?是否有口中异味?是否口干口苦?身上是不是容易冒疹子、疖子?是否有脚气?大便是否粘滞不畅,容易粘马桶?男性是否有阴囊潮湿?女性是否有白带或黄带多?是否经常感觉倦怠乏力、昏昏欲睡?遇事是否总是烦躁易怒、犹疑不定?……大部分人脂溢性脱发患者都多多少少的、程度轻重不一地兼具上述症状。

     

    那么脂溢性脱发,外加兼具的上述症状,背后的真正元凶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湿热体质”!

     

    “脂溢性脱发”是现代医学的概念,各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怎么称呼这种类型的脱发吗?说出来就是一个大写的服,古人称之为“发蛀”脱发!如此简洁的两个字,把脱发的根本原因一语道尽。“发蛀”,意思就是有某些东西蛀掉了你的头发,就像过分吃甜食牙齿被蛀掉是一样的道理,蛀掉头发的元凶,正是“湿热体质”。

     

     

    因此,要想解决脂溢性脱发带来的痛苦,需要从根本上清理身体内的湿热,外加配合中药外洗剂,内外同治,双管齐下。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号称“屡试不爽”的小方子,就是中药外洗方。

     

    处方组成如下:生侧柏叶200g,桑叶50g,皂角块15g,苦参15g。这是一副外洗中药的剂量,把这些药物在干净的水中浸泡一个小时,用砂锅煎熬,沸腾后改文火继续20分钟即可,将药液倒入脸盆,酌情加适量温开水,外洗头部即可。注意用药液外洗完头部以后不要再用清水冲洗,目的就是让药液继续保留在头部发挥药效。


    刚才强调了,外洗方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让脂溢性脱发患者得到“眼前的惊喜”,而要真正彻底治愈,还需要从根本上清理身体的湿热土壤。我在这里不分享清理湿热的内服方,原因就在于:虽然湿热体质是导致大部分人患脂溢性脱发的根本原因,但是每个人的素体都是不尽相同的,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是单纯的湿热体质,也许还兼有其他类型的体质,也许有人除了脂溢性脱发还有其他疾病。所以说到底身体内部更复杂的问题并不是一两个“一成不变”的中药处方能够包揽的。

     

    本着对读者负责任的态度,建议需要身体内调的患者就近找靠谱的医生就诊。

  • 体检报告上的结节字眼,让许多人心生忧虑。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小结节……这些看似无害的小疙瘩,是否隐藏着癌症的隐患?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结节的神秘面纱,了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区分良恶性,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

    一、结节:无形的小隐患

    结节,顾名思义,就是体内的小肿块。常见的结节有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等。它们可能是由炎症、良性肿瘤、囊肿等良性病变引起,也可能是由恶性肿瘤引起。

    二、结节为何会变小?

    有些结节在治疗或观察过程中会变小,这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

    1. 炎症引起的结节:经过抗炎治疗后,炎症消退,结节随之减小。

    2. 良性肿瘤:部分良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会自行萎缩。

    3. 良性囊肿:囊肿内的液体被吸收,囊肿体积减小。

    4. 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在治疗过程中会减小,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好转。

    三、如何区分结节良恶性?

    1. 病史:了解结节的生长时间、大小、形状、质地等,有助于判断良恶性。

    2. 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结节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等,有助于判断良恶性。

    3. 细针穿刺活检:这是判断结节良恶性的最直接、最准确的方法。

    四、如何预防和应对结节?

    1.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结节,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有助于预防结节。

    3. 积极治疗:一旦发现结节,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五、结节变小了,是否可以高枕无忧?

    结节变小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对于结节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复查,密切观察结节的变化。

  • 肺部作为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因此,关注肺部健康,定期体检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近年来,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肺部存在小结节。那么,肺部长结节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一状况呢?

    肺部小结节,顾名思义,是指肺部出现直径小于30mm的软组织病灶。早期肺癌往往以肺部小结节的形式出现,因此及时发现并进行鉴别诊断至关重要。据统计,我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早期发现肺癌,提高治愈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肺部小结节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包括长期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慢性肺部疾病等。针对肺部小结节,首先要明确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良性结节多为炎症、结核等疾病引起,恶性结节则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表现。

    面对肺部小结节,患者应保持冷静,及时就医,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相应的检查,如CT、穿刺等,以明确结节的性质。若确诊为良性结节,可定期复查,观察结节变化。若确诊为恶性结节,则需要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除了积极治疗,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 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 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粉尘。
    • 定期进行肺部检查。

    中医认为,肺部结节与正气不足、气滞血瘀、痰湿互结等因素有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医理论,采取调补元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治疗方法,以辅助治疗。

    总之,面对肺部小结节,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注意日常保养,预防疾病的发生。

  • 在进行肺部CT检查时,许多患者会发现双肺出现小结节,这引起了他们的担忧。那么,双肺小结节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双肺小结节是指肺部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直径小于3厘米的结节状病灶。这些结节可能是良性病变,也可能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良性病变包括炎症、结核、霉菌肺不张、出血等,而恶性肿瘤则以肺癌最为常见。

    双肺小结节的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由于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针对双肺小结节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其性质。如果确诊为良性病变,通常只需进行药物治疗和日常保养。但对于恶性肿瘤,如肺癌,则需要及时进行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并加强术后护理。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双肺小结节的方法:

    1. 戒烟限酒,减少空气污染物的吸入。

    2. 定期进行肺部CT检查,及早发现病变。

    3. 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

    5. 如发现双肺小结节,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 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肺部。它通常表现为肺部的小块阴影,大小在0.2-3厘米之间。肺结节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感染、炎症、肿瘤等。

    要诊断肺结节,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

    1.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CT扫描等,可以清晰地显示肺结节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2. 血液检查:检查是否有感染、炎症或其他异常。

    3. 痰液检查:检查痰液中是否有癌细胞或其他异常细胞。

    4. 肺功能测试:评估肺部的功能。

    肺结节的良性几率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大约有一半的肺结节是良性的。恶性肺结节可能需要手术、放疗或化疗等治疗。

    预防肺结节的方法包括:

    1. 戒烟:吸烟是导致肺结节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石棉、二氧化硅等。

    3. 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4.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肺结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 低回声结节作为胸部影像学检查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常常引发患者的担忧。虽然低回声结节并不一定等同于癌症,但它的存在确实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将围绕低回声结节展开,探讨其可能的成因、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要点,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这一现象,科学应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低回声结节的成因。它可能是由炎症、感染、良性肿瘤等多种因素引起。在诊断方面,医生通常会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方法来评估低回声结节的性质。在治疗方面,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对于低回声结节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患者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药物冲突。此外,患者还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补充相应的营养物质,以支持身体的恢复。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保养也是低回声结节患者需要注意的方面。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同时,患者还需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低回声结节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时,要密切关注输液泵的运行情况,确保药物输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此外,患者还需关注自身的体温变化,如体温异常,应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积极配合治疗。

    低回声结节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2. 遵医嘱,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药物剂量。

    3.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4. 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

  • 肺结节作为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肺结节不仅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因此,及时治疗肺结节至关重要。

    除了常规的西药治疗外,中药治疗肺结节也逐渐受到了患者的青睐。那么,肺部结节患者是否可以服用中药?哪些中药可以用来治疗肺结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肺结节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污染、吸烟、遗传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肺结节多由肺阴亏损所致,治疗应以滋阴润肺为主。

    在中药治疗方面,地骨皮、炙麻黄、半夏、川贝、杏仁、天龙、桔梗等药材常被用于治疗肺结节。这些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化痰散结等功效,可以帮助改善肺结节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治疗肺结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中药组合。因此,患者应在正规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购买中药服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以促进肺结节康复。

    对于肺结节患者来说,选择一家专业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至关重要。建议患者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良好口碑的医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 在河南省新野县,一场医疗技术的革新正在悄然发生。新野县人民医院,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县级医院,如今成为了省内首个建成人工智能肺结节早筛中心及肺结节多学科诊治中心的先行者。

    2019年,新野县人民医院引入了国内领先的医疗影像AI解决方案——care.ai®胸部CT智能4D影像系统。这套系统在医疗AI领域具备国际领先水平,能够全面提升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的肺癌诊疗效率及精度。

    新野县人民医院院长李洪普表示,肺癌是威胁中国民众健康的头号恶性肿瘤。为了实现肺癌5年生存率的提升,新野县人民医院将持续引入先进医疗技术,并与国内顶级医疗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加强多学科诊治及学术交流,造福一方百姓。

    郑州人民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杨玉伦表示,肺癌早期筛查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应用AI等技术,不断增强各级医疗机构的肺癌筛查能力,并加强科普宣传力度,可以降低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新野县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丁功太与依图医疗健康产业部总经理苏晓鸣为新野县人民医院人工智能肺结节早筛中心揭牌。揭牌仪式后,新野县人民医院为一名早期肺癌患者进行了单孔镜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将远优于晚期肺癌。

    新野县人民医院的AI肺结节早筛中心,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肺癌早筛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肺结节作为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常常困扰着许多患者。它不仅治疗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容易引发其他器官的健康问题。那么,肺结节到底能否治愈呢?

    肺结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多器官肉芽肿性疾病,常侵犯肺部、双侧肺门淋巴结、眼、皮肤等器官。这种疾病具有自限性,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有自然缓解的趋势。

    对于肺结节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以确定结节的大小、位置和性质。对于直径小于8mm的微小结节,通常无需治疗,定期观察即可。对于直径大于8mm的结节,需要进一步检查,如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结节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病情。对于良性结节,如炎症性结节或良性肿瘤,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对于恶性结节,如肺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也需要调整。例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避免接触有害物质等,都有助于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肺结节患者来说,定期复查非常重要。通过复查,可以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患者还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 肺部结节,作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吸烟、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这种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一旦发现肺部结节,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肺部结节的主要临床表现

    1. 咳嗽:咳嗽是肺部结节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能与结节刺激支气管黏膜有关。

    2. 咯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咯血症状,多表现为痰中带血。

    3. 胸闷、气促:结节增大可能压迫周围组织,导致胸闷、气促等不适。

    4.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症状。

    5. 胸痛:结节增大或发生感染时,可能出现胸痛症状。

    二、肺部结节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针对结节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可使用止咳化痰药物进行治疗。

    2. 手术治疗:对于直径较大的结节,或怀疑恶性结节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 介入治疗:对于不宜手术的患者,可考虑采用介入治疗方法。

    4. 放射治疗:对于恶性结节,可考虑采用放射治疗。

    三、肺部结节的预防措施

    1. 戒烟:吸烟是导致肺部结节的主要因素之一,戒烟是预防肺部结节最有效的措施。

    2. 注意环境保护:减少接触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PM2.5等。

    3. 增强体质: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胸部CT检查,早期发现肺部结节。

  •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肺结节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这种疾病可能与空气污染、雾霾、吸烟等因素有关。了解肺结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

    1、肺结节是什么?它与肺癌有关吗?

    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的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病灶。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和密度,可以分为纯磨玻璃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其中,60%-70%的肺结节是良性的,如炎症、出血、结核等,30%-40%的肺结节是恶性的,即肺癌。

    2、如何判断肺结节是否为恶性?

    判断肺结节是否为恶性,需要结合多种因素,如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生长速度等。以下是一些判断方法:

    (1)结节的大小:直径大于1厘米的肺结节,恶性可能性较高。

    (2)结节的形态:结节边缘不规则、有毛刺、分叶等形态,恶性可能性较高。

    (3)结节的密度:实性结节恶性可能性较高。

    (4)结节的生长速度:生长速度较快的结节,恶性可能性较高。

    3、发现肺结节后怎么办?

    发现肺结节后,应尽快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查方法:

    (1)胸部CT:可以清晰地显示肺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

    (2)痰细胞学检查:可以检测痰液中是否存在癌细胞。

    (3)支气管镜检查:可以观察支气管内部情况,并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4、如何预防肺结节?

    预防肺结节,首先要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烟草烟雾、空气污染等。其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肺部疾病,也是预防肺结节的重要措施。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