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甲流刚痊愈乙流又中招?!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依然处于高发期!

甲流刚痊愈乙流又中招?!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依然处于高发期!
发表人:京东健康

目前依旧正值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冬季,一则甲流刚好又中招乙流的消息直冲热搜,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岁末年初之际,如何应对甲乙流对免疫系统的「双重挑战」,成为了众多朋友需要面对和关注的问题。

 

甲流和乙流都有哪些区别?

 

 

确诊后,我们可以这样做

 

当感染乙流后,很容易会感到疲惫,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并且与其他家庭成员隔离,减少病毒传播。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测量体温,检查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否加重,如果病情恶化,要及时就医用药。

 

 

其次,为了帮助尽快康复,应该喝足够的水,同时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在饮食中,也要注重营养搭配,适当增加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除了这些,还需要注意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浓度;勤洗手、多加清洁门把手、家具等家庭用品的表面,保持卫生。

 

乙流的预防要点

 

很多人认为得过甲流就不会得乙流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得了甲流后,在短期内抵抗力会下降,更需要多加注意。

 

注意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 勤洗手、避免用脏手揉眼睛、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等。

 

同时,也要做好个人卫生,以免成为病毒的传播源。

 

接种疫苗

 

流感疫苗是预防乙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应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接触流感患者

 

 

预防流感病毒,还需要避免接触流感患者。

 

此时正值流感高发季,外出时更需要采取防护措施,正确佩戴医用口罩,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公共场所。

 

合理饮食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保证营养摄入均衡,平时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高热量的食物。

 

适当运动

 

科学合理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和对病毒的抵抗力,降低乙流的感染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季节性病毒呈上升趋势发展,「甲流」、「诺如」病毒感染已经进入高发期,不少学生中招感染……

     

    在细菌及病毒种类繁多的春季,气温多变使得人体免疫力下降,面对「甲流」、「诺如」两大病毒,我们要如何预防它们的侵害呢?

     

    这两份防治指南请收好↓

     

    「甲流」防治指南

     

     

    「诺如病毒胃肠炎」防治指南

     

     

  • 通常奥司他韦的疗程为五天,在使用奥司他韦治疗流感时,一般建议根据医生的处方完成疗程,停药时间应该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具体病情来决定,如过早停药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或病毒未完全清除,从而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奥司他韦的疗程为五天,但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做出调整,如果医生建议患者在三天后停止服用奥司他韦,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指示来行事。然而,疾病的治疗通常需要完成完整的疗程,即使症状减轻或消失,提前停药可能导致疾病复发或病毒未完全清除,从而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奥司他韦或其他药物治疗期间,建议始终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并按照完整的疗程完成治疗,如果患者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信息,请咨询医生。

  • 得流感后咳的痰一般情况下是白的,但是并发感染后则有可能会出现黄痰。从痰液的颜色来看,一般情况下而言,白痰主要见于病毒性感染;黄痰则主要见于细菌性感染。

    流感作为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全身肌肉酸痛以及乏力等等,针对性的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改善,例如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流感治疗期间,由于抵抗力下降或者其他因素并发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时,则会出现咳嗽、咳黄痰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情况下则需要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例如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罗红霉素胶囊等等。判断是否存在有细菌性感染,除了临床症状之外,也需要一些实验室检查结果,所以流感患者出现咳黄痰时,一定要及时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处理。

  • 气温逐渐降低,很多地区已经开始下雪了,严冬季节,却是很多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其中,免疫力低下的小孩、青少年则是疾病高发群体,若想安安稳稳度过冬天,就要做好预防措施,警惕病毒传播。

      
    2种常见传染病,家长要注意提醒孩子

     

    肺炎

     

    其实肺炎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疾病,一般是由普通季节性感冒发展而成。但如果大家不以为然的话,很有可能酿成大祸。众所周知,肺脏与呼吸道的关系紧密相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呼吸获取氧气,以供机体运转需要。

     

    同时,当我们的肺脏处于健康状态时,人也会浑身舒畅,当肺部被细菌或病毒感染时,最直接的是会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气短 、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都比较明显,细心的人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很多小孩是没有这个意识的,如果大人没有注意到的话,很容易给肺炎继续发展的机会。

     

      
    肺炎一旦出现,除了就医治疗之外,家长们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注意通风;

     

    给孩子服用退烧药降温;

     

    保证室内环境空气湿润;

     

    给孩子补充营养等。

     

    肺炎不是小问题,它往往是由感冒演变而成,所以在面对感冒时,大家不能太粗心,以为小孩子感冒很正常,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就医治疗,缓解病情,以免感冒继续发展,最终引发肺炎。

      
    在预防肺炎方面,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外出回来要及时洗手;

     

    谨防感冒,重视发烧症状,及时治疗感冒;

     

    出门佩戴口罩,远离咳嗽、打喷嚏的人;

     

    少去人流密集的地方,注意社交距离;

     

    注意开窗通风,勤打扫,讲卫生;

     

    注意补充营养,增强孩子免疫力等。

     

      
    流感

     

    相信大家对流感也比较了解,这种每年都会“卷土重来”的流行疾病,确实让很多人疏于防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抱有侥幸心理,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总是在疾病发生后才后悔。

     

    对于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朋友来说,提前做好准备,“过度”防范是没有错的,毕竟孩子和老人跟我们青壮年不一样,他们的免疫力更弱,更容易被流感“击败”。所以在预防工作上面,我们得多花心思。

     

    流感一般是某些基础疾病发展而成的,致死率也比较高,从形式上来说,流感跟普通的感冒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大家一定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感冒一般跟自身的免疫力、环境温度、自身携带的病原有关,而流感则往往受我们生存环境影响,患上流感以后,一般会出现全身发热、浑身肌肉酸痛、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

     

    为预防流感,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注意利用好加湿器,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

     

    每次出门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

     

    自己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别人打喷嚏时要注意远离;

     

    少去人多的地方,出门佩戴口罩;

     

    脏手不摸眼睛、鼻子、嘴巴。

      
    流感的传染率之所以这么高,正是因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提高防范意识,总不当回事。不论什么疾病,只要它有传染的可能,我们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要太过自信,疏于防范。

     

    总结:冬天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天下”,为了让自己在这场“战役”中胜出,我们要保持清醒,不要“轻敌”。家里有小孩的朋友则更应该提高警惕,为保护孩子的健康,多做一些准备是没有错的。

  • 准妈妈在“带货”时,就面临着“可乐火锅大盘鸡,无缘无分快离去”的悲伤;“卸货”时,更是发现“奶娃之路,道阻且长”,在谨慎而又漫长的奶娃期间。

     

    新妈妈难免会遭遇咳嗽、流涕的困扰,那么此时感冒,很多妈妈都在问,哺乳期感冒了,还能给宝宝喂奶吗?

     

     

    冬季本就是流感的高发季节,近期,已经有好几位新妈妈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感冒状况,新妈妈们怕传染给宝宝拒绝喂奶,但对奶粉不感兴趣的宝宝饿得嗷嗷大哭,这可把新妈妈们愁坏了!

     

    感冒后真的不建议哺乳吗?病毒真的可以通过母乳进行传播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资料显示:病毒不能通过母乳、血液传播,只会通过空气进行传递,宝妈感冒并不能影响母乳质量。

     

    因为,发生流涕、咳嗽、发烧等感冒症状之前,病毒就已经潜伏在身体里了,等发现时,身体已经产生大量的抗体来抵抗病毒,而这些抗体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还能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宝宝与妈妈同处于一个环境中,很可能早期时就已经接触了空气中的病毒,但由于妈妈一直通过哺乳为宝宝输送免疫抗体,加强了宝宝抵抗病毒的能力,使宝宝免遭毒手。

     

    如果突然停止哺乳,宝宝将会失去保护伞,完全暴露在病毒环境中,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哺乳期感冒,新妈妈是可以继续喂养宝宝的,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出现以下两种状况,不建议新妈妈继续哺乳。

     

    01 严重流感需要用药

     

    如果新妈妈的病情比较严重,应当及时服用安全的退烧药物。如果无法评估药物的安全性,那么不建议继续哺乳,以免药物中的不利物质通过乳汁传递给宝宝。

     

    大部分患者常常无法正确甄别药物的安全性,因此哺乳期用药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去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断,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02 严重感冒、身心乏力

     

    如果新妈妈高热不退,出现四肢乏力、精神不振等身体超负荷的情况,应当先尽量停止哺乳,保留体力,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喂养宝宝。

     

    如果宝妈只是普通感冒,那么在喂养宝宝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哺乳时戴口罩、勤洗手

     

    病毒和细菌虽然不能通过母乳传播,但飞沫和空气却是很好的中介,新妈妈在给宝宝喂奶时,要注意戴好口罩,避免将呼出的气体传给宝宝,同时,也要减少对宝宝口鼻的触碰,在哺乳之前,记得洗手,以免传染给宝宝。


    02 咳嗽、打喷嚏要转头

     

    感冒时,切忌对着宝宝打喷嚏和咳嗽,这样病菌会直接被宝宝接收。相比于6个月之前的宝宝,6个月以后的宝宝属于高危人群,感染可能性更高,更需要家长注意。

     

    6个月前的宝宝,抗体等免疫物质来自母体,而6个月后的宝宝,母乳减少、来自母体的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系统又未完全建成,很容易被病菌钻空子。

     

    03 勿亲吻、勿亲密

     

    新妈妈和宝宝经常会亲密接触,亲个额头、亲个脸蛋、亲个小嘴……但感冒期间,能避则避,以免将病毒传染给宝宝。

     

    这时爸爸大显身手的机会就到了,骑大马、摇摇床、讲故事、换尿布……不仅可以让爸爸体验到照顾孩子的乐趣,还可以加深宝宝对爸爸的爱。


    04 保持皮肤清洁

     

    新妈妈要时刻保持身体清洁,除要勤洗手外,还要勤换衣服、勤洗澡。宝宝的口腔直接接触妈妈的肌肤,因此,新妈妈要尽量减少皮肤上的细菌、病毒,避免宝宝病从口入。哺乳期新手妈妈尽量采取淋浴的方式进行清洁。


    哺乳期感冒虽然不会影响哺乳,但却存在着许多潜在隐患。因此,新妈妈感冒要早治,别把感冒传给孩子。

  • 流感是日常中的常见病,基本人人都得过,但是有些问题还不是很了解,今天挑选7个问题来做解答!

     

    1.问:“流感”=“感冒”?

     

    答:两者是不一样的。可以从症状上来进行鉴别:

     

    普通感冒:低热、轻微的头痛、打喷嚏,流鼻涕,嗓子可有轻微的发红发干,无全身症状,极少有合并症,注意多休息,多喝水,即可痊愈。

     

    流感:发热,热势高,可达39℃以上,体温不易降,头痛明显,伴全身肌肉酸疼,可伴有心慌、气短等表现,全身症状严重。可有肺炎、心肌炎等合并症。

     

     

    2. 问:“流感”只在冬春季发生吗?

     

    答:不是。我国各地全年都有流感样病例报告,但北方省份的发病高峰在冬春季(12月~次年3月),南方则在4月~8月,因此流感也被称为季节性流感。

     

    3. 问:流感只通过呼吸道传播吗?

     

    答:不是。流感病毒除经呼吸道传播外,还可经人与人间共用毛巾、手帕传播,可经口腔、眼睛等黏膜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进行传播。

     

    4. 问:只能通过戴口罩预防流感?

     

    答:不是。还可通过勤洗手,勤开窗通风,提前服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接种流感疫苗进行有效预防。

     

     

    5. 问:得了流感,吃点退烧药、抗生素管用吗?

     

    答:不是。如有流感症状时,应戴上口罩,到正规医院就诊。不要滥用退烧药和抗生素。发热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流感的正常反应,如强行压制,只会削弱机体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合并细菌感染,服用抗生素对流感没有任何疗效,反而会导致人体正常菌群失调,诱发其他疾病。

     

    6. 问:去年接种过流感疫苗,今年就不需要再接种了?

     

    答:不是。流感病毒变异很快,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变化。而且接种流感疫苗后,约2周才可产生抗体,其产生的免疫力会随时间降低,一年后可能降至没有保护作用的水平。推荐在流感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

     

    7. 问:什么样的人应当接种流感疫苗?

     

    答: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的人;肥胖者[体重指数(BMI)大于30,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了解了这些问题,相信你也对流感有了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 为什么说校园是各种校园传染病的高发场所?孩子们多少阳性会停课处理?今天我们采访了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医师姜立胜为我们答疑解惑吧:

     

    问题一:校园为什么是“开学三件套”的高发场所?

     

    手足口与诺如的流行,与孩子校园饮食习惯息息相关

     

    诺如病毒引发的急性肠炎和手足口病,都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也就是消化道系统。孩子们在幼儿园、学校,没有家长的叮嘱,很容易就乱摸乱碰、手牵手,还不洗手,然后直接进食,这都给诺如、手足口提供了高传播的机会。

    各类流感的感染,与学校聚集相关

    流感病毒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生活中飞沫引发的病毒传播,人员密集的密封场所也加大了传播的可能。比如:孩子们排队上厕所、同时上课的学生很多、课间操等情况,任何一个孩子感染,可能都会引发流感病毒传播。

    问题二:一个班,多少孩子感染会停课?会停课多久?

    一个班超过3名感染,或感染率超过20%,建议予以停课处理

    关于停课,在新冠期间我们也能了解到,国家疾控中心及各级疾控部门的都会随疫情发展,做出防控政策的相应调整,对于学校这类封闭管理的场所,少量或者极个别感染者会采取隔离政策,大量的感染着短期出现,会建议班级或者学校予以停课处理。据部分地区数据反馈,按班级来看,3例感染的同学即可施行“停课”政策;按比例来看,一个班或一个区域感染率超过20%,也可“停课”。“停课”时间会根据感染的恢复期来规定,对于流感、诺如或手足口的学校流行,一般停课的时间会是4-7天不等,据疾控部门的规定来执行即可。

    问题三:感染的儿童居家,家长如何应对?

    流感居家的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

    流感是这个季节很常见的流行病,最近各地的门诊量也增多。孩子如果出现高热或者肌肉酸疼,停课后可以来到医院就诊,做流感的核酸检测,确诊后,第一时间抗病毒治疗。一般流感的症状,在不用药的情况下,会在5-7天内恢复;使用抗病毒药物,可能会在2-3天缓解症状。注意休息、不能劳累、多喝水、保持鼻腔和口腔卫生等基本保障,都能有效的提升机体的抗病能力。高热或肌肉酸痛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等,物理降温也是可以的。

    手足口感染,要注意患儿的个人卫生

    患儿一般会出现手上、脚上或者是嘴边上长疱疹,疱疹会随着疾病的缓解而消失。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关键的,发热患者需要冷敷、多饮水,解热镇痛,咳嗽咳痰等对症治疗。出现恶心呕吐的患儿,家长可以准备口服补液盐或者电解质水,防止患儿脱水。疱疹叮嘱孩子不要用手挠,注意个人卫生,以防发生化脓感染等问题。

    诺如病毒居家注意补液

    感染诺如病毒后,一般情况无需特殊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就是如果发烧就退烧,呕吐就止吐,腹泻就止泻,脱水了注意补液。大部分患者1-3天会好转,家长也无需过于焦虑。但对于婴幼儿,有可能会发展成为重症,所以生病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发展情况。

  • 甲型流感期间可以少量喝姜水。甲型流感治疗期间的饮食主要是以清淡为主,避免过于辛辣和刺激。甲型流感是由于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而导致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治疗上主要是选择一些抗病毒的药物治疗,例如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也可以针对临床表现选择一些药物对症治疗,例如口服布洛芬颗粒退热。甲型流感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发热、咳嗽、咽痛以及全身乏力等等症状,所以在饮食方面要尽量的保持清淡,避免过于辛辣和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姜水也就是用生姜制作的水。从食物层面来看,生姜仅仅作为一种佐料少量使用,一般不会影响甲型流感的恢复。从药物层面来看,生姜性热,具有散寒、发汗等功效,虽然无抗病毒的功效,但是对甲型流感患者出现的发热不适有缓解作用,所以在甲型流感期间可以少量服用。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具体情况需要请医生面诊后再确定是否适合服用。

  • 在心内科门诊遇见过这样一患者,来医院时是因为感冒来的医院,并且是在家吃了好几天的感冒药症状不见好转,所以才来的医院。经过医院的检查,医生诊断为是流行性感冒。

     

    这时患者说拿给我取些药我回家吃吧,然而医生会建议患者在医院观察2-3天看看病情控制的进展如何,此时的大部分患者会特别恼怒:他们觉得不就是得了流感吗,还要住院观察,是不是医院想坑我们患患者?

     

     

    俗话说“不知者无罪”,医生会耐心的告诉患者,有时得流感后可能会引发心肌梗死,为了预防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所以才让患者住院观察2-3天,确保没有心肌梗死的风险才让患者出院。有些患者听从医生的安排,但是有些患者还是觉得医生在欺骗、恐吓消费者。医生劝说无果,只能让患者自行出院了。

     

    其实,根据最新的呼吸系统的研究发现,流感或者肺炎造成的感染有一定的可能会引起心肌梗死或者中风。其中,发现呼吸道中的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病毒的感染会诱发心血管疾病。

    为什么流感会引起心肌梗死呢?

    1、流感病毒感染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性细胞激活,造成斑块破裂从而堵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

     

    2、患者突发感染后,炎性因子的释放造成冠状动脉里的血液浓度升高,变得粘稠,导致血液流动速度变慢,从而容易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导致血管堵塞引发心肌梗死。

     

    3、感染引起机体的发热、炎症都会造成人 体心跳加快,当心跳超过正常心率时会造成心脏的超负荷运转,导致心脏的严重缺氧,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引发心肌梗死。

     

     

    可见,流感不能再认为是单纯的疾病了,所以大家要注重流感的预防与治疗,也要注重心肌梗死的预防。

    目前,临床上对心肌梗死的预防有以下几点:

    第一,为了预防肺炎链球菌病毒感染,年纪大的老人可以接种肺炎链球菌多糖疫苗。

     

    第二,对有急性感染的患者,采用服用降脂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第三,目前还有种治疗方法,就是采用抑制血小板活化的药物对所有急性感染患者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是不是都有效果目前不确定,需要后期的继续研究。

     

  • 1月30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通报,浙江省发现一例季节性H3N2亚型与禽H10N5亚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的死亡病例 [1]

    1706773155869

    图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网站

    该患者从出现咳嗽、咽痛、发热等症状到死亡仅16天,病情进展速度令人震惊。

    当下,正值春运返乡高峰期,面对凶残狡猾的病毒,人们不禁要问:这种混合感染意味着什么?是偶然事件还是可能大规模流行?春节正值流感高峰期,多种病毒叠加流行,如何做好防护?今天健康帮帮忙就一次性为大家科普清楚。

     

    Part01  H3N2与H10N5混合感染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关注到,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通报的死亡案例中不寻常之处: H3N2 与 H10N5 的混合感染。

    H3N2 与H10N5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属于甲型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人类季节性流感和周期性流感大流行的主要病原。根据病毒粒子表面两个糖蛋白血凝素( HA )和神经氨酸酶( NA )的抗原差异, HA 可分为 18 种亚型, NA 可分为 11 种亚型, HA 不同亚型可以与 NA 的不同亚型相互组合,形成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

    H3N2 是一种常见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以其高传染性和狡猾多变的面孔闻名,我国当下冬季流行的流感毒株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

    H10N5 则为禽流感病毒,此前多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各种家养和野生鸟类中存在传播,传播速度相对较低,偶有报道从鸡到猪的跨物种“溢出性感染”事件,但之前并未发现跨宿主传播感染人类[3]

    H10N5 与H3N2的混合感染病例给我们敲响了两个警钟:

    一是甲型流感病毒血清型复杂,变异进化频繁。越来越多的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和基因点突变等方式,呈现出跨宿主传播感染人类的能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有文献记载的可以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5、H9、H7和H10等亚型[2]

    二是多项研究一致强调:H10流感病毒能够轻松地与流行毒株重配[4]。这次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通报的死亡案例中, 从患者体内检测到禽流感H10N5病毒和人季节性H3N2病毒混合感染,提示人可能成为流感病毒基因“混合器”,应高度关注H10N5病毒与人季节性流感病毒的基因重配现象,警惕可能产生引起人类新的流感流行毒株。

     

    Part02  H10N5 是偶发事件还是会大规模流行?如何避免感染?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通报显示,浙江、安徽两省已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均未发现异常情况,且核酸筛查阴性;通过回顾性病例搜索,同期均未发现可疑病例 [1]

    专家评估认为,H10N5病毒为禽源性,未具备有效地感染人的能力,此次疫情为一次偶发的禽到人的跨种属传播。该病毒感染人的风险低,未发生人传人的情况 [1]

    也就是说,禽流感H10N5病毒感染人属于典型的偶发跨物种“溢出性感染”事件,暂时不用担心它会大规模流行。H10N5病毒虽然具备了跨宿主传播感染人类的能力,但是还没有发生重大宿主适应性变异,尚不具备持续人际传播能力,病毒未来进化变异趋势值得关注。

    禽流感的 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流涕、鼻塞、头痛等不适,体温大多持续在 39 ℃ 以上。如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病情有可能会发展成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全血细胞减少、肾衰竭、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目前在治疗方面,抗病毒药物如巴洛沙韦(Baloxavir)和法匹拉韦(Favipiravir)已被证明对多种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包括 H10亚型)有效[4]。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需要提醒的是,此类抗病毒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Part03  春节常干的一件事,感染禽流感风险很高!

    对于禽流感H10N5病毒的预防,目前还没有获批的针对性疫苗上市。因此,要想躲开禽流感H10N5病毒等的袭击,就要从源头做好防护,尽量减少接触病原的风险。

    H10N5 的主要感染水禽和野生水鸟,野鸭、鹬、海鸥是主要的感染宿主,陆地家禽如鹅、鸡、鸭、猪感染的病例也有报道[4]。很多人春节返乡后,通常会杀鸡宰鸭准备过年,这种习俗让我们接触禽流感病毒的机会大增。在这里倡导大家从三方面做好防护:

    1.避免接触病死禽,也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活禽及其粪便,包括旅游时在河边、湿地、公园、海边等野鸟栖息地可能遇到的野生禽类。

    2.要买检疫合格的产品,不自行宰杀活禽。如确需宰杀家养的猪、鸡、鸭、鹅等动物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口罩、穿工作服等),接触后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发现病、死禽及时报告动物卫生管理部门,不应宰杀和食用患病或死亡的动物。

    3.注意饮食卫生,禽肉、禽蛋等一定要煮熟煮透食用,不生食禽鸟蛋类或制品。烹饪肉食时,注意厨房卫生,砧板做到生熟分开。

    春节假期,探亲访友、聚餐活动增加,我们如何预防这类混合感染呢?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安全有效的方式,≥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群可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2)春节期间,保持良好卫生习惯。要做到勤洗手、多通风、必要时戴口罩,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有家庭成员发生呼吸道感染,注意隔离。

    (3)春节时还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上多吃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有流感症状时,及时咨询医生,遵医嘱用药。

    最后,预祝大家春节快乐,健康平安!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发现一例H3N2与H10N5混合感染病例.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https://www.ndcpa.gov.cn/jbkzzx/c100008/common/content/content_1752234546782195712.html
    2. 杜雪飞, 丁洁, 祁贤, 崔仑标, 石利民. 一例混合感染中H3N2 和H7N9 流感病毒的分子遗传特性[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 42(9): 1788-1794.
    3. Chauhan, R.P., Gordon, M.L. Deciphering transmission dynamics and spillover of avian influenza viruses from avian species to swine populations globally. Virus Genes 57, 541 –555 (2021). https://doi.org/10.1007/s11262-021-01873-6
    4. Citation Everest H, Billington E, Daines R, Burman A, Iqbal M. 2021. The emergence and zoonotic transmission of H10Nx avian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s. mBio 12:e01785-21. https://doi.org/10.1128/mBio.01785-21.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