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口服降糖药如何联用?

口服降糖药如何联用?
发表人:京东健康

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血糖水平可能呈现波动或者上升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措施也应随之加强。如果仅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血糖仍未达到预期标准,那么就需要考虑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许多患者对于如何正确、安全地联合使用口服降糖药十分关注。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答。

一种口服降糖药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血糖不能达标时,首选二甲双胍治疗,如果没有二甲双胍的使用禁忌证,可以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

如果有禁忌证不能使用二甲双胍,或者不耐受二甲双胍,可以根据血糖及病情 选择以下药物:

  • 胰岛素促泌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齐特、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适用于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2型糖尿病病友。
  • 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糖尿病病友。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适用于合并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病友,不推荐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阿格列汀;这类药物单独应用时一般不出现低血糖,不影响体重,胃肠道反应少,较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艾托格列净、恒格列净。这类药物发挥作用不依赖于胰岛功能,适用于糖尿病合并多种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及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高风险(指年龄≥55 岁伴以下至少1项:冠状动脉或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50%,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病者。

两种不同机制的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

当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不达标,需要采用口服药联合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不同机制的口服降血糖药物。

  1. 独居老人、驾驶人员: 老年糖尿病病友 发生低血糖风险较高 老年糖尿病病友由于脏器功能衰退、对药物的敏感性改变,加上药物选用不当,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独居老人,如果发生低血糖后,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可能会引起死亡。驾驶人员发生低血糖的风险较大。糖尿病病友在驾驶过程中,如果出现低血糖反应,必须立即停止驾驶,否则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联合用药时尽量选择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药物,如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
  2. 需要减轻体重者: 建议选择具有减重作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如SGLT-2抑制剂。
  3.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高风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肥胖、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或合并慢性肾脏病或合并心力衰竭者: 不论糖化血红蛋白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均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抑制剂
  4. 糖化血红蛋白距离目标值较高者: 如果糖化血红蛋白距离目标值差距较大,建议选择降血糖作用强的药物,如磺脲类药物、格列奈类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对于新诊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可以起始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

在药物治疗前,根据药品说明书,确定是否存在用药禁忌证。

三种不同机制的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

二甲双胍与一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3个月,血糖仍不达标,应在此基础上加用1种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

常见5种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方案,具体选择哪一种降血糖方案,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及血糖特点,和医生共同商议决定:

  • 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降餐后血糖效果更优;
  • 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或SGLT-2抑制剂:减轻体重、改善血压、降餐后血糖效果更优;
  • 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DPP-4抑制剂或SGLT-2抑制剂:减轻体重、改善血压、胰岛素抵抗方面更优;
  • 二甲双胍+磺脲类+DPP-4抑制剂或SGLT-2抑制剂:降低全天血糖、改善血压、体重方面更优;
  • 二甲双胍+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或SGLT-2抑制剂等:降低餐后血糖、改善血压、体重方面更优。

对于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危因素,或慢性肾脏病,或心力衰竭者,如果服用二甲双胍和SGLT-2抑制剂治疗,3个月血糖仍不达标,可以启动包括胰岛素在内的3种药物联合治疗。

当服用三种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血糖仍不达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基层糖尿病防治学组. 基层口服降糖药物联合及起始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42(04):316-326.
  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5(3):190-199.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疾病介绍:
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但不能替代常规的医学治疗。

    2型糖尿病在中医上属于消渴范畴,可分为肺热津伤证、胃热炽盛证、气阴亏虚证、肾阴亏虚证、阴阳两虚证等,需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肺热津伤证,主要采用消渴方药加减治疗,常用中成药物有玉泉丸、糖尿灵片、十味玉泉胶囊等;胃热炽盛证以方药玉女煎加减,中成药有清热养阴丹;气阴亏虚证,以方药七味白术散加减,常用中成药有降糖甲片、参芪降糖胶囊等;肾阴亏虚证以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阴阳两虚证,以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进行治疗。

    虽然中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但还是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

  • 胰岛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糖水平。然而,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使用胰岛素。在某些情况下,胰岛素可能不能使用,甚至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损害。以下是一些胰岛素不能使用的情况。

    首先,对胰岛素过敏的人不能使用胰岛素。虽然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但确实存在。对胰岛素过敏的人可能会在注射胰岛素后出现红肿、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血压下降等严重过敏反应。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胰岛素,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其次,有严重肝脏疾病或肾脏疾病的人不能使用胰岛素。这是因为肝脏和肾脏是胰岛素的主要代谢和排泄器官。当肝脏或肾脏功能严重受损时,胰岛素的代谢和排泄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胰岛素在体内积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反应。

    另外,有严重心脏疾病的人也需要谨慎使用胰岛素。这是因为胰岛素可以增加心脏的工作负荷,对于已经有心脏疾病的人来说,使用胰岛素可能会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此外,正在使用某些药物的人也不能使用胰岛素。例如,某些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某些用于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某些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等,可能会与胰岛素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胰岛素的效果,或者增加低血糖反应的风险。

    总的来说,虽然胰岛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降血糖药物,但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可以使用。在使用胰岛素之前,应该详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咨询医生的意见。如果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胰岛素,并及时就医。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会对人体各个系统造成损害,其中包括心脑血管系统。糖尿病患者往往会伴随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这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害。

    首先,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会导致心脏病的发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壁变厚,血流速度减慢,形成动脉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病。据统计,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病的比例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其次,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也会引发脑血管疾病。高血糖可以导致脑血管硬化、狭窄甚至阻塞,引发脑血栓、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偏瘫、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

    再次,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还会引发下肢血管疾病。高血糖会导致下肢血管硬化,血流不畅,引发下肢疼痛、肌肉萎缩、溃疡、坏死等症状,严重的甚至需要截肢。

    此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心脏、脑部、下肢等重要器官的血供受到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活动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波动等问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会导致各种严重的疾病,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重视血糖的控制,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脑血管病变,以减少其危害。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也是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

  • 得了二型糖尿病不能治好,这属于终身疾病,但可以通过长期控制血糖,防止各种并发症出现。

    二型糖尿病属于常见的糖尿病类型,该病是由于多种病因而导致的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从而造成血糖水平升高,进而危害心脏、肾脏、眼睛等器官。

    二型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疾病,是无法从根本上去治愈的,所以该病不能治好。但是患者可以通过长期地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出现并发症,可以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长期将血糖控制在达标的状态,则会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比如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状态、糖尿病视网膜病、糖尿病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因此,患者再出现典型“三多一少”症状或有乏力、口干、伤口难以愈合表现时,需高度怀疑糖尿病的可能,应该要尽快就诊,并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不得延误。

  • 2 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石榴,但应适量。

    石榴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富含维生素 C、纤维和抗氧化剂,纤维有助于减缓食物消化和糖分的吸收,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也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成分。

    2 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石榴,但需适量食用,因为石榴的糖分含量相对较高,摄入过多可能导致血糖升高。建议每次食用石榴时,将其作为整个饮食中的一部分,并结合其他水果和均衡的饮食。因此,2 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石榴,但需注意控制食用量,并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变化,建议患者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适合的饮食计划。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有这样的观念,那就是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这种观念并不完全准确。那么,糖尿病患者真的一点糖都不能吃吗?这需要我们从更专业的角度来进行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糖尿病的基本概念。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身体对胰岛素的应用效果降低,导致血糖浓度过高的慢性疾病。这就意味着,糖尿病患者的身体不能有效地利用和储存食物中的糖分,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

    那么,糖尿病患者真的一点糖都不能吃吗?答案是:并非完全不能吃糖,而是需要控制糖的摄入量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并不是完全禁止糖分的摄入,而是要控制好每天的总热量摄入,保持血糖的稳定。

    在具体的饮食建议上,糖尿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如甜饮料、甜点、糖果等。而应该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中的糖分释放较慢,不会引起血糖的急剧升高。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避免餐餐大吃大喝或者长时间不吃。因为这样容易导致血糖的大幅度波动,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不利。同时,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的变化调整饮食和用药。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并非完全不能吃糖,而是需要控制糖的摄入量和类型,保持饮食的规律性,以及定期监测血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保持身体的健康。

  • 这是许多糖尿病人都大惑不解的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得糖尿病?人体缺少什么会造成糖尿病?


    其实只有一小部分糖尿病人有家族史,但大部分糖尿病人,都是体检时无意间发现血糖高,诊断了糖尿病。


    糖尿病目前主要分为四大类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还有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


    想要了解人得糖尿病的原因,就先要弄清糖尿病的发生机制。糖尿病是非常复杂的一种慢性病,目前的观点认为,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体缺少什么会造成糖尿病?


    人体并不是缺少什么会造成糖尿病,而是因为人体中的重要器官——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胰岛是胰腺的内分泌部分,胰岛中至少存在三种细胞,A细胞分泌胰升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有D细胞是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其中,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当胰岛功能正常时,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输送到血液中,直接进入血液调节血糖,正常人的血糖都稳定的维持在一个范围内,这都是因为胰岛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一旦胰岛出现了损伤,胰岛功能不足或者胰岛素分泌减少,都会产生糖尿病。


    其中,胰岛素绝对不足是引起1型糖尿病的原因,即胰岛受损,β细胞功能完全破坏,已经不能正常工作了,几乎产生不了胰岛素,只能靠“外援”(注射)来获得胰岛素,以便维持身体的正常活动。


    而当胰岛功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引起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相对不足,就会出现2型糖尿病。


    所以,可以这样说,以目前的技术,1型糖尿病还没有很好的预防手段,因为绝大多数都是自身免疫性的疾病,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如病毒感染、药物等作用于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引起发病。遗传与免疫无法改变,所以防治的难度很大。


    而2型糖尿病占了大约80%以上的人群,它的发生因为与后天的环境因素有极大的关系,所以,目前认为是可以提前预防的,只要改变环境因素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防治效果。


    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环境因素,主要是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或饮食习惯,比如进食过多、运动过少、经常熬夜等等。


    改变环境因素,主要还是要从以上这两个方面进行改变。

     

    首先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长期高油高脂高糖饮食等等。


    建议平日要控制饮食,尽量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粗细搭配,坚持低糖低脂低盐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食物,比如粗粮、绿叶蔬菜等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限制高糖食物、高油食物的摄入,比如含糖量很高的饮料、甜品及糕点或者肥肉等等。


    因为长期摄入这种食物,一方面会增加胰岛的负担,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热量超标,引起肥胖或腹部肥胖,而肥胖很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所以,管住嘴巴是保持正常体重的不二窍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坚持运动。


    现代人吃得好,但是动得少,以前干体力活的占大多数,吃得也是粗茶淡饭。


    但现在人的生活大多反过来了,想吃的都能吃到,但是动的却越来越少了,而且还有很多是脑力劳动者,运动量就更少了。


    所以在闲暇时间,最好利用可以利用的时间,积极的“动”起来,不仅能甩掉肥肉,让多余的热量消耗掉,还能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


    建议平日加强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的劳动或者体育锻炼,运动的方式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比如慢跑、快走、打球、跳广场舞、打太极等等,实在没有时间或没有条件,在家跳跳健美操,打扫打扫卫生,多动一动,对于身体也是有好处的。


    另外,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除了积极运动,还要戒烟戒酒,不要经常性熬夜,保证良好休息和睡眠,注意保证良好情绪,减少生活的压力,这样也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人之所以会得糖尿病,并不是人体内缺少什么而造成的,应该说是胰岛出现损伤,胰岛功能不足或者胰岛素分泌减少,都会产生糖尿病,而这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无法去改变遗传因素,但对于环境因素,完全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就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 果汁、汽水和饮料对糖尿病患者有较大影响。果汁和汽水富含高糖分,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增加血糖波动风险。患者应尽量避免饮用这些高糖饮品,或限制摄入量。

    此外,一些含糖饮料还可能添加了高浓度的脂肪和卡路里,对体重和血脂控制产生负面影响。糖尿病患者应该选择更健康的替代饮品,如白开水、无糖茶、低脂牛奶或含人工甜味剂的饮料。饮食中重视水和低糖饮品的摄入,确保血糖稳定和身体健康。

  • 2 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无法完全治愈,具体的治愈率难以确定,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疾病的持续时间、治疗方法和遵循治疗计划的程度等。

    可以通过积极管理和适当的治疗来控制和管理病情。治愈的定义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能够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并达到长期稳定的状态。一些研究表明,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如控制饮食、增加体力活动和减轻体重,可以有效地控制 2 型糖尿病,并在一些人中实现血糖水平的正常化。

    然而,即使病情得到控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2 型糖尿病仍然需要终身管理和定期监测。遵循医生的建议、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是控制 2 型糖尿病的关键。

    需要注意如果患有 2 型糖尿病,不要自行尝试治愈,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遵循建议来管理和控制病情。

  • 湿疹,也称为特应性皮炎,从刚刚出生的婴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会长。

     

    发病原因是多种因素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外界有害物如细菌、真菌等入侵皮肤。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北方气候相对干燥的月份,也是湿疹好发的时间。湿疹反反复复,瘙痒难耐。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教你科学阻断湿疹,防住这种难忍的痒。

     

    受访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简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医师 赵作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王奔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  李萌萌

     

    湿疹不是因为湿,秋冬季更猖狂

     

    湿疹的名字里,虽然有“湿”字,其实根本不是“湿”引起的,相反是因为“干”。

     

    皮肤是人体的屏障,由于空气、环境等多种原因导致皮肤屏障破坏后,经皮水分丢失增加,皮肤会变得干燥、脆弱,从而产生湿疹、炎症等问题。

     

     

    目前研究表明,湿疹的发病与遗传、环境、感染、免疫异常以及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等有关。

     

    根据皮损表现,湿疹分3种: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出、结痂等,可循序出现,也可2~3种同时出现。

     

     

    一些人出现湿疹觉得痒就去抠,结果加重了病情,进展成下面两种类型的湿疹:

     

    • 亚急性湿疹,以丘疹、鳞屑、结痂为主,抠的话还容易出现糜烂;
    • 慢性湿疹,长湿疹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

     

    湿疹伤害的不只是皮肤

     

    出现湿疹,可以用干净的冷毛巾在患处进行冷敷。如果患处没伤口,可用保湿霜暂时缓解瘙痒;如果患处有破损,可用碘伏、聚维酮碘等消毒,并坚持使用医生开具的药。

     

    湿疹并不是单纯的皮疹而已,应该积极治疗,阻断过敏进程。它除了对皮肤的破坏,还会牵连身体其他机能:

     

    诱发过敏

    湿疹作为过敏进程的起始,部分患者可以后续出现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等特应性疾病。

     

    损害睡眠

    患者可因皮疹、严重瘙痒导致睡眠缺失。通常60%的湿疹患者有睡眠障碍,在疾病发作期这个比例可上升到83%,还会因饮食限制损害生活质量。

     

    影响心理健康

    湿疹严重影响小儿的发育及心理健康,抑郁症在儿童及成人湿疹患者的发病率较高。最近的报告表明,湿疹还可能与多动症有关联。

     

    可能危害心脏

    湿疹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在美国皮肤病大会上,皮肤科医生西尔弗伯格•乔纳森提醒,湿疹还可能会危害心脏,甚至引发心脏病。

     

    湿疹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症状,一旦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湿疹反复发作,怎样才好得快?

     

    湿疹容易反复,与这类人群皮肤缺乏稳定牢固的防护墙有关。

     

    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能够根治湿疹,患者能做的是减少湿疹复发,控制湿疹向严重程度进展。

     

     

    因此,在日常洗脸和洗澡时,都应格外注意和加强护理。

     

    01洗澡不超过10分钟

    为避免湿疹复发,患者洗澡时不能用温度太高的水,时间也不能太长,最好别超过10分钟。

     

    02使用温和的中性浴液

    洗脸、洗澡都不需用去角质产品。不建议用搓澡工具,可用手来打泡沫。

     

    洗澡时的清洁产品应选择低敏无刺激的,且不用每次都用。避免使用含有色素及香料成分的沐浴产品。

     

    03洗澡后3~5分钟涂保湿霜

    洗澡后,用柔软的浴巾轻轻拍干水分,而不是用力擦拭。稍稍抹干后,在3~5分钟内给皮肤涂上润肤膏,防止水分流失。涂好润肤膏后待皮肤吸收,再穿衣服。

     

    04选择棉制品衣物

    穿衣着装选择棉制品衣物,以宽松为宜,由于部分患者对羊毛过敏,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羊毛衣物。新衣服最好使用柔化剂清洗后再穿着,避免刺激皮肤。

     

    05涂抹保湿霜量要大

    好多患者药擦了,保湿霜也用了,湿疹还是没有缓解,多半是因为保湿霜没擦够。

     

    湿疹的保湿治疗不等于平时的护肤,不是挖硬币大小的量涂均匀就可以,而是需要擦大量温和无刺激的保湿霜。

     

     

    孩子每周至少用100克,大人每周至少用250克,每次都需把保湿霜厚厚地涂在湿疹皮肤处才能达到保湿效果。

     

    至于为什么需要这么大量,原因很简单——皮肤干燥表明皮肤屏障功能破坏了,就像出现了裂缝,过敏原、细菌等会乘虚而入,通过厚涂保湿霜就能把裂缝堵上,恢复屏障功能。

     

    06合理使用激素药

    国内外的临床经验已经证明,对于中重度湿疹患者来说,合理选用外用激素药膏是首选疗法。

     

    激素药物的副作用通常是在长期大量的口服后才能出现,且不良反应局限于皮肤,主要表现为皮肤变薄或色素沉着。

     

    另外,即使不用激素药膏,恢复期的湿疹部位皮肤在也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因而并不一定都是激素造成的色斑。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尤其在我国,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的运动对于控制血糖、改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一、适合糖尿病儿童的运动类型

    糖尿病儿童可以进行的运动类型有很多,包括跑步、快走、跳绳、游泳等。这些运动方式都能帮助儿童消耗热量、增强体质、改善心肺功能,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

    二、糖尿病儿童运动的注意事项

    1. 运动时间:每天至少保证半小时的运动时间,但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过度疲劳。

    2.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血糖波动。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3.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保持运动的连续性和规律性。

    4. 饮食调整:运动前后要注意饮食调整,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影响血糖控制。

    5. 监测血糖: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并处理血糖异常。

    三、糖尿病儿童的预防措施

    1.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控制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2. 加强运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适度的运动量。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4.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四、糖尿病儿童的治疗方法

    1. 饮食治疗: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热量摄入。

    2. 运动治疗: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3.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

    4. 心理治疗: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儿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糖尿病儿童的运动对于控制血糖、改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和医生应共同努力,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战胜糖尿病。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需要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然而,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胃转流手术、切除手术、胃束带手术、胆胰分流手术等。

    其中,胃转流手术通过改变食物的流经途径,避免营养物质直接进入小肠,从而减少胰岛素抵抗,促进胰岛细胞增殖,恢复胰岛功能,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除了手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合理的饮食可以控制血糖,减轻胰岛负担。

    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玉米、海带、魔芋等。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的定量和定时,避免暴饮暴食。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血糖、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饮食调整、运动等,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

    首先,遗传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父母双方若患有糖尿病,子女患病风险将显著增加。此外,一些特定的遗传基因突变也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其次,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饮酒等,都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此外,肥胖、压力过大、睡眠不足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饮食控制方面,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并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此外,规律的运动也有助于降低血糖。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尽量选择新鲜、天然的食物。

    2. 增加运动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 定期监测血糖,了解病情变化。

    5.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糖尿病的预防同样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健康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2. 保持规律的运动,控制体重。

    3. 戒烟限酒,减少压力。

    4. 定期体检,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

    5.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许多患者对针灸治疗糖尿病抱有浓厚的兴趣。那么,针灸是否真的可以治疗糖尿病呢?本文将从糖尿病的病因、针灸治疗原理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糖尿病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然而,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表明针灸可以治愈糖尿病。

    虽然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针灸在以下方面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1. 稳定血糖:针灸可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和利用,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2. 调节代谢综合征:针灸可以帮助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

    3. 缓解并发症:针灸对糖尿病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胃轻瘫、神经病变等,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 提高生活质量: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糖尿病并非万能。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同时,仍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

    此外,针灸治疗糖尿病的具体方法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针灸治疗方法:

    1. 经络辨证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

    2. 脏腑辨证治疗:根据患者的脏腑功能状况,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

    3. 气血辨证治疗:根据患者的气血状况,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

    4. 药物针灸:在针灸的同时,配合使用中药或其他药物。

    总之,针灸治疗糖尿病尚需进一步研究,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治疗。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肾性尿糖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本文将从血糖、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等方面,对肾性尿糖的成因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血糖升高是导致肾性尿糖的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血糖在生理范围内波动,肾小球滤过的糖分可被肾小管100%重新吸收。但当血糖超过8.9至10mmol/L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导致尿糖排出增加。

    其次,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肾小管功能障碍等因素也会导致肾性尿糖。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可能导致滤过膜孔径增大,使更多的葡萄糖进入尿液;而肾小管功能障碍则可能影响葡萄糖的重吸收过程。

    此外,一些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肾性尿糖。例如,某些遗传性疾病(如糖皮质激素性肾小球肾炎)会影响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从而导致尿糖。

    肾性尿糖的诊断主要依靠尿液常规检查。当尿常规发现尿糖阳性时,应首先测量血糖,同时检测尿糖。如果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尿糖多次呈阳性,则可诊断为肾性尿糖。

    对于肾性尿糖患者,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改善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病因和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总之,肾性尿糖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病症,其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病情等因素。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延缓病情进展。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并发症众多,其中小腿浮肿便是其中之一。那么,糖尿病人小腿浮肿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本文将从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多个角度为您解析。

    一、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小腿浮肿的常见原因。当心脏功能不全时,血液无法有效泵送,导致血液滞留在下肢,引起水肿。这种水肿的特点是早上起床后脚部没有肿胀,但随着一天的活动,下午脚部会明显肿胀,第二天早上起床后,脚部肿胀又会消失。

    二、肾功能不全:肾脏是人体的重要排泄器官,负责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体外。当肾功能不全时,排泄水的能力会降低,导致体内水分积聚,引起水肿。糖尿病患者早上起床时,眼睛和面部也可能会出现水肿。

    三、其他原因:除了心功能不全和肾功能不全外,糖尿病患者的下肢水肿还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 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流通不畅,引起水肿。

    2. 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等心脏病也可能导致下肢水肿。

    3.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导致肾功能损害,引起水肿。

    四、糖尿病人小腿浮肿的注意事项

    1. 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下肢水肿时,应严格控制盐和糖的摄入,每日摄入的盐不应超过6克。

    2. 控制饮水量:每日饮水量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尿量进行控制。

    3. 输入白蛋白:如果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或肝损伤,导致低蛋白血症,应输入适量的人体白蛋白,并严格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

    4. 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应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并在医生指导下定期服用二甲双胍片、格列本脲片等降糖药物。

  • 口干唾液粘稠是常见的口腔症状,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本文将介绍口干唾液粘稠的常见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措施。

    一、口干唾液粘稠的常见原因

    1. 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全身多个器官出现干燥症状,包括口干唾液粘稠。患者常伴有眼干、皮肤干燥等症状。

    2.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导致口干唾液粘稠。患者体内血糖升高,导致水分流失加快,引起口渴。

    3.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可导致代谢加快,产生大量热量,引起口干唾液粘稠。

    4. 口腔疾病:口腔疾病,如牙龈炎、牙周炎等,也可能导致口干唾液粘稠。

    5.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抗高血压药等,也可能导致口干唾液粘稠。

    二、口干唾液粘稠的治疗方法

    1.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针对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病因进行治疗,可缓解口干唾液粘稠症状。

    2.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使用牙线,避免口腔疾病加重。

    3. 使用人工唾液:人工唾液可缓解口干唾液粘稠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药物治疗:针对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口干唾液粘稠,可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

    三、口干唾液粘稠的日常保养

    1. 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缓解口干症状。

    2.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口腔刺激,缓解口干唾液粘稠症状。

    3.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可加重口干唾液粘稠症状。

    4.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 米饭作为中国人的主食,其烹饪技巧同样值得探讨。如何才能蒸出一锅松软可口、清香四溢的米饭呢?以下是一些小窍门,助您成为米饭烹饪达人。

    一、米水比例要恰当

    蒸米饭时,米水比例是关键。一般来说,米和水的比例是1:1.2~1.4,即水高出米2~4厘米。这样的比例可以让米饭口感软糯而不粘牙。若想口感更加丰富,可以尝试加入一些紫米、高粱或小米等粗粮,但此时需要适当增加水量。

    二、加入植物油和米醋

    在蒸米饭前,加入少许植物油可以让米饭油润透亮,颗粒分明。此外,滴入2毫升米醋,可以保护米中的B族维生素,让米饭更加松软清香,同时还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避免血糖过快上升。

    三、选择合适的电饭煲档位

    不同档位的电饭煲煮出的米饭口感略有差异。一般来说,“米饭”档适合大多数人;“快煮”档适合上班族,可以节省时间;“偏软”档适合老年人,口感软糯;“偏硬”档适合年轻人,口感饱满。

    四、蒸好后再焖5分钟

    当电饭煲跳闸后,不要立即盛饭,让米饭在保温状态下焖5分钟,这样可以让米饭更加松软,且不易粘锅。

    除了以上技巧,还有一些日常保养的小建议:

    1. 选用优质大米,新鲜度越高,口感越好。

    2. 蒸米饭时,不要频繁打开锅盖,以免水汽流失,影响口感。

    3. 定期清洁电饭煲,保持卫生。

    4. 避免长时间存放剩饭,以免变质。

    5. 适量摄入米饭,保持营养均衡。

  • 儿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体格检查、病史和血液检查结果。儿童期糖尿病主要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较为常见。

    体格检查可以发现儿童糖尿病的一些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等。病史询问可以了解儿童的饮食、运动和家族史等信息。血液检查主要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和C肽等指标,其中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最重要的指标。

    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不清楚其确切病因,因此很难预防。2型糖尿病则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肥胖、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等。预防2型糖尿病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度运动等。

    治疗儿童糖尿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胰岛素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需要长期注射。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可以单独使用或与胰岛素联合使用。

    除了药物治疗外,儿童糖尿病患者的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糖尿病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可以选择综合性医院内分泌科进行治疗,也可以选择专科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 糖尿病,这个曾经被称作“富贵病”的疾病,如今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人们健康的重大问题。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和妊娠糖尿病,其中妊娠糖尿病是孕期女性特有的糖尿病类型。由于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因此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科学饮食和合理运动。

    妊娠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关注饮食管理,以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那么,妊娠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安排饮食呢?以下是一些饮食禁忌和建议:

    1. 维生素的摄入

    妊娠期间,女性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增加,可以通过饮用添加维生素D的牛奶或在阳光下散步来补充。叶酸的需求量也比平时增加2倍,可以通过食用绿叶青菜、豆类、动物肝脏、橙子和全麦面粉等富含叶酸的食物来补充。此外,维生素C在许多食物中都含量丰富,如柑橘类水果、猕猴桃、玉米和花椰菜等。

    2. 微量元素的需要

    铁是主要的造血物质,妊娠期间女性需要更多补充铁,而胎儿也需要在肝脏中储存更多的铁,以备出生后自身造血。含铁丰富的食物包括动物肝肾、动物血、黑木耳、大枣、海产品和豆类等。钙的补充也非常重要,每天应保证1200mg的摄入量,牛奶是钙的主要来源,如果对牛奶过敏,可以咨询医生并按医生建议服用钙剂。

    3. 适当水果的需要

    水果是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应注意选择含热量较低的水果,如草莓和猕猴桃。而香蕉、荔枝、龙眼和葡萄等含热量较高的水果则不宜过多食用。此外,应避免食用糖、蜂蜜、巧克力和甜点等含糖量较高的食物。

    4. 饮食原则

    妊娠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以下饮食原则:清淡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保证营养全面均衡;规律进餐,少量多餐;适当增加粗细粮的搭配;水果应在两餐之间食用,每日食用量以200-400克为宜。

    总之,妊娠糖尿病患者应重视饮食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安排,控制血糖水平,保障母婴健康。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