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世界癌症日用药提醒

世界癌症日用药提醒
发表人:京东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肿瘤疾病介绍:
肿瘤是以细胞异常增殖为特点的一大类疾病总称,主要表现为身体局部的异常肿块。有的肿瘤生长缓慢,没有侵袭性,对人体危害较小,医学上称为良性肿瘤;有的肿瘤生长迅速,具有侵袭性,可从原发部位扩散到人体其他的部位,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医学上称为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癌症的发病率显著增加。手术是良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大多数经过手术治疗后可以得到临床治愈;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患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疾病的分期以及病理分型。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本文章转载于雅培医学营养公众号,版权均归原机构或原作者所有,本文转载内容仅供大家学习和分享,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

  • 每个家庭几乎在晚上的时候都会剩下食物,尤其是老年人,不愿意浪费一滴粮食,所以在晚饭过后剩下的食物都不忍心去倒掉,而是选择在第二天早上当做早饭吃掉。这样虽然看起来粮食没有浪费,但是隔夜的食物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却是极大的。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是每餐做的食物一定要尽可能的少做,这样可以避免浪费,也可以避免食用过夜的食物。

     

    哪些食物过夜就不能再食用了呢?

     

    1、隔夜的茶

     

    隔夜的茶很多人都知道不能喝,但是有的人会担心口渴在床头放上茶水,隔天早上会在口渴的时候去喝,有的肠胃虚弱的人就会出现腹泻的反应,有的人则就没有问题。因为隔夜的茶里面有蛋白质等微量元素,它们在夜间正是培养细菌的最佳环境,所以细菌容易在茶水中滋生,虽然肉眼不能发现,但是喝到肠胃里就容易有腹泻的反应,所以隔夜茶最好不要经常喝。

     

     

    2、隔夜的海鲜

     

    鱼类以及海鲜类的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也正是这样有营养的东西导致了细菌的繁殖,隔夜的海鲜和鱼产品会存在很多的细菌,如果在隔天吃进肠胃里很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尤其是放置两天以上的食物最好不要去吃,因为可能会有变质的风险。

     

    3、隔夜的蔬菜、凉拌菜类

     

    隔夜做好的蔬菜没有吃完,放置一个晚上以后,蔬菜里的硝酸盐会转变成亚硝酸盐这种致癌物质,如果长期不注意,就可能使身体患上癌症。凉拌菜隔夜更是不能去吃,除了会有细菌的滋生,还可能会变了味道,所以这两种食物隔夜也是不能再继续食用的。

     

    4、隔天的白开水

     

    很多家庭都有凉白开水的习惯,殊不知隔天的白开水也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白开水隔夜以后,也会产生亚硝酸盐这种致癌的物质,而且多次煮沸的白开水比煮沸一次的开水亚硝酸盐含量更高,所以,大家在喝开水的时候,最好喝当天的开水,而且不要反复煮沸才可以。

     

    隔夜的食物,无论是什么,都最好不要吃,因为既不能保证健康,也不能保证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无论是什么食物,最好当天做当天吃,吃新鲜的食物对身体才有好处。如果有不得已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储存方法,将食物放凉以后再放进冰箱,而且第二天再没有吃完的话,也一定要扔掉。

     

    以上这些隔夜的食物都是不能吃的,其实,所有的隔夜食物都可能会产生细菌以及亚硝酸盐,细菌可能会导致腹泻以及肠道不舒服,而亚硝酸盐长期堆积在体内还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所以,做到健康饮食,吃新鲜的食物对身体健康也是一种保障。不浪费粮食的前提不是去吃隔夜菜,而是把任何食物都做少量才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说起味精和鸡精,不少人都不陌生,这两种佐料是在制作食物时经常会使用到的食物。只需要添加一点点就能够让食物变得更加的鲜美,让菜肴提升了香气,能帮助帮助起到开胃的好效果,也使菜更加的下饭。不过,由于之前有传言说味精鸡精会导致出现癌症,这样的说法一出,不少人都不敢再吃味精鸡精了。


    那么对于鸡精味精来说,它们真的能致癌吗?别急,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不妨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味精鸡精到底都是由什么制成的。

     

    味精

    其实相比鸡精来说,人们使用味精来采取烹饪食物的历史更加悠久。味精是先由食物提炼,然后再经过发酵而成的。在烹饪食物时,能让食物变得更加的鲜美,起到提鲜的效果。

      
    鸡精

     

    其实不少人都不是十分的清楚鸡精和味精的区别的。其实鸡精和味精也是存在着一些联系的,跟味精相比,鸡精的成分要更加的复杂一些。鸡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和食用盐,而且还会在其中加入一些关于鸡肉的提取物,会让鸡精味道变得更好一些,带着些许鸡肉的香味。和味精相比,鸡精的味道要更好一些,不过就成分而言,二者成分都差不多,没有太大的差别。

      
    鸡精味精能致癌吗?

     

    在简单介绍完鸡精味精之后,再来好好谈谈,鸡精味精真的会致癌吗?

    其实关于鸡精味精能致癌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对的,这种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鸡精味精本身的对人体没有伤害的,不存在致癌的情况。不过在食用鸡精味精之时,也要多多注意用量,要合理的摄入,不可食用过多,否则也会对身体造成不小的影响。

     

    在介绍完这些关于鸡精味精的知识后,接着再来说说在烹饪时,要放入鸡精味精进行调味时,应该还要遵循那些行为,才能让自己处于更健康的状态。

      
    1. 掌握好时间

     

    在烹饪食物时,如果想要放鸡精味精进行调味提鲜的话。

     

    不妨也要注意下放的时间。最好是在快出锅之前再放入鸡精,这样能避免让鸡精味精受到高温的攻击,能让菜保持更好的味道。

     

    所以,下次再放鸡精味精之时,不妨记得要在快出锅之前放,这样会对身体更好。

     

    2. 适量食用

     

    加入了鸡精味精之后,确实能让菜肴变得更加的美味,但是也要注意食用的量才好。

     

    吃太多的鸡精味精的话,会很容易导致出现恶心想吐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在食用味精鸡精时,也要注意把握好度。


    3. 这些菜肴可以不加

     

    加入味精鸡精后,能够对菜肴进行一个提鲜的作用,但是也不是表示所有的菜都需要放鸡精味精的。

     

    像是海带、紫菜、海鲜等等这些本身都带有鲜味的菜肴来说,就可以选择不用再加入鸡精味精来进行额外的提鲜了。

     

    总之,鸡精味精是对身体没有伤害的。但是也要注意合理摄入,这样才会是对身体很好的行为。

  • 软组织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根据肿瘤的性质和阶段来选择,通常分为良性软组织肿瘤和恶性软组织肿瘤,治疗包括手术切除和化疗等。

    1.良性软组织肿瘤:如果肿瘤体积较小,无任何不适症状,可以暂时不用特殊治疗,定期去医院复查即可。如果肿瘤体积较大,会对日常生活或患处造成较大影响,则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治疗,一般能够达到治愈的效果。

    2.恶性软组织肿瘤:一旦确诊,应该尽快采取手术治疗,将病灶组织彻底切除。术后可以采取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能够杀灭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除了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另外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这些方法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使用。

    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软组织肿瘤,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且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肿瘤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 益生菌,是我们常在广告上听到的一个名词,大家对它的初步印象就好像广告里面所说的“调理肠道”,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奇妙的菌呢?

     

    医学上所讲的益生菌,是指对宿主有益的一类活性微生物,它们主要是“定居”在人体消化系统的肠道以及生殖系统里面。它们主要是可以产生一些确切的健康功效从而对宿主身体内环境的微生态做到改善。

      


    其实人和动物体内都是有益生菌存在的,比如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嗜酸乳酸菌等等,如果身体里的益生菌群发生紊乱就会导致消化和排泄功能等出现问题。最常见的菌群失调的症状就是腹泻,以及随之而来的免疫力下降的一系列变化。

     

    对于正常人来说,益生菌是这么重要的存在,那么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呢?

     

    我们最常知道的就是,肿瘤患者通常都会接受各种放化疗,这些治疗虽然是为了帮助杀死他们身体里面的肿瘤细胞和组织,但因为放、化疗法选择性很低,往往会在治疗同时杀死身体正常的细胞和组织,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引起胃肠道黏膜的损伤。

     

    人体的胃肠道黏膜是负责消化和吸收的主要组织,一旦受损之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机能就会大大下降,同时还会带来身体对病菌的抵抗能力下降的变化。在这种时候,益生菌就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肿瘤病人消化和吸收,对肠黏膜起到保护作用,还能提升本来就已经十分虚弱的肿瘤病人抵抗病菌的能力,避免再轻易受到其他病的攻击。

     

    现今所发现的益生菌主要被分为三大类:

     

    1.乳杆菌类,比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等;

     

    2.双歧杆菌类,比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还有卵形、嗜热双歧杆菌等;

     

    3.革兰氏阳性球菌,比如粪链球菌和乳球菌等。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酵母菌和酶也可以被视作是人体所需的益生菌。

      


    益生菌的存在和人的身体状况是相互影响的,菌群失调会导致人身体的疾病,而身体虚弱的人也更容易出现菌群失调的变化。这就好像是大自然中的共栖关系,益生菌以来健康人体存活,而人的健康也仰仗益生菌的正常繁殖。

     

    对于肿瘤病人来说,益生菌不仅可以修复受损的胃肠道黏膜,许多菌株还能在消化道中产生一定的酶,既可以帮助吸收营养,还能与一些有害微生物竞争性地争夺吸收营养成分,不给它们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空间。同时,益生菌还能产生一些维生素,B族维生素或维生素K等,还可以对肿瘤病人的骨骼和心脏系统健康有一定的保护。

     

    益生菌是人和动物身上都有的重要菌群,对于守护人的健康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肿瘤病人也更加需要它们!

  • 那场漫长的噩梦是从一名华裔空姐的求救讯息开始的。

     

    祖籍广东省开平市的邓月薇,生前是美国航空公司的乘务员,2001年9月11日早上8时21分,她在美航11号航班上值勤时,在经济舱的后排拨通了对地面控制中心的紧急电话,汇报航班可能被劫持的求救讯息:

     

    「两名座位在头等舱2A和2B的乘客进入驾驶室,机长无法联络,头等舱的乘客全部被赶出来,两位商务舱的乘务员被刺伤,飞机摇晃不定。」

     

    她是第一个向世界发出危险信号的人。FBI留存的一段 24分零2秒的录音,记录了她45岁生命的最后时刻。

     

    • 8时46分:在她和地面通话25分钟后,被劫持的美航11号航班撞上世贸中心北塔;
    • 9时02分:被劫持的美联航175号航班撞上世贸中心南塔;
    • 9时37分:被劫持的美航77号航班撞上五角大楼;
    • 9时59分:南塔倒塌;
    • 10时02分:被劫持的美联航93号航班在宾州田野坠毁;
    • 10时29分:北塔倒塌。

     

    随着高412米、110层,四周均是玻璃外墙的双塔先后倒塌,大火并没有就此熄灭,而是持续燃烧了好几十天,将有毒气体和微粒抛撒到方圆几公里的城区,这些物质弥漫在曼哈顿岛南端,长达数月无法消散。

     

    911袭击事件导致至少2996人在事件发生当天死亡,有246人来自四架被劫持的飞机,2,606人死于纽约世界贸易中心或周遭地区,125人死于五角大楼。有372名遇难者是外国人,来自90多个国家。

     

    据统计,至少有200人困于电梯而死,世贸双塔198部电梯中,共有64部电梯的缆绳经过撞击区域。这64部电梯中有48部没有人活着出来。从电梯逃离的人,许多是因为飞机撞入大楼时电梯门刚好是开着的。

     

    有两名在南塔的人在78楼刚挤入电梯,飞机便撞入大楼。电梯的9根缆绳被撞断8根,随后以近乎自由落体的速度坠落。临近一楼时,紧急刹车系统刹停了电梯厢。20多人,最终只有两人活着扒门逃出。

     

    有6个人被困在北塔一部直达电梯中,一名玻璃清洁工使用一把锋利的玻璃刷花了45分钟割开了电梯井的墙板,踹开对面的墙,并进入了50楼的一个厕所中。得益于这把玻璃刷,这6人全部成功逃离。

     

    据统计,在大楼倒塌之后,有23人被从废墟中活着挖了出来,包括15个救援人员。最后一个被营救出来的人在废墟中待了27个小时。有一人在大楼倒塌时处于22楼,他从22楼坠落,但数小时后在废墟下恢复了意识。

     

    他们虽然在美国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天里,逃出生天,摆脱死神的魔爪。但在事件过去了20年之后,悲剧并未终止,他们仍然在被病魔苦苦纠缠。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统计,截至2020年,在世贸中心健康计划(为幸存者和救援人员提供的联邦福利计划)的104223名注册者中,58%的计划成员至少感染了一种由「9·11」事件引起的疾病。与「9·11」有关的癌症病例数,从2013年的1870个,增加到2020年的20612个,增幅超过1000%。

     

    该计划中近31%的癌症患者患有皮肤癌,超过23%患的是男性生殖系统癌症,近12%患有「原位肿瘤」,即尚未扩散的癌症。

     

    此外,2012年至2020年,注册者中的非癌症健康问题也增加了80%。在患有非癌症疾病的50611名成员中,有46072名患者出现了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而18450名成员报告了心理健康疾病,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和药物滥用等。

     

    他跑赢了死神

    却倒在新冠病毒之下

     

    电气工程师史蒂芬·库珀于2020年3月28日,死于新冠,享年78岁。

     

    他是美国疫情暴发第一个月,佛罗里达州棕榈滩县138名新冠死难者中的一员。  

     

    库珀去世那天,美国累计新冠确诊病例刚刚超过12万。如今,这个数字是4086万。

     

    「你可能不认识他,但你很可能见过他的照片。」最早报道库珀生平事迹的《棕榈滩邮报》写道。 直到库珀去世3个多月后,他去世的消息才登上美国各大媒体的新闻版面。

     

    库珀是「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幸存者。2001年9月11日,美联社的一名女摄影师拍下了世贸大楼轰然倒下的瞬间,这张照片刊登在世界各地的报纸和杂志上,之后还在纽约的9/11纪念博物馆展出,恰好入镜的库珀也因此而成名。

     

     

    照片最左边的人就是库珀,时年60岁的他,腋下夹着一个马尼拉纸信封。他的背后,是滚滚浓烟和倒塌的塔楼的碎片。

     

    库珀是个热心肠。他和爱人从未结婚,但他们相伴一生。1993年,这对伴侣从危地马拉收养了他们的女儿杰西卡。 

     

    2019年10月,库珀进行脑部手术,手术后在医院和康复中心呆了两个多月,「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谈论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医院里没人戴口罩。」库珀的爱人说。

     

    库珀最初被诊断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20年3月23日,医护人员接走了他,5天后,他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2017年,斯蒂芬·库珀和她的伴侣和女儿在一个生日派对上/The Palm Beach Post 

     

    据美国广播公司援引「世界贸易中心健康计划」(为幸存者和救援人员提供的联邦福利计划)的数据报道,截至2020年8月21日,有超过1400名「9·11」幸存者及救援人员感染新冠病毒,其中至少有191人因患新冠肺炎住院,44人死亡。该项目一名负责人称,由于统计不完全,真实的感染数据可能会更高。

     

    「9·11」幸存者及救援人员有感染新冠病毒的高风险,这样的风险提示,早在美国疫情初期就已被反复提示,可在美国政府笨拙的疫情防控策略下,形势依旧无法阻止地滑向最坏的后果。

     

    「这里是纽约,很多人由于在灰尘中过度暴露而患上了肺功能障碍。所以基本上,当人们肺功能和结构不正常时,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就更大。」2020年3月9日,在纽约市疫情通报会,纽约市公立医院系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兹表示,许多急救人员、幸存者,以及在世贸中心倒塌后吸入了大量有毒物质的曼哈顿下城居民,均患上了呼吸道相关疾病。而患有肺部疾病、心脏病、癌症、免疫系统缺陷及糖尿病人都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风险更高。

     

     

    「没有什么能吓倒我,除了新冠病毒。」说这话的菲尔,是纽约市的一名建筑工人,「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他曾第一时间在现场参与救援,由于吸入了大量危害性粉尘,他的健康大不如前,他做了30次手术。

     

    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3月,他感染了新冠肺炎,「我感觉就像生活在水下,每隔几分钟都得挣扎着浮上来大口喘气。

     

    「我认识的每位幸存者都在胆战心惊地思考‘我会不会得癌症’?」菲尔说,「现在,他们又要为是否会得新冠肺炎而担惊受怕。」

     

    幸运的是,菲尔最终战胜了病毒。三周后,新冠肺炎症状消退,核酸检测呈阴性。

     

    但更多人没菲尔这么幸运。「当初,联邦政府谎称世贸中心的空气是安全的,强迫人们返回工作岗位。这已经够糟糕了。」律师迈克尔·巴拉施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他一直在为像菲尔一样的「9·11」幸存者群体争取更好的医疗补偿,「更糟糕的是,我们的联邦政府还在告诉人们,‘疫情控制得不错,你们不需要戴口罩。」

     

    「9·11」事件发生后 约翰·菲尔在现场从事救援和清理工作(图片来源:ABC)

     

    当幸存者成为癌症患者

     

    博德斯死于胃癌,时年42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我很确定让我患上癌症的是那些灰尘,因为我从没生过别的病。我没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博德斯在生前说,她在2014年8月被确认患上癌症,她坚称在世贸双子塔逃生时,将她层层覆盖的灰尘,是导致她罹患癌症的主要原因。

     

     

    「9·11」发生时,她还是美国银行的一名员工,开始做这份工作不到一个月。飞机撞到了大楼上,大楼开始猛烈地震动、摇晃,她头脑发晕,几乎失去理智,挣扎着想要逃出。

     

    博德斯很清楚地记得她的上司让大家保持冷静,躲到桌子底下去。但是她没有照做,「我很庆幸当时的我还有足够的力气逃到楼底下去。」

     

    当逃到楼底,她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我看到有什么东西从一些人的身体里戳出来,这些人被从头到脚盖住,躺倒在血泊中。这简直就是一场大屠杀。」

     

    两次爆炸后,纽约的城市街道笼罩在一片巨大的灰白色烟雾中,她也被灰尘完全覆盖。法新社的一名摄影师拍下了那时的她,这张照片一直被社会各界广泛使用。时代杂志曾将其评为「25张最有影响力的图片」之一,甚至有人专门为这张照片编了一首「博德斯之歌」,还在互联网上掀起过一股热潮。

     

    博德斯在「9·11」后受了极大刺激,她把自己关在家中,足不出户。

     

    「我的人生乱套了,有将近10年我都没有去上班。」博德斯在2011年接受采访时说,「我开始酗酒、吸毒,从来不走出家门一步。我瘦得皮包骨,最瘦的时候只有72斤。」她没钱支付账单,也没法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儿童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曾来到她家评估她儿子的生活情况,她的女儿被父亲领走。

     

     

    一个可怕的里程碑早已出现:2001年9月11日以来,两万多人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他们深陷在与「9·11」相关的「癌症黑洞」中。截至2020年,与「9·11」有关的癌症病例数,从2013年的1870个,增加到2020年的20612个,增幅超过1000%。

     

    由「9·11」引发的癌症超过70种,在截至2016年被确诊患癌的5441人中,4692人为当时参与地面营救、清洁的消防人员、警察、环卫工人和志愿者,另外近750人是世贸中心附近的居民,或是在附近上学、工作的人员。这些癌症极有可能是由袭击发生后产生的污染致癌物导致的,40%都与呼吸系统和肠胃系统有关。

     

    「这是非常公平的有毒尘埃。无论你是学生、消防员还是高盛的富翁,都无关紧要。它正在影响每一个人,并杀死所有人。」为这些受害者维权的律师迈克尔巴拉希对媒体说。

     

    当时,成千上万的人在事发地附近居住或工作过,他们当时不知道的是,自己呼吸的空气中充满了废墟尘埃的有毒气体,和来自燃烧着的世贸大厦的污染微粒。


    「曼哈顿下城区演变成了癌症的粪池。」FBI探员陆利伯是世贸中心遗址的一名幸存者,「9·11」发生第二天,她在自己车里,打开了空调后,灰尘从出风口直喷出来,残余尘埃在加热系统中存留了好几个月。后来,她被诊断出患有两种癌症。

     

    男性乳腺癌患病率仅为十万分之一。迈克尔古伊德斯是一名退休的纽约警官,当年他冲到世贸中心遗址参与救援,2015年,他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当时他的女友在他的胸部发现了一个肿块,而他没有家族病史。

     

    「我甚至不知道一个男人有可能得乳腺癌。」杰夫弗林在2011年听到自己确诊乳腺癌时,他以为在做梦,感觉自己要晕倒了。

     

    莫曼多同样患上的是乳腺癌,而且他也没有相关家族病史。

     

    他是个运动健将,参加过马拉松和铁人三项赛,2018年3月,他注意到他胸部有一个小肿块,很快就得到了令人震惊的诊断:乳腺癌。

     

    直到同事们提醒他才恍然大悟:他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遗址附近工作过几个月。

     

    「911事件发生一周后,我们又回到了工作岗位,而双子塔还在燃烧,其他的一切都在我们周围崩溃。我们被告知,空气很好,我们需要回去工作。」他说。「这是荒谬的。这是可怕的。市中心的气味和你想象的一样刺鼻。仍有建筑物在燃烧。那些建筑被烧毁了好几个月。」

     

    又一轮的男性乳腺癌诊断,只是这场健康危机的表面。「9·11」后,在世贸中心废墟附近工作和生活的人,截至2018年,至少有15名男性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在2018年于世贸中心遗址纪念博物馆举行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他在过去六个月里已经失去了3名同事,他呼吁更多的人报名参加政府项目,旨在检测和治疗,与从摩天大楼残骸中散发出来的有毒碎片和颗粒有关的疾病。

     

    图:约翰·莫曼多原本处在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成为一名马拉松选手,并参加了铁人三项的训练,而这一切在他确诊乳腺癌后,沦为泡影。

     

    有些疾病还有数年的潜伏期,例如粉尘中的石棉所引发肺部问题,要在40年之后才会出现症状。这些疾病正不断蚕食着当年的幸存者的生命。

     

     

    受害者Marvin Bethea,曾是一名医生,911事件致病后两次中风,目前失去行动能力并患有哮喘、高血压和抑郁症。图中他展示的是他每天都必须服用的15种药。(来自:腾讯国际新闻)

     

    「9·11」事件发生3年后,幸存者阿尔迪不得不辞去了原先律师事务所的工作,离开了已生活了24年的纽约,搬到了宾夕法尼亚州的乡村地区和父母一起居住。

     

    此后,这位原先在律师事务所西装革履的金领,不得不靠在附近小镇的一家剧院售票来维持生计。

     

    雪上加霜的是,在2015年,他被确诊患有致死率非常高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得了这种疾病的患者不但痛苦,一旦确诊无法治愈,仅能每天通过大量的药物进行控制。

     

     

    「9·11」发生时,利拉·诺德斯托姆是双子塔附近一所高中高三的学生。后来,她得了胃食道逆流病。在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后,她发现,事件对她和她的同学的健康影响非常大,很多人都出现了与她相似的症状。

     

    「我们太年轻了,这不是我们为自己做的选择。我们是未成年人。我们当时不知道那里不安全,环境保护署没有告诉我们真相。」 她创立了「StuyHealth」团队,帮助其他年轻的幸存者。她说,当时美国环境保护署署长向公众保证,世贸中心周围的空气是安全的。事实上,这是一个错误的信息。

     

     

    谁该为这些幸存者的疾病负责?

     

    「9·11」事件中,有超过90000名幸存者、救援人员以及重建人员直接暴露于WTC粉尘之中。

     

    《院前和灾害医学》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80785位参加世贸中心健康计划的人群中,通过近20年的随访,WTC粉尘暴露者有着更高的癌症发病率,其中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白血病的发病率更高。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201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聚焦于与有害烟雾直接接触者的癌症发病率。该研究通过对28729名相关人员超过11年的随访发现,第一次证明WTC粉尘暴露者的癌症发病率更高,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同样是前列腺癌、甲状腺癌和白血病。

     

    但其实,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最初指出,WTC粉尘暴露与癌症之间没有联系,相比之下呼吸道疾病则更有可能发生。

     

    曾有多个发表在《柳叶刀》的研究认为,WTC粉尘暴露者癌症发病率并没有升高,或者研究结果无法解释。

     

    好在,随着癌症与WTC粉尘暴露的关系,被数个十年以上随访的研究证明,相应的「癌症免费治疗」,也于2012年9/11事件11周年时落地。

     

    而《外伤流行病学》2017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遭受外伤或暴露在灰尘云中的幸存者,患心肺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哮喘和非癌症性肺病的风险可能增加。

     

    此前,已有研究仅观察了袭击后最高5-6年间的的影响,而该研究涉及最高10-11年后的「9·11」造成的长期健康影响。此外,许多前人研究还包括在「9·11」之前就存在健康问题的人群,而该研究将那些在「9·11」袭击前已诊断出慢性病的人们排除。

     

    该研究主要涉及两种「9·11」袭击下的暴露形式:外伤和灰尘云。研究发现,外伤与之后的心脏病发病之间有明显联系。头部受伤或骨折等多处外伤的人群,相比没有受外伤的人群更早患上心脏病。

     

    尤其是那些有3处或以上外伤的人们,患上心脏病的时间要大大早于未遭受外伤的人,速度是他们的7倍之多。

     

    研究表明,在一天之内严重暴露在人为灾难下,可能在几年之后造成严重的个体或公共健康问题。临床医生在治疗这些仅在当天暴露于灾难中的患者时,应当意识到即使在数年后仍存在慢性疾病发生的可能。

     

     而据《每日新闻》报道,当局综合5份研究文章指出,在世贸中心内的患病人数及疾病种类也超出预期,当中尤其以癌症更为普遍。研究发现,救援人员患上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的风险较高,而幸存者则是患上乳腺癌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较大。

     

    另一项研究表明,由于「9·11」事件而出现慢性健康问题的人士,提前退休或失去工作的可能性较高。这情况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之中更加明显,卫生局指出,「有3项以上慢性疾病,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士,在「9·11」事件后3至5年失业的风险较其他人高出10倍。」

     

    参考文献:
    Injury Epidemiology|doi:10.1186/s40621-017-0115-x
    Lost to coronavirus: Captured in 9/11 photo — ‘Oh my God. That’s me.’;
    The Palm Beach Post2.Man in famous 9/11 photo dies of Covid-19, family says;CNN
    Shapiro MZ,Wallenstein SR,Dasaro CR,et al.Cancer in General Responders Participating in World Trade Center Health Programs,2003-2013.JNCI Cancer Spectr.2019 Nov 6;4(1):pkz090.
    Smith,E.,Holmes,L.,&Larkin,B.(2021).Health Trends among 9/11 Responders from 2011–2021:A Review of World Trade Center Health Program Statistics.Prehospital and Disaster Medicine,1-6.
    The Lancet Oncology.9/11 survivors to get free cancer treatment.Lancet Oncol.2012 Oct;13(10):957.
    朱雪琦:《他从911恐怖袭击中幸存,却死于新冠病毒》医学界. 2020-07-06
  • 小肠壁增厚有可能是肿瘤引起,也有可能是炎症性疾病、肠梗阻的因素导致。

    1.肿瘤:如常见的腺瘤、小肠癌等,这些肿瘤体积的不断增大,可导致小肠壁出现增厚的现象。

    2.炎症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疾病,炎症因子以及炎症渗出物,可刺激到肠壁组织,进而导致局部组织出现充血、水肿等现象,而出现小肠壁增厚的情况。

    3.肠梗阻:是指肠道内的物质无法正常的通过,进而聚集在肠道,而导致肠道阻塞的现象,也可引起肠道扩张以及小肠壁增厚的现象。

    导致小肠壁增厚的原因比较多,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我们平时在就医过程中,无论大病、小病,总会听医生嘱咐说要保持心情愉快,因为良好的心态、情绪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良方,而长期负面情绪的积累会导致我们的免疫系统“破防”,轻则小病连连造访,重则癌症都有可能登门,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吓唬人的,这个说法从医学角度也是有理可循的。

     

     

    一个人情绪的好坏同他的健康、寿命是成正比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柏格尔博士认为,人体百分之八十的疾病均与免疫系统失调有关,也就是说,要想身体健康,免疫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武器,一个健全的免疫系统会大幅降低患病、甚至是患癌的几率,而不良情绪则会破坏免疫系统,成为导致癌症的罪魁祸首之一。

     

    因为其实人体神经系统中,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是共用一套信号的,而一旦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就会导致神经内分泌活动的紊乱,器官功能活动失调,使得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免疫监视功能减弱,进而影响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监视作用,容易导致癌细胞转换和突变。

     

    我国中医在《外科正宗》中对乳腺癌的病因分析,认为“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

     

    由此可见,不良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临床上发现,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胰腺癌受情绪的影响都非常明显:比如情绪压抑得不到释放的人,容易患肺癌;乳腺癌和无法解决的悲哀有关;和别人比较疏远以及容易招惹是非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消化系统和淋巴系统癌症;性格忧郁、感情不外露的人比性格开朗的人患癌症的风险高出15倍等等。

     

     

    对于癌症患者愈后的情绪护理方面,在术后的最初几日,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是被破坏的,尚有胃管、导尿管,甚至有腹腔引流管,加上伤口疼痛,很容易使癌症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甚至厌世情绪。这时,家属应配合医护人员向患者说明各种治疗的必要性,并适当让癌症患者发泄其不良情绪,给予贴心支持与安慰。

     

    在出院后,要多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果精神上高度紧张,情感上过于脆弱,情绪易于被动等都会引起食寝不安、身体抗癌能力下降,导致病情恶化;同时,生活要有规律,既不要卧床大养,也不要过度劳累,无论作息时间、学习、娱乐都要有规律,因为规律的生活可使机体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这样,肿瘤的复发、转移也就无机可乘。

     

    所以说,情绪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当生活中出现紧张、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时,可以选择把自己心里的烦恼、情绪对朋友或者亲人诉说出来,也可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发泄物”,以此来保持心情舒畅,或者是通过一些活动,创造出一种情景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总之,要使不良情绪及时得到消解,而不至于堆积起来,危及身体的健康。

  • 染发是一件让不少人上瘾的事。然而,“染发剂是否有致癌风险”始终存在争议。

     

    为了详细评估染发剂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哈佛研究人员发起了一项研究。

     

    科学家在研究了12万美国女护士长达36年的数据后,在近日给出了答案。

     

     

    《生命时报》结合研究并采访专家,教你看懂染发剂的成分,降低染发的伤害。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杨淑霞

    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分会委员   尤艳

     

    染发致癌?哈佛分析12万人数据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等机构的联合研究证实,使用永久染发剂与皮肤癌、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这项研究采用的是著名的护士健康研究队列,历时36年,共招募了超过12万名年龄在30-55岁的美国女护士。

     

    根据本研究的需求,最终有117200名女护士的数据被纳入到本研究之中。

     

    每两年,这些护士都会收到问卷,问题包括:你染发了吗?染发频次是多少?是否患癌症?

     

    在36年的随访期间,一共有20805名女护士确诊为实体恶性肿瘤,1807例血液癌症,22560例基底细胞上皮瘤,以及279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此外,累计有4860名女护士死于癌症。

     

    在排除了年龄、种族、自然发色、体重指数、尼古丁及酒精摄入量等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

     

    研究结果

     

    1.永久染发剂的使用者与未使用者相比,皮肤基底细胞癌发病风险略有增加,尤其对于天生头发颜色较浅的女性,皮肤基底细胞癌发病风险高6%,但没有使用越多风险越高的关系。

     

    2.乳腺癌方面,使用永久染发剂的人与未使用者相比,前者乳腺癌(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激素受体阴性)的发病风险均出现了升高,且染发剂的使用频率及剂量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正相关,染发次数每增加50次,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1%~2%。

     

     研究中女性个人使用永久性染发剂和天然头发颜色对特定癌症发病率及相关死亡率的影响

     

    3.使用永久染发剂者卵巢癌发病风险较未使用者高出21%,与乳腺癌一样,卵巢癌的发病率与染发剂的使用剂量呈正相关。

     

    4.使用过永久性染发剂的自然深色头发的女性,患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增加了289%,但在浅色发色女性受试者身上未观察到。

     

    5.个人使用永久染发剂与大多数癌症发病风险和癌症相关死亡风险之间未见显著相关性。如脑肿瘤、结肠直肠癌、肾癌、肺癌等发病风险未见增加,但根据天生头发颜色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故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使用永久染发剂与许多癌症发病风险有关,且先天头发颜色也有影响,提示经常与染发剂接触的人需要有所警惕。这种相关性还需进一步的证实。

     

    一表看懂染发剂的成分

     

    要选出一款健康安全、效果好,适合个人需求的染发剂,先要弄清它们各自的特点。

           

    根据固色持久度,染发剂可以分为三类:暂时性染发剂、半永久性染发剂、永久性染发剂。

     

     

    选购时除了留意价格、颜色外,还要留意标签成分标注,尤其是对化妆品内某种成分过敏的人士,应避免选择含有这种成分的产品。


     

    染发最易犯的4个错误

     

    染发对人体的伤害与染发习惯密切相关。天气、颜色等看似无关的因素,都可能加重其危害。


    错误1:雾霾天染发

     

    染发剂含有害物质仲胺,它作为染料固定剂可以让颜色更稳定,但能渗透到头发和皮肤中。

     

    它能与烟草烟雾或空气中的废气反应,形成强致癌化学物亚硝胺。因此,雾霾天染发致癌风险可能更高。

     

    错误2:染的颜色太深太艳

     

     

    一般情况下,颜色较深或鲜艳的染发剂,对苯二胺的含量较高。

     

    而含有对苯二胺之类的染发剂多为永久性的,这类产品因效果更持久更受青睐,但对头发头皮的伤害更大。

     

    错误3:同时又染又烫

     

    不少人为图方便,选择染发和烫发同时进行。

     

    其实烫发使用的药水多含有碱性成分和氧化剂,它们会破坏头发表层,使头发的内部结构失去保护,导致头发发黄、发脆,没有弹性和光泽。

     

    此时染发对已经受损的头发无疑是雪上加霜。

     

    错误4:不适合染发偏要染

     

    以下5类人群最好别染发,否则比别人的伤害更大:

     

    对染发剂过敏者,头皮受损的人,年老体弱、肝肾功能不全的人,正在妊娠、哺乳的女性,有癌症家族史的人。

     

    7种方法降低染发伤害

     

    虽说染发容易导致过敏,使头皮发红、瘙痒,甚至增加癌症风险,医生并不推荐。奈何不少爱美之人无法抵住诱惑。既然非要染,怎么做才能降低染发的伤害?

     

     

    01染发前一天别洗头

     

    头皮分泌的油脂能很好地保护头皮,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有害物质通过头皮渗入体内。

          

    02染发前做皮肤测试

     

    染发前应取染发剂涂在耳后或手臂内侧娇嫩的皮肤处,观察2~4天,如果没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过敏反应再染。

          

    03发际周围抹点乳液

     

    在涂抹染发剂前,可在发际周围抹点乳液或凡士林油膏,这样万一沾上药水也比较好清洗。

     

    尽量将染发剂涂抹在离发根1厘米处,避免染发剂直接接触头皮。

          

    04不混用染发剂

     

    不要将不同品牌的染发剂混合使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有害物质。

          

    05一年最多染两次

     

    不要频繁染发,两次要间隔3个月以上。中老年人一年染发别超两次。

          

    06没必要次次全染

     

    不少中老年人染完后没多久发根又变白了。此时,建议只染新长出的白发部位,把变白的地方染黑即可。

     

    07染完后多清洗

     

    为避免染发剂长时间残留在头皮上,染发后应多洗头,洗时要避免抓破头皮,以免化学物质进入体内。▲

       

    本期编辑:刘云瑽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郭铁亮

  • 对于烤焦的食物能否致癌,一定要区分烧焦的食物是什么,谷物类一般不致癌,肉类一般带有致癌物质。

     

    谷物类


    一般而言,面等谷物类的东西炒焦了,其性质就会发生改变,从中医角度来看,就有了消食化气止泻的作用。就是说,它们是可以吃的,而且有了一定的治疗作用。而肉类食品焦糊后,就会产生毒素,产生致癌物质,所以,焦肉是不可以吃的。

     

    用炒过的大米碾成粉后,冲泡服用,可治疗小儿腹泻,是民间常用的方子,简单易行。这实际上就相当于炭的吸附作用,虽然还不是活性炭。(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是原料500℃炭化,然后800-900℃加水蒸气活化)。

     

    很多草药都是通过炒糊来达到助消化效果的。治疗消化不良的【焦三仙】(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就是家喻户晓的名方,经过炒炙焦黄的谷稻芽(大米、小麦)具有消积、化肉食的功效。

     

     

     

    蛋白质类食物


    烧糊的东西多少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纯的纤维,脂肪和淀粉烧焦基本不产生有毒物质,但蛋白质被烧焦,会产生多种致癌物质,主要是氨基酸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尤其与脂肪一同烧焦时,苯并吡、杂环胺的含量会增加许多,而这两种物质均为强致癌物质,容易导致食道癌、胃癌等。

     

    有烟烧烤出的肉,带有高浓度的苯并(a)芘。一磅烤好的牛排中苯并芘的量比300支香烟产生的烟雾中还要多。

     

    摄入的焦黑物是否达到致癌量呢?


    偶尔吃了烤肉上的焦黑物,无须过度担心。人体有强大的DNA损伤修复机制。但一旦超过了修复限度,就会引发不可逆疾病,甚至引发癌症。不药博士也喜欢吃烧烤,但一般会选择无烟烧烤,或者把烧糊的部分去掉或者干脆不吃。这样既享受到美味,也不至于使身体受到伤害。

     

     

    烹饪温度有讲究


    一般在200℃以下,不会产生致癌性物质,如食物被炸焦,则温度已达400℃左右。所以烹饪食物最好采取煮、蒸的方法。用油锅炒食物时,应注意煸炒,以避免锅底温度过高而把食物炒焦。特别是烘烤富含脂肪、蛋白质的食品,更要注意控制温度。

     

    欢迎关注不药博士!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那天,我正坐在滨州市的家中,手机屏幕上突然弹出一条信息,是来自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看着那个熟悉的图标,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因为我知道,这又将是一次与医生的温馨互动。

    医生***的名字在我心中有着特别的分量。他总是那么耐心,那么细致,每次交流都让我感到安心。这次,我告诉他我的症状,他很快就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并询问我是否需要开具处方。

    当我询问要什么药时,他耐心地回答了我,并询问我想要几盒,还告诉我了药品的厂家。我一一记下,心中充满了感激。

    不久,我收到了医生开出的处方,上面详细列出了药品的名称、剂量和数量。当我仔细阅读后,发现药品的条编号与我所购买的药品不一致,这让我有些疑惑。于是,我立刻联系了医生***。

    他非常耐心地听我描述了情况,并告诉我已经将处方送达药师审核。他还特意让我查看处方详情,并询问我是否还有其他问题。我告诉他药品的条编号不对,他立刻表示会再次核实,并告诉我他已经将问题反馈给京东药师审核。

    几天后,我收到了医生的回复,他告诉我已经解决了问题,并再次确认了药品的条编号。那一刻,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我知道,我又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找到了一位值得信赖的医生。

    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它不仅让我在舒适的环境中得到了专业的医疗服务,更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我相信,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下,我会越来越健康。

  • 无锡肿瘤内科线上问诊经历

    那天,我坐在电脑前,心头的焦虑如同乌云密布。最近,我总是觉得胸口闷闷的,有时候还伴有咳嗽。虽然我不是第一次感到身体不适,但这次的症状似乎比以往更为严重。于是,我鼓起勇气,决定通过网络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我选择了无锡一家知名的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肿瘤内科的专家。预约完成后,我紧张地等待了几天,终于等到了与医生的线上问诊时间。

    医生***的声音温和而专业,她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并耐心地听我描述。随后,她建议我进行一些检查,以确定病因。

    几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告诉我,我的病理结果显示没有发现癌细胞,这意味着我的情况是良性的。听到这个消息,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医生还告诉我,免疫组化提示也是良性的。尽管我在报告中看到了P40这一项是阳性,但医生说这并不影响我的病情,让我不必过于担心。

    医生还为我安排了后续的检查,包括CT和肿瘤指标。虽然我还有点担心,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感到安心。

    整个问诊过程,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关怀。她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还鼓励我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感谢互联网医院,让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在忙碌的生活中突然发现腋下有个肿块,心里一惊,立刻预约了附近医院的专家号。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我内心充满了不安和焦虑。

    终于轮到我进入诊室,医生***看起来和蔼可亲,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并建议我进行穿刺活检。虽然心中忐忑,但我觉得医生的专业和态度让我安心了许多。

    几天后,活检结果出来了,医生告诉我肿瘤的可能性较大,但具体是良性还是恶性还需要进一步的免疫组化检查。这时,我心中充满了恐惧,但医生却一直安慰我,告诉我现在医学发达,即使确诊为恶性,也有很多治疗方法。

    等待结果的那几天,我几乎每天都会给医生发消息,询问检查进度。每次收到医生的回复,我都能感受到他对我的关心和耐心。他说,如果所在医院不能确诊,可以到上级医院病理科会诊,这让我感到一丝希望。

    终于,活检结果和免疫组化的结果都出来了,医生告诉我,肿瘤是良性的,但还有一些交界性肿瘤的存在,需要密切观察。听到这个消息,我如释重负,同时也对医生的医术和品质充满了敬意。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在疫情期间,这种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不仅方便了患者,也减轻了医院的压力。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会有更多患者受益于这种服务。

  • 互联网问诊,医患沟通的桥梁

    那是几个月前的一个晚上,我因为工作繁忙,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胸痛,让我不禁想起那个曾经困扰我的疾病。想到自己身处异乡,身边没有一个熟悉的人可以倾诉,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

    我打开手机上的APP,输入了自己的症状和基本信息,很快就有一位来自肿瘤内科的医生接诊了我。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感到十分安心,他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并对我的症状进行了分析。

    在了解到我的病情后,医生***告诉我,我所描述的症状可能与之前的疾病有关,但具体情况需要进一步检查。他建议我尽快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便确诊。

    虽然得知需要去医院检查,但我并没有感到恐慌,因为我知道,医生***已经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进行复查。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带来的便利。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地,我都可以随时随地向医生咨询,得到及时的指导和帮助。这种医患沟通的桥梁,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如今,我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我十分感激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悉心照顾。同时,我也意识到,互联网医院作为新兴的医疗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 今天,我如往常一样,打开了我的手机,准备进行一次线上问诊。屏幕那头的医生,我已熟悉他的专业和耐心,每次交流都让我感到安心。

    “您好,我是您的专属医生,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帮助吗?”医生的声音总是那么温和。

    我简要描述了我的症状,医生仔细倾听,然后开始提问:“这是首次发现吗?有没有其他症状?”

    我回答了他的问题,并提到了我之前的一些检查记录。医生听后,关切地询问:“您之前做过哪些检查?有没有什么异常?”

    我告诉他,我之前做过乳腺B超、腹部B超和X胸片,但这次医生为我安排了更多检查,包括乳腺的核磁共振和锁骨的B超。

    “黄阿姨,您放心,我们会仔细检查,确保没有问题。”医生的话语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

    接下来的几天,我按照医生的安排,完成了所有的检查。医生根据检查结果,给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知识、耐心和关心让我深感敬佩。他不仅为我提供了科学的建议,还给予了我很多心理支持。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病情一定会得到好转。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线上问诊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让医疗资源更加丰富和便捷。

  • 您好!最近身体怎么样?

    我:您好,医生。最近感觉还好,就是有点担心母亲的病情。

    医生:您母亲的病情,我了解。关于泰瑞沙的处方,我这边已经帮您开了,正在药师审核。

    我:谢谢了,医生。那我母亲的病情,除了肺部CT和肿瘤标志物,还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医生:除了您提到的,腹部彩超和脑部MRI也是必要的。

    我:好的,我明白了。我母亲之前做过脑部MRI吗?

    医生:应该是在手术前做过。

    我:那肺癌是什么分期呢?

    医生:根据基因检测和病理分析,是术后吃靶向药的。

    我:哦,明白了。那脑部MRI最好也一年做一次,其他肿瘤标志物、肺部CT、腹部彩超半年一次,是吗?

    医生:是的,您说得对。

    我:好的,谢谢医生。

    医生:不客气,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 我是一位患者,最近在家里感觉不舒服,于是决定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我向医生咨询了关于宫颈癌早期治疗的问题,医生非常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惑,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在交流中,医生用友善的语气与我沟通,让我感到很舒心。我还询问了关于放化疗的具体情况,医生给予了详细的解释,并让我注意到化疗后的预后情况。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专业、耐心,让我对线上问诊有了更好的体验。

  • 那天,阳光明媚,我如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医生进行着线上问诊。这位医生,我称他为***医生,是我对抗疾病过程中的坚强后盾。

    记得那天,我焦急地询问着特罗凯联合吉西他滨的疗程安排。他耐心地解答了我每一个问题,详细解释了每天服用剂量、时间以及疗程周期。他告诉我,特罗凯一天吃几粒,吉西他滨则是一周一次,这种治疗方案虽然强度较大,但却是目前针对我病情的最合适选择。

    在得知我的病情后,***医生并没有放弃,他告诉我厄洛替尼可能适合我,尽管之前的基因检测并未显示出效果。他建议我尝试使用厄洛替尼,并询问我是否有基因检测报告。虽然报告暂时不在身边,但他的专业建议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耐心和细心。他不仅关注我的病情,还关心我的心理状态。他告诉我,虽然目前治疗方案众多,但最重要的是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如今,我已经度过了数个疗程的治疗。虽然过程中有过痛苦,但每当想起***医生的鼓励和指导,我便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感谢这位无私奉献的医生,是他让我在病痛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 我妈是一个64岁的老人,前两天她出现了耳鸣的症状,我们带她去了医院做检查,结果医生说在她的脑部和肺部都发现了肿块,怀疑是肺癌。这个消息让我们一家人都感到非常震惊和担忧。

    我知道自己不是医生,对医学知识也不是很了解,所以我决定在网上寻求医生的帮助。我来到了一个互联网医院的网站,发起了线上问诊。医生很快给我回复,询问了详细的病情,并建议我上传检查结果。

    我开始担心,因为我妈只做了核磁共振和胸片,没有做肺部CT,而且她对这个检查比较排斥。我向医生解释了情况,医生很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并要求我上传检查结果。

    我开始担心误诊的可能性,问医生核磁共振是否已经清楚,医生告诉我没有结果无法判断。我只能等待检查结果,希望能得到一个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次线上问诊给我带来了一丝希望,让我感受到医生的专业和关怀。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妈一定能够战胜疾病,重新恢复健康。

  • 在接受日常检查时,我发现自己患上了肋骨继发恶性肿瘤、大脑继发恶性肿瘤和肺部继发恶性肿瘤。医生给我安排了一次化疗,并建议我使用奥希替尼这个药物来治疗病情。经过医生的认真评估和专业建议,我决定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来进行,希望能尽快恢复健康。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耐心和细心,详细解释我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关怀和专业。医生还及时开具了处方,让我能够顺利购买到所需药物,并告知我用药期间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经过医生和药师的审核,处方已经通过审核,我可以预约购药了。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细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责任和关爱。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