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当今社会,大家普遍对肝病有莫名的恐惧感,甚至到了“谈肝色变”的地步,新人结婚前多会进行婚前体检。彼此都健康,开开心心组织一个新的家庭,如若发现一方跟肝病沾边,心头就会升起一团乌云,我还能跟她(他)结婚吗?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肝病,它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肝炎分为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其中,甲、戊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即通常所说的“粪-口”途径,在此不做过多解释。乙型肝炎我们听到的最多,也尤为恐惧。正确认识其传播途径,对我们认识乙肝有很大帮助。
乙肝病毒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经破损皮肤和粘膜传播及性传播。它并不会通过日常共用餐具、生活用品以及拥抱、接吻等传播病毒。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如果共餐时有传染性的乙肝患者的口腔粘膜出现破损或者牙龈出血,那么共餐者有被传染乙肝病毒的风险。这也提醒乙肝患者注意口腔卫生,保护自己和他人。
乙型肝炎具体分为:
一、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无黄疸型;
二、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HBeAg阳性,病毒性肝炎乙型HBeAg阴性;
三、肝炎肝硬化乙型代偿期和肝炎肝硬化乙型失代偿期。
重要的辅助检查包括:肝功能、腹部肝脏彩超、乙肝五项、HBV-DNA。
如果患者仅为HBsAg阳性,肝功能、肝脏彩超均示正常,HBV-DNA为阴性,则定期检查即可,传染性也较低。如果需要治疗的话,干扰素或核苷类抗病毒药为广大乙肝患者的保护伞,它能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且肌注干扰素有治愈的可能,但有效率较低。
口服核苷类抗病毒药需要长期口服,不可擅自停药、减量、中断用药,否则抗病毒效果差,易引发重症肝炎。
总之,早发现、早治疗,为治疗一切疾病的原则。伴侣肌注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途径,且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抗体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所以,女朋友得了乙肝不必惊慌,除了真爱为你保驾护航,日益提高的医疗水平也会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骨髓瘤三期能活多久,目前没有准确的时间,要看骨髓瘤的病人的身体状况、所采用的治疗手段,以及能不能够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等方面综合来判定。研究表明,骨髓瘤三期的5年生存率一般在50%~80%之间,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越早发现、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疾病对寿命影响越小。如果能够采取诱导化疗及自体干细胞移植,5年生存率可能提高到80%以上。当患者对骨髓瘤三期存在疑虑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总的来说,骨髓瘤三期的患者的具体生存时间,需要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和治疗效果具体判断。建议患者积极配合专业治疗。
阴茎勃起困难,医学称为勃起功能障碍,大部分吃药能改善,部分患者可以痊愈。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大部分预后良好,在对自身心理性因素、器质性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或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性生活。所以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正视问题,避免刻意回避或者采取民间的偏方以及不恰当的手术使原有疾病加重,甚至导致长期的勃起功能障碍。因此,患者应当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进行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整理,比如使用西地那非、他达拉非等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男性应该跟伴侣进行积极的沟通,避免夫妻关系的不和谐。
建议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如果有必要还是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更好的面对问题。
男性早泄可能会出现性交开始前或开始后,短时间内出现不受控制的射精,部分患者伴有精神苦闷、焦虑、抑郁等症状。早泄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可表现为阴茎在插入阴道之前,或在插入后很短时间内出现不受控制的射精。由于早泄无法完成性生活,可能会出现产生消极后果,比如精神苦闷、焦虑、抑郁、挫折感以及逃避性活动等情况。早泄患者在生活中应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局麻药物,如丙胺卡因等;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如阿夫唑嗪等,也可配合中成药物,如金锁固精丸、补中益气丸、归脾丸等进行调理。对于病情严重者可经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进行手术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前几天,明星谢霆锋在网上发布了一段视频——他双腿勾住健身器材,上半身悬空躺平,以这种姿势转起了呼啦圈,甚至还很轻松地让助理把手机递给自己自拍。
这一动作对腰部核心力量的要求非常高——这也是众多健身族们最重视的训练部位之一。
也因此,尽管谢霆锋在评论区告诫大家“千万不要心急,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再挑战”,但还是在网上引发了不少健身爱好者的跟风,很多人发起了“同款挑战”,在各大网站上呈刷屏之势。
但,这种“悬空呼啦圈”看似酷炫,实则很容易把“健身”变成“伤身”。
最近就有医生指出了此举的危险之处:在悬空平躺的姿势下,每个脊椎的椎间关节,以及脊柱周围的肌肉和韧带都会承担很大的压力,非常容易造成椎间盘突出。并且,在本就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还要做旋转、摇摆等动作,更是十分危险。最极端的情况,甚至有膝盖折断、乃至瘫痪的可能。
因此,想玩“悬空呼啦圈”,只推荐那些长期锻炼、核心力量特别发达的人来挑战,并且还要注意充分热身。至于普通办公族,或是平时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就别盲目跟风了~
如今,随着人们越来越看重健康,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加入到健身行列的人都越来越多。这当然是好事。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批健身大军中,有一些人似乎喜欢“不走寻常路”,开始在饮食走极端——
比如:有些健身达人为了增肌,往往在饮食上会选择“高蛋白饮食”,如大量喝蛋白粉、过度吃高蛋白食物等。但实际上,如果把握不好程度,很容易适得其反,甚至造成危险。
30岁的马先生是一位健身达人,为了保持更低的体脂,他决定实施自己制定的“高蛋白饮食”计划——除了早餐,其余时间都只吃鸡胸肉。
结果还没坚持一个月,他就感到浑身无力,有时还感到腰部酸痛,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肾脏受损。
原来,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后,会产生氨、尿素、肌苷等含氮物质。而如果长期摄入过量蛋白质,就会让身体处于一种“高蛋白负荷”的状态,肾脏代谢负担过重,继而使肾脏受损。
无独有偶:曾有一位女士,每天用温水冲调一杯蛋白粉喝。本以为这能养生,但在一次体检中测出了蛋白尿,进一步检查发现,患上了慢性肾病。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过多的蛋白质一一正常人每公斤体重对应1g左右,如果说对有增肌需求的健身族,或是老年人来说,这个数字也只是1.2g~1.5g左右,完全可以通过正常饮食中的牛奶、鸡蛋来满足。
另外,过度运动,或不当运动,也都可能造成身体损伤——
深圳一女子参加健身房的“动感单车”团课,当天只是觉得身体很累,但也没太放在心上。结果第二天发现:小便开始呈现出褐色
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因过度运动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俗称肌肉溶解。
但也不必被这个名字吓到——这并不是指肌肉真的被溶解了,而是肌肉受损后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而小便之所以呈褐色,是因为横纹肌损伤后筋膜破裂,肌肉细胞里的肌红蛋白进入了血液,并排出体外所致。
肌肉溶解通常因过度训练而引起,所以,如果是平时没有运动健身习惯的人,不要突然进行过量或剧烈的运动,而应按照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并注意补充水分。
此外,近几年还有不少老年人加入了健身大军。比如在公园里,我们就常常能看到一些大爷大妈“吊颈健身”——
可能按当事人自己的感觉,这种健身方法可以拉伸颈椎、腰椎。但事实上,这极为危险——人的颈椎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在25公斤左右,如此盲目“吊颈”,可能直接损伤神经和脊髓,甚至引发高位截瘫。虽然医学上也有“颈椎牵引”这种疗法,但那是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估,通过合适的角度来进行的,自己盲目操作的话,很容易受伤。
健康的身体、美丽的外形,人人都想要,这没有错。
但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在健身之路上,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慢慢提高锻炼强度,切忌盲目、跟风,而把好端端的“健身”变成“伤身”。
我们经常听到内分泌紊乱,内分泌失调等,尤其是女性,脸上起痘痘会认为是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也认为是内分泌紊乱,皮肤起皱纹、衰老、甚至失眠多梦都认为是内分泌紊乱,那么什么是人体的内分泌?
西医上并没有内分泌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的概念,而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九大系统之一,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相互配合、调控使我们的机体不断的适应内外界环境的变化,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内分泌系统由机体的内分泌腺和其他部位的内分泌组织、细胞构成,它们都共同分泌着激素,进而对机体的变化进行调节,这种调节属于体液调节。
举几个最常见的例子可能大家就有所了解。
一、糖尿病是内分泌科最常见的疾病,但大家是否知道糖尿病为什么到内分泌科就诊治疗?糖尿病是因为人体的胰岛素分泌或者是作用缺陷引起的,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就是一种内分泌腺,人体摄入糖后,通过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维持血糖稳定,这就属于体液调节。
二、甲亢是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过度引起的,甲状腺也是内分泌腺,甲亢可引起机体系统的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
三、有的人长的高、有的人长的矮,是由基因决定的,但也是受内分泌影响的,这就是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腺为垂体,儿童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引起过度生长这就是巨人症,生长激素分泌缺乏,生长受限这就是侏儒症。
除了垂体、甲状腺和胰岛之外,内分泌腺还主要包括甲状旁腺、肾上腺和性腺。甲状旁腺激素对血钙的调节有重要的作用,而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正是老百姓嘴里常说的激素,性腺分泌的激素同样对生殖和发育起着调节作用。
再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体液调节,因为激素发挥作用都是通过体液调节来完成的,身体调节功能主要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用针扎你的手你知道迅速躲开,这就是神经调节,它通过反射弧来完成,所以调节迅速。体液调节简单来说就是腺体分泌激素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相应的作用部位而发挥调节作用,所以说体液调节相对于神经调节起效都较慢,作用更持久。
综上,内分泌失调,即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失调和体液调节出现问题导致机体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状态。所以内分泌失调绝对不仅仅是脸上起痘痘,月经不调这么简单。内分泌科疾病不像肺炎这类疾病一样,肺炎病变部位就在肺部,而无论是糖尿病还是甲亢更多的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引起足够重视。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病人就不可以输葡萄糖吗?
糖尿病病人也可以输葡萄糖,而且在很多时候,还必须用葡萄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那些情况下需要使用葡萄糖。
1、配伍需要
有一些药物的溶媒就需要使用葡萄糖,使用盐水做溶媒时,其副反应或者药效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其他风险,那么此时葡萄糖就成为必需品了。比如儿科常常输液用的阿奇霉素,或者心内科常用的胺碘酮等等,如果使用其他溶媒,可能会有反应,甚至会引起严重不良后果。
2、低血糖
糖尿病病人的并发症最为常见的就是低血糖,此时,没有足够的糖,患者可能就一命呜呼了,所以,在低血糖患者的救治时,高浓度的葡萄糖就成了救命稻草,所以,谁说糖尿病病人不能用糖呢?
3、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减少钠盐的摄入量,而输注过多的盐水会加重心脏负荷,严重的会加重心功能不全,所以,此时的糖水作为溶媒输注,可减少心脏负荷,有利于改善病情。
4、不能进食的患者
糖作为能量的一个来源,许多不能进食或者营养不良或者吸收障碍的病人,输注糖就成为了患者能量的来源之一。比如刚刚手术完的病人,因为不能进食,需要输注糖和其他营养制剂来作为能量来源。
5、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盐水的大量输注,可能加重病情,有的甚至可引起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从而加重肾脏负担,所以此时的糖水又称为了盐水的替代品。
6、其他疾病需要
患者高钾血症或者其他疾病时,也需要使用糖来治疗的时候,就成为了救命之用。
糖并不是糖尿病病人不能用,而是必要用时一定要用,医生,会慎重的考虑糖尿病病人的情况,而拒绝使用糖,可能会弄巧成拙。
听医生的,至少医生不会想着法去害你!
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月经血排出的是一些人体血液和剥脱的子宫内膜。
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出现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的月经标志着人体性成熟的标志。由上所知,月经的主要成分是剥落的子宫内膜以及人体的血液。月经是很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和自限性。一般来说,经量在20~60毫升居多,超过80毫升则为月经过多。月经最多的时候出现在第一日和第二日。
月经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重要的性教育内容,掌握月经相关的知识,有助于普通人正确认识这一生理观念。在爱护自己的同时,也尊重科学、避免错误的保健方式。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综合措施之一,与运动治疗并称为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性治疗。
作为医务工作者,临床实践中经常见到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存在迷惑或误区,现总结如下,希望对糖尿病患者有所帮助。
对控制饮食认识不足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对于年轻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尽管医生谆谆告诫,患者早期就诊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血糖高也不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医生您看,我现在能吃能干的,少吃少喝太亏了。”
这类年轻患者真的是拿着青春赌明天,易诱发并发症,往往进展速度很快,有些人不用3~5年就会发展为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糖尿病眼底病变等也进展得很快,完全失明者临床并不鲜见。
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的胰岛素相对或者绝对缺乏,外周葡萄糖利用障碍,血糖升高。
如果糖尿病患者想饱饱地吃一顿饭,因为胰岛素的量有限,多吃的饭只能从体内以尿糖的形式流出,且血管内升高的血糖浓度又对血管内皮造成了损害,久而久之,体内所有血管组织的脏器就会发生病变。
因此,对于早期胰岛尚有一定代偿功能的患者而言,控制饮食是为了保护尚有的部分胰岛功能。
把握不好主食的量
由于糖尿病饮食是一种与重量有关的饮食,吃多吃少关系着给疲劳的胰岛带来多大的负担,吃多了,血糖难以正常,吃得太少会发生低血糖。
因此,掌握食物的重量对于控制血糖非常重要。主食在传统意义上,是指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常见的主食有大米、面粉类(如面条、饺子等)、玉米、小米等。医生经常告诉患者,每日100克主食就可以了。
许多患者(尤其是农村的患者)把握不好100克饭的量。比如一位糖尿病患者告诉医生,他听说水饺的血糖生成指数低,经常吃水饺,每顿才吃一平碗,餐后血糖却控制不好。
医生问他,一平碗能有几个水饺,他说15~16个吧。医生说,你可能吃多了。糖尿病患者可以将水饺店及家里自己包的水饺用电子秤称一下,对比后会发现,去了饺子皮,大约7~8个水饺就差不多100克了。
将外面的包子去掉包子皮后发现,大多数包子馅与饺子馅一样,占自身重量的1/3。当然,每个饺子大小不一,饺子皮的厚薄不一,这只是大致参考。
建议糖友们买一个电子秤,将自己经常吃的主食称重计量,以控制好饮食量。如此操作,久而久之,规律用药,配合适量运动,血糖就平稳了。大米和白面做熟之后,因为饱含了一定的水分,重量肯定会有所增加,一般主食经过处理做熟之后,熟重和生重之间的差别是1.5倍。
营养师所说的100克是指干重,做成水饺或者烫面饼,一般以140克计算,馒头以150克计算;至于米饭,水分不同,可能差别较大,建议糖尿病患者做米饭时可以先称重一下干大米的量,然后根据习惯做法,算算自己做成了多少克米饭,换算一下。久而久之,对自己应该吃多少主食就有把握了。
不敢吃水果
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敢吃水果。其实,血糖平稳时,在两餐之间适量加餐水果是完全可以的。
1个150克红富士苹果的含糖量在15%~20%之间,也就是25克左右的糖分,餐后3小时加餐适量水果是完全可以的。糖友可以吃完50~100克水果后测量一下餐后血糖。
不敢喝稀饭
有的糖尿病患者喝稀饭或类似稀饭的液态或半固态食物,如米汤、面糊或米粉等,可使血糖发生较大波动,因此,许多患者不敢喝稀饭。
其实,可以在做稀饭或米粥的时候多放一些豆类等杂粮(如红小豆、绿豆、芸豆或豌豆),降低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
少吃或不吃主食
将高蛋白类食物作为主要能量来源,这种认识不完全正确。主食可以提供人体活动的能量,也是最经济的人体营养来源,少吃或不吃主食,过多摄入蛋白质类食物,可能导致摄入的蛋白质超标,加重肾脏负担,而总能量却不够,导致能量利用出现问题,以至于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
国际营养协会对成年健康个体的蛋白质推荐量为0.8克/千克/天。蛋白质不仅
可帮助替换和形成新的组织,在血液和细胞中运输氧气和营养,调节水和酸的平衡,而且还是产生抗体所必需的物质。
然而,过多的蛋白质摄入,尤其是动物蛋白消耗过量,会导致心脏疾病、卒中、骨质疏松和肾结石。
提倡吃动平衡,合理用药,维持健康的体重。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增加全谷物杂粮类,最简单的办法是一餐食用拳头大小的米饭,粗粮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多吃蔬菜,水果适量;常吃鱼、禽类,蛋奶天天有,肉类选瘦肉且一天大约掌心大的量。饮食清淡,定时定量,做好自我管理。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措施,《黄帝内经》中说人要“饮食有节”,医生们说的“饮食六七分饱”的原因也在于此。
掌握正确的饮食原则,同时注意不仅食物种类会影响血糖的控制水平,进食习惯也会对血糖水平产生影响,糖尿病患者可坚持少食多餐,按需分餐,定时定量进餐。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属于眼科急症,需尽快采用物理、气体注射、外科手术等进行治疗。
1.物理治疗:如激光治疗,可以用于修复脉络膜脱离的裂隙或撕裂。通过激光照射,可以形成瘢痕组织,将脉络膜重新固定到眼壁上。其次是冷冻疗法,通过低温冷冻,可以形成瘢痕组织,固定脉络膜,达到治疗目的。
2.气体注射:将气体注入眼内,形成气泡,将脉络膜回到正确的位置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3.外科手术: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则需尽快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使用硅油或氟碳化物等物质来固定脉络膜。具体的治疗方法,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选择。
那是一个平凡的下午,我正在为小耳畸形和外耳道闭锁的问题烦恼。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找到了一位专业的医生,开始了我们的对话。
医生您好,我女儿小耳畸形,外耳道闭锁,考虑手术,但孩子还小,不太适合。
医生耐心地回答:“可以先检查听力,如果正常,可以一直随访到7岁左右再手术。”
我迫不及待地问:“那多久可以查,是检查哪只耳朵?”
医生温和地说:“现在就可以查了。”
我担心地问:“如果有问题,那只耳朵没听力,或者两只耳朵都没听力,怎么办?”
医生安慰我:“有问题那只耳朵听力肯定有损失,主要是要看另一只耳朵,如果也有听力损失,就要尽快处理。”
我接着问:“处理方法要看听力损失程度而定,对吗?”
医生肯定地说:“是的。”
我又问:“如果听力检查损失严重,最早多久可以听力干预?”
医生回答:“如果是双侧,现在就要干预。”
我担心费用和身体伤害,问:“如果听力有损伤,加耳廓重建,费用大概需要多少?对身体伤害大吗?”
医生说:“10来万,对身体没有大伤害,但是要7岁左右才能做,现在做不了。”
我又问:“如果只有有问题那只耳朵听力有损,正常那只耳听力没问题,对平常生活影响不大,不到7岁左右,需要对听力重建吗?”
医生回答:“一是看中耳和外耳有无条件做,二是还要考虑你们做的意愿。”
我表达了担忧:“只有一只耳朵具有听力,对她生活影响大不大?”
医生回答:“影响不大。”
我又问:“如果正常只耳朵听力有问题,是不是现在就需要进行治疗干预?”
医生回答:“对的。”
医生建议我:“所以要尽快查听力。”
我追问:“但是之前有人帮我咨询过你们儿童医院的一个老师,她说至少要4个月才能查听力,所以我想确认下,到底多久可以查。”
医生回答:“3个月以上就能查。”
我来自重庆渝中区,担心地问:“我们是彭水这边的,过来也麻烦,所以想确认下。”
医生安慰我:“3个月大后肯定能做,放心哈。”
我又问:“内耳、中耳也能拍片看啥?”
医生回答:“做CT,半岁以上最好1岁后做。”
我又问:“那现在测听力,也只能测正常耳朵那一只哟?”
医生回答:“不是呀,3月后双侧都能测。”
我又问:“那这个耳朵影像学都可以做了哟?”
医生回答:“年龄还小了点,主要是有辐射。”
我又问:“那我要是测听力,需要挂什么科?还有就是需要准备什么?”
医生回答:“耳鼻喉科,你如果要来我们医院检查的话,可以提前电话预约。”
我追问:“问下预约电话多少?”
医生回答:“可以网上预约,但是电话预约会更方便。”
我又问:“两路口本部的听力中心电话,可以提前预约好时间再去。”
医生回答:“如果网上预约应该是最上面那个地址哈。”
我又问:“如果网上预约应该是最上面那个地址哈。”
医生回答:“是的。”
医生最后提醒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小耳畸形,这一听起来有些陌生而又令人同情的疾病,实际上是一种常见的体表缺陷。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容貌,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小耳畸形可以是单发的一种畸形,也可以是一些遗传性疾病或综合征的表现。其主要特征是耳廓发育不全,表现为耳廓缺失、耳廓过小或耳廓形态异常等。
小耳畸形的病因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孕期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导致小耳畸形的发生。此外,一些罕见疾病,如范可尼综合征、梅克尔综合征等,也可能伴随小耳畸形。
对于小耳畸形患者来说,治疗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目前,治疗小耳畸形的方法主要包括耳廓再造、耳廓修复等。其中,耳廓再造是治疗小耳畸形的主要方法。耳廓再造手术通常需要分阶段进行,包括耳后皮瓣设计、耳廓支架植入、皮肤覆盖等步骤。
除了手术治疗外,心理干预也是小耳畸形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耳畸形对患者的外貌和社交能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树立自信,更好地融入社会。
在日常护理方面,小耳畸形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总之,小耳畸形是一种常见的体表缺陷,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关爱。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相信小耳畸形患者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小耳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耳部畸形,主要表现为耳廓发育不全或缺失。虽然小耳畸形患者通常有一侧正常的耳朵,但患侧耳朵往往伴随听力下降或外耳道闭锁等问题。
小耳畸形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母体感染等因素有关。目前认为,小耳畸形是一种散发性疾病,并非遗传病。
小耳畸形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耳廓再造和听力重建。耳廓再造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外观,增强其自信心。听力重建手术则可以恢复患者的听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耳廓再造手术通常在患者5岁以后进行,此时患者的肋软骨已经发育成熟,可以提供足够的材料制作耳支架。手术过程通常在局麻下进行,安全性较高。
除了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例如避免耳朵受到撞击、避免过度清洁等,以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小耳畸形患者可以在耳鼻喉科就诊,寻求专业的治疗建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昨天下午,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宝宝来到互联网医院咨询,她担心宝宝出生后耳朵畸形的情况。医生耐心倾听了她的主诉,然后提醒了她一些注意事项,包括医生需要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开始诊疗行为,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需要确认患儿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等。
在询问患者是否有照片的时候,患者表示还没有做过检查。她描述宝宝出生后内耳道应该是有的,但按压下去是空的,导致外耳道闭锁的情况。患者非常担心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听力。
医生安抚了患者,告诉她需要等宝宝六个月大时再进行听力测试。同时指出,如果宝宝需要手术治疗,需要身高1.4米以上。医生还提到,如果宝宝在测听力时出现问题,可以考虑做耳CT检查。
患者对宝宝的外貌和听力问题表示担忧,她询问了医生治疗的时间和方法。医生解释说,如果宝宝的听力有问题,可能需要进行整形手术,最佳年龄是9-12岁。目前还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医生向患者解释了宝宝的耳朵属于小耳畸形的三级,一般都会合并中耳和内耳的畸形,导致听力一般都不会太好。他强调,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需要等到宝宝五六岁才可以进行整形手术。
在结束服务时,医生表示目前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希望患者可以耐心等待,同时也提醒患者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患有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小苑
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征,简称小耳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耳部畸形,主要表现为耳廓发育不全,常伴有外耳道闭锁、中耳畸形和颌面部畸形。根据耳廓发育程度,小耳畸形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患者耳廓轮廓较小,但仍可辨认;中度患者耳廓发育不良,呈不规则形状;重度患者耳廓几乎完全缺失。
小耳畸形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母体因素等因素有关。研究发现,怀孕初期病毒性感染、先兆流产等母体因素可能增加小耳畸形的发生风险。此外,胚胎发育过程中上颌动脉发育异常也可能导致小耳畸形。
小耳畸形的治疗主要包括耳廓再造、外耳道成形等。手术时机选择非常重要,一般建议在学龄前进行,以减少对孩子心理发育的影响。目前,常用的耳廓再造方法包括自体肋软骨雕刻、耳廓扩张器植入等。
除了手术治疗外,小耳畸形患者还需注意日常护理。保持耳道清洁,避免感染。此外,心理疏导也非常重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耳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耳畸形患者将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关爱。
服务已开始。
时间:2024年7月10日。
人物:一位不知名的医生和一位来自山东济南的患者。
事件: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寻求关于小儿先天耳畸形的治疗建议。
医生在详细了解病情后,耐心地询问了患者关于耳廓软骨的情况,并根据患者的描述给出了治疗方案。
医生提醒患者,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进行耳廓畸形矫正手术时需要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的陪伴,同时也告知患者,6周岁以后是进行手术矫正的最佳时期。
在询问了患者的听力情况后,医生表示如果听力反应正常,那么耳廓畸形矫正手术的效果会更好。
医生还推荐了山东武警总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的知名专家,并建议患者提前预约。
在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耐心和细致,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问诊结束后,患者对医生的服务表示满意,并对医生的提醒和建议表示感谢。
我是一名新妈妈,最近发现宝宝耳朵有点畸形,心里有些担忧。在经过一番搜索后,我决定向互联网医院寻求帮助。经过医生的详细询问和检查,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并不是很严重,可以通过戴矫正器来进行矫正。医生很耐心地向我解释了矫正器的使用方法,并建议我在医院购买,以确保质量和效果。我向医生咨询了一些关于矫正器的问题,医生都一一解答了我的疑惑,让我对这个过程更加放心。
我决定跟着医生的建议,在医院购买了矫正器,并根据客服的指导开始使用。虽然一开始有些担心会影响宝宝,但医生告诉我这种矫正器不会对宝宝有任何负面影响,而且佩戴起来也很容易学会。我对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耐心服务感到非常满意,相信宝宝会在医生的指导下健康成长。
小耳畸形,又称先天性耳廓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出生缺陷。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孩子患有小耳畸形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那么,小耳畸形术后能否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呢?
事实上,小耳畸形术后基本可以达到正常人的水平。手术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耳廓的形态和功能,使其与正常人的耳廓相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术后耳廓可能会比正常人的耳廓偏硬一点。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睡觉时避免压迫:术后耳廓较为脆弱,睡觉时要注意避免压迫到耳廓,以免影响恢复。
2. 运动时避免磕碰:术后耳廓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患者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磕碰,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3. 术后护理: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术后护理,如按时换药、保持伤口清洁等。
4. 定期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5. 心理支持:患者和家属需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生活。
除了手术治疗外,还有一些非手术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耳廓外观,如耳廓整形、佩戴义耳等。具体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选择。
总之,小耳畸形术后基本可以达到正常人的水平,但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养,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相信在科学的治疗和悉心的护理下,患者一定能够重拾自信,拥抱美好的生活。
小耳畸形,作为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耳部畸形,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小耳畸形的治疗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其中,外耳再造手术是治疗小耳畸形的主要方法。
传统的治疗方式主要采用自体肋软骨作为耳廓支架,但由于肋软骨在14岁以后开始骨化,其柔软度和韧性下降,不利于软骨的雕刻成形。因此,选择最佳的治疗时机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儿童在6~8岁时,外耳的大小已经接近正常成年人,肋软骨的质量也完全满足临床耳再造的需要。此外,尽早进行外耳再造手术,有助于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
除了手术治疗,日常的护理和保养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同时,注意耳朵的清洁,防止感染。此外,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在我国,小耳畸形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在耳鼻喉科进行。患者可以到正规医院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小耳畸形的治疗需要患者、医生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护理,相信患者可以重获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