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女性疝气有啥不同?

女性疝气有啥不同?
发表人:元海成

女性腹股沟容易卡住,需要重视和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股疝疾病介绍:
股疝,是指腹腔内脏经股环、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的腹外疝。是好发于中年女性的腹外疝。疝的意思就是体内的某一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位置,通过身体薄弱点或孔隙进入其他部位。股疝的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坠胀、疼痛等。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诱发各种并发症。临床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患者通过治疗大多恢复较好且复发率低[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肛肠科 副主任医师 曹锡本

     

    中医完全用泻药治便秘是错误的,因为个体病人的情况不一样,患者的便秘有的是热,有的是虚热,有的是属于精液亏损引起的,还有的是气虚,所以在用药上不能一概用泻药。

     

    用泻药只能让患者越陷越便秘,而且有的病人甚至造成肠道的其他疾病,所以在治疗上,需辨证施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林英翔

    小儿肺炎与感冒有点相似,但其区别在于:

    第一 、体温:

    小儿肺炎大多发热,而且多在38度以上,并且持续达到2~3天以上,体温仍然不退,感冒也可以出现发热,但多数感冒的发热,是在38℃以下为多,持续时间也比较短,用退热效果也比较明显。

    第二、精神状态:

    宝宝患病的时候,一般精神状态比较好,但是如果说小儿患肺炎的时候,精神状态就欠佳,常烦躁、哭闹不安。

    第三、咳嗽、呼吸:

    呼吸方面的症状,小儿肺炎大多有咳嗽,常引起呼吸困难,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一般较轻,不会引起呼吸困难。

    第四、查体:

    由于宝宝的胸壁薄,有时不用听诊器,用耳朵就可以听到水泡音,肺炎患儿在吸气末往往会听到,“咕噜”“咕噜”般的声音,称之为细小水泡音,这是肺部发炎的重要体征,小儿感冒一般不会有这种声音。

    第五、饮食:

    宝宝感冒,饮食尚正常,或吃东西、吃奶减少。但患肺炎时,饮食显著下降、不吃东西、不吃奶,常因憋气而哭闹不安。

    第六、睡眠:

    宝宝感冒时,睡眠尚正常。但患肺炎后,多睡易醒,爱哭闹。

  • 视频简介

     

    作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胡财喜

     

    如果被烫伤之后,你第一时间应该做好哪些措施呢?

  • 糖尿病,是一辈子的持久战吗?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谢鹏雁

    胃肠炎分急性、慢性,急性发病在两周之内,慢性是指着迁延不愈长达4周以上。不叫长期胃肠炎,只有急性慢性之分。针对病因进行抗病原药物治疗,包括对于细菌、病毒和蠕虫类的直接治疗。治疗胃肠炎最主要的是补液,不让水电解质失衡,避免和减少一些酸性的饮料,或者茶、咖啡这类物质。长时间患腹泻的病人可能会造成机体其他系统的障碍。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白杨

    少数急性胃肠炎有可能转归为慢性胃肠炎。常见于拖延治疗和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故对急性胃肠炎的患者,建议及时就诊,以免耽误病情而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出现急性胃肠炎后,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做好生活护理,以促进疾病康复,比如患者应注意休息、注意保暖。如果有呕泻等症状,失水较多则需要补充液体和供给鲜果汁、藕粉、米汤、蛋汤等流质食物,酌情多饮开水、淡盐水。

    此外,为了避免胃肠道发酵胀气,急性期应忌食牛肉等易产气食物,尽量减少蔗糖的摄入,也应注意饮食卫生,忌食高脂肪、油煎、炸及辛辣的鱼肉、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食物和调味品等。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陈哲

    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口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等药物来控制血糖,但具体选择哪一种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并发症、肝肾功能等病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第一、二甲双胍是比较常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该药物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二、磺脲类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格列奇特,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通过运动来减轻体重,但是有老年患者在进行剧烈运动,同时口服磺脲类药物时,要警惕低血糖的出现。

    第三、阿卡波糖,主要用于降低餐后两个小时的血糖。

    第四、非磺脲类促泌剂,如瑞格列奈等等,降低参后血糖为主。

    第五、比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

    第六、SGLT-2受体抑制剂,可以从尿中排糖,从而降糖减重。

    第七、DPP4抑制剂抑制DPP4酶,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而降糖,除了口服药物以外,还有胰岛素和JLP-1受体激动剂同时可以降糖。

  • 视频简介:

     

    作者:北京积水潭医院 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胡萍

     

    阿莫西林属于半合成青霉素,它具有抗感染的作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以及革兰氏阴性杆菌导致的感染均有效。

     

    急性支气管炎,或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患者常常会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等,而阿莫西林对于这些细菌是敏感的,所以应该治疗有效。

     

    如果是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染,急性发作,最好在治疗前做痰培养。根据痰培养的结果,明确是哪种病原体感染,并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在应用前首先要确认没有青霉素过敏史,同时使用阿莫西林治疗时,一定要注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 半蹲锻炼适合哪类人群

  • 视频简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魏兵

     

    哮喘是一个基因遗传性疾病,也是个特异性体质性疾病,所谓特异性体质性疾病就是和过敏相关的疾病,实际过敏相关的疾病就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实际上这种患者通过查过敏原,比如查花草过敏、食物过敏或对一些什么挥发的东西过敏,查到过敏原后,对于这些患者可以采进脱敏的治疗或生物因子治疗,这些治疗应该从根本上来缓解哮喘的发病的因素,所以在哮喘治疗当中,免疫治疗也会达到非常良好的临床效果。

  • 在谈论儿童疝气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疝气。疝气,又称为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多发生在婴儿和儿童时期。这种疾病是由于腹膜鞘状突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完全闭合,导致腹腔内的肠管或卵巢突出至腹股沟区域或阴囊内。

    那么,对于患有疝气的儿童,是否可以采用保守治疗而非手术治疗呢?答案是否定的。通常情况下,儿童疝气不建议进行保守治疗。

    虽然部分半岁以内的婴儿疝气有可能自愈,但这一概率相对较低。而且,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麻醉耐受性较差,手术治疗相对更为安全。如果采用保守治疗,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1. 疝气嵌顿:当腹内压升高时,疝气包块可能会发生嵌顿,导致肠管或卵巢缺血坏死,严重威胁儿童生命。

    2. 疝气复发:保守治疗难以彻底解决问题,疝气容易复发,给儿童带来痛苦。

    3. 影响发育:长期存在的疝气可能导致阴囊或腹股沟区域发育异常,影响美观和心理健康。

    因此,对于半岁以上的儿童疝气患者,建议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小儿疝气治疗主要采用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

    术后,患儿需要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疝气复发。此外,家长应关注儿童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 什么是小肠气?

    小肠气,也被称为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发生在人体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位置,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气类型包括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

    疝气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疝气的主要症状是在腹股沟区出现肿块。这种肿块通常在咳嗽、喷嚏、用力过度、排便、排尿等情况下出现。肿块的大小和位置可能因人而异,有些可能会到达阴囊或阴唇。当患者安静或睡眠时,肿块可能忽隐忽现。除了肿块,患者还可能出现便秘、食欲不振、吐奶、易哭、不安等症状。

    疝气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中医认为,疝气的形成与肝气郁滞、忧思、愤怒、气机不畅等因素有关。此外,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也可能导致疝气。

    如何预防和治疗疝气?

    预防疝气的方法包括避免过度用力、保持腹部健康、注意饮食等。治疗疝气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等。手术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症状较严重的患者。

    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

    如何进行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术后护理包括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等。

  • 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了解其病因、病理和相关常识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因与病理

    小儿疝气的主要病因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包括腹壁肌肉薄弱、发育不良等。根据发生的部位,小儿疝气可分为腹股沟斜疝、直疝和脐疝等类型。

    1. 腹股沟斜疝: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平卧后肿块可消失。

    2. 直疝:常见于老年人,表现为腹壁正中线附近可复性肿块,质地较软。

    3. 脐疝: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脐部可复性肿块,平卧后肿块可消失。

    二、相关常识

    1. 预防措施

    (1)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用力,减少腹内压力。

    (2)保持腹部温暖,避免着凉。

    (3)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

    2. 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微的腹股沟斜疝和脐疝,如穿戴腹带、限制剧烈运动等。

    (2)手术治疗:适用于较大的腹股沟斜疝、直疝和脐疝,以及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三、注意事项

    1. 及时就医:若发现孩子患有小儿疝气,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2. 术后护理:术后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3.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 少精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工作应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抓起。

    引起少精症的因素众多,包括先天遗传、药物、疾病损害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

    在婴幼儿时期,家长应注意孩子的生理卫生,预防疝气、鞘膜积液等疾病。

    青春期前后,要警惕腮腺炎并发症,尤其是睾丸炎。

    成年后,应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久坐、嗜烟好酒、肥胖、情绪不稳等。

    合理饮食,补充优质蛋白质、维生素E、锌等微量元素,有助于降低不育风险。

    如果出现少精症,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 一岁宝宝是否适合进行疝气手术,一直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事实上,一岁宝宝患有疝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是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的。由于宝宝年龄较小,手术方式通常较为简单,只需进行疝囊结扎手术即可。

    儿童疝气与成人疝气并无太大区别,都是指腹股沟区腹壁的缺损或薄弱,导致腹腔内容物从缺损区域突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宝宝腹股沟区有肿块凸出,有时用手可以将其推回,或在哭闹时肿块掉出,而在睡眠时又自行塞回。这种症状主要是由于腹壁缺损导致的。

    对于患有疝气的宝宝,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案。手术过程简单,只需在腹壁进行一个小切口,找到疝气并进行修补。但并非所有一岁宝宝都需要通过手术治疗,具体还需根据疝气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例如,对于婴幼儿常见的脐疝,两周岁以内的宝宝可以考虑先进行保守治疗,如使用硬币或小木片抵住脐环部位,防止其突出。此外,即使5周岁以内的宝宝,如果脐环直径较小,也可以暂不急于进行手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避免宝宝哭闹,减少剧烈活动。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建议宝宝多吃清淡食物,少吃产气多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少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此外,避免进行剧烈运动,避免用力、持久哭泣。久蹲、久坐、大便用力过猛等也要尽量避免。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宝宝的哭闹,保持平稳的情绪。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干冷气体或刺激性气味的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便秘,少吃胃肠胀气的食物。同时,家长要戒烟,避免宝宝接触二手烟。

    总之,对于一岁宝宝患有疝气的情况,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病情变化,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重宝宝的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

  • 气疝,中医称为‘小肠气’,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气疝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以调理脏腑、行气止痛为主。

    一、气疝的病因病理

    1. 病因:饮食不当、情志不畅、劳累过度等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2. 病理:肝气郁结、脾胃虚弱、肾阳不足,导致小肠气滞,形成气疝。

    二、气疝的治疗方法

    1. 中医治疗:根据气疝的病因病理,中医治疗分为以下几种:

    (1)疏肝解郁:适用于肝气郁结型气疝,常用药物有柴胡、白芍、香附等。

    (2)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气疝,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等。

    (3)温肾壮阳:适用于肾阳不足型气疝,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淫羊藿等。

    2. 气疝偏方:除了中药治疗,以下偏方也可辅助治疗气疝:

    (1)母丁香适量,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敷料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

    (2)白胡椒3克,分2份,分贴于肚脐部及两足心,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3)活鲫鱼60~90克2尾,伴小茴10克。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4)大小茴香各3克,荔枝核5个,桔核10克。共研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5)人参4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桂圆肉10克,升麻3克,炙甘草2克。水煎服。

    (6)黄芪15克,升麻3克,大枣15克。水煎服。

    三、气疝的日常保养

    1. 饮食: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 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 运动:适当进行运动,增强体质。

    四、气疝的预防

    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志不畅。

    3.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

  • 新生儿疝气带,并不能真正治愈疝气。

    新生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主要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下降过程中鞘状突闭合不全导致。虽然疝气带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新生儿疝气主要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脐疝两种类型。腹股沟斜疝发生在腹股沟区域,脐疝发生在肚脐附近。由于新生儿腹壁肌肉薄弱,腹压增加时容易发生疝气。

    治疗新生儿疝气,主要方法包括:

    1. 手术治疗:6个月以上的新生儿,一旦确诊为疝气,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并发症。

    2. 疝气带:主要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以减少腹压,防止疝气加重。但疝气带并不能治愈疝气,一旦婴儿活动量大,疝气带容易脱落,反而可能导致嵌顿。

    3. 保守治疗:对于部分轻症患者,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腹压增加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

    新生儿疝气的预防措施包括:

    1. 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婴儿肥胖。

    2. 保持婴儿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3. 避免婴儿长时间哭闹、用力。

    4. 选择合适的婴儿用品,如柔软的衣物、尿布等。

    5. 定期带婴儿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疝气问题。

  • 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新的生命。然而,在呵护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也需要关注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其中小儿疝气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小儿疝气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小儿疝气。小儿疝气,又称为腹股沟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发生在腹股沟区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腹股沟处会形成一个叫做腹膜鞘状突的结构,它有助于睾丸下降至阴囊。如果这个结构在出生后没有完全闭合,腹腔内的器官就有可能通过这个通道突出体外,形成疝气。

    其次,小儿疝气的发生与性别和早产儿有关。据统计,男性患疝气的概率是女性的10倍,而早产儿患疝气的概率更高。此外,疝气可能发生在两侧,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的肿块。

    那么,小儿疝气的症状有哪些呢?通常情况下,当孩子哭闹、剧烈运动或大便干结时,腹股沟区域会出现肿块。肿块在平躺或用手按压后会消失,但可能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如果肿块发生嵌顿,孩子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

    针对小儿疝气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传统的疝修补术和腹腔镜手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关闭腹膜鞘状突,防止腹腔内容物突出体外。

    除了手术治疗,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让孩子哭闹或剧烈运动。
    •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 适当增加营养,增强孩子的体质。
    •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家长需要引起重视。通过了解小儿疝气的病因、症状和治疗,家长可以更好地呵护孩子的健康。

  • 儿童的健康成长一直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其中,生殖健康更是不容忽视。然而,许多家长对于小儿生殖健康的知识了解有限,导致一些疾病难以引起重视,例如隐睾和疝气。

    隐睾是指睾丸未能正常下降至阴囊内,而疝气则是腹腔内容物通过腹股沟管突出至体表形成的包块。这两种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都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乐盛麟主任医师指出,许多家长对于小儿生殖健康存在误区,认为这些疾病会自行痊愈,或者不需要治疗。但实际上,隐睾和疝气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睾丸萎缩、生育能力下降、肠梗阻等。

    针对隐睾,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对于预后至关重要,建议在6个月内进行手术,以降低生育能力下降的风险。而对于疝气,传统的手术方法存在一些弊端,如对睾丸造成影响、增加并发症等。近年来,微创腹腔镜手术成为治疗疝气的新选择,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除了手术治疗,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家长应避免给孩子穿着过紧的衣物,保持饮食均衡,定期为孩子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生殖系统疾病。

    总之,小儿生殖健康不容忽视。家长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及时发现并治疗孩子的生殖系统疾病,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标题:有疝气怎么办?——关于造口旁疝的预防和治疗

    摘要:造口旁疝是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将为您介绍造口旁疝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建议,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是指造口周围腹壁出现缺损,导致肠管或其他组织突出于体外形成的肿块。它是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20%。

    二、造口旁疝的成因

    1. 手术操作不当:手术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损伤血管、神经,可能导致腹壁组织薄弱,从而引发造口旁疝。

    2. 身体肥胖:肥胖者腹壁脂肪较多,容易导致腹壁薄弱,增加造口旁疝的风险。

    3. 慢性咳嗽:慢性咳嗽会增加腹内压力,导致腹壁组织薄弱,从而引发造口旁疝。

    4. 术后感染:术后感染可能导致腹壁组织愈合不良,增加造口旁疝的风险。

    三、造口旁疝的症状

    1. 腹部肿块:造口旁疝最常见的症状是腹部肿块,肿块大小不一,质地软硬不一。

    2. 腹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痛症状,疼痛程度轻重不一。

    3. 肠道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能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现象。

    四、造口旁疝的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如腹带固定、避免剧烈咳嗽、大笑等。

    2.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如传统缝合修补术、补片修补术等。

    五、造口旁疝的日常护理

    1. 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 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预防感染。

    3. 适当运动,增强腹壁肌肉力量。

    4. 避免剧烈咳嗽、大笑等增加腹内压力的行为。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