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何“弄垮”一根脊椎?我们为你找到了它的4个弱点

如何“弄垮”一根脊椎?我们为你找到了它的4个弱点
发表人:京东健康

人体中央有条轴心——脊柱,它支撑着身体、保护着内脏,由26节脊椎骨和脊椎骨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成,是个柔软又坚韧的结构。

 

 

这个从侧面看呈“S”型的组织,如同一架高度精密的仪器,连接处的误差不超过1毫米,哪怕是轻微地闪一下都可能对它造成伤害。

 

当一根脊椎从上到下分别出现问题,身体将会怎样?

 

10月16日是世界脊椎日,《生命时报》邀请骨科专家,教你护好人体这条重要的“第二生命线”。

 

受访专家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骨科主任医师 马华松

湖北省中医院推拿康复科主任 赵焰

北京朝阳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康南

 

当脊椎各部分劳损,身体会怎样?

 

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组成,由于每部分作用不同,其劳损程度、常见病也不同。

 

颈椎·脊柱的第1~7节

活动频率最高

 

特点: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也较大,很容易发生劳损。

 

颈椎病以神经根型常见,它主要是由于颈椎退变、增生,压迫颈神经根,引起肩部、手臂及手部麻木和疼痛,还伴有偏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容易患病,长期伏案、用电脑、低头及开车的年轻人也容易患病,主要集中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早期——颈肩综合征,即由于长期姿势不良,肩颈部肌肉、韧带处于紧张状态而引起的退变。

 

马华松表示:“该病在临床中最常见,也最‘难治’,无法抗拒的生活压力和习惯,让很多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仍不可避免地继续损伤颈椎。”

 

胸椎·脊柱的第8~19节

骨头“松”了,它先遭殃

 

特点:与肋骨形成“包围圈”,保护心肺功能。

 

临床上,胸椎整体患病率较低,一般以骨质疏松性脊柱畸形和压缩性骨折常见,多发于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

 

此外,暴力冲击、重体力劳动等也会让胸椎“受伤”,常表现为胸背痛、背颈肌肉僵硬、驼背,不能提重物,严重者还会头痛、恶心、胸闷。

 

经常搬动重物的工人、快递员等都是高危人群。

 

腰椎·脊柱的第20~24节

最“受苦受累”

 

特点:虽然没有颈椎灵活,但它承担着整个上半身的重量。转身、弯腰等,受力都是腰部,劳损情况也偏多。

 

椎间盘是承担减震作用的主要结构,临床中该部分损害很常见,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般会出现腰痛、下肢麻木疼痛,严重者不能活动、起身等。

 


 

该病好发于20~60岁人群,男多于女。

 

马华松说,近年来20岁左右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明显增多,与当下部分年轻人体重偏高有关,其腰椎受力会更大,再加上不良姿势以及外力冲击等,很容易受伤。

 

骶尾椎·脊柱的第25~26节

女性更易受伤

 

特点:它们与左右髋骨构成骨盆,能传递重量及支持、保护内脏。除了韧带,此处还有丰富的肌肉,受损几率较小。

 

随年龄增长,脊柱的多节骶椎和尾椎会逐渐融合,最终占据脊柱的第25~26节。

 

临床上主要以跌坐、撞击而导致的尾骶骨折常见,男性尾椎较向内弯,女性尾椎较直且长,所以女性更易受伤。

 

一般情况下,轻微骨折、错位通过休息可恢复,不必特殊处理;少数移位严重,影响到骶髂关节健康、肢体活动不便时,需要手术。

 

脊椎最怕你做4件事

 

脊椎病和生活方式关系密切,我们不能总是被动地受它困扰;该如何保养脊椎,避免伤害?

 

怕久坐

 

赵焰说,人在久坐时,腰部承受的压力大,颈椎处于前倾的姿态,这很容易导致脊椎疲劳。

 

他建议,每隔45分钟起来活动5~10分钟,喝水、远眺等都可以。当然,长期站着的人也要偶尔坐下,同一个姿势不能保持太长时间。

 

 

怕冷

 

临床发现,每当天气转凉的时候,脊椎病人就有增加的趋势。寒冷会导致脊椎的韧带、肌肉僵硬,影响血液循环,进而损伤脊椎。

 

康南说,秋冬时节,时刻注意颈部、腰部保暖,备好围巾和衣服;夏季用风扇和空调时,别让风对着吹这两个部位。

 

怕“猛”

 

动作幅度太大,很容易导致脊椎严重受损,剧烈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

 

别为了方便而“为难”脊椎,比如猛地一扭头、站着直接弯腰拿重物、够不着东西的时候拼命拉扯上半身等。

 

 

怕歪

 

平衡和放松是脊椎的最爱,保持好的姿势是脊椎健康的基础。窝在沙发里、窝着头睡觉、斜躺着看电视、经常单肩背包等都会让脊椎不舒服。

 

当你在做一些看似很舒适的姿势时,肌肉其实很紧张,脊椎也很受伤。

 

一份脊椎防“劳损”计划

 

1. 纠正坏姿势

别长时间低头工作或玩手机,也别歪在软沙发或床上看电视、看书。

 

沙发和床垫都比较柔软,半躺半坐的姿势会让身体重量完全压在骨盆和臀肌上,加重脊椎关节间的压力。这种放松方式对脊椎的伤害很大。

 

2. 卧具、桌椅很关键

床垫不能太硬或太软;枕头高度应该是枕下去后与拳头差不多,形状为颈部稍高头部稍低的。

 

正确坐姿及合适的桌椅

 

椅背最好有前凸设计,没有的话可在后腰部位放个小靠垫,帮助减轻腰部压力。

 

桌子最好选择前高后低、桌面倾斜的,以减少工作时腰向前弯的程度。

 

3. 提重物有个正确姿势

尽量少提重物,如果非提不可,要深蹲下去从双侧慢慢提起,别猛地站起身来。

 

4. 控制体重

统计表明,正常人的腰椎每天前屈的次数会高达3000~5000次。如果明显有肚腩,赘肉就像是挂在腰上的沙包,增加了脊椎的负担。

 

5. 加强背部肌肉力量

腰背部的核心肌群担负着稳定身体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发力的主要环节,也能对脊椎起到保护作用。

 

瑜伽、慢跑、游泳等都可以锻炼到腰背部肌肉。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黄芪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的中药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将它拿来泡水喝,这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养生的作用。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黄芪的用量逐渐增大,以至于到了每年的春秋季节,就会有大量的人开始采挖黄芪,因为春秋时节是采挖黄芪的最佳季节,但若是采用不合理的采挖方式,就会导致野生黄芪数量骤减,目前,它已经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在平日里,一些喝过黄芪水的朋友会感觉到自己越来越瘦,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这主要是因为黄芪水具有利尿解毒的作用,若是在服用黄芪水期间,感觉到体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那么有可能是黄芪水在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毒素与垃圾。对于具有减肥需求的朋友来说,建议不要采用喝黄芪水的方式来减肥,因为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身体暴瘦,这对身体健康反而是不利的。

     

     

    黄芪水虽然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饮用的,一般来说,生活中有3类人不适合饮用黄芪水。

     

    黄芪具有温补效果,因此更适合体内寒湿较重的朋友饮用,对于体内火气比较旺盛的群体来说,若是经常大量饮用黄芪水,就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喉咙干涩、咽喉肿痛等情况。

     

     

    虽然黄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体中的元气、增强身体免疫力,但当我们出现感冒或发烧的现象时,就会导致身体呈现出比较虚弱的状态,此时若是贸然饮用黄芪水,极有可能导致身体的负担加重,这对疾病的控制是不利的。在这里建议大家等感冒或发烧痊愈后再饮用黄芪水,这能够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达到养生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过敏原是不一样的,对于过敏体质的朋友来说,需要慎重饮用黄芪水,因为一旦对黄芪这种物质过敏,就会导致身体表现出一些不良症状,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威胁身体健康。

     

     

    同时,大家在饮用黄芪水的过程中,还要了解它的副作用,一般来说,若是经常使用黄芪泡水喝,就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心烦意乱、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症状,大家在饮用黄芪水的过程当中,若是发现身体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立即停止饮用,以免身体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

     

    同时,大家也不能过于依赖黄芪水,因为它并不是万能的,当我们感觉到身体出现不适时,应该立即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而非饮用黄芪水。

  • 益母草,以其活血调经的药效,一直都是治疗妇科病的要药。不但妇科医生爱用,而且备受女性朋友的青睐。

     

    《本草纲目》中记载,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调女人经脉,治肿毒疮疡,利尿消肿。益母草在中药方剂中一般是配合其他中药使用,比如活血化瘀,会配合当归,利尿消肿会配合白茅根等中药。

     

    常用在以下一些方面:

     

    1、女性经期小腹疼痛,月经量少,颜色较深并伴有血块,会建议在月经前服用含益母草的中成药。

     

     

    2、一般也会建议女性产后,服用益母草相关制剂,以便促进子宫收缩,排出淤血恶露,促进子宫复原。

     

    3、益母草增强宫缩,所以也会用在足月生产前。

     

    4、治肿毒疮疡,利尿消肿的方剂中也能见到益母草的身影。

     

    对于益母草的食疗,有三点要格外注意:

     

    1、禁忌人群:孕妇禁用。虽对缩宫效果很好,但却有让孕妇流产的潜在危机。月经期间禁止服用。月经前有效,月经期间吃容易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虚寒体质的人忌用。益母草膏性凉,一般虚寒体质的人可以用,但是建议不要长期用。这类人群可以选择当归来活血化淤。无瘀滞的人忌用。不但没有保健功效,反而会伤正气。

     

    2、“是药三分毒”,益母草是有微毒性的。因此,若无对应病症,不建议用药,也不建议用于保健。

     

    3、食用方法倒是比较简单,只要掌握用量就可以了。食用量:干益母草9~30g;鲜品12~40g。干益母草置干燥处保存,鲜益母草置阴凉处保存。鲜的益母草,可以和鸡蛋一起,做成煎蛋饼,也可以熬粥,熬汤均可。干的益母草,可以与肉类一起炖,比如炖鸡,炖排骨等等均可。

     

     

    益母草是一种疗效特别好的中草药,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血栓方面都做了特别大的贡献,但是任何药物有利就有弊,大家一定要提高它的副作用,否则可能会给身体带来更大的危害。另外,对于孕妇也是不能够使用的,孕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内的激素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时候食用益母草,很可能会导致胎儿和孕妇出现一些危险。

  • 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的“第七大营养素”,从早年人们眼里一无是处的“粗纤维”,到现在炙手可热的营养圈明星,它不断地改变着大众的认知。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曾点名表扬膳食纤维,将它和人类的“长寿力”相关联。但随着人们追求口感、食物越做越精细,它的摄入量却频频告急。

     

    膳食纤维靠什么征服你的身体?怎样科学补足?《生命时报》邀请营养专家为你解读。

     

    受访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原主任营养医师 刘庆春

    中国注册营养师   刘萍萍

    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系博士 芮莉莉

     

    膳食纤维:人体的长寿营养素

     

    《柳叶刀》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人类长寿有关。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研究汇总了全球共185项流行病学研究及58项膳食纤维与健康的临床试验,发现:

     

    摄入足量膳食纤维能降低全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及包括糖尿病在内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简而言之,每日摄入25~29克膳食纤维利于长寿。

     

    那么问题来了,膳食纤维到底是什么?

     

    凭经验来说,膳食纤维就是植物性食物中质地较粗、不易咀嚼消化的部分,如粮食和水果的皮、蔬菜中的“筋”等。

     

    从科学的定义来讲,膳食纤维是指植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的糖类物质。

     

    其主要成分为非淀粉多糖,来自植物的细胞壁,进入人体后,既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能产生能量。

     

    膳食纤维可分为不溶性和可溶性两类:

     

    • 不溶性

    主要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一部分半纤维素。

     

    可通过吸水增加食物体积,并在大肠中发酵,从而影响大肠功能。

     

    • 可溶性

    主要包括来自水果的果胶和存在于海藻、植物渗出液中的树胶、黏胶以及一部分半纤维素(葡聚糖)等。

     

    可对小肠内的葡萄糖和脂质吸收产生影响,具有凝胶性,可为食品增稠。

     

    4大优势让人青睐

     

    不能被吸收、也不提供能量的膳食纤维,靠哪些优势让人折服?

     

     

    缓解便秘,预防肠癌

     

    有人体试验证明吃水果和蔬菜或吃小麦(全麦)有缓解便秘的作用,因为这些食物中的纤维可以增加粪便的重量,使粪便更快排出,从而起到缓解便秘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致癌物质在肠内被吸收的机会。

     

    另外,膳食纤维还可通过帮助黏附致癌物、改善大肠中的菌群等来预防肠癌。因此,膳食纤维又被称为“身体里的清洁工”

     

    防治肥胖

     

    关于膳食纤维与肥胖病的研究报道很多,20世纪80年代有试验证明,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可使体重减轻24%~36%。

     

    多项研究表明,补充膳食纤维可减少能量的摄入,尤其是对肥胖者来说。

     

    由此可见,膳食纤维对防治肥胖有一定作用,原因可能是膳食纤维可增加咀嚼时间和饱腹感,减少消化率。

     

    降低血糖

     

    许多研究证实,摄入膳食纤维补充剂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降低血糖。

     

    这一作用主要来自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因为它可以在胃内形成很黏稠的物质,从而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使餐后血糖不会突然上升。


    197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将膳食纤维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

     

    降低血胆固醇

     

    一系列文献报道显示,果胶和其他具有黏稠性的多糖可减少机体对膳食中胆固醇的吸收,从而对降低血胆固醇有一定作用。

     

    膳食纤维藏在哪些食物里

     

    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人每天宜吃25~30克膳食纤维。而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人均膳食纤维摄入量只有10.8克,远远达不到标准。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 全谷物、杂豆类、薯类


    如糙米、燕麦、鹰嘴豆、红小豆、绿豆等。

     

    每100克大米所含的膳食纤维仅为0.7克(主要指不溶性膳食纤维,下同),比鲜玉米(2.9克/100克)、莜麦面(4.6克/100克)、黑米(3.9克/100克)少很多。

     

    杂豆类和薯类也富含膳食纤维,比如红小豆(7.7克/100克)、绿豆(6.4克/100克)、红薯(1.6克/100克)。

     

    2. 蔬菜、水果类

     

    菌类优势明显,鲜香菇(3.3克/100克)、金针菇(2.7克/100克)、木耳(2.6克/100克)都是富含膳食纤维的佼佼者。

     

    鲜豆类表现也很出色,比如每100克鲜毛豆含4克膳食纤维,鲜蚕豆3.1克,鲜豌豆3克。蒜薹(2.5克/100克)、茭白(1.9克/100克)、芦笋(1.9克/100克)、菠菜(1.7克/100克)等也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些蔬菜,可更好地补充。

     

     

    水果中也有不少纤维高手,如库尔勒梨(6.7克/100克)、石榴(4.8克/100克)、桑葚(4.1克/100克)、猕猴桃(2.6克/100克)等。橙子、葡萄、桃子、草莓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在1克/100克左右,也建议常吃。

     

    肠胃不好的老人或小孩可以把水果蒸熟后再吃,膳食纤维不会受到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喜欢喝果汁,但榨汁时会把膳食纤维(果渣)滤出,让效果大打折扣。

     

    3. 坚果、大豆类

     

    大杏仁(18.5克/100克)、黑芝麻(14克/100克)、榛子(9.6克/100克)、松子(12.4克/100克)等都是坚果里的纤维王者。

     

    1两大豆中至少有5克膳食纤维,但大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大都需要经过水洗和过滤去渣等工艺,导致很多膳食纤维流失。

     

    不滤渣的豆浆则可以保留大部分膳食纤维,一杯200毫升的豆浆膳食纤维含量在1.5克左右。

     

    一个公式补足膳食纤维

     

    怎么才能补够膳食纤维?营养专家推荐了一个公式。

     

    太长不看版↓

     

    30克膳食纤维≈1~3两全谷杂豆+1斤蔬菜+半斤水果+10克坚果(仁)


    在此基础上,加些细粮、豆制品以及薯类等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很容易就能达到一天30克的推荐摄入量。

     


     

    举个例子:30克膳食纤维≈全谷物(50克玉米、50克燕麦)+杂豆类(50克红小豆)+蔬菜(250克菠菜、100克荷兰豆、100克胡萝卜、50克香菇)+水果(150克猕猴桃、100克苹果)+坚果(10克黑芝麻)。

     

    详细版↓

     

    ●主食杂一点

    现代生产工艺的进步,致使大米和面粉越来越精细,虽然做出来的食物口感更细腻,却流失了大量膳食纤维。

     

    建议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

     

    ●蔬菜多一些

    蔬菜是储藏膳食纤维的大户,很多蔬菜的膳食纤维含量都很高。建议每天吃300~500克蔬菜。

     

    ●水果天天吃

    水果酸甜多汁,增添食欲,天天吃水果是补充膳食纤维的好途径。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吃水果200~350克。胃肠不好的人可适量减少或将某些水果蒸熟食用。

     

    ●坚果来10克

    坚果中除了富含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外,也含有不少膳食纤维。


    大部分坚果的含油量高于40%,吃太多易造成能量过剩,所以,建议每天吃10克左右。

     

    补充避开3个误区

     

    膳食纤维种类复杂,摄入量也应适当,在补充过程中,人们常常有3个误解。

     



    误解1  口感越糙,纤维含量越多

     

    如果口感明显粗糙,只能说明其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多,并不能说明其总的膳食纤维含量就高。

     

    像燕麦、梨、苹果、猕猴桃、菌藻类等,虽然口感不是那么粗糙,但除了含有一定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外,还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对降低血糖、血胆固醇有较好的功效。

     

    误解2  膳食纤维补充越多越好

     

    首先,大量摄入膳食纤维,尤其是不溶性膳食纤维,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造成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其次,过多摄入膳食纤维可能会影响机体对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

     

    再者,如果膳食纤维烹饪得不够软烂,其通过消化道时产生的机械摩擦会损伤消化道黏膜,增加罹患胃肠道疾病的风险。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

    • 成人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
    • 肠胃不好者,膳食纤维摄入量减半;
    • 老人、儿童等消化能力弱者,应将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煮至软烂。

     

    膳食纤维搭配肉蛋食用营养更佳,肉蛋中的蛋白质既可及时修复受损的胃黏膜,保护胃肠,又可弥补膳食纤维妨碍部分营养物质吸收的不足。

     

    误解3  煮熟后会破坏膳食纤维

     

    蔬菜、粗粮等在经过烹调、煮制之后会变得柔软,口感更好,但加热并不会影响其中的膳食纤维发挥功效。

     

    因此,大家不必为了获取膳食纤维而生吃蔬菜,按照自己喜欢的口感食用即可。

  • 体检报告单上,你的血脂还好吗?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显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人数超4亿。

     

    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年~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

     

    坏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是形成动脉粥样斑块的原料,斑块又是发生心梗、脑梗的基础。

     

    体检查出胆固醇偏高怎么办?《生命时报》采访专家,教你通过科学饮食把升高的胆固醇降下去。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张海澄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王兴国

     

    化验单上没有“↑”, 胆固醇也可能超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被称为“坏胆固醇”,超标时对心血管的危害更大。

     

     

    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或发生过心梗、中风等患者,对血脂的要求更为严格,即使化验单上没有“↑”也可能意味着超标。

     

     

    坏胆固醇高, 饮食有9个原则

     

    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 “坏”胆固醇高的人必须要管住嘴,建议多吃5类食物,少吃4类食物,在饮食上做到“四舍五入”。

     

    多吃蔬菜

    尤其是绿叶蔬菜(油菜、菠菜、芹菜、菜心等)、菌藻类(香菇、平菇、口蘑等)、红黄颜色蔬菜(南瓜、西红柿、胡萝卜、彩椒)等,它们富含的膳食纤维有助降低“坏”胆固醇。

     

    特别推荐魔芋及其制品(魔芋粉、魔芋丝、魔芋块等),还有菊芋(又称“鬼子姜”“洋姜”等,可以腌制)及其制品。

     

     

    多吃全谷杂粮

    如燕麦、糙米、全麦粉、玉米、小米、青稞、高粱、荞麦、藜麦、绿豆、红豆等,比例要达到主食的1/2,代替大部分白米饭、白馒头、白面条和白面包。这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胆固醇排泄。

     

    多吃大豆制品和坚果

    如豆腐、豆浆、豆腐干、花生、核桃、开心果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植物甾醇,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

     

    多吃不饱和脂肪酸

    多吃橄榄油、油茶籽油、高油酸菜籽油(芥花油)、亚麻油等。这类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坏”胆固醇排出。

     

    多吃鱼虾

    增加鱼虾摄入量(每周3次)。鱼虾类脂肪中含有特殊的脂肪酸——EPA+DHA,对降低“坏”胆固醇有一定作用。

     

    少吃: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可使“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降低,增加冠心病的危险性。

     

     

    反式脂肪酸主要来自精炼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等)和氢化植物油(如人造黄油、起酥油、油炸专用油等),它们多用于加工食品,如面包、饼干、方便面、蛋糕、零食、薯片、酥饼等。这些加工食品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在标签营养成分表上均有标示。

     

    中华医学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指出,高胆固醇者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要小于总能量的1%,大致相当于2克,并且越少越好。

     

    少吃:饱和脂肪酸

    少吃富含脂肪,尤其是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饱和脂肪酸不但能促进胆固醇的合成和吸收,还能减少胆固醇的排泄。

     

    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很多,如:肥肉、五花肉、肥牛、肥羊、肥鸭、肥鹅、排骨、猪皮、鸡皮;猪油、奶油/黄油、棕榈油、棕榈仁油、椰子油;炸鸡、炸鱼、炸虾、炸肉串、炸蔬菜丸子、炸蘑菇、炸豆腐、炸豆腐干;奶油面包、方便面、巧克力派、蛋黄派、蛋糕、冰淇淋;油条、麻花、油炸丸子、汉堡、炸薯条、奶茶、桃酥、糕点等。

     

    少吃:胆固醇

    高胆固醇饮食会使胆固醇在肠道中吸收更多,从而有可能升高胆固醇水平。因此,中华医学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指出,高胆固醇者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小于300毫克。

     


     

    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有动物内脏(肝、肾、脑、肠、肺、鱿鱼、鱼籽、蟹黄)、动物皮、蛋黄、肥肉等。蛋清、脱脂奶粉、瘦肉等胆固醇含量很少。

     

    少吃:高糖食物

    包括蔗糖、果糖、糖浆、淀粉在内的各种糖类能促进“坏”胆固醇合成。富含上述成分的食物有甜食、精制谷物(精米白面)等。

     

    除了管住嘴,每周运动3~5天、每次至少做连续半小时的有氧运动,如打太极、快走、骑自行车、跳广场舞等,也有利于降低“坏胆固醇”。

  • 说到空气污染,你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雾霾、汽车尾气、工业废气,但是,待在室内就一定安全了吗?

     

     

    其实,居家生活中,防止室内空气污染也很重要。空气污染是导致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的罪魁祸首。

     

    英国环境科学专家蒂姆•罗宾逊表示,造成室内污染的原因很多,建筑材料、油漆、地毯以及带有气味的产品都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VOCs),容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对婴幼儿影响较大。

     

    《生命时报》结合英国《镜报》载文,告诉你居家护肺,每个房间应注意的事项。

     

    厨房

     

     

    打开门窗

    做饭时应打开油烟机或排气扇。瑞典一项新研究显示,潮湿的室内环境会使夜间呼吸困难风险增加90%,慢性支气管炎风险增加67%,也会增加哮喘和过敏风险。

     

    调整用烤箱时间

    研究发现,面包烤过火会产生有毒化学物质丙烯酰酸,该物质可能与癌症有关。

     

    用清洁产品前,仔细阅读说明书

    很多日常清洁产品(尤其是喷剂)含有挥发性有机物,可刺激咽喉和肺部。最好选择无香型更安全。

     

    常清洁烤箱、微波炉

    可以定期放一碗水(加入适量鲜柠檬汁或白醋更好),微波炉加热5分钟,烤箱加热20分钟,去污垢更方便,还能除异味。清洁时,最好开窗通风。

     

    及时更换不粘锅

    研究发现,不粘锅涂层起泡、剥落或刮伤,可能会导致涂料释放有毒化学物质。

     

    浴室

     

     

    保持地垫、浴帘清洁干燥

    浴帘应定期清洗,地垫用完后应保持干燥,以防滋生细菌、霉菌和尘螨。

     

    避免共用毛巾

    每个家庭成员应使用自己的毛巾,毛巾应定期清洗并高温杀菌消毒。

     

    莲蓬头也该清洁消毒

    美国科学家发现,莲蓬头细菌较多,随流水进入人体呼吸道可导致肺部感染。

     

    清理橱柜

    药品或化妆品不宜长期存放于浴室。浴室高温潮湿的环境会改变这些药品或化妆品成分,也会滋生细菌。

     

    洗浴或清洁用品不混用

    某些产品单独使用时很安全,而与其他产品混合可能产生有害烟雾或其他化学反应,如84清洁剂和洁厕灵。

     

    客厅

     

     

    不用空气清新剂

    空气清新剂能掩盖室内的不快气味,但很多产品会释放苯、烃类甲苯、甲醛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等化学物质,过量接触不仅导致眼睛、鼻子和咽喉发炎以及头痛、恶心、全身不适感,长期还会损伤肺脏。

     

    不点廉价蜡烛

    研究发现,石蜡蜡烛比其他类型的蜡烛毒素水平更高。可选择“无烟”灯芯蜡烛,吹灭时应开窗通风,减少烟雾。

     

    不在暖气片上晾衣物

    此举会将室内湿度提高30%左右,为霉菌孢子创造繁殖温床,对于免疫力差或严重哮喘人群风险很大。

     

    卧室

     

     

    宠物禁入卧室

    超过半数养猫狗的主人表示,宠物扰乱了他们的睡眠,而且毛发及皮屑可能引起过敏。只要不让宠物进入卧室或上床,就能避免伤害呼吸道。

     

    卧具定期吸尘

    英国环境健康专家莉萨•阿克利博士表示,床上藏匿的尘螨多达150万,可引发哮喘和过敏。因此,床垫和枕头等卧具应定期吸尘,或使用低过敏性防螨罩。被套、枕套定期清洗,被子、枕头常晒晒。

     

    保持理想室温

    英国睡眠协会建议,卧室温度保持在16℃~18℃最理想。

     

    选择合适绿植

    芦荟、吊兰和蕨类绿植可吸收有害毒素,产生大量氧气,促进睡眠。

  • 老家的奶奶,一生受苦,生活很是节省。近几年来,她有一个新的活动,那就是采路边的中药材卖钱。她不懂这些药材,但是她会到集市上问收购上价格,然后拿着样品就着那些标本采集之后去药商那卖。虽然不懂,但是她弄的都是好东西,是纯的野生中药材。有一次,我看到一些她采回来的蒲公英,我就问她能卖多少钱。一大堆,差不多有十公斤,她说能卖一百块。我想了下,如果这些药材流入我们医院后会涨至少百倍的价格。瞬间的想法是这些药商真会忽悠人,但后来又觉得,让奶奶干些活也未必是坏事,所以我也没有去阻止。 

     

     

     

    秋天,奶奶会采集些野菊花,晒干了之后去卖。价格依然不贵,但是药商买了之后会视作珍贵的药材放在冠冕堂皇的柜子里,高价卖给城市人。野菊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于山坡草地、田边、路旁等野生地带。我到过好多地方,都能见到这种野花,就知道野菊花的分布还是很广泛的。野菊花是一种很常用的中药,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备用。野菊花性味苦、辛,微寒。归肝、心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平肝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病症。平常我治疗痤疮,脓包,疖子等经常会用到野菊花。 

     

     

    治疗皮肤病常见头癣、湿疹、天疱疮等,用野菊花、苦楝根皮、苦参根各适量。水煎外洗。


    夏天感冒,热疖及皮肤湿疮溃烂。可以用野菊花或茎叶煎浓汤洗涤,并以药棉或纱布浸药汤掩敷。


    耳鼻咽喉口腔诸阳症脓肿,可以用野菊花一两六钱,蒲公英一两六钱,紫花地丁一两,连翘一两,石斛一两。水煎,一日三回分服。


    野菊花泡茶可以预防感冒等疾病,治疗咽喉肿痛有很好的疗效。

     

    附: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 除了吃饭、休息、工作/学习之外,你花在什么上面的时间最多?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是手机。

     

    一部智能手机,似乎可以让你忙到日理万机,却又难以察觉,它正在用娱乐、社交、购物等填满你的个人时间。

     

     

    与此同时,你的情绪也被手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变得越来越不开心了。

     

    好奇心日报”曾做过一组“情绪投票”,列举当代人在社交媒体中最容易出现的情绪:

     

     

    这些情绪选项本质上就是手机给你带来的影响。《生命时报》结合纽约大学教授的TED演讲,分析手机是如何让你不开心的,并教你几招缩短跟手机的相处时间。

     

    受访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理疗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 耿引循

     

    看手机太久,可能让你不开心

     

    对一些人来说,被智能手机“绑架”是一件心甘情愿的事,和它相处的一天中,你不必面对现实的压力,它就像个“舒适区”。

     

    在手机提供的复杂信息环境中,你的情绪也会经历各种起伏:开心、愤怒、无聊、疲惫、购物欲、攀比欲、表达欲……大脑承受过载信息,很容易让情绪不稳定,引发焦虑。

     

    纽约大学心理学家亚当·阿尔特(Adam Alter)曾在TED演讲中,展示其做过的一项手机应用程序调查。

     

    诸如运动、阅读、天气、教育及健康等手机应用软件会让人们感到快乐,人们平均一天花费在这些软件的时长是9分钟;而超过50%的人表示,使用约会、社交、游戏、娱乐等软件后则不会有快乐感产生,但这些软件平均一天会占用人们27分钟的时间。

     

     

    阿尔特教授说:“花费3倍时间在不会让人们感到快乐的手机应用软件上,这并非明智选择。花费最多时间使用的应用软件,反而不会让我们感到开心。”

     

    为何人们愿意花更多时间在这些让我们不快乐的手机软件上呢?他解释道:“因为这些应用软件夺走了我们的终止时间提示。”

     

    当你看到报纸最后,你会把报纸折起来,放到一边,杂志、书籍也如此,你看完一个章节后,它会提示性的问你是否继续;看电视节目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要等一段时间或一天、一周后才会有下一期、下一集。

     

    手机社交软件则会让你乐此不疲地沉浸在其中。时间长了,便会导致过度空虚、劳累、不开心。

     

    你为什么忍不住频繁刷手机?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长为27.9小时,较2018年底增加0.3小时。

     

     

    也就是说,人们平均每天刷手机、看电脑的时间近4小时。假设每天我们可利用时间为12小时,除去8小时工作,那余下的时间我们全部花在了刷手机、看电脑上。

     

    微博上也曾对“下班后微信群禁工作消息”等建议进行过探讨,投票结果显示57%的人支持这条建议在全国推广。

     

    大部分网友认为,微信群、手机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工作的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在无形中将劳动者放在了24小时工作的状态里。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最开始人们频繁看手机是为了提升安全感,怕错过重要信息、电话,想用最快速度完成某件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导致处理许多事时都会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翻看。

     

    然而现在,人们对于手机的使用远远超过了“传递信息”这么简单:用手机谈恋爱并用手机结束恋情;在手机社交软件上关注朋友的一举一动,却可能几年都不见面联系;技能变成了在手机上的抢单速度,却忽略了陪家人逛超市的陪伴;看着别人晒在朋友圈的“小幸福”,和自我对比既羡慕又难过。

     

    频繁刷手机除了干扰情绪,这些身体伤害也是它附赠的:

     

    1.视力下降

    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造成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2.伤脊椎

    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对脊柱伤害大,易引起腰部肌肉痉挛、颈椎和腰椎生理曲度改变等。

     

    3.肠胃消化变差

    吃饭时很多人手机不离手,注意力不在食物上,无意中会摄入更多能量。长此以往,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会逐渐变差,还有长胖风险。

     

    4.引起痔疮便秘

    如厕时手机不离手,会干扰大脑指挥排便,导致排便困难,长期如此还易引起痔疮便秘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久蹲后,容易出现血压急剧升高,甚至导致卒中。

     

    5.严重影响睡眠

    睡前玩手机会引起生理或心理的兴奋,关灯后手机的光线会抑制体内褪黑素的分泌,导致入睡困难或是睡眠质量差。

     

    7个改变,帮你放下手机

     

    对于一些人来说,放下手机是件难事,比如发了“朋友圈”后,很关心别人是否会给自己点赞评论,于是频繁翻看手机;无聊时宁愿刷微博也不愿意出去走走。对此,美国“今日心理学”网站刊文,给出7点指导建议。

     

     

    客观评估手机是否产生负面影响

     

    和其他上瘾行为一样,当我们玩得开心时,并不会察觉到自己已经上瘾,寻求他人的观察和帮助就很重要。

     

    可以询问一些信得过的人,自己是不是过度使用手机了。可以问以下几个问题:

     

    • 当我使用手机或浏览社交媒体时,对你有什么影响?
    • 如果我沉迷于手机,是不是改变了我对你的言行方式?
    • 如果过多地刷社交媒体,你觉得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要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客观准确地评估使用手机的习惯是不是给自己带来了负面影响。

     

    记录用手机和放下手机的心情

     

    由于过度使用手机,有时候人们会忘记现实经历带来的美好感受。其实,人还是更喜欢真实生活带来的酸甜苦辣,而不是手机上的虚拟世界。

     

    不妨分别记录下真实世界经历以及浏览手机屏幕之后的心情和感受。这样就能更好地比对出优劣,理性地知道真实的生活体验带来的充实感和满足感,从而减少手机使用。

     

    暂停一下,不要拿起手机

     

    正在进行一项工作任务时,如果有冲动想拿起手机玩,不妨马上克制住自己,什么也不做、不动,等待几分钟。也许你会感到不适,但这种感觉不会持续很久,等这股“劲”过去就好。或者尝试做些别的事情来缓解不适感。

     

    写日记比发“朋友圈”好

     

    如果你热衷于通过发“朋友圈”“微博”来表达自我,为了减少手机依赖,你可以培养写日记的习惯。开始写日记后,你就不必再关注、考虑别人是否会点赞,从而变得更真实、更“做自己”。

     

    上下班时不要戴耳机

     

    许多人上下班或运动时喜欢戴着耳机,可能觉得这么做会让自己没那么无聊,但实际上这会降低你体验环境周遭的能力。

     

    通勤或运动时,不妨专心于周围事物和运动本身,感受真实的世界,享受当下的生活。

     

    周末,放下电子设备

     

    到了周末,除了努力摆脱手机的束缚,还要尽量放下各种电子设备,如不看电视、不玩电脑、不碰平板,而是尽可能接触平时忽略的美好事物,如运动、插花、做手工、见朋友等。

     

    限定网络社交时间

     

    为了减少手机依赖,不妨计划好自己一天内使用手机的总时间以及时间段,并让朋友和家人知晓,为了信守诺言,你会更可能实现限制手机使用的目标。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有节制、有计划地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

     

    我们总觉得自己忙,没时间,但看看自己手机屏幕的使用时间,就会明白,也许把被电子屏幕夺走的注意力找回来,你才能感受到生活真正的色彩。

  • 前段时间,“广州全面叫停户外槟榔广告”的消息吸引了很多人关注。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称:早在今年3月,全市的媒体和户外就都已经停止发布槟榔广告。

     

     

    这个消息一出,槟榔的话题也再度在网上掀起了激烈的讨论······

     

    “槟榔加烟,法力无边”?

     

    槟榔,作为一种世界流行的嗜好品,在全世界拥有数亿的消费者。而在中国,尤其是南方地区,茶余饭后嚼槟榔也是很多人日常生活的写照。

     

     

    槟榔在我国的历史相当悠久。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便从当地移植了很多奇花异草,种在了长安上林苑。可见,最迟在汉代,我国的两广地区就已经有了槟榔的种植。

     

    后来,像李白、苏轼、辛弃疾等古代文学家,以及《本草纲目》等医书,都曾留下过与槟榔相关的作品或记载。

     

    而在今天的中国,槟榔产业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台湾等南方地区。“槟榔加烟,法力无边”、“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烟酒槟榔茶,恰了往上爬”......

     

    通过这些俗语和民歌,我们可以看到槟榔在部分地区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中。

     

    在众多的槟榔爱好者中,不乏一些知名人物。比如湖南卫视的著名主持人汪涵,就常常在节目中向别人推荐槟榔。

     

     

    而他所在的湖南,也是当今中国槟榔消费的重镇——根据调查,全中国有超过6000万的槟榔消费者,其中有近两千万来自湖南。

     

    2017年~2019年,某品牌槟榔更是连续三年独家冠名了湖南卫视春晚,其中还穿插着主持人口播广告。

     

     

    2019年时,一纸禁令曾让全湖南的户外槟榔广告通通下线。

     

    但近段时间又有网友发现,某些槟榔企业开始转而在互联网上打广告,甚至冠名了某些热门的综艺节目、电竞比赛等,邀请选手拍摄广告等,明显瞄准了年轻人群体。

     

     

    更有甚者,或许是为了顺应年轻人的“养生”热潮,也或许是为了改善自身的形象,有些槟榔企业还专门推出“枸杞槟榔”、“花旗参槟榔”等产品。

     

    企图将槟榔与养生挂钩,仿佛一个冷酷杀手戴上一具hellokitty的面具,也让那些槟榔的爱好者们放下了心理负担——“没事,这是养生”。

     

     

    就这样,在猛烈的广告攻势下,槟榔正在年轻人群体中悄然流行开来。

     

    “十个口腔癌,九个嚼槟榔”

     

    令人忧心的是,槟榔早在200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即“确定对人类有致癌效果”。所谓“槟榔加烟,法力无边”,这个“法力”大概是给癌症加了buff吧。

     

     

    研究人员发现,槟榔中多种活性成分与代谢产物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甚至直接致癌性,如槟榔碱、槟榔鞣质、特异性亚硝胺、活性氧等。另外,由于槟榔本身较硬,频繁使用还会直接磨损口腔粘膜。

     

    就这样,在化学与物理的双重伤害下,越来越多的槟榔爱好者慢慢患上了口腔癌。

     

     

    就说“槟榔大省”湖南——

     

    根据央视发布调查显示:在湖南,因吃槟榔而导致口腔癌的患者一度达到了60%。

     

    而据长沙5所医院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在2006至2016年这十年间,由槟榔导致的口腔癌患者数量增长了20倍;2018年,湖南湘雅医院官网发布一篇文章称:在45位口腔癌住院患者中,有44位有长期、大量咀嚼槟榔的习惯。

     

     

    而就算没有严重到口腔癌的程度,也不代表没有危害,比如有可能患上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嘴会变得僵硬、越来越张不开,吃东西时有烧灼感,甚至吞咽困难,这也是癌症的前兆之一。另外,槟榔渣也会刺激胃壁,还可能导致胃粘膜发炎甚至穿孔。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槟榔碱可能会伤害人的泌尿生殖系统,影响男性的精子质量、造成女性卵细胞损伤。

     

     

    就因为槟榔的这些危害,一些国家已经将槟榔认定为了毒品。比如前段时间,多名中国公民因入境土耳其时携带槟榔而被捕。

     

     

    虽然国内目前对于槟榔的管控还不像烟酒那样严格,但为了健康,请像拒绝烟酒一样拒绝槟榔。

     

    毕竟,对槟榔企业来说,你只是数千万消费者中的一个数据;而对你自己来说,你,就是全部。

     

    若想了解更多生活方式的相关健康知识,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都能向致癌的槟榔说“不”!

     

     

    参考文献:
    [1]黄龙,翦新春.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4
    [2]周思安,刘斯薇,金力行,龙一婧,赵灵逸,权艳梅,丁之德.槟榔碱对生殖与泌尿系统的影响[J].国际生殖健康 /计划生育杂志.2019
  • 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如果你一年四季总是感觉疲乏无力、打不起精神,那不仅仅是因为缺乏睡眠,你的饮食可能也出现了问题。

     

     

    《本草纲目》里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也就是说吃饭是保证生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不良饮食习惯不仅会加重身体的疲劳感,甚至可能带来诸多慢病。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大家奉上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告诉你如何摆脱疲惫、一口一口“吃”出健康。

     

    受访专家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  阮光锋 

    中国注册营养师  韩冬梅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谭桂军


    本文编辑丨赵子莹

     

    四种饮食习惯加重疲劳感

     

    如今,“累”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挂在嘴边的高频词汇。除了繁重的工作、“贫瘠”的睡眠,以下这4种饮食习惯也会大大增加我们身体的疲劳感。

     

    1.爱吃甜食

     

    甜食中的糖大多是单糖或双糖,很快会被人体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增多,高胰岛素水平是导致人困倦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精白米面吃太多也会引起胰岛素水平升高,加重疲劳。

     

     

    建议减少吃甜食次数,每周不超过两次,并且限制食用量,例如蛋糕每次只吃2~3指宽。吃主食时,把至少1/3的精白米面用全谷物、杂豆代替,粗杂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保持餐后血糖平稳缓慢地升高,避免胰岛素水平过高。

     

    2.主食吃太少 

     

    碳水化合物是我们的大脑、神经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如果主食吃太少,大脑、神经则缺乏充足的能量,就会让人容易疲劳、乏力。

     

     

    另外,主食吃太少,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体内储存的糖原被快速耗尽,会导致水分丢失,蛋白质、脂肪分解。而蛋白质的大量分解会造成肌肉严重损失,人就容易肌肉酸痛、疲劳;在碳水化合物不充足的时候,脂肪无法彻底分解,会产生大量酮体,容易造成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早期表现就是乏力。

     

    所以,每天一定要吃主食,大概每餐一拳头。尽量保持三餐主食食材的丰富程度。如整粒燕麦煮成黏黏的粥或饭,对控血脂有益处;红小豆、绿豆、花芸豆等淀粉豆类,血糖反应都很低,且富含延缓消化吸收的成分,加到主食中利于降血脂、控血压。

     

    3.不吃红肉

     

    红肉,也就是猪牛羊等畜肉,铁含量丰富,如果长期不吃红肉,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这时候人就会感觉疲劳乏力、没有精神。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日畜禽肉类的摄入量为40~75克。可以每天吃一点红肉,每次控制在1两左右,也可以每周吃3~5次,每次多吃一点,但是不要一次吃太多。

     

    平时可挑选一些新鲜的瘦肉,如牛腱子肉、里脊肉等,少吃肥牛、肥羊、五花肉等高脂肪的肉类,尤其是“三高”人群一定要少吃。

     

    4.吃得太油腻 

     

    大量脂肪进入小肠,会导致小肠分泌的胆囊收缩素增加,而胆囊收缩素能够促进睡意。

     

    建议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30克。每次高脂饮食后最好吃几天清淡的食物,避免油脂堆积,减轻身体各器官的负担。还可以换更健康的烹饪方式,比如将油炸、烧烤改为清炖、蒸煮等。

     

    对抗疲劳感的9种食物

     

    吃法不对可能招来疲惫,但正确的饮食也可以舒缓神经和身体。当你感到提不起精神时,不妨试试这些食物。

     

    坚果、深海鱼

     

    一件事挂在嘴边就是想不起来、提不起精神睁不开眼、心绪不安老想发脾气……这些表现都是大脑要“罢工”的前奏。

     

    核桃、开心果等坚果以及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中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在疲劳时为大脑重新注入能量。

     

    ✦ 坚果含油量高,每天的摄入量控制在一小把以内;深海鱼最好清蒸,少放油盐,它可以代替瘦肉,一周吃2~3次。

     

    枸杞、肝脏

     

    用眼过度会出现眼睛干涩、视物不清等表现。

     

    枸杞富含β胡萝卜素,泡水喝就能发挥护眼功效;动物肝脏也富含维生素A,每周摄入20~50克对眼睛具有保护作用。

     

    小米

     

    工作繁多、吃饭不规律,胃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就会疲劳感,出现反酸、胀气等症状。

     

    小米是养胃法宝,经长时间熬制,特别便于消化。还能促进胃部血液循环,让胃更舒服。粥上浮着的“米油”,也能起到保护胃黏膜的功效。

     

    生姜、樱桃

     

    坐久了,难免浑身肌肉酸痛,这主要与乳酸和组胺的生成有关。

     

    肌肉累了,不妨含两片生姜或者喝点姜糖水,吃一些樱桃也是不错的选择。生姜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能够缓解肌肉酸痛;而樱桃含有的花青素等生物素可促进血液循环。

     

    梨、白萝卜

     

    话说多了,嗓子干涩、喉咙沙哑,可以用梨和白萝卜“救驾”。

     

    梨柔软多汁,有清热化痰、生津止渴等功效,生吃或煮水都对咽喉干涩、痒痛、音哑、痰稠等有效;白萝卜有消炎的效果,切片煮水能释放出更多有益成分,可以缓解嗓子肿痛、嘶哑。

     

    健康饮食的6个“黄金法则”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健康饮食有助于预防多种疾病。如何才能吃得营养、吃出健康?营养专家总结出6条“黄金法则”:

     

    1.远离加工食品 

     

    避免食用火腿肠、方便面、奶茶等精加工食品,并尽量不采用煎炸等烹调方式,以免摄入过多的油、盐和反式脂肪。

     

     

    《英国医学杂志》发布研究称,每天进食4份以上超加工食品与每天进食少于2份的人相比,全因死亡风险要高6.2%。建议多食用果蔬、全谷物、坚果、鱼类等天然食物,烹调方式也尽量多以蒸煮为主。

     

    2.早餐要吃好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发现,不吃早餐,大脑会释放出需要高热量的信号,导致午餐和晚餐摄取“垃圾食品”的几率大增。长期如此,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都会找上门来。

     

    一顿合格的早餐应该至少包括三类食物:面包、杂粮粥等淀粉类主食,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和新鲜果蔬。

     

    3.晚饭要吃早 

     

    晚饭早点吃不但有利于消化吸收,而且不影响睡眠。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全球卫生研究所一项研究显示,超过晚上9点吃晚餐,将增加罹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

     

    按照晚10点最佳睡觉时间计算,晚餐最好在晚6点左右吃,最迟不要超过晚7点。不得已吃得太晚,也不要马上睡觉,间隔至少2个小时后再入睡。

     

    4.进食先菜后饭 

     

    发表在《糖尿病、肥胖和代谢》上的研究显示,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米饭、馒头等主食,有助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减少血糖波动,并能预防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特别适合这种吃法。

     

    5.慢点吃、认真吃 

     

    日本研究显示,吃饭快不仅让人容易变胖,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而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与吃饭时常看电视的人相比,吃饭时从不看电视的人肥胖风险降低37%。

     

    慢点吃、认真吃,细嚼慢咽有利于更好地感知胃肠饥饱状态,也更利于营养成分吸收。

     

    6.在家做饭 

     

    美国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发现,每周在家吃饭6次以上的人,不仅身体更健康,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幸福感也更强。▲

  • 进入三九,天气干冷无降水,有暖气的北方家里干燥,人们觉得口干鼻燥易上火,没有暖气的南方,人们则是遭受寒冷和干燥的双重侵袭,穿得厚,吃得热,也容易上火。

    一、干燥的冬天爱上火,为啥?

    首先是室内有取暖设备,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且干燥;其次人们为了驱寒,进食太多温热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有的人吃羊肉后会流鼻血,有人频繁吃麻辣火锅导致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二、冬天上火怎么办?

    一根“平民人参”解您忧烦!众所周知人参是贵重药材,平民人参是啥?就是白萝卜。说到萝卜,有白萝卜和胡萝卜之分,白萝卜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食用历史,在秦朝时的辞书《尔雅》中就有白萝卜的记载,当时称为之雹突。胡萝卜则是元朝时进入中国,迄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我们今天推荐的冬令佳品是白萝卜。

     

     

    俗语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新鲜的白萝卜也被人称之为小人参。白萝卜可以消食化积,清热解毒,利大小便,止咳化痰,加之价格低廉易得,确实是冬日防上火的首选菜品。

    三、防上火为啥选白萝卜?

    因为白萝卜具备以下四个功效。

     

    首先白萝卜能健脾和胃消食积,冬季天气寒冷,人们为了抵御严寒,需要进食更多食物来产热。中国人素来又有冬令进补的习俗,吃得油腻荤辛,吃得多却动得少,难免产生积食,萝卜能很好地消食化积,预防积食引发的上火,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冬天积食再加受寒容易感冒发烧,所以冬天平时给孩子吃点白萝卜可以很好地预防感冒。

     

     

    其次是白萝卜能清热解毒,萝卜性凉可以防上火。中药有寒热温凉的药性理论,始自《神农本草经》。其实食物也有温热和寒凉的性质,比如生姜温热,可以治疗受寒引起的感冒和腹痛,黄连寒凉,可以治疗胃火牙痛,口疮等病。萝卜性凉,可以清热解毒,古人用萝卜榨汁治疗热性的吐血和鼻出血,也用萝卜解酒毒,因为酒是湿热邪气。

     

    第三是白萝卜能利大小便。

     

    萝卜中含有的纤维素在肠道内不被吸收,且能增大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大便通畅则不会生热,典型的例子就是孩子发烧时,如果伴有大便不通,用肥皂水灌肠,保留五分钟后排出大便,体温很快就能降到正常。中医把这种治法称为之“釜底抽薪”。发烧就是锅中水沸,干结的大便则是下面燃烧的柴火,水开了不能扬汤止沸,而是要把柴火抽掉,水自然能凉。萝卜也有很好的利尿的作用,二便通畅,人体就不会生热上火。

     

    现代研究证实,白萝卜皮里含有大量木质素,不仅能通便,而且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萝卜皮里的黄酮类物质还能降压、降脂、降糖。所以吃白萝卜最好连皮吃。

     

    第四是白萝卜能化痰止咳。

     

    冬天室内空气干燥,人们容易上火咳嗽有痰。痰的生成,是由于体内的食积或水液停聚而成。萝卜能消食化积,并有良好的行气作用,气行则水行,故能化痰,痰消则咳嗽止。谈到化痰作用,萝卜的种子莱菔子的力量更强。明代韩懋《韩氏医通》中的三子养亲汤用到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用于老年人咳嗽痰多。如果冬天积食上火,咳嗽痰多,可以用梨与白萝卜熬水喝,能很好地消食润肺止咳。

     

    因为白萝卜性凉,脾胃虚弱及胃寒的人最好把萝卜煮熟后食用,并不宜一次进食过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