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感冒刮痧好还是拔罐好?拔罐和刮痧的原理是什么?

感冒刮痧好还是拔罐好?拔罐和刮痧的原理是什么?
发表人:健康一点通

作者:许能文 主治医师 丽水市中心医院 普通内科

专家:“拔出来的、刮出来的痧颜色越深,证明体内的湿气越重!”

祛湿,这是坊间对拔罐和刮痧主要功能的认知。殊不知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这两种中医传统疗法,其主要作用都不在祛湿,祛湿的作用也不明显!

中医专家提醒,岭南地区的人们不仅误解了拔罐和刮痧,还喜欢将“湿气重”挂在口边,身体困倦、懒怠动、上火、出湿疹都会被归类为湿气重,其实也未必如此。

拔罐和刮痧的目的都不在祛湿

“拔罐可以祛湿排毒,这是坊间对这种疗法最大的误解。”记者,在中医辨证中,拔罐的原理在于:通过物理负压的挤压作用,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局部组织,疏通瘀滞,达到调理身体平衡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并不在祛湿,而在于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解毒等。因此,拔罐常被用于治疗经络不通的相关疾病,例如月经不调、颈肩腰腿痛等。同时,拔罐还有“泻火”功能,常用来治疗各种实症,包括热症和寒症。

刮痧与拔罐的原理相似,“刮出痧”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在经络、穴位上治疗,对于发烧、中暑、感冒等实症有较好的疗效,也能很好地缓解上火等热症。相比之下,刮痧作用在浅部,而拔罐的作用更深层;并且刮痧只能用在有实症、热症的人群身上,老人、小孩、体弱者,不建议刮痧,孕妇禁用。

祛湿主要靠内治,先利湿再调脾胃

很多人以为拔罐能够快速除湿,其实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中医所讲的湿的本质是水。”庄礼兴说,湿气主要通过大小便、汗液排出。拔罐和刮痧虽然主要目的不在祛湿,但也“拔”出部分的组织液,有一定的祛湿作用。但由于出来的水分不多,祛湿作用其实十分有限。拔罐相对好一些,刮痧几乎没有祛湿的作用。

“祛湿主要靠内治,而非外治。”庄礼兴表示,湿气重的患者首先要辨证湿的类型,可以采用利湿的药物,缓解表面症状。由于湿气重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蕴化功能不足,因此,祛湿之后,还得调理脾胃,从根本上改善体质。

湿气重的典型症状

舌苔白厚、舌苔黄厚、口中粘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倦怠乏力、肌肉酸疼、大便黏滞等。

拔罐颜色越深越黑,湿气越重?

都是传说!颜色与血液、拔罐力度有关

如果说拔罐、刮痧的主要功能不在祛湿,那出来的“痧”的颜色有深有浅、有红有紫,这又是什么缘由呢?庄礼兴表示,要解释这点其实很简单。

首先,不同人的血液颜色不同,肤色也不同,出来的“痧”的颜色自然会不同。其次,出痧颜色深不深,还与拔罐的负压力有关。例如中医拔罐除了用火罐之外,还有竹罐、抽气罐等。其中,竹罐是在水中去氧,没有火罐的温度、排气的压力也相对较小,不仅操作不便,而且不够“给力”,出痧颜色容易偏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张军

    很多人会在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选择去拔罐。确实把关可以帮助我们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的好处。拔罐之后会有罐印出现的,观察这些不同的罐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身体存在什么样的状况,有助于我们采取正确的措施来应对。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拔罐后皮肤有关的话题,说一说:拔罐后皮肤基本不变色是怎么回事呢?拔罐后皮肤基本不变色该怎么办呢?

    拔罐后皮肤基本不变色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知道拔罐后会有罐印出现,这些观音有着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不同的身体症状。紫黑色的罐印,这是身体有寒气,导致供血不足。紫色的罐印,还有黑斑的出现,这是气血不畅通造成的。罐印有紫色的点,还有深浅不一的块状,这是风湿的表现。如果罐印的颜色比较显红,还有局部发热的症状,这是阴虚的表现。红发发暗的罐印,表示我们的血脂高。现在拔罐后皮肤基本不变色,这种罐印是一种正常的罐印,表示身体比较健康。

    拔罐后皮肤基本不变色该怎么办呢?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需要担心,这是健康的表示。但是我们需要判断一下,是不是拔罐方法不对造成的。如果把关的时间不对,或者压力不高,就会造成拔罐的失败,这样的话,拔罐后的皮肤也不会变色的。

    根据上面所说,我们知道拔罐之后,会出现罐印的,不同的罐印表示身体存在问题和状况是不一样的。我们根据罐印的颜色,就可以找出身体存在的哪些问题,这样就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拔罐后皮肤基本不变色,这是一种正常的罐印,表示身体比较健康,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 拔火罐是一种比较时髦的一种物理疗法,也是一种很古老的养生治病的方法。在中医看来,拔火罐主要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如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的一种治疗方法。

     

    拔罐法,又名“火罐气”、“角法”。在最初发明拔罐的时候,是用来治疗疮疡脓肿疾病的,主要用它来吸血排脓。但随着古代中医对拔罐疗法的研究,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物理疗法中的一种重要疗法。

     

     

    那么,拔罐究竟有些什么作用呢?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拔罐主要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那么,拔罐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呢?在操作过程中,一般患者要采取躺卧姿势,不要乱动,以免火罐从身上坠落。拔火罐要选择合适的位置,一般宜选择皮肤平滑、肌肉脂肪层厚、血管较少的地方,不要去拔那些有皱襞、突起或有骨头的地方。

     

     

    一般来讲,男子的前胸部,女子的锁骨下部、乳房下部,男女的背、腰部,都是可以拔火罐的。如果体型比较肥胖的,或者脂肪过多的,肩胛骨、侧胸部也是可以拔罐的,如果病情需要的时候,臀部、大腿及其他部位也是可以拔罐的,这个也是因人而异的。

     

     

    在拔罐的时候,应注意保温,不要让患者受凉,避免吹风。在拔罐结束时,取罐也是一门学问。在向下取罐子的时候,为了避免疼痛,应用一只手使罐子倾斜,再用另一只手压迫罐子对侧的皮肤,使罐子与皮肤之间形成一个空隙,这样的话,空气就可以由此得以进入罐中,罐子的吸引力立即消失就会坠落。

     

    在拔罐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有一些疾病是不能拔罐的,比如中度心脏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骨折,溃疡,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精神分裂症,都不建议拔罐。另外,对于女性来说,需要注意的是,在月经期间和怀孕期间,是禁止拔罐的。

  •   步入十月,处于夏秋交接之时,天气骤冷骤热,人体的自律神经特别容易失衡,就会出现各种不适,诸如头昏、胸闷、疲倦、胃口不佳、失眠……等。若是去医院就诊,医生也看不出是什么具体的病症。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体内的“痧”气所致,在临床上有很多疾病与不适,皆可称为“痧症”。

      什么是“痧”?

      中华民国中医抗衰老医学会理事长王剀锵指出,“痧”是一种瘀结,也就是指体内存在的不平衡状态。“瘀”有阻塞之意,由于体内受阻塞而使得气血不通顺,而气血不通顺,则进一步产生疼痛不适。人体是由数以万计的微小细胞所组成,细胞与细胞之间彼此透过血管神经、经络相互连结,因此,当体内有障碍而无法进行正常的运作时,就会产生凝滞、瘀塞,于是形成“痧症”。也就因此有“百病皆可发痧”的说法。

      远在清朝时期,邵新甫就曾于《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指出:“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粟。”也就是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反映在皮肤表面上,出现红点如粟的疹点。这种现象也称作“痧胀”和“痧气”,这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病症,而是属于一种毒性反应的临床综合症。

      古人认为,风、湿、火之气相搏而为病,而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则有饥饱劳逸。通常在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盛,以致体内的气为之失调,容易使人引发“痧症”。痧症是一种气的失调,就是瘀积于体表或是经络内的有毒物质。实际上一年四季都有可能会发生“痧症”,不过通常还是以夏秋之际最为常见。

      让体内的气更通畅

      中国医学有许多流传千年的民俗自疗法,刮痧就是其中一种广为民间应用的非药物疗法的生活医学,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复健医学”的一种方式。中医强调的是一种“气”的医学,肉眼虽看不见,但却具有功能在体内运作。依中医理论而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身体的各个器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且具备自控调节的系统。而我们的皮肤更在身体自控调节系统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那是因为人体透过皮表对外接受信息,同时对内传达命令,由此内外互通的连系,于是才能产生自我调节的效应。

      基本上,“刮痧”是由推拿、针灸、拔罐、放血等传统中医疗法所演变而来,所以“刮痧”在某个程度上,跟经络有相当关系,刮痧的作用机转就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并透过皮肤表面加以刺激来达到效果。

      刮痧是一种经络疗法

      身体的经络“内连脏腑,外络四肢皮(皮肤)节(关节)”。王剀锵举例说明:“当肚子痛的时候,会感觉肚子皮表疼痛(身体的不适会透过疼痛的感觉反应),所以如果没有这样的感觉,可能体内的器官烂掉都没有知觉。因此,完全没有疼痛神经的人,是没有办法存活太久的,也就是说,疼痛感可以反射到体表,同时也让我们因透过这样的痛苦,能够提早做出一些因应和处理。”简单的说,“刮痧”就是运用刮痧器具配合刮痧润滑剂(如万金油、白花油、凡士林等)的使用,在患者不适处的皮肤表面进行反覆刮动摩擦,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东方传统医学称之为“经络疗法”,在欧洲则称之为“反射疗法”。

      “刮痧”就是用光滑硬的东西(如牛角、玉砭、木棒、麻绳、瓷质汤匙、碗、碟、铜钱、梳子……等),或是用手也可以,或是用某些金属的道具,主要是处理身体表面,进行的方法可以用刮、挤、揪、捏(有旋转、提起),或者是用刺、拍打等等方式的刺激。主要是造成皮肤表面会有一些瘀血点、瘀血斑或者是点状的出血,透过这样对身体体表经络的刺激(皮肤以下0.5公分至1公分的表浅之处),来调整身体的气血,达到把邪气(所谓邪气就是一种身体不平衡的状态),甚至一些不利于身体的东西,可以透过这样的方式排除。若有精神恍惚不舒服时,透过刮痧的方式,可以帮助清醒。

      正确刮痧方法

      1刮痧顺序:

      刮痧的手法及操作的顺序,按身体的部位,依序为头颈部、背部、胸部、手部、腹腰部及腿部。

      2刮痧力量:

      刮拭时用力要均匀、适中,力道应由轻渐重,不可忽轻忽重,同时以能耐受的力道为限,而刮拭的面积尽量能拉到最长。

      3刮痧方向:

      刮痧力量应为单方向用力,回程不刮。

      刮痧角度:

      刮痧器具与皮肤间的角度以45度为宜,不可成推、削之势,刮拭方向应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并保持同一角度,每个部位刮20次左右。

      5刮痧频率:

      刮痧频率与疗程,则依疾病性质及患者体质状况而有所不同。每次刮拭的时间,以20至30钟为宜。初次刮痧时间不宜过长,且手法不宜过重,第二次使用刮痧疗法的时间,应间隔1至2周。

      刮痧后注意事项

      建议刮痧后的身体调养,需注意以下事项:

      1.刮痧后,病人需休息片刻(约15分钟)且注意不要受凉,如有出汗现象请立即拭干,并需补充温开水(切忌饮用冰水)或姜汤,以利体内之新陈代谢。

      2.刮痧期间若有短暂体温增高的发烧现象乃属正常,这是因为体内潜伏的病菌正与白血球在进行对抗,但须注意观察,以防病情变化。

      3.术后饮食调理上,禁食生冷、酸辣、油腻之食物,可以饮用清凉茶水(如淡盐开水、荷叶茶、桑叶茶、菊花茶……等消暑饮品)有助清热解暑,帮助情绪稳定、调养生息。

      4.通常刮痧后的2至3天内,患处会出现疼痛感,这是正常的反应。

      3秒钟痧象诊断

      皮肤经刮痧后对刺激所产生的出痧反应,藉由颜色及形态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痧象”,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藉由疾病的发展与症状,预测疾病的过程与结果)的判断上,具有临床指导的意义,本页右上表格就是简易的辨识方法:

      哪些人不能刮痧?

      1重病患者:

      患有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脏病、肝炎、急性传染病……等重大急病患者,应该立即送医观察并治疗,以免延误治疗加重病情。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患者:

      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或是白血病患者,严禁使用此法治疗。

      3传染性皮肤病患者:

      皮肤若有传染性的伤口,如青春痘、劣疮、皮肤溃烂处,就不宜在伤口处刮拭,以免伤口扩大或感染。

      4年纪较大、体弱者、孕妇、月经来潮期间、女性白带多而未愈、空腹者等:

      刮痧需要以足够的力道反覆在表皮刮拭,所以,这些人不适合。

      5对刮痧恐惧或过敏者:

      亦不宜使用刮痧法。另外,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也禁止刮痧。

      等同刮痧的“拍打保健法”

      媒体日前争相报导有关“拍打保健法”,其实和刮痧疗法的“出痧”原理是相同的。出痧就是利用适当器具或用手将体内的湿气逼出,刮痧就是透过“刮”的动作,刺激身体的经络并传到大脑进而释放出“脑内啡”(Endorphins,是类似吗啡特性的脑部自然化学物质),让身体的不平衡状态得以修复。

      拍打其实也属于“经络疗法”的一种,拍打的方式有很多,可用手拍打(以空心掌拍打),也有人使用木棒、木棍、竹片、麻绳、细铁条拍打的方式。它的原理基本上就是透过皮肤对温度、湿度、疼痛的感觉,经由这样的刺激,来启动身体相应上经络的契机带动。

      中医认为出痧其实就是一种瘀青的现象,只不过是说法上的差异。身体瘀青、红肿或发炎,体内的淋巴机转与防卫系统就会自行启动,此时血液中含量最多、功能最强的白血球──嗜中性白血球(Neutrophils)便会活跃起来。主要是由于此类细胞能在身体发现入侵者(即身体出现发炎)的同时立即将其消灭,也因此能保护因拍打而引起的皮肤发炎状况。

      大部分人都知道白血球又被称为“免疫细胞”,是体内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存在于人体的淋巴系统、脾及身体的其他组织中,可以帮助抵抗传染病以及外来的入侵者,负责召唤其他细胞共同对抗细菌与病毒。免疫系统指的是全面性的功能,并非独立于身体的其他部分而存在,是整个身体的一部分。身体经过拍打后表皮所呈现的红肿颗粒,便是身体启动防卫机制的淋巴球,引发身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反应。

      但任何保健法都应该要适当,并依照自身的状况有所调整。因此,拍打保健虽蔚为风潮,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若有血管相关病变疾病如血栓的患者,拍打很可能会导致血栓移动,万一发生在静脉便会导致肺栓塞,所以一定要非常小心。

  • 作者 | 黄圆媛
    文章首发于 | 黄圆媛医师

     

    一般提到刮痧,都会与泄热有关,刮痧就是在刮痧板的物理作用下,使毛细血管被动破裂、血液漏出血管,发生皮下出血而成“痧”。


    中医学认为,外感发热多数因为外邪侵袭人体,肺气闭塞、阳气不得宣通而发热,刮痧通过刺激皮肤、脉络而产生“痧”像,具有刺激人体体表经络腧穴的功能,使人体气血沟通内外,刺激脏腑调节,使阻滞经络的邪气从表面而解,从而使全身的高热退去,达到退热的目的。


    有学者认为,通过刮痧对局部进行一定程度的刺激,使表皮细胞释放相应递质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再释放相关信号使局部散热加快,达到退热和治愈疾病的目的。

     


    刮痧的注意事项要注意哪些呢?

     

    • 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
    • 背部刮痧后要饮一杯热水
    • 刮痧后不能立刻洗澡
    • 不宜在一个位置反复刮痧

     

    有哪些人不适合刮痧

     

    • 有出血倾向的人,譬如血小板过低,凝血功能不全的
    • 孕妇或身体偏瘦的人
    • 糖尿病患者伤口不容易愈合、或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刮痧会造成皮下充血加速血液循环,会增加心肺肝肾的负担)
    • 体表有囊肿、溃疡、斑疹的地方禁止刮痧,否则会导致病灶处的感染和扩散。

     

     

    无痕刮痧疗法更适合孩子一些


    很多人对刮痧有误解,认为出痧越多越有效,其实并不是这样。刮痧中的“出痧”,是指刮痧后皮肤表面会出现红、紫、黑斑或黑疱的现象,通过刮蹭,使皮肤下毛细血管破裂,瘀血渗透到皮肤中形成淤青。


    如果刮不出痧,并不是刮的力道不够大,因为出痧的多少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在一般的情况下,血瘀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服药过多的人,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者不容易出痧;肥胖的人与肌肉健硕的人也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也不明显。


    对儿童来说,一味的追求出痧反而会伤孩子的身体,《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提到小儿生理“稚阴稚阳”的特点:“稚”表示幼小而不成熟,即是说儿童阴气不足,阳气未冲,与成人相比,脏腑未壮、精气未充、经脉未盛、气血不足、神气怯弱,无论是推拿还是刮痧,手法都不能过重。否则反而泄了精气,伤了身体。

     

    刮痧力度应由轻到重,不能引起皮肤刺痛感,更要避免刮伤皮肤,刮到皮肤潮红充血或出现发红的小出血点即可。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王庆春

    换季的时候人们最容易患上感冒,而且感冒会在大多数人在换季的时候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感冒了,就加重了。很多的人只要感冒了就会拉肚子,而且情况非常的严重。在这一部分人中,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感冒会导致拉肚子。甚至有人认为感冒拉肚子是排毒,这种方法绝对是错误的。那么感冒拉肚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就需要人们往下看了。

    1、人们服用了可能会导致腹泻的感冒药。大多数的人在感冒之后都会下意识的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或抗病毒类的药物。这样虽然治疗了感冒,但是却会影响到肠道的正常菌群的平衡,会出现腹泻的表现的。而且有少数人可能会服用到过期的感冒药物,这不仅会是人们拉肚子,还有可能会导致人们觉得头晕头痛,犯恶心。

    2、感冒导致了胃肠功能紊乱。人们感冒的时候,就会导致肠胃失衡,胃肠功能紊乱,身体严重不适,腹泻腹痛。大多数的胃肠功能紊乱都非常容易调理,但是如果患者忽视,也会给自己身体带来不良的影响,比如腹泻,拉肚子。如果人们不及时的治疗胃肠功能,并且治疗感冒,甚至会让人拉脱水。

    3、患有胃肠型感冒。人们在感冒的时候,会有一些病毒侵入人体。而胃肠型感冒就是因为病毒所导致的。胃肠型感冒是感冒的一种,而且具体表现为胃肠道的不舒服,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人们可以根据以上症状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肠胃型感冒并且治疗。

    人们在换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添加衣服,否则一旦过冷过热就会导致感冒。人们在平时需要多喝一些热水,多吃一些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物,也还是要定时定量的做一些运动,增强自己的身体体质,增加抵抗能力以及免疫能力。人们如果想要减少感冒拉肚子的次数,还是要注意入口的食物不能够没有洗。

  • 痔疮出现了又痒又痛的情况说明是发作了,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熏洗法治疗、超低温、超高温疗法治疗等,治疗效果非常好。除此之外还要进行科学预防,注意劳逸结合、防止便秘、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饮食调理等。

     


    一、痔疮要怎么治疗?


    1、手术治疗痔疮。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治疗痔疮的新技术——痔上黏膜环切术,手术后患者几乎没有疼痛的感觉;又由于手术既切除了直肠黏膜脱垂带阻断了直肠末端动静脉的终末吻合支消除了痔疮发生的根源但是此治疗痔疮的方法只能应用于一般的痔疮,而且对一些用传统疗法十分棘手的痔如混合痔环状痔严重痔脱垂脱肛等手术治疗都取不到理想的效果,还容易导致一些肛门疾病的发生,所以手术治疗痔疮来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


    2、药物治疗痔疮。药物治疗痔疮主要分为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治疗痔疮,口服药物一般的情况下,不建议使用,一般的口服痔疮药物很难被身体吸收,我们医学上推崇,外用药物比口服药物疗效更好,这是由于直肠局部给药直接作用于痔局部,发挥作用快,药物经直肠吸收后,可直接进入大循环而不经过肝脏解毒,这样既减少了肝脏对药物的破坏,又减少了药物对肝脏的刺激。


    3、熏洗法治疗痔疮。熏洗法(亦称坐浴法)是以中药煎汤熏洗肛门会阴部,通过热和药的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使气血顺畅,达到消肿减痛的目的,主要适用于血栓痔病人,但是此方法的局限性太大,不被患者朋友广泛使用。


    4、超低温、超高温疗法治疗痔疮。此方法利用超低温或超高温产生冷或热效应振荡电离子透入生物物理效应电场电容效应等从而起到使病灶组织蛋白凝固血管栓塞封闭电灼电凝止血切割组织变性坏死脱落或硬化萎缩等治疗目的此方法的弊端是痔疮治愈之后仍会复发,仍属于硬化和枯痔疗法类型重复再现。

     


    二、如何科学预防痔疮?


    ①注意劳逸结合。预防肛肠疾病,日常还要注意不要长久站立和蹲坐,也不要长时间骑自行车。


    ②防止便秘。日常可通过饮食及药物来调理,也可将中药决明子单味药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或用肉苁蓉、何首乌等水煎后加入蜂蜜服用。一定要注意防止便秘的发生。


    ③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预防肛肠疾病,还要做到每日定时排便;不在厕所里长时间蹲坐;排便不要看书、看报;是不费力气、用最短时间排出不便,以减少局部刺激。


    ④饮食调理。日常要注意有规律、合理的饮食,避免偏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含纤维素蔬菜,多喝水。大便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改变饮食来调理。

  • 风寒感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会流鼻涕,打喷嚏,有时候还伴有咳嗽症状,这时候拔罐会对风寒感冒有不错的疗效,尤其是拔火罐效果会更好,在家里面或者是到医院里面进行拔罐都可以,假如在配合药物治疗会有更好的作用。那么风寒感冒如何拔罐治疗呢?

    1、风寒感冒拔火罐效果不错,在家里面或者是到医院里面进行拔罐都可以,风寒感冒可以直接拔火罐,风热感冒可以先针刺放血后再拔罐,一般2-3次就可以明显缓解症状,风寒感冒是外感风邪侵袭人体的一种外感疾病,需要选用祛风邪解表证的穴位,常用拔罐的部位是选三大穴位,一个是大椎穴,另外两个分别是肺腧、风门穴,每天选穴两个,三个穴位要交替选用,另外拔罐的时间也非常重要,大火罐吸力较强,每次可以拔5-10分钟,小罐吸力会比较弱,每次可以拔10-15分钟,早晚各一次,坚持3-5天就会有好的成效。

    2、在拔罐的同时还可以服用一些药物一起进行治疗,会有助于早点痊愈,要是喉咙不舒服的时候,还可以加上含化金嗓子喉宝一起调理,记住在感冒时一定要注意多饮水,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还需要积极的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对之后的感冒会有很好地预防的作用,另外在饮食上应该加强营养,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风寒感冒是可以用拔罐来进行治疗的,拔火罐可以起到祛风解表的作用。对风寒感冒又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果在拔罐同时在配合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另外在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喝水。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风寒感冒如何用拔罐治疗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作者:徐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通过拔罐的方式来排出体内的毒素,不管是是是身体受凉了还是身体发热了,都能通过拔罐来有效的缓解症状,甚至,是达到治愈的良好效果,有的时候,拔罐后的第二天浑身会出现酸痛的感觉,这个时候患者就需要注意了,因为,拔罐后出现酸痛是不正常的去情况,那么,拔罐后第二天全身酸痛是怎么回事呢?分析一下。

    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拔罐以后会感觉到身体特别的舒服,因此在拔罐的时候通常都是在晚上拔罐,之后舒舒服服的睡觉,但是如果在拔罐后的第二天出现全身酸痛症状的话,那么就是属于不正常的现象,有可能是患者不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而贸然拔罐,因为气血虚弱的人是不适合拔罐的,否则就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身体出汗,身体疼痛等等,拔罐的目的主要是排出体内的一些毒素,如果患者本身就属于气血虚的状况,采取拔罐的方式来治疗,那么就常常会导致身体更加的虚弱,而在拔罐后出现身体不舒服的情况。

    我们知道,气血虚的人是不能拔罐的,建议气血亏虚的人做刮痧调理身体,如果虽然虚弱的人拔罐是会导致全身酸痛症状的,此时患者应该立刻停止拔罐,同时要知道拔罐一般间隔是6到8天左右,不能每天拔罐,同时拔罐后也不能短时间内洗澡和吹风扇、空调,否则就容易让寒气侵蚀身体而发生感冒,甚至导致风湿疾病的发生。

    以上的具体分析就是拔罐后全身酸痛的发病原因,同时我们还给大家介绍了拔罐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虽然拔罐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在每天拔罐,拔罐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所以提醒人们在拔罐之前,一定要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看看是否适合拔罐,不能盲目拔罐而导致身体不适,甚至是引起其他疾病。

  • 发生在胃肠道的溃疡即为消化性溃疡,许多人只知道胃溃疡,但实际上十二指肠的发生率远远高于胃溃疡,约为胃溃疡的三倍,尤其是青壮年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较胃溃疡更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不常见的特殊类型溃疡,如:复合型溃疡、幽门管溃疡,巨大溃疡等,对于不常见的类型这里不加过多描述。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机理很好理解,胃内有大量胃酸(主要为盐酸,三大强酸之一),虽为强酸环境,但因存在胃肠黏膜的保护,所以正常人的胃肠皱襞并不会被强酸腐蚀而发生溃疡,如果胃内酸性过强或者黏膜被破坏使胃酸的侵袭作用和胃肠黏膜的保护机制之间失去平衡,即会发生溃疡。使之失去平衡的因素主要包括: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激素等药物;胃排空障碍刺激更多胃酸分泌等。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是有区别的:

     

    一,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于秋冬季易发病,而胃溃疡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规律。

     

    二,胃溃疡典型的疼痛部位一般在左上腹和剑突下(剑突即老百姓所说的心口窝儿);十二指肠溃疡疼痛部位多位于腹部的正中或偏右。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同,就是疼痛规律不同,胃溃疡是典型的“餐后痛”,进食后,胃酸大量分泌,刺激溃疡创面出现疼痛,一般于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疼痛,于下次进餐前疼痛已缓解或消失;十二指肠溃疡是“餐前痛”,也叫“饥饿痛”,饥饿时基础胃酸分泌,因无食物的稀释作用直接进入十二指肠刺激溃疡床面引起疼痛,一般于饭后3~4小时开始出现疼痛,进餐后疼痛又有所缓解;还有就是夜间疼痛加重或者痛醒者一般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很少出现夜间疼痛。不管是何种溃疡通过胃镜都可以明确诊断。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实是出血,而不是老百姓担心的癌变,溃疡创面在侵蚀胃壁、肠壁周围时,正好损害走形血管即会引发出血,其次就是穿孔,这也不难理解,当创面过深突破胃壁或者肠壁即引发穿孔,临床上胃肠穿孔就以消化性溃疡继发穿孔多见。

     

    对于癌变,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毕竟胃癌的发病率很高,对于十二指肠溃疡癌变者极其罕见,对于胃溃疡者的癌变率也小于1%,所以对于广大胃溃疡患者不要总以为自己会得胃癌,但当出现疼痛的节律消失、溃疡发作后的正规药物治疗效果不如以往明显或出现体重减轻、贫血等都是胃溃疡恶变的讯号,需及时胃镜复查。

     

    消化性溃疡很常见,但并不可怕,发病后重在及时消化内科就医,正规而积极的治疗,治疗以药物为主,以减少胃酸分泌,清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粘膜为目的。不论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正规治疗1~1.5个月,幽门螺杆菌即可清除,溃疡愈合率均达到90%以上。

  • 感冒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而近几年来,因为环境因素的缘故,导致过敏性鼻炎也是成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疾病之一,而它们都会出现打喷嚏、流鼻、鼻塞、头痛等症状,因此极为容易被人们所混淆。本文围绕此问题来做一个阐述~

     

    一,感冒与过敏性鼻炎的区别有哪些

      

    过敏性鼻炎大多是因为时间天气闷热,室内空气长时间不流通,为过敏原的滋生提供了良好基础,成了过敏性鼻炎高发的先决条件。而小孩子抵抗力较低,容易伤风感冒,诱发过敏性鼻炎。

     

    孩子一旦患有过敏性鼻炎,除了典型的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四大症状”外,严重时还会出现眼痒、耳痒等,并发哮喘,最终导致鼻窦炎、咽炎、喉炎、气管和支气管炎,以致出现头痛、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

     

    所以家长一定不可掉以轻心。通常,夏天出现过敏性鼻炎主要是感冒和空调引发的。但是恰恰因为由感冒引起的鼻炎不容易和感冒区分开,所以即便出现了长时间鼻塞这样的鼻炎症状,也会被很多人当成感冒忽略掉。

     

     

    虽然过敏性鼻炎的初期反应和感冒很像,比如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头疼,但是感冒病菌只能存活三四天,一周后症状基本就会消失,身体就会痊愈。

     

    而过敏性鼻炎则不然,如果感冒持续两三周,甚至一个月还不好,就很有可能是出现了鼻炎。

      

    孩子一旦出现鼻炎的可疑症状时,应该选择首诊耳鼻咽喉科,同时忌混用麻黄素等成人药物。避免患上过敏性鼻炎最好的方法是预防感冒。

     

     

    室内卫生状况要特别引起重视,要常用吸尘器吸尘,减少可成为过敏原的灰尘;床上的席子、枕头等卧具要坚持每天擦洗,适当使用杀螨剂减少尘螨孳生;应格外注意宠物毛发干净,避免因宠物引起过敏性鼻炎发作。

     

    不过感冒一定要及时治疗,有些患者就是这样,以为只是小时,结果因为延误而导致病情加重,成为诱因导致鼻炎!

     

    以上是对“感冒与过敏性鼻炎的区别有哪些?”的简单介绍,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当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时,不可轻易下结论就自做主张服用感冒药,以免延误病情。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