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它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等。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人发病,其中500万人死亡。在我国,脑中风是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年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
脑中风对患者的危害极大,不仅会导致偏瘫、失语、痴呆等严重后遗症,还会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了解脑中风的危害,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至关重要。
一、脑中风的危害信号
1. 突发的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瘫痪;
2. 突发言语不清、口歪、失语;
3.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意识不清;
4. 眩晕、耳鸣、视物不清、视物成双、大小便失禁,饮水呛咳;
5. 逐渐出现的智能下降,记忆力差,不认人,计算力下降。
二、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和可干预因素。不可干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等,而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等。通过控制可干预因素,可以有效降低脑中风的发生率。
三、脑中风的预防和治疗
1.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3.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预防血栓形成;
4.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脑中风患者,如脑出血、脑梗塞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5. 康复治疗:对于脑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高血压。这些疾病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质量,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平台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心脑血管疾病。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或坏死。通过在线平台,患者可以与心脏专家进行远程会诊,获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生活方式建议。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药物,例如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
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而引起的脑细胞损伤。互联网医院可以提供紧急远程医疗服务,帮助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此外,平台上也会有康复专家的指导,帮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
高血压是指血压长期高于正常水平,可能导致心脏、脑部和肾脏等器官的损害。在线问诊平台可以帮助患者监测血压,提供饮食和运动建议,并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降压药物,例如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总的来说,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平台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医疗服务。通过这些平台,患者可以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学习如何自我管理疾病,并在需要时及时得到紧急医疗帮助。
2015年5月9日,由国家卫计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2015中国脑卒中大会暨第五届全国心脑血管病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国家卫计委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担任本次大会主持人,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主席王陇德院士在开幕式上发表了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全国4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167万人曾患过脑卒中,其中中年劳动力占比较高,这表明我国脑卒中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长王国强在开幕式上对脑卒中防治工程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未来脑卒中预防工作的期望。
本次大会旨在探讨脑卒中防治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手术诊疗方法,为我国心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与碰撞的平台。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推动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探索中国特色的慢病防治体系贡献力量。
在大会期间,专家们围绕脑卒中的病因、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同时,大会还设置了病例讨论环节,让与会专家就实际病例进行交流与讨论,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此外,大会还邀请了一些知名企业参展,展示了最新的脑卒中防治设备和药品。这些创新技术和产品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秋风送爽,气温逐渐降低,人们开始感受到秋天的气息。然而,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也要警惕一种潜在的威胁——中风。中风,又称为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中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尤其在秋冬季节,由于气候干燥,人体容易缺水,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增加中风的风险。
预防中风,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预防中风的重要手段。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异常,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应加强自我管理,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一旦出现中风症状,如突然出现口角歪斜、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
治疗中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目前,治疗中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等,可以预防血栓形成,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脑出血患者,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损伤。康复治疗则包括言语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总之,秋冬季节是中风的高发期,我们要提高警惕,积极预防中风的发生。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时就医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中风的风险,保护我们的健康。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董可辉主任指出,脑卒中主要分为脑出血和脑梗死两种类型。脑出血是由于脑内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而脑梗死则是由于脑内血管堵塞造成的缺血。
脑卒中的危害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脑卒中的死亡风险是冠心病的三倍,每年我国约有160万人因脑卒中而失去生命。因此,了解脑卒中的症状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脑梗死呢?董可辉主任提醒,以下三个症状可能是脑梗死的先兆:
1. 面瘫:照镜子时,嘴角可能向下耷拉。
2. 偏瘫:平伸双手时,一侧肢体可能无法保持平衡。
3. 语言功能障碍:说话不清楚,无法理解他人言语。
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除了上述症状,短暂性的肢体无力或语言障碍也可能提示脑梗死的发生。虽然这种症状可能很快恢复正常,但仍是脑梗死的先兆,不容忽视。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从10岁孩童时期起,血管就开始出现动脉粥样硬化,30岁之前仅是沉积,40岁之后才可能发病。因此,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应积极进行身体检查,及早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建议如下:
1. 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3.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4.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5. 保持良好的心态:长期的心理压力也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睡眠,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但并非睡得越多越好。近期,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表明,每天睡七八个小时对预防中风最为适宜。每晚睡眠超过8小时,中风几率将提高146%;而睡眠少于7小时,中风风险也会上升22%。
该研究分析了近29万人的调查数据,综合考量了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年龄、种族等因素后得出上述结论。研究还发现,每晚睡七八个小时,并坚持每周3到6次、每次30到60分钟的锻炼,对预防中风效果最佳。
中风发生后,时间就是大脑。每延误治疗一分钟,就会有190万个神经细胞死亡,导致140亿个突触和7.5英里的神经纤维损失。每耽搁一小时的救治时间,则将使大脑变老3.6年!因此,中风发生后,每分每秒都是急救的宝贵时间。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副院长指出,大脑对缺血、缺氧特别敏感。脑血流完全被阻5分钟,即可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若缺血情况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将产生局灶性或弥漫性缺血改变,并进一步引起神经功能的损害。
中风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就是负责这部分功能的神经细胞死亡所致。吉训明副院长强调,神经细胞死亡是不可逆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大脑,脑卒中抢救要“精确到秒”。中风后的血管再通是最大限度恢复大脑功能的办法。吉训明教授还提醒大家,每年春节前后,都是脑中风发病的高发期。天气寒冷、家人团聚、情绪激动、熬夜聚会等因素,都容易诱发中风发作。一旦出现中风迹象,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将病人送往有溶栓资质的脑血管病专科医院。
吉训明副院长建议,在中风发生后,患者应在24~48小时后开始早期康复性活动或训练,积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睡眠或睡眠不足,对预防中风至关重要。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中风的有效手段。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偏爱各种饮料,将其视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然而,过度饮用饮料,尤其是含糖和碳酸饮料,对血管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长期饮用含糖饮料会导致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升高,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葡萄糖耐受不良和炎症等问题。这些变化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提高脑卒中的发生率。
此外,饮料中的各种添加剂在体内代谢时,也会消耗大量的水分,导致身体脱水。长期脱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更容易堵塞,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建议人们养成多喝白开水的习惯,适量饮用含糖和碳酸饮料。同时,关注尿液颜色也是判断饮水量是否充足的一个简单方法。如果尿液颜色深黄,说明饮水量不足;如果尿液颜色淡黄,则表示饮水量充足。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也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总之,为了血管健康,我们要时刻警惕饮料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不仅威胁生命,也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并及时就医至关重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问诊已成为人们获取医疗服务的新途径,特别是在当前疫情背景下,线上问诊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线上问诊可以帮助患者在家中就能获取专业的医疗咨询和建议,避免了传统就医方式中的等待和交通时间。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及时的线上问诊可以让医生更早地发现问题并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同时,线上问诊也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药物配送和随访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选择线上问诊平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及时的线上问诊可以帮助患者更早地发现问题并得到正确的治疗。选择合适的线上问诊平台,结合传统的就医方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医疗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脑卒中,俗称“中风”,已成为中老年人高发疾病之一。它不仅危及生命,还会导致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家庭负担。为了预防中风,我们需要了解哪些人更容易患上中风,以及如何预防。
一、中风的高危人群
1.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压波动可直接导致脑出血或脑梗死。
2. 高血脂患者:血脂异常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中风风险。
3.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增加中风风险。
4. 年龄超过55岁的人群:随着年龄增长,中风风险逐渐增加。
5. 冠心病患者:冠心病患者更容易发生中风。
6. 吸烟、饮酒者:吸烟和饮酒会损伤血管,增加中风风险。
7. 肥胖者:肥胖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风险,增加中风风险。
二、预防中风的方法
1. 控制血压:定期测量血压,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物。
2. 控制血脂: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
3.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中风风险。
5.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会增加中风风险。
6.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降低中风风险。
7.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三、中风的治疗
中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药、降血压药等。手术治疗适用于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
总之,了解中风的高危人群和预防方法,有助于降低中风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烟雾病,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正在威胁着许多患者的健康。2009年,我国一对小姐妹不幸同时患上烟雾病,病情严重,生活不能自理。在经历多年求医无果后,她们最终在广州华侨医院得到了救治。本文将介绍烟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希望能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一些帮助。
一、烟雾病的病因和症状
烟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脑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脑底血管出现狭窄和闭塞,导致脑缺血。烟雾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烟雾病的症状主要包括:
二、烟雾病的治疗方法
烟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血药物等,可以缓解症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但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不能根治烟雾病。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烟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直接血管搭桥术、间接血管搭桥术和联合血管搭桥术等。手术可以重建脑底血管,改善脑血流,缓解症状,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三、烟雾病的预防措施
烟雾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四、结语
烟雾病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需要引起重视。对于烟雾病患者,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做好日常的护理和预防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烟雾病的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烟雾病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