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霍奇金淋巴瘤会转移到哪些部位?

霍奇金淋巴瘤会转移到哪些部位?
发表人:京东健康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副主任医师 李燕郴

霍奇金淋巴瘤可能会转移到颈部、腋窝等部位。

淋巴结通常分布在全身的各处,颈部、腋窝最为常见,霍奇金淋巴瘤通常没有疼痛的症状,淋巴结呈进行性无痛性的肿大。但如果饮酒或接触到酒精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淋巴结的疼痛症状。另外,用手触摸淋巴结的时候可能会感到类似软骨样的感觉。一旦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时,需要立刻配合医生采用化疗、放疗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以免疾病进一步加重,不仅会转移到其他的部位,比如深部淋巴结或者肝、脾等重要的脏器扩散至周围,使组织诱发各种并发症,如压迫症状导致的肝功能受损、肾功能的衰竭甚至累及骨髓,导致淋巴瘤白血病等,重要脏器受累,骨髓的受累都不利于症状的好转。

配合放化疗的同时,注意个人的饮食卫生,避免细菌进入肠道,引起感染等化疗并发症,导致化疗不能继续或者病情加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主任医师 张红宾

    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主要有以下几个区别:

    一、霍奇金淋巴瘤:主要是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症状,肿大的淋巴结有可能活动,触摸时有类似软骨的感觉。如果疾病长时间得不到救治,累及到淋巴结以外的器官,可能会诱发呼吸困难、鼻出血、胸闷、腹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胸腔积液、肠梗阻等并发症。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会出现无痛性、渐进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身体发热、短时间内身体消瘦的症状,伴随着疾病进一步的发展,可能会诱发肠梗阻、肺不张、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

    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的症状比较接近,即便有上述症状,也还需要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血常规,影像学、淋巴结活检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疾病的病因。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副主任医师 李燕郴

    霍奇金淋巴瘤可以做基因的检测。

    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基因检测是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细胞提取细胞中的DNA进行检测的技术。针对DNA进行测序可以发现患者基因中可能存在的突变,突变是检测以后,可以针对突变来寻找有无针对突变的靶向药物,采取靶向治疗的措施更精准的杀灭肿瘤细胞。检测出突变后,对患者的直系亲属也同样进行突变检测,看看直系亲属中是否存在突变情况,如果直系亲属中也存在突变,淋巴瘤的发生率可能升高。

    在今后的每年定期查体中要注意观察身体的情况,特别是淋巴结、肝脾等淋巴器官的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可以早期发现疾病,早期诊断疾病,达到预防的效果。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副主任医师 李燕郴

    CT检查可以发现霍奇金淋巴瘤。

    CT属于一种影像学的检查方式,能够对患者体内是否患有淋巴瘤进行精确的诊断和分期。通过CT检查,不但可以发现体表的肿大淋巴结,也可以发现体表触摸不到的深部的淋巴结,或者结外器官的受累情况。CT可以提示淋巴结肿大的大小和范围,以及节外器官是否受累。当然CT只是影像学上提供有一定的帮助,确诊疾病,还需要在CT的引导下,对受累的肿大淋巴结进行活检或者穿刺。通过病理活检,获得霍奇金淋巴瘤精确的病理诊断。

    在淋巴瘤治疗后,也要通过CT的检查判断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在复查中通过CT来观察淋巴结的大小的变化,来判断疾病治疗效果,或者有没有出现淋巴瘤进展的情况。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欧晋平

    彩超只能发现淋巴结肿大或者局部包块,不能检查出淋巴瘤。淋巴瘤的诊断需要病理活检才能确诊。这项检查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

    所以病理诊断非常的重要,那么除了病理活检以外,患者可以抽血检查。大部分的淋巴瘤患者,在晚期的时候,会出现贫血的症状,这些患者的白细胞没有什么特别的改变,只是会相应的比正常情况下要高一些,有时还会伴有中性粒细胞的增多,如果是淋巴瘤转移到骨髓会出现全血细胞的减少,也就是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都会下降的情况。

    淋巴瘤患者还可以查血清的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越高,说明患者的分期也有可能越晚,他的愈后也不佳。有症状的血清铁蛋白高于无症状的病人,活动期的病人的血清铁蛋白增高,缓解期的血清铁蛋白会下降,复发的时候又可以增高,所以作为临床疾病的监测的重要的指标。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血液科 副主任医师 李燕郴

    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吃以下几类食物,可能对疾病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面条、山药羹等,这些食物比较容易消化,促进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容易被人体所吸收,而且不太增加胃肠和肝肾的负担。

    第二、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猕猴桃、苹果、芹菜等。该类食物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比如维生素、矿物质,部分食物中还富含含硒的元素,对肿瘤的康复有一定帮助。

    第三、其他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等,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在饮食方面,建议大家荤素搭配,平衡膳食,不要某一类食物过多的摄入或者过少的摄入。要平衡荤素的搭配,特别是注意不要吸烟、喝酒,更不要长期进食麻辣烫等,特别辛辣特别刺激的食物,尽量不要喝碳酸类的饮料,,日常生活中养成这种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对淋巴瘤的康复有帮助。

  • 视频简介

     

    作者:山西省肿瘤医院 肿瘤科综合 主任医师 韩维娥

     

    淋巴瘤虽然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但是有一些部分患者的病变比较局限,治疗效果非常好。一、对于特别早期的病变、比较局限的患者像滤泡性淋巴瘤,联模相关的淋巴瘤,恶性程度比较低这类的病人是可以首选放疗的。二、还有一部分患者病变范围比较大,或者是病变某一个地方的肿瘤特别巨大,经过化疗以后,肿瘤虽然缩小但是有一定的残留,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做进一步的治疗,病人可能会复发、进展。所以对于选择经过治疗以后,病变比较局限,有残留的或者是治疗前,肿块比较巨大的肿瘤,在治疗缓解以后,应该做局部的放疗以巩固疗效。三、还有一部分肿瘤像ak细胞肿瘤、鼻腔的ak细胞肿瘤,病变比较局限的也可以选择化疗、放疗。在化疗周期得到一个有效的控制及早进行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这类患者的治疗疗效。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欧晋平

    淋巴结发炎通常不会引起淋巴瘤。

    淋巴结炎常常表现为淋巴结的肿大以及疼痛,常常是单个部位的淋巴结发炎,比如淋巴结炎,可能跟口腔的卫生条件相关,出现口腔感染就会导致局部的淋巴结炎症,或者颈部有淋巴结结核也会导致疼痛。而淋巴瘤的淋巴结,通常是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这是这种淋巴瘤的重要症状,它是一种肿瘤性的表现,而不是炎症。因此淋巴结炎跟淋巴瘤没有必然的一种相关性。

    淋巴结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周围淋巴器官主要分布在全身的淋巴通道上,比如说颈部、腋窝、腹股沟,还有肺门、肠系膜这些部位,而淋巴结作为免疫器官是正常人体的一部分,主要的功能是过滤病原体和异物淋巴结的炎症,变成淋巴瘤是个错误概念。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淋巴结出现病变才会诊断是淋巴瘤。在临床上,淋巴结炎和淋巴瘤是临床工作者鉴别的一个重要方面。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欧晋平

    淋巴瘤患者日常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我们概括如下:

    第一个是营养要均衡,参照膳食金字塔的治疗指导原则,以碳水化合物蔬果,还有就是膳食纤维优质蛋白为主,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盐类的摄入,避免生冷和辛辣这种刺激性的食物的摄入。

    淋巴瘤患者应该重视个人卫生和防护,注意少去公共场所预防感染,注意合理的休息,避免过度的疲劳,避免熬夜,注意口腔肛周的清洁,注意警惕自身身体的任何的细微变化。

    另外患者在治疗间歇期,以及在治疗结束以后,如果血常规这些指标基本正常了,身体也没有明显的这种不适,可以进行一些家务活动,乃至比较轻的体育锻炼,像步行啊骑车等等。对于既往有烟酒嗜好的患者,无论在治疗期间,或在治疗结束以后,都建议严格的戒烟戒酒,以免在疾病的基础上雪上加霜。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欧晋平

    淋巴瘤的特点是逐渐增大的,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一般不会引起疼痛,当然不是所有的淋巴瘤肿块都是无痛的。

    当淋巴瘤所处的位置不良或者体积太大,压迫了神经的时候,也会引起疼痛或者甚至剧痛。比如说肿瘤压迫了颈部的神经,就会导致患者出现颈部疼痛的症状。而对于出现消化道淋巴瘤的患者会导致患者消化道出现梗阻,进而导致患者的排便出现异常,而引起腹部胀痛的这种表现。

    在临床工作当中,当淋巴结异常肿大的时候、异常增大的时候、有各种怀疑的时候,还应该执行病理活检的金标准检查,就是做淋巴结的活检,通过病理、免疫组化、基因的检测来明确疾病的性质,避免耽搁病情。

    总之淋巴瘤肿大一般不会疼,但无痛的淋巴结也未必一定就是淋巴瘤,要进行严密的准确的鉴别诊断。

  • 视频简介

    作者信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欧晋平

    淋巴瘤的高危因素,主要涉及生物、物理、化学,还有它的这个遗传因素等等,以下来分别看看:

    第一、微生物的因素,比如说EB病毒,它可以感染很多种的淋巴瘤类型,它的发病和EB病毒相关,包括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还有其他一些B细胞的淋巴瘤、T细胞或者NK细胞的淋巴瘤等等,而乙型肝炎病毒、HIV病毒、艾滋病的病毒也会增加相应的淋巴瘤发生的风险。

    第二、物理因素,比如说过多的长期的接触这种放射线。

    第三、化学因素,包括频繁的接触有机溶剂、染发剂等等。

    第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增加淋巴瘤发病的可能,比如长期的熬夜,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等等。

    第五、遗传因素,当中携带遗传基因、易感性高的这种人群,淋巴瘤的发病率风险也会明显的增加。

    当然了此外还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影响着淋巴瘤的发生、发展。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