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发生于心室的一种异位搏动。室早可见于正常人,但更多见于各种心脏病患者。
在正常情况下,心之搏动,脉之流畅,和心气的鼓动、阴血的充盈、心神的调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心气旺盛,则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不止。心气功能的发挥又多靠心血的运载、配合与濡养。心神得心血濡养才安宁,血脉得心神主宰才调畅。
因此,只有心神、心气、心血协调,才能心搏有力,脉率适宜,不快不慢,来去从容,力量无太过无不及。若年老体虚,久病不愈;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均可损伤脾胃。脾胃虚弱,一方面运化水谷精微之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乏源,造成心之气阴亏耗。阴血不足,心神失养:心气不足,血脉不畅;阴虚则火旺,火扰心神,心神不宁,则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在脉象上出现结、代之脉。
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内经谓‘心藏神’,神既以心中正气为保护,有时心中气血亏虚,失其保护之职,心中神明遂觉不能自主,而怔忡之疾作矣”。
另一方面,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津液不归正化,聚湿生痰,痰湿阻滞,心脉不畅,而出现脉结代。正如《血证论·怔忡》说:“心中有痰者,痰入心中,阻其心气,是以心跳不安”。痰湿同时又可阻滞气机,从而加重气滞,导致气滞血瘀;另外,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不畅,亦可造成气虚血瘀。瘀血阻滞,血行不畅,心失所养,而见脉结代,亦即叶天士所说:“久病在络,气血皆窒”。本病的发病机理虽有气阴亏虚,痰湿阻滞,气滞血瘀之不同,但气阴亏虚为发病之本,痰湿、气滞、血瘀为其标,并且临床可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机变化。
在证治分类方面,李老根据数十年的临证体会,以病因病机为指导,将本病分为气阴亏虚、痰湿阻滞二方面论治,至于气滞血瘀所致本病,李老则将其作为兼证处理,这样可减少分证,便于记忆,易于掌握,验之临床,每获良效。
临床以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心烦急躁,口燥咽干,失眠多梦,头晕或面色不华,舌质微红少苔,脉结代为主证。治宜养阴益气,宁心安神。方用李氏养阴益心汤。药物组成:红参 6g、麦冬 15g、生地 12g、阿胶 10g、丹参 15g、桂枝 2—3g、茯苓 15g、远志 10g、节菖蒲 10g、炙甘草 6g。
方中生地、麦冬、阿胶补心血,养心阴以充血脉;红参既可补养心阴,又能合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助气血生化之源;桂枝用法最为讲究,宜轻不宜重,目的在于通阳而不是温阳,偶发早搏用 2g,频发早搏用 3g;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安神;枣仁、节菖蒲、远志养心安神,透窍定悸。诸药合用,使心之阴血足而血脉充,心气复而心阳通,心神得养而自安。
若心悸失眠甚者,加琥珀 3g(分两次冲服),龙骨 15g 以宁心安神;气滞血瘀者,加郁金 10g、元胡 10g、桃仁 10g 以理气活血;气虚甚者,加黄芪 30g 以益气补中;胸部闷痛者,加薤白 10g、檀香 10g 以理气宽胸。
临床以心悸胸闷,气短喘促,体倦乏力,四肢沉重,或逐渐肿胖,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头晕头沉,口干不欲饮,嗳气,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或濡缓为主证。治宜健脾益气,豁痰定悸。方用李氏豁痰宁心汤。药物组成:党参 15g、白术 10g、茯苓 15g、橘红 10g、半夏 10g、节菖蒲 10g、远志 10g、炒枣仁 15g、枳壳 6g、厚朴 10g、郁金 10g、砂仁 8g、桂枝 6g、苡仁 30g、甘草 3g。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利湿;枳壳、厚朴、砂仁醒脾理气,燥湿化浊;橘红、半夏降逆豁痰;桂枝通阳利水,配白术、茯苓、苡仁以增强脾之运化功能;节菖蒲、炒枣仁、郁金、远志化湿透窍,安神定悸。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化湿,通阳宁心之功。
若气虚甚者加黄芪 30g、生山药 30g 益气健脾;大便溏薄甚者加煨肉豆蔻 10g、苍术 10g 以燥湿固涩;脘腹胀满者加广木香 6g、大腹皮 10g 理气化湿,除满消胀;痰郁化热者,加黄连 6g、胆南星 10g、竹茹 10g 以清热化痰;痰郁交阻者,加贝母 10g、瓜蒌 10g、檀香 10g 以宽胸理气;心悸明显者,加龙齿 15g、琥珀 3g(二次冲服)以镇心安神。
案 例
患者,男,54 岁,干部。
从 1997 年 6 月,每遇劳累后心悸,气短,咳嗽,休息后可以缓解。1999 年 8 月上述症状加重,伴双下肢浮肿,前来治疗。
体检:体温正常,心率 86 次/分,血压 130/80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有Ⅲ/6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血常规,血沉均正常。早搏 15 次/分,有时呈二联律。
心电图诊断为频发室性早搏,临床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
中医辨证和治疗: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口苦咽干,头晕失眠,舌质红苔薄黄,脉结代而弦。
辨证:气阴两虚偏心阴虚,心神不宁。
治以:养阴益气,宁心安神。
方药:红参 6g、生地 15g、麦冬 15g、丹参 15g、阿胶 10g、茯苓 15g、桂枝 3g、枣仁 15g、远志 10g、节菖蒲 10g、炙甘草 6g。
连服两周,心悸,胸闷,失眠明显好转,早搏 2 次/分,心电图提示偶发室早。
继服一月,自觉症状及早搏消失。
三个月后随访早搏未复发,一直坚持工作。
按 语
室性早搏往往是各种心脏病的并发症,病机复杂。我们认为大多数室性早搏是可以用中药治愈,发病时间越短取效越快。从临床观察,用上述方法治疗室早,一般服用 7-15 剂即可见效,但要巩固疗效,则需服 30-50 剂,做到有方有守,才能收到满意疗效。
在遣方用药方面,李老认为尚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室早日久不愈,常导致本虚标实,因此,治疗时应选加一些理气活血之品,以助血行。
2、“心藏神”,神安则脉气调匀,故在治疗室早中酌加安神之药。一些患者在改善了失眠,烦躁症状后,早搏也容易消失,说明调养心神在治疗室早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3、室早病程较长,40 岁以上患者占多数,往往兼有肾虚之象,应视病情酌加补肾之品,以固根本。
4、室早气阴亏虚偏阴虚者多见,该证用桂枝量不宜大,一般频发者 3g,偶发者 2g 为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医生,医生,我总是感觉心脏突突乱跳得厉害,心电图说是‘早搏’,我是得心脏了吗?这个病到底要怎么治疗呢?”
临床上,经常有患者体检时被查出是室性早搏,一见到这几个字,很多患者都非常慌,甚至很多人把它跟心脏病划等号,今天这篇文章,我就跟大家来聊聊室性早搏这个疾病。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室性早搏到底是什么病呢?
室性早搏的人,能感觉到某一刻自己的心脏偷停了,而这种感觉就是,本来应该搏动的心脏,这次突然没有搏动,这主要是因为搏动那次的心肌还没有完全充裕,而心脏就开始收缩,使得本次的血不足以引起足够的脉搏,因此感觉到好像心脏突然停了一下。
出现室性早搏的人,会经常感觉心悸难受,或者失眠,还有人会感觉到心脏停跳感,胸闷,头昏、乏力等不舒服的症状,很多人担心出现什么意外,会非常着急的四处求医治疗。
室性早搏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引起室性早搏的原因其实非常多,总结了一下,主要跟这三方面关系非常大:
原因1:跟年龄有关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体内的器官其实也一直在衰退,此时,我们体内的免疫力下降,消化功能等也会显著减弱,此时,产生室性早搏的概率非常大。
原因2:器质性疾病引起
在临床上,发现很多疾病也会引起室性早搏,比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塞,或者心肌病都会引起室性早搏,这些患者由于心脏会遭受不一样的刺激,因此会引起心脏紊乱,起搏点太早,从而逐渐发展为室性早搏。
原因3:药物导致早搏
我们知道,是药三分毒,很多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不注意,乱服用一些抗生素类药物,或者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而很多药物中都有洋地黄、红霉素等,时间久了会导致药物中毒,就会出现这室性早搏的问题。
室性早搏多少算严重呢?
从频率上来看,如果室性早搏超过5次/分钟,或者说1小时超过300次,出现这种情况,说明是比较严重的,这属于频发室性早搏。
出现频发性室性早搏的患者,一般都属于有基础性心脏病的患者,对于这种类型的室性早搏还是应该引起重视。
发现室性早搏,都需要治疗吗?医生:先别盲目
对于这个疾病来说,到底要不要治疗,其实是要分情况去对待的:
第一种:不需要治疗的情况
其实,大多数的室性早搏都是不需要治疗的,这种人群往往是这样的:他们基本都没有基础性的心脏病,而发病的主要原因,跟情绪激动、劳累过度,或者经常熬夜有关。
而且从发病的频率上来看,早搏的次数在几千次以下,此外,没有其他明显的症状,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其实完全不用治疗。
第二种:需要治疗的情况
需要治疗的室性早搏,一般需要满足频发性的早搏以及出现症状的室性早搏。
如何判断是否为频发性的室性早搏呢?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可以根据“110标准”:
每24小时的室性早搏的频率,要么超过1万次,要么超过心跳总次数的10%,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尽早进行治疗。
而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可以考虑选择口服药物来治疗:
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有胺碘酮,伊布利特等,但这些药物要么不能长期使用,要么会导致心律失常,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临床上,如果出现了频发室性早搏之后,除了服用药物解决外,我们在生活方式上也要做出对应的调整,不能熬夜,保持心情愉快,以及保证良好的饮食习惯,都对病情恢复很有帮助。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里:“寒主收引”。寒冷的环境可以导致气血流通不畅,让在体表的气血瘀滞不通,进而出现气滞血瘀的疼痛症状。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看看民国中医张锡纯先生是如何用一张自创的小方子来治疗这种气滞血瘀的。
在说这张方子之前,我们首先看一下张锡纯先生当初创制这张方子的初衷,正是因为这位患者,才有了这张流传至今的活血化瘀效方。
沈阳的冬天很冷,尤其是在民国时期。那时候的冬天更是寒冷。话说本案的主人公高某某,50多岁的年纪。平时身子骨就比较弱。有一天到邻村看个朋友,这朋友也非常够意思,设宴款待,俩人不知道多久没见面了,反正是一聊聊了一个通宵。
当时正是冬天,早上天亮了以后呀,这位高先生就起身告辞。大早上的天气特别冷,冒着风寒往家走。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觉得两腿酸麻,并且还出汗。突然就走不动了。没办法,就地坐着歇会吧。然后就坐在冰凉的路边歇了一会,起来慢慢活动活动,又能走了。然就就这样回了家。
到了家以后呀,就开始觉得这两个腿疼。东北那时候治疗风湿的土办法也很多,直接拿来一块砖放在炉子上烤烤,烤热了以后就拿这块砖放在腿上热疗。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热转放上来之后,这位高先生疼的更厉害了。原本这位老高同志也懂一些医术,于是就给自己调配了几张发汗的药,想着把体内的风寒邪气给表散出去。但事情的发展又出乎了他的预料。这个发汗药吃下去,不但腿疼没有减轻。反而给他燥热的吐血了,大便也拉不出来了。
后来请了张锡纯给瞧病,张锡纯看到这位高姓患者躺在床上,腿是屈起来的。就让他家人试着把他的腿拖起来,这一托可好,把这老高疼的是又哭又唱,凄惨无比。
张锡纯给诊断了一遍,看这脉是弦细的,而且跳的还有点快。于是赶过来思考这个病,他就琢磨。
为啥他自己用了热砖熨烫之后,疼的厉害了呢?
这应该是热砖把寒气逼的往体内钻。
吃了发汗药加重疼痛又是啥问题呢?
这个呀,主要是因为发汗药只能散肌肉里的寒气,但是散不了骨头里的寒气。而且,出汗多了伤气血,气血一旦不足,那他肯定疼的更厉害。
琢磨了半天,张锡纯给用了一张方子,没错,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活络效灵丹。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加减用药,很快患者的腿疼就好了。
活络效灵丹虽然只有4味药,当归、丹参、乳香、没药。但却是很经典的1张小方子,我们千万别小瞧了这四味药。组合起来却有大作用。
既能够行气活血,治疗上肢和下肢疼痛,以及脏腑内部因气滞血瘀导致的症瘕积聚。还能治疗外在的疮疡。做到这些的核心功效,就是活血化瘀,并且还带散结的作用。所以即便是气滞血瘀日久成瘤,此方也可对证用之。
最后,针对这张小方子的使用,我们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各种瘀血疼痛,减化裁或者单独用,也可以合在其它的方子里配合使用。药证相符,则气血行而疼痛减。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胆囊息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都很少被人提及,但近年来,由于影像检查设备的更新变化,使得体内脏器即使出现细微改变,都会被捕捉出来,胆囊息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越来越多的人在进行常规健康体检时,被发现胆囊“异常”,长出来的一个个小息肉,让不少患者心理蒙上了一层“癌变”的阴影。
一般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可以由胆囊炎引起,也可以由胆囊黏膜细胞变性所引起,胆囊息肉有可能引发癌症,所以患者往往听到胆囊息肉就是很担心,其实不用担心胆囊息肉可以通过中药治愈。
中药大家知道是中国的瑰丽国宝,具有副作用小,见效快,能够彻底治愈等优点,深受大家的喜爱,往往碰到疑难杂症,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中药,尤其近几年中药已经越来越被大家认可,胆囊息肉也可以通过中医治疗,只要坚持不懈地治疗,就会达到痊愈的良好效果。
我们来看看胆囊息肉的分类,胆囊息肉从中医上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就是由于肝郁气滞而引起的疏泄失常,从而导致气血运行缓慢,由于长久得不到缓觖,的以达成了瘀堵所致。
第二种就是是因肠胃功能的失调,运行缓慢,使湿气停留在身体内,停得久了化为热,肝胆热发,肝失去了疏泄,久郁成瘀而导致。
中医药的副作用极小,面且中药治疗胆囊息肉疗程短,不易复发。胆囊息肉和慢性胆囊炎非常相似,可能不表现出任何身体症状,但是胆囊息肉的危害却很大很严重。
中医治疗胆囊的息肉,可以有效缓解胆囊的运行,帮助胆囊顺利的完成胆汁的收缩工作,功能,中医治疗胆囊息肉的效果明显,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从病人全身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单纯的从局限着手,中医治疗的有它独特的彻底性,息肉主要是属于囊肿体质,中医治疗的辨证施治,从根本上起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解毒化腐,从而达到从基础的根部开始改变囊肿体质。而且在治疗的过程还会提高病人本身的素质,从而快带消除息肉。
快捷的生活,我们每天过于忙碌,生活的不规律,患上胆囊息肉的机率也在不断的扩大,所以患上胆囊息肉并不可怕,只要正确对待,首先了解自己的病情,到医院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坚持服用,就会达到良好的效果,中药随好,也不要乱用,一定要在正规的中医师指导下用药,这样才能达到治病的效果。
双黄连抗过敏研究取得了令人震撼的结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团队偶然发现双黄连具有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作用,由此进行了数年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他们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们将小鼠分为六组,每组12只。然后用Compound48/80来诱导小鼠出现致命性的过敏性休克。在没有使用任何药物干预的情况下,小鼠的死亡率为100%。接着他们在给小鼠注射致命性药物之前30分钟,给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双黄连(下图中的SHL),对照组是抗过敏的西药组胺受体H1拮抗剂酮替芬,以及色甘酸钠,这两种药物在西医中被广泛用于预防哮喘发作。
结果:使用酮替芬(使用剂量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600倍)的存活率只有41.7%,使用色甘酸钠气雾剂的存活率只有58.5%,但使用双黄连(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6.7倍)的则达到了100%!
这是预防性给药,那么在给小鼠注射致命性药物之后五分钟再用这些药物呢?结果:使用酮替芬和色甘酸钠,只有25%的小鼠活了下来。但是,使用双黄连注射剂,91.7%的小鼠活下来了。这是一个让人震撼的结果,该结果真实且可以重复。
在这个实验中,他们没有发现双黄连有细胞毒性,同时他们发现,双黄连对于肥大细胞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肥大细胞可以表达大量的IgE Fc 受体,释放过敏介质[1]。在接下来的体外细胞实验中,他们又发现使用双黄连连续治疗,可以显著抑制ST刺激的Th2细胞因子释放和IgE合成,为临床应用SHL以连续剂量方案缓解I型超敏反应提供了药理学基础[2]。他们还将进一步研究双黄连对于过敏性哮喘发作的预防作用。
但是他们遭遇了大雾
双黄连是一个在中国已被使用多年的中药复方,它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症状,很少用于咳嗽性哮喘(Cough Type Asthma),支气管哮喘等激发因素为“吸入变应原”的,“过敏体质”高发的疾病。
谁能料到在实验中双黄连对过敏反应有这样好的预防性作用呢?
于是这个团队开始寻找单体,是的,这和寻找青蒿素的思路是一样,只有找到单体,才有可能把药物的机制阐述清楚,发影响因子高的文章,然后研发新药,这是一条非常光明的道路。
于是,他们用液相色谱仪分析双黄连的成分,把现在的科学共同体在双黄连中发现的化合物,一个个拿来做试验,能够做的化合物他们都做了,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研究旅途,很不幸,每一个化合物抗过敏的作用都非常微弱,是的,只有成分异常复杂的双黄连组方才有显著效果,化原论的分析方法在此暂时失效,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
他们遭遇了一场大雾,这意味着,他们的结果虽然真实,可重复,但是很难上影响因子高的杂志,因为找不到青蒿素那样的单体。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在重复着上万个中医复方研究的故事。
和研究团队成员之一进行的对话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我和研究团队成员之一,进行了一番长谈。
我告诉他,我平时用来治疗咳嗽性哮喘(Cough Type Asthma)中“风热犯肺型”的组方和“双黄连”的组方有一定的类似之处。我还给他举了一个病例。
患者女,62岁,咳嗽,咽痒1+年,加重3+月。患者症见咽喉痛而瘙痒,咳嗽,咽喉有异物感。四诊:舌红苔薄黄,脉浮,面色稍泛红。1+月前就诊于四川某三甲医院,予喉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变异性咳嗽?给予西药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上症未缓解。情绪波动大,易发火。
遂用此方进行治疗:蜜枇杷叶6克、 浙贝母10克、 薄荷12克、 连翘10克、射干6克、 焦白术10克、 蒲公英15克、 前胡10克、牛蒡子10克、 马勃3克。中药配方颗粒 7服 水冲服 日一剂 分二次服用。
患者复诊时,述上症明显好转,效不更方,遂嘱患者再服七剂。后再次复诊,述咳嗽,咽痒等症状已大减,仍有少量咳痰,咽部仍稍有梗阻感。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简化版的半夏厚朴汤,姜半夏6克,姜厚朴3克,茯苓10克,苏叶10克,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他说:“你的方案中,的确有双黄连中的连翘,但是药物不全,同时还增加了很多药物。”
连翘
我告诉他,对于风热型的变异性咳嗽,我也经常用黄芩和金银花,近年来,因为金银花价格屡创新高,所以
我之所以用了其他的药物,例如射干,马勃,牛蒡子,薄荷是因为这些药物和连翘一样,特别擅长疏散风热,而且有着解毒利咽的作用,在传统中医中这些药物经常组合在一起,对驱散咽喉部的风邪,止痒特别有利。常用的药物还有蝉蜕。在方子中加用蒲公英,则是为了加强清热解毒的力量。
而用白术的原因是健脾益气祛湿,因为脾胃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使用这个药物,目的是改善患者的体质,通过健脾以祛湿化痰。
而用浙贝母,前胡之类的药物,则主要是为了清热化痰,后期用半夏厚朴汤也是为了增强行气和化痰的力量。
他对我的解释有一些顾虑,他说他相信这个治疗过程中是某些化学成分在起作用,不太相信中医的配伍理论。
我则提出了我的思考,我说在治疗这类疾病时,中医使用连翘,薄荷,牛蒡子之类的药物,目的是为了祛风,清热,解毒,类似于西医的抑制过敏反应即治疗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炎症”的方法;而使用白术,太子参,黄芪之类的药物呢,则是为了益气,健脾,补肺,相当于西医的提高免疫力的方法;而用贝母,瓜蒌,半夏,茯苓之类的药物,则是为了行气、化痰、祛痰,类似于西医的让变应原从体内离开的过程。
浙贝母
一般来说,中医治疗第一阶段,应该以祛风,清热,解毒为主;第二阶段应该以行气,化痰,祛痰为主;第三阶段则以益气,健脾,补肺,温肾为主。这是一种宏观的分析方法,很难用成分分析来解释。
但无论如何,希望他们团队的研究能够进行下去,也希望类似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这样一次次探索,或许有一天,中西医会彼此接受对方。
当然,他告诉我,现在复方研究遭遇很多困难,特别是很难找到起效的单体,机制不明确,导致发表不了影响因子高的文章,愿意发表复方的杂志往往是东亚的杂志,可是西方人不认可,影响因子低,这是让复方研究者很无奈的现实。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医生,医生,快帮我看看,我的心脏到底出啥问题了?”
门诊上,一位30多岁的女子显得非常着急。然后,她拿出前几天刚做的动态心电图给医生看,就看见心电图上写着:频发室性早博。
那么,室性早博到底是咋回事?频发室性早博应该怎么办?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心脏是非常有规律地在跳动,而且我们触摸脉搏的时候,也是非常整体的。
但是,如果在心脏跳动的过程中,出现了提前搏动的情况,这就是心脏早博,而如果这种搏动来自于心脏的心室部分,这就是室性早博。
到底如何判断室性早搏的发生呢?这几个症状看看你有吗?
早期的时候,室性早博一般症状较轻,临床上,并没有什么特异性的典型表现,只是我们偶尔会有心慌、心悸的感觉。
但是,如果伴随着病程的延长,早博的情况可能会加重,我们身体上会感觉到明显的不适,出现如:心悸、胸闷气短、心慌、心前区的不适等。
如果是比较严重的室性早搏,则会出现突然的心脏暂停感,就是那种“心跳到嗓子眼”的感觉,同时还会伴随出现,头晕、头疼、视物模糊,眼前黑蒙等等症状。
室性早搏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通常情况下,室性早搏出现的原因,多半是由于过度劳累、心理压力太大,情绪不佳等导致的,属于心率失常性疾病的一种,但并不能和心脏病化等号。
那么,室性早博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首先,室性早搏会导致心律不齐、心绞痛等的发生。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室性早搏多半是偶发性的,这种多是由于生活方式导致的,这种对健康危害不大,一般不需要额外治疗。
但是,如果室性早搏频繁发生,很容易会发展成心率失常、心绞痛等病症,对健康威胁较大,这种情况必须重视。
其次,如果是由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比如:心肌病、冠心病、低血钾的报告,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室性心动过速,从而使得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但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心脏病本身引起的。
因此,如果发生室性早搏,一定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做检查,尽早明确病因,如有必要,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那么,频发性的室性早搏应该如何治疗呢?
1:借助药物治疗
频发性的室性早搏,药物治疗就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环。
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有胺碘酮,伊布利特等,但这些药物要么不能长期使用,要么会导致心律失常,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2:必要的手术治疗
针对频发性的室性早搏,而且危害比较严重的,尤其是每天早博数量达到万次以上的患者,那么,则必须借助射频消融手术来治疗。
射频消融术的治疗成功率较高,基本能达到90%-95%左右,通过手术治疗,能较好地改善病症。
3:生活方式的调整
发现室性早搏后,生活方式上需要做到戒烟戒酒,放松心情,避免焦虑和紧张,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改善心悸的症状。
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焦虑的情绪,缓解我们的心理压力,对于改善病症很有帮助。
室性早搏二联律在心电图上的特点为每一个正常的波形后都紧随一个早搏波形,这样规律的交替出现。室性早搏二联律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心电图上会呈现特异性的表现,即正常的心跳后会紧随一次室性早搏,形成一个正常的跳动和一个不正常的跳动,以此规律发放的心率被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
患有室性早搏二联律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影响正常的生活。此外,如果这种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没有得到根治,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或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出现心脏骤停导致猝死。对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可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可进行射频消融手术,当心电图表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时,需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这样才能最有效的治疗疾病。
偶发室性早搏是一种心脏节律障碍,通常指心脏在正常的心跳周期中产生额外的早搏,而这些早搏起源于心室,与正常的搏动节律不同,发生次数一般<30次/小时。心脏结构异常可能导致心肌细胞的电信号传导异常或者增加异位起搏点的形成,从而引发室性早搏,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等;此外冠心病、心肌炎等引起心脏缺血或缺氧的疾病可触发异常的心肌活动,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某些药物或物质也可以引起心脏节律异常,包括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兴奋剂、咖啡因、酒精等。这些物质可能改变心脏的电信号传导,从而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此外情绪和压力的变化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而引起心脏节律异常。慢性压力、焦虑、紧张等心理状态可能与室性早搏的发生有关。偶发室性早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害的,不需要特殊的治疗。然而,如果感到频繁且持续出现室性早搏,或伴有胸闷、心悸等其他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评估和诊断。
室性过早搏动是一种心脏电生理异常,是指窦房结控制心脏跳动的部位之外,基细胞替代窦房结,从而在心电图示一下,出现宽大畸形的QPS波。室性过早搏动可见于一些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的人群,这些人常常由于精神紧张、焦虑、过度疲劳、剧烈运动、大量饮酒、饮浓茶和咖啡等,出现此问题。
此外,室性早搏还常见于患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的病人。另外,一些药物也有可能导致室性早搏的发生,例如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以及抗菌素等。如果发生室性早搏,应该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
室性早搏一般指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发病时不能运动,病情稳定时可以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室性期前收缩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与器质性心脏病、手术、药物、精神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可有心慌、心悸、心脏暂停、心前区不适等多种症状,影响正常工作与休息。运动时心脏跳动加快,患者处在发病期暂时不能运动,需要注意休息。
室性期前收缩处在病情稳定期,身体没有症状时,可以适当进行运动,但应该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比如瑜伽、八段锦、散步等,控制运动时间,不能剧烈运动。室性期前收缩需及时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室性早搏又称室性期前收缩,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且无明显症状的、室性早搏是有可能自愈的,若患者病情较重,并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则很难自愈。
1.能自愈: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好发于老年人群,对于心情焦虑、抑郁、熬夜等因素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的室性早搏,并且未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经自我调节情绪或生活习惯后,症状会有所改善,有自愈的可能。
2.无法自愈: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可能会导致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此类情况引起的室性早搏,一般很难自愈。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美托洛尔、维拉帕米、盐酸胺碘酮、普罗帕酮等进行治疗,必要时可经射频消融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建议及时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调整心态,避免精神紧张、焦虑,忌大量饮用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