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由双黄连抗过敏得出的震撼结果,谈到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方法

由双黄连抗过敏得出的震撼结果,谈到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方法
发表人:副主任医师黄继斌

双黄连抗过敏研究取得了令人震撼的结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团队偶然发现双黄连具有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作用,由此进行了数年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他们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们将小鼠分为六组,每组12只。然后用Compound48/80来诱导小鼠出现致命性的过敏性休克。在没有使用任何药物干预的情况下,小鼠的死亡率为100%。接着他们在给小鼠注射致命性药物之前30分钟,给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双黄连(下图中的SHL),对照组是抗过敏的西药组胺受体H1拮抗剂酮替芬,以及色甘酸钠,这两种药物在西医中被广泛用于预防哮喘发作。

 

结果:使用酮替芬(使用剂量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600倍)的存活率只有41.7%,使用色甘酸钠气雾剂的存活率只有58.5%,但使用双黄连(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6.7倍)的则达到了100%!

 

这是预防性给药,那么在给小鼠注射致命性药物之后五分钟再用这些药物呢?结果:使用酮替芬和色甘酸钠,只有25%的小鼠活了下来。但是,使用双黄连注射剂,91.7%的小鼠活下来了。这是一个让人震撼的结果,该结果真实且可以重复。

 

在这个实验中,他们没有发现双黄连有细胞毒性,同时他们发现,双黄连对于肥大细胞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肥大细胞可以表达大量的IgE Fc 受体,释放过敏介质[1]。在接下来的体外细胞实验中,他们又发现使用双黄连连续治疗,可以显著抑制ST刺激的Th2细胞因子释放和IgE合成,为临床应用SHL以连续剂量方案缓解I型超敏反应提供了药理学基础[2]。他们还将进一步研究双黄连对于过敏性哮喘发作的预防作用。

 

但是他们遭遇了大雾

 

双黄连是一个在中国已被使用多年的中药复方,它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清宣风热的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症状,很少用于咳嗽性哮喘(Cough Type Asthma),支气管哮喘等激发因素为“吸入变应原”的,“过敏体质”高发的疾病。

 

谁能料到在实验中双黄连对过敏反应有这样好的预防性作用呢?

 

于是这个团队开始寻找单体,是的,这和寻找青蒿素的思路是一样,只有找到单体,才有可能把药物的机制阐述清楚,发影响因子高的文章,然后研发新药,这是一条非常光明的道路。

 

于是,他们用液相色谱仪分析双黄连的成分,把现在的科学共同体在双黄连中发现的化合物,一个个拿来做试验,能够做的化合物他们都做了,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研究旅途,很不幸,每一个化合物抗过敏的作用都非常微弱,是的,只有成分异常复杂的双黄连组方才有显著效果,化原论的分析方法在此暂时失效,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

 

他们遭遇了一场大雾,这意味着,他们的结果虽然真实,可重复,但是很难上影响因子高的杂志,因为找不到青蒿素那样的单体。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在重复着上万个中医复方研究的故事。

 

 

和研究团队成员之一进行的对话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我和研究团队成员之一,进行了一番长谈。

 

我告诉他,我平时用来治疗咳嗽性哮喘(Cough Type Asthma)中“风热犯肺型”的组方和“双黄连”的组方有一定的类似之处。我还给他举了一个病例。

 

患者女,62岁,咳嗽,咽痒1+年,加重3+月。患者症见咽喉痛而瘙痒,咳嗽,咽喉有异物感。四诊:舌红苔薄黄,脉浮,面色稍泛红。1+月前就诊于四川某三甲医院,予喉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变异性咳嗽?给予西药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上症未缓解。情绪波动大,易发火。

 

遂用此方进行治疗:蜜枇杷叶6克、 浙贝母10克、 薄荷12克、 连翘10克、射干6克、 焦白术10克、 蒲公英15克、 前胡10克、牛蒡子10克、 马勃3克。中药配方颗粒 7服 水冲服 日一剂 分二次服用。

 

患者复诊时,述上症明显好转,效不更方,遂嘱患者再服七剂。后再次复诊,述咳嗽,咽痒等症状已大减,仍有少量咳痰,咽部仍稍有梗阻感。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简化版的半夏厚朴汤,姜半夏6克,姜厚朴3克,茯苓10克,苏叶10克,以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他说:“你的方案中,的确有双黄连中的连翘,但是药物不全,同时还增加了很多药物。”

 

连翘

 

我告诉他,对于风热型的变异性咳嗽,我也经常用黄芩和金银花,近年来,因为金银花价格屡创新高,所以

我之所以用了其他的药物,例如射干,马勃,牛蒡子,薄荷是因为这些药物和连翘一样,特别擅长疏散风热,而且有着解毒利咽的作用,在传统中医中这些药物经常组合在一起,对驱散咽喉部的风邪,止痒特别有利。常用的药物还有蝉蜕。在方子中加用蒲公英,则是为了加强清热解毒的力量。

 

而用白术的原因是健脾益气祛湿,因为脾胃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使用这个药物,目的是改善患者的体质,通过健脾以祛湿化痰。

 

而用浙贝母,前胡之类的药物,则主要是为了清热化痰,后期用半夏厚朴汤也是为了增强行气和化痰的力量。

 

他对我的解释有一些顾虑,他说他相信这个治疗过程中是某些化学成分在起作用,不太相信中医的配伍理论。

 

我则提出了我的思考,我说在治疗这类疾病时,中医使用连翘,薄荷,牛蒡子之类的药物,目的是为了祛风,清热,解毒,类似于西医的抑制过敏反应即治疗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炎症”的方法;而使用白术,太子参,黄芪之类的药物呢,则是为了益气,健脾,补肺,相当于西医的提高免疫力的方法;而用贝母,瓜蒌,半夏,茯苓之类的药物,则是为了行气、化痰、祛痰,类似于西医的让变应原从体内离开的过程。

 

浙贝母

 

一般来说,中医治疗第一阶段,应该以祛风,清热,解毒为主;第二阶段应该以行气,化痰,祛痰为主;第三阶段则以益气,健脾,补肺,温肾为主。这是一种宏观的分析方法,很难用成分分析来解释。

 

但无论如何,希望他们团队的研究能够进行下去,也希望类似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这样一次次探索,或许有一天,中西医会彼此接受对方。

 

当然,他告诉我,现在复方研究遭遇很多困难,特别是很难找到起效的单体,机制不明确,导致发表不了影响因子高的文章,愿意发表复方的杂志往往是东亚的杂志,可是西方人不认可,影响因子低,这是让复方研究者很无奈的现实。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过敏反应疾病介绍:
过敏是指机体对外界抗原刺激做出的一种过度的免疫应答反应,当机体受到外界抗原(如花粉、尘螨等)刺激时,患者体内会产生IgE抗体(一种对机体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通过抗体结合抗原,从而消除抗原对机体的刺激。但当这种抗原-抗体结合反应过度时,便会引起患者过敏。会出现皮肤瘙痒、鼻塞、鼻痒、打喷嚏、流鼻涕、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表现为眼睑、面部、口唇水肿)。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导致过敏性休克,不及时救治,有生命危险。应积极查找变应原(也就是引起机体产生过敏的抗原)并避免接触,必要时可进行药物及脱敏治疗。大多数过敏可治愈,若发展为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则需要长期控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很多人觉得脑震荡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在生活中出现轻微脑震荡的情况还是很多的。首先我们会想到交通事故,有人跌倒了,那么如何判断他有没有脑震荡呢?这时候咱们可以通过症状做一个简单的判断,主要看患者有没有昏迷症状,轻微的话看有没有头疼、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更严重一些的,会影响到生命安危,比如说瞳孔出现散大,呼吸变得不均匀,甚至出现持续的高烧昏迷现象。总之这个病可大可小,症状严重的时候人们都会重视,但症状轻微的话,很多人就忽略了。

    脑震荡的中医治疗

    脑震荡,严重一点叫脑挫伤,这个问题临床上没有特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的话一般以平肝化痰,潜阳熄风为主。

     

     

    邹孟城先生在临床上接诊过一些轻微的脑震荡患者,用了钩藤、石决明、天麻、龙骨牡蛎这些药物,有效果,但是没有达到让人欣喜的效果。

    1味药治脑震荡

    后来邹孟城先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读到曹惕寅先生写的《诊暇录稿》时眼前一亮,这曹老先生是上海的名医,他在书里记录了一个方法来快速治疗脑震荡。

     

     

    就是用1味代赭石来治疗。不但起效快,患者恢复的还好。邹老师用这个办法接连治了好几例脑震荡患者,都非常不错。

    脑震荡医案

    1979年10月5号上午,某粮管所的陶副所长,男性,48岁。和邻居因为点事情起了口角,被邻居用木头棍子打到脑袋上,眼睛和腰背部也都挨了几下子。当场就晕倒了,送到区中心医院急诊科。在医院治疗了12天,诊断为“脑挫伤”。出院的时候啊,腰背部和眼睛周围的伤都好了,血压刚受伤的时候是220/130(mmhg),到出院的时候是130/90(mmhg)。基本上恢复的不错。

     

    但是出院的时候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头晕、恶心的症状没有改善。

     

    出院后陶副所长请来邹孟城先生给他会诊。告诉邹大夫,说我自从被打了之后,头晕的就非常厉害,虽然经过了这10多天的治疗,其它症状改善都不错,但是这个头晕还是跟刚打的时候差不多,晕的很厉害。躺在床上不敢动,只要挪动身体或翻个身,就觉得天旋地转,转完了就想吐。

     

    邹大夫摸了脉,这个脉象弦而滑,舌质和舌苔都没有什么异常的,基本正常。就给开了1味药,代赭石100g,加水2大碗给它熬成1大碗。等到凉下来,趁着温热的时候慢慢的喝。四个小时之内,把这一大碗药喝完。

     

    当天下午陶所长开始喝药,到了傍晚的时候,一大碗药喝进去差不多一半多。到这时候已经可以自己翻身了。继续服药,等到把这碗药喝完,这位陶所长试着不用别人扶,慢慢的能去厕所小便了。虽然走的不稳,但是已经很有进步了。第二天又喝了一大碗,整个人走起路来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稳当,又过了几天,就恢复了。直到10年后,这位陶所长病逝,也没有再出现过头晕下不了地的这些症状。

    用代赭石的体会

    笔者去年腊月里咳嗽,止不住的咳,觉得那种痰往上冲的感觉,而且一咳嗽就要吐,吐的都是稀痰。觉得下焦的这个气守不住,往上冲,往上顶。于是就给自己用了这张1味药的方子——代赭石。

     

    当天喝完,这个气就沉下去,能守住了。但是,这个代赭石一定要用那种细腻的粉末,不要用大块的。大块的喝进去会硌到牙。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鼻鼽,指的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等一系列症状为表现的鼻病,类似于现代的病名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治疗上非常困难,所以我们看到对于这个病,中医各家的治疗也是百花齐放,事实上也是这样,越是难以治愈的疾病,治疗的方法就越多,当然,这些纷繁复杂的方药也容易对患者造成“信息污染”,让患者无所适从。

     

     

    对于过敏性鼻炎,江部洋一郎先生的认识对我的启发很大,他认为过敏性鼻炎所涉及到的鼻、眼、咽,都是粘膜,而粘膜相当于“裸露的肌部”,裸露的肌部因为没有皮肤的保护,所以容易遭到风邪的入侵。

     

    那么,对于过敏性鼻炎,急性期可用小青龙汤,慢性期则以使用桂枝汤当为正法,因为桂枝的作用恰恰就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当然,对于一些顽固的慢性过敏性鼻炎,光用桂枝汤依然力所不逮。

     

    从我有限的经验来看,最有效的方剂如:桂枝,白芍,甘草,干姜+黄芪,防风,白术+川芎/炒苍耳子/白芷/辛夷+半夏,茯苓,泽泻+五味子。

     

    这个方案的重心是,桂枝汤(桂枝,白芍,甘草,干姜)加上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其中又得重用黄芪,黄芪重用到30克以上,黄芪和白术的比例为3:1。

     

     

    黄芪补肺气,走肌表,而白术健脾益气,走脾胃,所以既然认为过敏性鼻炎的本质是裸露的肌部外感风邪,那么,在补益脾胃的同时,重用黄芪来补益肺气和肌表,便是理所当然了。干姜,桂枝则有温阳、助阳的作用,一个走里,一个走表,两者相伍有助于振奋一身阳气。

     

    而防风,白芷,苍耳子,辛夷,川芎这些药,则有祛风,祛寒,通窍的作用,我们可以视风邪轻重来加减,若表证(流涕、喷嚏等)减少后,则逐渐减少这类药物的用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苍耳子不宜久服,中病即止,一次不要超过10克。

     

    半夏,茯苓,泽泻的目的,则是为了利水渗湿,分清降浊,温化寒痰。

     

    这个方案中,风药和燥药比较多,容易化燥伤阴,容易损及津液,所以,益气生津,收敛一身气阴的五味子是必用的,视患者津液的多寡来加减。

     

    所以表面上看这个方案是一个杂方,其实它的结构是比较精巧的,而且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加减变化,具有比较好的可拓展性,算是中医“正治”中的一种。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读中医经典多年,颇有心得,每每与中医大夫讨论验方,虽然显露身手的机会不多,但往往一击即中,药到病除。

     

    当时科里收住一病人,男性,五十多岁,因四肢末端疼痛住院。该患者从心内科转科而来,已排除心脏方面的问题。转科后查风湿性疾病相关指标均正常,唯有CRP和血沉明显升高。患者疼痛的特点是白天正常,夜间子时开始发病,而四肢远端皮温,肤色均正常,疼痛难忍,夜不能寐,不予以治疗,天亮后可自发缓解。

     

     

    反复检查,结合检查的结果,未能与西医诊断的任何一个疾病相符合,类风湿,风湿性多肌痛,反应性关节炎…均不相符,而即使应用糖皮质激素,曲马多(编辑按:止疼药)等药物仍罔效。

     

    迁延至约三周,患者及其家属焦灼万分。而作为医生这边而言,患者配合做各种检查,而耗资两万余元,竟然不知道是何病,甚至不知道该往哪方面努力,烦恼异常。晨起交班,主任问计当如何是好,众皆默然。最后领导发话,让我去看下,于是领命而去。

     

    问诊持续约十分钟,秉承一个理念,病皆有缘由,特别是新发的疾病,我于是详细问了发病由来的生活情况,患者自谓当时已是冬日天寒,徒手驾驶三轮车去集市,来回过程觉寒冷异常,自此发病,几乎夜夜不息;再问有无好转之时,答曰有,自发病以来只有一晚上未疼痛,再问当时是何种情况,答曰因当时有发热,体温达38.5摄氏度以上,值班医生遂给予吲哚美辛栓(编辑按:退烧药)1/3粒肛塞,结果大汗淋漓,衣服被单尽湿,当晚未发疼痛,但第二日夜又恢复原状,疼痛依旧。

     

    病史问诊清楚,其实当时胸中已有丘壑,缘于当时正在读张仲景的名著《伤寒杂病论》,越看越与一段经文所述病情相似,且患者伤于寒病因明确,并已有实验验证,虽然药症并不十分相符,用镇痛消炎药大汗淋漓后后疼痛明显减轻,于是就恍悟该用麻黄汤,先开三剂试用:

     

    就五种药物,麻黄,桂枝,甘草,白术,杏仁,开三天量,嘱其按时服用。

     

    翌日晨,问患者感觉如何,答曰似乎有好转,再问有何好转,答曰似乎发病的时间有延迟,原来子时必疼痛发作,而今丑时后才发作且疼痛程度似有减轻,遂嘱其继续应用,隔日晨再问,答曰药太好了,疼痛明显减轻且下肢疼痛已消失,唯余上肢疼痛且疼痛已经明显减轻,能耐受,不影响睡眠,再一日,已霍然痊愈。随后患者出院两月后电话随诊曰:已痊愈,未再发。

     

    遂在科室内名声鹊起,传为佳话。

     

     

    细思整个治疗过程,真的可谓是效如柎鼓,而其思路却是来源于约1600年前的东汉末年,按仲景方书所云,是为病因--伤寒,病位--太阳表证,病机--虽发病约3周,病情并未六经传变,仍在太阳经,脉浮紧,患者药后发热,微微汗出,再观仲景书云,药后应微微汗出而解,不可大汗淋漓,若药后不出汗,应予热粥做引。

     

    推而广之,全国又该有多少这样的病例,又有几例能完美解决,即使动用所有的所谓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又岂能窥得疾病之一二,而这在仲景书中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稀松平常的一方。

     

    中医西医孰高孰低,无需多言,再读仲景书,可叹仲景书字字珠玑,全书一百余方,若能融汇贯通,灵活运用,则虽不敢说包治百病,但至少所见之大部分疾病均可治愈,可叹当今又有几人读仲景书,又有几人能娴熟应用,更遑论有几人相信老祖先的智慧,继承尚且不能,更不用说发扬了,中西医结合更是一句空话。可叹,可悲!

     

    编辑团队按:

    该患者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相关指标异常,却又未符合任何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这时医患追求的共同目标就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本例中的不被疼痛困扰,当西医方法已经无效而且花费高昂的时候,张大夫勇于果断采用补充与替代疗法——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皮肤过敏是我们常会遇到的疾病,蚊虫叮咬、家族遗传、季节交替、气候变化、光照和饮食、化妆品等因素都可以导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皮肤缺水,缺水以后导致水油平衡失常,皮肤就会过敏,所以治疗皮肤过敏时维持水油平衡是关键。中医认为这是内热引起,脾胃积热或肺胃热盛或膀胱湿热均可耗散人体津液与水液,使皮肤表层水分散失而皮肤外层脂质分泌,从而形成热蒸脂动的病机。

     

     

    药物治疗,可选取抗过敏药物,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中药治疗始终把握“热”这一因素,选方时根据不同的症情选用桑菊饮、银翘散、白虎汤、越婢汤、清瘟败毒饮等加减治疗。

     

    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张治疗皮肤过敏的方剂,名叫“皮炎汤”。我的老师庄国康先生说这张方子“卫气营血一步走”,意即这张方子包括了清解卫、气、营、血分热邪的各种药物,其组成为:桑叶、薄荷(卫分清热药组),银花、连翘、黄芩、石膏、知母、竹叶(气分清热药组),生地、丹皮、赤芍(营血分清热药组)。如气分热明显,恶热,口渴,苔黄,脉数,可加黄连、炒栀子、黄柏。营热明显,身热夜甚,口渴不甚,心烦不寐,舌质红绛,脉象细数,可加玳瑁或水牛角。该方主要治疗面部红肿特盛、面部灼热绷紧的症候,药物剂量需根据具体病情斟酌而定。

     

    应对皮肤过敏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护肤产品不宜频繁更换,适合哪种用哪种,不要以化妆品的价格贵和新出的标称具有某种功能的化妆品为第一选择。

     

    生活作息要规律,饮食习惯要合理,不熬夜,不嗜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发物。熬夜会伤肝血,血液即伤,津液易损,所谓唇亡齿寒也。另外嗜食厚味,助湿生热生风,热湿相合体脂蒸动,造成皮肤表层热盛。所以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对皮肤保养、预防皮肤过敏很有益处。

     

    特殊季节注意皮肤的特殊防护,比如春秋季要注意给皮肤补充水分,如选具有补水功效的化妆品或面膜,此外饮食服以一些甘淡之物,中医讲甘淡益阴,所以这种饮食对皮肤不无益处。夏季要注意防晒,可适当选择防晒的产品,饮食宜甘苦微寒性味的食物。

     

    若致敏原因明确时,要及时脱离致敏源。

  • 高老师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经过了较长时期的摸索,最终走到了六经辨证上,认为过敏性鼻炎大多属于寒证、实证,治疗以温经散寒为主,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临床疗效满意,今选用一则案例说明。

    过敏性鼻炎医案

    史某,男,35岁 2009年8月25日初诊,过敏性鼻炎又发(已发3年),出现鼻痒、清涕、喷嚏、目痒,咽痒、鼻塞,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细缓。检查:鼻窦CT片示:鼻甲肥大。处方:麻黄、细辛、附子、僵蚕、蝉蜕、葶苈子、车前子、荜茇。4剂水冲服。2009年9月3日症减,舌暗红苔黄白脉细缓。上方加益母草。2009年9月13日症基本无,偶有目痒,首方加茜草。至第二年8月发作时又来,得知上次服药后症状得以控制,一年安稳,至今年8月15日又发作,同样用了麻附细辛汤加减。

    过敏性鼻炎治疗思路

    高老师认为,过敏性鼻炎的辨证属虚实夹杂,补虚泻实都需兼顾,但发作时则以祛邪为主,强调泻实,补益反而会助长邪势,使病情得不得控制。每到秋季,呼吸道疾病就会增多,与肺主秋相关,秋季多燥,燥易伤肺,故肺病之人又多,常法经常无效,久治不愈者,病人多感觉很冤,怎么我的鼻炎用了那么多的药却老也治不好?

     

     

    高老师常和病人耐心解释,这种鼻炎不是炎症引起的,故吃常规的消炎药,输液均无效,最有效的就是吃抗过敏药,但多吃也有副作用,权衡利弊,选择中医治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但病人也会说我也吃了中药,还是经常复发。

    综上所述

    那么中医治疗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意义是什么呢?这就是这个病难治的地方,我们无法让过敏性的疾病不再复发。但病人痛苦异常,首先需要医生解决的就是缓解症状,有时可以使用非特异性疗法——小剂量激素局部注射来缓解病人痛苦,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对于季节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满意,也可以用于常年性发作季节加重。这样治疗虽然不能让过敏性鼻炎不再发作,但对于患者而言,通过对症治疗,改善患者体质。让患者每天发病的次数和程度逐渐减轻,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寒邪自古是影响人类为患的一大诱因,各种寒邪引起的外感内伤病因都可以导致人类遭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过敏性鼻炎亦是,有深伏在内的寒邪为患之宿根。外因无法预防,体质改变能难,我们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嘴,故高老师在治疗这类病人时总是告诫病人不要吃性凉的食物,特别是雪糕和梨等。至少在目前,这确实算是一种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法。当过敏性的病变由鼻子往下面发展即出现咳嗽(不典型哮喘)时,三拗汤、小青龙汤、定喘汤、苓甘五味姜辛剂,则随宜而用。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之为鼻鼽。典型症状为打喷嚏和流清鼻涕,很多患者伴有季节性发病,每年春季和秋季为鼻鼽的高发季节。

     

     

    针对过敏性鼻炎这个病,历代中医对其治疗方法也多有发挥和创建。王肯堂《证治准绳》这本书中记载了2张方子,分别侧重于喷嚏和鼻涕。

    川椒散

    川椒散一共有7味药,分别是:川椒、诃子、肉桂、干姜、川芎、细辛、白术。7味药等量,打成散。这方子有两个核心药物组合。其中1个核心是:细辛、川芎、肉桂、诃子、白术。这5味药主要是用来解决清鼻涕的症状。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来看,清鼻涕属于饮邪。也就是说身上的水不走正道,上了歪门邪道,流窜到清窍,出现了这个清水一样鼻涕。通过这五味药来温阳、健脾、化饮。

     

    不但能化胃脘部的饮,还能化上焦鼻窍里的饮邪。在这个组合里边,辛散和酸收并用,我们看这个细辛、川芎和肉桂都是辛散的,而这个诃子却是收敛的。散中有收,开中有和。这是治疗清鼻涕的核心药物。

     

     

    还有一组核心药物是川椒和干姜。这俩药可以看成是从“乌梅丸”里借过来的,乌梅丸主要解决的是厥阴病。所以川椒散主要治疗厥阴病的过敏性鼻炎,这个药物组合偏向于解决打喷嚏为主要矛盾的鼻鼽。

    细辛散

    第2张方子就是细辛散。这张方子擅长解决过敏性鼻炎中,鼻涕比较多的证型。从六经辨证来讲,它主要解决太阴鼻鼽。

     

    细辛散一共有9味药,分别是:细辛、附子、白术、诃子、蔓荆子、川芎、桂心、枳壳、甘草。对比前面的川椒散来看,其中治疗清鼻涕的4味药的组合,两张方子是相同的。都有细辛、川芎、诃子、白术这4味药。第5味药,川椒散用的肉桂,细辛馓用的桂心。

     

    针对打喷嚏的原因,根据患者的体质来定,细辛散主要走肺,走太阴。擅长治疗肺家寒饮导致的过敏性鼻炎,临床特点就是清鼻涕多。

     

     

    除了和川椒散相同、相似的药物之外,细辛散的另一组药物是什么呢?是附子、蔓荆子、枳壳和炙甘草。附子、甘草是散寒的,蔓荆子和枳壳一升一降,宣散气机的同时,还能引着附子甘草去散寒。

     

    这张方子主要解决太阴受寒导致的过敏性鼻炎,用附子、细辛来温肺散寒,配合蔓荆子和枳壳来宣透寒邪。这是针对太阴鼻鼽的一个用药方案。

     

    并且,在细辛散的原方里,细辛的用量是最大的,用了一两。现在《药典》规定细辛的用量不超过3g,但是很显然,在明朝的万历年间,人们对细辛还没有那么惧怕。

    川椒散和细辛散如何选择?

    川椒散的患者,喷嚏的症状更明显一些,因为厥阴属肝,肝主疏泄,所以喷嚏更明显。而细辛散呢,更侧重流清鼻涕,因为肺为水之上源,所以肺受凉受寒之后,鼻涕比较多。甚至有些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就不怎么打喷嚏,但是啊鼻涕是止不住的流,这种情况下,用细辛散,效果会更好。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我国的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其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智慧。

     

    自两年多前新冠疫情暴发,中医药就深度参与治疗,并获得了良好效果,还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国智慧”,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可。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人对中医药不自信、不相信。

     

    受访专家

    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 方邦江

     

    中医药在上海方舱广泛应用

     

    2月28日至3月2日,来自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草药监管合作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多位专家,在“世卫组织关于传统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专家评估会议”中,针对中国专家组提供的三份研究报告进行了审议和讨论。

     

     

    3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公开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指出,尽管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必要做进一步临床验证,但与会专家认为,使用中医药有利于降低轻型或普通型病例转为重症的风险;与单纯的常规治疗相比,中医药在作为附加干预措施时,可缩短轻型和普通型病例的病毒清除、临床症状缓解和住院时间;尽早使用中医药可改善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临床预后。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方邦江,目前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担任中医专家组组长,也曾在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期间带队援卾,担任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

     

    他介绍,新冠肺炎目前仍然没有特效西药,该方舱医院有1.5万张床位,治疗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一是中医治疗为主、中西医结合,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效益;

    二是应用中医药“截断逆转”,防止无症状、轻症转为重症、危重症。

     

    方舱中医专家组结合上海气候特点,认为此轮疫情的病因是“湿、热、风、虚”,因此在制订中医药治疗方案时,除了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还根据“三因制宜、辨证论治”的中医思想,采取清热、祛湿、扶正的治疗方法,研制出针对此次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清化辟秽方”。

     

    前期临床观察中,该方在核酸转阴、提高体质等方面显示出确切疗效。中医治疗过程中,还配合施用针灸、太极、八段锦等促康复方式,临床效果显著。

     

    以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N3病区早期收治的1487名感染者为例,在接受纯中药方案治疗4~5天后,感染者基本都实现转阴,达到了出院标准。

     

    早在2020年,武汉暴发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治疗就曾发挥很大作用。方邦江说:“我的亲身经历可以证明,对轻症及普通型患者施以纯中药,有可能达到治愈效果,并能阻断其发展为危重症。而中医药早期介入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对普通人群及高风险人群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曾表示,中医药抗击疫情有四大贡献:

     

    一是四类人集中隔离,服用中药;

    二是中药进方舱治疗轻症、普通型患者,降低从轻症转重症的患者比例及医务人员感染率;

    三是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患者;

    四是恢复期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抗击新冠疫情再次证明中医药在防治新发传染病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价值。

     

    中医药抗疫效果有历史佐证

     

    本轮疫情初期,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便印发了《2022年春季易感人群外感疫病中药内服预防方案》,为各区隔离点及重点封控区域人群提供中医预防方药。

     

    上海市民陆续收到的防疫中药包里,既有中成药,也有各医院自制的特色防疫方剂。为更好地指导市民科学合理使用中医预防方药,上海市部分中医医疗机构还开通了“中医预防方药指导热线”。

     

    上海市民收到的中药预防方

     

    然而,面对社区分发的防疫中药包,有些人持怀疑态度,甚至部分发药方也缺少信心:“具体什么情况,我们也不清楚”,大家“谨慎服用”。对此,方邦江十分坦然:“中医药抗瘟疫的历史已有上千年,早在西医还没有出现时,我们遭遇的所有传染病都是靠中医药治好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医将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统称为瘟疫。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出版的《中国疫病史鉴》统计,从西汉到清末,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在一次又一次与瘟疫的“对决”中,中医药积累了宝贵经验,并留下了大量“遗产”。

     

    比如,宋代时,中医就研究出“人痘接种法”来预防天花,至明清时,已有以种痘为业的专职痘医和几十部痘科专著,清政府还设立“种痘局”,专门给百姓普及种痘,称得上是全球最早的官方免疫机构。人痘术传入英国后,启发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于1796年发明了牛痘接种术。

     

    人痘接种术

     

    记载瘟疫的各种中医典籍里,包含了不少防治瘟疫的处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有《伤寒杂病论》《温疫论》《霍乱论》《湿温时疫治疗法》等。这些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抗疫名方,有些至今仍在应用。

     

    1893~1894年,我国华南地区发生严重的鼠疫,高州中医罗汝兰就是在古方“解毒活血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配伍,并通过特殊给药法,有效控制了疫情。后来,他将成功经验写入《鼠疫汇编》一书,被广泛传播。

     

    《鼠疫汇编》

     

    事实上,为抗击新冠疫情,中医药通过临床筛选出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中,清肺排毒汤就是由《伤寒论》的5个经典方剂融合而成。

     

    《伤寒论》

     

    循证研究下也有优异表现

     

    相比中医,西医进入我国不过几百年,但因发展迅速,使人们习惯了用西医理论和研究方法来评估中医。但方邦江说,中医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系,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理论基础。比如:

     

    •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多用复方,以“君臣佐使”原则进行配伍,达到综合调治的目的;
    • 西医则惯于从微观着手,看重循证医学证据,多用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研究。

     

    两种体系在相互磨合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碰撞,但这不意味着可以简单地用一种体系的理论,去否认另一种体系。

     

    为了与世界接轨,多年来,中医一直尝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验证中医药的有效性,仅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就取得了不少成果。

     

    2020年援鄂期间,方邦江根据30多年治疗感染与危重症临床经验,结合新冠肺炎特点,研制治疗重症新冠肺炎创新方剂“参黄颗粒”,并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湖北省黄石传染病医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应用。

     

    多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自拟方“参黄颗粒”可有效阻止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并明显降低死亡率。

     

    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植物医学》上,是迄今少有的、发表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的中医药研究文章,为中医药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202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静教授团队,同样在《植物医学》上发表了一项有关清肺排毒汤的大规模多中心研究,共纳入8939例住院新冠肺炎患者数据。

     

    结果显示,未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的患者,院内病亡率为4.8%;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的患者,病亡率仅为1.2%。在排除了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其他治疗等差异的影响后,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的患者,病亡风险只有未接受清肺排毒汤治疗患者的一半。

     

     

    2021年8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牵头开展的一项化湿败毒颗粒研究也被《植物医学》杂志接收。这项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进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化湿败毒颗粒对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和肺部炎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正因如此,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已有世界多个国家认识到了中医药的重要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方已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向10多个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中药产品,选派中医专家赴29个国家和地区帮助指导抗疫。

     

    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高度赞赏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发挥的作用;柬埔寨卫生部国务秘书纳博拉罗特,称赞中药治疗新冠有着较好疗效。

     

    方邦江最后说,放眼世界传统医学领域,中医是理论体系最完整的一个,其在抗疫中的作用也经历了长期的临床实践考验,疗效毋庸置疑。

  • 作者 | 李康宁

    文章首发于 |  北京天坛医院公众号

     

    寒风凛冽,感冒患者越来越多,不少患者选择使用各种中成药对抗感冒。但是为什么对于有些患者来说,服药的效果并不理想?在面对各种感冒药物的时候,您知道是该“驱寒”还是“清热”吗?

     

    从中医角度看,治疗感冒要进行辨证,药一定不要乱吃。那么小小的感冒,究竟藏着什么玄机呢?

     

    今天咱们聊聊普通感冒

     

    中医认为感冒是人体感受了“外邪”。中医所讲的外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就是我们说的“六淫”——自然界中本来就有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就像四季一样平常,为什么突然变成了“六淫邪气”呢?都是“过度”坏的事。

     

    风寒感冒

     

    举个例子,刮风是正常的,但如果风特别大,体弱的人、老人和孩子就很容易感冒、咳嗽,这时候“风寒”就成了主要的病因。

     

    恶寒、发热、头痛、身体酸痛、流清鼻涕、打喷嚏,但一般发热比较轻、怕冷比较明显,而且嗓子一般不疼、不红肿,汗不多或者无汗,看看舌头,舌苔是偏白色的——出现这些感冒症状,那么基本可以确定是“风寒感冒”。

     

    中医的辨证就是“风寒束表”,治法是“发汗解表”,感冒清热冲剂、风寒感冒颗粒、感冒软胶囊这些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风热感冒

     

    有风寒,就会有风热。夏天天气比较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发热、咽痛、口干、不怕冷或者轻微怕冷、出汗多、流黄鼻涕,这时候往往嗓子是红肿的,舌苔发黄,小便也是黄的,这时候金花清感颗粒、银翘解毒片、金莲清热颗粒、蓝芩口服液、清热解毒软胶囊、金莲花胶囊等等,就可以用了。

     

    其实风寒和风热很容易区别,无非就是有没有怕冷、有没有咽痛、舌苔颜色不同,当然脉象也会不同,不过对于非中医人士,脉象不作深究。

     

    胃肠型感冒

     

    还有一类感冒,我们习惯叫做“胃肠型感冒”,多半发生在夏季,天气炎热、湿气很重,吹空调又受了风寒,既有“风寒”来袭,又有“湿邪”作怪——“湿邪”有它独特的症状,比如身体沉重,头昏沉,流浊涕,口中黏腻,恶心,食欲差,大便稀或者粘滞不爽,舌苔是腻的。有了这些证据,“藿香正气水”往往是对症的选择。

     

    这是中医角度最常见的三种感冒,抓住主要症状就很容易分辨。当然临床上感冒变化很快,一开始是风寒,有可能过了几天就变成了风热,那么用药就要随之变化;有时候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病情多变,如果中成药使用不当,还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如果不确定的话,还是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大夫,中成药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用汤药治疗。

     

    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一点简单的辨证、用药常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家里常用的生姜、大葱等看起来不起眼的食材,都是宝贝:风寒感冒了,切几片生姜外加一根葱白煮水,喝上一碗发发汗,没准儿第二天就有效果。

     

     

     

    什么叫“辨证”

     

    没有学过中医的朋友,对“辨证”一词总是有诸多的疑惑。证,是中医独有的概念,可以认为是一组症状的集合,也可以认为是从一组症状中提取出来的核心要素,它和“症”有着本质的不同,“证”一定是要经过医生的思维加工处理过的,就像解数学题一样,脑子里一定要有个公式或者模板才行,这个思维加工的过程就是“辨”,医生是在心里去思考患者的“证”。

     

    “证”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在动态变化着,患者服用了中药之后,病情在不断变化着,证也在变化着,原来的药物有可能就不对症了,需要随时调整。这就是为什么中医要定期调方子的原因,这也是重新辨证的过程。

     

    中医治病遵循 “理、法、方、药”这四个层次,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疾病的大部分信息,经过辨证确定疾病的主要机理。有了机理,就有了相应的治法;有了治法,就有了相应的方剂,自然就可以开出对应的中药来。中医治病的关键在于“辨证”,确定疾病的机理是第一步。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按:过敏相关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大体是因为身体亏虚,正气不足,不能抗邪,而导致症状反复发生,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不足是根源。通过益气固表、补益脾肺以固本,并通过辛温通窍解表等方法治疗,来达到扶助正气以驱邪的目的,对过敏相关的疾病,能起到治疗作用。

     

     

    案例分享:


    之前治疗一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有哮喘病史,经常反复出现鼻塞、流鼻涕、胸闷、咳痰、咳喘症状;平常怕冷怕风、手脚冰凉,也常出现烦躁焦虑、头痛等症状,伴随有大便次数多、大便不成形、胃胀、疲倦乏力、月经量少等症状,舌淡苔白。

     

    辩证考虑脾肺阳气亏虚为主,风寒痰湿阻滞化热


    患者平常体质属于脾肺亏虚,阳气不足,抵抗风寒邪气的能力下降,风寒阻窍,所以会出现怕风怕冷、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症状;并且脾胃亏虚,脾胃运化不良,气机郁结,痰湿阻滞,所以容易出现咳痰、身体困倦、胃胀、大便不成形、舌苔白而腻症状;痰湿阻滞经络,湿浊化热扰心,所以也会出现心烦、焦虑、头痛等症状。

     

     

    本着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调理重点在于调补脾肺、祛风散寒、化痰祛湿治疗为主。


    应用红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健脾益肺补气固本为主;配合桂枝、干姜、五味子等温阳祛风止咳喘;并用调和脾胃的方法,用苍术、厚朴、陈皮、半夏、莱菔子等行气和胃化痰化湿。


    通过上述的治疗方法思路以及药物的加减调理,多数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

     

    临床上大多数的过敏相关的疾病,是可以通过扶正祛邪的方法,从少阳太阳调理,可以使用诸如小柴胡汤、桂枝汤等方药扶助正气,扶正祛邪,调和营卫,调和寒热。

     

    体虚明显的,可以配合使用红参、黄芪、白术等固本扶正,比如玉屏风散用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因为里面有黄芪、白术等能够健脾补气,防风疏风解表散寒,借助黄芪、白术益气扶正祛邪;防风用黄芪、白术,可祛邪而不伤正;黄芪白术用防风,扶正而不恋邪。 

    在“扶正祛邪”治疗思路之上,可以灵活地加入一些有针对性的药物,比如通鼻窍的可以加入苍耳子、辛夷等;咳嗽咳喘的可加入五味子、杏仁等;荨麻疹的,可加入路路通、徐长卿、乌梢蛇等;湿疹皮肤瘙痒可以加入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等。

     

    过敏相关的疾病,虽然病位不同,但扶助正气驱邪的治疗思路贯穿始终,再配合一些有针对性的用药,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患者是一个年轻的妹子,女,24岁,身高162厘米,体重才75斤,从事的是自媒体工作,经常熬夜通宵写稿,有长达4年的熬夜史。2月末月经结束后,出现了头晕症状,头晕2+周,无恶心呕吐症状,无腹泻症状,未作任何治疗,上症未见缓解,遂语月7日就诊于当地医院,12导联心电图提示:频繁室性早搏;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五项(-);腹部B超(-);心脏B超未见异常,甲状腺B超未见异常;24小时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6791个,每小时284个。有1+年糜烂性胃炎病史。具体用药不详,患者上症未缓解,于2018年3月13日就诊于我处。

     

    患者面有郁郁寡欢之色,脉象缓而时止,止无定数,脉结而无力;舌淡嫩有齿痕而少苔,舌苔如下:

     

     

    遂诊断患者为阴阳两虚证,建议用通阳复脉,滋阴养血之法,患者家属犹豫再三,改去某中医院中医处就诊,处方:山银花15克、 板蓝根15克、 苦参10克、 五味子5克、黄芪25克、 麦冬15克、 丹参20克 、鸡内金15克、酸枣仁20克、 百合15克、 茯神15克、 甘草5克、太子参30克、 羌活10克、 牡蛎20克、 龙齿20克、浮小麦60克 、郁金10克 、灵芝15克、 黄精25克。

     

    此方中有大量苦、寒清热之品,甘、寒质润之品亦多,一派阴霾之象,患者服用后,头晕无力较前加重,且出现心下灼烧感,腹胀,腹泻,手颤,卧床则稍安,起则眩晕,其母亲遂复诊于我处。

     

    甘草

     

    处方:炙甘草21克、 栀子5克、柴胡15克、 龙骨30克、陈皮12克 、牡蛎20克、 大枣30克、 百合12克、麦门冬20克、 桂枝16克、 地黄60克、 醋延胡索12克、茯苓12克、 山药12克、 丹参12克、 焦白术12克、人参10克 、郁金12克。中药1付,加姜四片,2000毫升熬到600毫升,分三次服用。

     

    患者服药后,胃部灼烧感消失,腹泻较强好转,腹泻较前稍好转,仍有便稀,腹胀。

     

    遂去清热凉血之栀子、郁金,清心安神之百合,因为此散药其性偏凉,既然患者心下灼烧感已消,不可留其寒凉伤胃。处方:炙甘草21克、 醋柴胡15克 、生龙骨30克、 陈皮12克、牡蛎20克、 大枣30克、 麦冬20克、 桂枝16克、 生地60克、醋延胡索12克、 茯苓12克、 山药20克、 丹参12克、 白术15克、人参10克、 木香6克、 干姜6克。中药1付,加姜五片,2000毫升,熬到600毫升,分三次服用。

     

     

    此方乃炙甘草汤打底。《伤寒论》第117条云:“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

     

    炙甘草汤方,炙甘草四两,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冬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

     

    炙甘草汤乃桂枝汤的变方,此方中无药势沉降之白芍,所以药力趋于向上。大剂量炙甘草,大枣,可以滋补胃津,守护胃气;人参补胃气;生姜可鼓舞胃气;大剂量麦冬,地黄生津,以补血中津液;桂枝温通经脉,且有引药上行之功。此方阴阳相谐,有善补阴者,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之意。

     

    不过炙甘草汤原方中的火麻仁有润肠通便之效,阿胶则滋腻碍脾,而此患者伴有腹泻,遂去之。患者情绪低落,犹豫,遂以醋柴胡以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延胡索,丹参,一温一凉,共奏活血之功。龙骨,牡蛎镇惊,安神。陈皮,木香理气健脾。再加山药,茯苓,白术健脾脾胃,干姜温中散寒。

     

    患者服药后,脉象渐平,精神渐好,腹泻减少,叮嘱患者续用此方。考虑到炙甘草汤药势主要向上,温补脾阳之力不足,患者动辄眩晕,脾阳不固,故叮嘱患者配合服用附子理中丸,以守脾阳。

     

    如此十余天,患者眩晕渐渐好转,逐渐能够正常活动,3月末月经期间,又有一次反复,眩晕加减,治以温中健脾的苓桂术甘汤后,好转。4月初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6791个降到4748次,嘱患者服用中成药稳心颗粒以善后。

     

    患者体力恢复后,又嘱咐其查一个幽门螺旋杆菌呼气试验,检查结果是阳性,遂建议其做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术,以便其糜烂性胃炎能够痊愈,邪气去而正气自生。

     

    后回访,患者已渐渐回归正常生活,希望她不要再熬夜,成功的自媒体人寥寥无几,身体的健康比阅读“十万加”更重要。

     

    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及合作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

  •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因为一双肿胀的眼睛而陷入恐慌。一个多月前,我开始注意到自己的眼睛有些肿胀,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可能是熬夜或者过度用眼所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眼睛肿胀并没有消退,反而越来越严重。每天早上醒来,镜子里的自己都让我感到陌生和害怕。我开始担心这是否是肾病的征兆?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医生进行线上问诊。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并建议我进行全腹B超、肾功抽血化验和尿的化验,以便明确诊断。虽然我已经做过尿常规和血常规的检查,结果都正常,但是医生仍然强调了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中,我不禁回想起自己过去的生活。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也不规律。难道这些不良习惯真的会导致肾病?我开始后悔自己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并下定决心要改变。

    最终,检查结果显示我并没有肾病,医生认为我的眼睛肿胀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引起的。虽然我松了一口气,但也深刻认识到,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不能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而忽视它。从此以后,我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定期体检,希望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

    肾虚引起的眼睛肿胀: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肾虚可能会引起腰疼、眼睛肿胀等症状,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时更为明显。同时,患者可能还会出现疲劳、头晕、失眠等不适感受。 推荐科室 肾内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2.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3.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4. 如果出现明显的肾虚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5. 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中药调理肾虚,如六味地黄丸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我是一名年轻的母亲,我的宝宝最近得了荨麻疹。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只是皮肤过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严重,宝宝的皮肤上出现了大片红斑和水泡,非常痒。看着宝宝痛苦的样子,我心如刀绞,急需专业的医疗帮助。

    我开始四处寻找解决方案,去医院排队挂号,等待时间长,医生也很忙,根本没有时间详细解答我的问题。就在我感到绝望的时候,我听说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随时随地与专业的医生进行交流,获取及时有效的医疗建议。

    我选择了刘教授进行在线咨询。虽然一开始需要排队等待,但刘教授的回复非常及时和专业。他首先询问了宝宝的病情和治疗情况,然后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和调理要点。刘教授建议我们口服西替利嗪滴剂或开瑞坦糖浆抗过敏,并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透气,避免宝宝出汗和搔抓受损皮肤。同时,他还提醒我们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少吃发物和小食品饮料,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过度干燥和日晒。

    通过刘教授的指导,我们成功控制了宝宝的荨麻疹症状,并逐渐恢复了健康。这个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能够提供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支持。对于像我这样的年轻父母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小儿荨麻疹的治疗和调理指南 常见症状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斑、水泡和剧烈瘙痒。易感人群包括儿童和成人,尤其是在春季和秋季更容易发作。 推荐科室 皮肤科 调理要点 1.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如花粉、宠物毛发等。 2. 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使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和保湿霜。 3. 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 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干燥和日晒。 5.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过敏药物和外用药膏进行治疗。

  • 我还记得那天,我的手上突然冒出了许多小疙瘩,像极了鸡皮疙瘩。它们很痒,我忍不住去抓,结果疙瘩越来越多,甚至开始蔓延到其他部位。我感到非常焦虑和困扰,担心这会影响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于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在线问诊。医生很友善和专业,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病史,并告诉我这可能是荨麻疹引起的。医生建议我口服左西替利嗪和荨麻疹丸,同时避免挠抓和摩擦刺激皮肤,少吃辛辣食物,不能喝酒。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治疗,很快就见效了。疙瘩逐渐消退,痒感也减轻了许多。我非常感谢医生和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帮助,否则我可能还在忍受这种不适和困扰中。

    荨麻疹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荨麻疹的主要症状是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皮肤色的隆起,伴有剧烈的瘙痒感。这些隆起可能会融合成大片,形成斑块或丘疹。荨麻疹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手、脚、面部和躯干等。 推荐科室 皮肤科 调理要点 1.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例如某些食物、药物、花粉等。 2. 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使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和保湿霜。 3.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作息习惯。 4.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5.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组胺药物和其他治疗荨麻疹的药物。

  • 我一直以为自己身体很好,直到那天手臂上突然出现了一大片红色小点。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毕竟我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过敏反应。但是当这些小点持续存在,甚至开始扩散时,我开始感到恐慌。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缓解症状,包括涂抹药膏和服用抗过敏药物,但都没有明显效果。最后,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在宜春市的某家医院,我遇到了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医生。他仔细检查了我的皮肤,并询问了我的生活习惯和近期的饮食情况。经过一番讨论,他初步诊断我可能是因为脾虚引起的皮肤问题,并建议我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同时,他也提醒我要注意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调整,并且定期去医院复查。虽然症状并没有立即消失,但我逐渐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正在恢复。最终,通过一系列的治疗和调理,我的皮肤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改善。

    脾虚引起的皮肤问题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脾虚引起的皮肤问题常见于手臂、腿部等暴露部位,表现为红色小点、瘙痒、皮肤干燥等症状。易感人群包括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体质虚弱的人群。 推荐科室 皮肤科 调理要点 1. 饮食上要注意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 2.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3. 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中药调理脾胃功能,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4.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外用药膏或口服药物进行治疗; 5. 定期去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太原市的某个夜晚,通过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解决一个让我寝食难安的问题。起初,我只是在手上发现了几个小红疙瘩,痒得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疙瘩开始蔓延到我的上半身,甚至连大腿也没有幸免。每当我试图抓挠时,更多的疙瘩就会冒出来,形成一大片红肿的皮肤。这种情况让我感到极度的窘迫和焦虑,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我总是担心别人会注意到我的皮肤问题。

    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我决定尝试使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服务。通过简单的注册和填写病情描述,我很快就被连接到一位专业的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病史,并给出了一个初步的诊断:过敏反应。医生解释说,过敏原因复杂,可能与免疫差、受风、饮食不合适或体内有炎症感染等因素有关。听完医生的解释,我突然意识到,最近我确实经常在外面吃饭,可能是食物引起的过敏。

    医生建议我采取对症抗过敏治疗,包括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和复方甘草酸苷片,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同时,医生也提醒我,过敏反应不建议洗澡,以免加重症状。虽然我对这些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有些担忧,但医生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并告诉我,只要按照医嘱正确使用,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治疗。起初,症状并没有立即改善,反而似乎更严重了。但是,医生告诉我这是正常现象,需要坚持治疗。果然,几天后,我的皮肤开始逐渐恢复正常,疙瘩和红肿都消失了。我感到非常庆幸,能够通过线上问诊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案,避免了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烦。

    过敏反应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过敏反应的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肿、起疹子等。易感人群可能包括免疫力较弱、经常接触过敏原的人群。 推荐科室 皮肤科 调理要点 1. 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 2. 对症抗过敏治疗,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和复方甘草酸苷片; 3. 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 4.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5.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就医。

  • 我是一名小说家,平日里喜欢在咖啡馆里写作。最近,我开始注意到自己的皮肤状态不佳,总是出现一些小问题。有一天,我决定去医院看看,希望能找到解决方案。然而,在等待医生的过程中,我开始担心医院里的细菌会对我的皮肤造成更多的伤害。于是,我戴上口罩,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和物品。

    当我见到医生时,我向他描述了我的担忧。医生告诉我,只要做好防护,去医院对皮肤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他建议我在外出后回家洗手,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问医生关于其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倒垃圾时的粉尘、与有痘痘的人近距离说话、吃油腻或甜食等是否会影响皮肤。医生一一解答了我的疑问,并且告诉我这些因素对皮肤的影响并不大,只要注意日常护理就可以了。

    最后,医生还提醒我,洗发水流入眼睛附近也不会对皮肤造成影响。总的来说,医生的建议让我感到安心,我决定按照他的指导来改善自己的皮肤状态。

    皮肤问题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皮肤问题可能会导致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易感人群包括有过敏史、免疫力低下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的人群。 推荐科室 皮肤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等; 2.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3. 使用温和的皮肤护理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产品; 4. 饮食上注意均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5. 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

  • 我还记得那天晚上,我的宝贝女儿突然开始发烧。起初,我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但当她连续72个小时都在发烧时,我开始感到非常担忧。更让我不安的是,她的脚心出现了红疹。我立即想到可能是幼儿急疹,但我不确定。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我登录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很快就被分配到了一个在线医生。医生非常耐心地听我描述了所有的症状,并问了一些问题来了解更多情况。虽然我很紧张,但医生的话语让我感到安慰。他告诉我,幼儿急疹的症状通常会在全身出现,而不是只在脚心和手心。然而,他也指出,我的女儿的症状并不典型,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医生建议我继续观察她的体温和精神状态,并提醒我如果她仍然迷迷糊糊,需要立即就诊。听到这,我感到一阵恐慌。医生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于是他解释说,反复发烧可能是呼吸道感染的迹象,但也有可能是其他更严重的问题,例如脑炎。虽然我不想听到这种可能性,但我知道我需要面对现实。

    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带着女儿去看了儿科医生。医生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脑电图和脑脊液检查。最终,诊断结果显示她并没有脑炎,而是患有轻微的呼吸道感染和过敏反应。虽然我仍然感到担忧,但至少我知道了她需要什么样的治疗和护理。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在线医疗的重要性。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专业的医生也可以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照顾我的女儿,并且我会继续使用京东互联网医院来获取医疗建议和支持。

    幼儿急疹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主要表现为高烧和皮疹。通常情况下,皮疹会在全身出现,而不是只在特定部位。其他症状可能包括头痛、咳嗽、流鼻涕和食欲不振等。 推荐科室 儿科 调理要点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包裹孩子。 2. 给孩子多喝水,保持水分摄入。 3. 使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说明。 4. 注意观察孩子的体温和精神状态,如果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5.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能需要进行抗过敏治疗或其他相关治疗。

  • 我还记得那天,宝宝的脸上突然冒出了红色疹子,我的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作为一个新手妈妈,看到孩子不舒服的样子,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我们立即带着宝宝去医院面诊检查,医生告诉我们这是荨麻疹,给开了一种口服药。然而,两天过去了,宝宝的症状并没有改善,我开始担心是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

    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时,我偶然发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注册了账号并选择了儿科专家进行咨询。医生非常耐心地听完了我的描述,并询问了宝宝的具体情况。他们建议我除了口服药物外,还需要使用外用药膏来缓解症状,并且提醒我注意宝宝的饮食和环境卫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理,宝宝的症状逐渐消失了。我深深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它不仅节省了我的时间和精力,还让我在宝宝生病时得到了及时的专业帮助。

    宝宝荨麻疹的治疗与调理 常见症状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或皮肤色斑块,伴有剧烈瘙痒。易感人群包括婴幼儿、孕妇和过敏体质者等。 推荐科室 皮肤科或儿科 调理要点 1.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2. 使用医生推荐的口服和外用药物; 3. 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洁; 4.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5.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不改善,应及时就医。

  •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健康的人,直到那次寒冷的冬天。我记得那天早上醒来,鼻子完全塞住了,呼吸变得困难。更糟糕的是,随着天气的变化,我的头开始疼,仿佛有人在用锤子敲打我的脑袋。我尝试了各种方法来缓解症状,但都无济于事。最终,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我登录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开始了一次线上问诊。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症状和病史,并给出了一个初步的诊断:鼻炎。医生建议我使用通窍鼻炎颗粒和内舒拿喷鼻来缓解症状,并在晚上加一片仙特明以控制过敏反应。医生还提醒我,如果症状没有改善,需要及时就诊。

    我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几天后,我的症状明显减轻。虽然我知道这并不是一次性治愈,但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鼻炎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鼻炎的常见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和头痛。这些症状通常在天气变化或接触到过敏原时加重。易感人群包括有过敏史的人、长期暴露在污染环境中的人以及免疫力较弱的人。 推荐科室 耳鼻喉科 调理要点 1. 使用通窍鼻炎颗粒和内舒拿喷鼻来缓解鼻塞和流涕症状。 2. 在晚上加一片仙特明以控制过敏反应。 3.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灰尘等。 4.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清洁家居环境。 5. 加强免疫力,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适当锻炼身体。

  • 我是一个平凡的上班族,生活中总是被琐碎的事情所困扰。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的手上突然出现了一片红斑。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认为可能是皮肤过敏或是其他小问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红斑不仅没有消退,反而开始扩散,我的心情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焦虑和不安。

    我开始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解决方案。经过一番搜索后,我决定尝试线上问诊,毕竟这是一种方便快捷的方式。于是,我选择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并上传了我的症状图片。

    医生很快就回复了我,询问我是否接触过什么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我回答说没有,红斑是突然出现的。医生告诉我,这可能是过敏反应,并给出了一些商品建议。然而,第二天早上,我惊奇地发现红斑已经消失了。

    虽然症状消失了,但我仍然想知道更多关于这种情况的信息。医生解释说,手上的红斑可能是由于接触了某种物质引起的过敏反应。他建议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并在必要时使用一些药膏进行局部治疗。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便利性和实用性。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连接,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专业的医疗建议和帮助。这种方式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也大大降低了就医的门槛和成本。

    手上红斑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常见症状 手上红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过敏反应、感染、药物副作用等。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严重时可能伴随有水泡、脱皮等现象。易感人群包括有过敏史的人、经常接触化学物质的人等。 推荐科室 皮肤科 调理要点 1.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2. 使用温和的洗涤剂和护肤品; 3. 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 4.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药膏进行治疗; 5.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退,应及时就医。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