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癌症高发,食品添加剂是帮凶?医少碰这4种添加剂

中国癌症高发,食品添加剂是帮凶?医少碰这4种添加剂
发表人:药师方健

民以食为天。因此,对于食品安全,老百姓是很关心的。近些年来,我国频繁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特别是食品添加剂事件,比如“瘦肉精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红心鸭蛋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是因为食品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导致民众对食品安全产生恐慌心理。甚至很多人认为,中国现在癌症高发,食品添加剂是“帮凶”。真的是这样的吗?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首先可以肯定地说,食品添加剂对于我们的生活异常重要,存在于大部分食物中,并非洪水猛兽。我国很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存在误解,误以为只要是食品添加剂就会对人体健康有害,零添加剂的食品才算是安全食品。其实不然,食品添加剂是用于延长食品保存期,有利于食品加工、储存等过程的物质,称得上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基础。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

 

一般而言,食品添加剂主要有以下作用:保持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可改善和提高食品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利于食品保藏,防止变质;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有利于食品加工,适应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4种食品添加剂有诱发癌症的风险,一定要少碰

 

但必须指出,确实有一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损害,甚至有致癌风险,比如以下4种:

 

一、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是一种已知的潜在致癌物质,主要作为工业用盐和食品添加剂使用。研究表明,亚硝酸盐摄入过多后有明显的致癌风险,可提高肝癌、结肠癌等癌症的发生几率。很多违法食品加工商使用工业用盐替换食用盐,为了使肉、鱼等食物更鲜艳及防腐加入大量亚硝酸钠,此外还有腌菜、腊肉、香肠等中添加过量的亚硝酸钠及长期大量食用含有亚硝酸钠的此类食品,这些都会造成患癌几率大大增加。

 

二、苏丹红

 

苏丹红是一种工业染料,并非一种食品添加剂,在我国和欧洲大部分国家一直被禁止用于食品生产、加工中。但很多不良食品商为了让食物更加鲜艳,于是在辣椒粉、腌制调料、鸭蛋和调料中加入苏丹红。现代研究表明,苏丹红有致癌性,可诱发大鼠、小鼠、兔的肝、肾、肺的肿瘤细胞产生。

 
三、硼砂

 

硼砂经常会添加在粽子和面条等食品之中,可起到防腐、增加弹性和膨胀等作用。人体摄入过多的硼会诱发身体蓄积中毒,有诱发癌症风险。

 

四、溴酸钾

 

在烘烤过程中,溴酸钾可以使面包膨胀,还可以用于面粉制作中。不过有研究表明,溴酸钾可导致小白鼠患上前列腺癌和肾癌。因此,中国已于2005年7月1日起全面禁止溴酸钾在面粉中使用。

 
结语

食品添加剂并非洪水猛兽,不要认为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当然也不要长期大量食用含有亚硝酸钠、苏丹红、硼砂和溴酸钾等潜在致癌风险的食品,这样才能保证自身的健康和安全,并远离潜在的致癌风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对于烤焦的食物能否致癌,一定要区分烧焦的食物是什么,谷物类一般不致癌,肉类一般带有致癌物质。

     

    谷物类


    一般而言,面等谷物类的东西炒焦了,其性质就会发生改变,从中医角度来看,就有了消食化气止泻的作用。就是说,它们是可以吃的,而且有了一定的治疗作用。而肉类食品焦糊后,就会产生毒素,产生致癌物质,所以,焦肉是不可以吃的。

     

    用炒过的大米碾成粉后,冲泡服用,可治疗小儿腹泻,是民间常用的方子,简单易行。这实际上就相当于炭的吸附作用,虽然还不是活性炭。(活性炭的生产工艺是原料500℃炭化,然后800-900℃加水蒸气活化)。

     

    很多草药都是通过炒糊来达到助消化效果的。治疗消化不良的【焦三仙】(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就是家喻户晓的名方,经过炒炙焦黄的谷稻芽(大米、小麦)具有消积、化肉食的功效。

     

     

     

    蛋白质类食物


    烧糊的东西多少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纯的纤维,脂肪和淀粉烧焦基本不产生有毒物质,但蛋白质被烧焦,会产生多种致癌物质,主要是氨基酸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尤其与脂肪一同烧焦时,苯并吡、杂环胺的含量会增加许多,而这两种物质均为强致癌物质,容易导致食道癌、胃癌等。

     

    有烟烧烤出的肉,带有高浓度的苯并(a)芘。一磅烤好的牛排中苯并芘的量比300支香烟产生的烟雾中还要多。

     

    摄入的焦黑物是否达到致癌量呢?


    偶尔吃了烤肉上的焦黑物,无须过度担心。人体有强大的DNA损伤修复机制。但一旦超过了修复限度,就会引发不可逆疾病,甚至引发癌症。不药博士也喜欢吃烧烤,但一般会选择无烟烧烤,或者把烧糊的部分去掉或者干脆不吃。这样既享受到美味,也不至于使身体受到伤害。

     

     

    烹饪温度有讲究


    一般在200℃以下,不会产生致癌性物质,如食物被炸焦,则温度已达400℃左右。所以烹饪食物最好采取煮、蒸的方法。用油锅炒食物时,应注意煸炒,以避免锅底温度过高而把食物炒焦。特别是烘烤富含脂肪、蛋白质的食品,更要注意控制温度。

     

    欢迎关注不药博士!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吃肉会增加癌症的风险,这是否有科学依据?”


    今天去查房的时候,有一个病人说他在网上看到有言论认为吃肉会增加癌症的风险,他对这个观点是半信半疑的。考虑到自己之前一直大鱼大肉的,所以他就比较担心自己因为吃肉而得癌症,因此就问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那到底长期吃肉是否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呢?哪3种肉是我们应该少吃的呢?

     


    1.吃肉真的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吗?这有什么科学依据?


    红肉致癌的风险在网上广为流传,很多人刚开始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估计都有点惊讶,毕竟这对于无肉不欢的朋友来说,可以说是“灭顶之灾”呀!那红肉致癌的观点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红肉致癌的结论是源于一项动物实验,这个实验把动物分为两大组,一组动物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红肉,而另一组动物则不吃红肉,过一段时间后开始统计这两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结果发现长期吃红肉的这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确实比不吃红肉的动物得癌症的概率高。


    金枪鱼


    可能很多人认为红色的肉就是红肉,其实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拿兔肉、小牛肉来说吧,它们就不是红色的,但是它们却属于红肉。即便是红色的肉,也不一定就是红肉,拿金枪鱼和火鸡腿来说吧,它们的外观虽然是红色的,但是它们却是白肉。


    世界卫生组织对红肉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只要是来自于哺乳动物的肉,就都是红肉;来自于哺乳动物以外的肉都是白肉。


    红肉致癌的理论是被得到公认的,早在2015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就把红肉列为了2A级致癌物,也就是说红肉致癌在动物实验拥有比较充足的证据,在人体实验没有充足的证据,红肉可能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这里需要注意,世界卫生组织对致癌物等级的划分是基于致癌性可能性的大小,和致癌的危险性没有太大的关系。可能大家对这句话不太理解,这里我来举例说明。就拿黄曲霉素、砒霜和来说吧,它们都属于1级致癌物,只要少量接触就会有致癌的风险,而烟和酒也属于一级致癌物,但是它们的致癌性很显然是没有黄曲霉素和砒霜的强的。


    目前来说,红肉致癌的具体机制还不是太明确,但是有观点认为哺乳动物的肉中含有外源性的唾液酸,而这种物质会引起炎症反应,从而增加癌变的风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肉在烹饪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杂环芳烃和杂环胺类物质,这两种物质具有致癌性,所以长期吃肉会增加致癌的风险。


    有点生活经验的朋友估计都知道,在夏天的时候,一块肉在常温下保存,基本上2~3天就能闻到比较臭的味道,这说明肉的腐败程度比较高。当我们吃了肉以后,里面的营养被人体充分吸收以后,就会暂时储存在结肠内,这个时候里面的肉的腐败程度也是比较高的,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一些有害的物质。所以,长期吃肉会增加肠癌的风险也就不足为怪。

     


    2.既然吃肉致癌,那我们还能吃肉吗?哪3种肉应该少吃?


    根据现有的证据,每天多吃100g的红肉癌症的风险会增加100g,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得癌症本身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提升17%以后,它依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我们都知道,红肉除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外,还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比如铁、锌、烟酸、维生素B12、核黄素等。我们不能因为红肉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就一点红肉都不吃了,毕竟我国的膳食指南也是强调了均衡饮食,而且也提到了需要适当吃一些肉。


    如果我们注意控制吃肉的量在75g以内,优先选择白肉,尽量选择蒸、煮、炖的烹饪方式,吃肉的时候搭配着吃点蔬菜和水果,那得癌症的风险就会很小很小!


    不过需要注意,以下这3种肉建议少吃:


    加工肉类:我们需要明白加工肉类的定义,即经过腌制、烟熏、发酵、风干等方式处理,用以提升口感或者延长保存时间的肉类,主要包括火腿、香肠、牛肉干、腊肉、罐头肉等。


    在2017年的时候,加工肉类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了一类致癌物的清单中,而且有研究发现,每天吃50g的加工肉类,得大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18%。


    加工肉类致癌主要考虑和里面含有亚硝酸盐和多环胺类化学物质有关。新鲜的肉类在腌制、熏制等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不具有致癌性,但是它在人体内代谢后产生的亚硝胺类物质是具有致癌性的。肉类在烹饪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胺类物质,而这种物质也具有致癌性。


    生鱼片:我国的很多地方都有吃生鱼片的习惯,而且吃的主要是淡水鱼。淡水鱼可能会被一种名为华支睾吸虫的寄生虫感染,当人吃了这种被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生鱼片后,这种寄生虫就有可能会寄生在人体内。


    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在肝脏内的胆管内,长此以往,可引起胆管炎、肝纤维化、肝硬化,从而增加肝癌的风险。


    另外华支睾吸虫目前已经被列为了一类致癌物,我们平时尽量不要吃生肉片。


    高温烹饪的肉类:有大量的研究表明,食物在高温下烹饪,会发生一种名为美拉德反应的化学变化。在这个化学变化之中,会产生一种丙烯酰胺的致癌物,而丙烯酰胺已经被列为了2A级致癌物。


    虽然说高温烹饪的肉类致癌性不强,但是长期大量摄入,肯定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少吃或者不吃高温烹饪的肉类。

  • 现在大家闻癌色变,为了预防癌症,很多机构推出了癌症体检。癌症体检有用吗?普通人能怎样预防癌症呢?

     Part01 体检能不能早筛癌症,取决于三个条件

    体检真的能查出早期癌症吗?

    答案是:肯定的

    癌症的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体检属于二级预防,但是,想要真正发挥体检对于癌症早防早筛的“哨兵”作用,关键取决于这三个条件:

    (1)常规体检≠防癌体检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常规体检是对心、肝、肺、肾、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进行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一些常见的慢性病。但由于肿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病灶体积微小,部位隐匿,普通体检缺乏敏感性和专业性,我们习惯地抽血、拍个胸片、做个彩超,并不能有效地筛查出癌症,以至于有不少人每年都坚持做体检,却仍突然被确诊为癌症中晚期。

    (2)防癌体检要到专业机构进行

    防癌体检专业性强,讲究个体化和有效性,应选择专业的机构进行,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肿瘤科医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防癌体检。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肿瘤科医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防癌体检。目前很多体检中心上推出了各种的防癌体检套餐,价格很贵项目也很齐全,但不一定适合自己。此外,还要警惕那些打着“一滴血查出几十种癌症”“一个检查看到你全身的肿瘤病灶”噱头的忽悠式检查。

    (3)防癌体检要规范化、个体化、深度化

    防癌体检应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力求个体化、深度化。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小兵教授将其具体概括为“体”、“验”、“影”、“镜”、“理”5个字,也就是体格检查、抽血化验、影像检查、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5种手段。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早期发现大部分的常见癌症,国人高发的癌症如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都有确切的防癌早筛方法。

     

    常见癌症防癌体检项目清单[1]

    癌症种类

    高危人群

    体检项目

    肺癌

    正在吸烟或曾经吸烟,且吸烟指数≥400(吸烟指数=每天吸烟支数×吸烟的年数)

    长期暴露于恶劣环境或职业致癌物的人群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漫性肺纤维化以及既往曾患肺结核等肺病的患者

    年龄≥50岁的中老年人

    具有肿瘤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罹患恶性肿瘤的人群

    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

    外周血血浆SHOX2/RASSF1A/PTGER4基因甲基化检测

    食管癌

    年龄若≥45岁,符合下列任意一项,都应视为食管癌的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食管癌的筛查:

    来自食管癌高发区;

    有上消化道症状;

    有食管癌家族史;

    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吸烟、过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喜食高温或腌制食物、口腔卫生不良等)

    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

    胃癌

    年龄≥45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应视为胃癌的高发人群,应定期接受胃癌筛查: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Hp感染者;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

    (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胃蛋白酶原检测(PG)、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Hp的血清学检测可与PG、G-17检测同时进行,更适用于胃癌筛查

    胃镜检查及其活检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肝癌

    40岁以上男性或50岁以上女性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

    有长期酗酒,合并糖尿病者

    有肝硬化者

    有肝癌家族史者

    每半年复查一次腹部彩色超声+血清甲胎蛋白(AFP)

    结直肠癌

    50岁以上人群,符合下列任意一项情况,都应视为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定期参与结直肠癌的筛查:

    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包括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和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

    本人具有结直肠癌病史。

    本人具有肠道腺瘤病史。

    本人患有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

    本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结肠镜+病理活检;

    肿瘤标记物CEA和CA19-9等;血浆Septin9/SDC2/BCAT1基因甲基化检测

    粪便隐血试验;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

    乳腺癌

    45岁以上的女性就应该接受规律的乳腺癌筛查,具有以下情况的人群更应高度重视:

    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三代之内的直系亲属中,有人携带BRCA1/BRCA2基因突变。

    家族中有亲属患乳腺癌、卵巢上皮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

    月经初潮年龄≤12岁。

    绝经年龄≥55岁。

    使用“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不少于半年。

    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

    40-44岁的一般风险女性: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乳腺触诊

     

    45-69岁的一般风险女性: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乳腺触诊

    大于69岁的一般风险女性:每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宫颈癌

    曾患有或正患有生殖道HPV感染者

    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或其男性配偶有多个性伴侣

    性生活过早(早于18岁)的女性

    其男性配偶的性伴侣患宫颈癌者

    HIV感染者或患有梅毒、淋病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

    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长期服用避孕药、吸烟及有毒瘾者

    有宫颈病变家族史者

    21-29岁女性:单独细胞学筛查,每3年一次

     

    30-65岁女性:细胞学+HPV联合筛查,每5年一次

    >65岁女性或子宫全切术者:需要根据过去20年内没有CIN2以上病变情况,评估筛查方案

     

    Part 2:普通人想要防癌,应该做的是哪些事情?

    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癌症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时间越长。因此,我们应关注身体出现的癌症危险信号,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2]

    1.身体浅表部位出现的异常肿块。

    2.体表黑痣和疣等在短期内色泽加深或迅速增大。

    3.身体出现的异常感觉:哽咽感、疼痛等。

    4.皮肤或黏膜经久不愈的溃疡。

    5.持续性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6.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或带血。

    7.持久性声音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8.听力异常,鼻血,头痛。

    9.阴道异常出血,特别是接触性出血。

    10.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

    11.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进行性体重减轻。

    当然,远离癌症最好的办法是做好癌症的一级预防,也就指病因预防,即知晓各种致癌因素,并合理规避。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酗酒、压力过大、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防止癌症的发生[2]

    癌症不会传染,但一些致癌因素是会传染的,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病毒(如人乳头状瘤病毒、肝炎病毒、EB 病毒等)是会传染的。通过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种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关的细菌和病毒,从而预防癌症的发生[2]

    最后,想对大家说,你现在做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影响你的健康。

     

    审核专家: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陈小兵教授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癌症筛查科普指南.http://www.caca.org.cn/system/2023/03/16/030037155.shtml
    2.国家卫健委.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

     

  • 大多数中药就是靠“苦”治病的……尤其是一些去“火”的中药。

     

    中药大多数是苦的,但并不是所有中药都是苦的,他有五味:酸,苦,甘,辛,咸。 即使如此,因为中医病证很复杂,很难保证一付汤药中用不到苦味的药,只要有苦味药,就表现为苦味。中药能否加糖服用?有的中药可以加糖服用,有的则不行。

     

    补益药多味甘,服用时一般口感较好,清热药多味苦,糖浆剂除外。成人对于苦口中药的依从性较好,即使苦也一口喝下了事。所以想要中药加糖,掩盖中药苦味,多数是针对儿童。

     

    糖其实也是一味中药,常见的红糖、冰糖、蔗糖等,了解他们的性味归经与功效,就比较容易知道喝中药加糖的对与错了。

     

     

    糖的性味归经

     

    红糖,性温味甘,归脾经,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的功效,但糖尿病、痰湿者、肥胖者忌服用。

     

    白砂糖(蔗糖),性平味甘,归脾经,具有润肺,生津的功效,但糖尿病、肥胖者、痰湿者不宜使用。

     

    冰糖,性平味甘,偏于凉性,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但糖尿病者、肥胖者、痰湿者不宜使用。

     

    小结

     

    一些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使用中药治疗时,均不能加糖,任何糖或者含糖的食物都不可以,蜂蜜也不可以,这也算是常识。

     

    有痰湿者,或者服用化湿理气的中药时,也不宜加糖服食中药。红糖含铁钙等元素较多,很容易与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结合,从而影响药效。另外,有报道称,中药与糖一起饮,会抑制药物的吸收速率,使药效发挥延迟。

     

    考虑药性方面

     

    冰糖作为偏凉性的药,红糖作为偏温性的药,是不建议与与其药性相左的中药一起使用的。蔗糖的药性较平,一般不会影响药物药性。像制成中成药的板蓝根颗粒,双黄连颗粒,益母草颗粒,银黄颗粒、蒲公英颗粒、柴黄清热颗粒,小青龙颗粒等均分含蔗糖和不含蔗糖,普通人用药品辅料中是含蔗糖的。但要说中药汤剂中改加多少糖合适,目前尚无科学定论。

     

     

    怎么才能让中药喝起来不那么苦呢?

     

    1、控制饮药温度,喝中药,一般要求温服。我们的舌头对37℃以上的温度较为敏感,所以如果中药熬制后立即饮用,温度太高就会觉得更苦些,若中药饮用温度控制在35℃-37℃之间,则温热适宜。因为这个温度区间,人体对苦味的味觉是最不敏感的。

     

    2、吞咽有讲究,研究表明,味蕾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头根部,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一般喝一大口中药迅速上扬下颌即可,自然咽下,力求干净利落,转瞬即逝。

     

    3、喝药速度,中药在口中存留的时间越长,越感觉苦得难受,所以喝中药时,不要“流连忘返”,动作麻利干净利索,这样苦只是暂时的。

     

    4、服药后喝杯温开水,服药后喝适量的温开水,即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的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5、若有必要,可与中医师沟通是否可酌情配伍甘草、大枣之类调和。

     

    【不药博士】简介:博士,主管药师,高级营养师,拥有9年的用药指导、营养咨询和健康管理经验。不药不药,健康生活,不生病,不吃药!

  • 说起"癌症",大家都闻风丧胆,目前,癌症是我国死亡人数最高的一种疾病,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曾有数据显示: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平均每分钟据约有7个人确诊癌症。

     

    最近10年以来,我国的癌症患病率以每年3.9%的增速在快速增长,而肝癌一跃成为发病率第四的癌症,并且致死率居所有癌症的第二位。

     

     

     

    其实癌症多半是"省"出来的,尤其是肝癌,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该扔的东西就要扔,千万不要不舍得扔,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

     

    癌症多半"省"出来的,肿瘤专家:这些食物尽快扔掉,别不舍得

     

    ●节省油

     

    很多人买油的时候都喜欢买大桶的油,对于不经常做饭的人来说大桶的食用油能用很久也用不完,也就不舍得扔,并且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食用油是没有保质期的。

     

     

    其实这种做法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久置的食用油会产生一种叫做黄曲霉素的物质。

     

    黄曲霉素是一种有毒且致癌的物质,早在1993年的时候,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了"I级致癌物"的名单,在进入人体之后会影响到肝脏中DNA的排列顺序,诱导肝脏中的DNA发生断裂,引发肝癌。

     

    ●节省食物

     

    我们平常可能经常发现会有剩饭,或者是食物发霉的现象,由于现在有冰箱的缘故,剩饭大部分人都会放在冰箱里留着下一顿继续吃,发霉的食物,如果只是部分发霉的话,很多人都会选择去掉霉变的部分继续食用。

     

    其实这样的食物不仅会产生黄曲霉素,还会滋生其他的细菌,也是需要肝脏来进行代谢的,时间长了会引发肝脏病变。

     

     

     

    不止是这些入口的食物,还有我们经常食用的餐具,厨具等,时间长了或者是发霉之后都会产生大量的黄曲霉素,如果不扔掉继续使用的话,也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非常大的危害。

     

    同时,肝癌也是一种很难发现的疾病,80%的肝癌的肝癌患者在发现肝癌的时候就已经到大量中晚期,并且,绝大部分的肝癌患者是因为肝区疼痛才去医院的,但是基本上出现肝区疼痛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在肝癌刚来临的时候,身体也会出现几个非常细微的变化。

     

    肝癌出现肝区疼痛,或已晚了,初期就有3个症状,早发现!能保命

     

    1、 身上起小红点

     

    肝不好的时候,身上出现的小红点,形状多半像蜘蛛一样,在医学上也被称作是"蜘蛛痣"。

     

     

    这种现象是由于体内的雌雄激素的水平失衡而引起的一种症状,而肝脏就是会影响到体内雌性激素的水平,所以,如果不是青春期的女孩或者是孕期女人的话,多半就是由于肝不好而引起的,需要警惕。

     

    2、 面色发黄

     

    肝不好,面色发黄多半是由于肝脏功能受到影响,体内的胆红素的含量升高,当胆红素作用在人们的面部的时候,就会出现面色发黄的现象,并且看起来非常疲惫。

     

    3、 口臭

     

    口臭也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了,而口臭多半是由于肝不好,体内的有毒气体无法及时排出,通过人们的呼吸排出而导致的一种症状。

     

    近年来,肝脏不好的人越来越多,养肝护肝已经成为了目前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肝不好的人,坚持2件事,肝会感激你

     

    1、 多喝水

     

     

     

    经常喝水对人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还能为肝脏营造一个比较湿润的环境,加快肝脏的代谢速度,预防肝脏疾病。

     

    2、 保持愉悦的心情

     

    愉悦的心情对于肝脏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正如中医所说: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坏的情绪对肝脏来说是非常不好的。

  •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在人们吃饭不只是限于填饱肚子,还会对食材有所要求。不过大家在挑选食材时一定要注意,有些食物中暗藏的“雷区”可能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今天“问上医”给大家提个醒,选择下面几种食物时,要小心选择。

     

    1、鲜面条


      
    大家一定很纳闷,面条里怎么可能有甲醛?确实有可能。为了使面条看起来色泽更白、储存时间更久,时间上确实有些面条可能被黑心商贩加入甲醛。尤其是在夏天,鲜面条的保质期很短,为了能延迟保存时间,可能会被加入甲醛。

     

    普通鲜面条应该闻起来有麦香味,手感比较松软,一拉就断,而且很容易被煮熟,吃起来香滑可口。但加入甲醛的面条首先不容易煮熟,其次吃起来会比较粘牙,感觉粘粘的,大家在购买鲜面条的时候要注意甄别。

     

     

    2、娃娃菜


      
    相信没有人会讨厌娃娃菜,它既可以做汤,又可以做菜,配着面条吃也十分可口。娃娃菜富含纤维素,可以增强胃肠道活性,而且富含水分,不喜欢喝水的朋友多吃娃娃菜也可以促进体内的水分循环。可是娃娃菜很容易坏,保存周期比价短,所以有些娃娃菜可能会被甲醛容易浸泡过。食用后就容易使体内甲醛超标,带来一定的白血病风险。

     

    因此,在购买娃娃菜时,最好先闻一闻,因为甲醛的刺激性气味很容易被发现,所以选择没有味道的娃娃菜就应该是安全的。

     

    3、粉丝


      
    粉丝应该是大家家里都会有的食物,最常见的应该是红薯粉,里面有着大量的钾、镁元素,有助于身体健康。不过普通粉丝色泽都会比较暗淡,而用甲醛处理过的粉丝看起来会比较偏白、发亮。

     

    大家在购买时,除了看色泽,还可以检验粉丝的韧性。通常被甲醛浸泡过的粉丝,弹性都比较差,弯曲程度较低,而且可能一弯就断了。所以大家在挑选粉丝时,可以先观察色泽,然后再用手折一下粉丝,看看是不是很容易被折断,这样可以帮你区分,粉丝是否被甲醛浸泡过。

     

     

    4、冷冻海鲜


    现在爱吃海鲜的朋友越来越多,但大家都知道,内陆地区的海鲜都需要从沿海冷冻运输过来。海产品的保鲜期本来就短,再加上长途运输,很容易在半路上腐烂,尤其是夏季。但如果使用甲醛溶液浸泡过海鲜后,海鲜的保质期就可以被延长很多,海产品的色泽和弹性也会变得不同。

     

    比如,普通的冷冻大虾应该是青灰色,解冻后摸起来比较柔软,闻起来有明显的腥味。使用甲醛浸泡过的虾仁卖相会更好,看起来饱满白亮,解冻后摸起来也会更加Q弹,甚至摔在案板上还能弹起来。

     

    如果你所购买的带鱼油炸后会变卷,那应该也是被浸泡过甲醛的原因。大家在选购海产品时,除了要鉴别是否被甲醛溶液浸泡过,现在还要注意尽量不要购买国外进口的冷冻海产品。

     

    由于新冠疫情在国外传播严重,一些海鲜冷链可能会被污染,如果海产品的外包装上附着了新冠病毒,就有可能危害您和家人的健康。

  • 王奶奶的老伴,今年已过古稀,但最近老伴感觉咽东西的时候不舒服,好像有什么东西堵住食管一样,而且咽东西时后背还会有痛感,王奶奶不敢大意,带着老伴抽个空去医院检查,结果让两人惊讶不已,食管癌。

     

     

    还好是早期,医生问其平时生活习惯,没等老伴开口说话,王奶奶就说,我家老头子饭一做好就等不及了,饭多烫都往肚子里咽,怎么说都不听,早些时间就有点不舒服,然后老伴积极治疗,最后成功治愈,老伴也是很开心,感觉从阎王那里抢回一条命来

     

    食管癌的症状

     

    咽下哽咽感

     

    患病之人在进食的时候,会突然感到哽噎,有些人描述为,噎气,就像是吞下食物,感到食管内有气体阻挡一样。

     

    一般是咽下一些干性食物,不宜咀嚼的肉类感受到的,但是患者常常感觉这种症状又会消失,间隔数日或者数月又会出现,然后频率逐渐增加。


    胸骨后疼痛或咽下痛

     

    早期,患者在咽下食物后,常发生胸骨后疼痛,病人有时会清楚说出部位,大多病人会感受到,灼烧、刺痛等等。

     

    这种疼痛在起初很是轻微,并且和上面那样,间断出现,到了后来,再接触一些刺激性食物又会出现,久而久之,癌细胞发展迅速,疼痛的感觉也越来越深。

     

     

    咽喉部干燥与紧缩感

     

    患者感觉脖子发紧,咽喉干燥,咽下东西会感到不顺畅,有时伴有轻微疼痛。

     

    这种症状的发生,常常和患者的情绪有关系,咀嚼粗糙的食物会更加明显。

      
    食管癌的病因

     

    (1)饮食和习惯:

     

    食物偏硬,制作粗糙,食物过热,吞食过快,均可长期刺激食管粘膜导致癌变。

     

    喜进刺激性饮食者,如烈性酒、醋、蒜、辣椒等,这比较像北方人的饮食习惯,食管癌患者则要注意这些食物,结合自身情况加以判断。

     

    营养物质缺乏如维生素,必要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的缺乏会让食管上皮遭到损伤时,机体修复难以进行,导致上皮增生等等。


    (2)食管疾患和口腔卫生

     

    当食管损伤时,机体会自己修复损伤部位,但是机体修复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出修复极限,我们的食管就会出现异常,久而久之可以促发食管癌。

     

    在科学家进行疾病调查中发现食管癌患者中口腔卫生大多存在,不刷牙、齿垢多等等,这些物质会损害食管粘膜。

     

    口腔溃疡,例如口腔白斑和溃疡在食管癌患者中发病也很常见。


    (3)家族史及遗传因素

     

    食管癌常常表现在家族聚集,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也可能家族内的饮食习惯相似,总而言之,家族内若是有人患食管癌,我们也要小心,剔除致癌因素。


    (4)亚硝胺类化合物

     

    众所周知,亚硝胺类化合物有很强的致癌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而有些地区喜欢吃腌制食物,这就给我们的身体产生很大负担,也就让我们的食管癌变。

     

    食管癌是慢慢形成的,因此我们需要平时中留意,在以上所涉及的致癌因素,都要避免,这样患食管癌概率就会大幅度的降低。

  • 孙燕院士,今年91岁高龄,大约从30岁便开始致力于肝癌地研究,一件事,一做就是一辈子,直到现在还在到处奔波。

     

    孙燕院士被称为"肿瘤圈内的常青树",在一次的记者访谈会中,有人问孙燕院士:"孙院士,您平时是怎么样预防癌症呢?"

     

     

    孙院士回答道:"饮食很重要,平时应该远离一些致癌的食物,不然很容易损伤肝脏。"

     
    提醒:3种食物致癌性太强,要少吃

     

    食物1:霉变食物

     

    霉变食物,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因为水果、蔬菜、五谷杂粮这些食物若是储存不当,很容易就会霉变,提醒大家:食物一旦霉变后,不要再食用。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就是食物霉变后所产生的。

     

    很多人抱着节约的心态,会选择吃一些轻微霉变的食物,将发霉的部分削掉,剩下的继续食用。

     

    其实这种方法也是错误的。

     

    因为那些看着没有问题的食物,其中其实也早已被黄曲霉毒素所侵占了。

     

    食物2:腌制食物

     

     

    腌制的泡菜、水果、肉类等,这些食物受到不少人的喜爱,不分年龄,甚至有人每顿饭都要吃这些食物。

     

    但是这些食物多吃却是毫无益处的。

     

    因为食物经过腌制后,其中会产生一些有害肝脏健康的物质,叫做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同样属于致癌物质,摄入后,容易损伤肝脏,增加肝脏癌变的几率。

     

    经过肝脏的代谢后,亚硝酸盐会成为亚硝酸铵,故而损伤到肝脏,劝你一定要少吃。

     

    食物3:油炸、煎制食物

     

    夏天的烧烤以及早上早起后的油条、晚餐的炸鸡等,这些食物的美味吸引了不少人。

     

    很多人都喜欢吃。

     

    但是,这些食物对肝脏却是有一定的害处的。

     

    因为油炸以及煎制的食物中,会存在一定的苯并芘,而此物质与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相同,都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偶尔食用或无大碍,但是长期食用,会给肝脏带来极大的伤害。 

     

     

    2种习惯,也容易损伤到肝脏,劝你改正

     

    习惯1:熬夜

     

    晚上,是肝脏的一个主要排毒时间。

     

    因为晚上的23:00~1:00之间,是肝脏的主要工作时间,若晚上经常熬夜,会导致肝脏的毒素不能正常的排出,在肝内越堆越多,增加肝脏癌变的几率。

     

    此外,熬夜时消耗的肝血也是比较多的,不利于人体的正常运行。

     

    建议减少熬夜,早睡早起。

     

    习惯2:抽烟、酗酒

     

     

    抽烟、喝酒,是很多男性都有的习惯。

     

    但是劝你趁早改掉,因为香烟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很多,比如:尼古丁、焦油等,这是主要的成分,这些有害物质经过燃烧后,会随着烟雾进入人体,不仅会加速血管的硬化,还会给肝脏增添解毒负担,增加肝脏癌变的几率。

     

    此外,乙醇,是酒的主要含量,经肝脏代谢后的产物是乙醛,此物质会损伤肝细胞,增加肝细胞癌变的几率。

     

    养护肝脏健康,2件事要常做

     

    第一件:多运动

     

    现在很多慢性疾病的出现都与平时不爱运动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说:脂肪肝、肝炎、高血脂、高血压等。

     

    坚持运动,可以帮助肝脏减轻一部分代谢脂肪的压力,维持肝脏能够正常运转。

     

    并且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肝脏分解毒素的能力,以及肝脏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有效降低了肝脏受损的几率。

     

    可常做:骑自行车、慢跑、爬楼梯等这些有氧运动。

     

     

    第二件:多喝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水分,常饮水对于促进肝脏排毒很有帮助。

     

    小贴士:

     

    肝不好的人,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较高的蔬菜和水果,如:草莓、海带、胡萝卜、苦瓜等,有助于修复受损肝细胞。

  •  

    很多人都有爱吃剩菜的习惯,但是对于剩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吃点剩菜没关系,但有的人却认为长期吃剩菜,对健康的影响很大。


    也有很多人说,并不是爱吃剩菜,而是很多时候没有办法,因为家庭里做菜,经常会做多了,舍不得扔掉,怎么办,只能留着下一顿再吃。


    如果剩菜放置的时间很短,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剩菜放置的时间超过了六个小时以上,甚至过了夜,那么这个时候再吃,就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首先,剩菜放置的时间久了,很容易滋生细菌,一旦摄入细菌,轻则引起急性胃肠炎,严重的则可能引起更为严重的败血症,其次,剩菜放置的时间久了,会导致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是摄入过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胃内会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一类致癌物。


    由此可见,长期进食放置时间久的剩菜,致癌的风险的确会大大增加。


    第一,剩的绿叶蔬菜不要吃,绿叶蔬菜一定要吃新鲜的,如果一次炒多了没吃完,建议你也不要吝啬,最好及时扔掉,因为在所有的剩菜里,剩的蔬菜是危害最大的,产生的亚硝酸盐也最多,长期摄入这样的剩菜,致癌风险同样会大大增加。


    第二,剩的肉汤不要喝,很多人认为好不容易煲一次汤,熬的时间很长,把肉里所有的营养都熬进去了,这么有营养,当然不能扔,但是要告诉你的是,熬制的时间延长,其实汤里的营养没有很多了,除了很高的脂肪和嘌呤,一次喝不完的汤,放置的时间延长,会导致汤里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那么发生癌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第三,剩的海鲜不要吃,海鲜里面虽然富含优质的蛋白质,但是剩下的海鲜,时间越长,味道越不鲜美,蛋白质会变成细菌的培养基,更易滋生细菌,放置时间延长,又会导致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


    第四,剩的高脂肪食物不要吃,各种肉做的太多了,吃不完,当然不舍得扔掉,于是下一顿接着吃,和前面三种食物一样,剩的高脂肪食物,也会滋生细菌,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


    事实上,吃剩菜有时候是一种习惯,家庭里每一顿都做的很多,剩的自然就多,在炒菜的时候就应该想到饭量,避免一次做的太多。

     

  •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消化系统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胃癌的发病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与90%远端胃癌的发病相关)、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不良饮食结构和烹饪方式等[1]

     

    有人问,胃癌多是“养”起来的,医生苦劝:胃不好的人,3个习惯尽早改掉!是什么?

     

     

    以下3个易导致胃癌的习惯尽早改掉:

     

    1)吸烟和喝酒

     

    胃癌的发生除了与饮食有关之外,与吸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烟雾中会含有二苯并咔唑、苯并芘等物质,而这些物质都是致癌物质,不仅是引发胃管的主要因素,也会引发食管癌;严格来说酒精并不是什么致癌物质,但是大量饮酒会对胃黏膜产生强烈的刺激感,对粘膜组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当一个人即吸烟又饮酒时,产生的危害更大。人们应禁烟禁酒,对于一些人群来说,戒烟戒酒较为困难,但是也一定要少吸烟、少饮酒,且尽量不同时进行。

     

    2)不良饮食习惯

     

    国内外胃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均表明,不良饮食习惯(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进食快、喜烫食等)为胃癌的危险因素。若饮食习惯不良,容易形成胃的负担过重,造成机械的胃粘膜损伤以及胃液的分泌紊乱,久之导致慢性胃病的发生。而慢性胃病,尤其是萎缩性胃炎使胃粘膜保护和屏障作用遭到破坏,增加致癌物致癌的风险。

     

    国内研究发现随着各种不良饮食嗜好的增加,患胃癌的危险性逐渐增大。很多研究表明,新鲜果蔬、大蒜、绿茶、豆制品、牛奶等食物是与胃癌发生率呈负相关关系,是预防胃癌的理想食物,可以适当多吃。

     

    3)高盐饮食

     

    高盐饮食(包括腌制饮食,如如咸鱼咸肉、火腿、酸咸菜等)对胃癌的发生有促进作用。实验研究证实高浓度的盐可损伤胃粘膜,导致胃腔内壁细胞的萎缩和脱落,增加机体对致癌物的易感性。

     

    英国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食盐本身并不诱发肿瘤,而是由于人体长期摄入高盐可腐蚀损伤胃粘膜,导致慢性胃炎,高盐通过反复破坏胃粘膜屏障,促进亚硝酸胺吸收,并直接接触和作用于胃粘膜从而导致胃癌。

     

    另外,有学者研究发现高盐饮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二者相互作用大幅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细菌蛋白产生,这种细菌蛋白导致胃癌,如果仅仅高盐饮食而没有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产生的细菌蛋白就不会患胃癌,但是在高盐饮食 的情况下,会增加幽门螺杆菌产生细菌蛋白的量,从而导致胃癌。

     

     

    总之,胃癌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想远离胃癌,一定要注意健康生活方式,比如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保护胃黏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就餐,不暴饮暴食,不进食过快,不吃过烫食物,进餐时要心情愉快;少吃或不吃腌菜、烟熏和油煎食物;不吸烟、少饮酒。

     

    参考文献

    [1]刘芹,刘宝瑞.2019ESMO转移性胃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泛亚洲人群适用[J].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19,5(02):97-101.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