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视网膜母细胞瘤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视网膜母细胞瘤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发表人:手护妈妈

视网膜母细胞瘤在我国每年新增患者约1100人,该病患者多数都为晚期高风险患者,并且本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常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成人罕见,患儿单眼发病率约为70%~80%,双眼发病率为20%~30%。视网膜母细胞瘤主要有虹膜新生血管、瞳孔散大、白瞳症、斜视等表现,具体特点因人而异,不同发病时期有不同的发病特点,可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疾病。

 

 

一、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症状表现

 

1、典型症状

 

眼内生长期:早期一般无外眼异常表现,疾病进一步进展可出现瞳孔散大、白瞳症、斜视等表现,眼科检查时可见新生血管或出血点。
青光眼期:疾病进展,肿瘤体积增大,可引起眼压升高,出现眼部疼痛、呕吐等表现,即引发继发性青光眼。
眼外期:肿瘤生长,穿破虹膜进入眼眶内,可导致眼球突出,或突出眼睑之外,形成巨大肿瘤。
全身转移期:可经血行转移、淋巴管转移或通过视神经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或脏器。


2、其他症状

 

因病毒感染获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还可以出现流涕、发热等病毒感染的症状。在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能还会有眼睑红肿、无菌性眼眶蜂窝织炎等。

 

3、并发症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肿瘤生长,侵袭虹膜,引起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进一步引起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的发生。
视网膜脱离:肿瘤反复刺激,可以引起睫状体膜性变,收缩与牵拉的过程导致视网膜脱离,严重时可引起失明。
斜视: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斜视,患者视力显著降低,长此以往造成患者出现斜视。


二、视网膜母细胞瘤需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

 


眼内炎:眼内炎在儿童眼病中也较为常见,并且在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也可以出现瞳孔区发生黄色反射的现象,与视网膜母细胞瘤表现相似。但眼压多为正常水平,可以通过眼压测量进行鉴别。


Coats病:此病为视网膜外层出血合并渗出性改变引起的,病变范围交广泛,多累及单侧眼球,发生于6岁以上的男性青少年,也可发生视网膜脱离,一般无实质性改变。通过镜下观察可以与本病进行鉴别。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部分早产儿可因视网膜发育不全导致眼部发生增值性病变,出现白瞳症等表现,严重时也可以出现视网膜脱离,需与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鉴别。患者有早产史,通过这一点可以与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鉴别。


先天性白内障:本病表现为晶状体混浊,瞳孔区发白,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彩超和CT检查未见实质性病变,由此可以进行鉴别。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此病是由于原始玻璃体未退化,在晶体后方增值导致的疾病,是一种先天性的眼部异常,在出生时即可出现,也可以表现为白瞳症。但彩超和CT检查不见实质性病变,由此可以鉴别。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视网膜恶性肿瘤疾病介绍: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来源于视网膜的一种恶性肿瘤。它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好发人群为3岁以下儿童,成年人罕见。确切病因尚不明,有专家认为与遗传、病毒感染有关。该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以发现白瞳症、斜视为就诊原因,其他可能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睛胀痛、眼睛发红、眼球突出等。严重者可发生颅内转移、远处转移,危及患者生命,需及时治疗。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一、远视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远视主要有远视物正常,近视物模糊、眼睛疼痛等表现,也可以出现散光、视疲劳,还可以有神经衰弱等全身症状,远视也可以出现弱视、内斜视等并发症。隐性远视患者可无异常表现,多可通过自身调节代偿,超出代偿范围后需经散瞳才可测出真实度数,多表现为远视物正常,近视物模糊。用眼时间稍长之后即可出现眼睛酸痛、酸胀等视疲劳的现象。远视也可以发生全身症状,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如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表现。眼部常见眼球较小、前房浅,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盘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水肿或视盘炎。有伴随症状且6岁前未及时矫正的高度远视儿童,会影响视觉发育,可形成弱视。度数较高的远视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也可伴有慢性结膜炎、眼睑炎等慢性炎症。

     

     

    二、远视的并发症有哪些?

     

    1.弱视: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及敏感期内,没有进行正确的验光配镜,长期处于一种视物模糊的状态可以导致弱视的发生,远视并发弱视时,早期通过配戴合适度数的矫正镜即可使视力恢复正常。
    2.内斜视:多发病于半岁以后的高度远视的儿童患者,是由于在眼睛的高度调节下发生过度集合导致。

     

    三、哪些人需要重视远视?

     

    患有家族遗传疾病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对有疑似远视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到眼科就诊,以明确诊断。患者需要做眼底检查、眼科常规检查、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等来确诊,并与近视、老花眼相鉴别。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的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应重视体检中的眼科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发现眼科检查结果异常,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在体检或者日常生活中发现眼部异常表现,并出现视力下降、眼睛酸痛、神经衰弱等表现,高度怀疑远视时应及时就医。已经确诊远视的患者,若出现视野受限、视觉异常、视力骤降等症状,甚至失明,应立即就医。

     

     

    四、远视眼与老花眼的区别有哪些?

     

    老花眼也表现为视远物清楚,视近物迷糊,是由于生理性调节功能的异常而导致的视觉异常,配戴眼镜后只能看清楚近物,视远物模糊,而远视患者配戴眼镜后近物、远物均可看清楚,由此可进行鉴别。

  • 腮腺癌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辐射环境下可致癌,因此在此环境下的人容易诱发腮腺癌。腮腺癌多无意中或体验时发现,临床表现为耳部无痛性肿块、麻木不适、张口困难及恶臭分泌物等。部分患者可有部分或者全部面神经瘫痪,严重者可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一、腮腺癌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主要症状


    耳部无痛性肿块:以耳垂为中心的下方或后方有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多呈结节状,表面平整或略圆,质地硬度不一,活动,有包膜,病史长。


    麻木不适:因生长较快,导致病变区疼痛,从而出现麻木不适等症状。


    张口困难:肿块较硬,与深部组织粘连,活动性差,张口困难。


    恶臭分泌物;浸润皮肤可溃破,创口不愈,导致分泌物恶臭。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有部分或者全部面神经瘫痪。

     

    2、并发症

     

    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经淋巴结转移到其他区域。


    远处癌变:可出现肺、骨、肝及脑的转移,严重者可致死。


    二、腮腺癌的病因有哪些?

     

    腮腺癌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和慢性感染因素、放射性物质因素、环境因素等。好发于辐射环境中的人等,可由亲代传给子代,其中放射线可直接诱发该病发生。

     

     

    遗传因素:遗传是亲代的性状传给子代,遗传因素可导致腮腺癌。


    慢性感染因素:因长期慢性感染导致腮腺炎症,严重者发展成癌症。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X线及其它放射性物质都可成为致癌因素,引起腮腺癌的发生。
     

    三、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当患者出现此病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提供给医生详细的病情和病史,从而明确病因,积极治疗。通过腮腺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腮腺癌。当患者出现耳部无痛性肿块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患者出现而耳部麻木不适时应及时就医。患者出现张口困难及有恶臭分泌物时应立即就医。

     

    1、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问诊病人的家族史及病史,通过视诊可以判断是否有耳部无痛性肿块、麻木不适、张口困难,可以判断出此病的进展过程和当前症状,以便做好下一步诊疗。


    腮腺组织活检:去腮腺部位的病变组织活检,查看属于哪种肿瘤类型,方便医生下一步治疗。


    影像学检查:腮腺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腮腺癌变部位的边缘、大小,还可明确其他受累区域。

     

    2、如何确诊腮腺癌?


    临床症状:患者出现耳部无痛性肿块、麻木不适、张口困难及恶臭分泌物时,可以初诊断。


    辅助检查:通过腮腺组织活检诊断癌变病理类型,腮腺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癌变的大小、边缘,两者结合即可明确诊断。

  • 视网膜脱离不是多发病、常见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年人,患有高度近视和视网膜脱离家族史的人发病率也高。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眼前有漂浮物、有光闪烁感、视野模糊,出现黑影遮挡,视网膜脱离没有疼痛,当出现视野缺损和视力降低迅速时要高度重视。

     

     

    一、视网膜脱离的典型症状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会出现眼前黑影,该症状是眼内玻璃体失去无色透明性引起的一种内视现象(患者见到自己的眼内结构),当眼前黑影突然增多时,有时像下雨或烟雾一样,影响视力,可能是视网膜裂孔形成时撕裂血管引起的出血,应考虑为视网膜脱离的前驱症状。闪光感是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引起的闪光幻视,在与视网膜牢固粘连部位刺激感受器或视网膜撕裂引起。可出现视野缺损,表现为在视野范围内出现黑幕遮挡,逐渐扩大。引起黑幕的病变在视网膜上的位置正好与人感觉到的方向相反,如下方黑影,病变在视网膜的上方,左边黑影,病变在视网膜的右边,如此类推。当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可出现视力下降,少数情况是泡状视网膜脱离遮盖黄斑区造成。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因为玻璃体牵拉是一个缓慢过程,且没有相关的急性玻璃体后脱离,所以闪光感和漂浮物常常不存在,这种状况一直维持数月到数年。当病变涉及到黄斑区时,出现中心视力的下降。有原发疾病者可很早就影响黄斑功能,视力下降的症状出现较早和严重。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往往伴有原发疾病的症状,视力下降缓慢和隐匿。累计黄斑者有视物变形、变色或中央黑影或视力急性下降,有玻璃体混浊的患者可感觉到有飞蚊症。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二、视网膜脱离的并发症

     

    球壁穿孔:可发生在断腱、放水时,如穿孔发生在网膜脱离区,可作为放水孔处理,如发生在非网膜脱离区,应予缝合修补、局部冷凝及外加压。
    出血:放水时过度压迫眼球可使视网膜、玻璃体球壁嵌顿,术后形成纤维血管膜,造成反复出血及牵引。
    眼压升高:发生在脉络膜脱离时,宜予甘露醇静滴,必要时做前房穿刺。未手术或手术失败病例以后进展成为全视网膜脱离,相继出现葡萄膜炎、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也可致低眼压,甚至眼球萎缩。

  •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也称为毯层视网膜变性,是一种进行性、遗传性、营养不良性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视野缺失、夜盲、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电图异常,初发阶段视网膜色素变性会导致夜盲症和暗适应能力丧失,最终可导致视力下降。

     

     

    一、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病原因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患者视网膜色素细胞,因为营养不良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退行性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主要和遗传因素影响比较大。而且患者遗传的方式比较多,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等。一般都是双眼发病,单眼发病的比较少见。患者在出现视力下降之前首先表现为夜间或暗处视力差、周边视野缺损;视网膜电图无反应,尤其b波消失是本病的典型改变,其改变常早于眼底出现改变;眼底视乳头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狭窄和骨细胞样色素散布三联征即可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

     

    遗传因素: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显性与X性连锁隐性三种,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多,显性次之,性连锁隐性遗传最少。另外,双基因和线粒体遗传也有报道。
    氨基乙磺酸缺乏:氨基乙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在视网膜中含量很高,有可能是一种神经介质因子,起保护作用。铜、锌和维生素A异常也可能与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病有关。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参与:Hooks发现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外周淋巴细胞缺乏产生γ-干扰素的能力,因此,认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眼睛视网膜色素变性能治愈吗?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多表现为初起人暮或黑暗处视物不清,行动困难,至天明或光亮处视力复常;日久病情加重,视野日渐缩窄,甚至缩窄如管状,仅见眼前事物,不能看到周围空间,因而行动极为困难,最终可失明。眼外观无异常;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显着变细,周边部视网膜有星状、骨细胞样或不规则形状色素沉着,渐向后部中央发展;整个眼底颜色污秽后期晶状体可变混浊。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病越晚进展越慢,发病越早,则进展愈快,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并发白内障、青光眼,最终可以完全失明。视网膜色素变性属于难治或不治之症,能获得视力与视野疗效,实非易事。本病不能治愈,可通过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达到提高视力、扩大视野、改善暗适应和视网膜电图的目的,对于晚期病人可推迟失明时间。

  • 视网膜色素变性为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显性与X性连锁隐性三种,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多,显性次之,因此近亲结婚者的子女易发生此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能参与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发病,免疫抑制能力下降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可能会诱发此病。

     

     

    一、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视网膜色素变性一般从儿童青少年发病,有些成年发病,临床上有夜盲症状,视野逐渐缩小、视力逐渐下降,眼底可见视盘蜡黄、视网膜污浊、血管变细、晶体后囊浑浊、视神经萎缩等并发症,最终可导致失明。

     

    1、典型症状

     

    夜盲:为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常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且多发生在眼底有可见改变之前。开始时轻,随年龄增生逐渐加重。
    眼底体征:早期视网膜骨细胞状色素沉着累及赤道部,晚期视盘可萎缩呈蜡黄色,只残留中央管状视野。
    进行性视野缺损:早期有环形暗点,位置与赤道部病变相符,其后环形暗点向中心和周边慢慢扩大而成管状视野。中心视力早期正常或接近正常,随病程发展而逐渐减退,终于完全失明。
    色觉异常:多数患者童年时色觉正常,其后渐显异常,典型改变为蓝色盲,红绿色觉障碍较少。

     


    2、并发症

     

    后极性白内障:是本病常见的并发症,一般发生于晚期、晶体混浊呈星形,位于后囊下皮质内,进展缓慢,最后可致整个晶体混浊。
    青光眼:约1%~3%病例并发青光眼,多为宽角,闭角型少见。有人从统计学角度研究,认为青光眼是与本病伴发而非并发症。
    Laurence-Moon-Bardt-Biedl综合征:典型者具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肥胖、多指(趾)及智能缺陷五个组成部分。该综合征出现于发育早期,在10岁左右(或更早)已有显著临床表现,五个组成部分不是具备者称不完全型。


    二、视网膜色素变性需要做的检查


    眼底检查:视乳头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狭窄和骨细胞样色素散布三联征。通过该检查可以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了解患者眼底的具体情况。
    暗适应检查:早期视锥细胞功能尚正常,视杆细胞功能下降,使视杆细胞曲线终末阈值升高,造成光色间差缩小。晚期视杆细胞功能丧失,视锥细胞阈值亦升高,形成高位的单相曲线。
    视觉电生理检查: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是本病的典型改变,其改变常早于眼底出现改变。
    基因检测:因为该疾病属于遗传性疾病,因此可以进行基因检测,从而确定该病的发病原因,并可以初步了解遗传的风险。

  • 大部分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无法根治,所以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具体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检查结果以及医生判断而定。

     

     

    一、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

     

    静脉化学治疗:多根据个体差异及病情的进展情况,应用长春新碱、卡铂、依托泊苷、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制定合适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也可以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来减少创伤及并发症。


    动脉化学治疗:多采用马法兰、卡铂、托普替康等药物,通过股动脉插管,从颈内动脉至眼动脉直接注入眼内,为一种介入治疗方法。


    玻璃体腔化学治疗:适用于伴有玻璃体肿瘤播散种植的患者,在玻璃体腔内直接注入马法兰、托普替康等药物。


    2、手术治疗

     

    眼球摘除术:适用于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或存在视神经转移倾向且无保留视力需求的患者,摘除眼球后可植入义眼,保持眼部的美观。
    眶内容物摘除术:适用于肿瘤扩散至视神经或向眶内生长的患者,术后应联合化学疗法,必要时可遵医嘱进行放射治疗。


    3、其他治疗

     

    放射治疗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放疗方案,是一种用放射线来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其他治疗还包括联合化学治疗同步进行,可以采用激光光凝治疗、冷凝治疗、加热治疗等治疗方法,使肿瘤细胞萎缩或消灭。

     

    二、如何预防视网膜母细胞瘤?

     

     

    对于遗传因素导致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非遗传因素导致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积极治疗原发病因,避免不利的影响因素,可降低发病风险。

     

    1、早期筛查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筛查:对于患有家族遗传病史的高危人群,宜从第一次进行身体检查开始,尽早进行眼科检查,尽早干预,规避风险。对于有病毒感染等情况下的高危人群,有条件下也应尽早进行筛查。
    视网膜母细胞瘤筛查的方法:一般通过询问病史,结合眼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影像学检查可以较为直观的观察到肿瘤的生长情况,具有诊断价值。


    2、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用眼,避免并发症。做好手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避免用力揉压眼部皮肤。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在孕育下一代之前应做好产前检测及疾病筛查,提高胎儿的生存率。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感冒。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有面部疖肿、毛囊炎等疾病,应先治愈后再进行眼部手术治疗。

  •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疾病。视网膜母细胞瘤是来源于光感受器前体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有遗传性和非遗传性致病因素。主要发生于视网膜核层,容易发生颅内及远处转移。可采取化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等治疗方法,经过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一、视网膜母细胞瘤可以分为几类?


    根据发病机制分类:遗传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为双眼发病,通常在1岁以前即可发病。非遗传性多为体细胞突变导致,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多为单眼发病,发病较晚。

    根据病理学分类:分化型为细胞核形态大小不一,核染色深,核分裂相多见。未分化型为细胞形成菊花团样结构,即F-W菊花团。

    根据发病部位分类:单侧性仅表现为单眼发病。双侧性同时或先后出现双眼发病。三侧性除双眼发病以外,还合并有颅内松果体或蝶鞍区的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

    根据肿瘤进展程度分类:眼内期肿瘤局限在眼球以内,未侵犯眼周及身体其他组织,根据视网膜母细胞瘤国际分期(IIRC)可分为A、B、C、D、E五个分期。眼外期肿瘤已经侵犯眼球外的其他组织,伴或不伴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淋巴结的转移。

     

    二、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原因


    视网膜母细胞瘤病因尚不明确,6%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余为散发病例,多是由于肿瘤抑制基因RB1突变或缺失而引起的,好发于有家族遗传疾病史者、有病毒感染者。

     

    1、主要病因:

     

    遗传性因素: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由于其父母为突变基因携带者,或是正常的生殖细胞因突变而引起的变异。
    非遗传性因素:自身的体细胞突变,或是某些病毒感染也可以引起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


    2、诱发因素:

     

    遗传:父母为突变基因携带者或是正常的生殖细胞突变都可以引起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感染:患者受到某些病毒的侵袭,可能会发生细胞变异,也可能会患有视网膜母细胞瘤。

     


    三、哪些人群好发视网膜母细胞瘤?


    有家族遗传疾病史者:视网膜母细胞瘤可通过遗传因素获得,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有病毒感染者: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获得可能与某些病毒感染有关,有病毒感染者也可以发生视网膜母细胞瘤。

  • 视网膜母细胞瘤经过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是治愈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具体疗效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及分期,还要遵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眼部的复查,有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及预防并发症。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经过治疗后一般可以治愈,可以通过积极治疗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前提,一般五年生存率可达90%及以上。使用化学治疗时,某些化学药物存在副作用,可能会造成脱发、嗅觉丧失等伤害。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治疗前期应至少每三天复查一次,达到预期时,可每周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每月复查一次,逐渐至每半年复查一次。

     

     

    一、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饮食注意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多食用笋、罗非鱼等富含硒元素的食物,术后多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禁忌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补充营养,多食用富含硒元素的食物。高蛋白、高脂肪及可以增加免疫力的食物可以促进伤口愈合。禁忌食用辣椒、蒜等食物。

     

    二、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日常护理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护理旨在减轻患者的症状,促进疾病恢复,还需避免发生并发症或在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

     

    建立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用眼过度,减少对眼球的不良刺激,避免诱发因素。
    运动: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度运动,增强体魄,强身健体,避免进行容易影响眼压的激烈运动,如蹦极、跳水等项目。
    用药:按时按量遵医嘱涂抹眼药膏或滴眼药水,如果实行眼球摘除术,术后1个月可定制义眼片。
    病情监测: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眼科检查,如有眼部不适应及时就医。

    心理护理:平常要注意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此种疾病及疾病特点有正确的认识,应积极检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尽早干预。

     

     

    特殊注意事项: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需尽早就医,医生会依据患者既往病史、表现及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制定治疗方案,可以通过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和其他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并对疾病进展情况进行日常监测,同时建议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及高发人群或家属积极学习疾病相关知识。

  • 角膜炎发病急,病情发展快,潜伏期短(6~24小时),患者感觉眼部剧烈疼痛、畏光、流泪,视力急剧减退,检查可见眼睑红肿,球结膜混合充血、水肿。

     

     

    一、典型症状

     

    1、细菌性角膜炎:本病起病急骤,常有角膜创伤或佩戴接触镜史,淋球菌感染多为经产道分娩新生儿,患眼有畏光,流泪、疼痛、视力障碍、眼睑痉挛等症状,眼睑、球结膜水肿、睫状或混合性充血,病变早期角膜上出现界线清楚的上皮溃疡,溃疡下有边界模糊,致密的浸润灶,周围组织水肿,浸润灶迅速扩大,继而形成溃疡,溃疡表面和结膜囊多有脓性分泌物,如出现多个化脓性浸润灶常提示有混合感染,前房可有不同程度积脓。


    2、真菌性角膜炎:本病起病缓慢,亚急性经过刺激症状较轻,伴视力障碍,角膜浸润灶呈白色或乳白色,致密,表面欠光泽,呈牙膏样或苔垢样外观,溃疡周围有胶原溶解形成的浅沟或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免疫环,有时在角膜感染灶旁可见伪足或卫星样浸润灶,角膜后可有斑块状沉着物,前房积脓呈黄白色、黏稠或呈糊状。


    3、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原发单疱病毒感染:常见于幼儿,有全身发热,耳前淋巴结肿大,唇部或皮肤疱疹有自限性,眼部受累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假膜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疱疹,点状或树枝状角膜炎,其特点为树枝短、出现时间晚,持续时间短,不到10%的患者发生角膜基质炎和葡萄膜炎。


    4、复发单疱病毒感染 :上皮型角膜炎,角膜感觉减退是此型的典型体征,病变部的角膜知觉常减低或消失,但其周围角膜的敏感性却相对增加,故患者主观症状上有显著疼痛,摩擦感和流泪等刺激症状。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角膜上皮容易干燥脱落,早期角膜上皮弥漫性缺损,进而形成无菌性溃疡,病灶可局限于角膜上皮表面及基质浅层,也可向基质深层发展,溃疡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多位于睑裂区,边缘光滑,浸润轻微,处理不正确可能会引起角膜穿孔。


    5、其他症状:如果炎症侵犯瞳孔,视力将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失明。

     

     

    二、并发症

     

    角膜穿孔:角膜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炎症会逐渐向深层侵袭,进而引起角膜穿孔。
    前房积脓:角膜炎常合并有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睫状体渗出的白细胞使前房房水混浊,集聚于前房角下部,名叫前房积脓。
    眼内炎:一旦角膜炎发生角膜穿孔,微生物进入眼内即可诱发眼内炎。

  • 视网膜脱离不是多发病、常见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年人,患有高度近视和视网膜脱离家族史的人发病率也高。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眼前有漂浮物、有光闪烁感、视野模糊,出现黑影遮挡,视网膜脱离没有疼痛,当出现视野缺损和视力降低迅速时要高度重视。

     

     

    一、视网膜脱离的典型症状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会出现眼前黑影,该症状是眼内玻璃体失去无色透明性引起的一种内视现象(患者见到自己的眼内结构),当眼前黑影突然增多时,有时像下雨或烟雾一样,影响视力,可能是视网膜裂孔形成时撕裂血管引起的出血,应考虑为视网膜脱离的前驱症状。闪光感是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引起的闪光幻视,在与视网膜牢固粘连部位刺激感受器或视网膜撕裂引起。可出现视野缺损,表现为在视野范围内出现黑幕遮挡,逐渐扩大。引起黑幕的病变在视网膜上的位置正好与人感觉到的方向相反,如下方黑影,病变在视网膜的上方,左边黑影,病变在视网膜的右边,如此类推。当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可出现视力下降,少数情况是泡状视网膜脱离遮盖黄斑区造成。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因为玻璃体牵拉是一个缓慢过程,且没有相关的急性玻璃体后脱离,所以闪光感和漂浮物常常不存在,这种状况一直维持数月到数年。当病变涉及到黄斑区时,出现中心视力的下降。有原发疾病者可很早就影响黄斑功能,视力下降的症状出现较早和严重。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往往伴有原发疾病的症状,视力下降缓慢和隐匿。累计黄斑者有视物变形、变色或中央黑影或视力急性下降,有玻璃体混浊的患者可感觉到有飞蚊症。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

     

     

    二、视网膜脱离的并发症

     

    球壁穿孔:可发生在断腱、放水时,如穿孔发生在网膜脱离区,可作为放水孔处理,如发生在非网膜脱离区,应予缝合修补、局部冷凝及外加压。
    出血:放水时过度压迫眼球可使视网膜、玻璃体球壁嵌顿,术后形成纤维血管膜,造成反复出血及牵引。
    眼压升高:发生在脉络膜脱离时,宜予甘露醇静滴,必要时做前房穿刺。未手术或手术失败病例以后进展成为全视网膜脱离,相继出现葡萄膜炎、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也可致低眼压,甚至眼球萎缩。

  • 那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夜幕低垂,我坐在电脑前,心情沉重。我的孩子,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天使,却饱受疾病的折磨。我尝试着通过网络,找到了一位来自视光中心的医生,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

    医生温和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让我感到一丝安慰。他耐心地询问了我的孩子的病情,详细地查看了病历资料。从2012年开始,孩子的右眼就出现了问题,从白瞳到角膜混浊,再到萎缩,每一次的检查结果都让我心如刀割。

    医生告诉我,孩子的右眼已经基本无法挽救。他安慰我说,虽然右眼的情况不容乐观,但左眼还是正常的。他建议我好好保护左眼,并告诉我,如果有进展,可以考虑进行玻璃体切除和网膜复位手术,以保持眼球的正常形态。

    我听后,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医生建议我去一些大型的眼科医院进行咨询,但他自己并不清楚哪家医院在这方面比较权威。我感到很无助,但医生的话让我意识到,我应该积极面对,为孩子寻找最好的治疗方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带着孩子四处奔波,咨询了多家医院。虽然过程艰难,但我从未放弃过。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得知了京东互联网医院。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再次通过网络咨询了医生。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到无比的感激,他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还鼓励我要保持好心态,和孩子一起享受现在。

    现在,我已经学会了如何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咨询,这让我感到既方便又安心。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面对,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的孩子,你一定要坚强,我们一起加油!

  • 那是一个普通的周二,我带着22个月大的女儿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小儿眼科。自从我发现她有间歇性的斜视,心里就总是七上八下的。女儿乖巧地坐在医生的对面,而我则紧张地等待医生的意见。

    医生是一位温和的中年女性,她仔细地查看了女儿的检查报告,然后微笑着告诉我:“孩子的眼底检查一切正常,斜视和视网膜母细胞瘤没有关系,您可以放心。”

    听到这句话,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医生接着说:“孩子的散光需要干预,但斜视目前不需要急于治疗。您可以根据我们的建议,定期复查,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医生的话语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她不仅专业,而且耐心地解答了我的每一个问题,让我对女儿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注意女儿的生活习惯,尽量减少她看电子产品的时间,并鼓励她多进行户外活动。

    几个月后,我们再次来到京东互联网医院。这次,医生为我女儿安排了更全面的检查,包括三棱镜、同视机、立体视等。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告诉我,女儿的斜视情况不太严重,目前可以继续观察,如果需要治疗,我们会及时告知。

    通过与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沟通,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儿童斜视的知识。我深知,孩子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牵挂。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们得到了专业、贴心的医疗服务,让我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信心。

  • 优生优育是保障人口健康的重要原则。有些疾病如果生育,可能会将疾病遗传给后代,影响后代的健康发展。因此,了解哪些疾病不宜生育,对于家庭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不宜生育的疾病类型及其特点: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骨骼发育不全、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等。这类疾病的显性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男女均可发病,后代发病风险为50%。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人不宜生育。

    2. X连锁显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这类疾病的显性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女性患者后代发病风险为50%,男性患者后代女儿全部患病,儿子正常。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人应限制生育女胎。

    3. 多基因遗传病:如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原发性癫痫等。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具有较高的遗传度,后代发病风险大于10%。患有这类疾病的人应谨慎生育。

    4.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先天性聋哑、肝豆状核变性等。夫妇双方均患有相同的严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后代发病风险极高。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人不宜生育。

    5. 染色体病:如先天愚型等。这类疾病患者所生的子女发病率超过50%。因此,患有这类疾病的人不宜生育。

    此外,一些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等,也建议患者避免生育,以免将疾病传染给下一代。

  • 我孩子眼睛出现了视网膜母细胞瘤,我非常担心,于是决定到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医生在查看了病例后,告诉我孩子病理结果有两个高危因素,需要进一步治疗。我有些不知所措,但医生很耐心地解释了高危因素的含义,并建议进行术前核磁检查,以便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提供了术前核磁片子,并得知孩子已经出现视神经侵犯以及大范围脉络膜,这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我询问是否需要做化疗,医生的回答让我松了一口气,我孩子目前可以进行化疗。

    整个问诊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让我感到很安心。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耐心沟通深表感谢。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