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嘀,35.8℃”
“体温偏低,是不是身体出了问题?”
“为什么我的体温总比别人低?”
“医生,体温低代表免疫力低下吗?”
很多人发现自己的体温比正常还稍低一些,有时可能在36℃以下。
关于体温的疑惑也随之产生:体温变低了,对身体到底是好是坏?《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分析体温对身体的影响。
受访专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神经科教授 赵建国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王军宇
本文作者|生命时报记者 李珍玉
本文编辑|王璐 徐梦莲
正常体温不是某个恒定温度,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包括较为恒定的机体深部体温(如舌下、直肠)和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表层体温(如腋下、皮肤)两种。
赵建国教授表示,造成体温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测量方法和部位、生理、病理因素等。
红外线测温器
灰尘、水汽或刚从户外回来,暴露部位的温度都会受到影响,导致体温偏低。
耳温枪:如果使用角度不正确,红外线没有对准鼓膜或有耳垢等均会影响测量。
额温枪:额头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例如室外如果寒冷,额头会受冷气影响而导致测出的体温偏低。
电子体温计
可测量部位有口腔、腋下、肛门直肠。王军宇表示,从医学角度来说:
肛门直肠温度最稳定,但操作难度大;其次较准的为口腔温度,需要将体温计放舌下并紧闭嘴唇,适合居家使用。
腋下测量最为便捷,但准确度一般,有汗液或因测量者姿势不正确,都会影响测量的效果。
◎生理上,一般女性较男性体温稍高;儿童体温略高,老年人体温偏低。人的体温一天内也有变化,早上比较低,下午比较高,相差通常不应大于0.8℃。
◎病理上,各种内分泌腺体的功能低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或营养不良等,都可能导致体温低。
体温低,免疫力就低?
多数情况下,体温略低对身体没有太大损伤,但确实有可能导致免疫力偏低。
赵建国教授表示,体温低通常说明基础代谢率比较低、血流放慢,白细胞工作效率相应降低,因此即便发现外来敌人(如病毒、细菌),反应也会变得迟缓。
而生理性体温低最常见的原因是运动少、压力大、长时间待在温度过低(比如16℃)的空调房,造成体温调节中枢不敏感。
赵建国表示,由于是在疫情期间,大家要尽量减少出门活动,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 可以在午后两点左右打开窗子,晒晒后背(注意保暖)。
2. 在室内通过打太极、练八段锦、做操、跳舞等运动方式,加强锻炼、调节体温。
3. 天气逐渐转热,到夏天时,本身体温偏低者别贪凉、尽量少用空调,如果使用,空调温度尽量控制在25℃~26℃。
4. 对于有基础病的患者,要请专科医生治疗:
比如甲减患者,要补充甲状腺素。临床上,90%的贫血是缺铁性贫血,要补充蛋白质、维生素C和铁,造血功能不好者要遵医嘱治疗。
营养不良可能由于偏食、肠胃疾病和寄生虫引起,患者在增加膳食营养的同时还要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上期我们已经介绍了免疫力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免疫力低下的时候会出现哪些“警报提示”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经常感觉到疲劳
工作经常提不起劲,稍做一点事就感到累了。去医院检查也没有发现什么器质性病变,休息一段时间后你的精力又缓解,可持续不了几天,疲劳感又出现了,似乎陷入了一个循环中,这说明你的免疫力在下降。
感冒不断
感冒的频率是判断人抵抗力高低的最好的标准,如果经常感冒,甚至感冒已经成了家常便饭,那么就要注意应该开始锻炼身体了。
肠胃容易出现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外吃饭越发常态化,同样是在外吃饭,有些人的肠胃非常敏感,有些人怎么吃都不会有事。当别人安然无事,你却腹泻或者上吐下泻,这也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伤口容易感染
当身体某个部位被划伤或者出现其他问题之后,伤口会首先红肿,接下来会流脓,正常情况下恢复所需要的时间并不久,但有些人恢复起来却很慢,除此以外,身体上很容易出现火疖子,也是免疫力低下的一种反应。
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免疫系统本身是把双刃剑,它能保护你的身体,也可能会伤害你的身体。如果单纯地增加某种免疫细胞,或者提高某种免疫反应能力,就可能打破这样的平衡,诱发其它疾病。
如果免疫自稳功能过强,会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免疫系统攻击自身正常的细胞,比较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类风湿、哮喘、甲亢等。
生病都是免疫力低引起的
人的疾病状态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感染性疾病往往有明确的生物致病因素,非感染性疾病就更复杂了,往往是多因一果,而且是长期暴露、累积造成的。人是不是得病,免疫系统的能力高低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而且往往不是决定因素。
保健品可以提高免疫力
科学家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任何一种保健品被证实可以增加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因此,宣称能增加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实际上没有什么作用。
药物可以提高免疫力
目前的确有少量药物,可以帮助那些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的患者,提高免疫能力。然而这些药物都有严格的适应证,针对特定的患者,并不适合普通人。是否需要使用免疫调节类的药物,需要临床医生的诊断,并在医生监护下使用。
保证良好的心态
长期处于压力中及低落的情绪下,会伤害我们的免疫力。低落的情绪会影响大脑中枢神经释放一些递质,这些递质会随着血流作用在我们全身的各个器官;无论是好的情绪,或是坏的情绪,所释放的“递质”都在偷偷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所以,要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生活中难免出现坏情绪,我们需要学节和释放。
确保规律的作息
紊乱的生物钟会影响免疫力。比如,长期熬夜、黑白颠倒、不但会让您的睡眠时间不规律,也会接二连三的让您的饮食、生活习惯都变得紊乱。这样无疑会降低我们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风险自然也在增加。
饮食营养的均衡
荤素搭配、均衡的饮食永远是健康生活中所必须的。建议每餐7-8分饱(就是一种我已经吃饱了,但是我还能吃得下的状态。)这样,即保证了我们的免疫力有足够的能量和营养去同病原体做斗争,又不会因为饮食过量给我们的肠胃造成负担。
适度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的人,心肺功能更强。每天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能强大我们的免疫力,帮助我们抵抗病原体。
长期吸烟、酗酒不可取
吸烟时人体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局部器官血液供给减少,尤其是呼吸道黏膜得不到氧气和养料供给,抗病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过量饮酒会严重的减弱各种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同时也会影响肝脏以及胰脏的机能。
规范使用药物
错误使用药物会减少免疫系统同病原体做斗争、增强自身的机会,有些药物还能直接影响免疫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力。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目前没有特定的针剂可以直接增强抵抗力。但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疫苗和免疫接种,可以帮助预防某些疾病,从而间接增强免疫力。
增强抵抗力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来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接种流感疫苗、HPV 疫苗、肝炎疫苗等来提高自身抵抗力。
除了接种疫苗外,提高自身抵抗力需要通过健康饮食,摄取均衡的营养,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每晚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免疫系统正常运行。适度的身体活动也是提高免疫力很好的方法;生活中减少压力和焦虑,同样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需要注意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建议在接种疫苗或调整生活方式前,咨询医生的建议,以根据个人需求制定合适的计划。
器官移植,作为现代医学的重大突破,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生命希望。然而,器官移植术后,受者常常面临免疫力低下的问题,特别是在春季这个易感季节,由于气温多变、细菌病毒活跃,肺部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
导致术后肺部感染的元凶
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可达9%~16%,其中8%~16%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会发展为重症肺炎。
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等。
其次是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和卡氏肺孢子菌感染;病毒感染也很常见,如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等;另外,结核杆菌也有可能出现。
春季肺部感染的威胁
春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之一,尤其是流感和肺炎等疾病。春季气温多变,早晚温差大,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加之春季空气湿度较高,有利于病毒、细菌的滋生和传播,如果术后没有注意,很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入侵,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
哪些情况提示出现肺部感染?
如果体温高于38.5℃,伴有咳嗽、咳痰症状时,常提示为肺部感染。有些症状较重的,可能会出现胸闷症状。
移植术后如何治疗肺部感染?
肾移植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受者,在未明确病原体前一般给予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即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病原学及血清学病毒八项检查。
一旦确定病原体为细菌,会根据检出的菌种情况进行药敏试验,然后再依据药敏试验的结果使用合理的抗生素行敏感抗菌治疗。
如果病原体检查结果为病毒,则医生会选择合理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病原体为巨细胞病毒,则会使用更昔洛韦等抗巨细胞病毒作用较强的药物治疗。
但值得注意的是,肾移植术后感染多为细菌性感染,所以临床上以抗菌药物的使用较常见。除此之外,为保证抗菌治疗或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医生往往会指导受者进行合理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移植术后如何预防肺部感染?
每日做好体温、血糖、血压、尿量、体重的自我检测并详细记录;
每天定时定量服药,保持体内有效药物浓度,不随便改变药物剂型和剂量;
术后半年内特别注意预防感冒,家里人如果有人感冒尽量隔离;
不接近猫、狗等多毛宠物,以免导致病原体感染;
保持充足的睡眠,每天睡眠时间不要少于8小时;
适度增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同时避免劳累;
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如果遇到节假日,室内来往客人增多时,建议定期消毒,每日早晚各1次;
尽量不要到人多嘈杂的场所和不通风、密闭的空间,外出时佩戴好口罩,做好防范措施。
写在最后
移植术后免疫力低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春季又是肺部感染的高发季节。因此,移友及其家属需要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做好防范措施,降低感染风险。同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共同为术后康复努力。
声明:方案因人而异,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医学诊断依据 。
参考文章:
[1] 马海燕,王姝,范淑萍.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案及效果.中国实用医刊,2019,46(15):41-43.
[2] 于洋.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当代医学,2020,26(7):26-28.
[3] 李丹,李杨,王华,朱晓荣.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治疗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19,25(23):4707-4710.
现在比较流行的就是吃粗粮,因此粗粮也是成了人气比较高的首选食物,但是粗粮不是适合所有的人吃?一起来看看吧。
玉米、高粱米等粗粮不易消化,整粒杂豆、硬果等也需费力咀嚼,因为老年人咀嚼功能会下降,所以建议老年人选择蒸、煮、炖等方法来烹调粗粮和其他食物。另外,过量的粗粮食摄入会导致其吸收和利用下降,因为他们的消化吸收功能比年轻人低,过量的粗粮食摄入量也会影响某些矿物质的吸收,比如钾、钙等,此外,过量的粗粮食摄入量还会导致便秘,所以吃粗粮一定要适量。
青春期女生如果吃太多粗粮,其他食物中的胆固醇会随着纤维素排出体外,会使体内合成的激素减少,进而影响生殖器官的发育。另外,长期吃太多粗会影响蛋白质、无机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损害骨骼、心脏、胃肠道等器官功能,降低免疫力。
因为儿童的胃肠发育不成熟,消化吸收的功能比较差,多吃会受到刺激。另外,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需要补充大量的钙元素,锌元素等营养元素,而粗粮中所含的植物酸和单宁会导致这些微量元素不能被身体所吸收和利用。
胃病或消化性溃疡患者不宜多吃粗粮。大量纤维素也是会刺激到肠胃的,一般健康人没问题,但胃炎或胃酸过多的人就会受不了,还会加重病情。胃病患者选择的食物以不损伤溃疡面为主,不可以吃冷热比较明显的食物。
贫血者如果每天吃大量的纤维,就会使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影响矿物质的吸收。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其次,燕麦、荞麦、玉米等谷物,绿豆、红豆等杂豆也含有抗营养植酸等物质。它们会阻碍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延缓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贫血患者的健康。
由于粗粮中含有植酸和食物纤维,在体内比较容易结合形成沉淀,是会阻碍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
长时间每天摄取大量的纤维素,会阻碍蛋白质的补充,降低脂肪的利用率,损害骨骼、心脏、血液等器官的功能,降低人体的免疫力。
粗粮营养价值低,能源供应比较少,所以就会造成营养供应不足。所以干的活比较重的人们是不适宜吃的。
根据现代免疫学理解,免疫力是一个异己行为。是人体的一个预防系统,消灭外来入侵,抵御外来细菌,处理代谢细胞的一个能力。免疫在以前还有防止传染病的意思,就是在恶劣环境下也可生存的精神抗力。
免疫力降低的话人是极易生病的,这种情况也是很容易造成细菌的感染和机能损耗。
免疫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这七点:
1、心理素质不行,总是紧张和焦虑,造成心理负担过大。这就会与神经系统联系,积郁成疾。
2、身体过于劳累,没有睡好睡够。这和心理紧张是一样的造成神经负担。
3、负能量满满。不积极的态度是会降低免疫力的。
4、饮食不均衡。吃的乱,挑食,进食时间混乱,造成免疫系统所需营养不够。
5、抗菌过头。过度清洁自身,造成免疫系统只能适应干净的环境。
6、不做运动。不做运动,体力就会跟不上。免疫就会下降。
7、身体年龄增加。随着一岁又一岁的增长,身体老化,患病就会恢复的慢,也容易患病了。
免疫力低下的表现:
1、精神不振、无力、食欲低下、睡眠障碍、营养不足
因为免疫系统不能发挥作用,造成真菌细菌都找上门,所以就容易生病。生病还会加重机能损耗。生病、打针变成家常便饭,生病恢复时间久,并且可能反复。长此下去会影响身体和智力,甚至生更大的病。
2、感冒反复、炎症反复、腹泻反复
免疫系统失调,无法抵御生病来袭。
3、经常性疲累、打喷嚏
若是疲累去检查没什么问题休养几天就好了,但是可能过不了多久又出现这个感觉,可能是你吃少了。
4、伤口容易感染、肠胃娇气
身体受伤的部位好的很慢,还很容易发炎感染。在外就餐,吃同样的东西,比别人拉肚子的概率大。
免疫力低下要做好的这4件事:
一、补充均衡营养
吃出健康才是真本事,增强免疫力。大部分人吃东西考虑的都是能不能吃饱,好吃不,这样的问题,只有少数的才会考虑营养成分。其实营养均衡很简单,就是每天每餐用拳头衡量的话:主食一拳、肉两拳头、蔬菜两手一捧、牛奶两杯、水果两份、油2-3茶匙。保证饮食多样化,不要太单一,不要死磕某种事物。
二、喝水多、运动多、休息够
每天根据正常人摄入准则,喝够1.5-1.7L的水。为促进代谢喝2L
运动每天能保持30分钟以上,两小时以下。防止过度疲劳。
少熬夜加班、玩手机上网,睡够七个小时,顺应生理,保持免疫。
三、少甜、少油、少喝酒、不抽烟
甜品会影响我们的白血球,降低抵抗力,因此要注意控糖摄入。
食物油多容易脂肪堆积,妨碍免疫活动。建议少吃油炸和肥肉。
喝酒会影响肝脏机能,适当饮酒可调节机体,大量摄入就是危害。
研究表明,咖啡因、烟都会降低免疫,影响氧气供给。还对人体有危害,远离最佳。
四、保持健康心态、培养兴趣爱好
拥有兴趣爱好的人是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性的,还能辅助疾病治疗。把压力转换,适当抒发,保证健康积极的心态,笑对人生,乐观是健康的良药。自然免疫疾病。
另外,可以从事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诸如按摩、散心这样的活动,也有利于刺激免疫系统的提高。
多多补充1个元素:锌!
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在提高免疫方面也是领头元素。锌还能抵抗感染,每天增加锌的摄入可以帮助我们提防禽流感的威胁。
瘦肉、豆类还有海里面的产品都富含锌,锌参与人体组织再造,维持生命活动。
除了锌我们还要注意蛋白的补充,无论是胶原蛋白、乳清蛋白还是免疫蛋白都有利于我们的免疫。
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很多人为了挣钱,把自己当做陀螺不停运转,睡眠少,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差。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要么就是为了工作放弃了生活,要么就是因为享受当下而搞砸了工作。
人生在世,要学会做选择,给所拥有的东西排个序,但无论怎么排,健康都是应该排在第一位的。很多人到了老年才知道后悔,恨自己年轻时太过拼命,不珍惜身体,现在落得一身病。但是后悔是没有用的,希望大家都能在有资格做选择的时候,选择一个让自己不用后悔的答案。
健康长寿,永远是人类的终极目标,很多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花了不少金钱和时间,但其实命运很公平,每个人一开始离这个目标的距离都是一样的,但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却离这个目标越来越远,而有些人没有做出什么努力,就轻而易举达到了。
了解健康长寿的4个“秘诀”,你也能毫不费力达到长寿目标
保持心情愉悦
很多人都说,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差,但你知道吗?其实爱笑的人也不容易老。一个人的情绪是会表现在脸上的,如果你长期被不良情绪“操控”,脸上就会出现衰老的纹路。情绪也会影响人的各个器官的各个功能,心情不好的时候,肠胃的消化功能会异常,气血也会受阻,全身的血液循环会变慢。
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人,那些经常大笑、没什么烦恼的人,是不是看起来年轻多了?而那些总是愁眉苦脸、心情忧郁的人,看起来就非常显老。长期抑郁,也会影响心脏健康,压力大、负面情绪多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
保持高质量的睡眠
在很多人眼里,睡眠是可有可无的,因为他们发现熬夜之后,除了身体会疲倦,眼睛会酸涩之外,似乎也没什么不妥。很多工作狂为了工作,还会无限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经常熬夜到凌晨才睡,不到六点又会起床。
长期下来,身体所受到的伤害是不容小觑的,可能大家从表面上还看不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器官老化、衰竭的症状就会显现。睡眠是给了身体放松、休息的机会,长期睡眠不足,各个器官都会加速衰老,免疫力也会降低。所以,不论什么年纪,高质量的睡眠都是保持身体健康的“秘诀”。
胃口好,不挑食
我们身边有很多胃口很差的人,他们总是这个也吃不下,那个也不想吃,对食物的欲望极低,这类人往往消化能力较弱,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体型偏瘦。而那些长寿老人,其实都有一个典型的特征,那就是胃口好,这种状态也让他们的身体吸收了更多的营养,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增强机体免疫力。
人之所以容易生病,就是因为各个器官的抵抗力比较差,胃不好的人,就容易患胃病,血管不好的人,就容易发生血管堵塞。所以不挑食,摄入全面的营养物质,才能让各个器官都保持在最佳状态,更好地抵御疾病。
减少热量摄入,控制体重
很多朋友都没有管理体重的习惯,在进食时也只管吃得开心,但食物不应该成为我们的负担,而是应该为身体提供能量。每个人的体型不同,对热量的需求也不同,大家应该根据自己的体型来控制饮食,热量一旦超标,只会导致肥胖,给身体带来负担。
总结:可能大家以为长寿真的有什么秘诀,但事实上,想要健康长寿,只能靠我们自己,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助力长寿的唯一方法。
头疼、打喷嚏、流鼻涕、浑身没精神,当你觉得“病恹恹”好像要生病的时候,其实是你的身体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斗。
如果将我们的身体比作一座城堡,免疫系统就是忠心耿耿守卫它的卫兵,是人体的一个专门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防御体系。
但是,对于刚出生的宝宝而言,他们的免疫系统很“稚嫩”,还不能及时识别入侵的细菌或病毒,更没有能力去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儿童击退他们。
WHO数据显示:75% 的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尤其以6-11月龄宝宝发病率最高。
一方面,这与肺炎球菌在婴幼儿体内的定植时间有关。肺炎球菌的传播途径极为广泛,一个简单的咳嗽或者打喷嚏,肺炎球菌就可以通过喷出的飞沫传播并长期潜伏在人体内。肺炎球菌广泛定植于人类鼻咽部,儿童是肺炎球菌的主要宿主,约有 1/4 的健康儿童是肺炎球菌携带者。
有研究表明,婴儿出生6周的时候,肺炎球菌定植率还不到10%,但两个月以后,鼻咽部的肺炎球菌携带率开始持续上升。而2岁以下宝宝的淋巴系统发育水平尚不足成人一半,淋巴系统的发育对宝宝免疫力的建立至关重要,因此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容易受到肺炎球菌的侵袭。
一旦被肺炎球菌感染,影响可能会非常严重,不仅可能罹患肺炎、脑膜炎、菌血症等多种侵袭性疾病,即使治愈,还有可能留下智力低下、脑瘫、耳聋等严重后遗症。
另一方面,当新生宝宝呱呱落地时,和ta一起来到这个世界的,除了浓浓的母爱,还有来自母体的“母传抗体”。“母传抗体”可以帮助宝宝抵御一部分疾病的侵袭。
但母传抗体不能保护宝宝一辈子,婴儿出生6~14周时,母传抗体开始逐渐衰减,到 6月龄 时母传抗体几乎消失殆尽,而6~11月龄又是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发期。因此,6周龄-11月龄的宝宝急需疫苗的特异性保护。及时接种疫苗,可以帮助婴儿度过人生中“最脆弱的阶段“。
世界卫生组织也已将肺炎球菌性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后,婴儿的免疫系统需要10~14天的时间产生相应的抗体、形成保护,所以在宝宝6周龄时(肺炎球菌定植快速增加与母传抗体衰减之前)开始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很好地接续婴幼儿体内抗体的浓度,有效预防肺炎球菌的侵袭。
然而,知道了6周龄的时间点,在选择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时,家长们也非常纠结。究竟哪一种疫苗才能真正保护小宝宝免受肺炎球菌性疾病的侵袭?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纠结,要知道每一种疫苗都是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后才能上市的。但是,临床试验的结果,反映的是“理想条件”下的疫苗接种效果,这可能与疫苗在真实世界中对于疾病的保护效果不完全一致,这就是所谓的上市后广泛应用得到的效果验证。
目前适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了20年,在我国也已大规模接种4年,每年接种约300万剂次,积累了大量预防接种的效果证据。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可放心接种。
最后再叮嘱各位宝妈宝爸,6周龄-11月龄是宝宝的免疫力空窗期,面对肺炎球菌性疾病,娇嫩的宝宝是没法“扛一扛”就好的,在6周龄时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才是正解!选择广泛应用且效果得到真实验证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完善宝宝的内在免疫力,让宝宝安全度过人生中“最脆弱的阶段”。
电子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电子、工程还是商业、服务都在向前进步。更多的饭店和餐馆、食品面向大众,能吃的能喝的愈发丰富了。但是在这个时代,人们对抗病毒的身体愈发下降了,主要是因为人们毫无节制的个人习惯和不良的饮食结构,逐渐“偷走”我们对抗病毒的免疫力。
因此,每当气温骤然变化时,很多免疫力下降的人就会更容易感冒和风寒、身体比较虚弱,经过好久的治疗才能完好。
免疫力降低的五种表现:
表现一:鼻子发干
看起来鼻子里若是是湿漉漉,像流鼻涕的样子很让人尴尬,但这是鼻腔里分泌粘液助力病毒排出的一个关键点,而鼻子一直在非常干的一个状态,鼻子就很容易被细菌和病毒侵袭,导致免疫力降低。
表现二:总是忘喝水
人在感冒的时候,医生总是强调要多喝热水。这就是因为水要是没有喝够,免疫就会溜走,人体排尿也会减少,身体残留的毒素还是只增不减。若是你经常忘记补充水,你的免疫就会被时间“偷走”。另外,若是你从事了一些体力活动,出了很多汗或者利尿的东西,身体是处在脱水的状态的,则记得要再多喝些水。
表现三:体重上升
当你的免疫系统下降的时候,身体的代谢和激素功能就会下降,吃进去的食物就会造成脂肪迅速堆积,导致发胖,超过正常的BMI(体重指数)。
表现四:爱吃甜品
以前对甜食的渴望程度并不大,但是突然开始爱吃甜品了,就代表你的免疫开始下降了。这些东西不仅会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还会导致口腔疾病,牙齿蛀牙,还更容易热量超标,产生肥胖。
表现五:紧张焦虑
当你的免疫力是在平和稳定的状态时,心情也是平静温和的,若是你时常压力大,则可能是你的免疫力在逐渐“崩溃”,记忆力可能还会日益下降,反应能力不够,工作的效率逐渐降低,身体着急上火,更容易被疾病“盯上”。
3种食物让很多人上瘾,医生:或伤害血管,“偷走”免疫,别乱吃
泡面
我国被称为是泡面销量大国是一点也不夸张的,上班族爱吃、学生党爱吃,家里面总能见到泡面的身影。虽然泡面算不上是直接的垃圾食品,但也是热量极高,含有伤害身体的物质和直接降低免疫,造成血管伤害的食品。因为泡面是非常方便的一个食品,随时随地只要有开水,就可以拆开,五分钟即可享用的美味,因此是很让人上瘾的食物。懒惰不想做饭的人,可能连续一个月都吃泡面,但是长期吃泡面的人,身体摄入的蛋白质不充足,纤维素等身体所需都没有得到补充,免疫系统自然罢工。
烧烤
作为另一上瘾的食物,烧烤这类烟熏食品变成了大家宵夜的首选,再配上啤酒。虽然非常美味,但是这样的饮食,摄入的脂肪严重超标,造成血管内的血液脂肪淤积,血脂升高,伤害免疫细胞,诱发疾病。
辛辣食物
吃辣成瘾,喝酒无度。经常是医生用来形容病患的举止的说辞,现实中,辣椒只能够刺激味蕾,激发食欲。因此很多人都沉迷在辣椒的美味里,不管不顾自己的上火现象。由此可知生活上其实很多人吃辣椒都会导致心火旺盛,脾虚和伤胃,这是典型的气虚免疫低下的现象。辛辣有着一定的发散作用,可以赶跑这类人的免疫,消耗他们的气血,因此这类人生活中应该减少吃辣。
最后,免疫力是我们健康的“守门神”,因此我们生活中要做好防御措施,少吃降低免疫的食物,生活中像杏仁、核桃、西瓜、柚子等都是可以提高免疫的食物,可以经常食用。增加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睡眠,提高免疫系统的工作能力。
经常听到这么一种说法:有些人从来不生病,但一生病就是大病;而有些人看起来弱不禁风,动不动就发烧感冒,但反而很长寿。
这句话到底有科学依据吗?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 人为什么会生病
人体各类疾病发生主要与体内“毒素”积累、人体系统失调、营养缺乏、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
“毒素”积累
人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脂质沉积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与空气、饮用水、食物等的污染物质长期停留在人体内,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人体系统失调
人体神经、呼吸、消化、内分泌、免疫系统等八大系统中有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人体的整个运行机制,导致疾病的产生。
营养缺乏或不均衡
饮食因素是许多疾病产生的根源,只有平衡我们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才能使体内环境更趋于稳态。
营养的缺乏或不均衡,尤其是缺乏维生素A、C、D,微量元素锌、硒等免疫相关营养素,会存在很大的健康隐患。
免疫力低下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卫士”,每天都打击入侵的“敌人”,保护着我们的身体。
但是免疫系统并不是天生完善无缺的,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免疫系统也很容易受到睡眠、情绪、饮食、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而被削弱。
每个人的免疫力是不同的,免疫力强的人不易生病,而免疫力弱或免疫力下降的人一遇到病毒侵袭,就易诱发各种病症。
//. 为什么有些人小毛小病不断,却很长寿呢?
小毛小病不断的人会更重视定期的健康检查,认真对待每一次体检结果,懂得从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来及时调整,反而不易得“大病”。
但是从来不生病的人往往会忽视体检,对存在的亚健康症状也不注意,久而久之身体抗病能力下降,所以患大病、重病的比例相对更高些。
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修复功能,经常生病的人,身体的免疫系统不断得到锻炼,不断得到修复完善,能够在身体内部建立起一道防火墙,更容易及时发现和攻击入侵的病毒和细菌。
而不经常生病的人免疫系统相对处于懈怠状态,一旦有新的病毒侵入,就容易造成免疫系统紊乱,酿成“大病”。
///. 日常多注意,远离亚健康
不管自身免疫力强与弱,容易还是不容易生病,我们都应该关注日常体检,重视身体的任何亚健康状况,不断从睡眠、情绪、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调节,提高自身免疫力。
有营养不均衡困扰的朋友,也可以选择服用NatureMade综合维生素,通用款、专为年轻男女定制款、以及专为50岁以上男女定制款,多种产品可按需选择哦~
免疫力强了,才能“正气存内”,做到“小病不易得,大病更难得”
常言道,“秋天补得好,冬天病不找。”
转眼就进入11月,秋意浓厚,天气多变,各种流行疾病如感冒、鼻炎、咽炎、哮喘等最为高发。此时,是该好好养生了,尤其适当进补不能少。
但要注意,进补有学问,千万别盲目,否则补再多都是白搭,身体还可能越补越伤~
一,深秋千万别做4件事,特伤身
1、肥甘厚胃贴秋膘
最近气温下降,不少人每天变着法儿给自己大补特补,美名其曰贴秋膘。
如果只是纯粹“以肉贴膘”,顿顿摄入过多脂肪,不仅无益身体,还可能加重胰腺和肠胃的消化负担,招来肥胖、急性胰腺炎、肠胃疾病等。
建议:
体重偏低、免疫力差、面色苍白、怕冷、乏力的人比较适合贴秋膘,而多数体重正常的人并不需要。
贴秋膘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的食物,如莲藕、山药、芋头、海带、鱼肉、大豆及豆制品、蛋类等。
2、不分温凉祛秋燥
秋燥有温燥和凉燥之分。
一般来说,初秋多为温燥,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舌尖红、少津等症。
而深秋则以凉燥为主,容易出现头痛恶寒、鼻干咽干、痰少色白、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等情况。
若是没有分清自身属于哪种秋燥,盲目祛燥降火,有可能会因过于寒凉而损耗体内阳气,导致免疫力下降。
建议:
温燥侧重甘凉濡润,宜多吃银耳、百合、葡萄、梨、猕猴桃、荸荠等食物;而凉燥侧重温润益肺,适合吃金橘、石榴、苹果、胡萝卜、核桃等。
防燥,饮食上还要注意减辛增酸,尽量少吃辣椒、花椒、胡椒、葱、姜等辛辣食物。
3、过分秋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适当冻一冻,有助于提高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激活免疫系统活跃性,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不过,深秋冷热交替频繁,如果稍微冻过头,有可能造成寒邪、风邪、湿邪入体,轻则引发感冒发烧,重则诱发鼻咽炎、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等。
建议:
一般来说,日照温度在20℃以上时,可适当进行秋冻,若气温降到15℃以下,就应及时增添衣物;颈部、腹部、手脚部位不宜秋冻。
4、晚睡晚起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有写,“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说的是秋天应顺应时令,避免晚睡晚起,以养育秋收之气,调节精气神。
建议:
最好在晚上10点左右睡觉,可帮助收敛阳气,养护阴气。
二,多做6个“一”,秋冬少生病
秋冬换季之交,昼夜天凉,天干物燥,这时养阴可谓“重头戏”。日常不妨多做以下6个“一”:
1、一个补肾果
那就是栗子!
中医认为,栗子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反胃、腹泻,以及肾虚导致的腰膝无力等。
另外,秋冬吃栗子,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老年人常食,有助防老抗衰、延年益寿。
2、一杯润肺茶
秋季萧瑟,缺少水分,吸进肺里的空气也很干。这里,悟太医给大家推荐一杯润肺茶。
【杏仁麦冬饮】
材料:杏仁6克、麦冬10克
做法:
杏仁去尖,拣去杂质,放进沸水中略煮,待皮微皱时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
麦冬洗净、去杂质,和杏仁一起放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再转文火煮15分钟,取汁饮用即可。
3、一碗止咳粥
秋冬时节,人容易咽干咳嗽,还可能上火,出现肺热咳嗽。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喝点百合粥。百合味甘、性微寒,能够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百合粥】
材料:百合30克、糯米100克
做法:干百合用温水浸泡一小时,将水烧开,百合和糯米放锅中,再次烧沸后转文火,煮至米烂粥稠,加适量盐调味便可。
4、一个好午觉
秋乏来袭,人一整天都易感到昏昏沉沉。
建议每天中午稍睡片刻,可帮助阴阳气机的顺利交接,既能补充上午耗散的阳气,消除疲劳,还能养护心气,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但有一点要注意,午睡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最好别超过1小时。
5、一个热水脚
秋天夜间气温低,晚上可做些放松身心的养生活动,比如泡脚,能够刺激血液循环,温补肾阳。
泡脚时,水量最好没过脚踝,到小腿中下三分之一处为佳;水温控制在40℃左右;泡脚时长在15~20分钟,人微微出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