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鉴别诊断

创伤后应激障碍鉴别诊断
发表人:李艳丽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

症状标准:

  • 有异乎寻常的精神创伤事件为发病的直接原因;
  • 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
  •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
  • 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一般在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半年以上),符合症状标准至少 3 个月。

创伤后应激障碍—鉴别诊断

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起病在事件发生之后,病程短于 4 周。症状持续超过 4 周,应考虑 PTSD 的诊断。

抑郁症:

抑郁心境涉及较广,包括平日兴趣,日常爱好,个人前途等各方面,而无固定的应激事件,且消极、自卑或自杀企图也常见,整个临床相晨重夜轻的变化。有别于 PTSD 病人的回避行为。

焦虑症:

往往对自身健康过于忧虑,躯体主述较多,甚至有疑病倾向,而无明显精神创伤性发病因素。有别于 PTSD 病人的持续警觉水平升高。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震吓性痴呆[炮弹休克]疾病介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因遭遇或目睹实际的或被威胁的死亡、严重的受伤、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从而引发个体不安情绪的一种精神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创伤后出现或加重的创伤反复体验、回避和麻木症状、情绪和思维的负面改变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历过自身不能承受的创伤事件后,表现为极度惊恐和害怕。对周围事物的应对能力以及反应度降低,表现为淡漠、消极的精神状态。长期梦魇的出现,导致睡眠质量极度下降,以及对当时场景表现为极度回避。创伤后应激障碍一般去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比诊断临床抑郁症的患者对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反应更敏感。大多数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还表现尿液中皮质醇分泌减低、儿茶酚胺分泌增高,因此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比值比没有该诊断的患者更高。大脑中儿茶酚胺水平降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浓度增高。
    PCL-5量表:该表是目前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常用的量表之一,虽然不能帮助自我诊断,但是可以更直截了当的描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在临床上,该量表是美国国家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心推荐,被广泛使用。
    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是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定式问卷,是目前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金标准。
    其他检查:包括SPAN、BPTSD、AV/DODPTSD等。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标准A:该个体曾经暴露于同时具备以下两点的创伤性事件:此人经历、目睹或者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者他人的实际死亡,或者受到死亡的威胁、严重的受伤、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此人的反应包括强烈的恐惧、无助或惊恐,儿童可能表现为混乱或激惹性的行为。
    标准B:创伤性事件在如下一个或多个方面持续性地重新体验:反复插入性的对事件的苦恼记忆,包括图像、想法或者感知。年幼儿童在重复性的游戏中可以出现创伤事件的某些主题或者方面。反复的有关事件苦恼的梦,儿童可能出现令人惊恐的梦,但是没有可辨识的内容。表现得或感觉到好像创伤性事件重现了(包括再体验创伤经历、错觉、幻觉、分离性闪回事件,包括发生在清醒或中毒状态),注意年幼儿童中,可能会出现创伤特异性的重演。当暴露在象征着创伤性事件的某些方面或者跟创伤性事件某些方面,相似的内在或者内在的提示时,强烈的心理苦恼。当暴露在象征着创伤性事件的某些方面,或者与创伤性事件某些方面相似的内在或者内在提示时的生理反应。
    标准C:对此创伤伴有的刺激作持久的回避,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在创伤前不存在这种情况),如下列三项以上:回避与创伤相关的想法。回避会促使回忆起此创伤的活动、地点或人物。无法回忆此创伤的重要方面。对重要活动的兴趣或者参与明显降低。与他人疏远隔离的感觉。情感受限(如无法拥有爱的感觉)。未来缩短的感觉(如不期望能有一份职业、婚姻、孩子或者正常的人生)。
    标准D:警觉性增高的症状(在创伤前不存在),表现为下列两项或以上:难以入睡或睡眠困难。激惹或易发怒。注意力集中困难。过度警觉。过分的惊吓反应。
    标准E:上述障碍(B、C及D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
    标准F:这些障碍导致了临床上明显的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受损。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回避和麻木类症状、警觉性增高等。但儿童与成人的临床表现不完全相同,且有些症状是儿童所特有的。

     

     

    一、典型症状

     

    病理性重现:最特征性的表现是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患者有各种形式的反复发生的闯人性创伤性体验重现,又称病理性重现,患者常常以非常清晰地、极端痛苦的方式进行着这种“重复体验”,包括反复出现以错觉、幻觉(幻想)构成的创伤性事件的重新体验、症状闪回等。
    频繁出现相关梦境:患者在创伤性事件后,频频出现内容非常清晰的、与创伤性事件明确关联的梦境。在梦境中,患者也会反复出现与创伤性事件密切相关的场景,并产生与当时相似的情感体验。患者常常从梦境中惊醒,并在醒后继续主动“延续"被“中断”的场景,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对遭受过的创伤持回避态度:在创伤性事件后,患者对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采取持续回避的态度。回避的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场景,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相关交谈,甚至出现相关的“选择性失忆”,患者似乎希望把这些“创伤性事件”从自己的记忆中“抹去”。
    情感麻痹:从外观上看,患者给人以木然、淡漠的感觉,与人疏远、不亲切、害怕、罪恶感或不愿意和别人有情感的交流。患者自己也感觉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物产生兴趣,过去热衷的活动也无法激起患者的情绪,患者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人,难以接受或者表达细腻的情感,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规划,听天由命,甚至觉得万念俱灰、生不如死,严重的则采取自杀行为。


    二、伴随症状

     

    抑郁,可以表现为兴趣减退、快感缺失、焦虑、思维迟缓等,有时可有消极自杀的倾向,同时伴有睡眠障碍是与下降等,通常发生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后发生。患者还可表现出滥用成瘾物质、攻击性行为、自伤或自杀行为等,这些行为往往是患者心理行为应对方式的表现。

     

     

    三、其他症状

     

    儿童的创伤性再体验症状可表现为梦魇,反复再扮演创伤性事件,玩与创伤有关的主题游戏,面临相关的提示时情绪激动或悲伤等;回避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分离性焦虑、黏人、不愿意离开父母;高度警觉症状在儿童身上常表现为过度的惊跳反应、高度的警惕、注意障碍、易激惹或暴怒、难以入睡等。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其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也可能不同。

     

    四、并发症

     

    创伤性应激事件不仅会引发创伤后应激障碍,同样会引发其他的精神障碍。最常见的有抑郁障碍和其他焦虑障碍,还有物质依赖等精神疾患,同时会共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心身疾病。

  •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严重的受伤、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在普通人中终身患病率约为4%,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报道不一,女性比男性更易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内向的人比乐观开朗的人更易患病。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原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联,主要分为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其中重大创伤性事件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的基本条件,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期性。

    个人经历:曾经历过间严重或长时间的创伤性事件,如战争,目睹、遭遇他人死亡,家庭暴力、虐待等。
    个人性格:过于敏感的人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风险更高。
    精神疾病家族史:长辈之中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或其他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等,较常人更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要与哪些情况相鉴别

     


    正常的心理反应:对于创伤性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一般持续时间比较短,社会功能基本没有损害,通过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能迅速缓解。
    抑郁症: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发作时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活动减少等症状。
    惊恐障碍:该病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通过两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急性应激反应:该病是指在严重的精神创伤后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内出现的一过性的精神障碍,最长不超过一个月,而超过一个月可以判定为创伤后应激障碍,两者可以根据出现的时间进行鉴别。
    脑震荡后综合征:该病一般表现为头痛、疲乏、眩晕等症状,但脑震荡后综合征一般都有脑外伤的病史,两者可根据病史的不同进行鉴别。


    三、中医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认识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个现代医学病名,相关的临床表现如心悸、不寐、郁证、痫证、狂证、梅核气、健忘、脏躁、百合病、奔豚气等,属中医的情志病范畴。治疗方法可选用穴位刺激调控法,即暴露反应阻止疗法与皮肤电刺激的结合,通过想象、讲述地震发生时的情景诱发的焦虑,同时运用穴位刺激仪。电针疗法是在针灸穴位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脉冲电流的作用。

  • 当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出现严重情绪低落,甚至自残、自杀倾向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心理治疗是根治创伤后应激障碍最为有效的方法,常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眼动脱敏再加工、精神分析疗法等。药物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两者的联合使用应该成为第一选择。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疗程相对较长,需要长期治疗。

     

     

    一、药物治疗

     

    SSRIs类药物: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疗效和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被推荐为一线用药。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富马酸喹硫平等,可以对患者的精神兴奋、思维障碍等异常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控制。
    苯二氮䓬类药物:劳拉西泮、阿普唑仑、地西泮、氯硝西泮等,这是一种镇静、催眠药物,小剂量有良好的抗焦虑的作用,大剂量可出现镇静催眠的效果,对患者可以起到改善睡眠、镇静等效果。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米嗪,对患者的情绪控制疗效较好,但可能出现口干、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运动失调等不良反应。
    抗惊厥药: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对中度患者有明显的效果,除非病人有过度兴奋或暴力性的发作,一般不主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二、心理治疗

     

     

    心理支持:心理治疗尤为重要,及时予以支持性治疗,帮助患者接受事实,鼓励患者表达、宣泄内心的情感,对危机进行干预。制订长期的心理治疗方案,充分发挥患者自身的积极资源,改善应对负性事件的方式,树立信心,着眼未来,尽快恢复社会功能。
    认知-行为治疗:该疗法有比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包括关于PTSD的心理教育、诠释、纠正偏差认知、焦虑处理训练,对创伤事件的想象和情境暴露。
    应激预防训练:这种方法包括一个教育阶段和一个应对技能阶段,教育阶段使个体认识到治疗的合理性,并在开始治疗时建立信心以及与治疗者的良好关系,应对技能训练包括松弛技术训练,用于抵消负性思维反刍的思维中断技术,及用自我对话叙述法,以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
    眼动脱敏再加工疗法:这种治疗方法是目前最有效、最快捷的心理治疗方法,已有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该疗法的明显效果。在接受仪器辅发出的视觉、听觉及触觉维度交替、变换的刺激信息情况下,请患者重新体验创伤情景带给自己的负性感受、体验、情绪、消极想法及不适躯体感受,反复体验、诉说。最后这些负面的身心感受减轻、消失,并逐渐从打击、伤痛中解脱,获得新的领悟和经验。
    心理治疗是根治创伤后应激障碍最为有效的方法,常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眼动脱敏再加工、精神分析疗法等。药物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两者的联合使用应该成为第一选择。

  •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为在遭遇创伤事件后引发明显的不良症状,在临床上出现巨大的痛苦,持续时间较长,导致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损害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寻求专业的帮助。出现异常心理症状,如警觉性增高、回避和麻木等,较长时间内不能恢复,影响到情绪、认知、饮食、睡眠,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社交、工作,需要及时就医。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害

     

    当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出现严重情绪低落,甚至自残、自杀倾向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是临床最严重、预后最差的应激相关障碍,另外。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自杀率也相当高,约为普通人群的6倍。但一般认为创伤事件发生后受到良好社会支持的受害者都有较佳的预后,得不到充分的社会支持则反之。创伤后应激障碍可以治愈,但容易反复发作。部分患者会持续性的情绪低落、心境难以恢复,久之会转变成抑郁症,约1/3的患者会有自杀倾向。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及所选择的治疗方法及就诊时机而定,例如若采取动力性心理治疗的方法,则每周的复诊、治疗频率为1~3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的日常护理

     

    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运动锻炼的好习惯,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情,平常生活要多注意患者的心境变化。根据个体需求,合理搭配饮食,注重营养均衡。增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增强抵抗力。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压力,使身心放松。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慌、烦闷等情绪,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放松身心,调节身心健康,使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特殊注意事项: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情绪,及时发现患者的心境变化。在治疗结束后,要定期进行复查。

     

     

    三、如何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

     

    遵循精神障碍的三级预防原则,对经历重大创伤性事件的人群及早进行心理筛查,对高危者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早期筛查:患者在受到重大事件的应激创伤后,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筛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绪及心境变化以及量表评定,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

    预防措施:在创伤事件发生后,通过心理评定工具来初步评定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将有助于筛选出创伤后应激障碍高危人群,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高危人群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

  • 稳定性骨折的急性期处理原则:要理解稳定性骨折的急性期处理原则,我们先理解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就是下图的5个方面。

     

      
    保护:给予受伤处一定的保护,比如支具等;


    休息:不能再继续活动患处;


    冰敷:有止痛及消肿作用;


    压迫:不建议过紧的压迫;


    抬高:抬高患肢,争取达到高于心脏。


    以上是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包括骨折,也是同样适用的。

     

    医生在治疗的时候还有两个原则:

     

    X线可能早期不能明确是否骨折,2周后复查:这意味着什么?这就告诉我们即使去医院拍X线片,如果是轻微的裂隙骨折,X线片往往也不能明确诊断。2周时间,血肿被逐渐吸收、机化,断端纤维骨痂生长,才开始出现X上能看到的骨折线,这就是为什么2周后复查。


    不能明确骨折,按骨折处理:如果去医院,医生当时并不能确定患者是不是骨折时,都会按照骨折进行处理,也就是会进行固定。比如腕关节疑似骨折,医生会进行石膏或者支具固定。

     

     

    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理解为,稳定性骨折通常不拍片子不能判断出来,即使拍片子也可能漏诊,统一按照骨折来处理。建议老百姓自己可以做的就是:注意休息,佩戴支具,抬高患肢。有条件也建议冰敷患处。

     

    如果自行处理,早期不用复位吗?

    这是很多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早期不是应该进行复位吗?不稳定性骨折必须尽早去医院进行骨折的复位。而稳定性骨折是无需复位的,因为通常没有移位。复位反而造成骨折处的二次损伤。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应该理解一下复位的时限,万一真的需要复位呢?

     

      
    一般两周之内骨折是纤维愈合,在此阶段是可以复位的,过了两周再进行复位,是非常困难而且对病人是不利的。这就说明了什么?稳定性骨折不用担心复位问题,可自行处理,但期限为两周。

     

    总结:综上所述,王医生肯定建议第一时间至医院就诊。但是在疫情等特殊时期,为了不外出添乱,我们进行如下方法自行处理:

     

    判断为不稳定性骨折,立即至医院处理,判断为稳定性骨折,参照第2步;


    注意休息,佩戴支具,抬高患肢;


    有条件进行间断冰敷,年老体弱不建议,万一冻感冒发烧了得不偿失;


    3天后如果症状完全缓解,不痛不肿,可排除骨折,拆除支具,如果不缓解,参照第5步;


    2周内务必至医院进行一次初步诊疗。

  • 王阿姨昨天摔了一跤,手腕疼的很厉害,并慢慢的肿起来,虽然手腕还能动,但是一动就痛。因为疫情的关系,王阿姨不想去医院,可是不去医院也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骨折,这导致王阿姨很纠结。这不就是我们门诊经常遇到的情况吗?很多患者就是来做个X线片看看有没有骨折,求个安心的。受伤了是不是一定要拍片子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自我处理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一、不拍片子能不能看出来有骨折?

    要解释受伤了是不是一定要拍片子,就必须知道不拍片子能不能看出来有骨折。在这里,王医生首先给大家介绍骨折的专有体征: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

     

     

    比如上图的腕关节,就出现了明显的畸形,有经验的医生甚至能看出来是典型的桡骨远端colles骨折,甚至于在没有X线片的年代,厉害的中医不用拍片子就能给予复位固定。反常活动是指出现了骨折前并不存在的活动范围,比如大腿中段都可以活动了,那么一定是大腿中段骨折了。骨擦感及骨擦音患者自己也能够体会到,就感觉受伤处骨头在磨骨头,还有时候发出响声。出现以上任意一种骨折的专有体征,不用拍片子就可以确诊为是骨折。

     

    二、有没有可能骨折不出现以上三种情况?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先解释一下骨折的分类,按照骨折的稳定性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骨折分为稳定性骨折以及不稳定性骨折。

     

    稳定性骨折:举两个例子,老年人的胸椎压缩性骨折,骨折完还能弯腰及行走,只是翻身疼痛;肌肉拉伤的小块撕脱性骨折,比如外踝处的撕脱性骨折(见下图)仅仅是出现踝关节疼痛而已,稍微影响踝关节功能,有的甚至能忍痛行走。稳定性骨折指的是骨折比较稳定,处理得当不容易再次移位。


    不稳定性骨折:骨折通常不稳定,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都属于不稳定性骨折,不稳定性骨折指的是骨折不稳定,很容易发生再次移位,出现畸形、骨擦音、骨擦感等等表现。

     

     

    以上的知识告诉我们,不稳定性骨折通常符合骨折的专有体征,我们不用拍片子就能确诊,必须去医院治疗;稳定性骨折通常比较稳定,可能并没有骨折的三个专有体征之一,不拍片子可能很难发现是不是骨折,疫情期间,又不敢去医院拍片子,怎么办?接下来我们继续聊一聊稳定性骨折的急性期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发生重大灾难时,我们经常会安慰别人——时间会抚平一切创伤。但并不是所有痛苦经历都能够被轻易忘却,甚至还会对我们心理不断造成困扰和伤害。因此,在重大灾难创伤后我们要警惕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的出现。

     

     

    创伤性应激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指一个人在经历了自然灾害、重大事故、丧失亲人等创伤后,无法恢复正常生活,关于创伤的记忆会不断在意识中出现,在梦境中闪现,无法忘却、无法自行缓解,导致身体、情绪、社会生活等方面出现了各种严重问题。

     

    一旦发病,除了清醒、睡眠时不断出现的创伤回忆,创伤性应激障碍还会出现警觉性过度增高的症状,对于风吹草动都会惊跳起来,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会极度避免再次经历类似的环境和相关事件。有时候,创伤性应激障碍还会导致抑郁、焦虑、过度放纵,甚至会增加自杀倾向。

     

     

    因此,我们要及时对创伤性应激障碍进行干预和治疗,目前创伤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是创伤后精神障碍持续一个月以上,因此其最佳的干预时间是在创伤后一个月内,一旦出现了典型的症状,几天内无法缓解,就应该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目前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重复眼动脱敏疗法。必要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使用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苯二氮卓类等抗抑郁药来治疗。

     

    作为家人和朋友,我们应该在灾难后避免与受灾者讨论相关话题和信息,避免询问其受灾经历,此时最重要的是陪伴在他们身边,学会当一个倾听者,并不断给与他们心理支持和帮助,如果无法及时感到受灾者身边,也可以通过视频和电话来进行交流和安慰。

  •  

    本文转载自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

     

    运动障碍是一组神经系统疾病,会影响一个人控制其身体运动的能力。帕金森氏症、原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都是运动障碍的例子。

     

    在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我们的多学科专家团队使用包括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在内的最新药物和手术方法来治疗各种运动障碍。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是芝加哥地区首家使用新的Percept PC DBS系统来治疗运动障碍患者的医院。

     

    导致运动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不知道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的确切原因。在极少数情况下,肌张力障碍和帕金森氏症是具有遗传性的。原发性震颤是可以遗传的,所以如果您的家人患有震颤而没有其他症状,那么您很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患上这种疾病。迟发性运动障碍是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

     

    运动障碍的早期预警信号有哪些?

     

    对于帕金森氏症来说,首批症状之一可能是嗅觉减弱或丧失。这可能发生在运动障碍开始之前至多十年。另一个早期症状是睡眠障碍。局灶性肌张力障碍通常始于颈部、面部或手臂的肌肉收缩。特发性震颤通常是逐渐开始的,伴随着手的颤抖。

     

     

    虽然4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0.5%会患上帕金森氏症,但我们还不知道如何识别那些有该疾病风险的人。检测疾病的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血液测试正在被评估,并且似乎充满前景。

     

    如何诊断运动障碍?

     

    如果您担心自己可能患有运动障碍,您需要做的第一步是去找神经科医生检查症状。可以对大脑和身体进行成像,以确保正确的诊断。

     

    什么是脑深部电刺激术?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使用电脉冲来调节大脑活动。它通过外科手术在大脑中植入电极,这些电极连接到锁骨附近皮肤下放置的类似起搏器的设备。电脉冲实质上使大脑过度活跃的部分“安静”下来,以减轻运动障碍的症状。

     

    新的Percept PC DBS系统是什么?

     

    Percept PC DBS系统不仅能刺激大脑,还能进行录制,从而使我们看到大脑对刺激的反应。例如,如果病人出现了某种症状,比如步态冻结,我们可以回看他们的大脑活动在那一刻是如何变化的。然后,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及其正在经历的情况来定制刺激方式。

     

    这个新系统如何改变您治疗运动障碍的方式?

     

    Percept PC DBS系统代表了我们患者个体化治疗的一个新领域,并应提供更多的症状缓解。这也为进一步研究运动障碍提供了很多选择。例如,科学文献表明,年轻发病的帕金森氏症患者可能会受益于立即接受DBS治疗,而不是从药物治疗开始。我们是3期临床试验的一部分,根据该试验,我们将在诊断后不久对患者实施DBS治疗。有了Percept系统,我们可以确切地了解这种治疗是如何影响患者的。

  •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病人年龄较轻,主要表现为臂丛下干受压的症状,如上肢内侧麻木,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因锁骨下动脉常同时受压,故患肢苍白、发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Adson试验(头转向患侧,深吸气后暂时憋气,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阳性。颈部摄片可证实颈肋。

     

    2、椎管内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椎间孔及其外周的神经纤维瘤、肺尖附近的肿瘤(Pancoasttumor)可引起上肢疼痛。颈椎摄片可能发现椎管内占位病变征象和椎间孔扩大而无颈椎退行性改变,CT或MRI可直接显示肿瘤影像,Pancoasttlamor病人还伴有霍纳氏综合征。

     

    3、神经痛性肌萎缩:常累及C5分布区,引起严重的疼痛,肩部肌肉无力和萎缩。但感觉障碍较轻,症状常能较快缓解,且一般不累及颈部。

     

     

    4、心绞痛:疼痛可放射至上肢和肩颈部,但多为发作性,口服硝酸甘油片等能缓解,病人有冠心病史,一般不难鉴别。

     

    5、肌腱套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肩外展无力和外展超过30。以后的疼痛,肌腱局部有压痛,不同于神经根性疼痛。

     

    6、风湿性多肌痛:类似臂丛神经痛,但不伴运动障碍。

     

    二、脊髓型颈椎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以痉挛性四肢瘫为主,无感觉障碍,且常侵犯延髓而出现下组颅神经症状。

     

    2、多发性硬化:常同时出现脑和脊髓的症状,膀胱功能障碍多发生于肢体运动障碍之前。

     

    3、椎管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症状发展较快。各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4、脊髓空洞: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出现较晚。MRI可清晰显示脊髓中央管增粗。

     

    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较少见,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鉴别,如椎动脉粥样硬化和发育异常等。椎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鉴别方法。

     

     

    三、颈椎病是怎么引起的

     

    一、颈部曾经受过伤的人是非常容易得颈椎病的,曾经如果有颈部受伤的情况,伤后没有及时的对颈部进行保护的话很容易导致颈椎病的发生。

     

    二、长期的低头或者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脊椎会因为长期的工作而遭受损害,如果在病发前期人没有很好的保护自己的颈椎那么患颈椎病的几率也会加大。因为脊椎的超负荷工作让颈椎不能得到休息从而破环身体健康。

     

    三、慢性的感染疾病,例如:慢性咽喉炎、长期的咳嗽、肺炎等都会因为长期的咽喉不适而导致颈椎被压迫,长期的慢性疾病下颈椎很可能会因为不堪重负而患上颈椎疾病。

  • 去年,我在校医那里得知自己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那段时间,我经常感到疲惫,情绪波动很大,晚上睡不好,常常睡得很浅。我试图在学校心理医生那里寻求帮助,治疗了四个月,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并未完全康复。

    直到有一天,我通过网络咨询了一位来自辽宁本溪市的精神科医生。医生非常耐心地倾听我的诉说,询问了我目前的状况,包括情绪、睡眠、日常生活等方面。在与医生的沟通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解和关心。

    医生告诉我,我的症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并且可能伴随着抑郁症。他建议我前往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和治疗,以免情况进一步恶化。在医生的建议下,我决定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这次线上问诊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无法亲自去医院就诊,而线上问诊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位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医生,他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建议,还给予了我很大的安慰和支持。

    我想,对于像我这样的患者来说,互联网医疗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我相信,随着互联网医疗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 在医学界,互联网医院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就医方式,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不久前,我因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在网上寻找到了一位精神科医生进行线上问诊。

    医生在问诊中展现出了专业的医疗知识和耐心细致的态度。他充分了解我的病情,给予了我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在沟通中,他用友善的语言和细心的态度,让我感受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怀和支持。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按时按量服药,规律生活,保证睡眠,避免烟酒刺激。医生还建议我适当运动,多晒太阳,有利于康复。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提供了一个方便的链接,让我可以直接预约药品或咨询。

    通过线上问诊,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温暖关怀,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服务充满信心。

  • 那天,我正坐在电脑前,看着窗外武汉的秋日景色。手机突然响起,是来自***医生的电话。她是我在线上互联网医院的精神科医生,我们之前已经在线上交流过几次,对于我的病情,她总是那么耐心和专业。

    “您好,我是***医生,您已经确诊过创伤后应激障碍,现在需要续方药品,请问您是否有其他需要补充的信息?”

    我告诉她,一切都还好,没有新的症状出现。她随后给我开具了处方,并告诉我现在只有20mg的剂型。

    “用药前请您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是禁忌症和注意事项两部分,排除用药禁忌后再使用。如果在用药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请立即停止用药并到线下医院找我复诊。”

    她的叮嘱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我知道她始终在我身边。

    我按照她的处方去药店买了药,心里踏实了许多。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医生,她让我感受到了医者仁心,让我在异乡的武汉找到了家的感觉。

    现在,我依然会定期在线上找***医生咨询,她就像一位朋友,陪伴着我走过这段艰难的日子。

  •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偶尔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疾病和病症降临。尤其是像创伤后应激障碍这样的心理问题,更需要及时的关注和治疗。近日,我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与一位精神科医生进行了沟通。

    医生首先提醒我,医生需要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才能开始诊疗,这是为了确保给出的治疗方案准确有效。在为6岁以下儿童开具处方时,医生还需要确认患儿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这是为了保障患儿的健康和安全。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向我详细询问我的病情,让我尽量详尽地描述问题,以便给出更好的建议。医生态度友善,让我感到很舒心。我向医生提到了一种药物,但医生告诉我这种药物只能在网上开,国家严禁在线开具。医生还提醒我,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保持规律生活,适度运动,这些都是康复的关键。

    在结束问诊后,我感谢医生的耐心和专业,也感谢互联网医院为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更多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让生活更美好。

  • 那天,我如往常一样,打开了手机,看到系统提醒我有一个来自***医生的消息。我立刻点击查看,原来是我之前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确诊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需要续方。

    我立刻回复了医生,告诉她我的情况。很快,医生回复了,她询问了我一些细节,然后告诉我已经为我开好了处方,并提醒我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我看着屏幕上显示的处方详情,心里踏实了许多。虽然之前已经使用过这种药物,但是每次用药前我都会再次确认,确保安全。不久后,我收到了医生的回复,说处方已送达药师审核,让我放心。

    接下来,我开始准备购药,一切都很顺利。当我收到医生回复“患者已购药”时,我知道我的治疗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负责。她不仅耐心解答我的问题,还为我提供了最适合我的治疗方案。我知道,在未来的治疗过程中,我会一直得到她的帮助和支持。

    医生告诉我,她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果我对她的服务满意,可以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果需要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我明白,虽然线上问诊很方便,但是线下医院的治疗更加全面和深入。

  • 我是一位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最近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图文问诊。我非常感激医生高医生给予我的专业建议和支持。

    在问诊开始时,高医生提醒我医生必须完整查看患者病例后开始诊疗行为,这让我感到医生对于诊疗行为的严谨和负责。在问诊过程中,高医生询问了我的病情是否稳定,并且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在开具处方时,高医生还提醒我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医院不得开具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这让我感到医生对于医疗法规的遵守和责任心。

    在问诊过程中,高医生还提到了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这让我感受到医生对于线上问诊的局限性,以及医生对于患者健康的关注和建议。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互联网医院的问诊,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高医生的专业素养和对患者的关心。我对高医生的服务非常满意,感谢医生为我提供的帮助和支持。

  • 匿名患者的线上问诊之旅

    那是一个晴朗的午后,我像往常一样坐在电脑前,等待着与医生的线上会诊。屏幕对面,是那位我从未谋面的医生,他/她总是那么温柔、耐心,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安慰。

    回忆起初次接触那位医生的情形,那是一个月前。那天,我心情低落,失眠、强迫性思维和抑郁症困扰着我。我鼓起勇气,通过网络预约了那家知名的精神科医院。在医生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后,他/她为我提供了专业的治疗方案。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我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帕罗西汀,并在当地找了一位心理医生进行了认知心理干预。虽然治疗的过程并不轻松,但我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下去,终将战胜病魔。

    每次与医生的交流,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他/她不仅为我提供了治疗方案,还耐心倾听我的心声,为我排忧解难。在我迷茫的时候,他/她总是给予我信心和鼓励,让我看到了希望。

    如今,我已经接受了将近一年的治疗,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不再是那个整日胡思乱想、找不到生活意义的人。在医生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如何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回顾这段经历,我深知,是那位医生的专业和关爱,让我走出了阴霾。他/她让我相信,只要有勇气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病魔。在此,我想对那位医生说一声:“谢谢您!”

  •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一名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员,我深知患者们在面对心理困扰时所需要的关爱和支持。在这里,我将根据患者的主诉,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重拾生活的信心。

    患者描述了弟弟在执行新疆任务后所经历的心理困扰,包括失眠、噩梦、脾气暴躁等症状。我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到这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抑郁症的表现。在给出专业建议的同时,我也提醒患者要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帮助他尽快恢复健康。

    此外,我还向患者解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情况和症状标准,帮助他更好地了解疾病。对于患者的问题,我给予了耐心的解答和建议,希望能够为他们提供最专业的医疗帮助。

  • 我是一名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最近因为病情加重,决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医生在接诊时非常耐心地询问我的病情,并提醒我需要详细描述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我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医生也在第一时间提醒我医院不得开具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保障了我的用药安全。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还提醒我需要确认儿童有监护人和相关专业医师陪伴才能开具处方,让我感到非常贴心和专业。我非常感激医生的细心与耐心,因为我知道医生需要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遵守医疗行业的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

    最后,医生为我开具了合适的处方,由于一开始处方单盒数较多,我提出希望减少阿戈美拉丁的盒数,医生也很快帮我进行了处方的撤回和重新创建,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在整个问诊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印象非常深刻。

    总的来说,我对这次线上问诊的体验非常满意,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细心贴心让我感到非常安心和满意。希望互联网医院能继续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让更多人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关怀。

  • 在这个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线上问诊已成为人们获取医疗服务的便捷途径之一。

    一天,一位患者因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严重,远离了***市的公立医院,选择了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

    医生***是一位临床心理科的专家,他在问诊中展现出了高超的医疗技术和耐心细致的品质。

    患者通过文字描述了自己的症状和困扰,***医生仔细阅读患者的主诉,逐一提出问题,给予患者专业的建议。

    在交流中,***医生不仅关注患者的病情,还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患者温暖和支持。

    最终,***医生为患者开具了详细的处方,并提醒患者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

    通过互联网医院的线上问诊,***医生成功帮助患者缓解了症状,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