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夏天起居有序防冠心病

夏天起居有序防冠心病
发表人:生命守护者联盟

夏季高温天气,冠心病患者面临着更高的发病风险。为了有效预防冠心病的发作,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动静适宜,合理锻炼

夏季高温天气,应避免在烈日下进行剧烈运动,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相对凉爽的时候进行适当的锻炼。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微微出汗为宜。

二、防暑降温,保持舒适

夏季高温天气,应做好防晒措施,如佩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建议控制在25℃左右,以保持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三、起居有序,保证睡眠

夏季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人体疲劳,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晚间入睡较晚,早晨不宜过早起床,中午可适当午休。

四、饮食清淡,合理搭配

夏季高温天气,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应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黑木耳、豆制品等,适当摄入瘦肉、鱼类,少吃油腻或高脂肪食物。同时,要多喝水,以补充水分。

五、稳定情绪,避免焦虑

夏季高温天气,容易导致情绪波动,应注意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六、戒烟限酒,健康生活

吸烟和饮酒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七、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夏季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便秘,应注意饮食搭配,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八、控制体重,预防肥胖

肥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应注意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

九、调整用药,遵医嘱

冠心病患者应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调整用药,并定期复查,确保治疗效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原性猝死疾病介绍:
心脏性猝死是指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心脏性猝死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常由过度劳累、情绪急剧变化、精神刺激等引发。在心脏性猝死前可有胸痛、呼吸急促、疲乏、心慌等症状,发作时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然后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心脏性猝死的生存率很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和心脏复律可挽救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心原性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近年来,猝死事件频发,从运动员、白领、学生到医生、游客、公司高管,无一幸免。这一看似离我们遥远的词语,开始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令人惊恐。

    那么,哪些人容易发生猝死?如何预防猝死的发生?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猝死的高危人群

    1.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

    2. 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等心脏病患者;

    3. 吸烟、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者;

    4. 偶发心慌、心悸、胸痛、晕厥等疑似心脏问题者;

    5. 家族中有猝死病史者。

    二、猝死的预防措施

    1. 改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慢性病;

    3. 心脏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4. 学习急救知识:学会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

    5. 心脏病患者的家属也要了解相关知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猝死救治

    一旦发生猝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异物;

    2. 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总之,猝死并非不可预防,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猝死风险。

  • 猝死是一种突发性、致命性的心脏疾病,其特点是发病迅速、预后不良。当心脏停止跳动时,脑部供氧立即中断,导致大脑细胞迅速死亡。因此,猝死后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猝死后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约为4~6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能够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的可能性较高。然而,如果超过6分钟,发生脑死亡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加,猝死的死亡率也会相应提高。

    当遇到猝死患者时,首先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尽快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的方法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具体操作为:进行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值得注意的是,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避免发生呕吐物堵塞气道等情况。此外,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应积极进行预防和治疗,降低猝死风险。

    此外,公共场所应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进行除颤治疗。同时,普及心肺复苏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也是降低猝死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总之,猝死后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约为4~6分钟。面对猝死患者,我们应立即采取行动,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

  • 近年来,猝死事件频发,且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定义为猝死。多数猝死事件并无明显征兆,令人防不胜防。

    猝死的病因涉及多个系统,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病变最为常见。心血管系统病变中,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病因。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很可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成为心源性猝死的诱因。

    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

    长时间高负荷工作或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脏和血管需要承受巨大压力以保证血液循环。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会对心脏和血管造成损伤,导致心力衰竭,最终可能引发猝死。

    久坐不动,缺乏锻炼

    现代生活中,由于工作原因,人们长时间保持坐姿,缺乏锻炼,导致下肢血液流动变慢,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能阻塞肺动脉,引发肺栓塞,导致猝死。

    用力排便

    便秘时用力排便,屏气过度会使心房压力升高,回心血量减少。对于冠状动脉存在病变的人来说,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甚至休克。

    暴饮暴食

    进食过快过猛会导致胃肠道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心电不稳定,诱发缓慢性心律失常,从而引发猝死。同时,胃肠扩张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加剧心肌缺血。

    猝死并非遥不可及,预防猝死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病症,其治疗目的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治疗心律失常的核心目标是维持或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确保心脏能够以稳定的速率和规律的方式跳动,从而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正常心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和调节能力,即使心率在极端范围内(如180次/分或35次/分),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但当心脏功能受损或存在病变时,这种代偿能力会下降,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血液循环受阻。因此,通过纠正心律失常,如药物治疗、电除颤、射频消融或起搏器植入等手段,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从而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其次,治疗心律失常还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适症状。许多心律失常患者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甚至影响到睡眠、工作和日常生活。通过有效的治疗,这些症状可以得到缓解或消失,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心律失常治疗还具有预防猝死的重要作用。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其中以冠心病患者最为多见。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30-60万人因心源性猝死而去世,占全部心脏病死亡人数的40%-50%。在猝死病例中,约80%-90%的患者死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并发室颤,其余10%-20%则与缓慢型心律失常和电机械分离有关。因此,通过抗心律失常治疗,可以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

        总之,心律失常治疗的目标是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猝死等严重后果。

  •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性心脏疾病,对患者来说,不仅危害巨大,而且常常伴随着剧烈的不适感。

    心源性猝死前,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疲惫、胸痛、气短等前期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不特异,但却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因此,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心源性猝死的典型症状是突发性意识丧失,伴随局部或全身性抽搐,皮肤苍白,甚至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这些症状表明心脏骤停,如果不及时救治,将迅速导致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危及生命。

    心源性猝死的治疗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以恢复心脏自主循环。同时,还需要积极寻找并纠正导致心脏骤停的病因,减轻脑损伤,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预防心源性猝死,首先要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筛查,及时发现并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还要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心脏健康。

    当发生心源性猝死时,周围人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掌握急救技能,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它主要是由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导致动脉腔狭窄,影响心脏血液供应,引发心绞痛等症状。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饮食调理至关重要。除了避免高脂肪、高盐分的食物外,适当食用一些有益于心脏健康的水果,可以帮助改善病情,缓解症状。

    以下是几款适合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水果:

    1. 山楂:山楂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血脂等作用,对于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冠心病有很好的效果。

    2. 苹果:苹果富含果胶,可以帮助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对冠心病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3. 猕猴桃:猕猴桃富含维生素C和钾,可以降低血压,预防心脏病,是冠心病患者的理想水果。

    4. 菠萝:菠萝中含有一种名为菠萝蛋白酶的物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预防冠心病。

    5. 松子:松子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脂,对冠心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6. 香蕉:香蕉富含钾,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脏病,是冠心病患者的保健水果。

    7. 核桃:核桃富含锌、锰、铬等微量元素,可以促进胆固醇代谢,保护心血管健康,对冠心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除了饮食调理,冠心病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适当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提高心脏耐力,有助于改善病情。

    2.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脏病风险。

    4.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控制病情。

  • 吸烟,这个看似寻常的日常习惯,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我们常常听到‘吸烟有害健康’,但你是否知道,吸烟不仅损害吸烟者自身的健康,对周围的非吸烟者,即二手烟暴露者,同样有着极大的危害?

    据调查,我国成年男性吸烟率超过50%,而经常暴露于二手烟的非吸烟人口更是高达7.4亿。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痛苦和无奈。

    二手烟的危害,远不止于呼吸系统。近期的研究发现,二手烟暴露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模拟公共场合二手烟浓度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的小鼠,其心脏功能出现明显变化,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显著增加。

    更令人担忧的是,二手烟的影响甚至可能传递给下一代。研究显示,围孕期吸入二手烟的孕妇,其子女患先心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未吸入二手烟的孕妇。

    因此,吸烟不仅仅是个人的健康问题,它关系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健康。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尽早戒烟,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应对吸烟带来的危害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主动戒烟:戒烟是应对吸烟危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或参加戒烟门诊。

    2. 减少二手烟暴露:尽量避免进入二手烟环境,如吸烟区、室内公共场所等。

    3. 增强健康意识:了解吸烟的危害,提高自身对健康的重视程度。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 长时间看电视和久坐不动被多项研究证明会增加致命性肺栓塞的风险,进而可能引发心脏猝死。日本人的研究发现,每天看电视超过5小时的人,患肺栓塞的风险是看电视少于2.5小时的人的两倍。美国癌症协会的研究也指出,每天坐6小时以上的人死亡率高出37%。因此,无论是看电视还是工作,都应该注意适时起身活动,以降低猝死的风险。建议每看2集电视剧或1集综艺节目后起身走动,喝杯水以防脱水,同时,上班族也应定期离开电脑,活动筋骨,晒晒太阳,以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

  • 26岁的挪威蛙泳明星戴尔,曾在上海游泳世锦赛100米蛙泳项目中夺得金牌,并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银牌。然而,这位曾经的游泳健将却在亚利桑那州的训练营中因心脏骤停不幸去世。

    据挪威游泳联合会和挪威奥林匹克委员会联合声明,戴尔在训练营中突然出现心脏骤停,队友发现后立即进行了心肺复苏,但最终抢救无效。这一悲剧再次提醒我们,心脏骤停这种突发性疾病,对任何年龄的人都有可能发生。

    那么,什么是心脏骤停?它有什么症状?如何预防?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心脏骤停?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导致血液循环中断,进而引起全身器官缺血缺氧。心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400万人发生心脏骤停。

    二、心脏骤停的症状

    1. 意识丧失:患者突然意识丧失,无法唤醒。

    2. 呼吸停止:患者呼吸急促或停止。

    3. 大动脉搏动消失:触摸患者颈动脉或股动脉,无脉搏搏动。

    4. 四肢无力:患者无法进行任何动作。

    三、如何预防心脏骤停?

    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限酒,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2.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3. 学习心肺复苏:掌握心肺复苏技能,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4. 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公共场所配备AED,为心脏骤停患者争取抢救时间。

  • 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中老年人中,很多心脏疾病都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严重威胁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容易诱发心源性猝死的心脏病类型:

    1. 瓣膜心脏病:瓣膜心脏病是指心脏瓣膜出现异常,导致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这种疾病容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主动脉瓣狭窄,血栓或栓塞等问题,从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2. 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心肌病变,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随着病情的恶化,心脏功能逐渐丧失,心源性猝死的概率也随之增加。

    3. 冠心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长期的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甚至坏死,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危险。

    4.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节律不规律,如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这些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室颤动,从而引发心源性猝死。

    5. 心肌炎:心肌炎是指心肌受到炎症反应的损害。心肌炎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

    为了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预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病。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4. 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律失常。

    5. 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如心脏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等手术。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