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心源性猝死会难受吗

心源性猝死会难受吗
发表人:医疗星辰探秘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性心脏疾病,对患者来说,不仅危害巨大,而且常常伴随着剧烈的不适感。

心源性猝死前,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疲惫、胸痛、气短等前期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不特异,但却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因此,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心源性猝死的典型症状是突发性意识丧失,伴随局部或全身性抽搐,皮肤苍白,甚至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这些症状表明心脏骤停,如果不及时救治,将迅速导致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危及生命。

心源性猝死的治疗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以恢复心脏自主循环。同时,还需要积极寻找并纠正导致心脏骤停的病因,减轻脑损伤,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

预防心源性猝死,首先要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筛查,及时发现并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此外,还要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心脏健康。

当发生心源性猝死时,周围人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掌握急救技能,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心原性猝死疾病介绍:
心脏性猝死是指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有心脏病,死亡的时间和形式未能预料。心脏性猝死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长QT间期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密切相关,常由过度劳累、情绪急剧变化、精神刺激等引发。在心脏性猝死前可有胸痛、呼吸急促、疲乏、心慌等症状,发作时严重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然后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心脏性猝死的生存率很低,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和心脏复律可挽救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心原性猝死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运动,被誉为‘生命之源’,然而,近年来,‘跑步死’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跑步,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体育运动,为何会成为‘夺命杀手’?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一现象?本文将从运动医学的角度,探讨‘跑步死’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跑步死’并非绝症,而是一种运动性猝死。其成因复杂,包括遗传、基础疾病、运动不当等多种因素。其中,基础疾病如心脏疾病、高血压等,是导致‘跑步死’的主要原因。

      为了预防‘跑步死’,我们首先要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基础疾病,是预防运动性猝死的关键。此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降低‘跑步死’的风险:

      1. 逐步提高运动强度,避免突然剧烈运动。

      2. 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3. 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确保安全。

      4. 注意运动后恢复,避免过度疲劳。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

      当然,除了以上措施,我们还需要关注社会环境。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让更多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总之,‘跑步死’并非不可预防,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面对这一现象。通过科学运动、关注自身健康,我们可以远离‘跑步死’,享受运动的快乐。

  • 3月1日至3日,第十五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心血管内科专家、学者和医师,共同探讨心血管介入规范化和热点问题。

    在本次论坛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洪涛教授分享了关于PCI相关用药的精彩讲座。

    洪教授指出,随着PCI技术的不断发展,支架植入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为了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PCI术中需要使用多种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然而,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事件。洪教授强调,在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防止血栓形成,又要避免出血。

    过去十几年,随着新型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急性冠脉事件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也有所增加。洪教授提醒,老年、女性、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贫血、肾功能障碍、心肌梗死或严重缺血以及强化抗栓治疗是出血事件的预测因素。

    一旦发生出血事件,无论其严重程度如何,都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合理使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降低出血风险、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常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

    1. 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

    2. 磷酸二酯酶峰抑制剂:西洛他唑

    3. ADP受体阻滞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

    4. GP Ⅱb/Ⅲa 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依替巴肽、替罗非班

    常用抗凝药物包括:

    1. 普通肝素

    2. 低分子肝素

    3. 比伐卢定

    4. 磺达肝葵钠

  • 吸烟,这个看似寻常的日常习惯,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我们常常听到‘吸烟有害健康’,但你是否知道,吸烟不仅损害吸烟者自身的健康,对周围的非吸烟者,即二手烟暴露者,同样有着极大的危害?

    据调查,我国成年男性吸烟率超过50%,而经常暴露于二手烟的非吸烟人口更是高达7.4亿。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痛苦和无奈。

    二手烟的危害,远不止于呼吸系统。近期的研究发现,二手烟暴露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模拟公共场合二手烟浓度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的小鼠,其心脏功能出现明显变化,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显著增加。

    更令人担忧的是,二手烟的影响甚至可能传递给下一代。研究显示,围孕期吸入二手烟的孕妇,其子女患先心病的风险要明显高于未吸入二手烟的孕妇。

    因此,吸烟不仅仅是个人的健康问题,它关系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健康。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尽早戒烟,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应对吸烟带来的危害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主动戒烟:戒烟是应对吸烟危害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或参加戒烟门诊。

    2. 减少二手烟暴露:尽量避免进入二手烟环境,如吸烟区、室内公共场所等。

    3. 增强健康意识:了解吸烟的危害,提高自身对健康的重视程度。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 运动过量可能导致猝死,了解适宜的运动量至关重要。

    运动猝死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运动过量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过度的运动量会给心脏和血管带来巨大负担,若心脏负荷过重,可能导致猝死。

    运动量的大小主要受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频率的影响。

    运动强度

    不同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力量训练的强度大于有氧运动。因此,有氧运动可以持续更长时间,而力量训练则一般持续20分钟左右。判断运动强度的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直接的就是根据运动体验。低强度运动时,呼吸轻松,可以开口唱歌,心跳稳定;中等强度运动时,呼吸有点困难,不能开口唱歌,心跳加速;高强度运动时,呼吸非常困难,不能开口说话,心跳非常快。有氧运动可以通过心率来控制强度,低强度运动时,心率为最大心率的50%~60%;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70%;高强度运动时,心率为最大心率的70%~80%。(最大心率=220-年龄)

    要计算心率,可以借助一些仪器,也可以自己把脉数脉搏。在运动结束5秒后开始数:心率=10秒钟的脉搏数X6。如果觉得数脉搏麻烦,可以根据自己年龄来简单计算一下。40岁以下的用180减年龄,40岁以上的用170减年龄,就能获得有氧运动的靶心率。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的一般人群,当运动时心率超过靶心率时,就应当适当放慢速度和减小动作幅度;当心率过慢时,则可以适当加快速度和加大动作幅度。

    力量训练一般重复较大负荷动作8~12次即可。

    运动时间

    运动时间方面,运动5分钟就会有效果,要想达到减肥效果,有氧运动需要坚持30分钟以上,但不宜超过1小时。力量性运动则20分钟左右即可。一天运动时间达1小时就能产生健身效果,一天运动时间90分钟就能达到减重效果。

    运动频率

    频率方面,有氧运动强度不大,并且恢复较快,频率可以高一些,一般情况下,一周坚持做3~5次即可。如果身体条件允许,可以每天坚持。力量性运动耗能大,肌肉恢复需要时间,一般一周做2~3次即可。

    综上所述,每次进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30分钟到60分钟左右,一周做3~5次;每次进行力量训练20分钟左右,一周做2~3次,就能达到很好的健身减肥效果。

    运动过量可能导致猝死,了解适宜的运动量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心脏健康,建议遵循以下建议:

    1. 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类型和强度。

    2. 逐渐增加运动量,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

    3. 注意运动过程中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立即停止运动。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充足睡眠等。

    5.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脏疾病。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运动过量的风险,保护心脏健康。

  • 猝死往往没有痛苦,但后果严重。本文通过一位年轻剪辑师猝死的过程,揭示了猝死前的心脏疼痛症状,并分析了高血压、心源性猝死、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等四大风险因素。文章还提供了预防猝死的四招方法,包括了解猝死症状、适量运动、调节情绪和避免过度劳累,以降低猝死风险。

  •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心脏疾病,它指的是在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突然失去意识,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这种情况下,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当心脏出现异常,如心脏骤停、室扑、室颤、室速、无脉搏电活动、电机械分离等,就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

    为了防止心源性猝死的发生,首先要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对于冠心病患者,应规范地服用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根据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还可以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或外科搭桥手术治疗。此外,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心脏病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服药,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在心脏病发作时,患者需要立即卧床休息,以减少活动。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增加活动量,并咨询相关医务人员。改善生活环境,降低噪音,防止环境污染,戒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都与病毒感染有关。心力衰竭也常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加重。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防止便秘时强迫排便导致心脏破裂或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按照医生的建议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也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措施。

  •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性心脏疾病,患者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突然死亡。面对这种情况,及时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篇关于心源性猝死急救方法的科普文章,旨在提高公众对此类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

    首先,当遇到心源性猝死患者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简要说明患者情况和所处位置。其次,救助者需将一只手掌放在患者胸骨中上方,另一只手掌重叠在上方,双手手指并拢,垂直向下按压,深度约为5-6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在按压的同时,交替进行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若现场有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应立即使用,并按照语音提示操作。

    心源性猝死与寒冷天气密切相关,秋冬季节发病率较春夏季节高出20%左右。寒冷会导致血管收缩,加重心脏负担,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此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按时服药,控制病情。

    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现场急救措施密切相关。了解并掌握急救方法,可以在关键时刻挽救患者的生命。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心脏疾病。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3.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减轻压力。

    4. 了解急救知识,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5. 配备AED等急救设备,提高抢救成功率。

  • 癌症,这个听起来就令人恐惧的字眼,对无数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意味着无尽的痛苦和挑战。然而,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癌症诊断后的数周内,患者的自杀和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

    这项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进行的研究,覆盖了1991年至2006年期间超过600万瑞典人。研究结果显示,在癌症诊断后的12周内,患者的自杀相对风险高达4.8,心血管死亡相对风险为5.6。特别是在被诊断出具有不良预后的癌症患者中,这一风险更为显著。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风险增加可能与癌症诊断后的心理压力、焦虑以及身体负担有关。此外,一些患者可能因为对病情的恐惧而选择自杀。

    为了降低癌症患者自杀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研究人员建议,医生在为患者提供治疗方案的同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干预。

    此外,患者及其家属也应了解癌症诊断后的风险,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总之,癌症诊断后的自杀和心血管事件风险不容忽视。通过加强心理支持和干预,我们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虽然临床上没有确切说明14岁青少年熬夜到何种程度会导致猝死,但熬夜无疑会对身体各器官造成损害。偶尔熬夜对身体的损伤较小,不会直接导致猝死。然而,频繁熬夜会使身体器官处于疲劳状态,降低免疫力,增加细菌或病毒感染的风险,可能导致多种疾病。此外,熬夜还可能引起心脏血液循环异常,增加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脏猝死。因此,建议青少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通过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等可以增强免疫力和心肌功能。在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

  •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许多患者都会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本文将介绍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首先,抗心律失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正常情况下,心脏具有很强的代偿和调节能力,即使在心率异常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然而,当心脏功能不正常时,这种代偿能力就会丧失,导致心排血量减少,血压下降,甚至出现血液循环障碍。通过纠正心律失常,我们可以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维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其次,抗心律失常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症状。许多心律失常患者都会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影响睡眠、工作、休息及日常生活。通过及时治疗,这些症状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抗心律失常治疗还能预防猝死。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形式,其中冠心病患者发生猝死的概率最高。据统计,美国每年有30~6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中约80%~90%的病例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并发室颤有关。因此,抗心律失常治疗对于预防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抗心律失常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除颤、射频消融和安装起搏器等。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控制心律失常。电除颤和射频消融是通过物理手段直接消除心律失常。安装起搏器则是通过植入起搏器来调节心脏的节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限酒等都是预防心律失常、改善病情的重要措施。

    总之,抗心律失常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猝死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