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药煎法不同疗效不同

中药煎法不同疗效不同
发表人:秒懂健康

  现在在大医院里,医生开出的中药大多由煎药室代劳,省时省力,方便了病人,但是,由于是机器煎煮,几服药一股脑倒进去,高压煎煮,速度快了,包装整齐,携带也方便了,可药液明显稀薄了,而且有些中药的特殊煎法,比如先煎、后下、包煎等等也无法进行,因而效果大打折扣。

  事实上,中医对中药的煎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样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疗的适应证和效果就不一样,一个病即便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疗效。所以,奉劝病员,中药一定要自己煎,那么,中药该如何正确煎、服呢?

  煎药是不能图省事的,煎药器具,加水量及煎煮时间都是有讲究的。多选用有盖的陶瓷砂锅或搪瓷锅,加水量,则以浸泡后水面高出饮片2-3厘米为宜,如果药味多、体积大、吸水强、煎煮时间长的中药加水宜多些,头煎加水量宜多些,二煎时适当减少。煎煮前先加水搅拌后浸泡30分钟左右。煎煮火候、时间等也直接影响汤药质量,一般先武火(急火),煮沸后文火(慢火)保持煮沸状态,直至达到煎药要求。

  不同的药煎法大不同,这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对于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这类药物性轻扬发散,气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长时间煎煮容易使其有效成分挥发殆尽。所以煎药时间要短,宜用武火(大火)急煎。对于滋补调理药,烹煎时间则需延长,并用文火(小火)慢慢熬煎,头煎从汤沸后再熬30-60分钟,滤出药汤;二煎则在沸后再煮20-30分钟。文火慢熬,能使药物成分充分溶解于汤汁之中,可使药效达到最佳。

  有些药物需要特殊的煎煮方法,在药方中医生都会注明,如先煎、包煎、后下药、溶化(烊化),其它还有另煎、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的用法,在服药前一定要问清医生或药师,相信如果能够正确煎煮及服用方法,就能真正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

  补益药需煎需煮久些

  补益调理药是以滋补人体气血不足为主要功用。常用的药材如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白芍、地黄、牛膝、黄精、玉竹、天冬、麦冬、仙茅、何首乌、山药、莲子、肉苁蓉、龟板、鳖甲等,都是植物的根茎、果实及动物的甲壳类等,如以短时间煎煮,其有效成分不易完全煎出,直接影响滋补调理的功效。

  因此,为了完全煎取补益调理药中更多的营养成分,正确的方法是开始采用大火煎沸,然后改用小火慢煎。头煎沸后再煎30~40分钟左右,有的药需要煎煮的时间更长,应遵医嘱,二煎沸后再煎约20~30分钟,以饮片掰开无白芯为度。这样的时间长度才可使药材里的有效成分全部煎出,发挥应有的疗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李晓

    从中医上来讲慢性胃炎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比较常见的是气虚型慢性胃炎以及阴虚型慢性胃炎。前者容易表现出不思饮食、大便泻溏、气短乏力的症状;后者则容易表现出胃隐隐作痛、经常饿或者是消化不良的症状。其实对于慢性胃炎患者来讲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药来调理身体,那么慢性胃炎吃什么中成药好呢?

    第一、假如患者的慢性胃炎和气虚有关系,那么可以服用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中成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参苓白术颗粒、四君子丸等,这些中成药性质比较温和,患者长期服用也是可以的。假如患者对以上两种中成药过敏,那么可以改用人参健脾丸或者是黄芪建中颗粒。

    第二、部分患者的慢性胃炎则和阴虚有一定的关系,这类患者的胃部常会隐隐作痛,而且有的还会表现出口干舌燥、小便短少的症状。这类患者可以服用养胃舒胶囊或者是沙参麦冬汤来调理身体。患者在服用这些中成药期间千万不要食用油腻食物,否则会影响它们发挥效用。

    第三、阳虚的慢性胃炎患者,容易表现出胃寒、胃痛或者是恶心呕吐的症状,这类患者的精神状态往往比较差。他们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温胃舒胶囊、香砂养胃丸来调理身体。

    第四、假如患者的胃炎和肝胃不和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可以服用舒肝和胃丸、摩罗丹等药物。

    慢性胃炎患者可以服用中成药来调理身体,但是一定要辨证施治,其中比较常用的中成药是四君子丸、参苓白术颗粒、养胃舒胶囊、摩罗丹等。慢性胃炎患者除了要合理用药之外,也需要多注意饮食,可以适量的饮用小米粥,它能够起到修复胃黏膜的作用。

  •   喝茶是中国的一种饮食传统,除了红茶绿茶等外,现在比较流的有各种花草茶、养生茶等,尤其受到女性和老年人的偏爱。但不同的花、草、果等植物组合而成的养生茶,功效是不同的,喝养生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需求去喝。

    茶 花茶 玫瑰花 玻璃杯_14838808_xxl

      美容养颜

      玫瑰花茶:玫瑰花15-20g热水泡开。玫瑰花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散淤、养颜的作用,加用红花可加强活血散淤的功效。

      养颜茶:由灵芝、玉竹、麦冬等组成,具有养阴生津、安神健胃的功效,配方在药房里可抓到。

      三花清凉茶:该药茶由三种花组成,分别是杭白菊、野菊花和金银花,超市词礅湛锿里即可买到这些原料。该药茶有清热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适宜女性饮用。

      清咽明目

      菊花茶:菊花15-20g,金银花10g,桔梗10g,甘草5-10g(金银花比较贵,可用木棉花15-20g代替),用温水清洗干净后加开水冲服。菊花,金银花均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的功效,桔梗化痰散结,与甘草一起有清利咽喉的作用,木棉花有清热解毒、祛湿热的作用,全方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的功效。

      枸杞茶:枸杞子10-15g,龙眼肉10-15g,大枣2枚,冰糖10-20g,用温水洗净后加开水冲服。枸杞子补肝肾、养精血、明目,龙眼肉健脾补血,大枣健脾补气,冰糖甘凉润肺,全方具有补益肝肾、健脾补血的功效。

      利喉清咽茶:由西青果、射干、麦冬、黄芩组成,具有消炎止痛、利喉清咽的作用。尤其是因工作繁忙而导致“上火”的上班族,这款茶很值得推荐。

      明目茶:现代人已离不开电脑,而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眼睛容易疲劳。此时,不妨喝点用枸杞子、白菊花、生晒参等配成的药茶,可有效缓解眼睛疲劳。

      养心安神

      决明子苦丁茶:用炒决明子和苦丁茶等纯正中草药冲泡,具有清热降火、平肝明目、降血脂和降血压的功效,特别适合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服用。

      养心安神茶:由五味子、旱莲草、刘寄奴配方,可防治失眠多梦、头痛头昏、神经衰弱等。

      

  • 提起中医养生的方法,很多人会说“喝枸杞茶”“喝当归黄芪茶”“吃阿胶”之类的,总之就是,各类中药吃起来。什么?难道说中医养生就是买买买?NO!中医养生可不是“中药养生”!

     

     

    什么是中医养生呢?

     

    中医养生是一种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达到未病先防、消除不适、已病促愈、病后复原的保健目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其深度思想可以概括为“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三点。《黄帝内经》中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中医养生有哪些观念呢?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调整。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阴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阳则为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

     

     

    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的健康观。

     

    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保养,更注意心境的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二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

     

    千万别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而且养生也不仅仅是为了长寿。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有必要的。

     

    但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地域的人,养生方法不可“一刀切”。

     

     

    好的身体不是“吃”出来的,而是“顺”出来的。因时因地因人采取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 临床常用到的中药,无论是中成药颗粒剂还是熬的中药汤剂,大多数情况下都应喝温热的,尽量不要喝凉的。

    中药汤剂加热可以采用水浴加热法,或倒在砂锅里用炉火加热。但要注意的是,中药最好不使用微波炉加热。

    在临床上一些患者使用微波炉加热中药,结果影响了药物的临床疗效,使疾病治疗阶段停滞不前。

    中药为何不能用微波炉加热?

    这其中的原理包含了中药学、分子物理学、微波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具体原因如下:

    • 1、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通过微波作用于食物,使食物内部分子产生震动而产热。利用微波炉加热中药的同时,药物分子震动产热的过程中,药物分子也会发生破坏变质,容易失去原有的药物功效;
    • 2、不同药物对微波加热功率敏感性不同,这一点与药物本身的结构组成特性相关。药汤是多种药物的混合溶液,不适宜一同加热;
    • 3、相比于传统加热方法,微波炉加热中药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但其不良反应是否明显可能与个人体质有较大关联。有研究报道发现,某患者服用微波炉加热的冷冻中药汤剂后引起呕吐,而使用砂锅对同样的冷冻中药汤剂加热后服用并未出现呕吐症状。因此,建议在以后的服药治疗中最好不要使用微波炉给中药汤剂加热,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 中国的饮茶史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上千年的饮茶传统,催生了各种制茶工艺以及品类繁多的茶叶,各有千秋。各类茶叶除了色泽、口感不同外,带来的功效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不同的茶叶在泡茶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茶叶的分类

     

    目前市面上使用较多的分类方法是按照焙火程度,也就是发酵程度来分,由轻到重可分为:绿茶(不发酵)、黄茶(微发酵)、白茶(轻度发酵)、乌龙茶(又称青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后发酵)。

     

    茶叶发酵程度越高,咖啡因含量则越高。咖啡因过敏的人,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不发酵或发酵程度低的茶。

     

     

    花茶属于我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主要以绿茶、红茶或乌龙茶作为茶坯,将有香味的鲜花和新茶放在一起,采用窨(xūn)制工艺制成。花茶中以茉莉花茶的产量最大。

     

    另外按照季节分类:春茶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秋茶指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

     

     

    怎样选择?

     

    如此多的茶叶种类,我们要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呢?

     

    (1)绿茶、黄茶和白茶都属于性寒的茶,具有降火去燥的功效,适合体质偏热的人。

     

    胃寒者不宜喝绿茶和黄茶,饭后可少量饮用白茶;胃热者可在空腹时适量饮用白茶;胃中性者,可以在任何时候饮用白茶。

     

    另外,俗话说“绿茶的陈茶是草,白茶的陈茶是宝”,所以绿茶尽量选择新茶,白茶可以选择陈茶。

     

     

    (2)黑茶和红茶性温,适合胃寒、体虚的人,而且更适合冬天饮用。

     

    喝红茶可以调理脾胃、补气养血、消除疲劳,喝黑茶能去油腻、解肉毒、助消化、降三高,适合喜爱食肉的朋友。

     

    而黑茶的饮用方法,以熬煮为最佳,煮出的茶汤颜色更深、味道更浓郁。但是要注意,胃热和睡眠状况不佳者不宜喝红茶;贫血和低血糖患者不宜喝黑茶;另外,最好不要在空腹的时候饮用发酵程度高的茶。

     

     

    (3)乌龙茶性平,适宜人群最广泛,可提神醒脑、降低胆固醇、助消化、促进脂肪燃烧,在日本被称为“美容健美茶”,很适合体型肥胖的人。但是脾胃有病症者不宜多饮。

     

     

    冲泡的注意事项

     

    首先,冲泡之前用热水或沸水洗茶。关于茶叶的冲泡温度,黄茶、白茶和绿茶,用80~90℃的水冲泡为宜,红茶、黑茶、花茶和乌龙茶需要用100℃的沸水冲泡。

     

    现在市面上除了六大类传统茶,还出现了一些新茶,比如:绞股蓝茶、青钱柳茶、罗布麻茶。这三种都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可以调节心脑血管。

     

    在我们选择茶叶种类的时候,不要一味追求“档次”,更不要看别人喝什么自己就喝什么,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中医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将体质分为气虚体质、血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阳盛体质。体质不同,养生方法不同:

     

     

    1、气虚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白,气短乏力,容易倦怠,语声低怯,自汗健忘,舌淡苔白,脉虚弱。

     

    ②调养要点: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常见滋阴食物:

     

    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2、血虚体质

     

    ①体质特点: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唇色爪甲淡白,易失眠,不耐劳作,月经量少色淡,舌淡,脉细无力。

     

    ②调养要点:起居调摄:谨防久视伤血,不可劳心过度。

     

    常见补血食物:

     

     

    红枣、花生、桑堪、荔枝、松子、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羊肉、牛肝、羊肝、甲鱼、海参、平鱼、鳝鱼等。

     

    3、阴虚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易渴、易热、易烦,手足心热,少眠,便干,不耐春夏,多喜冷饮,舌红少苔脉细数。

     

    ②调养要点:补阴清热,滋养肝肾。阴虚体质者关键在补阴;五脏之中,肝藏血,肾藏精,同居下焦,所以,以滋养肝肾二脏为要。

     

    常见滋阴食物:

     

    黑芝麻、黑豆、黑米、糯米、蜂蜜、牛奶、羊奶、鸡蛋、桑椹、甘蔗、百合、螃蟹、河鱼、鳖等。

     

    4、阳虚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白胖,面色淡白,怕冷喜暖,手足欠温,大便稀溏,口不渴,舌淡胖,脉沉无力。

     

    ②调养要点:祛阳法寒,温补脾肾。因为阳虚者关键在补阳。五脏之中,肾为一身的阳气之根,脾为阳气生化之源,故当着重补之。

     

    常见温阳食物:

     

     

    羊肉、狗肉、鹿肉、鸡肉、蚕蛹、桂圆、生姜、花椒、韭菜、薤白、核桃、板栗等。

     

    5、气郁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有时性情急躁易怒,有时忧郁寡欢,胸闷不舒,时欲太息,舌淡红,苔白,脉弦。

     

    ②调养要点:精神调摄:多参加集体活动、文娱活动,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格。

     

    常见理气食物:

     

     

    红酒、橙子、柑、荞麦、韭菜、茴香菜、大蒜、白萝卜、大麦芽、萝卜籽、刀豆、玫瑰花、月季花、茉莉花、桂花等。

     

    6、血瘀体质

     

    ①体质特点:面色晦滞,口唇色暗,眼眶暗黑,肌肤干燥,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②调养要点:精神调养:培养乐观情绪。

     

    血瘀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血瘀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瘀倾向。

     

    常见活血食物:

     

    山楂、桃仁、油菜、山慈姑、黑大豆、酒、醋、黑木耳等。

     

    7、痰湿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体倦身重,嗜睡懒动,口中粘腻,舌胖,苔滑。

     

    ②调养要点:环境调摄:避潮湿。

     

    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常见化痰除湿食物:

     

    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杏仁、白果、白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8、阳盛体质

     

    ①体质特点:形体壮实,面红,声高气粗,喜凉怕热,喜冷饮,大便干臭。

     

    ②调养要点:精神调养:加强修养,防止发怒冲动。

     

    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果、蔬菜,像香蕉、西瓜、柿子、苦瓜、番茄、莲藕,可常食之。酒性辛热上行,阳盛之人切戒酗酒。

     

    常见清热食物:

     

    番茄、莲藕、白菜、芹菜、紫菜、海带、竹笋、茭白、马齿苋、淡豆豉、酱、冬瓜、黄瓜、苦瓜、西瓜、甜瓜、梨、香蕉、柿子、荸荠、甘蔗、槐花、田螺、猪肠等。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作者:王晓哲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泌尿生殖道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少数会出现接触含有淋球菌分泌物而感染,该疾病潜伏期为2-10天,潜伏期内也具有传染性,临床上,该疾病的主要症状分男女,男性主要表现为尿道灼热、红肿、发痒等,而女性主要以宫颈炎为主,这类疾病的治疗方法,以抗菌治疗为主,那么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哪些呢?

    1、头孢曲松

    该药物是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常用于淋球菌尿道炎、淋球菌子宫炎和淋球菌直肠炎等无其他并发症的淋病,可以进行肌肉注射,一般注射一次就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2、大观霉素

    大观霉素与头孢曲松一样,也是用于淋球菌尿道炎、淋球菌子宫炎和淋球菌直肠炎等无其他并发症的淋病,也可用于有并发症的淋病 ,如淋菌性附睾炎、精囊炎、前列腺炎等疾病,与无并发症的差别就是用量不一样,同时,新生儿不宜使用。

    3、阿奇霉素

    奇霉素也是用于典型淋病的治疗,单用效果一般,可以同头孢曲松联合使用,增强治疗效果。

    4、环丙沙星

    一般情况下,感染淋病大多会带有支原体、衣原体疾病的出现,因此,治疗淋病时,对支、衣原体感染也要进行治疗,才能更有效的治愈,环丙沙星是治疗支原体和衣原体的常用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病情,提高淋病治愈率。

    以上就是淋病治疗常用的四种药物了,都可以详细了解一下,总的来讲,发生淋病还是比较可观的,使用三代头孢药物肌肉注射一次就有很明显的疗效,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现这类疾病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治疗,相信会很快治愈的。

  • 作者 | 李晓强

    文章首发于 | 李晓强医师公众号

     

    一监生,中年妻丧,继娶幼室,乃娇态人也。自服补肾助阳之药,以致肾水受伤,不能上制心火,左颧发生一泡,先紫后黑,麻木不知痛痒。凡黑者肾经之毒也,其毒岂浅?且喜疮之四边尚未走散,此犹可取。随用针刺疔上,量别药不济其事,用冰蛳散厚糊作条插入患孔,用糊纸密封,勿令泄气。朝服加减八味丸以滋肾水,午服盖气养荣汤接补真气以滋不足,晚用琥珀蜡矾丸护心解毒。候至十一日外,疔根与药结成一块,根据期脱落,次用生肌敛口、补助调理脾胃之剂,二十日而愈。后因此公不慎调理,失于保节,几及三年,复成虚损劳瘵而殁。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疔疮论第十七·疔疮治验》

     

     

        解析:

     

         疔疮是中医外科常见病之一,一直以来都占据中医皮肤浅表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位置。西医以病原学为基础的命名疾病,因此,在西医进入中国时,将很多皮肤感染性疾病命名为中文时,直接用了痈、疽、疖、疮等,没有借用疔的概念,因此,现代很少有人知道疔疮这个曾经广泛使用的名词,至于其确切意义更是知之甚少。总而言之,疔疮是急性感染性疾病,起初多位皮肤浅表感染,后发展迅速,甚至出现败血症等全身症状。正如陈氏在《疔疮论第十七》中说:“夫疔疮者,乃外科迅速之病也。有朝发夕死,随发随死,有三日、五日而不死,一月、半月而终死。”

     

        对其病因,西医以病菌致病说统而概之。而中医却较为多元化。具体如下:

     

        “且如毒气发于心经者,生为火焰疔。其患多生唇口、手掌、指节间,其发初生一点红黄小泡,抓动痒痛非常,左右肢体麻木;重则寒热交作,头晕眼花,心烦发躁,言语昏愦,此等出于心经之病也。

     

        毒气发于肝经者,生为紫燕疔。其患多生手足、腰胁、筋骨之间,初生便作紫泡,次日破流血水,三日后串筋烂骨,疼痛苦楚;重则眼红目昧,指甲纯青,舌强神昏,睡语惊愦,此等出于肝经之病也。

     

        毒气发于脾经者生为黄鼓疔。其发初生黄泡,光亮明润,四边红色缠绕,其患初生口角、腮颧、眼胞上下及太阳正面之处,发之便作麻痒,绷急硬强;重则恶心呕吐,肢体木痛,寒热交作,烦渴干哕,此等出于脾经之病也。

     

        毒气发于肺经者生为白刃疔。其发初生白泡,顶硬根突,破流脂水,痒痛骤然,易腐易陷;重则腮损咽焦,毛耸肌热,咳吐脓痰,鼻掀气急,此等出于肺经之病也。

     

        毒气发于肾经者生为黑靥疔。其患多生耳窍,胸腹、腰肾偏僻软肉之间,其发初生黑斑紫泡,毒串皮肤,渐攻肌肉,顽硬如疔痛,彻骨髓;重则手足青紫,惊悸沉困,软陷孔深,目睛透露,此等出于肾经之病也。”

     

        此等细致入微的症状描述,是值得我们今天的临床医生学习的。虽然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诊断技术和辅助工具,但我们仍然应该继承医学前辈的观察能力和发扬古人以临床为基础的探索精神。我们必须承认西医在病原学上的成就,但我们应该明白,在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病原体并不是全部的“因”。任何结果都是有着多元化的“因”。疾病也不例外。

     

        根据病史和症状本案之病当为黑靥疔,既然病位在肾,那治疗原则基本也就相差不言了。

     

         古人用药讲究因时因地因人,从来就不会拘泥于某方,用法也不会拘泥于一日一次或一日两次。很多古人的医案都记述了很多种复杂的中药服用方法,有餐前服、有餐后服、有餐后服、有清晨服、有晌午服、有日暮服、有子时服、有一日一次、有一日两次、有一日三次、甚至有一个时辰(2小时)服一次、有冷服、有热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至于药引那就更是复杂多样了。不知何时几乎所有的汤药都变成了一日两次,试看今天的所有的中医医生,几乎用药都是一日中药,分早晚两次服用。陈氏以早晨服加减八味丸以滋肾水,中午服盖气养荣汤接补真气以滋不足,晚上服用琥珀蜡矾丸护心解毒。这种用药思路恐怕是我们今天的中医人都应该学习和深思的。自古用药之病都有联合配伍、联合方法、多样化、多靶点的治疗思路。西医常用多路径、多靶点的条理分明的体系化诊疗思路。而中医却仅仅满足于方剂内的配伍,给病人仅喝一碗汤药就想要立竿见影,这岂非痴人说梦?

     

     

        古人的治疗思路连贯有序、严谨慎密,才能仅靠中医治愈复杂多变的疾病。而今,只以一剂汤药之病,当然疗效不佳。自知疗效不佳,便只能佐以西药,既然中西医同用,疾病治愈了,恐怕连医生也不知道是何药起了作用。当然,为并不反对中西药并用,只是忧心本末倒置后,中医就危险了。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我一直很纳闷,中药也是药,西药也是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吃中药而不愿意吃西药呢?直到有一天,一个同行说这其实是文化问题,我才恍然大悟。西医西药太直白,不符合这些愿意吃中医中药的人的心理预期,至于更深层次的问题,因为牵涉东西太多,就不啰嗦那么多了。咱们讨论今天的重点——中药能不能降血压?

     

     

    我来说一下我的观点——中药降血压不推荐!我要说中药不能降压,估计会被喷死,所以想来想去,才改为中药降压不推荐。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来看看为什么不推荐使用中药降压吧!

     

    一、长期服用西药依从性更好

     

    无论中药西药,都很少能根治高血压,都需要长期吃药,对于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而言,西药会有更好的依从性。此时会有很多的喷子来喷,说中药吃几剂可以除根,好吧!如果你抱着这种态度,要么会被骗,要么是在拿着生命开玩笑。那么接下来的几条,你也就不用看了!

     

    二、降压效果西药降压更明确

     

    降压才是硬道理,无论什么方法,能把血压降低到正常、降到达标才行,而这方面,西药更有优势,而且降压效果更明确。西药作用靶点明确,降压机制清楚,对于血压的降低幅度也好把控。

     

    三、西药剂量标准更容易量化

     

    西药剂量标准明确,很好量化,而中药不好量化。对于患者来说,反复波动的血压,更容易造成急性的高血压事件和并发症,所以使用固定剂量的药物,长期使得血压达标而不反复,是减少事件和并发症的基础。而西药在这方面,更能稳定的控制血压达标。

     

     

    四、西药降压的获益证据更足

     

    西药降压的临床证据充足,中药几乎没有相关临床循证证据。实际上西药降压,已经经过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人亲身试验,明确的有获益的证据。这时候还会有喷子来说,中医已经几千年,还不比上百万人试验更厉害?好吧,我只是来告诉大家降压不推荐使用中药的,而不是来诋毁中医的。

     

    不知道这样能否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至少在很多的中医那里,也是在使用西药降压。信则有,不信则无,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得到大家。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 许多医学大家之间的关系,都是挺好的,比如丁甘仁和曹颖甫。丁甘仁是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校长,曹颖甫是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的教务长,曹颖甫和丁甘仁老先生是至交,在丁甘仁老先生去世后的一年后,曹颖甫的妻子也生过一场大病,原本是曹老自己治,却不见成效,后来还是师从丁甘仁及曹颖甫的章次公提醒他后才恍然大悟,改变用药,治好了妻子的病。

     

     

    那个年代,很多人通常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固定的房子的,一家人能够养家糊口把日子过下去就算不错的了。曹颖甫虽说比一般人家的生活稍微好一点,可早些时候也是租房子住。所以换房子也是常有的事。六月二十三的那天曹颖甫的妻子出门找租的房子,直到傍晚才回家,回到家的时候便对曹颖甫说:“我今天不能亲自给你烧火做饭了,不舒服,先睡了。”说罢进房睡了,曹颖甫不放心跟着进了房。曹夫人原本就盖了一床被子,见曹颖甫进来了,便对他说:“我冷得厉害,你再去给我拿一床被子来。”加盖了一床被子后,仍是觉得冷。

     

    与此同时,曹夫人的口角还起了疮,面目发红,看着像是热病。但曹夫人的腹中却又没有不适感,脉象浮紧且有力。大热天盖这么多被子,很久仍旧没有汗出,身上仍旧没有热意,曹颖甫考虑了一番后,觉得这应该是患了伤寒表实证,于是用了麻黄汤给她服下。但因为当时天气比较热,所以麻黄汤中药的用量都比较少,麻黄和桂枝都只有两钱。

    曹夫人把药服下后,过了一个小时,病症仍然没有什么变化。于是又喝了一剂,这剂把麻黄和桂枝改成了三钱,服下之后,仍旧没有效果。于是又补充了一剂,这样断断续续的,到第二天中午就连服了四剂,却丝毫没有作用。曹颖甫急得不行,又实在没有办法了,只好把章次公喊了来。

     

    次公查看后说道:“先生胆子为何如此的小?”曹颖甫说道:“那应该怎么办?”章次公回答道:“麻黄和桂枝应该各用五钱,甘草和杏仁可以维持二钱的剂量。”夫人服下后,果然半小时不到,就开始发热,大汗淋漓,发出的味道站在屋外都可以闻得见。期间房东过来过一次,都是捂着鼻子站在屋外面。人站在屋外面往里看,只见病人的被子上不停冒着热气。

     

    这样持续了一会儿,太阳病怕冷这些症状就消失了。随着又出现了口干渴,脉洪大、烦躁的症状。于是又用调胃承气汤给她服下后,症状便慢慢消失了。

     

    这次病了过后,曹夫人的身体很久才恢复。有一段时间她的皮肤都是紫黑色,很久才好。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