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宝宝偶用暴力 爸妈宜不宜干涉

宝宝偶用暴力 爸妈宜不宜干涉
发表人:李睿

5岁的果果在和小狗玩耍时,却出现了揪小狗耳朵的暴力行为。这引发了家长们对于孩子暴力行为的担忧:孩子欺负小动物或小朋友,父母应该怎么办?经常看暴力电影的儿童是否更容易有暴力心理倾向?如何消除孩子的暴力倾向呢?

朱然科医生指出,孩子的暴力行为属于攻击性行为,分为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和关系攻击三种。并非所有的攻击性行为都是不好的,孩子通过攻击行为了解自我和他人的区别,在攻击中学习。父母不应急于给孩子贴上标签,而是要观察攻击行为是否成为习惯。

当孩子的攻击行为成为习惯时,父母应采取干预措施。最重要的是,父母和老人要统一教育理念,避免孩子利用家庭成员的纵容逃避惩罚。

攻击行为模式的孩子通常是由于内心安全感不足,父母没有给予足够的安全依恋。家长应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经常观看暴力电影和游戏可能增加孩子的暴力倾向。研究表明,经常观看暴力电影的儿童,明显有暴力倾向。父母可以通过积极的影响消除孩子的暴力倾向。

纠正孩子的攻击行为,可以使用二选一的方法,配合社交忽略性的惩罚。父母应与孩子沟通,明确自己的期望,引导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虐待儿童综合征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儿科门诊,经常会有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就诊,抱怨孩子作息不规律,晚上不按时睡觉,白天精神状态不佳。其实,这并非孩子故意不听话,而是他们还没有完全建立对时间概念的认识。

    孩子对时间的感知与成人不同,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具体事件来记忆时间。例如,当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如吃完晚饭、完成作业后,他们会期待下一个活动,如洗澡、睡觉。这种通过事件来记忆时间的方式,有助于孩子形成稳定的生活习惯。

    然而,当家庭中出现突发事件,如父母加班回家晚,打破了孩子习惯的时间顺序,就会导致孩子出现“时间混淆”,从而影响他们的作息。

    因此,家长在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每天按时让孩子完成各项任务。
    • 避免频繁改变孩子的作息时间,以免造成“时间混淆”。
    • 当出现突发事件时,尽量保持孩子习惯的时间顺序,如提前准备孩子喜欢的读物,陪伴孩子度过。
    • 与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 耐心引导孩子,让他们理解时间的重要性。

    此外,家长还需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适应时间规律的生活。

    总之,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关爱。通过科学的引导,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健康成长。

  • 如今,许多家长过度溺爱孩子,习惯于为孩子包办一切,导致孩子失去了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这种过度保护不仅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例如,一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会寻求家长的帮助,而不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种依赖性会让孩子失去自信,缺乏独立面对困难的能力。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我增值能力,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任务。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而不是直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2.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家务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4. 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总之,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而不是过度保护。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增值。

  • 今天是个晴朗的下午,我带着一岁多的孩子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孩子一直是个爱哭的孩子,有时候无缘无故地就哭了起来。在等待的过程中,我焦急地来回踱步,心里充满了担忧。

    终于轮到我咨询了,我向医生详细描述了孩子的情况。医生温和地询问了我关于孩子的饮食、睡眠以及日常生活的细节。我告诉医生,孩子平时由奶奶照顾,父母偶尔在工作之余帮忙照看。孩子吃饭很正常,不挑食,身高和体重也都在正常范围内。

    医生耐心地听我讲述,然后对我说:“孩子一直爱哭,可能是由于情绪问题或者气质类型的原因。首先,我会建议您排除器质性疾病,您可以带孩子在儿保科进行气质类型的检测。”我听了医生的建议,心中略感安慰。

    医生还提醒我,平时不要经常换人照顾孩子,父母应该多陪在孩子身边,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我深感医生的话很有道理,决定以后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最后,医生告诉我,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需进一步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我感谢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也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为我们提供这么便捷的医疗服务。

  • 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倾向于对孩子的各种需求给予即时满足,这种做法虽然让孩子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但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问题。

    例如,孩子可能会因为缺乏耐心而难以适应社会竞争,容易产生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因此,引导孩子学会等待,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自律能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延迟满足并非让孩子忍受痛苦,而是让孩子学会控制欲望,珍惜现有的资源。以下是一些帮助孩子学会等待的方法:

    1. 明确规则:家长应与孩子明确约定等待的时间,并严格遵守,让孩子明白等待是必须的。

    2. 分散注意力:当孩子等待时,可以引导他们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如阅读、绘画等,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3. 肯定鼓励:在孩子等待过程中,家长应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等待的成果。

    4. 增强自律:家长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活动,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让他们学会自我控制。

    5. 以身作则:家长应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孩子学会等待。

  • 与大人们一样,宝宝也会产生嫉妒心理,这种心理在宝宝身上往往表现得更为强烈和独特。当宝宝看到别人拥有自己渴望的东西时,无论是玩具、父母的关注还是老师的表扬,他们的内心都会滋生一种微妙的嫉妒情绪。

    嫉妒并非完全消极,适当的嫉妒可以激发宝宝的社会能力,帮助他们学习尊重他人的需求,培养创造力,并学会分享、竞争和尊重他人的权利。然而,过度的嫉妒会阻碍宝宝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变得心胸狭窄,难以在社会中立足。

    以下是一些帮助宝宝克服嫉妒心理的建议:

    1. 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父母应该平等地对待宝宝,避免偏袒或偏爱某个孩子。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自尊,减少嫉妒心理。

    2. 避免过分比较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父母应该避免过分比较,以免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3. 培养宝宝的自信心

    父母应该鼓励宝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4. 教育宝宝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

    通过教育,宝宝可以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权利,从而减少嫉妒心理。

    5. 增强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

    鼓励宝宝参加社交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相处,减少嫉妒心理。

  • 儿童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首要因素,据最新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14岁以下的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在中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原因总数的26.1%,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包括家庭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烧伤、烫伤等。这些伤害多因缺乏安全意识、防护措施不当等因素导致。儿童好奇心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玩耍和运动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为了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家长和监护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 家中存放的药品、化学品等危险物品要妥善保管,避免儿童误食或接触。
    • 教育儿童不要在水中嬉戏打闹,避免溺水事故发生。
    • 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儿童出行安全。
    • 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避免烧伤、烫伤等意外伤害。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儿童安全问题,加强儿童安全健康教育,共同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北京儿童医院作为我国儿童医疗领域的领军机构,一直致力于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救治工作。医院设有专门的儿童意外伤害救治中心,为患儿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总之,预防儿童意外伤害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 近年来,一项针对幼儿行为攻击倾向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攻击倾向。然而,许多家长却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将其视为孩子间的正常打闹。事实上,幼儿期的攻击性行为是成年后犯罪行为的重要诱因。

    男孩的攻击性往往比女孩更为突出。当男孩受到攻击时,他们往往会急切地报复对方。这种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加以干预,可能会在成年后转化为犯罪行为。

    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1. 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了解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有效干预的关键。可能是孩子想要引起注意、寻求控制感或者表达不满。

    2. 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与孩子进行积极的沟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避免使用惩罚或体罚,这可能会加剧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3. 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行为。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绪游戏等方式进行训练。

    4. 增强孩子的社交技能: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学习合作游戏等方式,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提高社交技能。

    5. 以身作则:家长要以身作则,展现积极的行为榜样。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暴力或攻击性行为。

  • 在当今社会,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程度远远超过了以往。然而,这种过度的关爱是否意味着父母的爱已经超出了理智的范围,变得过于主观和片面呢?

    为了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是否对孩子过度保护,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自我评估问卷。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评分标准如下:1=从不;2=偶尔;3=经常;4=总是。

    (1)与其他孩子相比,我对孩子的爱和关心是超过一般人的。

    (2)我给了孩子其他小孩得不到的东西。

    (3)在和亲戚、朋友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我对孩子的照顾是显而易见的。

    (4)不管孩子是否正确,我对孩子有些偏爱,不愿意批评他。

    (5)即使是孩子错了,我也会把责任归咎其他人。

    (6)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总是可以找到孩子犯错误的理由,如他太小了,他不适合做。

    (7)我不喜欢别人批评我的孩子。

    (8)我一直相信孩子是会成功的,不管他现在是什么样子。

    (9)在孩子生日前一个月,我已经开始准备生日礼物。

    (10)我没有打算引导孩子离开我,去外地工作。

    评分标准:

    15分以下:您对孩子有些冷淡,缺乏激情,孩子时常得不到您积极的关注和特殊的爱。这对小孩子是不利的,您应该经常给孩子很强烈的暗示,如“孩子,我为你感到骄傲”,“加油,孩子,加油”。

    15~25分:您对孩子的关心是适度的,这对树立孩子的自信,探索新事物很有帮助。适当的鼓励和及时的批评有助于孩子成长。

  • 婴儿摇晃症候群,又称婴儿虐待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暴力摇晃或剧烈晃动婴儿头部引起的严重伤害。这种伤害可能对婴儿的大脑和颈部造成永久性损伤,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石家庄夏季,气温较高,家长在照顾婴儿时更应警惕此病的发生。
    一、预防措施
    1. 家长和照顾者应了解婴儿摇晃症候群的症状和危害,提高警惕。
    2. 避免对婴儿进行剧烈摇晃,如突然的抛掷、快速摇晃等。
    3. 对于婴儿的哭闹,应耐心安抚,而非通过摇晃来解决问题。
    4. 培养良好的亲子互动方式,如拥抱、轻拍背部等。
    5. 若发现婴儿出现异常反应,如嗜睡、呕吐、抽搐等,应及时就医。
    二、家庭治疗策略
    1. 对于已发生摇晃症候群的婴儿,应立即停止摇晃行为,避免加重损伤。
    2. 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3. 保持婴儿的生活环境舒适,避免过热或过冷,以免加重症状。
    4. 加强家庭护理,注意观察婴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家长和照顾者应学会正确抱持婴儿,避免因不当抱持导致摇晃症候群的发生。

  •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儿童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儿童暴力问题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报告显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儿童暴力的发生及其对儿童健康造成的长期影响。

                         

    在墨西哥,国家福利部门平均每天就接到4份虐待儿童的报告。英国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为了引起社会对虐待儿童问题的重视,英国甚至专门制作了公益广告进行宣传。

                         

    暴力对儿童的伤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严重的是心理上的。WHO的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遭受过暴力的人,成年后,6%的人会出现抑郁症状、12%的人会滥用酒精和药物、8%的人会产生自杀意图、10%的人会出现精神紊乱、27%的人会因曾经受到的创伤而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家在预防儿童暴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墨西哥,卫生部专门发布了《有关暴力与健康的国家报告》,对暴力伤害情况,尤其是对未成年人给予了高度关注。建议政府制定一个国家行动计划,预防任何形式的暴力伤害。同时,卫生部还承诺建立一个制止暴力伤害的国家级健康中心。此外,巴西对300多个暴力预防项目进行了登记。马来西亚则更关注受虐儿童,建立了危机中心为受虐儿童提供援助。

                         

    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也高度重视儿童暴力问题。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儿童保护工作的投入,建立健全了儿童保护机制。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公众对儿童暴力问题的认识,共同为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