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民以食为天,儿童尿石症该怎么吃?

民以食为天,儿童尿石症该怎么吃?
发表人:方晓亮

1.增加液体摄入:多饮水可以降低尿路离子过饱和,预防复发,同时可促进小结石排出。

2.补充钙量要合理、适量:相关研究表明钙摄入多的人患肾结石的风险并不比钙摄入少的人更大。事实上,如果饮食缺钙,低钙可使骨溶解大于骨生成,血及尿钙均增高,还使草酸的吸收和经尿道排泄增加,这样就会发生草酸和钙的沉积,促进尿结石的生成。因此,膳食中应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如牛奶、鱼虾、海带等。注意不要通过服用钙剂来预防尿结石,过多服用钙剂反而有增加尿结石发病的危险。

3.限制饮食中过量草酸摄入:草酸钙结石患儿应避免巧克力、咖啡、杏仁、花生、甜菜、竹笋、菠菜、马铃薯、茭白、红茶、可可粉等富含草酸食品。其中竹笋、菠菜中草酸含量较高。如果确实需要吃这些东西,可以先用沸水煮一下,仍后再烹调,可以去除部分草酸。其次为茶叶,茶叶中以绿茶、红茶含草酸钙最多;普洱茶次之,白茶、菊花茶、茉莉花茶最少。

4.限制蛋白质过度摄入:蛋白质需消化吸收转变为氨基酸才能被身体利用,而氨基酸中的芳香族氨基酸(色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等)则可转变为草酸的间接前身甘醇酸酯和直接前身乙醛酸盐。高蛋白饮食(禽肉、红肉)可引起尿钙、尿草酸盐排泄过多,尿中枸橼酸排出减少,降低尿 PH 而增加尿结石形成几率,所以在膳食中要注意控制动物蛋白质的过多摄人。

5.增加富含枸橼酸水果摄入:枸橼酸是一种自然的尿石抑制剂。酸味十足的食物多含丰富枸橼酸。以下水果及这些水果制成果汁、梅干及水果醋等均含较丰富枸橼酸,是不错的选择。即柑橘、柠檬、酸橙、青梅、乌梅、苹果、山楂、葡萄柚、菠萝、草莓等。另在一些坚果、蔬菜(番茄)中也含有丰富的枸橼酸。但大量摄入含枸橼酸的水果和蔬菜可导致高草酸尿而抵销增加饮食中枸橼酸的益处。

6.重视膳食纤维摄入: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摄人与尿结石发病率呈负相关,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使尿中的草酸钙和尿酸减少。谷类、薯类及新鲜蔬菜中富含纤维素,做到粗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可起到增加膳食纤维的有益作用,如新鲜的蔬菜包括黄瓜、豆角、绿豆芽等,新鲜水果包括苹果、雪梨、两瓜、葡萄、橙等。

7.尿路结石需要尽量不服用或少服用与结石有关的药物,如维生素 c、激素、阿斯匹林、磺胺、大黄类药物等。

8.尿路结石者不宜多吃糖:尿路结石病人吃糖过多,不但有碍治疗,而且会促进尿结石进一步形成。实践证明,各种类型的糖特别是半乳糖、乳糖、果糖和蔗糖,均可转化为内源性草酸盐-草酸钙的前身,服糖后尿中的钙离子浓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会增加。钙和草酸均可促进结石形成,三者同时增加更易形成结石。因为尿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钙、草酸钙易于沉淀,促使结石形成。因此,患有肾、输尿管和膀胱结石的病人不宜多吃糖。

9.尿酸结石病人:尿酸结石它在酸性尿中容易形成,而在碱性尿中则易溶解。所以要尽可能少吃动物内脏、海鱼、虾类、花生、扁豆、红茶、咖啡等酸性食物,多吃低嘌呤食物,如玉米面、 麦片、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

10.磷酸钙结石病人:应少吃高磷 食物,如全脂奶粉、麸皮、虾米、南瓜 子仁、松子仁等,多吃核桃仁、胡萝 卜、西瓜、冬瓜、梨、鲜藕等。

11.胱氨酸结石病人:胱氨酸尿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肾小管不能重新吸收某些特定的氨基酸,尿中胱氨酸过饱和而致病。因对于遗传性缺陷尚无根治办法,故所有的治疗基本是对症的,故需在饮食上多注意。饮食中的蛋氨酸在体内代谢后转为胱氨酸,故胱氨酸结石患者应采用低蛋氨酸饮食,比如少吃蛋、禽、鱼、肉等。水果、蔬菜能使尿液转为碱性,对防止胱氨酸结石较好,并多饮水以减少胱氨酸浓度而达到治疗的作用。对于胱氨酸结石,可采用友莱特口服融石治疗,该药物在服用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测尿 PH 值,并根据尿的酸碱性调整夜间服用的量。

12.适当运动、控制体重:肥胖为结石形成重要原因之一,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不但有益于增强体质,且可使小的结石在运动中下移,而排出体外,持之以恒是很重要的。

总之,尿路结石患儿的饮食宜清淡低盐、低脂、低草酸、低嘌呤饮食,增加每日饮水量,同时应加强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摄入,控制无机盐的摄入量,适当运动,根据结石成分分析,合理的结合药物排石治疗,愿你能远离尿石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医生提醒,夏季是泌尿系结石的易发季节,平均增加20%的发病率。因为天气热,出汗多。如果补水不足,尿量减少,尿浓度增加,结石发作的概率大大增加。

     

      

    夏天,气温高的时候,人出汗多。如果少喝水,减少尿量,结石发作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当尿量减少时,尿液中的结石成分(如草酸、钙离子或尿酸等。)会被浓缩,导致晶体的沉淀和结石的形成。根据堵塞的位置可以判断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还是膀胱结石。

    导致结石的三大原因:家族史、饮食习惯、不爱喝水。

    饮食习惯:比如经常吃大鱼大肉,味道重等。

      

    饮水量不足:饮水量会根据每个人的年龄、体型、性别、体重和工作性质而有所不同。

      

    六大症状有体征,要尽快处理!

      

    结石发生时,可能出现腰痛、腹痛、尿路梗阻、血尿、尿路感染、胃肠道不适、排尿方式改变等症状。

      

    腰痛和腰痛:结石患者有时可能不会感到不适,直到引起尿路梗阻和肾脏水肿,从而引起严重腰痛。因此,当结石突然落入输尿管,或者原本留在某处的结石突然移动时,往往会引起急性腰痛,即肾绞痛。

      

    血尿:大多数结石患者在目测或尿检中可能有镜下血尿。尿路结石血尿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结石在尿路内的运动和尿路粘膜微血管出血所致。

      

    胃肠道不适:由于肾和胃的神经反射通路相同,常见的胃肠道不适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胃痛、腹胀、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常被误认为肠胃炎。

      

    排尿方式的改变:结石位于输尿管或膀胱下部。因为膀胱受到刺激,会引起尿急、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结石有时会堵塞尿道。如果只是部分堵塞,尿液会变小,缓解疼痛。当完全堵塞时,尿液不会得到缓解,膀胱会上升。

      

    尿路感染:如果有尿路结石,长期严重堵塞尿路,储尿会滋生细菌,造成尿路感染。引起肾盂肾炎时,会伴有发热、畏寒、头晕、全身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甚至引起败血症。

      

    尿路梗阻:结石卡在输尿管内,不仅引起肾绞痛,而且长时间严重阻断尿流,尿液在肾内积聚,造成肾脏水肿,从而损害肾功能。

     

      

    一般小于0.5cm的结石有机会随尿排出体外;小于2cm的结石可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大于2厘米的结石可以通过手术取出。医生会根据患者结石的大小和位置安排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医生提醒人们每天要喝2000cc以上的水,保持足够的尿液,不要憋尿,饮食均衡,适当运动,以防止结石发作和复发的机会。

     

  • 人体内有时会长出各种“石头”,不仅会干扰器官正常运作,有的还会用疼痛折磨身体。

     

    其中,泌尿结石就是一类疼痛感强烈的病症,不同部位也会有疼痛差异。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列出泌尿系统结石的“疼痛排行榜”,并教你几招防住这些结石。

     

    受访专家

    江苏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居小兵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杜鹏

    上海长海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 蔡东联

     

    泌尿结石主要分4种

     

    泌尿结石是一个总称,主要是由尿液内的盐类物质沉积形成的固体石块,一般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上尿路结石主要是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下尿路结石主要是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

     

     

    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往往是原发的,起源于肾脏;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多为继发,一是肾结石通过输尿管,排入到膀胱和尿道;二是各种原因(如前列腺增生等)造成的排尿不畅、残余尿增多致使尿液中的代谢物沉积,最终形成结石。

     

    尿路结石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血尿、尿路梗阻、排尿困难。疼痛伴发血尿是泌尿系结石的特征性表现。结石可引起泌尿道直接损伤、梗阻、感染或肾功能损害。

     

    大部分泌尿结石患者不需要手术取出,80%~90%只需要通过肾镜、输尿管镜或膀胱镜等进行微创治疗即可。

     

    泌尿结石有个“疼痛指数榜”

     

    有些人长了结石毫无痛感,有的人发作起来就痛不欲生。单从结石所处的不同部位来说,疼痛指数就会存在差异。

     

    输尿管结石 疼痛指数:5颗星

    输尿管是人体将肾脏尿液输送到膀胱的必经之路。如果肾结石没有得到及时干预和治疗,就可能掉落下来,卡在狭窄的输尿管里,形成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本身虽细,但属于“不均匀的细”,它存在3个“生理性狭窄”,分别在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和输尿管入膀胱处,结石很容易被卡在这三处。

     

    相比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所引起的疼痛更加剧烈,有人将这种疼痛描述为“仅次于顺产分娩”的疼,其典型表现为阵发性腰部或上腹部疼痛,剧烈难忍。

     

    除了疼痛,当结石堵住排尿通路,造成尿液在肾脏大量积蓄时,还容易诱发肾脏积水。如果患者患有双侧输尿管结石,就会表现出尿量减少甚至无尿(24小时尿量小于100毫升)。

     

    临床上判断泌尿结石是否严重,通常根据结石对肾脏功能的损害程度而定,与结石的大小、位置以及梗阻时间都有关系。

     

    一般来说,输尿管结石危害程度要大于肾结石,因为输尿管结石会导致整个肾脏梗阻,而肾结石仅会导致局部肾盏梗阻,对整个肾功能影响较小。

     

    肾结石 疼痛指数:3颗星

    多数情况下,肾结石会在肾脏中找到个“舒适的小屋”——肾盏,只要待在里面保持不动,基本没什么痛感,很容易被忽略。

     

    当身体进行高强度活动时,结石移动就可能导致疼痛发作和加剧,还可能划伤肾盂输尿管,出现类似腰酸背痛的痛感,偶尔表现为钝痛和绞痛。

     

    肾结石往往是通过体检才被发现,因此希望大家注重常规体检。

     

    尿道结石 疼痛指数:3颗星

    尿道结石相对少见,具体表现为因结石阻塞尿道所引起的排尿困难、滴沥,甚至急性尿潴留,有时会出现血尿、脓尿等情况。

     

     

    膀胱结石 疼痛指数:2颗星

    原发性膀胱结石多发于男孩,与营养不良和低蛋白饮食有关,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其发生率在我国已明显降低。

     

    继发性膀胱结石常见于有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憩室等问题的老年男性。

     

    由于膀胱空间较大,结石如果保持不动并不会引发疼痛,患者典型症状为排尿突然中断,需改变体位才能继续排尿。

     

    若膀胱结石“不老实”,在膀胱内反复移动,对膀胱造成刺激,患者就会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

     

    这些习惯最招泌尿结石

     

    泌尿结石并非会一夜之间形成或长大,它最喜欢盯上有以下生活习惯的人:

     

    喝水少或喝生水

    常见的肾结石,就与长时间喝水不足有关。人体70%的成分是水,其代谢、排毒都需大量水分。饮水量太少,会增加血液浓度及肾脏负担,并导致尿液浓缩,易引起结石。

     

    建议成人每天喝至少8杯水,并且不要饮用杂质过多的生水。此外有些地区的饮用水是硬水,晶体、钙含量较高,会使人体尿钙增高,也会形成结石。

     

     

    摄取过多高蛋白食物

    经常吃肉甚至拿肉当主食的人很危险,蛋白质在体内消化代谢后,会增加尿液酸性,身体为平衡尿液酸碱度,会释放碱性的钙,钙与尿酸便会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结石。

     

    成人每天需60~80克蛋白质,经常大吃大喝的人易超标,可多吃果蔬并相应减少肉类摄入。

     

    吃太咸

    体内的高盐分从尿液中排出时,也会增加钙排出量,使尿钙升高,易在尿液中与草酸结合形成结石。


    建议烹饪时用蒸煮代替煎炸,菜出锅时再撒盐,少吃咸菜、酱类等高盐食物。

     

    嘌呤高的食物吃太多

    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嘌呤的代谢产物是尿酸,尿酸过高,可能形成尿酸结石。吃嘌呤多的食物时最好别喝酒,应多喝些水增加嘌呤代谢、排出。

     

    饮食中油水大

    脂肪会阻碍尿酸代谢,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当水分摄入不足时,易产生结石。吃了油大的食物更要多喝水才能避免结石。

     

    爱熬夜

    人体泌尿系统负责排出身体多余的钙、尿酸、嘌呤等代谢物质。如果经常熬夜,会影响肾脏排毒,让上述多余物质沉淀在肾脏内,造成短暂的高尿酸血症。长此以往,就可能形成结石。

     

    4招帮身体挡住结石

     

    泌尿系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多,发病率和复发率也很高。建议日常生活做好以下4点,不让结石找上门。

     

    1.大量饮水

    多喝水,以增加尿量,稀释尿中形成结石物质的浓度,减少晶体沉积,有利于结石排出。除日间多饮水外,建议夜晚增加一次饮水,保持夜间尿液呈稀释状态,可减少晶体形成。

     

    成年人24小时尿量应控制在2000毫升以上,这对任何类型的结石病人都是一项很重要的预防措施。不过建议少喝生水,将水烧开再喝。


    2.多吃碱性果蔬

    保证饮食综合平衡,避免某一种营养成分过度摄入。除了少吃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特殊人群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 吸收性高钙尿症患者可适当摄入低钙饮食,但不推荐其他含钙尿路结石患者进食限钙饮食;
    • 草酸盐结石病人应限制浓茶、菠菜、番茄、芦笋、花生等食物的摄入量;
    • 高尿酸患者应少吃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豆制品、啤酒等。

     

    3.定期检查尿酸碱度

    预防尿酸高和胱氨酸结石,患者应经常检查尿酸碱度,应保持在6.5以上。如果出现疼痛伴发血尿,应考虑尿路结石的可能,及时就诊。

     

    建议每半年至1年进行一次体检。

     

    4.坚持运动

    适当增加运动量对未患结石和已有结石的人都有益处。其作用机理是:借助运动时所产生的冲击、惯性,使结石发生活动,从而为下一步排石奠定基础。可选择跑楼梯、打篮球和排球、跑步等运动。

  • 随着夏入七八月、进入三伏节,天气是越来越热了。家有小孩的家长朋友们会发现,孩子身上开始出“疹子”,密密麻麻的一小片。

     

    疹子又红又痒,孩子忍不住抓,一抓就破皮,搞得孩子更加痛苦。这时候家长朋友们可是心急的不得了,但又分不清这是痱子还是湿疹。急的干跳脚……

     

    相信这一幕经常发生在很多家长朋友们的身边,天一热孩子身上就开始冒“疹子”,越痒越抓,越抓越痒,最后弄得孩子身上到处都被挠破了皮,然而分不清这到底是痱子还是湿疹,想要治疗还真是无从下手。

     

     

    今天,Dr.京就来聊一聊小孩子身上的痱子和湿疹有什么区别。

     

    俗话说,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湿疹和痱子是怎么产生的。


     
    痱子和湿疹为何产生?

     

    痱子

     

    在炎热、潮湿的环境里,空气湿度大、水汽接近饱和,皮肤表面的汗液难以挥发,更多的汗液也只能留存于汗腺周围无法分泌至体表,导致汗腺堵塞。

     

    长期以往,汗液将会向周围组织中渗透,进入表皮层及真皮层,导致皮肤浸渍在盐性液体中,长期受到刺激后产生丘疹、疱疹和小水疱,并有瘙痒、刺痛感,这就是痱子


    如果挠破表面后,容易合并细菌感染,会加重炎症反应 [1]

     

     

    湿疹

     

    湿疹的病因就比较复杂了,湿疹常是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结果

     

    例如: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免疫力低下、内分泌失调等身体内部原因;以及生活环境、气候剧烈变化、饮食不当、外界刺激(日光、寒冷、炎热、热水烫洗、动物毛发)等外部原因,均可诱发皮肤炎症而出现刺痒、疼痛的丘疹、疱疹,这就是湿疹。

     

    如果说痱子是汗腺堵塞导致皮肤出了问题,那么湿疹就是皮肤的屏障功能在内外原因刺激下受损而出现的皮肤炎症 [2]

     

     

    看来痱子和湿疹的发生机制完全不同,我们又应该如何区分痱子和湿疹呢?

     

    痱子和湿疹怎么分?

     

    区分痱子和湿疹,我们可以遵循“四个看”的原则


    看形态

     

    由于发生机制不同,皮肤炎症的形态表现也不同,因此家长朋友们可以通过看皮疹的形态来区分痱子和湿疹。

     

    前文说到,痱子是由于汗腺堵塞、汗液无法排出而形成的,因此痱子的形态为一个个颗粒分明的水疱,形态较小。

     

    而湿疹的形态,往往都是一片片的粟粒状水疱,形态较大,有时还会出现点状、片状糜烂创口,甚至出现渗液、结痂。

     

     

    看部位

     

    家长朋友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皮疹出现的部位来判断到底是痱子还是湿疹。

     

    由于汗腺堵塞、汗液积聚导致痱子“丛生”,因此容易长痱子的地方自然就是闷热环境中容易出汗的地方:头部、脖颈、后背、双侧腋窝、腹股沟等地方。

     

    湿疹导致的皮疹位置就不固定了,一般来说我们身上所有皮肤部位都可能出现,不过一般也多集中发在脸部、头顶、四肢等部位。

     

     

    看过程

     

    家长朋友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皮疹发病的变化和演变过程来判断是痱子还是湿疹。

     

    痱子起疹后,如果及时发现,注意透气、降温、减少出汗,即便不用什么药物,皮疹也很容易在短期内消退。

     

    湿疹一般持续时间比较长,并且消退后还容易反复再发,因此如果不进行处理,湿疹的皮疹很容易越来越严重。

     

    看症状

     

    家长朋友们还可以看孩子的症状表现。如果是痱子,一般只会有轻微的瘙痒和疼痛,症状并不严重。而湿疹则非常容易出现剧烈瘙痒、刺痛,导致孩子控制不住地去抓挠,因此容易导致皮肤破皮。

     

     

    痱子和湿疹如何治?

     

    当我们能够区分痱子和湿疹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应对呢?


    痱子

     

    一般治疗:保持皮肤干燥、凉爽、通风,尽量穿着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避免刺激皮肤;

     

    外用药物:可以对起痱子的皮肤局部清洁后,使用痱子粉、爽身粉、炉甘石洗剂或中成药物洗剂来抑制皮疹发生,情况严重者也可以表面涂抹激素类乳膏,减轻瘙痒和炎症 [3]

     

    湿疹

     

    一般治疗:这里同痱子的一般治疗一样,保持干燥、清爽通风、棉质衣服减轻刺激。

     

    同时,还要尽量找到诱发湿疹出现的内因外患,及时调整精神状态、情绪以及全身免疫、内分泌性疾病,并且避免可疑外界刺激,从根源上解决湿疹。

     

    外用药物:外用药物是治疗湿疹的主要方法。

     

    针对湿疹的皮疹,可选择治疗浓度的硼酸、高锰酸钾溶液、炉甘石、氧化锌溶液进行冲洗、湿敷;

    对于严重湿疹的大片急性皮疹,可外用激素类乳膏控制炎症;对于皮疹合并感染、流脓者,可以加用抗生素乳膏,控制感染;

    如果出现全身大面积重度湿疹时,则需要口服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控制了。不过,这种情况还是需要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治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痱子还是湿疹,尽量不要用力去挠,抓挠只会刺激局部皮肤加剧皮疹情况,同时挠破的皮肤也容易合并感染,一定要注意哦。

     

    若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儿童皮肤问题的健康建议,欢迎进入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咨询专业的医生,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大家明确区分痱子和湿疹,正确应对不同情况,让宝宝远离小红包!

     

    参考资料:
    [1] 孙清廉.痱子的防治[J].家庭中医药,2020,27(07):39-40.
    [2] 刘苏青,徐金华.老年湿疹的诊疗新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03):455-
    [3] 苦参白芷外洗治小儿痱子[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09):66.
    [4] 李娜.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湿疹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06):957-959.
  • 随着全球健康问题的不断变化,口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儿童,选择合适的口罩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呼吸系统更为敏感。近年来,聚氨酯口罩因其轻便和透气性而受到许多家长的青睐。但是,关于儿童使用聚氨酯口罩的安全性,仍然存在一些担忧和讨论。

    聚氨酯口罩概述

    聚氨酯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包括制作舒适透气的口罩。这类口罩通常因其轻便、柔软和良好的透气性而受到欢迎。相比于传统的医用口罩或 N95口罩,聚氨酯口罩更加适合长时间佩戴,尤其是在温暖的天气条件下。

    儿童使用聚氨酯口罩的安全性

    1. 透气性与舒适性:对于儿童来说,聚氨酯口罩的高透气性确保了他们在佩戴时能够正常呼吸,减少了因口罩过紧或缺氧而引起的不适感。这对于保证儿童在学校或户外活动时的舒适度和依从性至关重要。

    2. 过滤效率问题:然而,聚氨酯口罩的过滤效率通常低于医用口罩和N95口罩。这意味着它们在阻挡病毒和细菌方面可能不如其他类型的口罩有效。对于儿童这一特定群体,特别是在疫情高发期间,选择过滤效率更高的口罩可能更为安全。

    3. 潜在的化学物质暴露:部分人士担心聚氨酯材料可能会释放有害的化学物质,尤其是在新口罩首次使用时。尽管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表明聚氨酯口罩会对儿童健康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但建议在首次使用前对口罩进行适当的清洗和通风。

    4. 环境因素:值得一提的是,聚氨酯口罩的可重复使用性较高,这对于减少环境污染和鼓励可持续生活方式是有益的。然而,这并不减轻对其直接健康影响的担忧。

    综上所述,聚氨酯口罩因其舒适和透气性而可能成为儿童的一个良好选择,尤其是在需要长时间佩戴口罩的情况下。然而,考虑到其相对较低的过滤效率,以及潜在的化学物质暴露风险,家长在为儿童选择聚氨酯口罩时应谨慎。

    建议家长在选择口罩时,综合考虑儿童的活动场合、佩戴时间以及个人健康状况。在疫情高发期或访问高风险区域时,应优先考虑使用过滤效率更高的口罩。家长可以通过适当的清洗和通风,减少潜暴露风险。

  • 提起湿疹,想必让很多爸爸妈妈都很头疼,因为这湿疹时不时就会找上宝宝,一年四季、不分部位反复发作,降低宝宝颜值,还会因为剧烈的瘙痒感还让宝宝寝食难安。面对宝宝的湿疹,家长除了做好治疗和护理措施,更应该关注如何预防湿疹。

     

     

    预防宝宝长湿疹,做好以下几点:

     

    1.宝宝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补充益生菌

     

    国内外指南推荐,在怀孕后期到哺乳期的4-6个月内补充益生菌可以增加免疫力,预防湿疹等过敏性疾病。

     

    其中,特定菌株如鼠李糖乳杆菌LGG和动物双歧杆菌BB12是目前获证据最多的有效治疗和预防过敏性疾病的益生菌。

     

    2.条件允许最好是选择顺产

     

    研究证实,在相同的过敏风险下,剖腹产的小孩产生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概率是顺产的4.3倍。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顺产时婴儿从母亲的子宫经产道出来,产道里充满许多细菌,这相当于婴儿人生中的“第一剂益生菌”。

     

     

    3.出生后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的“第二剂益生菌”,因为母乳中含多种活性益生菌,坚持母乳喂养的宝宝得过敏性疾病的概率会远低于奶粉喂养。

     

    配方奶粉通过对牛奶或羊奶进行母乳化改造,虽然无限接近母乳,但始终无法替代或超越母乳。在不得已使用配方奶粉的情况下,对于已经出现湿疹的患儿必须使用治疗性的低敏奶粉,如氨基酸奶粉或深度水解奶粉。如果是高风险但尚未出现湿疹症状,可选择部分水解奶粉。

     

    4.辅食添加期延迟引入易过敏食物

     

    6~8个月是婴儿锻炼吞咽的重要时期,这时应该及时添加辅食。可延迟引入明确引起过敏的食物。 等到宝宝身体的免疫功能逐步发育成熟之后,能应对这些易过敏食物的时候再添加。 

     

     

    5.出生后补充益生菌

     

    上面已经提到过在孕期补充益生菌预防宝宝湿疹是有帮助的,其实如果条件允许,在宝宝出生后,也是可以继续给宝宝补充益生菌的。益生菌能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减轻宝宝患乳糖不耐受的症状,或者在肠道中迅速分解乳糖,减少腹泻、过敏、湿疹等症状的发生。

     

    所以宝爸宝妈一定要牢记哦,不管是妈妈孕期补充、还是宝宝出生后的调理,这些都是预防宝宝湿疹的关键点。

     

  • 本文转载自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作者:Douglas R. Nordli, Jr. (医学博士)

     

    过去,大多在成人中进行的临床癫痫研究表明,患者的预后不受治疗速度的影响。在开始治疗之前,医生通常会等等,看他们的患者是否再次癫痫发作,之后又会暂停下来,看看是否有几种药物对患者无效,然后把他们送到癫痫专家那里。

     

    这可能意味着持续六个月甚至两年的癫痫。我们并不总是意识到这一点:持续性癫痫对发育中的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是灾难性的。

     

    自从2018年来到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科默大学儿童医院以来,我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建立新发作癫痫门诊,以使遭遇癫痫发作的儿童能够快速得到一支在儿科癫痫方面拥有特殊专业知识的团队的检查和评估。

     

     

    门诊背后的概念很简单:每个被诊断为患有癫痫的儿童都应该至少看一次专家,而且最好是在他们患病的初期。如果他们看上去病程稳定,就可以被转介回他们的社区医生,在那里他们可以得到很好的照护。我们称之为逆向转诊概念。自门诊开业以来,已经有无数的成功案例,患者得到了迅速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现在已经没有癫痫发作。

     

    我们有更多的工具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癫痫,因此,与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照护患者时相比,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了外科、成像和遗传学进步、饮食治疗、微生物群研究和自身免疫调节,我们是有可能到2030年消除儿童耐药性癫痫的。

     

    由于选择药物的精确度更高,我们即将找出哪些药物对某些遗传疾病有益。对反义寡核苷酸(ASO)的研究、立体脑电图技术,再加上激光消融等外科技术的进步帮助我们更好地治疗癫痫,并达到以前无法触及的大脑部分,如脑岛。在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我们已经进行了150余次这样的手术。

     

    在基因确定的癫痫过程中,即使是像生酮饮食这样经过时间验证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更有效和更早的使用。过去,许多中心拒绝对婴儿使用生酮饮食。2001年,我们在《儿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检验了生酮饮食治疗婴儿痉挛的显著效果。最近,芝加哥一家中心的经验(由目前在韩国、芝加哥和密歇根州其他地区的同事撰写)表明,这种饮食在治疗由有害突变导致的发育性及癫痫性脑病方面可以发挥多么显著的效果。

     

    确保儿童得到适当的评估,以便他们得到适当的治疗,这是关键。这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影响,如医生在何处执业,诊所是否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或已被太长的等待名单压得喘不过气。在美国,等待一位儿童神经科医生的平均时间超过三个月,但通过与其他有技能的同事(如执业护士)合作,我们现在拥有足够的人力,来确保所有儿童都能尽早见到能够熟练诊断和治疗癫痫的临床医生。

     

    尽管逆向转诊概念和持续的医学突破可能会在未来十年中终结儿童耐药性癫痫病,但治疗癫痫仍将要求我们以公共卫生的敏感性和新的紧迫感对待医学,而这在我们特权的学术环境中有时是缺乏的。在一个例子中,创立安格曼综合征治疗基金会(FAST)的父母一开始希望找到治疗方法却受到嘲笑,而如今他们即将找到治疗方法。他们的资金支持了重要的研究,这些研究帮助推动了一系列非凡的成就,这些成就可能很快就会在确定的治疗中达到巅峰。他们的紧迫感和激光聚焦推动了这些进步。另一个例子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组织——美国公民癫痫研究联盟(CURE),该组织资助的儿科癫痫研究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组织都多。

     

     

    这些已经创建的杰出群体还在继续受到这些高度奉献的父母启发。我们学术界需要有效地将我们的学术使命与这些群体保持一致。这些父母想要治愈他们的孩子。如果我们明确我们的职业目标,继续把所有癫痫儿童的需求放在首位,并建立有效的联盟,我坚信我们最终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对于癫痫儿童来说,下一个十年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十年。

  • 医学信息由互联网全职医生团队审核

    一般每年 3~5 月是孩子长高的黄金季,儿童身高增长值最高,这 3 个月阳光充足,户外活动开始增多,维生素 D 可在体内得到转化,促进钙吸收。抓住儿童长高黄金季,京东健康药师团队整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 钙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1. 保持骨骼矿物含量,促进骨骼生长发育;

    2. 预防儿童佝偻病等;

    3. 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运动。

    . 儿童缺乏钙的危害

    儿童时期的钙缺乏可能引起佝偻病,导致骨骼畸形,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 维生素 D 促进钙吸收和利用

    维生素 D 可有效促进钙吸收,还能提高骨骼利用和储存钙质的能力,减少钙从尿中的排泄,阳光照射可使皮肤合成维生素 D 。补充钙剂的同时应考虑补充摄入不足的维生素 D ,才能保证钙被机体正常的吸收和利用。

    .钙剂用药提示一览

    钙剂类别 特点 注意事项
    碳酸钙 含钙高,应用广泛 可能会产生暖气、便秘
    葡萄糖酸钙 口感好,儿童易接受 不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乳酸钙 易消化吸收,轻度缺钙 不适用于易疲劳者
    柠檬酸钙 口感较佳,同时补充柠檬酸 服用铝剂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磷酸氢钙 含磷 肾功能障碍者慎用
    醋酸钙 水溶性好 不适用于心功能不全者
    活性钙 pH>12,口感差 不适合婴幼儿

    用药提示

    1. 钙剂不应与牛奶同时服用;

    2. 如果补钙剂量较多时,应与铁、锌分开服用;

    3. 在服用钙剂的同时,不应饮次用碳酸饮料及泡腾饮料,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

    4. 在饭后 1~1.5 小时服用钙剂最好,睡前也可服用,具体用法用量用药前请咨询药师;

    5. 妨碍钙吸收的饮食因素有酒精、咖啡因、草酸、植酸等,高盐膳食增加钙流失。

    . 生活建议

    1 、适当晒太阳

    红外线可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刺激骨髓造血;紫外线能杀灭皮肤和空气中的细菌,加速体内维生素 D3 的合成,改善血液中钙磷代谢,促进儿童长高,并能预防贫血和佝偻病。

    2 、均衡营养

    在日常膳食中适当增加牛奶、禽蛋、豆类、肉类等富含蛋白质、卵磷脂和赖氨酸的食物,这样利于儿童大脑的营养和身体的成长。                                                                        3 、充足睡眠

    睡觉可使大脑神经、肌肉等得以松弛,解除肌体疲劳;孩子睡着后,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有利于长高。 4 、加强锻炼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助于长高。体育锻炼可加快全身血液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系统的营养。比如游泳、跳绳、跳橡皮筋、舞蹈、艺术体操、羽毛球、乒乓球、单杠、打篮球等跳跃式的运动。而那些负重或压缩性的运动,比如举重、举哑铃、拉力器等,对身高增长是不利的。

    参考资料来源:
    [1] 李智媛 . 儿童长高——妙不可言的五月 [J]. 好家长 ,2006(08):36-37.
    [2] 唐建华 . 补钙能使人长高吗 [J]. 少年科学 ,2007,No.361(04):76-77.    
    [3] 中国儿童钙营养专家共识 (2019 年版 )

     

  • 单纯肥胖症是典型的生活方式疾病,是医学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领域。单纯肥胖症对儿童心血管,呼吸功能产 生长期慢性( 有时是不可逆 )的损伤。儿童期单纯肥胖症迟滞儿童的有氧能力发育,提前动用心肺储备功能,降低体质健康水平,阻碍心理-行为发展,压抑潜能发育。除了上述生理损伤外, 还造成儿童难以克服的心理行为损伤,使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严重损伤,压抑儿童潜能发育,对儿童的性格塑造,气质培养,习惯养成有破坏性的负面影响。 儿童期单纯肥胖症还是成人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某些部位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社会习俗和认同方面存在的偏见,肥胖者在升入名校,求职,社 交,婚嫁方面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的防治已经提到儿科和儿童保健临床工作的日程上来。

     

    我国儿科工作者从70年代末期就开始为研究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进行学术准备。自80年代以来,在流行学,生理学,心理行为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开 展了深入细致的系列研究,掌握了我国儿童发生肥胖的规律和相关危险因素;得到了适于我国肥胖儿童的运动处方和行为矫正方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人群控 制经验。现在,可以在十余年独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学术界的见解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儿童期单纯肥胖症防治方案。

     

    一、肥胖定义

    单纯肥胖症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堆积的慢性病。

    二、肥胖病因

    单纯肥胖症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遗传因素( 由基因突变所致肥胖 )所起的作用很小,环境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因素中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模式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三、肥胖诊断

    在现场和临床上对单纯肥胖症进行诊断,首先要除外某些内分泌、代谢、遗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继发性肥胖或因使用药物所诱发的肥胖。作为慢性疾 病,对单纯肥胖症的诊断依然需要从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诊断。但是,单纯肥胖症又有其独特的一面,它以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增生,堆积 为突出表现。因此,对脂肪组织进行测量,成为诊断单纯肥胖症的一项重要依据。有关诊断体脂含量的方法很多,建议使用的是身高别体重法进行体脂含量的诊断与 分度。目前学术界正在讨论用BMI(类似儿科中Kaup指数)在儿科中筛查肥胖的问题。这个指数可以同目测法一起在现场筛查中使用。

     

    四、肥胖标准

    从数量上说,脂肪含量超过标准15%即为肥胖。这个数值若以体重计算约为超过标准体重20%时的全身脂肪含量即超过正常脂肪含量的15%。因此,目 前定为超过参照人群体重20%为肥胖。这里说的参照人群体重是指由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美国卫生统计中心(NCHS)/美国疾病控制中心( CDC )制定的身高别体重( weight for height ),又称身高标准体重。如果使用Kaup/BMI指数,其界值点仍需研究。

    五、肥胖分度

    肥胖分度有以下几级:

     

    (1) 超重:大于参照人群体重10%~19%;

     

    (2) 轻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20%~39%;

     

    (3) 中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40%~49%;

     

    (4) 重度肥胖:大于参照人群体重50%。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